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9726B - 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9726B
CN108879726B CN201810771852.9A CN201810771852A CN108879726B CN 108879726 B CN108879726 B CN 108879726B CN 201810771852 A CN201810771852 A CN 201810771852A CN 108879726 B CN108879726 B CN 108879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station
side bus
alternating
deviation
curre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18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9726A (zh
Inventor
曹一家
王炜宇
谭益
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7718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9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9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9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9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9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电网稳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包括参数偏差获取模块、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和无功功率控制模块。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S1:采集检测参数并生成参数偏差;S2:发送参数偏差;S3:判断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S4:生成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S5:产生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相角信号;S6:产生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相角信号;S7:生成PWM信号。本发明提高了交直流电网的惯性水平、整体稳定性以及频率稳定性,减少功率波动及频率波动。

Description

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电网稳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和降低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在各种类型的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已经得到较为成熟的技术开发,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目前,高压直流(HVDC,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输电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用于将大规模风电场与主干网相连接。特别是在远距离输电和异步联网方面,HVDC技术在电能传输效率和功率控制灵活度方面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则是在HVDC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多个直流换流站组成的直流输电网络。柔性直流输电可实现有功与无功的解耦控制,为城市负荷中心提供必要的无功支撑,提升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同时其灵活的功率调控能力可促进新能源消纳,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基石。
然而,随着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和新能源的并网规模不断增加,电力电子器件的比重将不断增加,由于直流电网将新能源和大电网解耦,同时直流电网内不存在惯性元件,交直流互联电网的有效惯性随之降低,大电网的频率稳定性受到较大威胁。此外,新能源的随机出力特性进一步加剧了系统频率波动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多端柔性的直流输电系统的虚拟同步控制器及方法,以解决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后出现的交流电网频率波动加剧、系统阻尼减缩、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该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换流站,该虚拟同步控制器包括以下模块:
参数偏差获取模块,用于采集换流站的检测参数,并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和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将生成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发送给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将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发送给无功功率控制模块,将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发送给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
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判断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并生成出一虚拟调速器增益和一虚拟惯性时间常数;
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所述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和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调速器增益,生成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
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生成的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和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并通过虚拟同步算法得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一电压相角信号;
无功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和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生成一调制比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ω=ω-ω0 (1)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公式(1)中的Δω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公式(1)中的ω为换流站交流母线的实测频率;公式(1)中的ω0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额定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1730461400000031
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公式(2)中的dω/dt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实测频率的变化率;公式(2)中的ωt1和ωt2均为相邻采样间隔的频率测量值;公式(2)中的t1和t2均为相邻采样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P=P0-P (3)生成换流站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公式(3)中的ΔP为换流站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公式(3)中的P0为换流站无功功率的初始值;公式(3)中的P为换流站有功功率的量测值。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Vac|=|Vac0|-|Vac| (4)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公式(4)中的Δ|Vac|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公式(4)中的Vac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的测量值;公式(4)中的Vac0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额定值。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Q=Q0-Q (5)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公式(5)中的ΔQ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公式(5)中的Q0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的初始值;公式(5)中的Q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的量测值。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Vdc=Vdc-Vdc0 (6)生成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公式(6)中的ΔVdc为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公式(6)中Vdc为换流站直流母线的电压幅值的测量值;公式(6)中Vdc0为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直流电压额定值。
一种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采集换流站的检测参数,并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和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
步骤二:参数偏差获取模块将生成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发送给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将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发送给无功功率控制模块,将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发送给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
步骤三: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根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判断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并根据不同的振荡状态生成虚拟调速器增益和虚拟惯性时间常数;
步骤四: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虚拟调速器增益,生成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直流电压调整量;
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根据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直流电压调整量、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并通过下垂控制算法生成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
步骤五: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接收到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和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后,通过虚拟同步算法产生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相角信号;
步骤六:无功功率控制模块根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生成换流站所需的调制比信号;
步骤七:换流站接收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生成的电压相角信号和无功功率控制模块生成的的调制比信号,生成合适的PWM信号。
进一步的,步骤三所述的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将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分为四种情况,具体如下:
(a)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大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大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加速偏离额定频率;
(b)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大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小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减速回到额定频率;
(c)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小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大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加速偏离额定频率;
(d)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小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小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减速回到额定频率。
进一步的,于步骤三中,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接收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后,根据sigmoid函数生成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和虚拟调速器增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中,传统的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和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有机结合,通过控制算法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特性,使直流换流站具备自动频率响应能力,在系统频率突变时直流电网内的多个换流站将自动调整的功率分配,向频率发生剧烈波动的交流电网提供快速功率支援,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保证了换流站在参与调频过程中直流电压的稳定性,同时使虚拟同步控制器具备分布式控制效果,无需通信系统即可完成多个换流站的协调控制。
2、本发明的自适应参数调节方法中,首先通过锁相环采集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的频率,然后通过自适应调节模块处理计算,判断系统的振荡状态,并针对相应的振荡状态,根据改进型sigmoid函数生成虚拟惯性系数和虚拟调速器增益,再将参数送入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和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进一步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合适的PWM调制信号。自适应调节模块设计简单,能够有效改善动态性能,减缓交流侧频率的剧烈波动。
3、本发明通过参数偏差获取模块获得实测数据,实时调整直流换流站的出力,模拟同步发电机的动态响应特性,从而提高了交直流互联电网的惯性水平,提高频率稳定性,减少功率波动、频率波动等扰动,提高了交直流互联电网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例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改进型sigmoid函数的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系统振荡模式区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方法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及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图5简要地显示了该直流输电系统的电路结构,因为直流输电系统的部分电路结构为现有技术,所以不展开描述)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该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换流站(该换流站于图5中标记为VSC),该虚拟同步控制器包括以下模块:
参数偏差获取模块,用于采集换流站的检测参数,并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P、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Δ|Vac|、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Q和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ΔVdc,将生成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发送给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将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Δ|Vac|发送给无功功率控制模块,将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ΔVdc发送给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
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和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判断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并生成出一虚拟调速器增益Kω和一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
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所述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ΔVdc和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调速器增益Kω,生成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dP;
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生成的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dP、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P和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并通过虚拟同步算法得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一电压相角信号δ;
无功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Δ|Vac|和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Q,生成一调制比信号M。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ω=ω-ω0 (1)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公式(1)中的Δω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公式(1)中的ω为换流站交流母线的实测频率;公式(1)中的ω0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额定频率。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1730461400000081
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公式(2)中的dω/dt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实测频率的变化率;公式(2)中的ωt1和ωt2均为相邻采样间隔的频率测量值;公式(2)中的t1和t2均为相邻采样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P=P0-P (3)生成换流站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公式(3)中的ΔP为换流站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公式(3)中的P0为换流站无功功率的初始值;公式(3)中的P为换流站有功功率的量测值。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Vac|=|Vac0|-|Vac| (4)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公式(4)中的Δ|Vac|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公式(4)中的Vac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的测量值;公式(4)中的Vac0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额定值。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Q=Q0-Q (5)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公式(5)中的ΔQ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公式(5)中的Q0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的初始值;公式(5)中的Q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的量测值。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Vdc=Vdc-Vdc0 (6)生成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公式(6)中的ΔVdc为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公式(6)中Vdc为换流站直流母线的电压幅值的测量值;公式(6)中Vdc0为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直流电压额定值。
如图4、图6所示,一种如上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采集换流站的检测参数,并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P、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Δ|Vac|、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Q和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ΔVdc
步骤二:参数偏差获取模块将生成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发送给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将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Δ|Vac|发送给无功功率控制模块,将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ΔVdc发送给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
步骤三: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根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判断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并根据不同的振荡状态生成虚拟调速器增益Kω和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
步骤四: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和虚拟调速器增益Kω,生成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直流电压调整量dVdc0
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根据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直流电压调整量dVdc0、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ΔVdc并通过下垂控制算法生成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dP;
步骤五: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接收到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dP、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P和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后,通过虚拟同步算法产生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相角信号δ;
步骤六:无功功率控制模块根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Δ|Vac|、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Q,生成换流站所需的调制比信号M;
步骤七:换流站接收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生成的电压相角信号δ和无功功率控制模块生成的的调制比信号M,生成合适的PWM信号。
进一步的,步骤三所述的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将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分为四种情况,具体如下:
(a)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大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大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加速偏离额定频率;
(b)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大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小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减速回到额定频率;
(c)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小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大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加速偏离额定频率;
(d)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小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小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减速回到额定频率。
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左纵轴为电角的频率偏差Δω,右纵轴为电角的频率变化率,a、b、c、d四个方块代表频率振荡状态。(注:此图中的频率偏差Δω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应根据实际系统量测得到。)
进一步的,于步骤三中,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接收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后,根据sigmoid函数生成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和虚拟调速器增益Kω
进一步的,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可通过符号函数sgn(.)计算振荡类型,即当sgn(Δω)*sgn(dω/dt)=1 (7)时,系统频率加速偏离额定值,当sgn(Δω)*sgn(dω/dt)=-1 (8)时,系统频率减速回到额定值;公式(7)与公式(8)中的Δω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公式(7)与公式(8)中的dω/dt为频率变化率;
所述符号函数sgn(.)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1730461400000111
公式(9)中,x为需要计算的变量;
根据下式评估交流电网的系统某种振荡状态的程度:
Figure BDA0001730461400000112
公式(10)中,z为中间变量,z值越大,说明系统在某种振荡状态越强;公式(10)的ω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实测频率;公式(10)的dω/dt为实测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Kz为缩放因子(由于频率变化的标幺值较小,因此需要通过缩放因子进行信号放大,一般取值为300);
判断出系统振荡状态后,根据改进型sigmoid函数计算合适的虚拟调速器增益Kω和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改进型sigmoid函数为
Figure BDA0001730461400000113
公式(11)中,S(z)代表改进型sigmoid函数,z为振荡状态因子;
最终的虚拟调速器增益Kω和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的可由下式计算:
Hv=Hv0[1+1.5S(z)] (12)
Kω=Kω0[1+2S(z)] (13)
于公式(12)与公式(13)中,S(z)代表改进型sigmoid函数,Kω0和Kω分别为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增益的初始值和计算值,Hv和Hv0分别为虚拟惯性时间常数的初始值和计算值。
如图2所示,图2中的z为振荡状态因子,表征了换流站并网点频率振荡的状态,Hv为虚拟惯性时间常数。(注:图2中的改进型sigmoid曲线应根据实际系统计算得到)
进一步的,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接收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和虚拟调速器增益Kω,生成换流站直流电压参考值的调整量dVdc0,进而得到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dP,并将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dP发送至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直流电压参考值的调整量dVdc0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dVdc0=KωΔω (14)
公式(14)中,dVdc0为换流站直流电压参考值的调整量,Kω为虚拟调速器增益,ω为频率量测值,ω0为额定频率值,标幺值下为1;
根据直流电压参考值的调整量dVdc0、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ΔVdc和下垂控制算法,计算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dP:
dP=Kv(ΔVdc-dVdc0) (15)
公式(15)中,dP为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Kv为下垂系数,ΔVdc为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Vdc0为换流站直流电压的初始参考值。
进一步的,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接收到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dP、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P和来自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后,通过虚拟同步机算法产生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电压的相角信号δ;
Figure BDA0001730461400000121
Figure BDA0001730461400000122
于公式(16)和公式(17)中,D为虚拟阻尼系数,ωv为虚拟电角频率增量,ωv0为虚拟电角频率初值,s代表积分计算;
无功功率控制模块根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Δ|Vac|、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ΔQ,计算换流站所需的调制比信号:
Figure BDA0001730461400000131
Figure BDA0001730461400000132
于公式(18)和公式(19)中,dQref为换流站无功功率调整量,kQp和kQi分别为PI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Km为积分环节系数,M和M0分别为调制比的初始值和计算值。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该直流输电系统包括换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参数偏差获取模块,用于采集换流站的检测参数,并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和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将生成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发送给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将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发送给无功功率控制模块,将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发送给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
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判断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并生成出一虚拟调速器增益和一虚拟惯性时间常数;
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所述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和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调速器增益,生成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
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生成的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和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并通过虚拟同步算法得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一电压相角信号;
无功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和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生成一调制比信号;
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接收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后,根据sigmoid函数生成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和虚拟调速器增益Kω
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通过符号函数sgn(.)计算振荡类型,即当sgn(Δω)*sgn(dω/dt)=1 (7)时,系统频率加速偏离额定值,当sgn(Δω)*sgn(dω/dt)=-1 (8)时,系统频率减速回到额定值;公式(7)与公式(8)中的Δω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公式(7)与公式(8)中的dω/dt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
所述符号函数sgn(.)计算方法为:
Figure FDA0003215717330000021
公式(9)中,x为需要计算的变量;
根据下式评估交流电网所述振荡状态的强度:
Figure FDA0003215717330000022
公式(10)中,z为中间变量,z值越大,说明系统的振荡状态强度越大;公式(10)的ω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实测频率;公式(10)的dω/dt为实测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Kz为缩放因子;
判断出系统振荡状态后,根据改进型sigmoid函数计算虚拟调速器增益Kω和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改进型sigmoid函数为
Figure FDA0003215717330000023
最终的虚拟调速器增益Kω和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由下式计算:
Hv=Hv0[1+1.5S(z)] (12)
Kω=Kω0[1+2S(z)] (13)
公式(12)与公式(13)中,Kω0和Kω分别为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增益的初始值和计算值,Hv0和Hv分别为虚拟惯性时间常数的初始值和计算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ω=ω-ω0 (1)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公式(1)中的Δω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公式(1)中的ω为换流站交流母线的实测频率;公式(1)中的ω0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额定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215717330000031
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公式(2)中的dω/dt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实测频率的变化率;公式(2)中的ωt1和ωt2均为相邻采样间隔的频率测量值;公式(2)中的t1和t2均为相邻采样的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P=P0-P (3)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公式(3)中的ΔP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公式(3)中的P0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的初始值;公式(3)中的P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的量测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Vac|=|Vac0|-|Vac| (4)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公式(4)中的Δ|Vac|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公式(4)中的Vac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的测量值;公式(4)中的Vac0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额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Q=Q0-Q (5)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公式(5)中的ΔQ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公式(5)中的Q0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的初始值;公式(5)中的Q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的测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通过公式ΔVdc=Vdc-Vdc0 (6)生成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公式(6)中的ΔVdc为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公式(6)中Vdc为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的测量值;公式(6)中Vdc0为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直流电压额定值。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参数偏差获取模块采集换流站的检测参数,并生成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和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
步骤二:参数偏差获取模块将生成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发送给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将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发送给无功功率控制模块,将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发送给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
步骤三: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根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判断出换流站一侧的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并根据不同的振荡状态生成虚拟调速器增益和虚拟惯性时间常数;
步骤四: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和虚拟调速器增益,生成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直流电压调整量;
虚拟调速器控制模块根据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直流电压调整量、换流站直流侧母线的电压偏差并通过下垂控制算法生成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
步骤五: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接收到换流站输出功率参考值的调整量、所述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有功功率输出偏差量和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生成的虚拟惯性时间常数后,通过虚拟同步算法产生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相角信号;
步骤六:无功功率控制模块根据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电压幅值偏差量、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无功功率输出偏差量,生成换流站所需的调制比信号;
步骤七:换流站接收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生成的电压相角信号和无功功率控制模块生成的调制比信号,生成PWM信号;
步骤三中,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接收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Δω和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dω/dt后,根据sigmoid函数生成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和虚拟调速器增益Kω
所述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通过符号函数sgn(.)计算振荡类型,即当sgn(Δω)*sgn(dω/dt)=1 (7)时,系统频率加速偏离额定值,当sgn(Δω)*sgn(dω/dt)=-1 (8)时,系统频率减速回到额定值;公式(7)与公式(8)中的Δω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公式(7)与公式(8)中的dω/dt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
所述符号函数sgn(.)计算方法为:
Figure FDA0003215717330000051
公式(9)中,x为需要计算的变量;
根据下式评估交流电网所述振荡状态的强度:
Figure FDA0003215717330000052
公式(10)中,z为中间变量,z值越大,说明系统的振荡状态强度越大;公式(10)的ω为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实测频率;公式(10)的dω/dt为实测的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Kz为缩放因子;
判断出系统振荡状态后,根据改进型sigmoid函数计算虚拟调速器增益Kω和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改进型sigmoid函数为
Figure FDA0003215717330000061
最终的虚拟调速器增益Kω和虚拟惯性时间常数Hv由下式计算:
Hv=Hv0[1+1.5S(z)] (12)
Kω=Kω0[1+2S(z)] (13)
公式(12)与公式(13)中,Kω0和Kω分别为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增益的初始值和计算值,Hv0和Hv分别为虚拟惯性时间常数的初始值和计算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的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将交流电网的振荡状态分为四种情况,具体如下:
(a)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大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大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加速偏离额定频率;
(b)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大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小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减速回到额定频率;
(c)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小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大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加速偏离额定频率;
(d)当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偏差小于0时,且换流站交流侧母线的频率变化率小于0,则此时交流电网的系统频率正在减速回到额定频率。
CN201810771852.9A 2018-07-13 2018-07-13 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8879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1852.9A CN108879726B (zh) 2018-07-13 2018-07-13 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1852.9A CN108879726B (zh) 2018-07-13 2018-07-13 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9726A CN108879726A (zh) 2018-11-23
CN108879726B true CN108879726B (zh) 2021-11-09

Family

ID=64302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1852.9A Active CN108879726B (zh) 2018-07-13 2018-07-13 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9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8889B (zh) * 2019-01-15 2023-09-05 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 海岛柴储混合供电系统的直流侧惯性增强控制方法
JP7112973B2 (ja) 2019-02-01 2022-08-04 三菱重工エンジン&ターボチャージャ株式会社 指令生成装置および指令生成方法
CN112542849B (zh) * 2020-11-12 2023-07-14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自适应虚拟惯性调频控制方法
CN112600232B (zh) * 2020-12-04 2023-02-07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同步机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控制系统
CN113113929B (zh) * 2021-04-14 2022-06-14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网构造型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3765122A (zh) * 2021-08-04 2021-12-07 广东安朴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mc换流阀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6234A (zh) * 2015-05-20 2015-08-12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用于孤岛条件下微电网主从控制的实现方法
WO2015166613A1 (ja) * 2014-04-30 2015-11-0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単相系統に接続される電力変換装置
CN107786113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刘铮 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组合式三相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07863786A (zh) * 2017-11-22 2018-03-30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虚拟同步电机的双向功率变换器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6613A1 (ja) * 2014-04-30 2015-11-0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単相系統に接続される電力変換装置
CN104836234A (zh) * 2015-05-20 2015-08-12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用于孤岛条件下微电网主从控制的实现方法
CN107786113A (zh) * 2016-08-24 2018-03-09 刘铮 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的组合式三相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07863786A (zh) * 2017-11-22 2018-03-30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虚拟同步电机的双向功率变换器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虚拟调速器的多端直流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王炜宇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0620;第38卷(第12期);第84-86页 *
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子惯量自适应控制方法;程冲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1010;第39卷(第19期);第3462-346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9726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9726B (zh) 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自适应虚拟同步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066770B (zh) 一种风电接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212513B (zh) 一种稳定直流微网母线电压波动的灵活虚拟电容控制方法
CN103825293B (zh) 一种提高电力系统惯性水平的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09586343A (zh)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光伏-储能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0571871A (zh) 储能电站参与电网一次调频深度控制及贡献力分析方法
CN110535153B (zh) 混合储能系统dc/ac变换器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599264B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频率电压无差调节方法
Vassilakis et al. A battery energy storage based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CN104578086B (zh) 一种风电和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US11509262B2 (e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virtual inertia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super capacitor energy storage
CN108683213B (zh)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转子惯性功率解耦的惯性补偿器
CN108683212B (zh) 一种基于功率解耦的混合储能型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
CN111555310B (zh) 一种新能源参与异步送端电网调频的方法
CN109921461B (zh) 虚拟同步发电机一次调频性能评价及参数优化系统
CN110752762B (zh) 一种并网换流器并联虚拟电容的控制方法
Errami et al. Control of grid connected PMSG based variable speed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Divshali et al. Improving PV hosting capacity of distribution grids considering dynamic voltage characteristic
CN106803683B (zh) 一种双向交直流变换器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CN116365584A (zh) 多逆变器接入的配网系统中逆变器控制模式切换方法
Chen et al. Dynamic simulation of EV fast charging with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s
Nguyen et al. Enhancing effectiveness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s by using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Karlis et al. Small power systems fed by hydro, photovoltaic, wind turbines and diesel generators
CN111193274A (zh)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惯性响应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5800296B (zh) 远海风电经vsc-mtdc并网系统的电压频率协同支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