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5293A - 连续的炒茶机 - Google Patents

连续的炒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5293A
CN108835293A CN201810868109.5A CN201810868109A CN108835293A CN 108835293 A CN108835293 A CN 108835293A CN 201810868109 A CN201810868109 A CN 201810868109A CN 108835293 A CN108835293 A CN 108835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drying cylinder
support base
frying machine
tea f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81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
王一新
李凯
陶建
钱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yi Zhejiang Rong Rong Foo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yi Zhejiang Rong Rong Foo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yi Zhejiang Rong Rong Foo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yi Zhejiang Rong Rong Foo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681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5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5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5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连续的炒茶机,所述炒茶机(100)包括用于进行总体支撑的支撑座(1),支撑座(1)上设有用于翻炒茶叶的干燥筒(2),支撑座(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干燥筒(2)进行旋转的驱动部(3),其中,述干燥筒(2)为多边形的空心柱状结构,干燥筒(2)底部的支撑座(1)上设有加热器(6),所述支撑座(1)可倾斜设置;具有进行茶叶在高速翻转下的充分翻炒,直筒型结构从根本上避免搅拌或翻转或/与阻隔结构对茶叶翻炒的损伤,支撑起倾斜的直筒结构可以不间断的进行翻炒并送出茶叶。

Description

连续的炒茶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的炒茶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0271150.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桨螺旋炒茶机,所述滚筒的轴线上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滚筒两端面中心旋转固定件相连,所述转轴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转轴上依次连接有多个翻炒桨,多个所述翻炒桨在轴线的投影首尾相接,相邻两所述翻炒桨所呈夹角相同。所述炒茶机实现了两级充分翻炒,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炒制不当产生的断碎;多桨翻炒使茶叶得到长时间均匀的高温受热,防止茶叶翻炒不均,导致茶叶变焦或受热不均,便于茶叶水分在不粘锅的条件下,快速蒸发;滚筒旋转使整个筒内受热均匀,避免了茶末沉底焦糊,影响炒茶产品的品质,提高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炒干后的成品茶叶不会产生焦边、爆点现象,茶叶品质优良。
该申请中,为保证茶叶翻炒效果,采用叶片进行翻转及输送,在使用过程中,茶叶损伤较大。
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0485605.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炒茶机技术领域的一种滚筒卧式炒茶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右侧动力输出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滚筒的底部设置有烘烤装置,所述烘烤装置的右侧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烘烤装置和支撑装置均固定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滚筒的右侧设置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通过连接杆固定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便于滚筒的均匀受热,翻炒效果会更好,湿气吹散更快,炒制速度提升,滚筒旋转稳定,便于进行出料,减少碎茶率。
该申请中,为保证茶叶翻炒效果,采用叶片进行翻转及输送,虽然有意识到降低茶叶翻炒的碎茶率,但是无法根本解决碎茶问题。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连续的炒茶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连续的炒茶机。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连续的炒茶机,所述炒茶机包括用于进行总体支撑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用于翻炒茶叶的干燥筒,支撑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干燥筒进行旋转的驱动部,其中,所述干燥筒为多边形的空心柱状结构,干燥筒底部的支撑座上设有加热器,所述支撑座可倾斜设置。
所述干燥筒空心柱的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其中任一种。
所述干燥筒空心柱的截面为正多边形。
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有支撑其进行倾斜的支撑脚。
所述支撑脚与支撑座底部间安装有加强座。
所述干燥筒的两侧部分别套接有支撑其进行旋转的支撑套,支撑套包括第一支撑套与第二支撑套。
所述支撑座上还设有用于防护干燥筒外部的防护罩。
所述防护罩的上部设有余热回收管。
所述防护罩的下部靠近支撑座位置设有观察孔。
所述干燥筒的底部可设置多个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器设有多个。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可进行茶叶在高速翻转下的充分翻炒,直筒型结构从根本上避免搅拌或翻转或/与阻隔结构对茶叶翻炒的损伤,支撑起倾斜的直筒结构可以不间断的进行翻炒并送出茶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炒茶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炒茶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中炒茶机的干燥筒的截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干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抵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加热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燃烧头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连续的炒茶机,所述炒茶机100包括用于进行总体支撑的支撑座1,支撑座1上设有用于翻炒茶叶的干燥筒2,支撑座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干燥筒2进行旋转的驱动部3,其中,述干燥筒2为多边形的空心柱状结构,干燥筒2底部的支撑座1上设有加热器6,所述支撑座1可倾斜设置;具有直筒型结构避免搅拌或翻转或/与阻隔结构对茶叶翻炒的损伤,支撑起倾斜的直筒结构可以不间断的进行翻炒并送出茶叶。
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设计合理,且连接结构紧密、稳定性高。使用金属结构进行制作具有选材方便、造价成本低,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大面积普及。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直筒型的多边形滚筒,利用多边形结构对茶叶进行翻炒,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圆柱形滚筒中设置多余结构进行翻转或阻隔或搅拌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茶叶翻转的需求可以设置不同的多边形进行翻转,根据翻转的速率与翻转的角度可以针对茶叶的翻炒效果设置滚筒的直径,或多边形的边长,极大了降低了滚筒制造中的工艺复杂度,且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茶叶翻炒与输送的特点,且不具有阻隔结构的直滚筒结构,流通干燥气体时的流通性较强,针对干燥效率较高与时间可以设置不同长度的滚筒,极大的满足茶叶干燥的使用要求。
参见图1至图9中所示,一种连续的炒茶机,所述炒茶机100包括用于进行总体支撑的支撑座1,支撑座1上设有用于翻炒茶叶的干燥筒2,干燥筒2即现有技术中的空心圆柱形滚筒。
支撑座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干燥筒2进行旋转的驱动部3,沿着滚筒即干燥筒2的两侧对其进行驱动,其中,为保证其进行驱动设置环形的法兰套与其进行固定,进而满足现有技术中的旋转要求。
其中,所述干燥筒2为多边形的空心柱状结构,设置为多边形结构,满足茶叶滚动时的翻转要求。
干燥筒2底部的支撑座1上设有加热器6,通过天然气结构的加热器6,接入天然气进行加热具有高度的环保效果。且成排的设置天然气燃烧头或燃烧排对干燥筒2底部多个区域进行加热,形成多个干燥区域加热区,保证多次的干燥及加热效果,该滚筒结构可以设置较长,例如设置为10m进行较长的干燥区域,本申请中设置两个加热区域,沿着干燥筒2的后侧设置为冷却区或理解为热量缓冲区,即沿着干燥筒2的一侧设置或多个位置设置干燥,另一侧或另外的外置设置降温缓冲区,保证茶叶逐渐降温进而流出干燥筒2。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干燥筒2的底部可设置多个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器6设有多个。加热器6包括第一加热器61设置在支撑座1的左侧与第二加热器62的中间位置上。进而形成右侧区域的缓冲降温,进而输送出干燥后的茶叶。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
将所述支撑座1可倾斜设置,可以直接将支撑座1设置为倾斜的,固定的倾斜方式不具有可调节性,因此沿着支撑座1的底部设有支撑其进行倾斜的支撑脚11,通过支撑脚11保证支撑座1的倾斜效果。
其中支撑脚11设置在支撑座1的中间位置,具有中间支点支撑的效果,具有两侧重量对称的支撑性。
当然也可以设置不同高度的支撑脚11,实现对支撑座1不同高度状态或倾斜状态的支撑。不同高度的支撑脚11同时沿着支撑座1底部进行多个位置的支撑,保证支撑座1底部均匀受力的被支撑。
所述支撑脚11与支撑座1底部间安装有加强座12。为保证支撑座1与支撑脚11连接处的稳固性,沿着两者间的连接位置设置支撑块或加强块12实现结构支撑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
其中,炒茶机100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在炒茶机100中进行总体支撑,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提供总体框架支撑的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包括用于支撑底部总体结构的底架1a,底架1a的两侧端分别设有竖向的外侧架1b,沿着两侧安装具有高度的对称性。
沿着底架1a的中心线A两侧部设有一内侧架1c,外侧架1b与内侧架1c组合形成“h”形的支撑结构,采用该形状的支撑结构具有较为稳定的支撑特点,且具有高度对称性,便于在现有技术中进行加工,且满足简易制作的特点。
中心线A两侧的内侧架1c上设有横向的燃烧架1e,燃烧架1e的中间位置设有加热器6,通过燃烧架1e将加热器6即天然气的燃烧头稳定的安装在中间位置或中心位置。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1的框架结构沿着中心线A对称,设置中心线,便于形成对称结构,且具有加工中的定位基准。支撑座1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干燥筒2的加热区1d。将加热区1d设置在上部,对上部空间进行加热,利用下部空间保证氧气的供给,保证充分燃烧的效果。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区1d的底部呈“U”形结构,设置的形状具有左右防护,中间位置支撑与加热,且通过底部框架保证充分的供氧。
加热器6设置在加热区1d底部的中间位置。沿着加热区1d的底部进行加热,充分保证加热器6上部的被加热性。
所述加热区1d两侧的内侧架1c上设有保温块1i,利用保温层设置为块状结构进而充分的对加热区1d进行保温,且利用内侧架1c对保温块1i进行充分的支撑与固定。
保温块1i沿着内侧架1c向上延伸至外侧架1b的侧壁上端,具有连续的安装结构,避免中间位置的断层影响保温效果。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架1b向中心线A位置延伸有用于支撑保温块1i的保温架1h。利用保温架1h的横向结构,对其进行充分的支撑与固定,彻底解决使用时间久导致的保温层变形或位置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燃烧架1e与底架1a之间形成有用于提高加热器6燃烧效率的进气区1f。设置时更为宽阔的进气区1f充分的保证天然气燃烧的稳定性,实现极大的环保。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区1f两侧设有用于进一步提高加热器6燃烧效率的存气区1g。为进一步的保证进气区1f中氧气的充足性,沿着其两侧设置存气区1g与进气区1f连通,进而保证充分的供氧空间结构。
所述存气区1g沿着外侧架1b与内侧架1c组成的“h”形下部设置。不仅形成对称的框架性支撑,且保证整体连接的稳定性与支撑性,使用寿命更为持久。
如图5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炒茶机100中干燥筒2,所述干燥筒2用在炒茶机100中对茶叶进行干燥及输送,其中,所述干燥筒2包括柱状的筒体2a,筒体2a内部为无阻隔结构的直筒型空心柱2f,所述空心柱2f的结构为多边形结构。采用直筒型的结构,且筒体2a内部不设置其他结构,仅通过其多边形利用边与边之间的夹角实现茶叶的翻转。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
所述干燥筒2的空心柱2f的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其中任一种。
将滚筒即干燥筒2设置为多边形结构,即中间空心为三棱柱、正方柱、五棱柱、六棱柱、七棱柱、八棱柱等多棱柱结构,通过边与边之间的夹角实现茶叶的缓和性翻炒,避免现有技术中阻隔或叶片等搅拌结构对茶叶的碰撞损伤。
其中,可以设置棱柱的结构中边长可以设置为不等边的结构,保证不同角度下的翻转即翻炒效果。
所述干燥筒2的空心柱2f的截面为正多边形,设置为正多边形即统一的设置翻炒角度,具有同一滚筒多角度的翻炒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不便于翻炒的效果。设置为相同的边长即形成相同角度小的翻炒效果,具有翻炒性能的可控性。正多边形的结构下,翻炒的翻转效果通过滚筒的旋转速率来控制。
其中,滚筒中棱设置的越多翻转的缓冲性越好。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
所述干燥筒2的筒体2a两侧部分别套接有支撑其进行旋转的支撑套,支撑套包括第一支撑套21与第二支撑套22。
为保证滚筒的旋转性,因此设置圆环形的支撑结构帮助其进行旋转,即通过支撑套进行支撑,干燥筒2的长度越长,设置的支撑套越多,沿着滚筒的横向上设置多个支撑套进行旋转支撑。
支撑套与滚筒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支撑,稳定更高,且不影响滚筒内部的空心结构,避免附属结构延伸至滚筒中导致茶叶翻转的损伤。
其中,设置法兰盘形成支撑套,沿着两侧或左右结构进行支撑,具有支撑布局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支撑套21与第二支撑套22即左右两侧部或侧端的支撑套结构。
所述空心柱2f的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其中任一种。即通过空心柱2f的具体截面来实现滚筒的具体结构。
即所述空心柱2f空心柱的截面为正多边形。
其中,在本申请的具体使用中,空心柱2f的截面正八边形,适用的范围广,仅通过筒体2a旋转速度的改变即可实现茶叶的翻转性。
所述筒体2a端口上设有收纳形的进料筒2b,通过进料筒2b输送进入未干燥的茶叶,采用收纳结构避免茶叶散落。其中,进料筒2b的截面呈八字形,该“八”字形为倾倒的结构,左侧为小口、右侧为大口,茶叶通过小口进入,沿着“八”字形逐渐的散落至大口中,再分散至滚筒即筒体2a中进行充分干燥。
所述进料筒2b的端口与筒体2a端口固定拼接形成整体,沿着端口与端口的结构进行拼接,具有高度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第一支撑套21内侧与进料筒2b外侧固定连接。沿着外侧进行固定,通过外侧对进料筒2b进行支撑。
所述进料筒2b的端口与第一支撑套21侧壁间设有环形的加固套2c。为避免进料筒2b在传动过程中受力较大,进一步的采用环状结构进行加固,增强结构间的稳定性。
在筒体2a运行的过程中,为实现对筒体2a的位置、温度及倾斜角度的检测,沿着筒体2a两侧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限位套2d与第二限位套2e,通过对左右两侧环形限位套的检测实现对筒体上倾斜角度,振动位置,及金属温度的检测与实时测量。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
所述支撑座1上还设有用于防护干燥筒2外部的防护罩4。为避免外部结构对翻炒的影响,且降低滚筒的散热,提高热量的充分利用,通过防护罩4对干燥筒2外部进行防护,且避免热量散失。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
所述防护罩4的上部设有余热回收管41。为进一步的提高热量的可以利用性,沿着防护罩4顶部设置余热回收管41,通过余热回收管41对热量进行吸收,并重新输送至滚筒的中心干燥区域,保证热量的充分利用。
所述防护罩4的下部靠近支撑座1位置设有观察孔42。为避免运行过程中加热器6的可观测性,并提高加热器6的燃烧性,设置多个孔提高燃气的燃烧,且可观测燃烧中火焰的稳定及燃烧效果,因此沿着加热器6位置并列设置观察孔42,形成对应的观测及通风结构,充分保证加热器6在燃烧过程的稳定性。
如图6中所示,炒茶机100左侧支撑座1中设有驱动结构在炒茶机100中进行使用,其中,驱动结构主要由驱动部3的排列结构组成。
在炒茶机100的驱动结构中,所述驱动结构设在炒茶机100的支撑座1上并用于对支撑座1上的干燥筒2进行驱动,其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实际运行的驱动部3,通过驱动部3沿着干燥筒2进行驱动及支撑,保证干燥筒2的放置性安装,便于安装且配合的方式较为简单,克服现有技术中安装精度高的特点,且具有便于更换干燥筒2的特点。
该中驱动结构下,便于安装大型或较长的干燥筒2。
驱动部3包括设在支撑座1上的驱动体3a,驱动体3a即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进行传动。
支撑座1上部还设有用于支撑干燥筒2进行旋转的支撑轮7,利用支撑轮7进行驱动,形成支撑与驱动的合并,简化结构,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且增强效果。
支撑轮7沿着干燥筒2的左右两侧进行设置,沿着左右两侧进行驱动,避免单一驱动受力较大不易驱动。
驱动体3a沿着支撑座1的中间位置对两个支撑轮7进行同步驱动,设置对称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驱动特点,且满足同步驱动、同步运行,单一驱动轮受力小,易于驱动大型或较长干燥筒2的特点。
所述支撑座1中间位置的中心线A上设有变速器3b,为进一步的保证同步驱动的稳定性,并降低制造的成本,保证单一支撑轮7的通用性,因此设置对称结构,并沿着中间位置安装驱动箱即变速器3b。
两个支撑轮7沿着中心线A对称的固定在支撑座1上,沿着支撑座1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
变速器3b向两个支撑轮7的侧边分别延伸有同步带3f,对称的安装结构,将同步带3f沿着支撑轮7侧边进行套接驱动,且可以使用相同型号的同步带3f即传动皮带进行同时传动。
所述两个支撑轮7分别固定在支撑座1左右两侧的支撑轮座71上,利用支撑轮座71对支撑轮7进行安装,其中,支撑轮座71可固定焊接在支撑座1上。
两个支撑轮座71沿着中心线A对称的固定,通过支撑轮座71的对称充分的实现了支撑轮7的对称安装。
所述变速器3b中设有用于连接驱动体3a的传动盘3c,传动盘3c的中心位置上固定有同步盘3e,传动盘3c直径大于同步盘3e直径,为简化变速器3b的结构,并实现干燥筒2的驱动效果,因此设置合并的大盘与小盘的变速结构,充分简化,降低成本且满足使用要求。
所述传动盘3c上套接有传动链3d与驱动体3a连接,两者均为固定结构,且使用时不需要变动,因此利用链条传动较为稳定。
同步盘3e上设有两条同步带3f分别连接至两个支撑轮7侧边进行同步传动,利用两根相同型号的皮带,分别沿着同步盘3e向左右两侧延伸进行同步驱动,皮带驱动保护支撑轮7侧边过载较大时,可以产生缓冲,不影响提高驱动体3a及变速器3b的使用寿命。
所述支撑轮7与干燥筒2上的第一支撑套21贴合接触并同步驱动,采用贴合的驱动效果,干燥筒2的多边形结构由支撑套的固定结构来弥补其圆形的旋转效果。采用贴合接触的方式进行传动,便于安装,且调节相互间位置时,较为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示,炒茶机100下部的支撑座1右侧中设有抵触部5,所述抵触部5用于抵触炒茶机100的干燥筒2侧边以避免干燥筒2倾斜状态下的移位及振动状态下的位置。
其中,所述抵触部5沿着干燥筒2的支撑套侧部抵触,如图1与图2中所示,抵触部5设置在干燥筒2右侧边的第二支撑套22侧壁位置处,及沿着支撑座1的右侧或右端进行设置。
抵触部5包括竖向的抵触轴5a以及横向设置在抵触轴5a上部的抵触轮5b,通过抵触轴5a与支撑座1之间进行插接固定,保证更换的拆卸效果,沿着抵触轴5a的上部设置抵触轮5b沿着第二支撑套22右侧壁贴合转动。进而避免其向右移动。同理,也可以将抵触部5设置在干燥筒2左侧边与左侧的支撑套左侧壁贴合,避免其向左侧倾斜移动。根据倾斜的方向,可以选用位置。
沿着抵触轴5a的下部插接在干燥筒2下部的支撑座1中,保证抵触轴5a设置在干燥筒2下部与支撑座1上部的间隙位置,形成动态支撑效果。
所述抵触轴5a上部设有两个抵触轴承即第一抵触轴承5c与第二抵触轴承5d,为充分的保证抵触轴5a与抵触轮5b之间的旋转性,设置两个轴承分别不仅可以增强旋转支撑性,且具有上下定位支撑的效果,稳定性更高。
第一抵触轴承5c与第二抵触轴承5d分别设置在抵触轮5b内部的上下两侧。沿着上下两侧进行支撑,充分保证抵触轮5b内部被两个轴承分别沿着上下位置进行限定与卡接,避免抵触轮5b从上部或下部逃离或上下移位。
所述抵触轮5b截面为倾倒的“工”字形,“工”字形沿着抵触轴5a为中心进行环绕进而形成稳定的轮毂,即抵触轮5b的框架结构,该结构中,抵触轮5b的侧边可以设置一定的倾斜保证与侧面的支撑套侧壁充分贴合,因其内圈与外圈的旋转速率不同,因为可以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行匹配。当然也可以直接设置为非倾斜的轮毂侧壁,通过轮毂侧壁上套接的软质耐磨材料来挤压弥补倾斜角度上旋转速率不同的问题。
因此抵触轮5b外侧套接有用于抵触支撑套侧壁的抵触软套5e。设置抵触软套5e通过软质的材料实现挤压变形下的充分贴合传动。
其中软质材料采用高碳橡胶既可以充分满足使用要求。
所述抵触轴5a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用于定位的插接台阶5f。为保证抵触轴5a插接在支撑座1上且高度的位置能够得到保持,因此设置台阶的高度对应第二支撑套22侧壁的位置。
所述抵触轴5a的顶端设有定位抵触轮5b的闷盖5g,为进一步增强抵触轴5a内部结构中轴承及抵触轮5b连接的稳定性,设置闷盖5g进行固定。
为进一步保证闷盖5g的位置,并避免闷盖5g与抵触轮5b接触发生摩擦,因此闷盖5g与抵触轮5b中抵触轴承的内圈贴合固定,沿着轴承位置进行固定,保证旋转的同时,充分固定。
闷盖5g中心固定设有盖栓5h,盖栓5h插接在抵触轴5a顶部。再利用盖栓5h与抵触轴5a的插接结合,充分保证闷盖5g紧密连接。
如图1及图8、图9中所示,该炒茶机100具有内部加热结构,所述内部加热结构用在炒茶机100中并对炒茶机100中的干燥筒2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内部加热结构包括多个加热器6,所述加热器6设置在干燥筒2下部的支撑座1中,设置多个加热器6形成多区域的加热效果。
所述加热器6包括设置在支撑座1中的进气管6a,通过进气管6a沿着支撑座1中接入外部的天然气。
沿着进气管6a上部设置分气管6b,并将分气管6b固定安装在支撑座1上进行固定,保证稳定的安装结构。
分气管6b上分别设置燃烧头6c,通过燃烧头6c的排列形成固定的安装与燃烧区域。为保证燃烧头6c对干燥筒2下部进行充分加热,因此,将燃烧头6c设在干燥筒2下,并将燃烧头6c固定在分气管6b上部进行长条形的排列,形成长条形的加热区域,满足较长干燥筒2的加热要求,特别适用于加长及大型的滚筒加热。
所述燃烧头6c包括固定安装在分气管6b上的燃烧座6c1,通过板状的燃烧座6c1形成总体的支撑与固定效果。
燃烧座6c1上设有用于围绕火焰进行燃烧的燃烧壁6c2,沿着燃烧座6c1向上延伸形成环绕结构,进而可以形成环绕形的结构,即通过燃烧壁6c2来保证火焰的燃烧区域及燃烧位置。
所述燃烧座6c1中设有多个通入燃气的进气孔6c3。为保证进气的稳定性,可以设置多个进气孔6c3输入天然气,保证燃烧壁6c2中间位置的燃烧槽6c4充分使火焰燃烧。
所述分气管6b的内部空间设有分气区6b1,分气区6b1为一长条形的空心,主要用于分配天然气,不断的在分气管6b上安装燃烧头6c,通过分气区6b1不断与较多的进气孔6c3相连,进而分配天然气进行充分燃烧,保证较长距离下燃烧区域的大面积或长条形铺设,满足大型滚筒或较长滚筒或特殊滚筒的加热需求。
燃烧壁6c2的内部围绕有燃烧槽6c4,进气孔6c3固定连通分气区6b1与燃烧槽6c4,利用进气孔6c3将其上部的燃烧槽6c4与其下部的分气区6b1充分连通,进而沿着进气孔6c3上部位置形成燃烧的火焰。
所述燃烧槽6c4内部的燃烧座6c1中设有点火针6c5。因为该设计中燃烧槽6c4的空间位置较大,因此在燃烧座6c1中即有空气与天然气的混合,满足燃烧条件,如果将点火针6c5设置在燃烧座6c1外部,则需要排出较多的天然气才能点燃,因为加热器6较长或较宽容易发生面积燃烧的情形,不安全,且大面积挥发天然气不够节省与环保。
沿着燃烧座6c1外部向其内部的点火针6c5处延伸有导体6c6,沿着外部向内部设置导体,通过导体输入脉冲的电流,形成点火针6c5端头脉冲的电火花,易于对燃烧槽6c4中的天然气进行点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续的炒茶机,所述炒茶机(100)包括用于进行总体支撑的支撑座(1),支撑座(1)上设有用于翻炒茶叶的干燥筒(2),支撑座(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干燥筒(2)进行旋转的驱动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筒(2)为多边形的空心柱状结构,干燥筒(2)底部的支撑座(1)上设有加热器(6),所述支撑座(1)可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筒(2)空心柱的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其中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筒(2)空心柱的截面为正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底部设有支撑其进行倾斜的支撑脚(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连续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1)与支撑座(1)底部间安装有加强座(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筒(2)的两侧部分别套接有支撑其进行旋转的支撑套,支撑套包括第一支撑套(21)与第二支撑套(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上还设有用于防护干燥筒(2)外部的防护罩(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连续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4)的上部设有余热回收管(4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连续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4)的下部靠近支撑座(1)位置设有观察孔(4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筒(2)的底部可设置多个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器(6)设有多个。
CN201810868109.5A 2018-08-02 2018-08-02 连续的炒茶机 Pending CN108835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8109.5A CN108835293A (zh) 2018-08-02 2018-08-02 连续的炒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8109.5A CN108835293A (zh) 2018-08-02 2018-08-02 连续的炒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5293A true CN108835293A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92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8109.5A Pending CN108835293A (zh) 2018-08-02 2018-08-02 连续的炒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529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4383Y (zh) * 2006-12-26 2007-12-26 黄山市神峰茶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棱滚筒茶叶辉干机
CN102599282A (zh) * 2012-03-31 2012-07-25 信阳市华阳工贸有限公司 余热利用炒茶机
CN205912795U (zh) * 2016-05-17 2017-02-01 张新萍 一种农业自动炒茶机
CN206403105U (zh) * 2016-12-29 2017-08-15 惠安欧诺威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翻滚式炒茶机
CN107396993A (zh) * 2017-08-31 2017-11-28 贵州云顶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筛选功能的自动出料茶叶翻炒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94383Y (zh) * 2006-12-26 2007-12-26 黄山市神峰茶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棱滚筒茶叶辉干机
CN102599282A (zh) * 2012-03-31 2012-07-25 信阳市华阳工贸有限公司 余热利用炒茶机
CN205912795U (zh) * 2016-05-17 2017-02-01 张新萍 一种农业自动炒茶机
CN206403105U (zh) * 2016-12-29 2017-08-15 惠安欧诺威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翻滚式炒茶机
CN107396993A (zh) * 2017-08-31 2017-11-28 贵州云顶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筛选功能的自动出料茶叶翻炒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35311U (zh) 一种连续的炒茶机
TW200940460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vitreous silica crucible
CN108835293A (zh) 连续的炒茶机
CN107892464A (zh) 电极砖推进设备及电熔玻璃窑炉
CN102581453A (zh) 一种窄间隙焊接装置
CN104832794B (zh) 仿真电子蜡烛
CN209031045U (zh) 一种炒茶机的驱动结构
CN209135312U (zh) 一种炒茶机的支撑结构
CN209135313U (zh) 一种炒茶机的滚筒
CN105546557A (zh) 自转式炉排
CN209002791U (zh) 一种炒茶机的抵触部
CN208436388U (zh) 三轴vr赛车
CN204693310U (zh) 仿真电子蜡烛
CN107214328A (zh) 一种烧嘴可调节升降的钢包烘烤装置
KR20170125197A (ko) 가스실린더 회전에 의한 가스 혼합 장치
CN207008513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器
CN105571312A (zh) 电弧炉
JPH07220863A (ja) 高周波誘導加熱装置
CN107550307A (zh) 一种具有旋转烧烤架的烧烤炉
CN204985003U (zh) 具备上下左右摆动功能的电风扇
CN107008887A (zh) 一种包盖外圈可调节升降的钢包烘烤装置
CN204308400U (zh) 辊压点焊机
CN207297373U (zh) 长寿命真空泵
TW201629420A (zh) 熔融爐
CN108378159A (zh) 一种揉茶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