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5714B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45714B CN108845714B CN201810975666.7A CN201810975666A CN108845714B CN 108845714 B CN108845714 B CN 108845714B CN 201810975666 A CN201810975666 A CN 201810975666A CN 108845714 B CN108845714 B CN 1088457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electrode
- line segment
- electrode block
- column
-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可提高触控效果。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绝缘层,多条电极线及多个触控电极块;多个触控电极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二者形状不同,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为异形电极块;每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X个接触孔与一条电极线电性连通;每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Y个接触孔与一条电极线电性连通;在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上,Y个接触孔沿至少一条直线排列,排列总长为第一长度L1,一条电极线与对应的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相重叠部分的长度为第二长度L2;X、Y、L1及L2均为正整数,且0.75*X≤Y≤1.25*X,L2>L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显示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由传统的矩形发展为更多形状,通常将这一类型的具有非矩形触控区域的平面触控面板称为异形触控面板。
当该异形触控面板为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面板时,由于触控区域的形状并非为传统的矩形,触控区域的局部边缘往往存在例如圆角(Radian)或凹槽(Notch)等异形边缘,设置于该异形边缘附近的触控电极块(Touch块)同样并非为传统的矩形电极块,而是随着该异形边缘做相应调整;而异形触控面板中,除设置于该异形边缘附近的这些异形触控电极块外,其他的触控电极块仍为常规的矩形结构。这就导致位于异形边缘的触控电极块与常规的矩形触控电极块的图形形状相差较大,影响触控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可提高触控面板中异形触控电极块上的信号传输均匀性,进而提高异形触控面板的触控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绝缘层;
沿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绝缘层一侧的间隔排列的多条电极线,及位于所述绝缘层另一侧的多个触控电极块;
其中,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的形状不同,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为异形电极块;
每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X个接触孔,与一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通;每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Y个接触孔,与一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通;
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上,所述Y个接触孔沿至少一条直线排列,所述Y个接触孔的排列总长为第一长度L1,一条所述电极线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相重叠部分的长度为第二长度L2;
其中,X和Y均为正整数,且0.75*X≤Y≤1.25*X;
L1和L2均为正数,且L2>L1。
可选的,通过使对应于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所述电极线设置为非直线、且所述电极线的部分与所有触控电极块均无重叠的方式使得L2>L1;
或者,
通过使对应于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所述电极线设置为直线、且调整所述电极线相对于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位置的方式使得L2>L1。
可选的,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呈矩形,且所述矩形的四个顶角中的至少一个顶角开设为圆角;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间隔排列形成M行、N列的阵列结构,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
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对应于所述圆角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
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呈矩形,所述矩形的四个顶角中的至少一个顶角开设为圆角,所述矩形的相对两边中的至少一边上开设有凹陷部;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形状均不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为异形电极块;每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Y个接触孔,与一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通;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间隔排列形成M行、N列的阵列结构,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
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对应于所述圆角的位置处;
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和/或第M行对应于所述凹陷部的沿行方向的两侧处;
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
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和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依次减小。
可选的,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第1条至第M条电极线沿行方向依次对应于所述阵列结构的所述第1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至第M个触控电极块;
在所述阵列结构的第1列中:
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1条电极线为非直线,所述第1条电极线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所述延伸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所述连接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Y个接触孔均位于所述延伸线段上,或位于所述主体线段和所述延伸线段上。
可选的,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第(N-1)*M+1条至第N*M条电极线沿行方向依次对应于所述阵列结构的所述第N列中的第M个触控电极块至第1个触控电极块;
在所述阵列结构的第N列中:
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N*M条电极线为非直线,所述第N*M条电极线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所述延伸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所述连接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Y个接触孔均位于所述延伸线段上,或位于所述主体线段和所述延伸线段上。
可选的,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呈矩形,所述矩形的四个顶角均开设为圆角,或四个顶角中平行排列于行方向的两个顶角开设为圆角,所述矩形沿行方向的相对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开设有凹陷部,且开设有所述凹陷部的一侧连接有所述圆角;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形状均不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为异形电极块;每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Y个接触孔,与一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通;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间隔排列形成M行、N列的阵列结构,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
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对应于所述圆角的位置处;
所述凹陷部将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和/或,所述凹陷部将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M行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
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
在设置有所述凹陷部的一行触控电极块中:
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所述凹陷部同侧的最后的1个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均依次向靠近所述凹陷部的方向排列,以使得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所述凹陷部同侧的最后的1个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之间的间隔缝隙均与相邻的另一行触控电极块之间的间隔缝隙交错开;
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从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所述凹陷部同侧的最后的1个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均依次向靠近所述凹陷部的方向排列,以使得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所述凹陷部同侧的最后的1个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之间的间隔缝隙均与相邻的另一行触控电极块之间的间隔缝隙交错开。
可选的,所述凹陷部将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
在所述凹陷部靠近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的一侧,各条电极线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依次对应于每列的各行触控电极块;
其中,在所述阵列结构的第1列中,所述第1条电极线为非直线,所述第1条电极线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所述延伸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所述连接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Y个接触孔均位于所述延伸线段上,或位于所述主体线段和所述延伸线段上;
在所述凹陷部将所述第1行分隔成的两部分中靠近所述第1列的一部分中,除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之外的其余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电极线均为非直线,各条电极线均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与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上的前1个触控电极块有重叠,所述其余触控电极块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接触孔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延伸线段上。
可选的,所述凹陷部将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
在所述凹陷部靠近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的一侧,各条电极线沿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依次对应于每列的各行触控电极块;
其中,在所述阵列结构的最后1列中,最后1条电极线为非直线,所述最后1条电极线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所述延伸线段与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所述连接线段与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Y个接触孔均位于所述延伸线段上,或位于所述主体线段和所述延伸线段上;
在所述凹陷部将所述第1行分隔成的两部分中靠近所述最后1列的一部分中,除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之外的其余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电极线均为非直线,各条电极线均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与沿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上的前1个触控电极块有重叠,所述其余触控电极块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接触孔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延伸线段上。
可选的,所述圆角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沿行方向的边长为a,(m-1)*a≤R≤m*a,m为正整数,且1≤m≤(M-1);
所述凹陷部沿平行于列方向的对称线将所述阵列结构分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靠近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所述第1行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
在所述两部分中包括有所述第1列的其中一部分中:
所有的所述电极线均为直线、且沿列方向延伸;
每列对应的各条电极线按照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每列对应的所述各条电极线中的第1条电极线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所述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与从第2条电极线开始的各条电极线按照从第1列到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与其余电极线按照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
可选的,所述圆角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沿行方向的边长为a,(m-1)*a≤R≤m*a,m为正整数,且1≤m≤(M-1);
所述凹陷部沿平行于列方向的对称线将所述阵列结构分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靠近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所述第1行的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
在包括有所述最后1列的所述两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中:
所有的所述电极线均为直线、且沿列方向延伸;
每列对应的各条电极线按照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每列对应的所述各条电极线中的第1条电极线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所述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与从第2条电极线开始的各条电极线按照第N列至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与其余电极线按照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基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通过使得一条电极线与对应的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相重叠部分的第二长度L2大于该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上的Y个接触孔24的排列总长,即第一长度L1,从而使得该电极线与对应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之间具有足够的重叠部分,能够放置Y个这么多的接触孔24;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每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上的X个接触孔与每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上Y个接触孔24的数量关系满足“0.75*X≤Y≤1.25*X”的关系,即不同类型的触控电极块上的接触孔的数量接近或相同,从而使得异形和常规触控电极块上的接触孔数量相差很小,各触控电极块的信号传输均匀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二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三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四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五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六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七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八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九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十一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十二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十三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十四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十五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十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触控面板100中需要设置向每个触控电极块10提供相应信号的引线11,这些引线11通常与上述的触控电极块10位于不同层。因此,每个触控电极块10需要通过多个接触孔(即TPM Via,Touch Panel metal Via,触控面板金属引线过孔)12实现与对应引线11之间的电性连通。然而,由于位于异形边缘的异形触控电极块10a与常规的矩形触控电极块10b的形状相差较大,从而导致位于异形边缘的异形触控电极块10a上能够制作出的接触孔12数量与常规的矩形触控电极10b上能够制作出的接触孔12数量相差较大,影响多个触控电极块10的整体信号传输的均匀性。
例如,在上述图1A示意出的触控面板100中,当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区域100A大致呈矩形,其中该矩形位于一侧的两个顶角处开设有弧度较大的圆角(图1中标记为R)时;或者,在上述图1B示意出的触控面板100中,当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区域100A大致呈矩形,其中该矩形位于一侧上开设有凹槽(Notch,图2中标记为No)、且开设有凹槽的一侧的两个顶角处开设有弧度较大的圆角(图2中标记为R)时,对应于圆角R处(即异形边缘)的触控电极块是一个呈扇形的异形触控电极块10a,其面积要小于位于触控区域100A常规区域内的矩形触控电极10b。
这里,上述的圆角(也可称为倒角)是指用一段与角的两边相切的圆弧替换原来的角,圆角的大小可用圆弧(Radian)的半径表示。
在上述图1A或图1B示意出的触控面板100中,一列触控电极块10对应的各条引线11是依次排列的,对于图1A或图1B中从左向右排列(排列方向如图1A或图1B中的箭头所示)的第1列触控电极块而言,由于第1列触控电极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为面积偏小的扇形的异形电极块,第1条引线11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之间的重叠部分很有限,只能设置数量较少的接触孔12(例如为图1A或图1B中示意出的2个);从第2条开始的各条引线沿从左向右的方向依次与第1列中的第2个至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10b依次对应,由于这1列其余行的触控电极块10为面积较大的矩形触控电极块10b,各条引线与对应的矩形触控电极块10b之间的重叠部分具有足够的长度,能够设置数量充足的接触孔12(例如为图1A或图1B中示意出的7个),从而使得异形触控电极块与常规触控电极块上的接触孔12数量相差较大,容易产生过孔分布Mura(即不均匀)。
并且,当出现以下情况:例如触控面板100的尺寸较大时,1列触控电极块10会对应更多数量的引线11,这就导致第1列中,对应于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的第1条引线只能更偏向触控区域100A的边缘(即图1A或图1B中的左侧)设置;和/或,例如触控区域100A的圆角R较大,导致对应圆角R位置的异形触控电极块的圆弧半径也较大,超过常规矩形触控电极块的边长(一般触控电极块的大小约为4mm*4mm)时,会导致第1条引线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之间没有重叠的部分,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上无法设置与引线11电性连通的接触孔12,即出现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无接触孔12的严重不良,对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效果会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原有的触控电极块的接触过孔设计方式不适用于触控区域具有大R角的情况。
同样的,对于图1A或图1B中从左向右排列(排列方向如图1A或图1B中的箭头所示)的最后1列触控电极块而言,由于最后1列触控电极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为面积偏小的扇形的异形电极块,最后1条引线11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之间的重叠部分很有限,只能设置数量较少的接触孔12(例如为图1A或图1B中示意出的2个);从倒数第2条开始的各条引线沿从右向左的方向依次与最后1列中的第2个至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10b依次对应,由于这1列其余行的触控电极块10为面积较大的矩形触控电极块10b,各条引线与对应的矩形触控电极块10b之间的重叠部分具有足够的长度,能够设置数量充足的接触孔12(例如为图1A或图1B中示意出的7个),从而使得异形触控电极块与常规触控电极块上的接触孔12数量相差较大,容易产生过孔分布Mura(即不均匀)。因此,原有的触控电极块的接触过孔设计方式不适用于触控区域具有大R角的情况。
并且,当出现以下情况:例如触控面板100的尺寸较大时,1列触控电极块10会对应更多数量的引线11,这就导致最后1列中,对应于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的第1条引线只能更偏向触控区域100A的边缘(即图1A或图1B中的右侧)设置;和/或,例如触控区域100A的圆角R较大,导致对应圆角R位置的异形触控电极块的圆弧半径也较大,超过常规矩形触控电极块的边长(一般触控电极块的大小约为4mm*4mm)时,会导致最后1条引线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之间没有重叠的部分,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上无法设置与引线11电性连通的接触孔12,即出现第1个触控电极块10a无接触孔12的严重不良,对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效果会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200,如图2至图18所示,该触控面板200包括:
基板20;设置在上述基板20(仅在图4中示意出)上的绝缘层21(仅在图4中示意出);沿该绝缘层21的厚度方向,位于绝缘层21一侧的间隔排列的多条电极线22,及位于该绝缘层21另一侧的多个触控电极块23;其中,多个触控电极块23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和第二触控电极块232的形状不同,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为异形电极块;每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通过贯穿绝缘层21的X个接触孔24,与一条电极线22电性连通;每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通过贯穿绝缘层的Y个接触孔24,与一条电极线22电性连通;在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上,Y个接触孔24沿至少一条直线排列,Y个接触孔24的排列总长为第一长度L1,一条电极线22与对应的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相重叠部分的长度为第二长度L2;其中,X和Y均为正整数,且0.75*X≤Y≤1.25*X;L1和L2均为正数,且L2>L1。
需要说明的是,多条电极线22与多个触控电极块23分别位于绝缘层21沿厚度方向的两侧,图4中仅以多条电极线22位于绝缘层21靠近基板20的一侧、多个触控电极块23位于绝缘层21远离基板20的一侧为例进行示意。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多个触控电极块23位于绝缘层21靠近基板20的一侧、多条电极线22位于绝缘层21远离基板20的一侧。
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的形状为常规图形,通常为矩形(进一步通常为正方形);第二触控电极块232为异形电极块,异形电极块是指非四边形的图形,通常为扇形。
上述一条电极线22与对应的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相重叠部分,是指沿基板20的板面的垂直方向,二者在基板20上的正投影有重叠部分。
在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上,Y个接触孔24沿至少一条直线排列,以图2、图3、图5至图12所示的结构为例,当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上的Y个接触孔24沿多条直线(例如为两条)排列时,第一长度L1即为每条直线上的接触孔24的排列长度之和。例如,该第一长度L1为一条直线上的2个接触孔24之间的长度与另一条直线上的5个接触孔24中从第1个至第5个之间的长度之和。以图13至图18所示的结构为例,当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上的Y个接触孔24沿一条直线排列时,第一长度L1即为从Y个接触孔24中的第1个至第Y个之间的长度。
基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200中,通过使得一条电极线22与对应的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相重叠部分的第二长度L2大于该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上的Y个接触孔24的排列总长,即第一长度L1,从而使得该电极线22与对应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之间具有足够的重叠部分,能够放置Y个这么多的接触孔24;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200中,每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上的X个接触孔24与每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上Y个接触孔24的数量关系满足“0.75*X≤Y≤1.25*X”的关系,即不同类型的触控电极块23上的接触孔24的数量接近或相同,从而使得异形和常规触控电极块23上的接触孔24数量相差很小,各触控电极块23的信号传输均匀性较高。
这里,如图2、图3、图5至图12所示,可以通过使对应于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电极线22设置为非直线、且电极线22的部分与所有的触控电极块23均无重叠的方式使得L2>L1。
或者,如图13至图18所示,可以通过使对应于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电极线22设置为直线、且调整该条电极线22相对于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位置的方式使得L2>L1。
下面对以上不同的设置方式做具体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200中,如图2、图3、图5所示,触控面板200的触控区域200A呈矩形,且矩形的四个顶角中的至少一个顶角开设为圆角(标记为R);上述多个触控电极块23间隔排列形成M行、N列的阵列结构,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其中,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位于阵列结构中对应于圆角R的位置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位于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的面积大于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面积。
即,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和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共同排列成阵列结构。
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第1条至第M条电极线22沿行方向依次对应于阵列结构的第1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23至第M个触控电极块23。
在阵列结构的第1列中:
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第1条电极线22为非直线,第1条电极线22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22a、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连接主体线段22a与延伸线段22c的连接线段22b;主体线段22a、延伸线段22c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连接线段22b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Y个接触孔24均位于延伸线段22c上(如图5所示),或位于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如图2和图3所示)。
根据触控面板200上电极线22的具体数量,延伸线段22c与主体线段22a之间直接相邻,或者,延伸线段22c与主体线段22a之间还设置有其他的电极线22,这里不作限定。
这里,第1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该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形状为对应于触控区域200A的圆角R的扇形。
由于对应于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第1条电极线22的主体线段22a在第1列的最边缘,扇形的图形与主体线段22a之间相重叠的部分不足以设置Y个这么多的接触孔24,因此,将第1条电极线22的一部分(即连接线段22b)设置在第1个触控电极块的外部,再将从连接线段22b延伸出的延伸线段22c绕回到能够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区域内,从而增加了第1条电极线22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部分,使得所需的Y个接触孔24能够设置在延伸线段22c上或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当第1列的最后一个触控电极块23,即第M个触控电极块也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时,由于第M个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第M条电极线22位于第1列靠近里面的区域,因此,第M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的扇形的弧线距离较远,第M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重叠的部分不会受到弧线的影响,即第M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之间有足够的重叠部分,第M条电极线22设置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直线即可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24。
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第(N-1)*M+1条至第N*M条电极线22沿行方向依次对应于阵列结构的第N列中的第M个触控电极块至第1个触控电极块23。
在阵列结构的第N列中:
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第N*M条电极线22为非直线,第N*M条电极线22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22a、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连接主体线段22a与延伸线段22c的连接线段22b;主体线段22a、延伸线段22c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连接线段22b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Y个接触孔均位于延伸线段22c上(如图5所示),或位于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如图2和图3所示)。
这里,第N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该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形状为对应于触控区域200A的圆角R的扇形。
由于对应于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第N*M条电极线22的主体线段22a在第N列的最边缘,扇形的图形与主体线段22a之间相重叠的部分不足以设置Y个这么多的接触孔24,因此,将第N*M条电极线22的一部分(即连接线段22b)设置在第1个触控电极块的外部,再将从连接线段22b延伸出的延伸线段22c绕回到能够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区域内,从而增加了第N*M条电极线22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部分,使得所需的Y个接触孔24能够设置在延伸线段22c上或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当第N列的最后一个触控电极块23,即第M个触控电极块也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时,由于第M个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第(N-1)*M+1条电极线22位于第N列靠近里面的区域,因此,第(N-1)*M+1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的扇形的弧线距离较远,第(N-1)*M+1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重叠的部分不会受到弧线的影响,即第(N-1)*M+1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之间有足够的重叠部分,第M条电极线22设置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直线即可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24。
对于位于上述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由于这些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的形状均为常规的矩形,因此,与对应的电极线22有足够重叠的部分用来放置所需数量的过孔,其余电极线22设置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直线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面板200中,如图6至图8所示,触控面板200的触控区域200A呈矩形,矩形的四个顶角中的至少一个顶角开设为圆角(标记为R),矩形的相对两边中的至少一边上开设有凹陷部(标记为No);上述多个触控电极块23还包括:与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形状均不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为异形电极块;每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贯穿绝缘层21的Y个接触孔24,与一条电极线22电性连通;多个触控电极块23间隔排列形成M行、N列的阵列结构,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其中,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位于阵列结构中对应于圆角R的位置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位于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和/或第M行对应于凹陷部No的沿行方向的两侧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位于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的面积、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的面积和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面积依次减小。
即,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和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共同排列成阵列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1列与靠近第1列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之间的中间列的数量可根据触控区域200A和触控电极块23的尺寸灵活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1列与靠近第1列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之间的中间列的数量不做限定,图6至图8中仅示意出其中一列;同样的,第N列与靠近第N列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之间的中间列的数量可根据触控区域200A和触控电极块23的尺寸灵活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第N列与靠近第N列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之间的中间列的数量不做限定,图6至图8中仅示意出其中一列。
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第1条至第M条电极线22沿行方向依次对应于阵列结构的第1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23至第M个触控电极块23。
在阵列结构的第1列中:
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第1条电极线22为非直线,第1条电极线22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22a、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连接主体线段22a与延伸线段22c的连接线段22b;主体线段22a、延伸线段22c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连接线段22b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Y个接触孔24均位于延伸线段22c上(请参考图5所示,此处不再赘述),或位于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
这里,第1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该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形状为对应于触控区域200A的圆角R的扇形。
由于对应于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第1条电极线22的主体线段22a在第1列的最边缘,扇形的图形与主体线段22a之间相重叠的部分不足以设置Y个这么多的接触孔24,因此,将第1条电极线22的一部分(即连接线段22b)设置在第1个触控电极块的外部,再将从连接线段22b延伸出的延伸线段22c绕回到能够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区域内,从而增加了第1条电极线22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部分,使得所需的Y个接触孔24能够设置在延伸线段22c上或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当第1列的最后一个触控电极块23,即第M个触控电极块也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时,由于第M个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第M条电极线22位于第1列靠近里面的区域,因此,第M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的扇形的弧线距离较远,第M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重叠的部分不会受到弧线的影响,即第M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之间有足够的重叠部分,第M条电极线22设置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直线即可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24。
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第(N-1)*M+1条至第N*M条电极线22沿行方向依次对应于阵列结构的第N列中的第M个触控电极块至第1个触控电极块23。
在阵列结构的第N列中:
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第N*M条电极线22为非直线,第N*M条电极线22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22a、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连接主体线段22a与延伸线段22c的连接线段22b;主体线段22a、延伸线段22c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连接线段22b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Y个接触孔均位于延伸线段22c上(请参考图5所示,此处不再赘述),或位于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
这里,第N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该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形状为对应于触控区域200A的圆角R的扇形。
由于对应于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第N*M条电极线22的主体线段22a在第N列的最边缘,扇形的图形与主体线段22a之间相重叠的部分不足以设置Y个这么多的接触孔24,因此,将第N*M条电极线22的一部分(即连接线段22b)设置在第1个触控电极块的外部,再将从连接线段22b延伸出的延伸线段22c绕回到能够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区域内,从而增加了第N*M条电极线22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部分,使得所需的Y个接触孔24能够设置在延伸线段22c上或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当第N列的最后一个触控电极块23,即第M个触控电极块也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时,由于第M个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第(N-1)*M+1条电极线22位于第N列靠近里面的区域,因此,第(N-1)*M+1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的扇形的弧线距离较远,第(N-1)*M+1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重叠的部分不会受到弧线的影响,即第(N-1)*M+1条电极线22与第M个触控电极块之间有足够的重叠部分,第M条电极线22设置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直线即可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24。
对于位于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和/或第M行对应于凹陷部No的沿行方向的两侧处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由于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是对应于凹陷部No的,其形状类似于在矩形的一条边上延伸出具有曲线边缘的一部分,即比常规的矩形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的面积更大,因此,与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对应的电极线22有足够重叠的部分用来放置所需数量的过孔,这部分电极线22设置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直线即可。
对于位于上述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由于这些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的形状均为常规的矩形,因此,与对应的电极线22有足够重叠的部分用来放置所需数量的过孔,其余电极线22设置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直线即可。
在以上图6至图8所示的触控区域具有凹槽(Notch)结构的触控面板中(其中,图7所示的结构具有上下相对的两个凹槽),受限于触控区域的圆角R和凹槽(Notch)设计,各触控电极块23的分块情况为,对应于圆角R处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面积相比与常规矩形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偏小,而对应于凹槽(Notch)处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的面积相比与常规矩形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偏大。寄生电容与触控电极块23的面积呈正比,因此,采用上述图6至图8所示的分块方式会导致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上的寄生电容偏小、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上的寄生电容偏大,导致不同形状的触控电极块负载(Loading)相差较大,影响触控性能,进而影响该触控面板作为显示装置时的显示画面均一性。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以下的触控电极块的分块方式,通过将触控电极块的分界线向中间的凹槽(Notch)处移动,从而增加了原本较小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面积、减小了原本较大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的面积,使得不同形状的触控电极块的面积接近。
下面对上述设置方式做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触控面板200,如图9至图12所示,触控面板200的触控区域200A呈矩形,矩形的四个顶角均开设为圆角R,或四个顶角中平行排列于行方向的两个顶角开设为圆角R,矩形沿行方向的相对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开设有凹陷部No,且开设有凹陷部No的一侧连接有至少一个圆角R;多个触控电极块23还包括:与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形状均不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为异形电极块;每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通过贯穿绝缘层(请参考图4所示)的Y个接触孔,与一条电极线22电性连通;多个触控电极块23间隔排列形成M行、N列的阵列结构,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其中,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位于阵列结构中对应于圆角R的位置处;凹陷部No将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分隔成两部分,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分别位于凹陷部No的两侧处;和/或,凹陷部No将阵列结构中的第M行分隔成两部分,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分别位于凹陷部的两侧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位于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
即,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和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共同排列构成阵列结构。
如图9至图12所示,在设置有凹陷部的一行触控电极块23中:
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从第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凹陷部No同侧的最后的1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均依次向靠近凹陷部No的方向排列,以使得第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凹陷部No同侧的最后的1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之间的间隔缝隙均与相邻的另一行(即下一行)触控电极块23之间的间隔缝隙交错开;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从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凹陷部No同侧的最后的1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均依次向靠近凹陷部No的方向排列,以使得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凹陷部No同侧的最后的1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之间的间隔缝隙均与相邻的另一行(即上一行)触控电极块23之间的间隔缝隙交错开。
这里,设置有凹陷部的一行触控电极块23可以是第1行,也可以是第M行(即最后1行)。
这样一来,通过使凹陷部No沿行方向的两侧的触控电极块23向中间调整,可以增大设置有凹陷部No的一行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即扇形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和/或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即扇形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面积,同时,减小凹陷部No两侧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的面积,使得各形状的触控电极块大小接近。
在上述调整分块设计的方式下,触控电极块23与电极线22的接触孔24设置方式可包括以下多种方式。
示例的,如图9至图12所示,凹陷部No将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分隔成两部分(即第1行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和最后1个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分别位于凹陷部No的两侧处;
在凹陷部No靠近第1个触控电极块23的一侧,各条电极线22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依次对应于每列的各行触控电极块23;
其中,在阵列结构的第1列中,第1条电极线22为非直线,第1条电极线22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22a、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连接主体线段22a与延伸线段22c的连接线段22b;主体线段22a、延伸线段22c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连接线段22b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Y个接触孔24均位于延伸线段22c上(具体如图10和图12所示),或位于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具体如图9和图11所示);
在凹陷部No将第1行分隔成的两部分中靠近第1列的一部分中,除第1个触控电极块之外的其余触控电极块23对应的电极线22均为非直线,各条电极线22均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22a、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连接主体线段22a与延伸线段22c的连接线段22b;主体线段22b与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上的前1个触控电极块23有重叠,其余触控电极块23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23上的接触孔24均位于对应的延伸线段22c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1行的前半部分中(即第1行被分隔成的两部分中靠近第1列的一部分),位于第1个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中间的若干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位于最后1个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均向凹陷部No移动,导致第1行的前半部分的间隔缝隙与下一行交错开。
以第1行的第2个触控电极块为例,由于第1行的位于第1个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部分对齐到第2列触控电极块上,为了避免第1行的位于第1个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与对应于第1个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电极线22和对应于第1行的位于第2个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这两条电极线22电性连通,导致信号发生混乱,因此,需要将第2列中对应于第2列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即第1行的第2个触控电极块)的电极线分为主体线段22a、连接线段22b和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通过将延伸线段22c绕回到能够与该触控电极块23有重叠的部分,并使得接触孔24设置在延伸线段22c上,从而使得该触控电极块23能够与对应的电极线22通过接触孔24电性连通。
由于触控面板左右侧通常为对称设计,因此,同样的,在凹陷部No靠近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23的一侧,各条电极线22沿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依次对应于每列的各行触控电极块23;
其中,在阵列结构的最后1列中,最后1条电极线22为非直线,最后1条电极线22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22a、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连接主体线段22a与延伸线段22c的连接线段22b;主体线段22a、延伸线段22c与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连接线段22b与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23无重叠;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23上的Y个接触孔均位于延伸线段22c上(具体如图10和图12所示),或位于主体线段22a和延伸线段22c上(具体如图9和图11所示);
在凹陷部No将第1行分隔成的两部分中靠近最后1列的一部分中,除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23之外的其余触控电极块23对应的电极线22均为非直线,各条电极线22均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22a、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连接主体线段22a与延伸线段22c的连接线段22b;主体线段22a与沿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上的前1个触控电极块有重叠,其余触控电极块23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23上的接触孔24均位于对应的延伸线段22c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1行的后半部分中(即第1行被分隔成的两部分中靠近最后1列的一部分),位于最后1个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中间的若干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位于第1个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均向凹陷部No移动,导致第1行的后半部分的间隔缝隙与下一行交错开。
以第1行的倒数第2个触控电极块为例,由于第1行的位于最后1个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部分对齐到倒数第2列触控电极块上,为了避免第1行的位于最后1个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与对应于最后1个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电极线22和对应于第1行的位于倒数第2个的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这两条电极线22电性连通,导致信号发生混乱,因此,需要将倒数第2列中对应于倒数第2列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即第1行的倒数第2个触控电极块)的电极线分为主体线段22a、连接线段22b和至少一段延伸线段22c,通过将延伸线段22c绕回到能够与该触控电极块23有重叠的部分,并使得接触孔24设置在延伸线段22c上,从而使得该触控电极块23能够与对应的电极线22通过接触孔24电性连通。
这里,当圆角R的弧度较大时,如图10和图12所示,位于第1行的首尾两端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需要更多的延伸线段22c才能保证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24。
并且,如图11和图12所示,由于凹陷部No沿平行于列方向的对称线将上述阵列结构分成两部分,在包括有第1列的一部分中,各条电极线是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依次对应于每列的各行触控电极块23,在包括有第N列(即最后1列)的一部分中,各条电极线是沿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依次对应于每列的各行触控电极块23。因此,当最后1行也有对应于圆角R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和对应于凹陷部No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时,最后1行的触控电极块23所对应的电极线22都位于偏向凹陷部No的内侧,不会受到异形电极和交错设置的影响,故,最后1行中对应于圆角R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和对应于凹陷部No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与对应的电极线22有足够重叠的部分用来放置所需数量的过孔,这些电极线22设置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直线即可。
上述电极线与接触孔的设置方式使得连接线段22b要位于相应的触控电极23之外,会增加圆角R处边框和第1行处的边框宽度,使得上述触控面板难以进一步应用至窄边框的触控显示装置中。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以下通过调整电极线22排列顺序的方式,使得L2>L1。从而可在使得触控面板中各形状的触控电极块大小接近、接触孔数量接近的同时,不增加边框宽度、而且接触孔的分布更为规律,降低接触孔制备的难度,避免出现由于不同触控电极上的接触孔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导致的过孔相关不良。
示例的,如图13至图18所示,触控区域的圆角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沿行方向的边长为a,(m-1)*a≤R≤m*a,m为正整数,且1≤m≤(M-1);
凹陷部No沿平行于列方向的对称线(标记为S)将阵列结构分成两部分;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分别位于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靠近凹陷部No的两侧处;第1行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
在两部分中包括有第1列的其中一部分中:
所有的电极线22均为直线、且沿列方向延伸;
每列对应的各条电极线22按照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每列对应的各条电极线22中的第1条电极线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23,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23与从第2条电极线开始的各条电极线22按照从第1列到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23与其余电极线22按照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
由于第1行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扇形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第1列的第1条电极线向上(此处的“上”是以第1行为参照)延伸与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部分无法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24,因此,需要调整第1列的触控电极块与电极线22的对应顺序,即将第1条电极线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23,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23与从第2条电极线开始的各条电极线22按照从第1列到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23与其余电极线22按照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从而使得对应于第1行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的电极线22,位于这1列的较里侧,使得这条电极线22与第1行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之间具有足够的重叠部分,能够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
由于第1行的前半部分触控电极块向凹陷部No移动,从而增加了原本较小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面积、减小了原本较大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的面积,使得不同形状的触控电极块的面积接近。这样一来,导致由于第1行的前半部分的间隔缝隙与下一行交错开,在第2列中,原本对应与第2列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即第1行的第2个触控电极块)的电极线22向上延伸后与前一个触控电极块(即第1行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了,因此,需要调整第2列的触控电极块与电极线22的对应顺序,即将第1条电极线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23,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23与从第2条电极线开始的各条电极线22按照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23与其余电极线22按照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从而使得第2列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电极线22不会连接到前1列的触控电极块上。
上述两部分中包括有第1列的其中一部分中的其余列的电极线22的调整原理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触控面板左右侧通常为对称设计,因此,同样的,如图13至图18所示,触控区域的圆角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231沿行方向的边长为a,(m-1)*a≤R≤m*a,m为正整数,且1≤m≤(M-1);凹陷部No沿平行于列方向的对称线将阵列结构分成两部分;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分别位于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靠近凹陷部No的两侧处;第1行的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为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
在包括有最后1列的两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中:
所有的电极线22均为直线、且沿列方向延伸;每列对应的各条电极线22按照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每列对应的各条电极线22中的第1条电极线22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与从第2条电极线22开始的各条电极线22按照第N列至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与其余电极线22按照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
由于第1行的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为扇形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最后1列的第1条电极线向上(此处的“上”是以第1行为参照)延伸与最后1列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的部分无法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24,因此,需要调整最后1列的触控电极块与电极线22的对应顺序,即将第1条电极线22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与从第2条电极线22开始的各条电极线22按照第N列至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与其余电极线22按照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从而使得对应于第1行的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的电极线22,位于这1列的较里侧,使得这条电极线22与第1行的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之间具有足够的重叠部分,能够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
由于第1行的后半部分触控电极块向凹陷部No移动,从而增加了原本较小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的面积、减小了原本较大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的面积,使得不同形状的触控电极块的面积接近。这样一来,导致由于第1行的后半部分的间隔缝隙与下一行交错开,在倒数第2列中,原本对应与倒数第2列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即第1行的倒数第2个触控电极块)的电极线22向上延伸后与前一个触控电极块(即第1行的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相重叠了,因此,需要调整倒数第2列的触控电极块与电极线22的对应顺序,即将第1条电极线22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与从第2条电极线22开始的各条电极线22按照第N列至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与其余电极线22按照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从而使得倒数第2列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电极线22不会连接到前1列的触控电极块上。
上述两部分中包括有最后1列的其中一部分中的其余列的电极线22的调整原理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即,当0<R≤a时,如图13和14所示,使用第2行的各触控电极块23作为各触控电极块23所在列的对应于第1条电极线22的触控电极块23。
当a<R≤2a时,如图15和16所示,使用第3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作为各触控电极块所在列的对应于第1条电极线22的触控电极块2。
当(m-1)*a<R≤m*a时,使用第m+1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作为各触控电极块所在列的对应于第1条电极线22的触控电极块2。
如图17和18所示,当2a<R≤3a时,使用第4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作为各触控电极块所在列的对应于第1条电极线22的触控电极块2。
这里,对于图14、图16和图18所示的触控面板200,触控区域的下方也可设置有凹陷部和大R角,即上述阵列结构中最后1行也可设置有对应于凹陷部No的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233,最后一行的首、尾处也可设置有对应大R角的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232。当2a<R时,具体如图18所示,由于R角较大,最后1行和倒数第2行的首、尾处的触控电极块23均会受到大R角的影响,称为非矩形的异形电极块,当最后1行和倒数第2行的首、尾处的触控电极块23与对应的电极线22的重叠部分不足以放置地下所需数量的接触孔24时,也可以通过增加电极线的辅助线段220的方式来放置所需数量的接触孔24。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有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触控面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绝缘层;
沿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绝缘层一侧的间隔排列的多条电极线,及位于所述绝缘层另一侧的多个触控电极块;
其中,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的形状不同,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为异形电极块;
每个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X个接触孔,与一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通;每个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Y个接触孔,与一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通;
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上,所述Y个接触孔沿至少一条直线排列,所述Y个接触孔的排列总长为第一长度L1,一条所述电极线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相重叠部分的长度为第二长度L2;
其中,X和Y均为正整数,且0.75*X≤Y≤1.25*X;
L1和L2均为正数,且L2>L1;
通过使对应于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所述电极线设置为非直线、且所述电极线的部分与所有触控电极块均无重叠的方式使得L2>L1;其中,所述电极线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所述延伸线段与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且所述电极线的连接线段与所有触控电极块均无重叠;
或者,
通过使对应于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所述电极线设置为直线、且通过调整所述触控面板的、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所在行的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电极线相对于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位置的方式使得L2>L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呈矩形,且所述矩形的四个顶角中的至少一个顶角开设为圆角;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间隔排列形成M行、N列的阵列结构,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
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对应于所述圆角的位置处;
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
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呈矩形,所述矩形的四个顶角中的至少一个顶角开设为圆角,所述矩形的相对两边中的至少一边上开设有凹陷部;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形状均不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为异形电极块;每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Y个接触孔,与一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通;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间隔排列形成M行、N列的阵列结构,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
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对应于所述圆角的位置处;
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和/或第M行对应于所述凹陷部的沿行方向的两侧处;
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
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和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的面积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第1条至第M条电极线沿行方向依次对应于所述阵列结构的所述第1列中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至第M个触控电极块;
在所述阵列结构的第1列中:
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1条电极线为非直线,所述第1条电极线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所述延伸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所述连接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Y个接触孔均位于所述延伸线段上,或位于所述主体线段和所述延伸线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第(N-1)*M+1条至第N*M条电极线沿行方向依次对应于所述阵列结构的所述第N列中的第M个触控电极块至第1个触控电极块;
在所述阵列结构的第N列中:
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N*M条电极线为非直线,所述第N*M条电极线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所述延伸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所述连接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Y个接触孔均位于所述延伸线段上,或位于所述主体线段和所述延伸线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域呈矩形,所述矩形的四个顶角均开设为圆角,或四个顶角中平行排列于行方向的两个顶角开设为圆角,所述矩形沿行方向的相对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开设有凹陷部,且开设有所述凹陷部的一侧连接有所述圆角;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形状均不相同的至少一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为异形电极块;每个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通过贯穿所述绝缘层的Y个接触孔,与一条所述电极线电性连通;
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块间隔排列形成M行、N列的阵列结构,M和N均为正整数,且M≥2,N≥2;
其中,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对应于所述圆角的位置处;
所述凹陷部将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和/或,所述凹陷部将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M行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
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其余位置处;
在设置有所述凹陷部的一行触控电极块中:
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所述凹陷部同侧的最后的1个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均依次向靠近所述凹陷部的方向排列,以使得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所述凹陷部同侧的最后的1个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之间的间隔缝隙均与相邻的另一行触控电极块之间的间隔缝隙交错开;
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从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所述凹陷部同侧的最后的1个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均依次向靠近所述凹陷部的方向排列,以使得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到位于所述凹陷部同侧的最后的1个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之间的间隔缝隙均与相邻的另一行触控电极块之间的间隔缝隙交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将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
在所述凹陷部靠近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的一侧,各条电极线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依次对应于每列的各行触控电极块;
其中,在所述阵列结构的第1列中,所述第1条电极线为非直线,所述第1条电极线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所述延伸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所述连接线段与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Y个接触孔均位于所述延伸线段上,或位于所述主体线段和所述延伸线段上;
在所述凹陷部将所述第1行分隔成的两部分中靠近所述第1列的一部分中,除所述第1个触控电极块之外的其余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电极线均为非直线,各条电极线均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与沿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上的前1个触控电极块有重叠,所述其余触控电极块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接触孔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延伸线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将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
在所述凹陷部靠近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的一侧,各条电极线沿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依次对应于每列的各行触控电极块;
其中,在所述阵列结构的最后1列中,最后1条电极线为非直线,所述最后1条电极线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所述延伸线段与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均有重叠,所述连接线段与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无重叠;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Y个接触孔均位于所述延伸线段上,或位于所述主体线段和所述延伸线段上;
在所述凹陷部将所述第1行分隔成的两部分中靠近所述最后1列的一部分中,除所述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之外的其余触控电极块对应的电极线均为非直线,各条电极线均包括:延伸方向为列方向的主体线段、至少一段延伸线段、连接所述主体线段与所述延伸线段的连接线段;所述主体线段与沿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上的前1个触控电极块有重叠,所述其余触控电极块中的每个触控电极块上的所述接触孔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延伸线段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角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沿行方向的边长为a,(m-1)*a≤R≤m*a,m为正整数,且1≤m≤(M-1);
所述凹陷部沿平行于列方向的对称线将所述阵列结构分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靠近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所述第1行的第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
在所述两部分中包括有所述第1列的其中一部分中:
所有的所述电极线均为直线、且沿列方向延伸;
每列对应的各条电极线按照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每列对应的所述各条电极线中的第1条电极线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所述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与从第2条电极线开始的各条电极线按照从第1列到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与其余电极线按照从第1列指向第N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角对应的圆弧半径为R,所述第一类型触控电极块沿行方向的边长为a,(m-1)*a≤R≤m*a,m为正整数,且1≤m≤(M-1);
所述凹陷部沿平行于列方向的对称线将所述阵列结构分成两部分;所述第三类型触控电极块分别位于所述阵列结构中的第1行靠近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处;所述第1行的最后1个触控电极块为所述第二类型触控电极块;
在包括有所述最后1列的所述两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中:
所有的所述电极线均为直线、且沿列方向延伸;
每列对应的各条电极线按照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方向依次排列,其中,每列对应的所述各条电极线中的第1条电极线对应第m+1行的触控电极块,所述第m+1行之后的各触控电极块与从第2条电极线开始的各条电极线按照第N列至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第1行至第m行的各触控电极块与其余电极线按照从第N列指向第1列的排列顺序依次对应。
1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75666.7A CN108845714B (zh) | 2018-08-24 | 2018-08-24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US16/435,082 US10936139B2 (en) | 2018-08-24 | 2019-06-07 |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llowing relatively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vias across touch electrode block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75666.7A CN108845714B (zh) | 2018-08-24 | 2018-08-24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45714A CN108845714A (zh) | 2018-11-20 |
CN108845714B true CN108845714B (zh) | 2021-10-08 |
Family
ID=6418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75666.7A Active CN108845714B (zh) | 2018-08-24 | 2018-08-24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36139B2 (zh) |
CN (1) | CN1088457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43258B (zh) * | 2018-11-26 | 2022-07-0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491544B (zh) * | 2018-11-27 | 2022-01-04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725771B (zh) * | 2018-12-28 | 2022-05-1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9725774A (zh) * | 2019-01-03 | 2019-05-07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装置 |
KR102692389B1 (ko) * | 2019-10-16 | 2024-08-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CN110989233B (zh) * | 2019-12-20 | 2022-09-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20210151300A (ko) * | 2020-06-04 | 2021-12-1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11708464B (zh) * | 2020-06-30 | 2022-09-0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CN113253872B (zh) * | 2021-05-24 | 2023-11-2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3492A (zh) * | 2017-07-24 | 2017-09-1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
CN107272966A (zh) * | 2017-07-31 | 2017-10-2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8228004A (zh) * | 2018-03-23 | 2018-06-29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05247B1 (ko) * | 2016-11-03 | 2023-11-2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08874194B (zh) * | 2017-05-10 | 2021-09-21 |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和制作方法 |
KR102322834B1 (ko) * | 2017-06-28 | 2021-11-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7315500B (zh) * | 2017-06-29 | 2020-03-2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
KR102377960B1 (ko) * | 2017-08-04 | 2022-03-2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JP7046566B2 (ja) * | 2017-11-13 | 2022-04-0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
-
2018
- 2018-08-24 CN CN201810975666.7A patent/CN108845714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07 US US16/435,082 patent/US1093613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3492A (zh) * | 2017-07-24 | 2017-09-1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和触控显示面板 |
CN107272966A (zh) * | 2017-07-31 | 2017-10-2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8228004A (zh) * | 2018-03-23 | 2018-06-29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064955A1 (en) | 2020-02-27 |
US10936139B2 (en) | 2021-03-02 |
CN108845714A (zh) | 2018-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45714B (zh)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US11061518B2 (en) |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ouch display panel | |
US9811227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US6781579B2 (en) | Touch panel with improved linear response and minimal border width electrode pattern | |
US10825807B2 (en) |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7957821B (zh) |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9397123B1 (en) |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139967B2 (en) |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203569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US20180324939A1 (en) | Flexible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459589B2 (en) | Touch substrate comprising radiused touch electrode boundaries mask plat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EP3598495A1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1507235B2 (en) | Touch control device, touch control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9869894B2 (en) | Embedde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11640219B2 (en) | Touch element,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substrate | |
TWI619052B (zh) | 觸摸板 | |
CN112363636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
CN105487720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包含其的触摸显示装置 | |
CN10963397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70177124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 |
CN104407759A (zh) |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863860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19090585A1 (en) |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8563364B (zh) | 一种触摸屏、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7925467U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