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4041B -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74041B CN108874041B CN201810669490.2A CN201810669490A CN108874041B CN 108874041 B CN108874041 B CN 108874041B CN 201810669490 A CN201810669490 A CN 201810669490A CN 108874041 B CN108874041 B CN 1088740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 main body
- display
- main
- screen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04M1/0243—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using the relative angle between hous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折叠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主屏主体、副屏主体、连接屏主体;所述主屏主体和所述副屏主体分别与所述连接屏主体转动连接;所述主屏主体包括:主显示屏;所述副屏主体包括:副显示屏;所述连接显示屏包括:连接显示屏;当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且所述副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时,所述主屏主体的背面和所述副屏主体的背面相贴合,通过本申请可以在移动终端设置大屏的同时还能够节省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折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目前,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均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移动终端的一面,用户可以通过所述显示屏实现人机交互。
然而,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厂商追求大屏手机,所述显示屏的增大就会导致手机等移动终端占用的空间增大,而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人们随身携带的设备,就会出现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以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追求大屏的同时又会造成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主屏主体、副屏主体以及连接屏主体;
所述主屏主体和所述副屏主体分别与所述连接屏主体转动连接;
所述主屏主体包括:主显示屏、主显示模组;所述副屏主体包括:副显示屏、副显示模组;所述连接屏主体包括:连接显示屏、连接显示模组;
当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且所述副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时,所述主屏主体的背面和所述副屏主体的背面相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主屏主体与所述连接屏主体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所述连接屏主体与所述副屏主体之间的第二夹角;
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夹角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主屏主体、副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分别按所述工作模式进行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主屏主体、副屏主体、连接屏主体;所述主屏主体和所述副屏主体分别与所述连接屏主体转动连接;所述主屏主体包括:主显示屏、主显示模组;所述副屏主体包括:副显示屏、副显示模组;所述连接显示屏包括:连接显示屏、连接显示模组;当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且所述副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时,所述主屏主体的背面和所述副屏主体的背面相贴合。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分为三大部分:主屏主体、副屏主体、连接屏主体,且每部分均设有屏幕,当三个展开时实现大屏设计,当三个屏幕折叠起来后,由于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副显示屏为背向设置或对向设置,这样就能够将主屏主体、副屏主体、连接屏主体折叠在一起节省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展开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细节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主屏主体和副屏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图2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基础上将连接屏主体和副屏主体拉开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一转动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主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未被拉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主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被拉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的左视图、正视图和右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板模式的效果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手机模式的效果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笔记本模式的效果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线路基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图13提供的线路基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主屏主体;2、副屏主体;3、连接屏主体;4、主显示屏;5、副显示屏;6、连接显示屏;7、第一凹形开槽结构;8、第二凹形开槽结构;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131、第一弹簧;132、第二弹簧;14、第一阻尼环;15、中轴线;16、薄膜晶体管;17、第一区域;18、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展开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细节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主屏主体1、副屏主体2、连接屏主体3;
所述主屏主体1和所述副屏主体2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屏主体3的两侧;
所述主屏主体1和所述连接屏主体3旋转连接,所述副屏主体2和所述连接屏主体3旋转连接;
所述主屏主体1包括:主显示屏4、主显示模组;所述副屏主体2包括:副显示屏5、副显示模组;所述连接屏主体3包括:连接显示屏6、连接显示模组;
当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且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时,所述主屏主体1的背面和所述副屏主体2的背面相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主显示屏4的大小可以一样,且形状也可以类似,例如,将主屏主体1和副屏主体2背向放置时(主显示屏4和副显示屏5分别朝向外侧,主屏主体1的背面和所述副屏主体2的背面接触),所述主屏主体1和所述副屏主体2的大小形状一致;或者将主屏主体1和副屏主体2对向放置时(主显示屏4和副显示屏5分别朝向内侧,主显示屏4和副显示屏5接触),所述主屏主体1和所述副屏主体2的大小形状一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屏主体3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以图1中所示的连接屏主体3中的连接显示屏6为参考,将所述连接显示屏6划分为均分的两部分的平面包括水平方向的平面和竖直方向的平面,本申请实施例取竖直方向的平面,通过竖向方向的平面将所述连接屏主体3划分为两部分,其中与所述主屏主体1连接的部分叫做第一侧,将与所述副屏主体2连接的部分叫做第二侧。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中主屏主体和副屏主体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主屏主体1连接所述连接屏主体3的一侧设有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所述副屏主体2连接所述连接屏主体3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配合的第二凹形开槽结构8,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与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8拼合后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屏主体3的容置空间。
所述主屏主体1的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和所述副屏主体2的第二凹形开槽结构8对向放置时,所述主屏主体1和所述副屏主体2组合成中空的结构,所述连接屏主体3位于所述中空的结构中,且所述连接屏主体3的第一侧位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中,所述连接屏主体3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形开结构8中。
进一步的,参见图1或图2,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槽壁通过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连接屏主体3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8的槽壁通过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连接屏主体3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轴9,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转轴10。
所述第一转轴9可以和所述主屏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和所述连接屏主体3实现转动连接,也可以将第一转轴9和所述连接屏主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和所述主屏主体1实现转动连接。
作为举例,以所述第一转轴9和所述连接屏主体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9和所述主屏主体1实现转动连接为例,所述主屏主体1上的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槽壁上,设有孔洞,所述第一转轴9深入所述孔洞中,所述第一转轴9在孔洞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实现相互转动。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两个槽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滑槽11,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8的两个槽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滑槽12;
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的端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滑槽11内部;
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10的端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二滑槽12内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孔洞可以设置为滑槽的形式,所述第一转轴9的端部分别深入第一滑槽11内部,并且在第一滑槽11内部可实现左右滑动(图示中的左右),例如,图2中,第一转轴9位于第一滑槽11的最左侧,也可以称为第一滑槽11最里侧,第二转轴10位于第二滑槽12的最右侧,也可以称为第二滑槽12的最里侧。
由于存在第一滑槽,所以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转轴9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且滑动的方向为第一转轴9的径向方向(或滑槽中槽的设置方向),这样,当第一转轴9滑动在图2所示中从左侧滑动到右侧的过程中,主屏主体1的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槽底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大,间隙足够大时,就可以将连接屏主体3或主屏主体1转动以实现所述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的转动连接。
副屏主体2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滑动方式可以参照上述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滑动方式,在此不再举例。
参见图4,图4为图2示出的显示装置的基础上将连接屏主体和副屏主体拉开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所示实施例中,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第一转轴9位于第一滑槽11的最左侧,所述主屏主体1的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槽底和所述连接屏主体3之间紧密连接,几乎不存在间隙或者间隙很小(图中示出较小的间隙),这样,主显示屏4和连接显示屏6就会拼接在一起,可以作为一个显示屏显示内容。副屏主体2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的第二转轴10位于第二滑槽12的最右侧。所述副屏主体2的第二凹形开槽结构8的槽底和所述连接屏主体3之间的间隙比较大,就可以进行副屏主体2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的旋转操作。
进一步的,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一转动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第一转动结构中的阻尼环和弹簧可以合称为阻尼装置,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内部的第一阻尼环14、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内部的第一弹簧131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内部的第二弹簧132;
所述第一转轴9伸入所述第一阻尼环14中,所述第一阻尼环14的外表面对向设置的两个连接处分别连接第一弹簧131的一端和第二弹簧13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3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1的最里侧;所述第二弹簧13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1的最外侧;
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部的第二阻尼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部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部的第四弹簧;
所述第二转轴伸入所述第二阻尼环中,所述第二阻尼环的外表面对向设置的两个连接处分别连接第三弹簧的一端和第四弹簧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最里侧;所述第四弹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最外侧。
所述阻尼装置可以包括两个弹簧和第一阻尼环14,所述第一转轴9套在所述第一阻尼环14中,所述第一阻尼环14的外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弹簧:第一弹簧131和第二弹簧132,其中第一弹簧13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滑槽11的最左侧,第二弹簧13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滑槽11的最右侧。通过两个弹簧能够避免第一转轴9在第一滑槽11内随意滑动,只有用户在用力的时候才会基于用户的用力方向滑动到左侧或右侧。而第一转轴9在第一阻尼环14内可以转动。这样就能够实现可控的滑动旋转操作。
进一步的,参见图6和图7,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主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未被拉开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主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被拉开的剖面示意图;在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为180°、且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为180°时,所述连接屏主体3中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槽底相邻的一面为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8的槽底相邻的一面为第二面;
所述第一转轴9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的最外侧时,所述第一转轴9的中轴线15到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上的点到所述第一转轴9的中轴线15的最大距离;
所述第二转轴10位于所述第二滑槽12的最外侧时,所述第二转轴10的中轴线到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8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面上的点到所述第二转轴10的中轴线的最大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仍然以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例,图6和图7为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的局部剖面图,结合图4,当所述第一转轴9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1的最内侧(图中左侧、或者最里侧)时,图中示出了主屏主体1的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槽底和连接屏主体3的无间隙、紧密连接(主显示屏4和连接显示屏6紧密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屏幕显示内容时能够较好的显示,如果主显示屏4和连接显示屏6是无边款设计,则两个屏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拼接显示屏显示内容效果更好),由于第一面上的点到所述第一转轴9的中轴线15的最大距离L1大于所述第一转轴9的中轴线15到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槽底的距离L2,所以连接屏主体3和主屏主体1之间是无法实现转动的,这时,用户可以将连接屏主体3向右侧抽出,此时第一转轴9会向第一滑槽11的最外侧(图5中右侧)滑动,假设滑动到可向外侧滑动的最远位置时,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的位置关系如图7所示,连接屏主体3和主屏主体1的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槽底存在较大的间隙,只要此时,L1小于或等于L2,就可以实现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之间的相互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设计,能够将主显示屏和连接显示屏在同一平面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较近,甚至紧密拼接在一起,这样,在作为一个整体屏幕进行显示时,能够会的较好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折叠状态的左视图、正视图和右视图;其中,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中左侧的图示为左视图、中间的图示为正视图、右侧的图示为右视图。
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小、且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小时,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副显示屏5为对向设置;且,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小为90°,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小为90;
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大、且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大时,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副显示屏5为背向设置;且,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大为270°,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大为27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从图8来看,为主显示屏和连接显示屏的角度最大,且副显示屏和连接显示屏的角度最大时的折叠状态。实际应用中,如果将可折叠的显示装置折叠成主显示屏和副显示屏为对向平行设置的结构,是与图8的结构类似的。
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小为90°;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小为90,当主显示屏4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小、且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小时,如果主屏主体1、副屏主体2、连接屏主体3为规则的结构,则主屏主体1和所述副屏主体2平行设置。所述主屏主体1和所述副屏主体2可以留有较小的间隙结构,或者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副显示屏5直接接触。为了避免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副显示屏5之间相互接触对主显示屏4或副显示屏5造成损伤,可以将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副显示屏5之间留有少量的间隙,例如,1mm左右。然而,当留有少量的间隙结构时,为了使得主屏主体1、副屏主体2、连接屏主体3组成的结构较稳定,可以在主屏主体1的主显示屏4一面的外侧设置凸起结构,相应的,在所述副屏主体2的副显示屏5一面的外侧设置也凸起结构。通过两个凸起结构将三者形成稳定的折叠结构。两个凸起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主屏主体1和连接屏主体3继续旋转成小于90°的角度,同样也能够避免副屏主体2和连接屏主体3继续旋转成小于90°的角度。如果主显示屏4和所述副显示屏5之间的间隙足够小时,可以取消所述凸起结构,或者将凸起结构设置非常小。仍以1mm的间隙为例,这时两个凸起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厚度之和为1mm。
图8所示实施例就是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大为270°;所述副显示屏5和所述连接显示屏6之间的角度最大为270°,在分别为最大角度时,所述主显示屏4和所述副显示屏5为背向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中,主屏主体1的背面和所述副屏主体2的背面之间也可以留有间隙,在主屏主体1背面和所述副屏主体2背面也可以设置凸起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90°、270°、以及所述主屏主体的厚度和所述副屏主体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连接屏主体的宽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90°、270°和等于,在实际应用中,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本申请的90°、270°、等于只是为了描述方便,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以包含90°的一个范围、包含270°的一个范围、所述主屏主体的厚度和所述副屏主体的厚度之和和所述连接屏主体的宽度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误差。
进一步的,参见图8,所述主屏主体1的厚度和所述副屏主体2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连接屏主体3的宽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三个主体结构折叠起来之后,如果主屏主体和副屏主体间隙较大,则不仅不方便携带,而且必须采用较大的凸起结构才能够形成稳定的折叠结构,所以,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设置所述主屏主体的厚度和所述副屏主体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连接屏主体的宽度,这是,主屏主体和副屏主体之前几乎没有间隙,或者间隙非常小。这样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折叠结构,且折叠后的占用空间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为中空结构;
所述主屏主体内设有主板;
所述连接显示模组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的中空结构内布设的线路与所述主板连接;
所述副显示模组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的中空结构和所述第一转轴的中空结构内布设的线路与所述主板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的主板可以设置在所述主屏主体1内,或者将设有主板的主体命名为主屏主体1。实际应用中所述主板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副屏主体2内,同样,也就是将设有主板的主体命名为了副屏主体2。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设置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主板,在所述主屏主体1内设置主板,在所述副屏主体2内也设有主板,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以所述显示装置设有一块主板,且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主屏主体1内部为例,连接显示模组通过所述第一转轴9的中空结构内布设的线路与所述主板连接,然而,所述副屏主体2与所述主屏主体1没有直接连接,所以,可以将所述副显示模组的线路通过第二转轴的中空结构内布设的线路转到连接屏主体3内部,然后再通过第一转轴9的中空结构,将副显示模组引到所述连接屏主体3内部的线路,引到所述主屏主体1内部与主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如图9所示,是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S901,获取所述主屏主体与所述连接屏主体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所述连接屏主体与所述副屏主体之间的第二夹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上设置角度传感器,测量主显示屏和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角度、以及副显示屏和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角度,还可以根据测量的主显示屏和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角度、以及副显示屏和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角度计算获得主显示屏和副显示屏之间的角度。
步骤S902,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夹角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夹角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并且所述第二夹角在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则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手机模式;
若所述第一夹角在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并且所述第二夹角在第四预设角度区间,则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平板模式;
若所述第一夹角在第五预设角度区间,并且所述第二夹角在第六预设角度区间,则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笔记本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确定所述主屏主体和所述副屏主体之间的夹角(记为第三夹角)。
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副显示屏之间的第三夹角在第七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显示装置为笔记本模式,所述第七预设范围为[0°,180°-α);
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副显示屏之间的第三夹角在第八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显示装置为平板模式,所述第八预设范围为[180°-α,180°+α];
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副显示屏之间的第三夹角在第九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显示装置为手机模式,所述第九预设范围为(360°-β,360°];
其中,α+β=18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α和β的值可以预先设置。例如,将α设置为10°,即[0°,170°)范围内时(主显示屏和副显示屏对向合上一直到快展开为一个平面时),为笔记本模式,[170°,190°]范围时(主显示屏和副显示屏在一个允许10°误差的平面内时)为平板模式,(190°,360°]时(主显示屏和副显示屏从允许10°误差的平面闭合为背向合上时)为手机模式。当然,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用户通过显示装置上的物理按键或显示装置显示屏上的虚拟按键,在三种模式之间切换,用户手动旋转到用户认为合适的角度。显示装置内部会设置三种操作系统,三种操作系统分别对应手机模式、平板模式、笔记本模式。
步骤S903,控制所述主屏主体、副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分别按所述工作模式进行显示。
若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手机模式,则控制所述主屏主体进行显示,并关闭所述副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或者控制所述副屏主体进行显示,并关闭所述主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
若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平板模式,则控制所述主屏主体、副屏主体以及连接屏主体共同显示;
若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电脑模式,则控制所述主屏主体显示图形交互界面,所述副屏主体显示键盘输入界面和/或鼠标输入界面,并关闭所述连接屏主体;或者控制所述副屏主体显示图形交互界面,所述主屏主体显示键盘输入界面和/或鼠标输入界面,并关闭所述连接屏主体
参见图10、图11及图12,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板模式的效果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手机模式的效果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笔记本模式的效果示意图。
进一步的,参见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路基板的局部是以图,为了示出内部的线路连接,仅示出了线路基板的部分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图13所示的线路基板用于描述布线方式,并不用于限制线路基板的形状。以主屏主体为例,
所述主屏主体1内部设置主显示模组,所述主显示模组中包括线路基板,所述线路基板的形状与所述主显示模组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形状相同。所述线路基板上设有阵列分布的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16;
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左侧边缘的中间部分和/或所述显示模组的右侧边缘的中间部分;
阵列分布的薄膜晶体管16中,每排薄膜晶体管16的纵向上方对应设置一条扫描线,且每个薄膜晶体管16的栅极向上引出连接对应的扫描线;
阵列分布的薄膜晶体管16中,每列薄膜晶体管16的横向左方对应设置一条数据线,且每个薄膜晶体管16的源极向左引出连接对应的数据线;
所述线路基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纵向上方的第一区域17、位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纵向下方的第二区域18、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线路基板中除所述第一区域17和所述第二区域18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17和所述第二区域18中的数据线为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三区域的数据线为第二数据线;
所述第一区域17和所述第二区域18中位于同一列的第一数据线,绕过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在第三区域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扫描线可以设置在每排薄膜晶体管16的纵向上方,也可以在纵向下方;所述数据线可以设置在所述每列薄膜晶体管16的横向左方,也可以设置在横向右方,在此不做限制;
第一区域17和第二区域18中间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的存在,导致所述第一区域17的数据线和第二区域18的数据线需要绕过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在所述第三区域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4,图14为图13提供的线路基板的局部放大图,所述第一区域17和所述第二区域18中分别分布有N列薄膜晶体管16,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在所述第三区域中,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横向相邻的N列薄膜晶体管16的横向左方还分别对应设置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三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在第三区域无连接;
在所述第一区域17和所述第二区域18中位于同一列的第一数据线依次通过第三区域中的N条第三数据线连接。
图14所示的N为3,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不限于3列,N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图14所示,在所述第三区域中,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7横向相邻的3列薄膜晶体管16的横向左方(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为右方)还分别对应设置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三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在第三区域无连接;在所述第一区域17和所述第二区域18中位于同一列的第一数据线依次通过第三区域中的N条第三数据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大部分以主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之间的结构为例进行描述,副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之间的结构和布线可参照主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之间的结构以及布线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均是将主屏主体的主显示屏面向用户时,第一凹形开槽结构设置在主显示屏的右侧边缘作为举例,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还可以设置在所述主显示屏的左侧,在此不做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屏主体、副屏主体以及连接屏主体;其中,所述连接屏主体划分为两部分,其中与所述主屏主体连接的部分叫做第一侧,将与所述副屏主体连接的部分叫做第二侧;
所述主屏主体和所述副屏主体分别与所述连接屏主体转动连接;
所述主屏主体包括:主显示屏、主显示模组;所述副屏主体包括:副显示屏、副显示模组;所述连接屏主体包括:连接显示屏、连接显示模组;其中,所述主屏主体的厚度和所述副屏主体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连接屏主体的宽度;
当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且所述副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转动角度最大时,所述主屏主体的背面和所述副屏主体的背面相贴合;
其中,所述主屏主体连接所述连接屏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凹形开槽结构,所述副屏主体连接所述连接屏主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配合的第二凹形开槽结构,第一凹形开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拼合后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屏主体的容置空间;
所述主屏主体的第一凹形开槽结构和所述副屏主体的第二凹形开槽结构对向放置时,所述主屏主体和所述副屏主体组合成中空的结构,所述连接屏主体位于所述中空的结构中,且所述连接屏主体的第一侧位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中,所述连接屏主体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中;
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的槽壁通过第一转动结构与所述连接屏主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的槽壁通过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连接屏主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的两个槽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的两个槽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部;
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内部;
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部的第一阻尼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部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部的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转轴伸入所述第一阻尼环中,所述第一阻尼环的外表面对向设置的两个连接处分别连接第一弹簧的第一端和第二弹簧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最里侧;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最外侧;
所述第二转动结构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部的第二阻尼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部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部的第四弹簧;
所述第二转轴伸入所述第二阻尼环中,所述第二阻尼环的外表面对向设置的两个连接处分别连接第三弹簧的第一端和第四弹簧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最里侧;所述第四弹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最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角度为180°、且所述副显示屏和所述连接显示屏之间的角度为180°时,所述连接屏主体中与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的槽底相邻的一面为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的槽底相邻的一面为第二面;
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最外侧时,所述第一转轴的中轴线到所述第一凹形开槽结构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面上的点到所述第一转轴的中轴线的最大距离;
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最外侧时,所述第二转轴的中轴线到所述第二凹形开槽结构的槽底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面上的点到所述第二转轴的中轴线的最大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和所述第二转动结构均为中空结构;
所述主屏主体内设有主板;
所述连接显示模组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结构的中空结构内布设的线路与所述主板连接;
所述副显示模组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转动结构的中空结构和所述第一转动结构的中空结构内布设的线路与所述主板连接。
4.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主屏主体与所述连接屏主体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所述连接屏主体与所述副屏主体之间的第二夹角;
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夹角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主屏主体、副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分别按所述工作模式进行显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夹角以及所述第二夹角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夹角在第一预设角度区间,并且所述第二夹角在第二预设角度区间,则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手机模式;
若所述第一夹角在第三预设角度区间,并且所述第二夹角在第四预设角度区间,则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平板模式;
若所述第一夹角在第五预设角度区间,并且所述第二夹角在第六预设角度区间,则确定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笔记本模式;
相应的,所述控制所述主屏主体、副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分别按所述工作模式进行显示,包括:
若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手机模式,则控制所述主屏主体进行显示,并关闭所述副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或者控制所述副屏主体进行显示,并关闭所述主屏主体和连接屏主体;
若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平板模式,则控制所述主屏主体、副屏主体以及连接屏主体共同显示;
若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模式为电脑模式,则控制所述主屏主体显示图形交互界面,所述副屏主体显示键盘输入界面和/或鼠标输入界面,并关闭所述连接屏主体;或者控制所述副屏主体显示图形交互界面,所述主屏主体显示键盘输入界面和/或鼠标输入界面,并关闭所述连接屏主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69490.2A CN108874041B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69490.2A CN108874041B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74041A CN108874041A (zh) | 2018-11-23 |
CN108874041B true CN108874041B (zh) | 2021-08-20 |
Family
ID=6429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6949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874041B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740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17854B (zh) * | 2019-02-27 | 2021-01-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触控屏、物理键盘及触控屏的控制方法 |
CN109688252B (zh) * | 2019-02-28 | 2021-03-19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0673809A (zh) * | 2019-09-26 | 2020-01-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 |
CN111145645B (zh) * | 2019-12-20 | 2022-01-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1459227A (zh) * | 2020-03-31 | 2020-07-2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
CN113129753B (zh) * | 2021-04-15 | 2023-04-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内折式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19466A1 (en) * | 2008-08-13 | 2010-02-18 | Edward Bullister | Crossfol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2710823A (zh) * | 2012-05-23 | 2012-10-0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CN107608452A (zh) * | 2017-08-30 | 2018-01-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60893B2 (en) * | 2005-05-17 | 2008-12-02 | Nokia Corporation | Display changing i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JP4783470B1 (ja) * | 2010-05-21 | 2011-09-28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KR102313066B1 (ko) * | 2014-11-17 | 2021-10-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휴대용 표시 장치 |
-
2018
- 2018-06-26 CN CN201810669490.2A patent/CN10887404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19466A1 (en) * | 2008-08-13 | 2010-02-18 | Edward Bullister | Crossfold electronic device |
CN102710823A (zh) * | 2012-05-23 | 2012-10-0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CN107608452A (zh) * | 2017-08-30 | 2018-01-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74041A (zh) | 2018-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74041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
US11693450B2 (en) | Flexible display computing devices | |
JP5801367B2 (ja) | マルチパネル電子デバイス | |
JP5155452B2 (ja) | 複数のスクリーンにわたってドラッグすることによるアイコンと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ウィンドウとの間の切り替え | |
KR102450835B1 (ko) | 폴더블 메커니즘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1269288B1 (ko) | 멀티-패널 전자 디바이스의 스크린 크기 또는 스크린 해상도에 기초한 파라미터의 서버에 대한 전송 | |
JP5670333B2 (ja) | 構成可能な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もつマルチパネルデバイス | |
JP5551167B2 (ja) | 変更可能な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もつマルチパネルデバイス | |
US8860632B2 (en) | Multi-panel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interface | |
JP2012508406A (ja) | インクリノメータをもつモバイルデバイス | |
JP2015038746A (ja) | 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要素の配置および方向を示すための方法 | |
KR20040025624A (ko) | 듀얼 슬라이드 표시장치 | |
WO2020172307A1 (en) | Flexible and rigid touch screen display computing devices | |
CN108958376B (zh) | 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
CN110456863B (zh) | 一种带有屏幕的电子设备 | |
CN108924293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TWM621606U (zh) | 電子裝置 | |
TWM584908U (zh) | 具有滑動轉軸及電氣傳導結構之筆記型電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