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3062B -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3062B
CN108833062B CN201810675058.4A CN201810675058A CN108833062B CN 108833062 B CN108833062 B CN 108833062B CN 201810675058 A CN201810675058 A CN 201810675058A CN 108833062 B CN108833062 B CN 108833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base station
terminal
data
repeat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50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3062A (zh
Inventor
赖方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ed B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ongb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ongb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ongb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50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3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3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3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3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3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送动重传请求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和终端,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连接,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后,保存该数据,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总次数;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所述基站将译码结果向终端反馈,终端根据反馈和该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决定再将该数据包重发或清除旧数据包及其对应的状态;所述基站和终端的连接被释放,无论终端还是基站都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保存;建立新连接后,恢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按照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继续接收旧数据包的重传和新数据。本发明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减少终端接收和发送时间,节约终端电量。

Description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常用的提高系统容量和传输可靠性的方法。其结合了信道编码和自动请求重传(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技术。其具体做法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1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为终端和基站,在图2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为基站和终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发送端发送数据后,保存该数据,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总次数;在接收端收到数据后,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一个ACK确认;如果译码不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一个NAK的同时将收到的软信息保存;发送端收到NAK后,再将该数据包重复一遍,接收端收到该传输后与上次收到并保存的软信息合并,然后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一个ACK确认;如果译码不正确并总传输次数未超过最大允许重传次数,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一个NAK的同时将收到的软信息保存,发送端再重复发送直到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如果译码不正确并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一个NAK的同时将收到的所有软信息丢弃。传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是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的机制,在进入非激活状态或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状态或连接断开后或新连接建立时,所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都被重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内存也会被清空。这种在接收端合并多次传输的软信息的办法大大地提高了信道容量。但是由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需要反馈和多次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大大地增大了数据传输时延。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在有些无线物联网系统(如eMTC、NB-IoT系统等),基站为了节约资源不给终端反馈ACK、NAK信息,如图3所示,终端只能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中HARQ信息来判断上次传输是否正确,具体流程为,终端发送数据后,保存该数据,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总次数;在基站收到数据后,进行译码;如果译码不正确,基站将收到的软信息保存并在后来向终端发送调度终端重发该数据包的命令;终端收到重发调度,再将该数据包重复一遍,基站收到该传输后与上次收到并保存的软信息合并,然后译码;如果译码正确,基站删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内存;如果译码不正确并总传输次数未超过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保存收到的软信息(是指不能按标准化办法收集和处理从而无法通过书面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直到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如果译码不正确并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将收到的该数据包对应的所有软信息丢弃。传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是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的机制,在进入非激活状态或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状态或连接断开后或新连接建立时,所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都被重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内存也会被清空。
大多数的物联网终端使用电池,并且定时(如每天一次)接收或发送数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在无线物联网中应用带来了耗电的问题,尤其在弱场信号或网络拥塞的情况下,由于信噪比非常低或者被调度的概率低,发送与接收数据的时间很长。终端传输和发送时间越长就越耗电,需要更换电池和充电周期就越短,用户越费事成本也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利用网络在不同连接时的拥塞程度不同、基站与终端信道在不同连接时完全不相干、无需等待非激活定时器超时等,大大地提高系统容量,且大大地减少终端接收和发送时间,从而大大地节约终端电量。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如下: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建立连接;
S2、所述基站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包;如果存在,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终端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终端发送新数据包;
S3、所述终端收到命令后发送数据包给基站,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包发送总次数;
S4、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包后,如果该数据包是重发,将本次连接与过去连接中已经收到的软信息进行合并译码;
如果该数据包是初次发送,直接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基站清除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
如果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未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将收到的软信息保存,并更新总传输次数;
如果基站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将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
S5、所述终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调度和该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决定再将该数据包重发或清除旧数据包及其对应的状态;
S6、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流程运行中连接被释放,所述终端和基站都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保存;
S7、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新的连接,恢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按照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继续接收旧数据包的重传和新数据。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1、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建立连接;
D2、所述终端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如果存在,终端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终端发送新数据包;
D3、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包给基站,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包发送总次数;
D4、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包后,如果该数据包是重发,将本次连接与过去连接中已经收到的软信息进行合并译码;
如果该数据包是初次发送,直接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基站将译码结果发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向所述终端反馈ACK;
如果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未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将收到的软信息保存,并更新总传输次数,然后向所述所述终端反馈NAK;
如果基站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将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向所述所述终端反馈NAK;
D5、所述终端根据反馈和该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决定再将该数据包重发或清除旧数据包及其对应的状态;
D6、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流程运行中连接被释放,所述终端和基站都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保存;
D7、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新的连接,恢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按照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继续接收旧数据包的重传和新数据。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建立连接;
B2、所述基站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如果存在,基站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所述基站发送新数据包;
B3、所述基站发送数据包给终端,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包发送总次数;
B4、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包后,如果该数据包是重发,将本次连接与过去连接中已经收到的软信息进行合并译码;
如果该数据包是初次发送,直接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终端将译码结果发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给所述基站反馈ACK;
如果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未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所述终端将收到的软信息保存,并更新总传输次数,然后向所述基站反馈NAK;
如果终端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所述终端将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向所述基站反馈NAK;
B5、所述基站根据反馈和该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决定再将该数据包重发或清除旧数据包及其对应的状态;
B6、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流程运行中连接被释放,所述终端和基站都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保存;
B7、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新的连接,恢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按照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继续接收旧数据包的重传和新数据。
优选地,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的连接在仍有数据未被正确接收或发送就被释放,所述终端和基站在连接最终被释放前将未正确接收或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保存。
优选地,在所述基站和终端中,当某一个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达到最大允许发送次数后,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译码后被重置。
优选地,所述基站触发释放连接的条件包括连接时间超时、每个数据包在该连接中的传输数达到一个固定值或连接质量弱于其平均质量一个门限。
优选地,所述固定值小于一个数据包允许的最大传输次数。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网络在不同连接时的拥塞程度不同、基站与终端信道在不同连接时完全不相干、无需等待非激活定时器超时等,大大地提高系统容量,且大大地减少终端接收和发送时间,从而大大地节约终端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传统方法;
图2为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传统方法;
图3为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传统方法;
图4为实施例1的物联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物联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实施例3的物联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工作流程图;
图7为实施例4的物联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将对静止无线物联网终端或与基站相对静止的无线物联网终端提出帮助缩短无线物联网终端接收和发送时间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由于无线物联网终端静止或相对基站静止,终端在不同时间可以与同一基站连接,本发明在多次连接之间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接收端和发送端在连接释放后仍然保存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在新的连接建立后利用保存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继续传输老数据和新数据。
由于相邻两次连接时间间隔很大,本发明利用网络在不同连接时的拥塞程度不同、基站与终端信道在不同连接时完全不相干、无需等待非激活定时器超时等,大大地提高系统容量,且大大地减少终端接收和发送时间,从而大大地节约终端电量。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所述终端给基站发数据;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连接后,所述基站根据保存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包。如果存在,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由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承载,eNB发给UE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上下行资源分配、HARQ信息、功率控制等)调度所述终端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所述终端发送新数据包。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发现过去连接中没有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包,因此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所述终端发送新数据包。所述终端收到调度命令后发送新数据包PN(PN指第N个数据包packet),将数据包PN的第一次传输表示为TXN,1,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1。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后,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基站将译码结果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删除该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如果译码不正确,所述基站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在本实施例中TXN,1译码不正确,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所述终端重新发送数据包PN。所述终端收到调度命令后第二次发送数据包PN给所述基站,将数据包PN的第二次传输表示为TXN,2,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2。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基站将译码结果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删除该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如果译码不正确,所述基站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直到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本实施例中在TXN,2译码失败后,所述基站释放了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连接,但所述基站和终端继续保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以便在下一次连接中使用。
所述基站和终端之间新的连接建立后,所述基站根据保存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知道数据包PN未接收成功,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所述终端重新发送数据包PN。所述终端收到调度命令后第三次发送数据包PN,将数据包PN的第三次传输表示为TXN,3,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3。在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后,进行译码。所述基站译码正确后,删除该数据包的记录。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所述终端发送新数据包PN+1(PN指第N+1个数据包packet),所述终端收到调度命令后发送新数据包(即数据包PN+1的第一次传输,表示为TXN+1,1)。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后进行译码;译码错误后,所述基站释放了与终端之间的连接,但所述基站和终端继续保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以便在下一次连接中使用。
无论在所述基站中还是在终端中,当某一个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达到最大允许发送次数后,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译码后被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触发释放连接的条件可以有不同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连接时间超时,或每个数据包在该连接中的传输数达到一个固定值(该值小于一个数据包允许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该连接质量(如信噪比、信号场强等)弱于其平均质量一个门限,或多种条件的结合等等。
本发明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支持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即在一个数据包确认未正确发送的情况下在新的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中发送新的多个数据包。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所述终端给基站发数据。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所述基站和终端同建立连接后,所述终端根据保存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如果存在,所述终端将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新数据包。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发现过去连接中没有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因此所述终端发送新数据包PN,将数据包PN的第一次传输表示为TXN,1,发送后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1。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后,对TXN,1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基站将译码结果送到媒体接入层并删除该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给所述终端反馈ACK;如果译码不正确,所述基站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然后给终端反馈NAK;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译码不正确,所述基站给终端反馈NAKN。本实施例中在数据包PN的第一次译码失败后,所述基站释放了与终端之间的连接,但所述基站和终端继续保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以便在下一次连接中使用。所述基站和终端之间新的连接建立后,所述终端重新发送数据包PN将数据包PN的第二次传输表示为TXN,2,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2。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进行译码;译码不正确,所述基站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直到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然后给所述终端反馈NAKN。所述终端发送TXN,2后,在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HARQ process)中发送数据包PN+1将数据包PN+1第一次传输表示为TXN+1,1。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译码不正确,所述基站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直到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然后给所述终端反馈NAKN+1。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包PN对应的NAKN后,所述终端重新发送数据包PN将数据包PN的第三次传输表示为TXN,3,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3。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所述基站译码正确后,所述基站将译码结果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删除该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给所述终端反馈ACKN。之后,所述基站释放了与终端之间的连接,但所述基站和终端继续保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以便在下一次连接中使用。
无论在所述基站中还是在终端中,当某一个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达到最大允许发送次数后,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译码后被重置。
本发明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支持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即在一个数据包确认未正确发送的情况下在新的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中发送新的多个数据包。本实施例中给出了2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触发释放连接的条件可以有不同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连接时间超时,或每个数据包在该连接中的传输数达到一个值(该值小于一个数据包允许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该连接质量(如信噪比、信号场强等)弱于其平均质量一个门限,或多种条件的结合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数据包允许在两个相连连接中传输,在第一个连接中只允许传输1次,在第二个连接中允许传输2次,总共允许最多传输3次。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所述基站给终端发数据。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所述终端和基站同连接建立连接后,所述基站根据保存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如果存在,所述基站将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所述基站发送新数据包。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发现过去连接中没有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因此所述基站发送新数据包PN,将数据包PN的第一次传输表示为TXN,1,发送后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1。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终端将译码结果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删除该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给基站反馈ACK;如果译码不正确,所述终端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然后给基站反馈NAK;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译码不正确,所述终端给基站反馈NAKN。本实施例中在数据包PN的第一次译码失败后,所述终端释放了与基站之间的连接,但所述终端和基站继续保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以便在下一次连接中使用。所述终端和基站之间新的连接建立后,所述基站重新给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包PN,将数据包PN的第二次传输Tx2表示为TXN,2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2。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译码不正确,所述终端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直到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然后给所述基站反馈NAKN。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包PN对应的NAK后,所述基站重新发送数据包PN,将数据包PN的第三次传输表示为TXN,3,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3。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所述终端译码正确后,所述终端将译码结果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删除该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给所述基站反馈ACKN。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包PN+1,将数据包PN+1的第一次传输表示为TXN+1,1。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译码不正确,所述终端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直到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然后给所述基站反馈NAKN+1。之后,所述基站释放了与终端之间的连接,但所述终端和基站继续保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以便在下一次连接中使用。
无论在所述基站中还是在终端中,当某一个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达到最大允许发送次数后,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译码后被重置。
本实施例中基站触发释放连接的条件可以有不同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连接时间超时,或每个数据包在该连接中的传输数达到一个固定值(该值小于一个数据包允许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该连接质量(如信噪比、信号场强等)弱于其平均质量一个门限,或多种条件的结合等等。本实施例中每个数据包允许在两个相连连接中传输,在第一个连接中只允许传输1次,在第二个连接中允许传输2次,总共允许最多传输3次。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所述基站给终端发数据。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所述终端和基站同连接建立连接后,所述基站根据保存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如果存在,所述基站将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新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发现过去连接中没有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因此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新数据包PN,将数据包PN的第一次传输表示为TXN,1,发送后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1。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终端将译码结果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删除该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给所述基站反馈ACK;如果译码不正确,所述终端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然后给基站反馈NAK;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译码不正确,所述终端给基站反馈NAKN。基站发送完数据包PN后在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中发送新的数据包PN+1,将数据包PN+1的第一次传输表示为TXN+1,1,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1。在终端收到数据后,进行译码;译码不正确,所述终端将该数据包的软信息保存直到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然后给所述基站反馈NAKN+1。在本实施例中在数据包PN+1的第一次译码失败后,所述终端释放了与基站之间的连接,但所述终端和基站继续保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以便在下一次连接中使用。在所述终端和基站之间新的连接建立后,所述基站重新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包PN,将数据包PN的第二次传输表示为TXN,2,并记录该数据发送次数为2。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译码。所述终端译码正确后,所述终端将译码结果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删除该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给所述基站反馈ACKN。然后所述基站向终端重新发送数据包PN+1,将数据包PN+1第二次传输表示为TXN+1,2。在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后,进行译码,译码正确,所述终端将译码结果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删除该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给所述基站反馈ACKN+1。之后,所述基站释放了与终端之间的连接。
无论在所述基站中还是在所述终端中,当某一个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达到最大允许发送次数后,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译码后被重置。
本发明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支持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即在一个数据包确认未正确发送的情况下在新的多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中发送新的多个数据包。本实施例中给出了2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触发释放连接的条件可以有不同实现,包括但不限于,连接时间超时,或每个数据包在该连接中的传输数达到一个固定值(该值小于一个数据包允许的最大传输次数),或该连接质量(如信噪比、信号场强等)弱于其平均质量一个门限,或多种条件的结合等等。本实施例中每个数据包允许在两个相连连接中传输,在第一个连接中只允许传输1次,在第二个连接中允许传输3次,总共允许最多传输4次。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权利要求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6)

1.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建立连接;
S2、所述基站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包;如果存在,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终端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终端发送新数据包;
S3、所述终端收到命令后发送数据包给基站,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包发送总次数;
S4、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包后,如果该数据包是重发,将本次连接与过去连接中已经收到的软信息进行合并译码;
如果该数据包是初次发送,直接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基站清除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
如果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未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将收到的软信息保存,并更新总传输次数;
如果基站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将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
S5、所述终端根据下行控制信息调度和该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决定再将该数据包重发或清除旧数据包及其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基站和终端中,当某一个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达到最大允许发送次数后,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译码后被重置;
S6、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流程运行中连接被释放,所述终端和基站都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保存;
S7、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新的连接,恢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按照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继续接收旧数据包的重传和新数据。
2.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1、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建立连接;
D2、所述终端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如果存在,终端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终端发送新数据包;
D3、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包给基站,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包发送总次数;
D4、所述基站收到数据包后,如果该数据包是重发,将本次连接与过去连接中已经收到的软信息进行合并译码;
如果该数据包是初次发送,直接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基站将译码结果发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向所述终端反馈ACK;
如果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未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将收到的软信息保存,并更新总传输次数,然后向所述终端反馈NAK;
如果基站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基站将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向所述终端反馈NAK;
D5、所述终端根据反馈和该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决定再将该数据包重发或清除旧数据包及其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基站和终端中,当某一个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达到最大允许发送次数后,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译码后被重置;
D6、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流程运行中连接被释放,所述终端和基站都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保存;
D7、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新的连接,恢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按照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继续接收旧数据包的重传和新数据。
3.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建立连接;
B2、所述基站检查过去连接中是否存在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如果存在,基站继续发送未正确发送的数据包;否则所述基站发送新数据包;
B3、所述基站发送数据包给终端,保存该数据包,并记录该数据包发送总次数;
B4、所述终端收到数据包后,如果该数据包是重发,将本次连接与过去连接中已经收到的软信息进行合并译码;
如果该数据包是初次发送,直接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所述终端将译码结果发送到媒体接入控制层并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给所述基站反馈ACK;
如果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未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所述终端将收到的软信息保存,并更新总传输次数,然后向所述基站反馈NAK;
如果终端译码不正确且总传输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所述终端将清除该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然后向所述基站反馈NAK;
B5、所述基站根据反馈和该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决定再将该数据包重发或清除旧数据包及其对应的状态;在所述基站和终端中,当某一个数据包的总发送次数达到最大允许发送次数后,该数据包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状态和内存数据在发送和接收译码后被重置;
B6、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流程运行中连接被释放,所述终端和基站都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保存;
B7、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新的连接,恢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按照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继续接收旧数据包的重传和新数据。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和终端建立的连接在仍有数据未被正确接收或发送就被释放,所述终端和基站在连接最终被释放前将未正确接收或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状态和内存数据保存。
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触发释放连接的条件包括连接时间超时、每个数据包在该连接中的传输数达到一个固定值或连接质量弱于其平均质量一个门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值小于一个数据包允许的最大传输次数。
CN201810675058.4A 2018-06-26 2018-06-26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Active CN108833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5058.4A CN108833062B (zh) 2018-06-26 2018-06-26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5058.4A CN108833062B (zh) 2018-06-26 2018-06-26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3062A CN108833062A (zh) 2018-11-16
CN108833062B true CN108833062B (zh) 2021-04-02

Family

ID=6413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5058.4A Active CN108833062B (zh) 2018-06-26 2018-06-26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30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5553A (zh) * 2010-04-12 2011-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去激活的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238624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上行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WO2014162914A1 (ja) * 2013-04-04 2014-10-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820219B2 (en) * 2013-09-26 2017-11-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3062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8894B (zh) 具有多个互补反馈机制的自动重发请求(arq)协议
EP1440525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44228B2 (en) Detection and recovery of HARQ NAK-to-ACK feedback erro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101532789B1 (ko) 재전송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harq 동작 방법
JP5160624B2 (ja) ステータス及びパケットの応答を備えるarqシステム
EP234866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bust MAC signaling
EP370011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CN101505212B (zh) 操作harq缓冲器的方法
US7676721B2 (en) Auto re-transmission request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06061B2 (en)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unit using delivery status information
EP1965534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messa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ing
US201602613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Adopting a Reliable Stop-and-Wait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KR20090116601A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효율적인 Hybrid ARQ 및 ARQ 동작 방안
KR100278288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응답신호를 이용한 무선패킷 재전송방법
CN108833062B (zh) 无线物联网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US20180248658A1 (en)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s
CN101552658A (zh) 一种发送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48510A1 (en) Use of tiny retransmission resource for partial packet re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1902314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
WO202309846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983912B (zh) 一种采用滑窗后退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0351029A (zh) 基站及其自动重传调度方法
Ara et al. Improving Go-Back-N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erformance on Infrared Links
WO2009098610A2 (en) A method for acknowledging reception of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700 Ruihe Road, 79,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037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Micr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5 Room 405, 4th Floor, No. 8, Yard of Huangzhou Industrial Zone, Chebi Road, Dongyua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Micr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7

Address after: 510670 Room 920, 87 Kefe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Red Ba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700 Ruihe Road, 79,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037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Micr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903, area C2, 182 Kexu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HONGB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70 Room 920, 87 Kefeng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HONGBEI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