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0160A - 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0160A
CN108830160A CN201810481932.0A CN201810481932A CN108830160A CN 108830160 A CN108830160 A CN 108830160A CN 201810481932 A CN201810481932 A CN 201810481932A CN 108830160 A CN108830160 A CN 108830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mobile terminal
facial characteristics
display screen
light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819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0160B (zh
Inventor
林进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819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0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0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0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0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0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第一线程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系统背光,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显示屏的亮度;执行第二线程;在执行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显示屏和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提升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的质量。

Description

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面部特征采集过程通常有:首先启动面部特征采集装置,然后将用户的面部对准面部特征采集装置,最后面部特征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
在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时,有时需要进行补光,目前的做法通常是使用补光灯、或者使用显示屏背光。不管是使用补光灯或是使用显示屏背光进行补光,均是瞬间把亮度调高,这样使得照射到用户面部的光不平滑,进而影响采集到的面部特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面部特征采集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使得照射到用户面部的光比较柔和,进而提升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的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面部特征采集方法,包括:
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所述第一线程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系统背光,所述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所述显示屏的亮度,所述单调递增函数与时间和亮度关联;
执行所述第二线程;
在执行所述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线程切换单元、线程执行单元和面部特征采集单元,其中:
所述线程切换单元,用于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所述第一线程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系统背光,所述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所述显示屏的亮度,所述单调递增函数与时间和亮度关联;
所述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第二线程;
所述面部特征采集单元,用于在执行所述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时,先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然后执行第二线程,最后在执行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由于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使得照射到用户面部的光比较柔和,进而提升采集到的面部特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部特征采集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移动终端,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限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2)暗光环境指的是环境光亮度低于某个阈值的环境,用户在暗光环境下可视度降低。
(3)长等线程指的是长等待线程,某个线程被设置为长等线程表示该线程处于等待状态,直至该线程被调用,该线程才进入唤醒状态。
(4)全局变量是编程术语中的一种,在程序中的任意区域都可以引用的变量,全局变量可用于保存信息。
(5)第一应用是安装于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用户可通过第一应用创建本申请中的第二线程、设置第二线程等。第一应用例如可以是手机助手应用、手机设置应用等等。
(6)单调递增函数是与时间和亮度关联的,随着时间的增大,亮度也是增大的,比如时间在0ms~2s范围内逐渐增加,亮度在2lux~226lux范围内逐渐增加。
(7)显示屏亮屏需要执行几个线程,具体有:多媒体显示处理器(Media DisplayProcessor)通电(Power on)线程、显示屏初始化线程和显示刷帧线程。
其中,显示屏初始化线程包括唤醒睡眠状态(Sleep out)、通用模块(CommonModule Definition,Common CMD)加载和开启显示屏(Display on)。
其中,多媒体显示处理器通电线程用于唤醒多媒体显示处理器。
其中,显示屏初始化线程用于唤醒显示屏。
其中,在熄屏状态下,显示屏处于睡眠状态,唤醒睡眠状态用于使显示屏脱离睡眠状态。
其中,通用模块加载用于加载通用模块。
其中,开启显示屏用于打开显示屏。
其中,显示刷帧线程用于使显示屏进入工作状态下的帧数。其中,帧数表示的是显示屏的刷新率,也就是每秒显示屏显示的画面数量。人眼看到的显示屏是一直再闪的,通常显示屏会设置每秒60帧,也就是闪60次左右。人眼能够察觉到画面闪烁的极限是每秒24幅画面,因此当帧数大于24时,人眼就无法观测到画面的闪烁。
(8)补光界面不同于移动终端的锁屏界面,补光界面是在采集面部特征时所用的用于进行补光的特定界面。
(9)面部特征包括特定部位的特征信息(比如两瞳孔之间的距离、瞳孔占据面部的比例、嘴巴占据面部的比例、嘴巴的形状、眉毛的形状、眉毛的长度、鼻子的形状、鼻子占据面部的比例、痣的数量、每个痣所在的位置等等)和整体的特征信息(比如圆脸、方脸、瓜子脸、鹅蛋脸等)。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信号处理器、收发器、显示屏、扬声器、麦克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面部特征采集装置和传感器等等。其中,存储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屏、扬声器、麦克风、RAM、面部采集装置和传感器与处理器连接,收发器与信号处理器连接。
其中,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或无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等。
其中,面部特征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面部特征采集装置可以是普通摄像头、也可以是红外摄像,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传感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光感传感器、陀螺仪、红外接近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其中,光感传感器,也称为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光亮度。光线传感器可以包括光敏元件和模数转换器。其中,光敏元件用于将采集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模数转换器用于将上述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可选的,光线传感器还可以包括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器可以将光敏元件转换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至模数转换器。上述光敏元件可以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敏电阻、硅光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处理器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体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
其中,处理器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体程序和/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从而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软体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下述图2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步骤方法流程可以基于该手机的结构实现。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移动终端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所述第一线程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系统背光,所述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所述显示屏的亮度,所述单调递增函数与时间和亮度关联。
步骤202:移动终端执行所述第二线程。
步骤203:在执行所述第二线程的过程中,移动终端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检测到需要采集面部特征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01。其中,需要采集面部特征的情况有:录入面部特征模板、面部支付、面部解锁、面部启动应用、面部解密文件、面部加密文件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移动终端被拿起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确定检测到需要采集面部特征;或者,在检测到针对显示屏的指定位置的触控操作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确定检测到需要采集面部特征,该触控操作可以是按压操作、或是滑动操作等,该指定位置可以是显示屏的右下角区域、显示屏的左上角区域、显示屏的右上角区域、显示屏的左下角区域、显示屏的中间区域等;或者,在检测到支付指令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确定检测到需要采集面部特征;或者,在检测到针对某个应用的应用图标的点击操作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确定检测到需要采集面部特征,该某个应用需要面部特征才可启动;或者,在检测到针对某个文件的图标的点击操作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确定检测到需要采集面部特征,该某个文件已被面部特征加密。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步骤203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移动终端将采集到的所述面部特征与面部特征模板进行匹配;在所述面部特征与所述面部特征模板匹配的情况下,移动终端执行所述面部特征模板对应的操作。
具体地,面部特征模板与其对应的操作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表1,在所述面部特征与第一面部特征模板相匹配时,移动终端执行解锁操作。在所述面部特征与第二面部特征模板相匹配时,移动终端执行支付操作。或者,在所述面部特征与第三面部特征模板相匹配时,移动终端启动应用i,应用i可以是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的其中一个应用,应用i可以是淘宝、微信、QQ、支付宝等等,不同的应用i对应的第三面部特征模板是不同的。或者,在所述面部特征与第四面部特征模板相匹配时,移动终端对该文件j进行解密操作,文件j是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其中一个文件,文件j可以是文档、视频、照片、视频集、照片集、通讯录、邮件等等,不同的文件j对应的第四面部特征模板是不同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线程还用于提示用户当前正在补光,以及采集面部特征。具体提示方式有:在补光界面上显示文本信息,该文本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正在进行补光,以及采集面部特征;或者,通过扬声器发出语音信息,该语音信息提示用户正在进行补光,以及采集面部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面部特征采集装置为摄像头,移动终端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的具体实施方式有:
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图像;移动终端解析采集到的所述面部图像,以得到面部特征。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图像的具体实施方式有:
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连续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多个面部图像;
在所述多个面部图像中存在至少一个面部图像的清晰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清晰度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停止面部图像的采集;
在所述多个面部图像中不存在任意一个面部图像的清晰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清晰度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继续进行面部图像采集直至采集到至少一个面部图像的清晰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清晰度为止。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图像的具体实施方式有:
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连续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图像;
在采集到的面部图像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停止面部特征采集。
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检测到需要采集面部特征,移动终端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以及执行第二线程。在执行补光线程过程中,在显示屏上显示一补光界面,然后显示屏的亮度从暗到亮单调递增,同时在调整显示屏的亮度过程中,移动终端启动摄像头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时,先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然后执行第二线程,最后在执行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由于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使得照射到用户面部的光比较柔和,进而提升采集到的面部特征的质量,最终提高了面部解锁的成功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线程是第一应用的线程,第一应用安装于移动终端中。
可见,第二线程是通过应用控制的,不是通过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控制的。假如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是安卓系统,目前由于安卓系统由暗到亮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存在非实时性的问题,如果采用安卓系统来调整显示屏亮度会导致亮度不平滑、进而出现各种闪屏。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应用来控制显示屏亮度单调递增,避免了调整不平滑和闪屏问题,进而使得照射到用户面部的光更柔和。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补光界面还包括补光背景,补光背景图是单一颜色的背景图,所述单一颜色包括单一白色或单一灰色。其中,灰色可以是浅灰色、深灰色等等。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补光界面的背景设置成单一颜色的背景,这样可使得照射到用户面部的光更亮和更柔和,更进一步地提升采集到的面部特征的质量,更进一步地提高了面部解锁的成功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处于暗光环境。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可通过光感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暗光环境。具体有:当光感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环境光亮度小于设定值时,确定移动终端处于暗光环境,否则,确定移动终端不处于暗光环境。
其中,环境光亮度,也可称为环境光照度,环境光亮度的单位可以为勒克斯(lux)。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移动终端创建所述第二线程;移动终端将所述第二线程设置为实时(Real Time,RT)线程和长等线程;移动终端将所述第二线程的优先级设置成与显示刷帧线程的优先级一致;移动终端将所述第二线程加入等待队列中。
具体地,假设显示屏是AMOLED屏,AMOLED屏是自发光的,设置亮度不是和传统液晶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一样去点亮LED灯,AMOLED屏是去写显示屏寄存器。在执行补光方案之前,移动终端先创建第二线程,为了保证这个线程是实时的,需要设置该第二线程为RT线程。另外由于在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补光方案需要经常用到,需要设置该第二线程是长等线程。另外为了保证显示屏调节亮度的实时性,需要设置该第二线程的优先级与显示刷帧的优先级一致。在创建并设置完第二线程之后,需要将第二线程加入等待队列中,以便于后续需要直接调用该第二线程。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时,移动终端通过全局变量保存所述第一线程;在执行完所述第二线程后,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二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一线程。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线程仅仅是用于面部特征采集时对面部进行补光,移动终端大部分的时候还是通过执行第一线程来给移动终端提供背光,因此在从所述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时,需要将第一线程进行保存,在第二线程执行完成后,需将第一线程切换过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面部特征采集装置为摄像头,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时,移动终端通过全局变量保存所述第一线程;在所述第二线程未执行完成,但是摄像头已经采集到至少一个面部图像的清晰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清晰度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二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一线程。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第二线程仅仅是用于面部特征采集时对面部进行补光,移动终端大部分的时候还是通过执行第一线程来给移动终端提供背光,因此在从所述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时,需要将第一线程进行保存。另外虽然第二线程未执行完成,但是摄像头已经采集到至少一个面部图像的清晰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清晰度,在该种情况下,后续第二线程进行补光已没有多大的作用,此时将第一线程切换过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面部特征采集装置为摄像头,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时,移动终端通过全局变量保存所述第一线程;
在所述补光线程未执行完成,但是摄像头已经采集到面部图像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二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一线程。
具体地,在本申请中,第二线程仅仅是用于面部特征采集时对面部进行补光,移动终端大部分的时候还是通过执行第一线程来给移动终端提供背光,因此在从所述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时,需要将第一线程进行保存。另外虽然第二线程未执行完成,但是摄像头已经采集到面部图像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该种情况下,后续第二线程进行补光已没有多大的作用,此时将系统背光线程切换过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更为详细的方法流程,如图4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401:移动终端创建第二线程。
步骤402:移动终端将所述第二线程为RT线程和长等线程。
步骤403:移动终端将所述第二线程的优先级设置成与显示刷帧线程的优先级一致。
步骤404:移动终端将所述第二线程加入等待队列中。
步骤405:在检测到面部解锁事件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光感传感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为暗光环境。
步骤406:移动终端从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以及通过全局变量保存所述第一线程。
其中,所述第一线程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系统背光,所述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所述显示屏的亮度,所述单调递增函数与时间和亮度关联。
其中,所述补光背景界面包括补光背景图,所述补光背景图是单一颜色的背景图,所述单一颜色包括单一白色或单一灰色。
步骤407:移动终端执行所述第二线程。
步骤408:在执行所述第二线程过程中,移动终端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
步骤409:在执行完所述第二线程后,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二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一线程。
步骤410:在采集到所述面部特征之后,移动终端将采集到的所述面部特征与用于解锁的面部特征模板进行匹配。
步骤411:在所述面部特征与所述面部特征模板匹配的情况下,移动终端执行解锁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所述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叙述。
与上述图2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所述第一线程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系统背光,所述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所述显示屏的亮度,所述单调递增函数与时间和亮度关联;
执行所述第二线程;
在执行所述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时,先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然后执行第二线程,最后执行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由于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使得照射到用户面部的光比较柔和,进而提升采集到的面部特征的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之前,上述程序包括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创建所述第二线程;
将所述第二线程设置为实时RT线程和长等线程;
将所述第二线程的优先级设置成与显示刷帧线程的优先级一致;
将所述第二线程加入等待队列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程序包括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在从所述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时,通过全局变量保存所述第一线程;
在执行完所述第二线程后,从所述第二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一线程。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光背景界面包括补光背景图,所述补光背景图是单一颜色的背景图,所述单一颜色包括单一白色或单一灰色。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暗光环境。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之后,所述程序包括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将采集到的所述面部特征与用于解锁的面部特征模板进行匹配;
在所述面部特征与所述面部特征模板匹配的情况下,执行解锁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程是第一应用的线程,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叙述。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移动终端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600,所述移动终端600包括线程切换单元601、线程执行单元602和面部特征采集单元603,其中:
线程切换单元601,用于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所述第一线程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系统背光,所述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所述显示屏的亮度,所述单调递增函数与时间和亮度关联;
线程执行单元602,用于执行所述第二线程;
面部特征采集单元602,用于在执行所述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时,先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然后执行第二线程,最后执行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用户的面部特征。由于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使得照射到用户面部的光比较柔和,进而提升采集到的面部特征的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600还包括创建单元604、设置单元605和加入单元606,其中:
创建单元604,用于创建所述第二线程;
设置单元605,用于将所述第二线程设置为实时RT线程和长等线程;
设置单元605,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线程的优先级设置成与显示刷帧线程的优先级一致;
加入单元606,用于将所述第二线程加入等待队列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600还包括保存单元607,其中:
保存单元606,用于在从所述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时,通过全局变量保存所述第一线程;
线程切换单元601,还用于在执行完所述第二线程后,从所述第二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一线程。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光背景界面包括补光背景图,所述补光背景图是单一颜色的背景图,所述单一颜色包括单一白色或单一灰色。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暗光环境。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600还包括匹配单元608和执行单元609,其中:
匹配单元608,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面部特征与用于解锁的面部特征模板进行匹配;
解锁单元609,用于在所述面部特征与所述面部特征模板匹配的情况下,执行解锁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程是第一应用的线程,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中。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可穿戴设备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呈现。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单元”应当理解为尽可能最宽的含义,用于实现各个“单元”所描述功能的对象例如可以是集成电路ASIC,单个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共享的、专用的或芯片组)和存储器,组合逻辑电路,和/或提供实现上述功能的其他合适的组件。
其中,线程切换单元601、线程执行单元602、创建单元604、设置单元605、加入单元606、保存单元607、匹配单元608和解锁单元609可以是处理器,面部特征采集单元603可以是摄像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现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面部特征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所述第一线程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系统背光,所述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所述显示屏的亮度,所述单调递增函数与时间和亮度关联;
执行所述第二线程;
在执行所述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创建所述第二线程;
将所述第二线程设置为实时RT线程和长等线程;
将所述第二线程的优先级设置成与显示刷帧线程的优先级一致;
将所述第二线程加入等待队列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从所述第一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二线程时,通过全局变量保存所述第一线程;
在执行完所述第二线程后,从所述第二线程切换至所述第一线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背景界面包括补光背景图,所述补光背景图是单一颜色的背景图,所述单一颜色包括单一白色或单一灰色。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暗光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采集到的所述面部特征与用于解锁的面部特征模板进行匹配;
在所述面部特征与所述面部特征模板匹配的情况下,执行解锁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程是第一应用的线程,所述第一应用安装于所述移动终端中。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程切换单元、线程执行单元和面部特征采集单元,其中:
所述线程切换单元,用于从第一线程切换至第二线程,所述第一线程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系统背光,所述第二线程用于控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补光界面,以及按照单调递增函数调节所述显示屏的亮度,所述单调递增函数与时间和亮度关联;
所述执行单元,用于执行所述第二线程;
所述面部特征采集单元,用于在执行所述第二线程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补光界面发出的光照射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481932.0A 2018-05-18 2018-05-18 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830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1932.0A CN108830160B (zh) 2018-05-18 2018-05-18 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1932.0A CN108830160B (zh) 2018-05-18 2018-05-18 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0160A true CN108830160A (zh) 2018-11-16
CN108830160B CN108830160B (zh) 2021-03-12

Family

ID=64148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1932.0A Active CN108830160B (zh) 2018-05-18 2018-05-18 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016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5998A (zh) * 2019-01-24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750258A (zh) * 2020-12-17 2021-05-04 深圳市子瑜杰恩科技有限公司 商务的收费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2089478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补光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02849A1 (en) * 2007-02-16 2012-01-05 Sony Corporation Image-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processing method, image-pickup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3220421A (zh) * 2013-04-03 2013-07-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自拍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914314A (zh) * 2012-12-31 2014-07-09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显示屏幕亮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17562A (zh) * 2014-09-25 2015-01-28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的展现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320578A (zh) * 2014-10-22 2015-01-28 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屏幕亮度进行自拍柔光补偿的方法
CN106502609A (zh) * 2016-10-31 2017-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50135A (zh) * 2016-11-02 2017-03-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277388A (zh) * 2017-07-27 2017-10-2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补光方法
CN107657221A (zh) * 2017-09-12 2018-0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面部信息采集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02849A1 (en) * 2007-02-16 2012-01-05 Sony Corporation Image-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processing method, image-pickup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3914314A (zh) * 2012-12-31 2014-07-09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显示屏幕亮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20421A (zh) * 2013-04-03 2013-07-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自拍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317562A (zh) * 2014-09-25 2015-01-28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的展现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320578A (zh) * 2014-10-22 2015-01-28 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屏幕亮度进行自拍柔光补偿的方法
CN106502609A (zh) * 2016-10-31 2017-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50135A (zh) * 2016-11-02 2017-03-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277388A (zh) * 2017-07-27 2017-10-2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补光方法
CN107657221A (zh) * 2017-09-12 2018-0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面部信息采集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5998A (zh) * 2019-01-24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885998B (zh) * 2019-01-24 2022-04-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089478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补光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750258A (zh) * 2020-12-17 2021-05-04 深圳市子瑜杰恩科技有限公司 商务的收费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0160B (zh) 2021-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74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113688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电子设备
WO2021000881A1 (zh) 一种分屏方法及电子设备
JP6309540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21179773A1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098019B (zh) 一种调节显示参数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150079804A (ko)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장치, 단말기기,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DE212015000194U1 (de) Verkleinerte Benutzeroberflächen für Batteriemanagement
CN108830160A (zh) 面部特征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851422A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控制方法
CN108829242A (zh) 智能终端及其非触控式操作方法
US20220044043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sensor data processing method
WO2022143387A1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242983B (zh) 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37726A1 (zh) 分屏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150499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042878A1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JP469933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45296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833695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7817964A (zh) 电子设备、显示系统及其集成控制装置
CN112153292A (zh) 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279830A1 (zh) 指纹录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7424875U (zh) 集成控制装置和显示系统
CN115390738A (zh) 卷轴屏开合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