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3286A - 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3286A
CN108843286A CN201810646440.2A CN201810646440A CN108843286A CN 108843286 A CN108843286 A CN 108843286A CN 201810646440 A CN201810646440 A CN 201810646440A CN 108843286 A CN108843286 A CN 108843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ell
reservoir
lay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464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43286B (zh
Inventor
窦松江
殷金平
冯国杰
窦煜
李涛
周春香
李炼民
乐涛涛
邢卫东
张东星
杜艳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Dagang Oil Field Of Cnp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Dagang Oil Field Of Cnpc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Dagang Oil Field Of Cnpc
Priority to CN2018106464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3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3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3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43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3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4Obtaining from a multiple-zone wel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Edible Oils And Fa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包括:1)划分油气藏类型;2)判断油气藏潜力目标层位及分层采油类型λ;3)利用评价参数与分层采油类型进行量化评分;4)实施井位的优选;5)动态跟踪评价。该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前期油田所有动静态资料,在油藏地质、测井、油藏工程方法的基础上,对单井纵向上钻遇的不同油气藏类型进行评价,落实不同类型油藏的潜力,确定分层采油评价要素及量化评分,优选实施井位与分层采油层位,进而提高油田原油产量及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具体为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开发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分层采油技术是将在不适合多层合采的油井,纵向分为相互独立的两到三个部分,然后用分采管柱对不同部分进行有效分隔,使各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从真正意义上缓解油井层间矛盾,从而减少作业次数,提高油田经济效益。
目前分层采油技术应用主要是从工艺管柱方面、采油方式、老油田后期高含水井、分层产量控制等等工艺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与工程工艺相结合。此外,在分层采油过程中,现有技术并未综合考虑地质、测井、油藏工程、工艺等几方面影响因素,通过公式计算将各影响因素归一化、矢量化、分配权重等,量化每口单井综合评价结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采用指标量化的分层采油选井方法,从油藏类型的确定到综合评判因子的计算,解决了以前只从定性层面分析的弊端。通过油藏工程公式计算纵向油藏类型,依据纵向油藏类型对单井进行归类,确定实施分层采油要素,对单井各项要素进行量化评分得到最终优先实施分层采油措施单井,为油田实际的开发工作提供经济有效、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划分油气藏类型。根据油气藏驱动指数、油气层储层评价、油气藏幅度大小划分油气藏类型。依据油气藏驱动指数大小将油气藏分为油环气藏、气顶油藏和纯油藏;依据油气层储层评价将油层分为一类油层、二类油层和三类油层,同类型油层合采非均质性弱,不同类型油层合采非均质性强;依据油气藏幅度大小将油气藏分为高幅度油气藏、中幅度油气藏和低幅度油气藏。
步骤B、判断油气藏潜力,确定分层采油层位及分层采油类型(λ)。依据油气田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公式和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公式,判断油气田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千米井深产能、米采油指数等指标类别,评价单井目标层位是否具备开发潜力以及潜力大小。对于具备潜力的目标层位进行类型排列组合,比如存在弱边水高幅油环气藏与中等边水中幅气顶油藏分层采油、中等边水中幅气顶油藏与强边水低幅纯油藏分层采油、弱边水高幅油环气藏与强边水低幅纯油藏分层采油等等。对纵向油藏类型统一的单井不考虑实施此项分层采油措施。
步骤C、利用评价参数与分层采油类型λ进行量化评分。依据分层采油实施需要,利用日产油、压力系数、检泵周期、汽油比、含水、米采油指数、剩余油层数、剩余油层厚度、层间变异系数、层间渗透率级差10项要素,首先对10项评价要素进行归一化计算,其次按照“升序”、“逆序”进行矢量化处理,第三分配各项要素的权重,第四在考虑分层采油所属类型λ、变权权重向量以及矢量化因素的条件下,计算得到单井综合评价因子。其中λ的给定依据油田单井实际生产情况的轻重缓急给定。
步骤D、实施井位的优选。优选量化评分计算后单井综合评价因子高的单井,结合分层采油工艺要求进行最终分层采油井位优选工作。工艺要求分层采油:两段之间距离大于10m、套管无套损套变、管外无窜槽、油层不出砂、地层温度小于120℃、地层压差小于10Mpa,若符合以上工艺要求,对高分单井进行分层采油措施,若不符合以上要求中的一项,进行重新筛选,确保措施有效性。
步骤E、动态跟踪开发效果。依据分层采油措施井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调整数学模型参数,为后续分层采油井和其他油田的提供实践经验。
进一步,所述步骤A还包括:
划分油气藏类型除了利用普通油气层储量评价、油气藏幅度大小评价,还采用油藏工程计算方法的油气藏驱动指数计算。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对油气藏的弹性能量,溶解气能量,气顶能量,天然水驱能量进行分别计算,得到四个代表不同驱动方式的驱动指数。这四部分能量可分别用下列公式1~公式4进行计算:弹性驱动油藏驱动指数(EDI),溶解气驱油藏驱动指数(DDI),气顶驱动油藏驱动指数(CDI)和天然水驱油藏驱动指数(WeDI):
式中:N—原始石油地质储量(104m3);m—气顶指数;Np—累积产油量(104m3);Wp—累积产水量(104m3);We—累积天然水侵量(104m3);Bgi—原始地层压力下气体积系数;Bti—地层原油原始体积系数(Bti=Boi);Bt—地层原油双相体积系数;Rsi—原始气油比,m3/m3;Rp—累积生产气油比,m3/m3;Swi—束缚水饱和度;Cw—地层水压缩系数,MPa-1;Cf—岩石有效压缩系数,MPa-1;Pi—原始地层压力,MPa;P—目前地层压力,MPa。
进一步,所述步骤B还包括:
米采油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是评价储层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依据米采油指数公式(公式5)、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公式(公式6)和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公式(公式7),判断油气田整体潜力、目标潜力层位潜力和开发经济效益。
式中:Jo—米采油指数(t/(MPa.d));p—静压(MPa);pwf—流压(MPa);ID—平均一口井的钻井投资(包括射孔、压裂等)(元/井);IB—平均一口井的地面建设(包括矿区建设等)(元/井);R—投资贷款利率;T—开发评价年限(a);β—油井系数;τo—采油时率;do—原油商品率;Po—原油销售价格,元/吨;O—原油成本,元/吨;0.0365—年时间单位换算;DC—年综合递减率;Nmink—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qmin—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吨/天;Wi—开发评价年限内的采出程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C还包括:
量化指标因素分析采用实际生产与数学理论模型相结合的特点,首先通过公式8对每个因素进行归一化计算,其次将单因素划分为“升序”和“逆序”两类,通过公式9、公式10分别对“升序”和“逆序”的因素进行矢量化,最后在考虑分层采油所属类型(λ)、变权权重向量(β)以及矢量化因素(F)的条件下,利用矩阵数列公式11得到综合评判系数(FC),根据分数高低依次实施分层采油措施。
“升序”Fij(X)=fij(X) 公式9
“逆序”Fij(X)=1-fij(X) 公式10
式中:x-某项评价因素的平均值;αmin-某项评价因素的最小值;αmax-某项评价因素的最大值;fij-某项评价因素的归一化数值;Fij-某项评价因素的矢量化系数;λ-不同类型分层采油情况下对应系数;β-变权权重向量;FC-综合评价因子。
通过上述方法提出的分层采油井措施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定量计算,使得最终结果更加清晰、更直观了解每口井实施该措施的潜力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指标量化的分层采油选井方法,从油藏类型的确定到综合评判因子的计算,解决了以前只从定性层面分析的弊端。通过油藏工程公式计算纵向油藏类型,依据纵向油藏类型对单井进行归类,确定实施分层采油要素,对单井各项要素进行量化评分得到最终优先实施分层采油措施单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地质、测井和油藏中的层间变异系数、层间渗透率级差、油藏幅度、充满程度、电性、岩性、物性和各项开发指标等因素,具有考虑因素全面,操作简单,符合实际的特点,为油气田后续开发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附表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H油田井位构造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分层采油措施两口井日产油变化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分层采油措施两口井含水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技术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划分油气藏类型。根据油气藏驱动指数、油气层储层评价、油气藏幅度大小划分油气藏类型。依据油气藏驱动指数大小将油气藏分为油环气藏、气顶油藏和纯油藏;依据油气层储层评价将油层分为一类油层、二类油层和三类油层,同类型油层合采非均质性弱,不同类型油层合采非均质性强;依据油气藏幅度大小将油气藏分为高幅度油气藏、中幅度油气藏和低幅度油气藏。
步骤B、判断油气藏潜力,确定分层采油层位及分层采油类型(λ)。依据油气田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公式和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公式,判断油气田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千米井深产能、米采油指数等指标类别,评价单井目标层位是否具备开发潜力以及潜力大小。对于具备潜力的目标层位进行类型排列组合,比如存在弱边水高幅油环气藏与中等边水中幅气顶油藏分层采油、中等边水中幅气顶油藏与强边水低幅纯油藏分层采油、弱边水高幅油环气藏与强边水低幅纯油藏分层采油等等。对纵向油藏类型统一的单井不考虑实施此项分层采油措施。
步骤C、利用评价参数与分层采油类型λ进行量化评分。依据分层采油实施需要,利用日产油、压力系数、检泵周期、汽油比、含水、米采油指数、剩余油层数、剩余油层厚度、层间变异系数、层间渗透率级差10项要素,首先对10项评价要素进行归一化计算,其次按照“升序”、“逆序”进行矢量化处理,第三分配各项要素的权重,第四在考虑分层采油所属类型λ、变权权重向量以及矢量化因素的条件下,计算得到单井综合评价因子。其中λ的给定依据油田单井实际生产情况的轻重缓急给定。
步骤D、实施井位的优选。优选量化评分计算后单井综合评价因子高的单井,结合分层采油工艺要求进行最终分层采油井位优选工作。工艺要求分层采油:两段之间距离大于10m、套管无套损套变、管外无窜槽、油层不出砂、地层温度小于120℃、地层压差小于10Mpa,若符合以上工艺要求,对高分单井进行分层采油措施,若不符合以上要求中的一项,进行重新筛选,确保措施有效性。
步骤E、动态跟踪开发效果。依据分层采油措施井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调整数学模型参数,为后续分层采油井和其他油田的提供实践经验。
步骤A中:划分油气藏类型。
1.1区块概况
H油田是一位于沙漠地区的地垒型断块构造油气田,地层产状与构造走向一致,主要开发层系是E2油组(古近系沙河街油组),主力储层属于中高孔中高渗,正常温压系统。地层流体具有上气下油的分布特征,低部位具有弱边水。原油密度0.8342g/cm3,粘度46mPas,地下原油粘度为4.09mPa s。天然气成分主要是甲烷,密度为0.683g/cm3。原始气油比为42m3/m3。H油田油藏类型为具有气顶边水的构造层状油藏。
1.2存在问题
H油田存在区域性差(地处沙漠地区)、主力开发层系E2油组单井检泵周期短、纵向油层多、单井产量骤降或不正常生产等问题,为了缓解层间矛盾、实现纵向多油层同时开发、提高油井产能以及节省作业费等问题,提出在该区实施分层采油措施。
1.3分层采油措施优点
分层采油措施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动用各油层,高含水油层可多次油水平衡后采油,避免举升中复杂井筒油气水关系,简化换层作业工序,节省作业费(尤其是偏远沙漠地区)。分层采油对于开发层系多、油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干扰严重的油井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1.4划分油气藏类型
应用油气藏幅度大小划分,油藏幅度大于100m为高幅度油气藏,油藏幅度在70m—100m之间为中幅度油气藏,油藏幅度小于70m为低幅度油气藏;应用油气层储层评价电阻、自然伽玛相对值、密度、声波(表1),将纵向储层细分为一类储层、二类储层、三类储层,不同类型油层合采层间非均质性强;利用油气藏驱动指数公式(公式1—公式4)计算弹性驱动油藏驱动指数(EDI)、溶解气驱油藏驱动指数(DDI)、气顶驱动油藏驱动指数(CDI)和天然水驱油藏驱动指数(WeDI),依据各项驱动指数大小判断每个纵向储层的主要驱动方式、次要驱动方式以及不存在的驱动方式。
通过以上三方面计算最终得到了H油田纵向储层的油藏类型细分结果(表2),从上至下依次为弱边水高幅油环气藏(E2-1—E2-3小层)、中等边水中幅气顶油藏(E2-4—E2-5小层)、强边水低幅度纯油藏(E2-6—E2-7小层):
式中:N—原始石油地质储量(104m3);m—气顶指数;Np—累积产油量(104m3);Wp—累积产水量(104m3);We—累积天然水侵量(104m3);Bw—在P压力下地层水体积系数;Bo—在P压力下原油体积系数;Bg—在P压力下天然气体积系数;Bgi—原始地层压力下气体积系数;Bti—地层原油原始体积系数(Bti=Boi);Bt—地层原油双相体积系数;Rsi—原始气油比,m3/m3;Rp—累积生产气油比,m3/m3;Swi—束缚水饱和度;Cw—地层水压缩系数,MPa-1;Cf—岩石有效压缩系数,MPa-1;Pi—原始地层压力,MPa;P—目前地层压力,MPa。
表1 H油田储层分类标准表
类别 Rt △GR AC DEN
一类储层 Rt≥45 △GR≥0.3 AC≥280μs/m 2.2≤DEN≤2.25
二类储层 16≤Rt≤45 0.3≤△GR≤0.43 AC≥280μs/m 2.25≤DEN≤2.35
三类储层 Rt≤16 0.43≤△GR≤0.7 AC≥260μs/m 2.35≤DEN≤2.55
表2 H油田纵向油藏分类表
步骤B中:判断油气藏潜力,确定分层采油层位及分层采油类型(λ)。
依据油气田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公式和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公式(依据公式5—公式7计算相关指标),判断油气田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千米井深产能、米采油指数等指标类别,评价单井目标层位是否具备开发潜力以及潜力大小。H油气田地质储量0.3×108t,属于中等规模等级油田,储量丰度大于300×104t/km2,属于高等储量丰度级别,千米井深产能在15~50t/(km.d)之间,属于高等级别,米采油指数在0.01~3.21bbl/d.psi.m都有,按经济指标计算将米采油指数在0.55bbl/d.psi.m以下的层位剔除掉。通过油藏公式计算H油田单井剩余可采储量,经过计算油田内16口井单井剩余可采储量均在0.8万吨以上,故剩余可采储量较大。故优选后H油田的潜力目标层位为米采油指数大于0.55bbl/d.psi的E2油组所有剩余油层。
米采油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是评价储层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依据米采油指数公式(公式5)、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公式(公式6)和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公式(公式7),判断油气田整体潜力、目标潜力层位潜力和开发经济效益。
式中:Jo—米采油指数(t/(MPa.d));p—静压(MPa);pwf—流压(MPa);ID—平均一口井的钻井投资(包括射孔、压裂等)(元/井);IB—平均一口井的地面建设(包括矿区建设等)(元/井);R—投资贷款利率;T—开发评价年限(a);β—油井系数;τo—采油时率;do—原油商品率;Po—原油销售价格,元/吨;O—原油成本,元/吨;0.0365—年时间单位换算;DC—年综合递减率;Nmink—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qmin—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吨/天;Wi—开发评价年限内的采出程度。
依据步骤A结论,H油田目前纵向存在弱边水高幅油环气藏、中等边水中幅气顶油藏和强边水低幅纯油藏,通过排列组合,该油田存在以下三类分层采油类型:第一类弱边水高幅油环气藏与中等边水中幅气顶油藏分层采油(一类井)、第二类中等边水中幅气顶油藏与强边水低幅纯油藏分层采油(二类井)、第三类弱边水高幅油环气藏与强边水低幅纯油藏分层采油(三类井)。其次根据H油田单井实际生产情况的轻重缓急,给定三类不同情况下的分层采油系数因子(λ):一类井为1.2,二类井为1.1,三类井为1.0。
依据分层采油类型,再结合每口单井钻遇油层情况、实际生产情况对H油田全部油井进行单井分层采油类型归属划分。通过统计分析该区17口油井得到以下分类,属于一类井的包括:H-2、H-4、H-6、H-9、H-10、H-11、H-12、H-14、H-16、H17。属于二类井的包括:H-7、H-13、H-15;属于三类井的包括:H-1、H-3、H-8。
步骤C中:利用评价参数与分层采油类型λ进行量化评分。
第一、依据分层采油实施需要,首先确定或计算出单井单个评价要素,详见表3,包括日产油、压力系数、检泵周期、汽油比、含水、米采油指数、剩余油层数、剩余油层厚度、层间变异系数、层间渗透率级差,其中日产油、压力系数、平均检泵周期属于“逆序”因素,其他七个指标为“升序”因素。
表3 H油田单井单因素表
第二、在三类不同类型分层采油实施单井要素确定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公式5将每口单井的各个因素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得到表4;再利用公式6、公式7对已经分类的“升序”、“逆序”单井因素进行矢量化处理,得到表5;第三步为每个因素进行权重派分,详见表6,因为每口单井的10项因素并不完全是完整的,所以这一步的主要意义就是将不完整因素的单井进行变权处理,使得每口井各项因素之和为1;第四步应用公式8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得到表9,其中λ是根据前面的分层采油三类井得到的。
“升序”Fij(X)=fij(X) 公式6
“逆序”Fij(X)=1-fij(X) 公式7
式中:x-某项评价因素的平均值;αmin-某项评价因素的最小值;αmax-某项评价因素的最大值;fij-某项评价因素的归一化数值;Fij-某项评价因素的矢量化系数;λ-不同类型分层采油情况下对应系数;β-变权权重向量;FC-综合评价因子。
表4 H油田单井单因素归一化处理结果统计表
表5 H油田单井单因素矢量化处理结果统计表
表6 H油田单井单因素权重向量统计表
表7 H油田综合评价因子结果表
步骤D、实施井位的优选。优选量化评分计算后,H油田一类井中H-12井、二类井中H-15井和三类井中H-8井是这三类井中综合评价因子最高的三口井。结合分层采油工艺要求进行最终分层采油井位优选工作。工艺要求分层采油:两段之间距离大于10m、套管无套损套变、管外无窜槽、油层不出砂、地层温度小于120℃、地层压差小于10Mpa等要求,H-8井两分层采油井段距离小于10m,故最后在降低实施风险、确保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依据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实施,优先选取一类井中H-12井、二类井中H-15井进行实施,确保措施有效性。
通过上述研究工作,优先选取H油田的H-12、H-15井进行了分层采油措施。实施效果显著,其中H-12井日产油从101.28bbl/d提高到482.47bbl/d,日增油381.19bbl/d,含水从82.10%降低到32.1%,降低了50%,气油比仍为0;H-15日产油从115.73bbl/d提高到396.83bbl/d,日增油281.19bbl/d,含水从71.48%降低到27.5%,降低了44.43%,气油比降低至50m3/m3以下。在产量提高的同时,每口单井平均节省二次措施(换层、补层等)费用20万美金。该方法实行以来,H油田分层采油累计增油2.1吨,并且H-12、H15两口井的检泵周期明显增加(节省作业费用),实施措施以来已经380天,单井仍然正常生产。以上种种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经济有效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划分油气藏类型:
根据油气藏驱动指数、油气层储层评价、油气藏幅度大小划分油气藏类型;
依据油气藏驱动指数大小将油气藏分为油环气藏、气顶油藏和纯油藏;
依据油气层储层评价将油层分为一类油层、二类油层和三类油层,同类型油层合采非均质性弱,不同类型油层合采非均质性强;
依据油气藏幅度大小将油气藏分为高幅度油气藏、中幅度油气藏和低幅度油气藏;
步骤B、判断油气藏潜力:
确定分层采油层位及分层采油类型λ,依据油气田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公式和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公式,判断油气田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千米井深产能、米采油指数等指标类别,评价单井目标层位是否具备开发潜力以及潜力大小;
对于具备潜力的目标层位进行类型排列组合,对纵向油藏类型统一的单井不考虑实施此项分层采油措施;
步骤C、利用评价参数与分层采油类型λ进行量化评分:
依据分层采油实施需要,利用日产油、压力系数、检泵周期、汽油比、含水、米采油指数、剩余油层数、剩余油层厚度、层间变异系数、层间渗透率级差10项要素;
首先、对10项评价要素进行归一化计算,其次、按照“升序”、“逆序”进行矢量化处理,第三、分配各项要素的权重,第四、在考虑分层采油所属类型λ、变权权重向量以及矢量化因素的条件下,计算得到单井综合评价因子。其中λ的给定依据油田单井实际生产情况的轻重缓急给定;
步骤D、实施井位的优选:
优选量化评分计算后单井综合评价因子高的单井,结合分层采油工艺要求进行最终分层采油井位优选工作;
工艺要求分层采油,两段之间距离大于10m、套管无套损套变、管外无窜槽、油层不出砂、地层温度小于120℃、地层压差小于10Mpa,若符合以上工艺要求,对高分单井进行分层采油措施,若不符合以上要求中的一项,进行重新筛选,确保措施有效性;
步骤E、动态跟踪开发效果:依据分层采油措施井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调整数学模型参数,为后续分层采油井和其他油田的提供实践经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
划分油气藏类型除了利用普通油气层储量评价、油气藏幅度大小评价,还采用油藏工程计算方法的油气藏驱动指数计算,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对油气藏的弹性能量,溶解气能量,气顶能量,天然水驱能量进行分别计算,得到四个代表不同驱动方式的驱动指数,
该四部分能量可分别用下列公式1~公式4进行计算:弹性驱动油藏驱动指数EDI,溶解气驱油藏驱动指数DDI,气顶驱动油藏驱动指数CDI和天然水驱油藏驱动指数WeDI:
式中:N—原始石油地质储量104m3;m—气顶指数;Np—累积产油量104m3;Wp—累积产水量104m);We—累积天然水侵量104m3;Bgi—原始地层压力下气体积系数;Bti—地层原油原始体积系数Bti=Boi;Bt—地层原油双相体积系数;Rsi—原始气油比,m3/m3;Rp—累积生产气油比,m3/m3;Swi—束缚水饱和度;Cw—地层水压缩系数,MPa-1;Cf—岩石有效压缩系数,MPa-1;Pi—原始地层压力,MPa;P—目前地层压力,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
米采油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是评价储层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依据米采油指数公式、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公式)和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公式,判断油气田整体潜力、目标潜力层位潜力和开发经济效益,
式中:Jo—米采油指数t/MPa.d;p—静压MPa;pwf—流压MPa;ID—平均一口井的钻井投资元/井;IB—平均一口井的地面建设元/井;R—投资贷款利率;T—开发评价年限a;β—油井系数;τo—采油时率;do—原油商品率;Po—原油销售价格,元/吨;O—原油成本,元/吨;0.0365—年时间单位换算;DC—年综合递减率;Nmink—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极限;qmin—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吨/天;Wi—开发评价年限内的采出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
量化指标因素分析采用实际生产与数学理论模型相结合的特点,
首先、通过公式8对每个因素进行归一化计算;
其次、将单因素划分为“升序”和“逆序”两类,通过公式9、公式10分别对“升序”和“逆序”的因素进行矢量化;
最后、在考虑分层采油所属类型λ、变权权重向量β以及矢量化因素F的条件下,利用矩阵数列公式11得到综合评判系数FC,根据分数高低依次实施分层采油措施;
“升序”Fij(X)=fij(X) 公式9
“逆序”Fij(X)=1-fij(X) 公式10
式中:x—某项评价因素的平均值;αmin—某项评价因素的最小值;αmax—某项评价因素的最大值;fij—某项评价因素的归一化数值;Fij—某项评价因素的矢量化系数;λ—不同类型分层采油情况下对应系数;β—变权权重向量;FC—综合评价因子。
CN201810646440.2A 2018-06-21 2018-06-21 一种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 Active CN108843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6440.2A CN108843286B (zh) 2018-06-21 2018-06-21 一种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6440.2A CN108843286B (zh) 2018-06-21 2018-06-21 一种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3286A true CN108843286A (zh) 2018-11-20
CN108843286B CN108843286B (zh) 2021-04-02

Family

ID=64203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46440.2A Active CN108843286B (zh) 2018-06-21 2018-06-21 一种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328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9319A (zh) * 2019-08-13 2019-11-1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超深水油田在评价期产能测试的决策方法
CN110656924A (zh) * 2019-08-29 2020-01-07 长江大学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分类方法
CN111434889A (zh) * 2019-01-15 2020-07-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凝析气顶油藏中注入水配比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1738584A (zh) * 2020-06-15 2020-10-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矿场应用油井产能分析方法
CN112069690A (zh) * 2020-09-11 2020-12-1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断块油藏长水平井多级油嘴测试产能的评价方法
CN112131704A (zh) * 2020-08-17 2020-12-25 长江大学 一种估算油层储量及预测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CN112240181A (zh) * 2020-10-30 2021-01-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注水开发油田井位的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36856A (zh) * 2021-01-07 2021-05-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多项式回归算法的抽油机水驱井检泵周期预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50211A1 (en) * 2008-04-02 2009-10-08 David Craig Refracture-Candidate Evaluation and Stimulation Methods
RU2469183C2 (ru) * 2011-03-01 2012-12-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RU2011124701A (ru) * 2011-06-16 2012-12-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залежи сверхвязкой нефти в послойно-неоднородном коллекторе с частичной вертикальной сообщаемостью
CN104110241A (zh) * 2013-04-16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多靶点定向井组合纵向多个小断块开发的方法
CN107448185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海上油田老区新井加密布井方法
CN107869334A (zh) * 2017-10-23 2018-04-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砂岩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后期的层系重组及开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50211A1 (en) * 2008-04-02 2009-10-08 David Craig Refracture-Candidate Evaluation and Stimulation Methods
RU2469183C2 (ru) * 2011-03-01 2012-12-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й залежи
RU2011124701A (ru) * 2011-06-16 2012-12-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залежи сверхвязкой нефти в послойно-неоднородном коллекторе с частичной вертикальной сообщаемостью
CN104110241A (zh) * 2013-04-16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多靶点定向井组合纵向多个小断块开发的方法
CN107448185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海上油田老区新井加密布井方法
CN107869334A (zh) * 2017-10-23 2018-04-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砂岩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后期的层系重组及开采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4889A (zh) * 2019-01-15 2020-07-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凝析气顶油藏中注入水配比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1434889B (zh) * 2019-01-15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凝析气顶油藏中注入水配比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0469319B (zh) * 2019-08-13 2023-01-2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超深水油田在评价期产能测试的决策方法
CN110469319A (zh) * 2019-08-13 2019-11-1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超深水油田在评价期产能测试的决策方法
CN110656924A (zh) * 2019-08-29 2020-01-07 长江大学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分类方法
CN110656924B (zh) * 2019-08-29 2023-08-22 长江大学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分类方法
CN111738584A (zh) * 2020-06-15 2020-10-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矿场应用油井产能分析方法
CN111738584B (zh) * 2020-06-15 2024-01-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矿场应用油井产能分析方法
CN112131704A (zh) * 2020-08-17 2020-12-25 长江大学 一种估算油层储量及预测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CN112069690A (zh) * 2020-09-11 2020-12-1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断块油藏长水平井多级油嘴测试产能的评价方法
CN112069690B (zh) * 2020-09-11 2024-03-08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深水断块油藏长水平井多级油嘴测试产能的评价方法
CN112240181A (zh) * 2020-10-30 2021-01-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注水开发油田井位的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36856A (zh) * 2021-01-07 2021-05-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多项式回归算法的抽油机水驱井检泵周期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3286B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3286A (zh) 一种新型分层采油选井的技术方法
CN105672973B (zh) 一种煤层气藏整体体积压裂优化设计方法
CN108868748A (zh) 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裂缝开启压力的计算方法
CN106593400A (zh) 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体积压裂定向井布井方法
CN109322649A (zh) 一种浅层超低渗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08343420A (zh) 一种多因素协同分析的工厂化作业大井组布井方法
CN106250984A (zh) 油井的油水关系模式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8518219B (zh) 一种基于天然能量开发油田规模提液选井的评价方法
CN105735961A (zh) 一种低渗致密储层分层压裂级数优选方法
CN105005712A (zh) 灰岩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方法
CN111027818A (zh) 一种页岩油分类评价方法
CN107578152A (zh) 一种多分支水平井瓦斯抽采方案的评价方法
Huang et al. Analysis of drilling difficulty of extended-reach wells based on drilling limit theory
CN113011705B (zh) 一种深部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井上下联合防控方法
Wang et al. 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f CO 2 Huff-n-Puff Process in Shale Oil Reservoir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CN107767001A (zh) 页岩气气藏开发经济性评价分析方法
Mehrgini et al. Recognising the effective parame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candidate-well selection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treatment by decision making method
CN111425171A (zh) 一种水驱砂岩油藏双高期二三结合射孔优化方法
Xu et al. Efficient development method for high-viscosity,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
CN107369103A (zh) 快速经济有效综合评价勘探新发现的方法
Zhang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Re-fracturing Technology for Horizontal Wells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Huaqing Oilfield
CN109386235A (zh) 一种水平井钻井井眼轨迹优化方法
Gusmanova et al. Oil withdrawal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for multilayer field
Ahmed et al. EVALUATION OF WELL PERFORMANCE OF TITAS GAS FIELD BY DECLINE CURVE ANALYSIS USING TYPE CURVES.
Hartnady et al. Strategy for groundwater testing and management in a confined artesian basin: Oudtshoorn ar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3

Address after: 100000 Beijing city Dongcheng District No. 16 Andrew

Applicant after: Petro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280 happy road, Dagang Oilfield,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Applicant before: DAGANG OIL FIELD OF CNP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