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0824B -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0824B
CN108880824B CN201811039655.4A CN201811039655A CN108880824B CN 108880824 B CN108880824 B CN 108880824B CN 201811039655 A CN201811039655 A CN 201811039655A CN 108880824 B CN108880824 B CN 108880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information
identity card
application terminal
ve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96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0824A (zh
Inventor
李俊
张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Texin Huan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Texin Huan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Texin Huan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Texin Huany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396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0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0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0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0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0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2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a predetermined code, e.g. password, passphrase or P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6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involving user or device identifiers, e.g. serial number, physical or biometrical information, DNA, hand-signature or measurabl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9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involving random numbers or see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2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a predetermined code, e.g. password, passphrase or PIN
    • H04L9/3231Biological data, e.g. fingerprint, voice or retin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4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dditional secure or trusted devices, e.g. TPM, smartcard, USB or software tok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的电子身份证的应用场景受限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应用终端内的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视频处理模块相连,视频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虹膜采集模块、指纹采集模块、人脸采集模块;中央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分别与数据验证计算机、生物识别计算机、监控中心计算机无线连接;中央控制器还连接有LCD显示屏和键盘,LCD显示屏和键盘设置在应用终端的主面板上;本发明应用于电子身份证领域。

Description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应用在各国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身份虚拟性的深层次社会影响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家从战略计划、技术研发等方面大力推进网络身份管理工作。
对于网络身份管理,很多人都会等效于“网络实名制”。实际上,网络实名制只是一种政策,是政府对网络管理所采取的一种模式,是将网络身份与社会身份相对应的一种需求;网络身份管理则是对网络身份唯一性判定、真实性鉴别的一种能力要求。
电子身份证技术的出现解决了现有的发证机关颁发的身份证携带易丢失、制证时间长、身份证信息更新慢等问题。现有的电子身份证技术主要应用于在移动终端上eID的身份认证,包括eID卡、SIMeID贴膜卡、网证的身份认证。
虽然现有的电子身份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网络个人身份的唯一标识,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实现了双向验证,利用双密钥加密体制实现信息传输安全,传输的信息不包含个人信息,不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安全性和隐私性较高。
但是,目前电子身份证系统还存在以下应用场景受限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有的电子身份证仅限于本人使用,在不同的场景中,比如户口登记迁移、企事业单位招聘准考证领取、邮件领取、社保卡办理、贷款办理等,当事人因出差或其它原因不能亲自去办理,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必须办理的情况下,则现有的电子身份证满足不了以上的应用场景,因此,本专利发明了本人可以通过授权第三方,通过授权时间,授权事项,被授权人可以使用授权电子身份证去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2、现有的电子身份证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证明“我是我”,比如:酒店、网吧、小区人脸门禁、邮件领取等。但是,比如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招聘、银行开户、大额取款、信用卡交易、医院住院、电话手机及各种通信业务开户等不同场景的身份验证中,仅仅证明“我是我”是不够的,还需要验证“我是谁”,需要部分显示用户信息或全部显示用户信息,目前的电子身份证还不能实现以上应用场景。因此,本专利发明了应用于不同场景下的根据权限选择查看验证记录的电子身份证,应用范围更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的电子身份证的应用场景受限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包括设置在应用终端内的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视频处理模块相连,所述视频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虹膜采集模块、指纹采集模块、人脸采集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分别与数据验证计算机、生物识别计算机、监控中心计算机无线连接;
所述中央控制器还连接有LCD显示屏和键盘,所述LCD显示屏和键盘设置在应用终端的主面板上;
所述中央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还连接有数据存储模块,所述应用终端的壳体上还设置有报警灯和报警扩音器。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使用步骤:
步骤一: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注册操作;
步骤二: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使用操作;
步骤三: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授权操作;
步骤四: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注销操作;
步骤五: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挂失操作。
所述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注册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Step1:用户开机,检测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是否插入手机卡;
Step2:如果已经插入手机卡,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手机号码;否则,提示插入手机卡;
Step3: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自动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判断本机号是否注册过和设备是否注册过;
Step4:若均没有注册过,则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将在后台绑定用户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若注册过,则进行解绑或注销;
Step5:将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备份到监控中心计算机;
Step6:监控中心计算机将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进行比对,比对是否一致,并保存比对记录;
Step7:若比对成功,将比对结果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
Step8:用户进入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依次通过虹膜采集模块、指纹采集模块、人脸采集模块录入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
Step9:将采集到的生物信息备份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备份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10:所述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在手机端进行验证,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摄像头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识别计算机内部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
Step11:若生物信息验证通过,将验证记录和结果同步备份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12:数据验证计算机将验证通过的身份证信息和人脸信息等生物信息结合随机数,通过加密算法加密生成具有唯一标识性的电子身份证ID码,通过二维码的编码算法,生成唯一动态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
Step13:将生成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在数据验证计算机进行备份,同时将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
Step14:注册完成。
所述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使用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Step1:验证方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申请使用验证应用功能;
Step2: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验证方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
Step3:监控中心计算机对机号是否一致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结果和验证记录;
Step4:若验证通过,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验证方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
Step5:将验证方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6: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摄像头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并保存比对记录;
Step7:若比对一致,则验证方开始扫描用户的电子身份证的二维码,进入验证应用;
Step8: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将用户的电子身份证的二维码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9:数据验证计算机对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进行解码,通过解密算法,解码出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生物信息;
Step10:将用户的解码信息与数据验证计算机的信息进行匹配,数据验证计算机保存验证记录,记录验证结果,验证时间和验证事项;
Step11:匹配一致后,则验证成功,数据验证计算机根据验证方的权限将验证结果返回给验证方和被验证方。
所述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授权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Step1:通过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授权人的手机号、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
Step2:监控中心计算机对机号是否一致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结果和验证记录;
Step3:如果一致,则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授权人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
Step4:将授权人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5: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摄像头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指纹和虹膜在手机端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记录;
Step6:验证通过后,授权人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选择被授权人,监控中心计算机记录授权时间、授权事项,将授权时间和授权事项备份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7: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被授权人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
Step8:监控中心计算机验证机号是否一致,并保存验证结果和验证记录;
Step9:验证通过后,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被授权人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
Step10:将被授权人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11:数据验证计算机将获取的被授权人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指纹和虹膜在手机端比对,并保存所有比对记录;
Step12:比对一致后,授权人的身份ID、被授权人的身份ID、授权时间、授权事项结合随机数,通过加密算法生成授权ID码,ID码通过二维码编码算法,生成唯一的具有标识性的动态授权二维码,数据验证计算机保存二维码,并将二维码返回被授权方;
Step13:验证方开始扫描被授权人的授权二维码;
Step14: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验证方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
Step15:监控中心计算机验证机号是否一致,并保存验证记录;
Step16:验证通过后,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验证方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
Step17:将验证方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18:数据验证计算机将采集的验证方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并保存比对结果和比对记录;
Step19:人脸比对一致后,验证方可以扫描被授权人的授权二维码进行验证;
Step20: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授权二维码进行解码,并将解码的信息与数据验证计算机预留的信息进行匹配;
Step21:匹配通过后,数据验证计算机将解码得到的授权人身份信息、被授权人身份信息、授权时间和授权事项返回给验证方、授权人和被授权人;
Step22:授权成功,有查看授权记录权限的人可以申请查看授权记录。
所述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注销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Step1: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
Step2: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判断手机号或设备号是否注册过;
Step3:若注册过,则监控中心计算机验证机号是否一致,并保存验证记录,否则注销失败;
Step4:若验证通过,则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
Step5:将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6: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摄像头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和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在手机端进行比对,保存比对记录;
Step7:比对通过后,则可以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交注销请求;
Step8: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在后台进行注销信息审核,将提交的注销请求与系统预留的信息进行匹配;
Step9:若匹配一致,则审核通过,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后台运营的数据库冻结用户身份信息、生物信息和设备信息;
Step10:注销完成。
所述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挂失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Step1:在任意的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中进入电子身份证挂失应用功能;
Step2: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中输入挂失申请人之前绑定的身份证信息和手机号信息;
Step3: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挂失申请人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
Step4:数据验证计算机将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照片进行比对;
Step5:若比对一致,则挂失申请人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交挂失请求;
Step6: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在后台进行挂失信息审核,将提交的挂失请求与系统预留的信息进行匹配;
Step7:若匹配一致,则审核通过,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后台运营的数据库冻结挂失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生物信息和设备信息;
Step8: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选择预留用户发送报警信息;
Step9:挂失完成。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置相应的管理计算机实现了身份信息、生物信息、机号信息的三重验证,引入了授权验证机制,本人可以通过授权第三方,记录授权时间,授权事项,被授权人可以使用授权电子身份证去应用于不同的场景,解决了场景受限问题;本发明引入了根据验证方的权限显示不同的内容,不仅能验证“我是我”,还能验证“我是谁”,可以部分显示用户信息或全部显示用户信息,扩大了应用场景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视频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注册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授权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为中央控制器、2为视频处理模块、3为虹膜采集模块、4为指纹采集模块、5为人脸采集模块、6为无线通信模块、7为数据验证计算机、8为生物识别计算机、9为监控中心计算机、10为LCD显示屏、11为键盘、12为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包括设置在应用终端内的中央控制器1,所述中央控制器1的信号输入端与视频处理模块2相连,所述视频处理模块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虹膜采集模块3、指纹采集模块4、人脸采集模块5;
所述中央控制器1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6相连,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通过无线网络分别与数据验证计算机7、生物识别计算机8、监控中心计算机9无线连接;
所述中央控制器1还连接有LCD显示屏10和键盘11,所述LCD显示屏10和键盘11设置在应用终端的主面板上;
所述中央控制器1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2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1还连接有数据存储模块,所述应用终端的壳体上还设置有报警灯和报警扩音器。
所述视频处理模块2使用的芯片为视频处理芯片U1,所述视频处理模块2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23脚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4的一端后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后与视频输入端口P1的1脚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接3.3V输入电源,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视频输入端口P1的2脚相连;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31脚串接电阻R2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26脚并接电容C5的一端后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25脚并接电容C5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13脚并接电容C7的一端后与晶振Y1的一端相连,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12脚并接电容C8的一端后与晶振Y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8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32脚并接电阻R8的一端后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3.3V输入电源,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18脚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34脚串接电阻R10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33脚串接电阻R11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3脚、15脚、35脚、40脚、41脚相互连接后接地;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21脚、24脚、28脚、22脚相互连接后接地;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5脚、6脚、7脚、8脚、9脚、10脚、16脚、17脚与视频输出端口P2相连;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19脚并接电容C2的一端后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并接视频处理芯片U1的20脚、电容C1的另一端后与1.8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27脚接1.8V输入电源;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1脚并接视频处理芯片U1的4脚后接3.3V输入电源;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U1的14脚并接视频处理芯片U1的36脚后接1.8V输入电源。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使用的芯片为无线通信芯片U2,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34脚、35脚与中央控制器1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32脚并接晶振Y2的一端后与电容C9的一端相连,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33脚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1脚并接电容C11的一端后接地,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40脚与电容C11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4脚、39脚、10脚相互连接后接VCC输入电源;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22脚并接晶振Y3的一端后与电容C12的一端相连,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23脚并接晶振Y3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1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3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25脚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5的一端后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无线通信芯片U2的26脚与电容C1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并接电感L2的一端后与电容C1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并接电感L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1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并接无线发射天线E1后接地。
本发明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使用人通过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手机号、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信息,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存储在监控中心计算机9,监控中心计算机9验证机号是否一致,保存验证记录;生物信息存储在生物识别计算机8上,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实时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里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保存比对记录;验证通过后,身份证信息、人脸信息等生物信息结合随机数,通过加密算法在发证机关的数据验证计算机生成具有唯一标识性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验证方可以扫描唯一标识性的动态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进行双向验证,也可以进行授权验证。每验证一次,重新生成一次二维码。
为了确保安全性,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系统必须在注册后才能正常使用,并且在注册时必须绑定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且录入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本发明提供了多种生物信息采集模块,使用虹膜采集模块3可具体采集人眼瞳孔中的虹膜数据,使用指纹采集模块4可快速准确采集多个手指图像数据,使用人脸采集模块5可快速准确采集人脸特征图像数据,上述采集模块可以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数据传输至视频处理模块2;所述视频处理模块2中设置有相应的处理芯片,可对模拟视频图像数据进行采样与解码,所述视频处理模块2中使用的视频处理芯片U1的具体型号为ADV7180;
将视频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后,视频处理模块2将数据发送至中央控制器1,所述中央控制器1经过分析处理收到的数据,可以将基本信息显示在LCD显示屏10上,供用户即时查看,也可以通过操作键盘11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6将数据再次上传至相应服务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具体为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其内部设置的芯片及发射天线可以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相应服务器计算机,进行下一步的验证或数据存储。
如图4所示,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注册操作按如下步骤进行:
1、用户拿到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开机,检测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是否插入手机卡,如果已经插入手机卡,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自动获取手机号码;否则,系统提示用户插入手机卡;
2、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系统将判断本机号是否注册过和设备是否注册过;
3、若显示均没有注册过,则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将在后台绑定用户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若注册过,则进行解绑或注销;
4、将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备份到监控中心计算机;
5、监控中心计算机将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进行比对,比对是否一致,并保存比对记录;若比对成功,则将比对结果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若比对失败,则注册失败;
6、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示用户需要采集生物信息进行验证,用户进入生物信息录入功能,依次录入人脸、指纹和虹膜等生物信息;
7、将采集的用户的生物信息备份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备份到数据验证计算机,比如在电子身份证生成的应用实例中,数据验证计算机即为发证机关的数据验证计算机;
8、用户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在手机端进行验证,如果手机不支持虹膜验证,则进行指纹验证;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照片进行比对,记录比对分数和比对结果;
9、若生物信息验证通过,将验证记录和验证结果同步备份到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若比对不一致,提醒用户验证不通过,则注册失败;生物信息验证通过之后,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将提醒用户进入电子身份证生成的功能,请耐心等待;
10、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验证通过的身份证信息和人脸信息等生物信息结合随机数,通过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消息摘要算法)加密,生成具有唯一标识性的电子身份证ID码,通过调用二维码的编码算法,生成唯一动态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
11、将生成的电子身份证信息在发证机关的数据验证计算机进行备份,同时在发证机关的数据验证计算机将生成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返回给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
12、用户接收到电子身份证二维码,则注册完成,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进入主界面,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电子身份证功能。
如图5所示,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使用操作按如下步骤进行:
1、用户打开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比如在酒店、网吧、政务服务等具体场景中,出示电子身份证的二维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对验证方的身份进行验证,采用机号一致性验证、生物组合验证和身份验证的方式对被验证方进行验证;
2、首先进行机号一致性验证,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验证方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同步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监控中心计算机对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是否一致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结果和验证记录;
3、若机号验证通过,将验证结果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若验证失败,则对验证方进行身份验证失败,验证方不能对用户进行验证;
4、接下来对验证方进行生物组合验证,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示验证方进入生物信息录入功能;验证方进入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生物信息,依次录入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
5、将验证方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发证机关的数据验证计算机;
6、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在手机端进行验证,人脸信息在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进行验证;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摄像头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照片进行比对,并保存比对结果和记录;
7、若验证方的人脸、指纹和虹膜都通过验证后,则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将提示用户可以进行扫码验证操作;若生物验证不通过,则验证方进入验证应用功能失败;
8、验证方进入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开始扫描用户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进入验证应用;
9、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对被验证方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进行解码操作,通过解密算法,解码出被验证方的身份信息和生物信息,将被验证方的解码信息与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预留的身份信息和生物信息进行匹配,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保存验证记录,记录验证结果,验证时间和验证事项;
10、解码信息匹配一致后,则验证成功,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根据验证方的权限和不同的应用场景将验证结果返回验证方和被验证方,根据验证方的权限显示验证内容,从而实现在不同的场景中显示验证结果“我是我”或“我是谁”。比如在酒店、网吧、小区人脸门禁、邮件领取等场景中只需证明“我是我”,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验证结果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终端显示“我是我”的验证结果,而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招聘、银行开户、大额取款、信用卡交易、医院住院、电话手机及各种通信业务开户等场景中需要证明“我是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显示“我是谁”的验证结果。
11、若解码信息不匹配,则验证失败。
如图6所示,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授权操作按如下步骤进行:
1、授权人申请使用授权功能,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将自动获取授权人的手机号、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监控中心计算机对机号是否一致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结果和验证记录;
2、若验证通过,则授权人进入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生物信息录入功能,录入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将授权人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发证机关的数据验证计算机;
3、在具体的电子身份证应用实例中,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摄像头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照片进行比对,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示用户指纹和虹膜在手机端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记录;
4、验证通过后,授权人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通过即时通讯应用选择被授权人,监控中心计算机记录授权时间、授权事项,将授权时间和授权事项备份到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
5、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将对被授权人进行身份验证,将进行机号信息、身份信息和生物信息三重验证;
6、进入机号验证应用,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将自动获取被授权人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监控中心计算机对机号是否一致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结果和验证记录;
7、验证通过后,进入生物组合信息验证。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生物信息录入功能中,依次录入被授权人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验证不通过,则授权失败;将被授权人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
8、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摄像头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照片进行比对,指纹和虹膜在手机端进行验证,并保存生物信息的验证记录;
9、生物信息验证通过后,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示被授权人进入授权电子身份证的生成中,请等待;
10、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授权人的身份ID、被授权人的身份ID、授权时间、授权事项结合随机数,通过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消息摘要算法)生成授权ID码,ID码通过二维码编码算法,生成唯一的具有标识性的动态授权二维码,保存授权二维码,并将生成的授权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
11、验证方进入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进入验证功能,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示验证方进入身份验证功能;
12、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自动获取验证方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监控中心计算机验证机号是否一致,并保存验证记录;验证通过后,将验证结果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
13、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依次录入验证方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进行生物验证;将验证方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
14、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摄像头采集的验证方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并保存比对结果和比对记录,指纹和虹膜在手机端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记录;
15、生物信息验证通过后,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示验证方可以进行验证功能,生物组合验证不通过,则验证方不能对被授权人进行验证;
16、验证方可以进入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的验证功能,扫描被授权人的授权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进行验证;
17、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生成的唯一的具有标识性的动态授权二维码进行解码,并将解码的信息与数据验证计算机预留的信息进行匹配;
18、匹配通过后,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解码得到的授权人身份信息、被授权人身份信息、授权时间和授权事项返回给验证方、授权人和被授权人;匹配不一致,则授权失败;
19、验证方、授权人和被授权人接收到授权记录,则授权成功,有查看授权记录权限的人可以申请查看授权记录。
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注销操作按如下步骤进行:
1、用户手机开机,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自动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判断手机号或设备号是否注册过;
2、若注册过,则监控中心计算机验证机号是否一致,并保存验证记录,否则提醒用户注销失败;
3、若验证通过,则将验证结果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
4、用户进入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生物信息录入功能,依次录入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等生物组合信息;将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
5、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在手机端进行比对,保存比对记录;比对一致后,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比对结果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比对不一致,则提醒用户电子身份证注销请求失败;
6、生物信息验证通过后,用户可以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交注销请求;
7、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在后台进行注销信息审核,将提交的注销请求与后台预留的信息进行匹配;
8、若匹配一致,则审核通过,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后台运营的数据库冻结用户身份信息、生物信息和设备信息,则用户注销完成。
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挂失操作按如下步骤进行:
1、在任意的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进入电子身份证挂失应用功能,对挂失申请人的身份证信息、手机号和生物信息进行验证;
2、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中输入挂失申请人丢失的手机绑定的身份证信息和手机号;
3、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挂失申请人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等生物信息,将人脸信息发送到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
4、发证机关数据验证计算机将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照片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挂失申请人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交挂失请求;
5、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在后台进行挂失信息审核,将提交的挂失请求与系统预留的信息进行匹配;
6、若匹配一致,则审核通过,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后台运营的数据库冻结挂失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生物信息和设备信息;
7、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选择预留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则用户挂失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

1.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应用终端内的中央控制器(1),所述中央控制器(1)的信号输入端与视频处理模块(2)相连,所述视频处理模块(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虹膜采集模块(3)、指纹采集模块(4)、人脸采集模块(5);
所述中央控制器(1)通过导线与无线通信模块(6)相连,所述无线通信模块(6)通过无线网络分别与数据验证计算机(7)、生物识别计算机(8)、监控中心计算机(9)无线连接;
所述中央控制器(1)还连接有LCD显示屏(10)和键盘(11),所述LCD显示屏(10)和键盘(11)设置在应用终端的主面板上;
所述中央控制器(1)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2)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1)还连接有数据存储模块,所述应用终端的壳体上还设置有报警灯和报警扩音器;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使用步骤:
步骤一: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注册操作,具体方法为:
Step1:用户开机,检测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是否插入手机卡;
Step2:如果已经插入手机卡,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手机号码;否则,提示插入手机卡;
Step3: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自动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判断本机号是否注册过和设备是否注册过;
Step4:若均没有注册过,则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将在后台绑定用户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若注册过,则进行解绑或注销;
Step5:将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备份到监控中心计算机(9);
Step6:监控中心计算机(9)将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进行比对,比对是否一致,并保存比对记录;
Step7:若比对成功,将比对结果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
Step8:用户进入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依次通过虹膜采集模块(3)、指纹采集模块(4)、人脸采集模块(5)录入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
Step9:将采集到的生物信息备份到生物识别计算机(8),同时将人脸信息备份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10:所述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在手机端进行验证,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摄像头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识别计算机(8)内部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
Step11:若生物信息验证通过,将验证记录和结果同步备份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12: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验证通过的身份证信息和人脸信息结合随机数,通过加密算法加密生成具有唯一标识性的电子身份证ID码,通过二维码的编码算法,生成唯一动态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
Step13:将生成的电子身份证二维码在数据验证计算机(7)进行备份,同时将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返回手机双向应用终端;
Step14:注册完成;
步骤二: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使用操作,具体方法为:
Step1:验证方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申请使用验证应用功能;
Step2: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验证方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9);
Step3:监控中心计算机(9)对机号是否一致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结果和验证记录;
Step4:若验证通过,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验证方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
Step5:将验证方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8),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6: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摄像头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并保存比对记录;
Step7:若比对一致,则验证方开始扫描用户的电子身份证的二维码,进入验证应用;
Step8: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将用户的电子身份证的二维码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9:数据验证计算机(7)对电子身份证二维码进行解码,通过解密算法,解码出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生物信息;
Step10:将用户的解码信息与数据验证计算机(7)的信息进行匹配,数据验证计算机(7)保存验证记录,记录验证结果,验证时间和验证事项;
Step11:匹配一致后,则验证成功,数据验证计算机(7)根据验证方的权限将验证结果返回给验证方和被验证方;
步骤三: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授权操作,具体方法为:
Step1:通过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授权人的手机号、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9);
Step2:监控中心计算机(9)对机号是否一致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结果和验证记录;
Step3:如果一致,则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授权人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
Step4:将授权人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8),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5: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摄像头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指纹和虹膜在手机端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记录;
Step6:验证通过后,授权人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选择被授权人,监控中心计算机(9)记录授权时间、授权事项,将授权时间和授权事项备份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7: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被授权人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9);
Step8:监控中心计算机(9)验证机号是否一致,并保存验证结果和验证记录;
Step9:验证通过后,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被授权人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
Step10:将被授权人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8),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11: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获取的被授权人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指纹和虹膜在手机端比对,并保存所有比对记录;
Step12:比对一致后,授权人的身份ID、被授权人的身份ID、授权时间、授权事项结合随机数,通过加密算法生成授权ID码,ID码通过二维码编码算法,生成唯一的具有标识性的动态授权二维码,数据验证计算机(7)保存二维码,并将二维码返回被授权方;
Step13:验证方开始扫描被授权人的授权二维码;
Step14: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验证方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9);
Step15:监控中心计算机(9)验证机号是否一致,并保存验证记录;
Step16:验证通过后,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验证方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
Step17:将验证方的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8),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18: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采集的验证方的实时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并保存比对结果和比对记录;
Step19:人脸比对一致后,验证方可以扫描被授权人的授权二维码进行验证;
Step20: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授权二维码进行解码,并将解码的信息与数据验证计算机(7)预留的信息进行匹配;
Step21:匹配通过后,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解码得到的授权人身份信息、被授权人身份信息、授权时间和授权事项返回给验证方、授权人和被授权人;
Step22:授权成功,有查看授权记录权限的人可以申请查看授权记录;
步骤四: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注销操作;
步骤五:使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进行挂失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注销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Step1: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和手机设备IMEI码,并将机号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9);
Step2: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判断手机号或设备号是否注册过;
Step3:若注册过,则监控中心计算机(9)验证机号是否一致,并保存验证记录,否则注销失败;
Step4:若验证通过,则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人脸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
Step5:将生物信息发送到生物识别计算机(8),同时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6: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摄像头采集的实时人脸信息和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在手机端进行比对,保存比对记录;
Step7:比对通过后,则可以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交注销请求;
Step8: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在后台进行注销信息审核,将提交的注销请求与系统预留的信息进行匹配;
Step9:若匹配一致,则审核通过,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后台运营的数据库冻结用户身份信息、生物信息和设备信息;
Step10:注销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的挂失方法按下述步骤实施:
Step1:在任意的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中进入电子身份证挂失应用功能;
Step2: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中输入挂失申请人之前绑定的身份证信息和手机号信息;
Step3: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录入挂失申请人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和虹膜信息,将人脸信息发送到数据验证计算机(7);
Step4:数据验证计算机(7)将采集的人脸信息与生物信息库预留的人脸照片进行比对;
Step5:若比对一致,则挂失申请人在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提交挂失请求;
Step6: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在后台进行挂失信息审核,将提交的挂失请求与系统预留的信息进行匹配;
Step7:若匹配一致,则审核通过,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后台运营的数据库冻结挂失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生物信息和设备信息;
Step8:电子身份证手机双向应用终端选择预留用户发送报警信息;
Step9:挂失完成。
CN201811039655.4A 2018-09-06 2018-09-06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88808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9655.4A CN108880824B (zh) 2018-09-06 2018-09-06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9655.4A CN108880824B (zh) 2018-09-06 2018-09-06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0824A CN108880824A (zh) 2018-11-23
CN108880824B true CN108880824B (zh) 2024-01-26

Family

ID=6432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9655.4A Active CN108880824B (zh) 2018-09-06 2018-09-06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0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3784B (zh) * 2018-12-24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码的授权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9784329A (zh) * 2018-12-29 2019-05-21 广州市中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电子证照的授权使用方法、系统、授权终端以及用证终端
CN109784847A (zh) * 2018-12-29 2019-05-21 广州市中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电子证照的委托代办验证方法、系统、以及用证终端
CN109885999A (zh) * 2019-01-29 2019-06-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注册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63325A (zh) * 2019-05-10 2019-08-23 上海方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具有电子证照功能的贴膜卡
CN110471673A (zh) * 2019-08-20 2019-11-19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多卡终端的应用安装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52185A (zh) * 2019-10-21 2020-02-28 西南民族大学 基于人体骨骼关键点识别的视力检测设备及方法
CN113255862A (zh) * 2021-05-20 2021-08-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证件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825517B (zh) * 2021-12-03 2023-12-11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身分驗證系統和方法
CN114550316B (zh) * 2022-04-27 2022-08-05 广州商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站式可信生物特征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及采集、共享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3288A (zh) * 2016-11-03 2017-02-01 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证件办理自助终端
CN106375326A (zh) * 2016-09-12 2017-02-01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双向验证终端及方法
CN106576044A (zh) * 2015-04-23 2017-04-19 崔云虎 泛在环境中的认证
CN106960491A (zh) * 2017-04-25 2017-07-18 上海亦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指纹门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17215080A1 (zh) * 2016-06-16 2017-12-21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的双向应用平台及方法
CN107527215A (zh) * 2017-09-28 2017-12-29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合同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7682545A (zh) * 2017-09-28 2018-02-09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7704912A (zh) * 2017-09-28 2018-02-16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证件系统及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9557B2 (en) * 1998-06-19 2008-03-25 Solidus Networks, Inc. Electronic 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system
US9003196B2 (en) * 2013-05-13 2015-04-07 Hoyos Labs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orizing access to access-controlled environment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6044A (zh) * 2015-04-23 2017-04-19 崔云虎 泛在环境中的认证
WO2017215080A1 (zh) * 2016-06-16 2017-12-21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的双向应用平台及方法
CN106375326A (zh) * 2016-09-12 2017-02-01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双向验证终端及方法
CN106373288A (zh) * 2016-11-03 2017-02-01 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证件办理自助终端
CN106960491A (zh) * 2017-04-25 2017-07-18 上海亦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指纹门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527215A (zh) * 2017-09-28 2017-12-29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合同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7682545A (zh) * 2017-09-28 2018-02-09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人证机合一手机终端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7704912A (zh) * 2017-09-28 2018-02-16 山西特信环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证件系统及操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体系研究;胡一博;朱诗兵;李长青;;无线电工程(第09期) *
胡一博 ; 朱诗兵 ; 李长青 ;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体系研究.无线电工程.2017,(第09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0824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0824B (zh) 电子身份证的手机双向应用终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1065201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ttestation of information using a centralized or distributed ledger
US8807426B1 (e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authentication using scannable images
CN106453341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600674B2 (en) Transaction system for business and social networking
CN1262905C (zh) 使计算机网络及其中用于控制对网络组件进行访问的个人识别设备安全的方法和系统
US2016024733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dentity verification
US20210005040A1 (en) Electronic vot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7025397B (zh) 身份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TW201642183A (zh) 一種開啓方法及系統
US11030326B2 (en) Exchanging user information with other physically proximate users
US1188656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biometric matching accuracy
CN106843379A (zh) 一种智能医疗平板电脑
CN110545274A (zh) 一种基于人证合一的uma服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U2019389126A1 (en) Digital identity management device
US20230075978A1 (en) Exchanging user information with other physically proximate users
US202101600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20240078302A1 (en) Secure access token device with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240022553A1 (en) Authenticating a virtual entity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JP6692947B1 (ja) 認証システム
WO202408465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