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3087B -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3087B
CN108833087B CN201810482114.2A CN201810482114A CN108833087B CN 108833087 B CN108833087 B CN 108833087B CN 201810482114 A CN201810482114 A CN 201810482114A CN 108833087 B CN108833087 B CN 108833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ular momentum
orbital angular
quantum
authentica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821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3087A (zh
Inventor
董颖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4821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3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3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3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3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3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2Quantum cryptograph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5Secret sharing or secret splitting, e.g. threshold sche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基于分布式网络系统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先进行认证准备,然后认证阶段以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对量子用户实施分组,以轨道角动量的纠缠特性实现轨道角动量的远程传态,网络的不同节点均共享认证加密密钥,用户和可信中心共享的加密密钥及认证的用户身份均为量子态信息,以量子轨道角动量编码分布式网络的认证用户。利用量子信息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利用轨道角动量提高了系统的认证效率,增加了同等条件下参与认证的用户数量。在多用户网络的安全认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身份认证作为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应用技术保护了系统的数据和网络服务不被未授权用户访问。基于用户身份的资源访问控制策略是网络资源安全性的关键。计算机网络验证用户身份的技术包括用户密钥、用户携带的物品及用户具备的独一无二的特征。量子信息以测不准原理和不可克隆定理保证了信息的无条件安全。以量子信息为网络用户的独一无二特征使得量子身份认证技术的具有其它认证技术无法替代的绝对安全性。
网络用户的身份认证系统常由示证者,信息处理系统、可信中心及数据库系统构成。如果身份认证系统的诸元素中至少有一个以量子信息形式完成,则身份认证系统即为量子身份认证系统。量子身份认证不但可以认证经典信息的用户实行,也可以认证拥有量子信息的用户身份。
目前网络用户的量子身份认证方案分为两类,即共享经典信息型与共享纠缠态型。共享经典信息的量子身份认证方案首先编码共享测量基,接收方以共享对应的测量基测量接收粒子。然后公布测量结果及测量粒子的具体位置,发送方通过对比分析测量结果判断接收者身份是否真实。方案虽然利用量子信息的不可复制及不可克隆原理,但需要提前共享一组经典信息,使得认证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共享信息的安全性,从而影响了量子身份认证的安全性,且方案仅用于单用户认证系统。量子身份认证方案中通常给定通信双方共享纠缠态,利用纠缠交换和隐形传态技术认证通信实体身份。共享纠缠态型的方案较共享信息类型的认证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的存在,方案中生成的密钥不会被非法方复制和传播,利用纠缠交换和测量塌缩现象可以有效地减少经典信息的传输量,利用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实现无差错的量子信道传输。非法方对纠缠态的测量必然会引起纠缠态的塌缩,这样就给通信合法方的测量引入了错误,从而达到窃听检测的目的。但是共享纠缠态是很强的条件,需要预先对纠缠态粒子进行安全地分发,在网络中的量子身份认证方案中一般利用可信任的第三方完成此工作。身份认证的安全性依赖第三方可信的安全性,但多方用户认证需要多粒子的纠缠,认证效率低,认证过程复杂。
当网络中存在N个用户节点时,需要认证的密钥数量将达到N2。此时网络系统的认证难度将增加,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为了丰富网络用户的认证密钥,提高认证效率,减少认证时间,本文提出了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身份认证方案。方案利用量子轨道角动量编码认证用户,根据轨道角动量的自旋角首选分组认证用户,以轨道角动量的纠缠特性实现用户与子服务器的量子隐形传态,在可信中心的辅助下完成不同拓扑荷值的用户身份的同时认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利用量子信息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利用轨道角动量提高了系统的认证效率,增加了同等条件下参与认证的用户数量。在多用户网络的安全认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基于分布式网络系统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先进行认证准备,然后在认证阶段以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对量子用户实施分组,以轨道角动量的纠缠特性实现轨道角动量的远程传态,网络的不同节点均共享认证加密密钥,用户和可信中心共享的加密密钥及认证的用户身份均为量子态信息,以量子轨道角动量编码分布式网络的认证用户。
具体的,分布式网络分为3层,可信中心C、子服务器B和用户A,可信中心C用于辅助完成子服务器和认证用户的认证工作;N个子服务器完成N组不同相位因子的认证;每个子服务器包含M个用户A,每个用户A含有不同的拓扑荷值,分布式网络系统设有多个子服务器B,每个服务器B完成相位因子相同的轨道角动量的一组用户的认证过程,需要认证的用户数量为M×N个,认证过程加密密钥的数量为M×N。
进一步的,认证准备阶段中子服务器与认证用户共享加密密钥Kij,加密密钥数量与需认证用户数量相同,加密密钥Kij计算如下:
Kij={K11,K12,...,K1M,K21,...,KNM}i=1,...,N,j=1,...,M
其中,N为服务器个数,M为用户数,加密密钥的数量为M×N。
进一步的,认证用户与子服务器将加密密钥转换为相互正交的量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加密密钥与量子轨道角动量的相位角相关,相位角与量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具体计算如下: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31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32
其中,θm为量子轨道角动量的相位角;φl和ψl为两组相互正交的拓扑荷值为l的轨道角动量纠缠态。
进一步的,认证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S201、用户A1发送轨道角动量至可信中心C,可信中心C根据轨道角动量的相位因子θm对其认证工作分组,如果轨道角动量的相位因子满足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33
则由子服务器B1完成用户A1的后续认证工作,N为服务器个数;
S202、可信中心C向子服务器B1发送完成用户A1认证的命令;
S203、子服务器B1向用户A1发送认证响应;
S204、用户A1使用共享的加密密钥加密量子轨道角动量,并将结果发送至B1;
S205、B1告知可信中心C检测的量子轨道角动量|γb>;
S206、可信中心C通过测量用户A1的轨道角动量|γa>与子服务器发送的量子轨道角动量|γb>,测量结果一致,用户A1为合法的网络用户。
进一步的,步骤S201中,合法用户A1的轨道角动量|γa>表示如下: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41
其中,lm为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值,m为轨道角动量的序列值。
进一步的,步骤S204中,量子Hadamard门由四项构成,每项第一部分表示用户A1的两粒子状态,第二部分是子服务器B1所测量的轨道角动量与受控门的组合,受控门由X、Z、Ι或者XZ构造,在子服务器设置量子测量逻辑门Μ,量子测量逻辑门Μ与量子信道参数ε,τ关联,ε,τ∈{0,1},通过量子测量逻辑门Μ确定子服务器B1得到的轨道角动量|γb>。
进一步的,轨道角动量通过量子控制非门表示为三粒子纠缠比特|X>如下: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42
其中,la,lb为两个相互正交的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值,C为可信中心。
进一步的,三粒子纠缠比特通过Hadamard门之后表示如下: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43
其中,lm为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值,m为轨道角动量的序列值。
进一步的,量子轨道角动量|γb>具体为:
b>=Μ|X1>
其中,Μ=XεZτ,XZ为受控门,ε,τ为量子信道参数,ε,τ∈{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先进行认证准备,然后认证阶段以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对量子用户实施分组,以轨道角动量的纠缠特性实现轨道角动量的远程传态,网络的不同节点均共享认证加密密钥,用户和可信中心共享的加密密钥及认证的用户身份均为量子态信息,以量子轨道角动量编码分布式网络的认证用户,利用轨道角动量编码分布式网络的认证用户,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丰富了网络用户的数量;利用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实现多用户的量子远程传态,保证认证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分布式网络分为3层,用于实现同一时间内不同相位因子的轨道角动量的快速认证,首先通过可信中心将用户分至N组子服务器完成认证。
进一步的,加密密钥Kij为了防止攻击者获取认证过程的量子信息,认证双方采用加密密钥Kij加密轨道角动量|γa>。
进一步的,认证过程提取轨道角动量的相位角,作为认证用户的分组指标;量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具备量子不可分性,且正交归一,是提高量子信息安全传输。
进一步的,为了丰富分布式网络的多用户数量,利用量子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值及相位因子编码不同的认证用户,同等条件下,使得分布式网络的认证用户数量增加N×M倍,利用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值区分同一子服务器的不同用户,利用相位因子完成网络用户的分组认证,有效提高了分布式网络的多用户认证效率。
进一步的,通过三粒子的量子控制非门操作实现量子信息的隐形传输,由于量子控制非门操作是幺正操作,易于实现,安全性高。
进一步的,由于量子轨道角动量|γb>是认证者测量的量子态。用于与示证者的轨道角动量|γa>进行结果比对。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量子身份认证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量子身份认证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92年,Allen等研究者证明光束的振幅函数含有方位角相位项,光束中的光子在传播上具有确定的轨道角动量。量子光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是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基本物理量,它与射线束的空间分布有关,是螺旋相位射线束的自然特性。与自旋角动量不同,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取值可以从负无穷至正无穷任意整数,极大地丰富了单个光子的信息负载能力。不同拓扑荷的轨道角动量的空间分布函数相互正交,更适合与不同信息的复用传输。研究表明,量子轨道角动量具有新型自由度,基于量子轨道角动量的保密通信引起的业界的极大关注。
两个相互正交的量子态可构成四个Bell态,同理,两组相互正交的轨道角动量可构成Bell态,其性能满足量子纠缠态。定义两个相互正交的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值分别为la,lb时,其纠缠态表示为: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61
其中,φl与ψl为两组相互正交的拓扑荷值为l的轨道角动量纠缠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以量子轨道角动量编码网络分布式网络认证用户,网络不同节点均共享认证加密密钥。认证之前以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对量子用户实施分组,以轨道角动量的纠缠特性实现轨道角动量的远程传态。方案利用量子信息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利用轨道角动量提高了系统的认证效率,增加了同等条件下参与认证的用户数量。在多用户网络的安全认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本发明认证方法基于分布式网络系统,在此系统认证过程依赖于安全的可信中心,为了提高多用户认证效率,网络设有多个子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完成相位因子相同的轨道角动量的一组用户的认证过程,假设需要认证的用户数量为M*N个,则认证过程加密密钥的数量为M*N。
认证系统的网络框架如图1所示,分布式网络分为3层,C是可信中心,辅助完成子服务器和认证用户的认证工作。B表示子服务器,N个子服务器完成N组不同相位因子的认证。每个子服务器包含M个用户,每个用户含有不同的拓扑荷值。
本发明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认证准备
S101、子服务器与认证用户共享加密密钥,加密密钥数量与需认证用户数量相同,加密密钥如下:
Kij={K11,K12,...,K1M,K21,...,KNM}i=1,...,N,j=1,...,M。
其中,N为服务器个数,M为用户数,加密密钥的数量为M×N。
S102、认证密钥的转换
认证用户与子服务器将加密密钥转换为相互正交的量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加密密钥与量子轨道角动量的相位角相关,相位角与量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关系如下: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71
其中,θm为量子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φl与ψl是两组相互正交的拓扑荷值为l的轨道角动量纠缠态。
S2、认证过程
S201、认证请求
假设合法用户A1的轨道角动量表示如下: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81
用户A1发送轨道角动量至可信中心C,可信中心根据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θm对其认证工作分组,分组过程如表1所示。
表1轨道角动量认证分组表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82
如果轨道角动量的相位因子满足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83
则由子服务器B1完成用户A1的后续认证工作。
S202、可信中心C向子服务器B1发送完成用户A1认证的命令;
S203、子服务器B1向用户A1发送认证响应;
S204、用户A1使用共享的加密密钥加密量子轨道角动量,并将结果发送至B1;
认证过程如图2所示,A1端CNOT指量子控制非门,H指量子Hadamard门,ε,τ表示描述量子信道的测量值,其中ε,τ∈{0,1}。
轨道角动量通过量子控制非门表示为三粒子纠缠比特|X>如下: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91
三粒子纠缠比特通过H门之后表示如下: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92
H门输出由四项构成,每项第一部分表示A1的两粒子状态,第二部分是B1所测量的轨道角动量与受控门的组合。其中受控门由X、Z、Ι或者XZ构造。可以看出不同项含有不同受控门。为此在子服务器设置量子测量逻辑门Μ,量子测量逻辑门Μ与量子信道参数ε,τ关联如表2所示。
表2量子测量门
Figure GDA0002956788080000093
量子测量逻辑门为:
Μ=XεZτ (4)
通过量子测量逻辑门后,B1得到的轨道角动量为:
b>=Μ|X1> (5)
S205、B1告知C检测的量子轨道角动量为|γb>;
S206、C通过测量用户A1的轨道角动量|γa>与子服务器发送的量子轨道角动量|γb>,测量结果一致,用户A1为合法的网络用户。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的描述和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安全性分析
用户和可信中心共享的加密密钥及认证的用户身份均为量子态信息,量子信息具有不可克隆性及不可复制原则,则用户传输的量子信息具有无条件安全性。
认证过程中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量子轨道角动量的分组过程。由于可信中心测量轨道角动量的相位因子,并对认证用户实现分组。窃听者获取其分组信息,由于没有共享的加密密钥,其无法对轨道角动量的认证构成威胁。其次,量子轨道角动量采用量子隐形传态形式完成加密过程,根据量子远程传态的原理,攻击者不能获得任何轨道角动量的量子信息。
本发明结合量子轨道角动量能够丰富用户信息的特点,完成分布式网络结构下多用户的用户认证方案。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分解了可信认证中心的工作压力,认证过程由子服务器完成,减少多用户认证时间;
2、利用轨道角动量的优点,子服务器同时能够完成不同拓扑荷的量子身份认证过程,提高了认证效率;
3、方案的认证过程基于量子隐形传态原理,示证者和验证者只需在安全信道交换信道的实际参数即可完成认证工作,方案具有无条件安全性。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布式网络分为3层,可信中心C、子服务器B和用户A,可信中心C用于辅助完成子服务器和认证用户的认证工作;N个子服务器完成N组不同相位因子的认证;每个子服务器包含M个用户A,每个用户A含有不同的拓扑荷值,分布式网络系统设有多个子服务器B,每个服务器B完成相位因子相同的轨道角动量的一组用户的认证过程,需要认证的用户数量为M×N个,认证过程加密密钥的数量为M×N,基于分布式网络系统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先进行认证准备,认证准备阶段中子服务器与认证用户共享加密密钥Kij,加密密钥数量与需认证用户数量相同,加密密钥Kij计算如下:
Kij={K11,K12,...,K1M,K21,...,KNM}i=1,...,N,j=1,...,M
其中,N为服务器个数,M为用户数,加密密钥的数量为M×N,认证用户与子服务器将加密密钥转换为相互正交的量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加密密钥与量子轨道角动量的相位角相关,相位角与量子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具体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2956788070000011
Figure FDA0002956788070000012
其中,θm为量子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m为轨道角动量的序列值;φl和ψl为两组相互正交的拓扑荷值为l的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然后在认证阶段以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对量子用户实施分组,认证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S201、用户A1发送轨道角动量至可信中心C,可信中心C根据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θm对其认证工作分组,如果轨道角动量的方位角满足
Figure FDA0002956788070000013
则由子服务器B1完成用户A1的后续认证工作,N为服务器个数;
S202、可信中心C向子服务器B1发送完成用户A1认证的命令;
S203、子服务器B1向用户A1发送认证响应;
S204、用户A1使用共享的加密密钥加密量子轨道角动量,并将结果发送至B1;
S205、B1告知可信中心C检测的量子轨道角动量|γb>;
S206、可信中心C通过测量用户A1的轨道角动量|γa>与子服务器发送的量子轨道角动量|γb>,测量结果一致,用户A1为合法的网络用户,以轨道角动量的纠缠特性实现轨道角动量的远程传态,网络的不同节点均共享认证加密密钥,用户和可信中心共享的加密密钥及认证的用户身份均为量子态信息,以量子轨道角动量编码分布式网络的认证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1中,合法用户A1的轨道角动量|γa>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956788070000021
其中,lm为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值,m为轨道角动量的序列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4中,量子Hadamard门由四项构成,每项第一部分表示用户A1的两粒子状态,第二部分是子服务器B1所测量的轨道角动量与受控门的组合,受控门由X、Z、Ι或者XZ构造,在子服务器设置量子测量逻辑门Μ,量子测量逻辑门Μ与量子信道参数ε,τ关联,ε,τ∈{0,1},通过量子测量逻辑门Μ确定子服务器B1得到的轨道角动量|γ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轨道角动量通过量子控制非门表示为三粒子纠缠比特|X>如下:
Figure FDA0002956788070000022
其中,la,lb为两个相互正交的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值,C为可信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三粒子纠缠比特通过Hadamard门之后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2956788070000031
其中,lm为轨道角动量的拓扑荷值,m为轨道角动量的序列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量子轨道角动量|γb>具体为:
b>=Μ|X1>
其中,Μ=XεZτ,XZ为受控门,ε,τ为量子信道参数,ε,τ∈{0,1}。
CN201810482114.2A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 Active CN108833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2114.2A CN108833087B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2114.2A CN108833087B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3087A CN108833087A (zh) 2018-11-16
CN108833087B true CN108833087B (zh) 2021-04-13

Family

ID=64147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2114.2A Active CN108833087B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30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6207B (zh) * 2019-06-27 2020-12-1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量子隐形传态的加密方法
US20230069938A1 (en) * 2021-09-08 2023-03-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curity and task performance validation for a cooperative device network
CN113904780B (zh) * 2021-12-10 2022-03-04 湖南师范大学 基于量子的批量身份认证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46414B (zh) * 2022-01-24 2023-05-23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量子循环神经网络的逆向合成分析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39835U (zh) * 2015-09-25 2016-02-17 华南师范大学 多用户轨道角动量复用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系统
CN106664194A (zh) * 2014-04-04 2017-05-10 尼克根合伙Ip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轨道角动量与多层叠加调制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4024B1 (ko) * 2003-03-10 2006-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Epon에서의 인증 방법과 인증 장치과 인증 장치 및상기 방법을 실현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US10084541B2 (en) * 2014-04-04 2018-09-25 Nxgen Partners Ip, Llc Shorter wavelength transmission of OAM beams in conventional single mode fiber
US10103799B2 (en) * 2015-03-16 2018-10-16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creased data rates in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s us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CN104811301B (zh) * 2015-05-15 2018-03-0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编码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194A (zh) * 2014-04-04 2017-05-10 尼克根合伙Ip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轨道角动量与多层叠加调制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205039835U (zh) * 2015-09-25 2016-02-17 华南师范大学 多用户轨道角动量复用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3087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Arbitrated quantum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cluster states
CN108833087B (zh)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多用户量子身份认证方法
Sun et al. Efficient multi-party quantum key agreement by cluster states
Wang et al. One-time proxy signature based on quantum cryptography
Yang et al. Enhancement on “quantum blind signature based on two-state vector formalism”
KR101954998B1 (ko) 클라우드 컴퓨팅 3원소 간 접근을 제어하는 양자 인증 방법
Zhang et al. A secure quantum group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Bell states
CN111970111B (zh) 基于量子零知识证明的区块链共识机制建立方法及系统
Zhu et al. An Efficient Identity‐Based Proxy Blind Signature for Semioffline Services
Yu et al. Quantum 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with authentication using two nonorthogonal states
Sharma et al. Dual factor third‐party biometric‐based authentication scheme using quantum one time passwords
Qu et al. QB-IMD: A secure medic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 with privacy protection based on quantum blockchain for IoMT
Shao et al. A quantum multi-proxy multi-blind-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genuine six-qubit entangled state
Zhang et al. Post-quantum blockchain over lattice
Zhang et al. Improvements on “Secure multi-party quantum summation based on quantum Fourier transform”
Zhu et al. Efficient quantum blind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quantum fourier transform
CN110933052A (zh) 一种边缘环境基于时间域的加密及其策略更新方法
Wang et al. Quantum key agreement protocols with single photon in both polarization and spatial-mode degrees of freedom
Guo et al. A novel quantum proxy blind signature scheme
Yang et al. Quantum oblivious transfer with relaxed constraints on the receiver
Qu et al. Qepp: A quantum efficient privacy protection protocol in 6g-quantum internet of vehicles
CN111970130B (zh) 量子区块链建立方法及系统
Zhang et al. System security approach for web-enabled HLA/RTI in the clou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Sun et al. Confidentiality-preserving publicly verifiable computation
Zhou et al. A survey of security aggre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