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8199A -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8199A
CN108848199A CN201810522214.3A CN201810522214A CN108848199A CN 108848199 A CN108848199 A CN 108848199A CN 201810522214 A CN201810522214 A CN 201810522214A CN 108848199 A CN108848199 A CN 108848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host
address
peer
peer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22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海宇
李帮家
王国安
王莉
马庆华
魏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aho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aho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aho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ahong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222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81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8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81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92Address allocation by self-assignment, e.g. picking addresses at random and testing if they are already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包括:主机竞争模块,用于确定对等网络的主机和从机;点名和地址分配模块,用于主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中从机的数量,从机根据自身的应答次序进行ID地址分配;组网通讯模块,用于主机和对等网络中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本发明通过主机竞争机制以及分段式点名和ID地址分配机制,实现对等网络自动获得ID地址,组网速度快、带自检验功能,可靠性极高,无需维护,还具有故障诊断与处理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领域,涉及一种通讯组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等网络寻主通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手动方式,在组网前,手动对需要组网的设备进行ID地址设置,并指定网络主机,该方式清晰明朗,但随着数量的增加,工作量持续增加,且增加了ID地址冲突的几率;第二种为自动方式,组网设备在出厂前就已经分配好了ID地址,且为了方便生产,出厂ID都是相同的,而在设备正式使用时,通过软件的方式来给具有相同ID的设备重新分配ID地址,虽然这种做法最终可以实现ID的重新分配,但若是网络设备数量大,分配ID地址的时间将极大的增加,严重影响组网效率;且通讯方式多采用半双工通讯,不带自检验功能,无法检测自身发送的信息是否收到其他信息的干扰,可靠性并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该系统具有组网速度快、带自检验功能,可靠性极高,无需维护,还具有故障诊断与处理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该方法具有组网速度快、带自检验功能,可靠性极高,无需维护,还具有故障诊断与处理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其包括:
主机竞争模块,用于确定对等网络的主机和从机;
点名和地址分配模块,用于主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中从机的数量,从机根据自身的应答次序进行ID地址分配;
组网通讯模块,用于主机和对等网络中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竞争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则所述目标设备为主机,为目标设备分配ID地址为1,开启延时,进入主机等待分段式点名状态;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认为有主机竞争冲突,停止主机的竞争,进入等待下一次主机竞争状态;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对等网络已经存在主机,所述目标设备为从机,开启延时,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延时后仍然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重新进入主机竞争状态,并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点名和地址分配模块包括: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主机等待分段式点名状态的主机为对等网络内的从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内的从机数量;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没有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应答信号,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目标从机ID地址分配为2;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第七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先为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小于进入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的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组网通讯模块包括:
第八处理单元,用于对等网络中主机和从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第九处理单元,用于响应对等网络中有新的设备加入以及ID地址的获取。
进一步地,所述第八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子单元,用于主机发生故障时,与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所述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
第二子单元,用于主机发现有从机的设备类型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且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无故障信息,则主机和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
第三子单元,用于处理对等网络中设备ID地址的排序,设备类型优先级高的ID地址数值小于优先级低的ID地址数值;
第四子单元,用于在从机连续不回应主机的次数超过容忍值,索取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索取的方式为: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最大时,则主机直接将所述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剔除出对等网络,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不是最大时,则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分配给最大ID地址的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主机竞争步骤:确定对等网络的主机和从机;
点名和地址分配步骤:主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中从机的数量,从机根据自身的应答次序进行ID地址分配;
组网通讯步骤:主机和对等网络中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竞争步骤包括:
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则所述目标设备为主机,为目标设备分配ID地址为1,开启延时,进入主机等待分段式点名状态;
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认为有主机竞争冲突,停止主机的竞争,开启延时,进入等待下一次主机竞争状态;
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对等网络已经存在主机,所述目标设备为从机,开启延时,;
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延时后仍然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重新进入主机竞争状态,并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点名和地址分配步骤包括:
进入主机等待分段式点名状态的主机为对等网络内的从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内的从机数量;
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没有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应答信号,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目标从机ID地址分配为2;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先为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小于进入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的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组网通讯步骤包括:
对等网络中主机和从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响应对等网络中有新的设备加入以及ID地址的获取。
进一步地,所述对等网络中主机和从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包括:
主机发生故障时,与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所述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
主机发现有从机的设备类型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且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无故障信息,则主机和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
处理对等网络中设备ID地址的排序,设备类型优先级高的ID地址数值小于优先级低的ID地址数值;
在从机连续不回应主机的次数超过容忍值,索取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索取的方式为: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最大时,则主机直接将所述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剔除出对等网络,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不是最大时,则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分配给最大ID地址的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主机竞争机制以及分段式点名和ID地址分配机制,实现对等网络自动获得ID地址,组网速度快、带自检验功能,可靠性极高,无需维护,还具有故障诊断与处理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自发自收通讯电路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用于对等网络的各个设备进行主机和从机的选择,以及ID地址分配。请参照图1所示,其包括主机竞争模块、点名和地址分配模块和组网通讯模块。其中,主机竞争模块用于确定对等网络的主机和从机;点名和地址分配模块,用于主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中从机的数量,从机根据自身的应答次序进行ID地址分配;组网通讯模块,用于主机和对等网络中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这里的其他设备包括已经分配有ID地址的从机以及新接入对等网络的设备。
主机竞争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处理单元和第四处理单元。其中: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立即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表明没有其它设备竞争主机,则所述目标设备为主机,为目标设备分配ID地址为1,即主机的ID地址的数值最小,开启延时,进入主机等待分段式点名状态。
请参照图2所示,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包括数据发送及使能光电隔离模块、数据接收光电隔离模块和数据收发处理模块;目标设备的主控芯片包括串口发送引脚Tx、发送使能控制引脚CR和串口接收引脚Rx;数据发送及使能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串口发送引脚Tx和发送使能控制引脚CR连接,输出端与数据收发处理模块连接;数据接收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收发处理模块连接,输出端与串口接收引脚Rx连接;数据收发处理模块的一端与数据发送及使能光电隔离模块和数据接收光电隔离模块连接,另一端连接RS485总线。数据收发处理模块包括三极管Q1、稳压二极管D1、单向导通二极管D2、下拉电阻R1、第一分压电阻R3、第二分压电阻R4、上拉电阻R2;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下拉电阻R1的一端接地;下拉电阻R1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上拉电阻R2连接电源;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单向导通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第一分压电阻R3和第二分压电阻R4与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数据发送及使能光电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光电隔离光耦U1;第一光电隔离光耦U1的1脚与发送使能控制引脚CR相连,2脚与串口接收引脚Rx相连,3脚通过下拉电阻R1接地,4脚连接隔离电源。数据接收光电隔离模块包括第二光电隔离光耦U2,第二光电隔离光耦U2的1脚与第一分压电阻R3和第二分压电阻R4相连,2脚接地,3脚接VSS端,4脚接串口接收引脚Rx。
主控芯片(MCU)发送的数据“0”或“1”,在发送使能控制引脚CR的控制下,经过数据发送及使能光电隔离模块和数据接收处理模块后,再通过数据接收光电隔离模块返回该主控芯片的接收端,从而达到自发自收的目的,用于检验所发送的信息是否有效。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立即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认为有主机竞争冲突,停止主机的竞争,开启延时,进入等待下一次主机竞争状态,直至确定主机以及其ID地址,进入主机点名状态。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对等网络已经存在主机,所述目标设备为从机,开启延时,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延时后仍然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重新进入主机竞争状态,并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
所述点名和地址分配模块包括: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主机等待分段式点名状态的主机为对等网络内的从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内的从机数量;每次预备点名8台从机设备,开启延时等待从机应答,若接收到有效的8条从机应答信息,则说明从机数量满足,进行下一轮分段式点名,即再次点名8台从机设备;若接收到有效的从机应答不足8个,则说明网内所有从机都已进行被点名且分配好ID,确定对等网络内的从机数量,即知晓已经接入对等网络的所有设备的数量。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没有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应答信号,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目标从机ID地址分配为2;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第七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先为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小于进入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的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即根据应答的先后顺序进行ID地址的分配,上述第一个响应的从机分配的ID地址为2,其后响应的从机分配的ID地址为3,依次类推。
所述组网通讯模块包括:
第八处理单元,用于对等网络中主机和从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第九处理单元,用于响应对等网络中有新的设备加入以及ID地址的获取。
其中,所述第八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子单元,用于主机发生故障时,与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所述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这里的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是指无故障信息的ID地址最小的从机设备。
第二子单元,用于主机发现有从机的设备类型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且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无故障信息,则主机和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
第三子单元,用于处理对等网络中设备ID地址的排序,设备(包括主机和从机)的ID地址根据设备的类型优先级依次排列,优先级高的设备ID地址在前,优先级低的设备ID地址在后,设备类型优先级最高的作为主机。
第四子单元,用于设置设备ID地址自愈机制,在从机连续不回应主机的次数超过容忍值,索取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索取的方式为: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最大时,则主机直接将所述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剔除出对等网络,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不是最大时,则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分配给最大ID地址的从机,从而使得对等网络设备的ID地址从1到N(大于1的自然数)连续不间断排列。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如图3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设备上电启动后,进入主机竞争模块,先检测接收缓冲区是否有有效报文。
如果没有有效报文,发送主机竞争随机信号,利用自发自收的通讯电路,将发送的信号与接收的信号进行对比;若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一致,则说明主机竞争有效,认定自身为主机,其他设备为从机,并为自己分配ID地址为1,开启延时,等待进行分段式点名;若发送的信号与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说明主机竞争存在冲突,停止本次主机竞争,开启延时等待下一次主机竞争。
如果收到有效报文,则认为对等网络中已经存在主机,认定自身为从机,开启延时并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与ID地址分配状态。
确定了网络主机后,主机在延时结束后进行分段式点名;主机在报文数据区发送一个字节的高电平信号,表示本次可容纳8台从机设备的点名应答。如果收到8个有效的应答信号,则说明网络中可能还有没应答的从机设备,需再一次发送分段式点名信息;如果收到的有效应答信号不足8个,则说明网内所有电容均已应答完毕,根据有效应答次数计算网内设备数量,完成组网初始化阶段。
处于从机等待被点名与ID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的点名信号后会进入各自的随机延时,优先结束延时的从机则优先发送点名应答信息,并检测应答报文的有效性(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一致认为有效),如果有效则从机为自己分配ID地址2;如果无效则放弃该轮ID地址的分配,进入下一随机延时等待点名应答。其他从机收到有效应答信号后进入下一个随机延时,并记录有效应答次数,为下次自身应答分配ID做准备。
完成组网初始化阶段后,主机将周期性地与网内从机进行数据交互。
在主机与从机进行数据交互过程中,若发现有从机设备类型优先级高于主机设备类型,则主机与对方交换ID地址,并将主机权限交由对方。
在主机与从机进行数据交互过程中,若主机出现故障,则主机与未故障的ID地址最小的从机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权限交由对方。
在主机与从机进行数据交互过程中,如果出现从机连续不回应主机的次数超过容忍值时,则由该网内最后一台从机设备回应,并取代不回应从机的ID地址;当最后一台从机连续不回应主机的次数超过容忍值时,主机将其剔除网络;
在主机与从机进行数据交互过程中,若发现有设备类型优先级较低的设备ID地址小于设备类型优先级较高的设备ID地址,则进行ID交换;若交换ID的设备为主机,则原主机交出主机权限,由与之交换的对方获取。
在组网通讯过程中,当有新设备加入网络时,新设备收到的通讯报文并非主机竞争报文,又非分段式点名报文,则认为原网络已组建好,则在主机发送完信息后立马发送一段新设备加入提示信息,随之进入延时等待;主机收到与自发的报文不一致,则知晓可能有设备要求加入网络,在完成该轮信息交互后发送分段式点名报文,新加入的设备按照延时结束时间一一回应并获取ID地址。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竞争模块,用于确定对等网络的主机和从机;
点名和地址分配模块,用于主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中从机的数量,从机根据自身的应答次序进行ID地址分配;
组网通讯模块,用于主机和对等网络中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竞争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则所述目标设备为主机,为目标设备分配ID地址为1,开启延时,进入等待下一次主机竞争状态;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认为有主机竞争冲突,停止主机的竞争,开启延时,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对等网络已经存在主机,所述目标设备为从机,开启延时,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延时后仍然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重新进入主机竞争状态,并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名和地址分配模块包括: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主机等待分段式点名状态的主机为对等网络内的从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内的从机数量;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没有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应答信号,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目标从机ID地址分配为2;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第七处理单元,用于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先为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小于进入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的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网通讯模块包括:
第八处理单元,用于对等网络中主机和从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第九处理单元,用于响应对等网络中有新的设备加入以及ID地址的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子单元,用于主机发生故障时,与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所述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
第二子单元,用于主机发现有从机的设备类型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且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无故障信息,则主机和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
第三子单元,用于处理对等网络中设备ID地址的排序,设备类型优先级高的ID地址数值小于优先级低的ID地址数值;
第四子单元,用于在从机连续不回应主机的次数超过容忍值,索取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索取的方式为: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最大时,则主机直接将所述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剔除出对等网络,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不是最大时,则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分配给最大ID地址的从机。
6.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主机竞争步骤:确定对等网络的主机和从机;
点名和地址分配步骤:主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中从机的数量,从机根据自身的应答次序进行ID地址分配;
组网通讯步骤:主机和对等网络中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竞争步骤包括:
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则所述目标设备为主机,为目标设备分配ID地址为1,开启延时,进入主机等待分段式点名状态;
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进入主机竞争状态,所述目标设备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如果目标设备发送的随机信号与目标设备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认为有主机竞争冲突,停止主机的竞争,开启延时,进入等待下一次主机竞争状态;
目标设备上电启动后,如果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对等网络已经存在主机,所述目标设备为从机,开启延时,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
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延时后仍然没有收到有效的通讯报文,则重新进入主机竞争状态,并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一个随机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名和地址分配步骤包括:
进入主机等待分段式点名状态的主机为对等网络内的从机进行分段式点名,确定对等网络内的从机数量;
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没有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通过自发自收通讯电路发送应答信号,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一致,目标从机ID地址分配为2;如果目标从机发送的应答信号与接收端接收的信号不一致,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进入从机等待被点名和地址分配状态的从机在收到主机发送的分段式点名报文后进入各自的延时,延时结束后,如果目标从机收到其他从机的合法应答信号,则目标从机开启新的随机延时并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
先为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小于进入等待下一次应答和ID地址分配状态的目标从机分配的ID地址的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网通讯步骤包括:
对等网络中主机和从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响应对等网络中有新的设备加入以及ID地址的获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等网络自动寻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等网络中主机和从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包括:
主机发生故障时,与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所述下一台无故障的从机设备;
主机发现有从机的设备类型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且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无故障信息,则主机和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进行ID地址交换,并将主机的权限交给该优于本主机的设备类型的从机;
处理对等网络中设备ID地址的排序,设备类型优先级高的ID地址数值小于优先级低的ID地址数值;
在从机连续不回应主机的次数超过容忍值,索取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索取的方式为: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最大时,则主机直接将所述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剔除出对等网络,如果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的数值不是最大时,则该连续不回应主机的从机的ID地址分配给最大ID地址的从机。
CN201810522214.3A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88481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2214.3A CN108848199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2214.3A CN108848199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8199A true CN108848199A (zh) 2018-11-20

Family

ID=64207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2214.3A Pending CN108848199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819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911A (zh) * 2019-07-30 2019-12-03 北京大学 一种开放无线网络的分布式管理方法
CN111079044A (zh) * 2019-12-17 2020-04-28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共享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329098A (zh) * 2021-06-27 2021-08-31 赣州德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局域网高效组网通讯方法
CN113509061A (zh) * 2020-04-10 2021-10-19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14097588A (zh) * 2021-10-29 2022-03-01 瀚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灌溉装置的组网方法及装置
CN114513035A (zh) * 2022-04-19 2022-05-17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地址分配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3450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Bootstrapping Mechanism for Peer-to-Peer Networks
CN102684923A (zh) * 2012-05-24 2012-09-19 江苏华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双工异步通信自愈组网方法
CN104811339A (zh) * 2015-04-23 2015-07-29 光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仲裁总线的智能组网方法
CN104954213A (zh) * 2015-04-23 2015-09-30 光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智能电容器的无仲裁总线组网系统
CN107104867A (zh) * 2017-04-24 2017-08-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主从式系统的通信方法及主从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3450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Bootstrapping Mechanism for Peer-to-Peer Networks
CN102684923A (zh) * 2012-05-24 2012-09-19 江苏华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双工异步通信自愈组网方法
CN104811339A (zh) * 2015-04-23 2015-07-29 光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仲裁总线的智能组网方法
CN104954213A (zh) * 2015-04-23 2015-09-30 光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智能电容器的无仲裁总线组网系统
CN107104867A (zh) * 2017-04-24 2017-08-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主从式系统的通信方法及主从式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911A (zh) * 2019-07-30 2019-12-03 北京大学 一种开放无线网络的分布式管理方法
CN110535911B (zh) * 2019-07-30 2020-11-06 北京大学 一种开放无线网络的分布式管理方法
CN111079044A (zh) * 2019-12-17 2020-04-28 武汉绿色网络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共享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509061A (zh) * 2020-04-10 2021-10-19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13329098A (zh) * 2021-06-27 2021-08-31 赣州德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局域网高效组网通讯方法
CN113329098B (zh) * 2021-06-27 2022-07-05 赣州德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局域网高效组网通讯方法
CN114097588A (zh) * 2021-10-29 2022-03-01 瀚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灌溉装置的组网方法及装置
CN114097588B (zh) * 2021-10-29 2023-10-31 瀚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灌溉装置的组网方法及装置
CN114513035A (zh) * 2022-04-19 2022-05-17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地址分配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13035B (zh) * 2022-04-19 2022-12-09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地址分配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8199A (zh) 一种对等网络自动寻主系统和方法
CN105847456B (zh) 一种rs485自动分配地址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410557A (zh) 一种基于rs-485的动态组网方法及通讯方法
CN107508930A (zh) Id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3248526A (zh) 实现带外监控管理的通信设备、方法及主从切换方法
CN102684923A (zh) 一种半双工异步通信自愈组网方法
CN104811339A (zh) 一种基于无仲裁总线的智能组网方法
CN108449745B (zh) 复杂场景下多个蓝牙设备自动连接传输数据的方法
CN208820799U (zh) 一种物联网节点设备自主切换网关的系统
CN103701631A (zh) 应用于堆叠系统中的堆叠配置自动部署方法和设备
CN107580085A (zh) 一种物联网组网方法
CN105389278A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主从机串行通信方法
CN105721293A (zh) 一种基于Alljoyn协议的Master网关自适应竞争方法
CN107205059A (zh) 管理表计设备地址的方法、采集终端和表计设备
CN111865745A (zh) 一种自动识别从设备的无延时轮询方法及系统
CN104954213A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电容器的无仲裁总线组网系统
CN207896980U (zh) 通信结构及通信系统
CN106803981A (zh) 移动终端与电视机顶盒的绑定、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8089968A (zh) 一种宿主机监控虚拟机数据库状态的方法
CN115695069B (zh) 一种双终端逻辑环形can总线网络系统
CN105116807B (zh) 一种模块式控制器自动配置模块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09656849A (zh) 一种基于级联父节点选通的总线地址分配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6657093B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网关协议
CN106572015B (zh) 一种基于层次结构的网络数据通信方法
CN105141483A (zh) 基于can总线的多节点网络最小通信间隔测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