CN108886423B -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423B
CN108886423B CN201680084110.8A CN201680084110A CN108886423B CN 108886423 B CN108886423 B CN 108886423B CN 201680084110 A CN201680084110 A CN 201680084110A CN 108886423 B CN108886423 B CN 108886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loop
closed
transmiss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41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6423A (zh
Inventor
何龙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818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7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6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6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所述方法中在前m次重传TB时,保持初传该TB所使用的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在传输模式不改变的情况下,发射方式变成了开环发射方式,通过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该TB重传次数减少,降低了残留误块率和语音丢包率,保障了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Description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MIMO)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MIMO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信道的容量和可靠性。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定义了不同的MIMO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简称TM),基站通过RRC信令告知终端当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PDSCH)使用的传输模式和相关配置参数,终端则进行相应的信号处理和接收。目前LTE系统共定义了10种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简称TM):TM1至TM10。MIMO技术主要分为:空间复用技术和空间分集技术,空间复用又分为开环空间复用和闭环空间复用,闭环空间复用和开环空间复用的主要区别是闭环空间复用需要终端反馈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简称PMI)信息。其中,TM4、TM6、TM8、TM9和TM10使用闭环空间复用,TM3使用开环空间复用。在使用闭环空间复用传输数据时,存在PMI误报的问题,从而引发了残留误块率和丢包率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网络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降低了残留误块率和丢包率,保障了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块的重传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在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初传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简称TB)时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当该TB初传失败时,该基站在前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且该基站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N为该TB的最大重传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该处理模块用于控制该收发模块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传输块TB;该处理模块还用于:当该TB初传失败时,控制该收发模块在前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且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N为该TB的最大重传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当该TM为TM4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5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6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8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9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C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10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在前m次重传TB时,保持初传该TB所使用的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在传输模式不改变的情况下,发射方式变成了开环发射方式,通过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该TB重传次数减少,降低了残留误块率和语音丢包率,保障了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块的重传方法;
图2为TM4时TB的传输示意图;
图3为TM5时TB的传输示意图;
图4为TM6时TB的传输示意图;
图5为TM8/TM9/TM10时TB的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应用在MIMO系统,MIMO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发射端将要发送的数据信号映射到多根天线上发送出去,接收端将各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MIMO技术大致分为两类:空间复用技术和空间分集技术,空间复用技术利用空间维度,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传输多路不同的信号,利用空间特征在接收端将不同信号区分开,形成“多流”传输,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和单位频率上的传输速率。空间分集技术使用多根天线所提供的多个不同传输途径发送相同的信号,空间分集技术主要是用于提高无线链路的可靠性。空间复用又分为开环空间复用(Open-loop spatialmultiplexing)和闭环空间复用(Closed-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闭环空间复用也称为闭环空分复用,开环空间复用也称为开环空分复用。空间分集技术在发送端使用开环发射方式,开环发射方式包括:分集发射(transmit diversity)和单端口发射(single-antenna port)。
为方便描述,以下行MIMO为例。基站根据信道的特性选择不同的TM,信道特性包括信道的接收信号的质量和信道空间相关性。每种TM使用不同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DCI)格式,不同的DCI格式(DCI format)支持不同的发射方式,同一个DCI格式可能只支持一种发射方式也可能支持多种发射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块的重传方法,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TB。
步骤102、当该TB初传失败时,基站在前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步骤103、基站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其中,N为TB的最大重传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TM:TM4、TM5、TM6、TM8、TM9和TM10。表一为各TM的相关配置参数,每个TM的参数包括:支持的DCI格式和发射方式。
表一
Figure GPA0000252939690000061
Figure GPA0000252939690000071
通过表1可知,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闭包括:TM4的DCI格式2支持的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TM5的DCI格式1D支持的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TM6的DCI格式1B支持的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TM8的DCI格式2B支持的双层传输(Dual layer transmission)、TM9的DCI格式2C支持的最多支持8层传输以及TM10的DCI格式2D支持的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
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的目的提高信道容量,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通常适用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景,本实施例中该TB的前m次重传都失败,很大可能是PMI波束指向错误,如果使用现有技术的方法,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仍然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该TB重传失败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而多次重传失败会导致残留误块率和丢包率的恶化。残留误块率也称为残余误块率,用于表示在测量周期内下行重传失败的TB块的比例。具体计算公式为:残留误块率=下行TB块残留误包总包数/下行TB块总数。
本实施例中,基站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该开环发射方式为基站初传该TB时使用的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包含的发射方式。通过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使用开环发射方式,可以提高该TB传输的可靠性,提高了传输成功的概率,从而减少了重传次数。
具体的,对于TM4,基站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TB,当该TB初传失败时,在前m次重传中,该基站仍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在后N-m次重传中,该基站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该开环发射方式可以为TM4的DCI格式2所支持的发射方式,也可以为TM4的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当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所支持的分集发射方式时,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和DCI格式都不改变。由于TM和DCI格式都不改变,减少了TM切换带来的信令开销和时延问题,并且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当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分集发射方式时,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不改变,需要修改DCI格式,DCI格式从DCI格式2变成了DCI格式1A。在同一TM内通过修改DCI格式改变发射方式,相对于通过修改TM改变发射方式,减少了TM切换带来的信令开销和时延问题,且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图2为TM4时TB的传输示意图,图2所示例子中m取值为2,即前2次重传TB时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从第3次重传开始至最后一次重传使用DCI格式2所支持的分集发射方式,DCI格式在重传过程中不改变。最大重传次数N取值可以为8,或者小于8的整数,基站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最大重传次数的取值,通常情况下最大重传次数的值为4,当最大重传次数为4时,m取值优选为2。
对于TM4,引起TB重传的原因可能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简称HARQ)机制,也可能是非连续传输(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简称DTX)机制。对于HARQ机制,UE未能正确接收初传的该TB,UE向基站反馈否定应答NACK,基站收到该NACK后重传该TB,对于重传的该TB,UE还有可能不能正确接收该TB,UE继续向基站反馈否定应答NACK,基站继续重传该TB,直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N。对于DTX,在UE使用DTX时,由于未能及时唤醒节能的UE,也存在UE不能正确接收基站发送的TB,从而导致基站对该TB进行重传。本实施例中,不论该TB传输失败是由HARQ引起还是DTX引起,基站在前m次重传该TB时,都可以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即前m次重传该TB时,保持与初传该TB使用的发射方式相同。可选的,基站还可以进一步确定该TB前m次重传的原因,当基站确定该TB初传使用DTX,且前m次重传的原因为DTX时,基站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仍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即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保持与初传该TB使用的发射方式相同。
对于TM5,基站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TB,当该TB初传失败时,在前m次重传中,该基站仍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在后N-m次重传中,该基站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当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分集发射方式时,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不改变,需要修改DCI格式,DCI格式从DCI格式1D变成了DCI格式1A。在同一TM内通过修改DCI格式改变发射方式,相对于通过修改TM改变发射方式,减少了TM切换带来的信令开销和时延问题,且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图3为TM5时TB的传输示意图,前2次重传TB时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DCI格式为DCI格式1D,从第3次重传开始至最后一次重传使用分集发射方式,DCI格式也从第3次重传开始变成了DCI格式1A。
对于TM6,基站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TB,当该TB初传失败时,在前m次重传中,该基站仍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在后N-m次重传中,该基站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该开环发射方式为TM6的DCI格式1A所支持的分集发射方式。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不改变,需要修改DCI格式,DCI格式从DCI格式1B变成了DCI格式1A。在同一TM内通过修改DCI格式改变发射方式,相对于通过修改TM改变发射方式,减少了TM切换带来的信令开销和时延问题,且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图4为TM6时TB的传输示意图,前2次重传TB时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DCI格式为DCI格式1B,从第3次重传开始至最后一次重传使用分集发射方式,DCI格式也从第3次重传开始变成了DCI格式1A。
对于TM8,基站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TB,当该TB初传失败时,在前m次重传中,该基站仍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在后N-m次重传中,该基站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该开环发射方式可以为TM8的DCI格式2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也可以为TM8的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当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B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时,使用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和DCI格式都不改变。由于TM和DCI格式都不改变,减少了TM切换带来的信令开销和时延问题,并且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其中,DCI格式2B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使用端口7或端口8发射。可选的,当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或分集发射方式时,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不改变,需要修改DCI格式,DCI格式从DCI格式2B变成了DCI格式1A。具体的,如果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简称PBCH)的个数为1,使用DCI格式1A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且使用端口0发射,其他情况下,使用DCI格式1A支持的分集发射方式。在同一TM内通过修改DCI格式改变发射方式,相对于通过修改TM改变发射方式,减少了TM切换带来的信令开销和时延问题,且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对于TM9,基站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TB,当该TB初传失败时,在前m次重传中,该基站仍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在后N-m次重传中,该基站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该开环发射方式可以为DCI格式2C所支持的发射方式,也可以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或分集发射方式。当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C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时,使用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和DCI格式都不改变。由于TM和DCI格式都不改变,减少了TM切换带来的信令开销和时延问题,并且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其中DCI格式2C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使用端口7或端口8发射。当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或分集发射方式时,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不改变,需要修改DCI格式,DCI格式从DCI格式2B变成了DCI格式1A。具体的,对于Non-MBSFN子帧,如果PBCH的个数为1,使用DCI格式1A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且使用端口0发射,其他情况下,使用DCI格式1A所支持的分集发射方式。对于MBSFN子帧,使用DCI格式1A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且使用端口7或端口8发射。在同一TM内通过修改DCI格式改变发射方式,相对于通过修改TM改变发射方式,减少了TM切换带来的信令开销和时延问题,且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对于TM10,基站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TB,当该TB初传失败时,在前m次重传中,该基站仍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在后N-m次重传中,该基站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该开环发射方式可以为DCI格式2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也可以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或分集发射方式。使用当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D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时,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和DCI格式都不改变。由于TM和DCI格式都不改变,减少了TM切换带来的信令开销和时延问题,并且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其中DCI格式2D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使用端口7或端口8发射。当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或分集发射方式时,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TM不改变,需要修改DCI格式,DCI格式从DCI格式2D变成了DCI格式1A。具体的,对于Non-MBSFN子帧,如果PBCH的个数为1,使用DCI格式1A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且使用端口0发射,其他情况下,使用DCI格式1A所支持的分集发射方式。对于MBSFN子帧,使用DCI格式1A所支持的单端口发射方式,且使用端口7或端口8发射。由于TM不改变,仍然可以保障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图5为TM8/TM9/TM10时TB的传输示意图,在TM8/TM9/TM10中,前2次重传TB时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从第3次重传开始至最后一次重传使用单端口发射,DCI格式在重传过程中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的方法,在前m次重传TB时,保持初传该TB所使用的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在传输模式不改变的情况下,发射方式变成了开环发射方式,通过使用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得该TB重传次数减少,降低了残留误块率和丢包率。并且没有改变传输模式,保障了闭环增益的有效获取。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处理模块11和收发模块12。
处理模块11用于控制收发模块12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TB;
处理模块11还用于,当该TB初传失败时,控制收发模块12在前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且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其中,N为该TB的最大重传次数,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可选的,m的取值为2。
可选的,当该TM为TM4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所支持的发射方式。可选的,处理模块11还用于:确定该TB初传使用DTX,且前m次重传的原因为DTX,并控制收发模块12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
可选的,当该TM为TM5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6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8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9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C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10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本实施例的基站,其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处理器21和收发器22,处理器21和收发器22可以通过总线进行连接。
处理器21用于控制收发器22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UE初传TB;
处理器21还用于,当该TB初传失败时,控制收发器22在前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且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该TB,其中,N为该TB的最大重传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可选的,m的取值为2。
可选的,当该TM为TM4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所支持的发射方式。可选的,处理器21还用于:确定该TB传输使用DTX,且前m次重传的原因为DTX,并控制收发器22在后N-m次重传该TB时,使用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该TB。
可选的,当该TM为TM5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DCI格式I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I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6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8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9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C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可选的,当该TM为TM10时,该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该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2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本实施例的基站,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是以下行MIMO为例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上行MIMO,即UE在向基站发送TB时,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重传该TB,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用户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至少一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带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单元(SubscriberUnit)、用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中,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网络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简称eNB)、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者中继站,也可以是下一代网络(即5G网络)中的基站等,在此不作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用户设备UE初传传输块TB;所述UE的传输模式被配置为LTE系统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述传输模式TM包含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开环发射方式;
当所述TB初传失败时,所述基站在前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且所述基站在后N-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其中,N为所述TB的最大重传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在所述基站从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转换为所述开环发射方式时,所述UE采用相同的传输模式T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4时,
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5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1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6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1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8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9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C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10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的取值为2。
9.一种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用户设备UE初传传输块TB;所述UE的传输模式被配置为LTE系统的所属传输模式TM,所述传输模式TM包含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开环发射方式;
当所述TB初传失败时,所述基站在前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所述基站确定重传的原因是非连续性发射DTX或者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当所述基站确定所述TB初传使用非连续性发射DTX,且所述前m次重传的原因为DTX;所述基站在后N-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或者,当所述基站确定所述TB初传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且所述前m次重传的原因为HARQ,所述基站在后N-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
其中,N为所述TB的最大重传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在所述基站从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转换为所述开环发射方式时,所述UE采用相同的传输模式TM;当所述TM为TM4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的取值为2。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收发模块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用户设备UE初传传输块TB;所述UE的传输模式被配置为LTE系统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述传输模式TM包含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开环发射方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TB初传失败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在前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且在后N-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其中,N为所述TB的最大重传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在所述基站从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转换为所述开环发射方式时,所述UE采用相同的传输模式T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4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5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1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6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1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DCI格式1A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8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B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9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C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TM为TM10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D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m的取值为2。
1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收发模块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用户设备UE初传传输块TB;所述UE的传输模式被配置为LTE系统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述传输模式TM包含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开环发射方式;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TB初传失败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在前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所述基站确定重传的原因是非连续性发射DTX或者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当所述基站确定所述TB初传使用非连续性发射DTX,且所述前m次重传的原因为DTX;所述基站在后N-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或者,当所述基站确定所述TB初传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且所述前m次重传的原因为HARQ,所述基站在后N-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
其中,N为所述TB的最大重传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在所述基站从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转换为所述开环发射方式时,所述UE采用相同的传输模式TM;当所述TM为TM4时,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所述开环发射方式为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2所支持的发射方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m的取值为2。
2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器使用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向用户设备UE初传传输块TB;所述UE的传输模式被配置为LTE系统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述传输模式TM包含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和开环发射方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TB初传失败时,控制所述收发器在前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且在后N-m次重传所述TB时,使用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所属的传输模式TM所包含的开环发射方式重传所述TB,其中,N为所述TB的最大重传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其中,在所述基站从所述闭环空分复用发射方式转换为所述开环发射方式时,所述UE采用相同的传输模式TM。
CN201680084110.8A 2016-05-17 2016-05-17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08886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81893.8A CN112187405B (zh) 2016-05-17 2016-05-17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2297 WO2017197570A1 (zh) 2016-05-17 2016-05-17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1893.8A Division CN112187405B (zh) 2016-05-17 2016-05-17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423A CN108886423A (zh) 2018-11-23
CN108886423B true CN108886423B (zh) 2020-10-16

Family

ID=603245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1893.8A Active CN112187405B (zh) 2016-05-17 2016-05-17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CN201680084110.8A Active CN108886423B (zh) 2016-05-17 2016-05-17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1893.8A Active CN112187405B (zh) 2016-05-17 2016-05-17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4684B2 (zh)
EP (2) EP3447945B1 (zh)
JP (1) JP6706691B2 (zh)
CN (2) CN112187405B (zh)
ES (1) ES2870484T3 (zh)
WO (1) WO20171975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8293B2 (en) 2018-02-16 2020-09-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ynamic transmit diversity fallbac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3850A2 (zh) * 2012-04-11 201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3024807A (zh) * 2011-09-23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5024781A (zh) * 2014-04-30 2015-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6516B2 (en) * 2008-05-06 2013-09-0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1527623B (zh) * 2009-04-08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指示信道中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631374B (zh) * 2009-08-05 2016-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传输方式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US8917796B1 (en) * 2009-10-19 2014-12-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ransmission-mode-aware rate matching in MIMO signal generation
CN101938336B (zh) * 2010-08-13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式的指示、确定方法和系统
CN102013948B (zh) * 2010-11-30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方法及用户设备
US8942147B2 (en) * 2011-01-11 2015-01-27 Yibo Jiang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in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WO2013181825A1 (en) * 2012-06-07 2013-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modes
US9936518B2 (en) * 2013-01-18 2018-04-0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 and blind reception
US20140286255A1 (en) * 2013-03-25 2014-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5037885A1 (ko) * 2013-09-16 2015-03-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수신을 위한 다중 포인트 협력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WO2015133784A1 (en) * 2014-03-06 2015-09-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signal by using massive mimo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807A (zh) * 2011-09-23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2103850A2 (zh) * 2012-04-11 201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5024781A (zh) * 2014-04-30 2015-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09617B1 (en) 2023-07-26
EP3447945A4 (en) 2019-04-24
US10374684B2 (en) 2019-08-06
EP3809617A1 (en) 2021-04-21
EP3447945B1 (en) 2021-03-10
CN112187405A (zh) 2021-01-05
ES2870484T3 (es) 2021-10-27
CN112187405B (zh) 2022-06-28
JP2019524006A (ja) 2019-08-29
JP6706691B2 (ja) 2020-06-10
US20190089445A1 (en) 2019-03-21
CN108886423A (zh) 2018-11-23
EP3447945A1 (en) 2019-02-27
WO2017197570A1 (zh) 2017-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29509B1 (en) Codeword to layer mapping in a system implementing harq
US11601969B2 (en) Radio-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CN110392392B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47318B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干扰协调传输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293770A1 (en)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nd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 and apparatus thereof
EP3032901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WI675567B (zh) 用於行動通訊中urllc的harq和arq方法
CN104660387A (zh) 业务流量自适应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8886423B (zh) 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和基站
WO2017075770A1 (zh) 一种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99915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