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2156A - 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2156A
CN108832156A CN201810685585.3A CN201810685585A CN108832156A CN 108832156 A CN108832156 A CN 108832156A CN 201810685585 A CN201810685585 A CN 201810685585A CN 108832156 A CN108832156 A CN 108832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sing
middle case
wall
shell
hydroge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55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少俊
洪丽
秦玉林
任艳霞
海滨
李乐铭
陈大华
潘立升
王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855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21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2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2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201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 H01M8/04216Reactant storage and supply, e.g. means for feeding, pip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for a specific material, e.g. carbon, hydride, absorb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属于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领域。该载氢容器包括内壳、包覆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的中间壳和包覆在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的外壳,其中,所述内壳包括铝合金材料;所述中间壳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外壳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质防撞载氢容器,通过设置内壳包括铝合金材料,中间壳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使得该载氢容器能够充分利用铝合金材料的成型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以及凯夫拉复合材料的高抗冲击韧性,以改善气罐的隔热效果,提高碰撞安全性,同时减小气罐的重量,使其便于移动和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选用燃料电池作为能源驱动,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燃料电池的能量来源于氢,氢一般为高压气态储存于容器中,且容器装载于移动的车辆上。
现有技术中,高压气态储氢主要采用大容量金属气罐进行储存,常见的载氢容器包括内壳、形成在内壳之上的中间壳和形成在中间壳之上的外壳,为三层结构,且三层均为金属材料。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现有的载氢容器采用三层金属材料构成,使得气罐隔热效果差,重量大,且移动拆卸安装不便,碰撞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包括内壳、包覆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的中间壳和包覆在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的外壳,
所述内壳包括铝合金材料;
所述中间壳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
所述外壳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壳的壁厚为2.0-8.0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壳的壁厚为2.0-10.0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壳的壁厚为2.0-15.0mm。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内壳;
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形成中间壳;
在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形成外壳;
其中,所述内壳包括铝合金材料,所述中间壳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外壳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提供内壳,包括:将铝合金材料内胆作为内壳,所述内壳的壁厚为2.0-8.0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形成中间壳,包括:
将碳纤维丝束包覆于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形成第一罐体;
将所述第一罐体放置于第一模具中,向所述第一模具内导入环氧树脂,并加热加压,使所述环氧树脂固化;
打开所述第一模具,取出所述第一罐体,得到形成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的所述中间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间壳的壁厚为2.0-10.0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形成外壳,包括:
将凯夫拉纤维丝束包覆于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形成第二罐体;
将生橡胶涂覆在所述第二罐体的外层;
将所述第二罐体放置于第二模具中,加热加压;
打开所述第二模具,取出所述第二罐体,得到形成在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的所述外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壳的壁厚为2.0-15.0m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质防撞载氢容器,通过设置内壳包括铝合金材料,中间壳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使得该载氢容器能够充分利用铝合金材料的成型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以及凯夫拉复合材料的高抗冲击韧性,以改善气罐的隔热效果,提高碰撞安全性,同时减小气罐的重量,使其便于移动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的制备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纤维编织缠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内壳;
2-中间壳;
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如图1-图2所示,该载氢容器包括内壳1、包覆在内壳1的外壁上的中间壳2和包覆在中间壳2的外壁上的外壳3;
内壳1包括铝合金材料;
中间壳2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
外壳3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质防撞载氢容器,通过设置内壳1包括铝合金材料,中间壳2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3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使得该载氢容器能够充分利用铝合金材料的成型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以及凯夫拉复合材料的高抗冲击韧性,来满足载氢容器的各方面性能,且能够改善气罐的隔热效果,提高碰撞安全性。
另外,铝合金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凯夫拉复合材料的密度均较低,铝合金密度为2.7g/cm3,是钢的1/3左右;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为1.6g/cm3左右,是钢的1/5左右;凯夫拉复合材料综合密度为1.3g/cm3左右,是钢的1/6左右。可见,采用上述材料制备的载氢容器还能够减小气罐的重量,使其便于移动和安装。
在上述的载氢容器中,内壳1用于提供成型的罐体结构,以给氢气提供储存空间。示例地,可选择内壳1为铝合金材料内胆。
进一步地,为了控制气罐的整体重量,同时保证内壳1的强度,可使内壳1的壁厚为2.0-8.0mm。
示例地,内壳1的壁厚可以为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等等。
在上述的载氢容器中,中间壳2用于增强气罐的抗内压强度。
示例地,可使中间壳2包括碳纤维丝束与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
应用时,碳纤维丝束可通过缠绕编织工艺包覆于内壳1的外壁上,然后与环氧树脂固化形成中间壳2。
如此设置,可充分利用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能,提高气罐的抗内高压性能。
进一步地,可使中间壳2的壁厚为2.0-10.0mm。示例地,可以为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等等。
在上述的载氢容器中,外壳3用于增强气罐的抗内压强度,并提高气罐的碰撞安全性。
示例地,可使外壳3包括凯夫拉纤维丝束与橡胶的复合材料。
应用时,凯夫拉纤维丝束可通过缠绕编织工艺包覆于中间壳2的外壁上,然后与橡胶固化形成外壳3。
如此设置,可充分利用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能,保证气罐的抗内高压性能。同时提高气罐的碰撞安全性。
进一步地,可使外壳3的壁厚为2.0-15.0mm。示例地,可以为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13.0mm,14.0mm,15.0mm等等。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的制备方法,如图3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内壳1;
步骤S2、在所述内壳1的外壁上形成中间壳2;
步骤S4、在所述中间壳2的外壁上形成外壳3;
其中,内壳1包括铝合金材料,中间壳2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3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得到内壳1包括铝合金材料,中间壳2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3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的载氢容器,该载氢容器能够充分利用铝合金材料的成型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以及凯夫拉复合材料的高抗冲击韧性,来满足载氢容器的各方面性能,且能够改善气罐的隔热效果,提高碰撞安全性;同时,该制备方法简单,容易实现,能够满足大规模批量制备。
另外,铝合金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凯夫拉复合材料的密度均较低,铝合金密度为2.7g/cm3,是钢的1/3左右;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为1.6g/cm3左右,是钢的1/5左右;凯夫拉复合材料综合密度为1.3g/cm3左右,是钢的1/6左右。可见,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载氢容器还能够减小气罐的重量,使其便于移动和安装。
对于上述步骤S1而言,可根据需要选择铝合金材料内胆作为内壳1。
为了控制气罐的整体重量,同时保证内壳1的强度,可使内壳1的壁厚为2.0-8.0mm。
示例地,内壳1的壁厚可以为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等等。
对于步骤S2而言,可使中间壳2包括碳纤维丝束。应用时,碳纤维丝束可包覆于内壳1的外壁上。
示例地,在内壳1的外壁上形成中间壳2,可包括以下步骤:
将碳纤维丝束包覆于内壳1的外壁上,形成第一罐体;
将第一罐体放置于第一模具中,向第一模具内导入环氧树脂,并加热加压,使环氧树脂固化;
打开第一模具,取出第一罐体,得到形成在内壳1的外壁上的中间壳2。
制备时,可将碳纤维丝束缠绕编织于上述铝合金内胆(内壳1的外壁)上,形成第一罐体;此处,编织缠绕工艺即是将碳纤维丝束通过交叉缠绕和编织的方法相互叠加,以形成整体覆盖在内壳1的外壁上(如图4所示),其中,所采用的碳纤维丝束的厚度和缠绕编织层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然后将第一罐体容器放置于第一模具(封闭模具)中,向第一模具内导入环氧树脂,并适当加热加压,加热最高温度为100-200℃,压力最高为500-1000KPa,工艺时间为10-60min,以使碳纤维和树脂充分接触,并使树脂充分固化;
最后打开第一模具取出第一罐体,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形成在内壳1的外壁上的中间壳2。
采用碳纤维丝束通过缠绕编织工艺包覆于内壳1的外壁上,可充分利用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能,保证气罐的抗内高压性能。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可使中间壳2的壁厚为2.0-10.0mm。示例地,可以为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等等。
对于步骤S3而言,可使外壳3包括凯夫拉纤维丝束。应用时,凯夫拉纤维丝束可包覆于中间壳2的外壁上。
示例地,在中间壳2的外壁上形成外壳3,可包括以下步骤:
将凯夫拉纤维丝束包覆于中间壳2的外壁上,形成第二罐体;
将生橡胶涂覆在第二罐体的外层;
将第二罐体放置于第二模具中,加热加压;
打开第二模具,取出第二罐体,得到形成在中间壳2的外壁上的外壳3。
制备时,可将凯夫拉纤维丝束缠绕编织于上述中间壳2的外壁上,形成第二罐体;此处,编织缠绕工艺即是将凯夫拉纤维丝束通过交叉缠绕和编织的方法相互叠加,以形成整体覆盖在中间壳2的外壁上(如图4所示),其中,所采用的凯夫拉纤维丝束的厚度和缠绕编织层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将生橡胶涂覆于第二罐体的外层;
将第二罐体放入第二模具内,进行加热加压,加热最高温度为120-200℃,压力最高为1000-5000KPa,工艺时间为20~180min,以使橡胶硫化;
最后打开第二模具取出第二罐体,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形成在中间壳2的外壁上的外壳3。
采用凯夫拉纤维丝束通过缠绕编织工艺包覆于中间壳2的外壁上,可充分利用纤维材料的结构性能,保证气罐的抗内高压性能。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可使外壳3的壁厚为2.0-15.0mm。示例地,可以为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13.0mm,14.0mm,15.0mm等等。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包括内壳、包覆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的中间壳和包覆在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包括铝合金材料;
所述中间壳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
所述外壳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氢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壁厚为2.0-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氢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壳的壁厚为2.0-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氢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壁厚为2.0-15.0mm。
5.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内壳;
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形成中间壳;
在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形成外壳;
其中,所述内壳包括铝合金材料,所述中间壳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外壳包括凯夫拉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内壳,包括:
将铝合金材料内胆作为内壳,所述内壳的壁厚为2.0-8.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形成中间壳,包括:
将碳纤维丝束包覆于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形成第一罐体;
将所述第一罐体放置于第一模具中,向所述第一模具内导入环氧树脂,并加热加压,使所述环氧树脂固化;
打开所述第一模具,取出所述第一罐体,得到形成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的所述中间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壳的壁厚为2.0-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形成外壳,包括:
将凯夫拉纤维丝束包覆于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形成第二罐体;
将生橡胶涂覆在所述第二罐体的外层;
将所述第二罐体放置于第二模具中,加热加压;
打开所述第二模具,取出所述第二罐体,得到形成在所述中间壳的外壁上的所述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壁厚为2.0-15.0mm。
CN201810685585.3A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88321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5585.3A CN108832156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5585.3A CN108832156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2156A true CN108832156A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39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5585.3A Pending CN108832156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215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46499B1 (en) 2021-06-01 2022-05-31 Helicoid Industries Inc.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pressure vessels
US11852297B2 (en) 2021-06-01 2023-12-26 Helicoid Industries Inc.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pressure vessels
US11952103B2 (en) 2022-06-27 2024-04-09 Helicoid Industries Inc. High impact-resistant, reinforced fiber for leading edge protection of aerodynamic structur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8806A1 (en) * 2000-12-21 2002-07-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igh pressure hydrogen tank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953129B2 (en) * 2002-08-27 2005-10-1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Pressure vessel with impact and fire resistant coa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948817A (zh) * 2006-11-06 2007-04-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Kevlar纤维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高压储氮气瓶及制备方法
US7641949B2 (en) * 2004-05-20 2010-01-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Pressure vessel with improved impact resistan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8806A1 (en) * 2000-12-21 2002-07-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igh pressure hydrogen tank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953129B2 (en) * 2002-08-27 2005-10-1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Pressure vessel with impact and fire resistant coat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641949B2 (en) * 2004-05-20 2010-01-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Pressure vessel with improved impact resistan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948817A (zh) * 2006-11-06 2007-04-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Kevlar纤维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高压储氮气瓶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46499B1 (en) 2021-06-01 2022-05-31 Helicoid Industries Inc.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pressure vessels
US11852297B2 (en) 2021-06-01 2023-12-26 Helicoid Industries Inc.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pressure vessels
US11952103B2 (en) 2022-06-27 2024-04-09 Helicoid Industries Inc. High impact-resistant, reinforced fiber for leading edge protection of aerodynamic structur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2156A (zh) 一种轻质防撞载氢容器及制备方法
Madhavi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Filament Wound Composite Pressure Vessel with Integrated-end Domes.
CN105437572B (zh) 运载火箭用全复合材料低温液氧贮箱及其制造方法
US20090314785A1 (en) Damage and leakage barrier in all-composite pressure vessels and storage tanks
CN106586036B (zh) 具有加强梁的运载火箭复合材料贮箱及其加工方法
CN102136325A (zh) 轻质泡沫夹芯复合材料绝缘棒及其制备方法
US10422477B2 (en) Composite vesse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8758324A (zh) 燃料电池无人机用高压储气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16510A (zh) 一种复合材料舱体的一体化成型方法
CN103994319B (zh) 薄壁金属内衬纤维全缠绕轻质高压气瓶的缠绕和固化方法
CN209705708U (zh) 35MPa铝合金内胆全缠绕玄武岩纤维的压缩天然气瓶
CN109681770B (zh) 纤维缠绕塑料内胆的储运气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101763A (ja) 高圧ガスタンク
CN208305844U (zh)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空心螺旋弹簧的固化系统
CN111251631A (zh) 高压储氢瓶及其制造方法
JP5609249B2 (ja) 高圧タンクの製造方法、高圧タンクの製造装置および高圧タンク
CN109838682A (zh) 一种35MPa铝合金内胆全缠绕玄武岩纤维的压缩天然气瓶
US11859765B2 (en) Storage tank for liquid hydrogen
CN114919204A (zh) 一种含短切碳纤维增强的储氢罐缠绕成型方法
CN114935104A (zh) 一种超薄碳纤维全缠绕塑料内胆高压储氢气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95149A (zh) 一种格构增强型复合材料泡沫夹芯支撑柱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6175B (zh) 一种玻璃钢烟囱烟道的整体缠绕成型加强筋的制备方法
CN107023419A (zh)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壳体轻质接头
CN110299598A (zh) 一种芳纶蒙皮-纸蜂窝夹层筒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3162428A1 (en) Vessel for compressed gas, l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ess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