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3057B - 一种地震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3057B
CN108873057B CN201810742894.XA CN201810742894A CN108873057B CN 108873057 B CN108873057 B CN 108873057B CN 201810742894 A CN201810742894 A CN 201810742894A CN 108873057 B CN108873057 B CN 108873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nnecting block
polar plate
plat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428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3057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Xiangfa We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Xiangfa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Xiangfa We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Xiangfa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428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3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3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3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1Measuring or predicting earthquak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18Receiving elements, e.g. seismometer, geophone or torque detectors, for localised single point measurements
    • G01V1/181Geophones
    • G01V1/183Geophones with moving magn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18Receiving elements, e.g. seismometer, geophone or torque detectors, for localised single point measurements
    • G01V1/181Geophones
    • G01V1/184Multi-component geopho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10Aspects of acoustic signal generation or detection
    • G01V2210/12Signal generation
    • G01V2210/123Passive source, e.g. microseismics
    • G01V2210/1232Earthquak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计,定义正交的X轴、Y轴以及穿过X轴、Y轴交点且分别与X轴、Y轴正交的Z轴,包括:支撑架、平衡架、差动电容及第一弹性件,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基座及固定板、连接所述基座与固定板的第一支撑件平衡架设置于基座与固定板之间,且平衡架的长度方向与Y轴平行,差动电容包括动极板和定极板,动极板固定在平衡架,动极板与平衡架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定极板固定在第一支撑件上,第一弹性件对称的将平衡架和支撑架连接起;利用安装在平衡架上的动极板绕着Z轴转动,在测量地震动时能够测量出地震的转动分量,而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对称连接平衡架,在地震时能够将地震动的平动分量消除掉,精确测量地震的转动分量。

Description

一种地震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观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计。
背景技术
地震发生时,除了产生三分向平动外还会产生三分向的转动,而现在对地震的观测多是其三分向平动速度或加速度;在地震观测中对测量包括三分向转动量在内的六自由度震动,对于了解震源特性、地震波传播特性及结构物抗震性能都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地震动平动分量幅度大,占据主导地位,地震动转动分量幅度弱,想要测量地震动的转动分量就必须克服平动分量的影响;传统的地震计技术在测量地震动转动分量时,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两个相同的地震计对称放置,将两个地震计的输出信号相减,消除平动地震动的影响,由于两个地震计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特别是传递函数难以精确测定,通过这种方法难以很好地消除平动地震动的影响,测量转动分量的分辨率和精度不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精确测量地震转动分量的地震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计,能够测量地震动的精确测量,提高转动分量测量的精度,保证良好的对称性,又尽量减少对称性因素的影响,精确测量出地震动的精确测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地震计,定义正交的X轴、Y轴以及穿过X轴、Y轴交点且分别与X轴、Y轴正交的Z轴,所述地震计包括:支撑架、平衡架、差动电容及第一弹性件,
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基座及固定板、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支撑件;
所述平衡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固定板之间,且所述平衡架的长度方向与Y轴平行,所述差动电容包括动极板和定极板,所述动极板固定在所述平衡架,所述动极板与所述平衡架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所述定极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平衡架的顶面;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固定板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个端部相对于X轴对称。利用安装在平衡架上的动极板绕着Z轴转动,在测量地震动时能够测量出地震的转动分量,而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对称连接平衡架,在地震时能够将地震动的平动分量消除掉,精确测量地震的转动分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中部并与所述固定板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个端部并固定在所述平衡架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第三连接块分别通过弹性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震计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个端部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平衡架的底面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平衡架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个端部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在平衡架的顶面和底端分别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在消除平动分量时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减少强烈的平动分量给测量精确测量带来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四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和第六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中部并与所述平衡架的底端固定,所述第五连接块和第六连接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个端部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五连接块和第六连接块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所述第四连接块与第五连接块、第六连接块分别通过弹性片连接。上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并不完全一样的设置方式既保证了仪器良好的对称性,又减少对称性因素对测量精确测量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通过两片第一弹性片连接,所述两片第一弹性片上下交叉错开;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通过两片第二弹性片连接,所述两片第二弹性片上下交叉错开;所述第四连接块与第五连接块通过两片第三弹性片连接,所述两片第三弹性片上下交叉错开;所述第四连接块与第六连接块通过两片第四弹性片连接,所述两片第四弹性片上下交叉错开。上下交叉错开设置的弹性片相对于普通的设置方式具有韧性好恢复力强的特点,在地震时对抗强烈的平动分量上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很好的消除平动分量,保证精确测量测量的精度。
优选的,所述地震计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平衡架两端的第一平衡组件和第二平衡组件,所述第一平衡组件和第二平衡组件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所述第一平衡组件和第二平衡组件上分别对应设有若干配重块;在平衡架的两端对称设置第一平衡组件和第二平衡组件是进一步保证地震计的对称性,更好的消除平动特别是上下的平动分量,提高地震计的测量精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衡组件和第二平衡组件均包括磁铁和线圈,所述磁铁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平衡架,所述磁铁的内侧设置所述线圈;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固定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固定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一平衡组件的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平衡组件的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板;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的内留有空隙。磁铁比线圈重得多,以磁铁而不是线圈作为转动部分,可以增加转动惯量,降低自振频率和布朗噪声,有利于拓宽低频频带和降低噪声,设有配重块可调节使仪器的机械部分尽量对称,最大程度降低了平动地震动对观测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一个连接所述基座及所述固定板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设置,所述差动电容包括一个动极板和四个定极板,所述四个定极板分别为第一定极板、第二定极板、第三定极板及第四定极板,所述第一定极板和所述第二定极板平行且绝缘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三定极板和所述第四定极板平行且绝缘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定极板与所述第三定极板相对应,所述第二定极板与所述第四定极板相对应,所述第一定极板与所述第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动极板的厚度;所述第一定极板与所述第四定极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定极板与所述第三定极板电性连接。在中心设置差动电容,可以使动极板和定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小,而不会造成动极板和定极板因转动而接触,也提高了差动电容的分辨率和线性度。四片定极板两两对称平行地位于动极板两侧并与动极板有一个小间隙,将对角的定极板电连接形成两组定极板,与动极板形成两组差动电容,在测量精确测量时两组差动电容同时工作,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度。
优选的,所述地震计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差动电容和线圈电性连接。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地震计,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地震计能够很好地测量地震动的转动分量,并且消除平动分量对转动分量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仪器整体对称性设置,以及采用多组差动电容和平衡组件的方式,保证精确测量测量的精度和准度,既保证良好的对称性,又减少对称性因素的影响,提高地震计测量结果的分辨率和线性度,精确测量出地震动的精确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震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地震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地震计的差动电容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架100;基座10;第一支撑件21;第二支撑件22;第一横板23;第二横板24;差动电容30;固定板40;平衡架50;动极板31;第一弹性件60;第二弹性件70;第一平衡组件80;第二平衡组件90;第一连接块61;第二连接块62;第三连接块63;第四连接块71;第五连接块72;第六连接块73;第一弹性片64;第二弹性片65;第三弹性片74;第四弹性片75;第一定极板321;第三定极板322;第二定极板331;第四定极板332;磁铁100;线圈110;配重块1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当介绍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要素时,冠词“所述”意图表示存在一个或更多该要素。术语“包括”意图是包括性的,并且表示除所列要素外还可能存在另外的要素。术语“以及”意图表示前后的相关零部件是并列关系的,并且表示除所列要素外还可能存在另外的要素。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两片”或者“若干”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数量为二或者二以上。“连接”或者“固定”、“设置”、“设有”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某种特定的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关系,也不限于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连接关系。
本发明所限定的“X轴、Y轴、Z轴”为虚拟的轴,并非实际存在于本发明的地震计中,而是为了方便将本发明清楚明白简洁的描述出来,实际上本发明的动极板31也正是围绕该虚拟转轴Z轴进行转动。术语“两侧”、“顶端”、“顶面”、“底端”、“两端”以及类似的词用于表示所对应的零部件的相应位置,并未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和大小,也不限定本发明的地震计只能以该特定的方向放置或者使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计;
定义正交的X轴、Y轴以及穿过X轴、Y轴交点且分别与X轴、Y轴正交的Z轴,所述地震计包括:支撑架100、平衡架50、差动电容30及第一弹性件60;
所述支撑架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基座10及固定板40、连接所述基座10与所述固定板40的第一支撑件21;
所述平衡架50设置于所述基座10与所述固定板40之间,且所述平衡架50的长度方向与Y轴平行,所述差动电容30包括动极板31和定极板,所述动极板31固定在所述平衡架50,所述动极板31与所述平衡架50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所述定极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上;所述第一弹性件60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40上,所述第一弹性件60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平衡架50的顶面;所述第一弹性件60与所述固定板40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所述第一弹性件60的两个端部相对于X轴对称。利用安装在平衡架50上的动极板31绕着Z轴转动,在测量地震动时能够测量出地震的转动分量,而第一弹性件60的两端对称连接平衡架50,在地震时能够将地震动的平动分量消除掉,精确测量地震的转动分量。
第一弹性件60与平衡架50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平衡架50围绕X轴和Y轴的交点的垂直轴线弹性转动,具有当受转动力作用是可以转动,同时受到第一弹性件60的约束,使得平衡架50的转动量不至于过大,转动后还能及时恢复;安装在平衡架50的动极板31随着平衡架50的转动而转动,就使得差动电容30产生电容变化,继而可以根据其中的变化值来测量出转动分量。当地震发生时,地震动中的转动分量促使平衡架50带动动极板31围绕X轴和Y轴的交点的垂直轴线转动,此时将因差动电容30产生电容变化,进而测出地震动的转动分量,同时由于受到第一弹性件60的约束,动极板31的转动受到约束而不能过量转动避免动极板31转动与其他部件接触,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由于地震动中主要存在的是平动分量,在测量转动分量时难免受到平动分量的影响,本发明中的第一弹性件60相对于X轴对称的设置方式,能够很好地将平动分量消除掉,避免了平动分量对测量较弱的转动分量的影响,将转动分量精确测量出来。
优选的提供一种第一弹性件60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一弹性件60包括第一连接块61、第二连接块62和第三连接块63,所述第一连接块61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60的中部并与所述固定板40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62和第三连接块6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60的两个端部并固定在所述平衡架50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块62和第三连接块63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所述第一连接块61与第二连接块62、第三连接块63分别通过弹性片连接。其对称设置和弹性设置能够对平动分量的消除,而弹性设置对平衡架50的转动同时起到很好的弹性约束,提高地震计的测量精度。
如图2所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地震计还包括第二弹性件70,所述第二弹性件70的两个端部固定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第二弹性件70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平衡架50的底面上,所述第二弹性件70与所述平衡架50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70的两个端部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由于前述技术方案中,只有平衡架50上端面安装第二弹性件70,下端没有支撑部件,在地震动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不规则晃动(地震计自身受到震动所产生的自晃动),影响测量精度,为了消除这个影响,在平衡架50的顶面和底端分别设置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并且各自相对于X轴对称,在消除平动分量时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同时第二弹性件70的两端与所述平衡架50不接触,避免了平衡架50在转动时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减少强烈的平动分量给测量精度带来的影响。
优选的提供一种第二弹性件70的具体结构,是对第一弹性件60的功能的很好的补充和增强,所述第二弹性件70包括第四连接块71、第五连接块72和第六连接块73,所述第四连接块71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70的中部并与所述平衡架50的底端固定,所述第五连接块72和第六连接块7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70的两个端部并固定在所述基座10上;所述第五连接块72和第六连接块73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所述第四连接块71与第五连接块72、第六连接块73分别通过弹性片连接。上述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中,第一弹性件60的中部固定在固定板40上,而第二弹性件70的中部固定在平衡架50上,第一弹性件60的两个端部设置在平衡架50上,而第二弹性件70的两个端部设置在基座上10,两个弹性件不完全一样的设置方式既保证了仪器良好的对称性,又减少对称性因素对测量精确的影响。
进一步的,提供一种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连接块之间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块61与第二连接块62通过两片第一弹性片64连接,所述两片第一弹性片64上下交叉错开;所述第一连接块61与第三连接块63通过两片第二弹性片65连接,所述两片第二弹性片65上下交叉错开;所述第四连接块71与第五连接块72通过两片第三弹性片74连接,所述两片第三弹性片74上下交叉错开;所述第四连接块71与第六连接块73通过两片第四弹性片75连接,所述两片第四弹性片75上下交叉错开。上下交叉错开设置的弹性片相对于普通的设置方式具有韧性好恢复力强的特点,在地震时对抗强烈的平动分量上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很好的消除平动分量,保证精确测量的精度。
由于地震动中的平动分量要复杂的多,设置的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虽然能够平面的平动分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平动分量仅仅依靠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难以全部消除,因此提供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地震计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平衡架50两端的第一平衡组件80和第二平衡组件90,所述第一平衡组件80和第二平衡组件90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所述第一平衡组件80和第二平衡组件90上分别对应设有若干配重块120。在平衡架50的两端对称设置第一平衡组件80和第二平衡组件90是进一步保证地震计的对称性,对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在消除平面上的平动分量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而地震发生时,地震计不可避免地会因地震动产生上下的跳动,由此平衡架50两端会发生上下方向的晃动,会给差动电容30的测量带来不利的影响,平衡架50两端的第一平衡组件80和第二平衡组件90能够平衡该晃动,避免地震计过多的上下晃动,提高地震计的测量精度。
所述第一平衡组件80和第二平衡组件90均包括磁铁100和线圈110,所述磁铁100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平衡架50,所述磁铁100的内侧设置所述线圈110;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上固定有第一横板23,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上固定有第二横板24,所述第一平衡组件80的线圈110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板23,所述第二平衡组件90的线圈110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板24;所述线圈110与所述磁铁100的内留有空隙。磁铁100比线圈110重得多,以磁铁100而不是线圈110作为转动部分,可以增加转动惯量,降低自振频率和布朗噪声,有利于拓宽低频频带和降低噪声,设有配重块120可调节使仪器的机械部分尽量对称,最大程度降低了平动地震动对测量的影响。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提高一种差动电容30的结构,所述支撑架100还包括一个连接所述基座10及所述固定板40的第二支撑件22,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1相对设置,所述差动电容30包括一个动极板31和四个定极板,所述四个定极板分别为第一定极板321、第二定极板331、第三定极板322及第四定极板332,所述第一定极板321和所述第二定极板331平行且绝缘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上,所述第三定极板322和所述第四定极板332平行且绝缘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22上,所述第一定极板321与所述第三定极板322相对应,所述第二定极板331与所述第四定极板332相对应,所述第一定极板321与所述第二定极板33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动极板31的厚度;所述第一定极板321与所述第四定极板33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定极板331与所述第三定极板322电性连接。在中心设置差动电容30,可以使动极板31和定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小,而不会造成动极板31和定极板因转动而接触,也提高了差动电容30的分辨率和线性度。四片定极板两两对称平行地位于动极板31两侧并与动极板31有一个小间隙,将对角的定极板电连接形成两组定极板,与动极板31形成两组差动电容30,在测量精确测量时两组差动电容30同时工作,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度。
优选的,所述地震计还包括控制单元(未图示),所述控制单元(未图示)分别与所述差动电容30和线圈110电性连接。地震发生时,地震动中的转动分量驱使差动电容30发生一定的转动,通过差动电容30的电容变化转变为电压或者电流信号传输到控制单元(未图示),由控制单元(未图示)对该电压或者电流信号进行识别和放大,再通过控制单元(未图示)将相应的电压或者电流信号输出给线圈110,线圈110通电后产生磁场与磁铁100发生相互作用,使动极板31部分保持在中心状态。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地震计是基于以下工作原理进行工作:地震发生时,地面传来转动分量时,仪器转动部分相对于地面的转动角度满足下式:
Figure BDA0001723646550000101
式中,
φ(t)——转动部分相对于地的旋转角度
θ(t)——地相对于惯性系的旋转角度
D——阻尼系数
M——转动质量
r——转动质量与转动轴距离
K——弹性片刚度系数
F——电磁反馈力。
F=BLmI,B为磁感应强度,Lm为线圈长度,I为加到线圈的电流。
测量地震动时,地震动量传到地震计时,其中包含了平动分量和转动分量,根据本发明所要测量的转动分量,转动分量的动量使平衡架50绕着Z轴转动,进而带动动极板31转动,由此产生电容差,由控制器根据电容差分析出地震的转动分量;地震计中的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的相对对称设置,在满足平衡架50能够转动的条件下,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地震计的动极板31只能产生转动而不能平移,进而可以消除平动分量带来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此外,地震计还包括两个平衡组件,在差动电容30由于转动分量的带动产生电容差时,由控制器将该电容差放大并输出相应的电压或者电流给线圈110,线圈110在通电后与磁铁100相互作用产生回复力,限制平衡架50的过度转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消除平动分量,提高地震计测量转动分量的精度和线性度。
本发明的地震计能够很好地测量地震动的转动分量,并且消除平动分量对转动分量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地震计整体采用对称设置,以及形成多组差动电容30和平衡组件的方式,保证精确测量的精度和准度,既保证良好的对称性,又减少对称性因素的影响,提高地震计测量结果的分辨率和线性度,精确测量出地震动的精确测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震计,其特征在于,定义正交的X轴、Y轴以及穿过X轴、Y轴交点且分别与X轴、Y轴正交的Z轴,所述地震计包括:支撑架、平衡架、差动电容及第一弹性件;
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基座及固定板、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支撑件;
所述平衡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固定板之间,且所述平衡架的长度方向与Y轴平行,所述差动电容包括动极板和定极板,所述动极板固定在所述平衡架,所述动极板与所述平衡架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所述定极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平衡架的顶面;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固定板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个端部相对于X轴对称;
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中部并与所述固定板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个端部并固定在所述平衡架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第三连接块分别通过弹性片连接;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一个连接所述基座及所述固定板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设置,所述差动电容包括一个动极板和四个定极板,所述四个定极板分别为第一定极板、第二定极板、第三定极板及第四定极板,所述第一定极板和所述第二定极板平行且绝缘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三定极板和所述第四定极板平行且绝缘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定极板与所述第三定极板相对应,所述第二定极板与所述第四定极板相对应,所述第一定极板与所述第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动极板的厚度;所述第一定极板与所述第四定极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定极板与所述第三定极板电性连接;
所述地震计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平衡架两端的第一平衡组件和第二平衡组件,所述第一平衡组件和第二平衡组件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所述第一平衡组件和第二平衡组件均包括磁铁和线圈,所述磁铁的外侧固定在所述平衡架,所述磁铁的内设置所述线圈;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固定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固定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一平衡组件的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平衡组件的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板;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的内留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计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个端部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平衡架的底面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平衡架的固定点位于Z轴上,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个端部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四连接块、第五连接块和第六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中部并与所述平衡架的底端固定,所述第五连接块和第六连接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个端部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五连接块和第六连接块相对于所述X轴对称,所述第四连接块与第五连接块、第六连接块分别通过弹性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通过两片第一弹性片连接,所述两片第一弹性片上下交叉错开;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通过两片第二弹性片连接,所述两片第二弹性片上下交叉错开;所述第四连接块与第五连接块通过两片第三弹性片连接,所述两片第三弹性片上下交叉错开;所述第四连接块与第六连接块通过两片第四弹性片连接,所述两片第四弹性片上下交叉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组件和第二平衡组件上分别对应设有若干配重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计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差动电容和线圈电性连接。
CN201810742894.XA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地震计 Active CN108873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2894.XA CN108873057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地震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42894.XA CN108873057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地震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3057A CN108873057A (zh) 2018-11-23
CN108873057B true CN108873057B (zh) 2020-12-11

Family

ID=64299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42894.XA Active CN108873057B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地震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30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9343B (zh) * 2018-05-16 2021-09-07 黑龙江省敏动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地震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6626A1 (en) * 2008-12-31 2010-07-08 Nokia Corporation Earthquake detec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203054236U (zh) * 2013-02-05 2013-07-10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地震转动加速度计
US9300409B1 (en) * 2011-08-01 2016-03-29 eentec, LLC Rotational electrochemical seismometer using magnetohydrodynamic technology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6291670A (zh) * 2016-10-12 2017-01-04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无源伺服大阻尼地震转动加速度计
CN106353790A (zh) * 2016-10-13 2017-01-25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无源伺服地震转动速度计
CN106932818A (zh) * 2017-05-09 2017-07-07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检测旋转地震动的地震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9343B (zh) * 2018-05-16 2021-09-07 黑龙江省敏动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地震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6626A1 (en) * 2008-12-31 2010-07-08 Nokia Corporation Earthquake detec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9300409B1 (en) * 2011-08-01 2016-03-29 eentec, LLC Rotational electrochemical seismometer using magnetohydrodynamic technology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3054236U (zh) * 2013-02-05 2013-07-10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地震转动加速度计
CN106291670A (zh) * 2016-10-12 2017-01-04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无源伺服大阻尼地震转动加速度计
CN106353790A (zh) * 2016-10-13 2017-01-25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无源伺服地震转动速度计
CN106932818A (zh) * 2017-05-09 2017-07-07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检测旋转地震动的地震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3057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6172B (zh) 用于探测运动的微陀螺仪
CN106840367A (zh) 一种多轴悬浮式低频振动传感器
US8899887B2 (en) Drilling apparatus with a decoupled force frame and metrology frame for enhanced positioning
US8714324B2 (en)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and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P1754082B1 (en) Improved micro-machined suspension plate with integral proof mass for use in a seismometer or other device
CN103925940B (zh) 一种低频校准振动台
CN103149583B (zh) 一种地震转动加速度计
CN108981974B (zh) 一种基于重力复摆的超高精度微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US9810710B2 (en) Vibration sensor
CN105972148B (zh) 基于二级螺旋弹簧系统的超低频隔振装置
CN109798886A (zh) 一种陀螺仪结构
CN108873057B (zh) 一种地震计
CN208044081U (zh) 旋转地震计
CN108363094B (zh) 旋转地震计
CN106199749A (zh) 基于斜拉弹簧和片簧系统的二级超低频隔振装置
CN108919343B (zh) 一种旋转地震计
CN107782297B (zh) 一种三轴mems陀螺仪
CN203874979U (zh) 双动圈伺服式超低频转动振动台
CN203798360U (zh) 磁电式科里奥利力检测传感器
CN215338345U (zh) 一种离面检测陀螺仪
CN108562934A (zh) 一种旋转地震计
CN112965129B (zh) 一种基于电磁力平衡的卡文迪许扭秤
EP3794356B1 (en) Vibration damping in mems acceleration sensors
RU2577550C1 (ru) Гравитационный градиентометр с повышенной частотой собственных колебаний
CN113375653A (zh) 一种离面检测陀螺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5

Address after: 314000 Wang Jiang Jing Town,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Zhejiang (Xiuzhou silk weaving industrial park)

Applicant after: Jiaxing Xiangfa Weav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the two phase D208 of Xu Fei Da Hua Yuan 2083, Bu Xin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heng Zhiqi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