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8534B -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28534B
CN108828534B CN201810591767.4A CN201810591767A CN108828534B CN 108828534 B CN108828534 B CN 108828534B CN 201810591767 A CN201810591767 A CN 201810591767A CN 108828534 B CN108828534 B CN 1088285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iber coupler
optical fiber
filter
chao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917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28534A (zh
Inventor
王龙生
王安帮
郭园园
吴梅
王大铭
王云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5917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28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28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8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28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8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36Means for anti-jamming, e.g. ECCM, i.e. electronic counter-counter meas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01S7/411Identification of targets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radar reflectiv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雷达探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包括混沌信号源、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功分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雷达发射天线、雷达接收天线、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混沌信号源包括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器,平衡探测器,本发明的混沌信号源的输出信号具有宽带且平坦的功率谱,可将无模糊目标定位精度提高至亚cm量级;本发明的混沌信号源的输出信号无时延特征,且通过滤波处理,降低了混沌信号源的输出信号被截获和重构的概率,可有效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探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发展的进步,雷达在汽车防撞、穿墙成像以及国防安全等民用与军事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例如,在无人驾驶中利用雷达探测实现汽车防撞,在灾后救援、安全反恐中利用雷达探测实现穿墙成像,在军用机舰中利用雷达探测实现目标搜索等。上述应用的关键是在复杂的外部干扰环境中对目标物体进行准确的高精度定位。这要求雷达系统不仅具有高精度的无模糊探测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目前,上述应用普遍使用的雷达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超宽带雷达和随机信号雷达。超宽带雷达的突出优势是目标定位精度高,但受探测信号复杂度限制,对相似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稍弱 [Ultrawidebandradar system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n Proc. IEEE Conf. UltraWideband Syst.and Tech., Picataway, NJ, pp. 201–205,2002]。随机信号雷达的突出优势是抗干扰能力强,但受探测信号带宽限制,其目标定位精度稍差,通常为m量级[Random signalradar—a winner in both the military and civilian operatingenvironments,IEEE Trans. Aerosp. Electron. Syst., vol. 39, pp. 489–498,2003]。因此,研发一种兼具二者优势的雷达系统将极大改善雷达探测在上述领域的应用,而其关键是寻找一种宽带且随机的雷达探测信号。
研究发现,半导体激光器在外部扰动下可产生高维、宽带以及随机的混沌振荡。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因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易于集成等特点成为产生上述混沌最为普遍使用的结构。利用此结构产生的混沌信号作为雷达系统的探测信号,可将雷达探测的目标定位精度提高至cm量级 [Diverse waveform generation using semiconductor lasersfor radar and microwave applications,IEEE J. QuantumElectron., vol. 40, no.6, pp. 682–689,2004]。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利用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产生混沌信号的功率谱十分尖锐,导致目标探测结果中除了目标定位峰之外还存在许多旁瓣峰——旁瓣峰会混淆目标峰位置,削弱雷达系统的无模糊探测能力 [White-chaos radar withenhanced range resolution and anti-jamming capability, IEEE Photon.Technol.Lett., vol. 29, no. 20, pp. 1723-1726, 2017]。此外,外腔反馈将引入外腔模式谐振,导致混沌信号存在周期性的相关性——时延特征[Time delayextraction inchaotic cryptosystems based on optoelectronic feedbackwith variable delay,Proc. SPIE, vol. 6997, p. 69970E,2008],该特征将泄漏混沌系统外腔长度这一关键参数。敌方通过截获探测信号并将其进行自相关运算便可获取该参数。进一步,利用该参数并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敌方便可重构我方混沌雷达系统并进行诱骗攻击,进而削弱了我方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Nonlinear dynamics extraction for time-delaysystemsusing modular neural networks synchronization and prediction,Physica A, vol.351, no. 1, pp. 133–141, 2005; ECCM capabilities ofanultrawidebandbandlimited random noise imaging radar,IEEE Trans.Aerosp.Electron. Syst., vol. 38, no. 4, pp. 1243–1255,2002]。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混沌信号构建雷达探测系统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案。这是因为,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产生混沌信号的功率谱更为平坦且没有时延特征。基于该信号的雷达系统不仅可以实现cm量级的无模糊目标定位还对多通道以及噪声干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Chaotic radar using nonlinear laser dynamics,IEEE J. Quantum Electron., vol. 40, no. 6, pp. 815–820,2004]。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受激光器弛豫振荡的限制,光注入方法产生混沌信号的功率谱带宽和平坦度还不足够理想,这限制了目标定位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尽管通过精细地调节激光器参数,如偏置电流、频率失谐以及注入强度等,可进一步改善功率谱的带宽和平坦度,但目标物体的定位精度依然无法突破cm量级 [Ambiguity functions of laser-based chaoticradar,IEEE J.Quantum Electron., vol. 40, no. 12, pp. 1732–1738,2004]。此外,更加重要的是,满足上述条件的激光器参数范围非常有限,不利于实际操作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雷达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包括混沌信号源、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功分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雷达发射天线、雷达接收天线、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混沌信号源包括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二光纤耦合器、第三光纤耦合器、第一光功率计、第二光功率计、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和平衡探测器,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光纤耦合器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衰减器连接至第二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衰减器连接至第三光纤耦合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纤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光功率计,第二光纤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所述第三光纤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第三光纤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光功率计,所述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和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的输出端连接至平衡探测器的两个输入端,所述平衡探测器的输出端作为混沌信号源的输出端;所述混沌信号源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至功分器的输入端,所述功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和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雷达发射天线的输入端;所述雷达接收天线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至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的控制端连接。
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均是由激光驱动器驱动,且二者的偏置电流均大于阈值电流(阈值电流是激光器发出光的一个临界值),以保证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有光输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腔反馈延迟时间不成比例。这是为了保证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的混沌激光信号能通过第一光纤耦合器的非共振拍频后能消除时延特征,且会通过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的滤波处理,降低了混沌信号源的输出信号被截获和重构的概率,可有效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优选的,第一光纤耦合器的两路输出信号的功率比和光程比均接近1:1。这是为了保证从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出的两路混沌激光信号进行充分的混合拍频,产生宽带、功率谱平坦的混沌信号源,从而可将无模糊目标定位精度提高至亚cm量级,所述功率比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衰减器和第二衰减器调节并可以通过第一光功率计和的第二光功率计显示具体功率示数,所述光程比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和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的长度实现最大限度接近1:1。
优选的,所述平衡探测器的带宽大于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二光纤耦合器和第三光纤耦合器输出信号的带宽。这是为了保证所述平衡探测器能完整的提取到通过第一光纤耦合器拍频后又经第一光纤耦合器和第二光纤耦合器传输的输出信号。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一放大器和第二放大器的带宽大于平衡探测器的输出信号的带宽。这是为了保证所述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一放大器和第二放大器能完整的提取到平衡探测器的输出信号。
优选的,所述雷达发射天线、雷达接收天线、信号采集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的工作带宽大于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的选频范围。这是为了保证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输出的所有频段的信号均可被发射、接收、采集以及处理,可以实现多种频段物体的探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的光线传输流程为:
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各自输出一路混沌激光信号,且两路混沌激光信号经过第一光纤耦合器进行拍频后又分两路输出,第一光纤耦合器的第一路输出信号从第一输出端输出并通过第一衰减器传输至第二光纤耦合器,第二光纤耦合器将拍频信号从一路发送至第一光功率计并从另一路通过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传输至平衡探测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光纤耦合器的第二路输出信号从第二输出端输出并通过第二衰减器传输至第三光纤耦合器,将拍频信号从一路发送至第二光功率计并从另一路通过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传输至平衡探测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调节第一衰减器和第二衰减器使第一光纤耦合器的两路输出信号的功率比最大限度的接近1:1,并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和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使得第一光纤耦合器的两路输出信号的光程比最大限度的接近1:1,平衡探测器通过外差探测滤除拍频信号中的强度混沌和噪声(拍频信号中有相位混沌、强度混沌和噪声,本发明中只采用相位混沌),获得带宽和功率谱均平坦且无时延特征的拍频信号,将此拍频信号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混沌信号源的输出信号,且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的滤波带宽由信号处理模块中的工控机进行实时控制;该输出信号经第一滤波器进行频段调节之后发送至功分器,所述功分器将接收到的信号分为两路输出,一路作为雷达探测信号,另一路作为参考信号,所述功分器将雷达探测信号传输至第一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之后通过雷达发射天线发射,雷达探测信号在遇到目标物后,会发生反射或是散射现象,其中将反射信号或是散射信号统称为回波信号,之后回波信号被雷达接收天线接收且被发送至第二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将回波信号的功率放大后发送至第二滤波器进行频段调节,经第二滤波器处理后的回波信号发送至信号采集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对回波信号和功分器发来的参考信号进行相关运算(所述的相关运算即对回波信号和功分器发来的参考信号进行卷积运算,并通过卷积运算得出回波信号和功分器发来的参考信号的相关度),从而确定目标物的位置。
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进行频段调节是因为不同的频段适合不同的目标物,又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的滤波带宽由信号处理模块中的工控机进行实时控制,这是为了能更好的找到并定位目标物(有些目标物是移动中的物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 本发明的混沌信号源的输出信号具有宽带且平坦的功率谱,可将无模糊目标定位精度提高至亚cm量级;
(二) 本发明的混沌信号源的输出信号无时延特征,且通过滤波处理,降低了混沌信号源的输出信号被截获和重构的概率,可有效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发明所述的混沌激光信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沌信号源;2-第一滤波器;3-功分器;4-第一放大器;5-雷达发射天线;6-雷达接收天线;7-第二放大器;8-第二滤波器;9-信号采集模块;10-信号处理模块;11-目标物;a-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c-第一光纤耦合器;d-第一衰减器;e-第二衰减器;f-第二光纤耦合器;g-第三光纤耦合器;h-第一光功率计;i-第二光功率计;j-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k-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l-平衡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现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进行说明。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包括混沌信号源1、第一滤波器2、第二滤波器8、功分器3、第一放大器4、第二放大器7、雷达发射天线5、雷达接收天线6、信号采集模块9、信号处理模块10;所述混沌信号源1包括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第一光纤耦合器c、第二光纤耦合器f、第三光纤耦合器g、第一光功率计h、第二光功率计i、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j、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k和平衡探测器l,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衰减器d连接至第二光纤耦合器f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衰减器e连接至第三光纤耦合器g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纤耦合器f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光功率计h,第二光纤耦合器f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j,所述第三光纤耦合器g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k,第三光纤耦合器g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光功率计i,所述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j和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k的输出端连接至平衡探测器l的两个输入端,所述平衡探测器l的输出端作为混沌信号源1的输出端;所述混沌信号源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滤波器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2的输出端连接至功分器3的输入端,所述功分器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放大器4的输入端和信号采集模块9的第一输入端,第一放大器4的输出端连接至雷达发射天线5的输入端;所述雷达接收天线6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放大器7的输入端,第二放大器7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滤波器8的输入端,第二滤波器8的输出端连接至信号采集模块9的第二输入端,信号采集模块9的输出端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10的输入端,所述信号处理模块10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的控制端连接。
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均是由激光驱动器驱动,且二者的偏置电流均大于阈值电流(阈值电流是激光器发出光的一个临界值),以保证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有光输出。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的外腔反馈延迟时间不成比例。这是为了保证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输出的混沌激光信号能通过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非共振拍频后能消除时延特征,且会通过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的滤波处理,降低了混沌信号源1的输出信号被截获和重构的概率,可有效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两路输出信号的功率比和光程比均接近1:1。这是为了保证从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发射出的两路混沌激光信号进行充分的混合拍频,产生宽带、功率谱平坦的混沌信号源1,从而可将无模糊目标定位精度提高至亚cm量级,所述功率比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衰减器d和第二衰减器e调节并可以通过第一光功率计h和的第二光功率计i显示具体功率示数,所述光程比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j和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k的长度实现最大限度接近1:1。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平衡探测器l的带宽大于第一光纤耦合器c、第二光纤耦合器f和第三光纤耦合器g输出信号的带宽。这是为了保证所述平衡探测器l能完整的提取到通过第一光纤耦合器c拍频后又经第一光纤耦合器c和第二光纤耦合器f传输的输出信号。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滤波器2、第二滤波器8、第一放大器4和第二放大器7的带宽大于平衡探测器l的输出信号的带宽。这是为了保证所述第一滤波器2、第二滤波器8、第一放大器4和第二放大器7能完整的提取到平衡探测器l的输出信号。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雷达发射天线5、雷达接收天线6、信号采集模块9和信号处理模块10的工作带宽大于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的选频范围。这是为了保证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输出的所有频段的信号均可被发射、接收、采集以及处理,可以实现多种频段物体的探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的光线传输流程为:
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各自输出一路混沌激光信号,且两路混沌激光信号经过第一光纤耦合器c进行拍频后又分两路输出,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第一路输出信号从第一输出端输出并通过第一衰减器d传输至第二光纤耦合器f,第二光纤耦合器f将拍频信号从一路发送至第一光功率计h并从另一路通过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j传输至平衡探测器l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第二路输出信号从第二输出端输出并通过第二衰减器e传输至第三光纤耦合器g,将拍频信号从一路发送至第二光功率计i并从另一路通过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k传输至平衡探测器l的第二输入端,通过调节第一衰减器d和第二衰减器e使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两路输出信号的功率比最大限度的接近1:1,并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j和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k使得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两路输出信号的光程比最大限度的接近1:1,平衡探测器l通过外差探测滤除拍频信号中的强度混沌和噪声(拍频信号中有相位混沌、强度混沌和噪声,本发明中只采用相位混沌),获得带宽和功率谱均平坦且无时延特征的拍频信号,将此拍频信号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混沌信号源1的输出信号,且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的滤波带宽由信号处理模块10中的工控机进行实时控制;该输出信号经第一滤波器2进行频段调节之后发送至功分器3,所述功分器3将接收到的信号分为两路输出,一路作为雷达探测信号,另一路作为参考信号,所述功分器3将雷达探测信号传输至第一放大器4进行功率放大之后通过雷达发射天线5发射,雷达探测信号在遇到目标物11后,会发生反射或是散射现象,其中将反射信号或是散射信号统称为回波信号,之后回波信号被雷达接收天线6接收且被发送至第二放大器7,第二放大器7将回波信号的功率放大后发送至第二滤波器8进行频段调节,经第二滤波器8处理后的回波信号发送至信号采集模块9,信号采集模块9对回波信号和功分器3发来的参考信号进行相关运算(所述的相关运算即对回波信号和功分器3发来的参考信号进行卷积运算,并通过卷积运算得出回波信号和功分器3发来的参考信号的相关度),从而确定目标物11的位置。
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进行频段调节是因为不同的频段适合不同的目标物11,又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的滤波带宽由信号处理模块10中的工控机进行实时控制,这是为了能更好的找到并定位目标物11(有些目标物11是移动中的物体)。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沌信号源(1)、第一滤波器(2)、第二滤波器(8)、功分器(3)、第一放大器(4)、第二放大器(7)、雷达发射天线(5)、雷达接收天线(6)、信号采集模块(9)、信号处理模块(10);
所述混沌信号源(1)包括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第一光纤耦合器(c)、第二光纤耦合器(f)、第三光纤耦合器(g)、第一光功率计(h)、第二光功率计(i)、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j)、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k)和平衡探测器(l),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a)和第二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b)的外腔反馈延迟时间不成比例,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衰减器(d)连接至第二光纤耦合器(f)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衰减器(e)连接至第三光纤耦合器(g)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纤耦合器(f)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光功率计(h),第二光纤耦合器(f)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j),所述第三光纤耦合器(g)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k),第三光纤耦合器(g)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第二光功率计(i),所述第一可调谐光延迟线(j)和第二可调谐光延迟线(k)的输出端连接至平衡探测器(l)的两个输入端,所述平衡探测器(l)的输出端作为混沌信号源(1)的输出端;
所述混沌信号源(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滤波器(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2)的输出端连接至功分器(3)的输入端,所述功分器(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放大器(4)的输入端和信号采集模块(9)的第一输入端,第一放大器(4)的输出端连接至雷达发射天线(5)的输入端;
所述雷达接收天线(6)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放大器(7)的输入端,第二放大器(7)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滤波器(8)的输入端,第二滤波器(8)的输出端连接至信号采集模块(9)的第二输入端,信号采集模块(9)的输出端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10)的输入端,所述信号处理模块(10)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的滤波带宽由信号处理模块(10)中的工控机进行实时控制;信号采集模块(9)对回波信号和功分器(3)发来的参考信号进行相关运算,所述的相关运算即对回波信号和功分器(3)发来的参考信号进行卷积运算,并通过卷积运算得出回波信号和功分器(3)发来的参考信号的相关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两路输出信号的功率比接近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光纤耦合器(c)的两路输出信号的光程比接近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探测器(l)的带宽大于第一光纤耦合器(c)、第二光纤耦合器(f)和第三光纤耦合器(g)的输出信号的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器(2)、第二滤波器(8)、第一放大器(4)和第二放大器(7)的带宽大于平衡探测器(l)的输出信号的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发射天线(5)、雷达接收天线(6)、信号采集模块(9)和信号处理模块(10)的工作带宽大于第一滤波器(2)和第二滤波器(8)的选频范围。
CN201810591767.4A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Active CN108828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1767.4A CN108828534B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91767.4A CN108828534B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8534A CN108828534A (zh) 2018-11-16
CN108828534B true CN108828534B (zh) 2022-07-26

Family

ID=6414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91767.4A Active CN108828534B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285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8885B (zh) * 2019-02-25 2023-05-2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码调制正弦波信号的生命探测雷达系统及方法
CN110677235B (zh) * 2019-08-23 2023-02-1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宽带白混沌的产生方法以及装置
CN110794416B (zh) * 2019-10-18 2023-04-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光子毫米波噪声雷达
CN112688166B (zh) * 2019-10-18 2022-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沌激光器和激光雷达
CN111638529B (zh) * 2020-05-27 2022-11-1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真随机数发生器的车载雷达系统
CN113960567B (zh) * 2021-10-18 2023-06-20 烟台大学 基于半导体环形激光器的激光雷达信号源装置及测距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3459B1 (fr) * 1996-01-05 1998-04-03 France Telecom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optique mettant en oeuvre un cryptage par chaos deterministe
CN1952685B (zh) * 2006-11-10 2010-05-19 浙江大学 利用混沌同步的混沌雷达系统
CN102608617B (zh) * 2012-03-09 2013-07-1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的超宽带穿墙雷达探测装置
CN103368653B (zh) * 2013-07-22 2016-02-1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类似白噪声的宽带混沌信号的产生方法及装置
CN205882387U (zh) * 2016-08-05 2017-01-11 西南大学 一种通过延迟互藕消除光混沌延时特征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8534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8534B (zh) 一种基于混沌激光信号的雷达探测装置
US9335414B2 (en) Frequency agile LADAR
US5861834A (en) Virtual noise radar waveform for reduced radar detectability
Jakabosky et al. Gapped spectrum shaping for tandem-hopped radar/communications & cognitive sensing
Guerci et 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optimum transmit-receive radar
US9977930B2 (en) Interference immune radio
WO2017028335A1 (zh) 全波段覆盖的超宽带全光雷达系统
CN111693988A (zh) 一种激光毫米波一体化测距测速雷达方法及装置
CN110221292B (zh) 一种微波光子多波段雷达成像系统及方法
Ravenscroft et al. Analysis of spectral notching in FM noise radar using measured interference
Gallagher et al. Linearization of a harmonic radar transmitter by feed-forward filter reflection
Peng et al. A photonics-based coherent dual-band radar for super-resolution range profile
Urick et al. Photonics for electronic inteference suppression
Nguyen et al.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RFI mitigation techniques for UWB radar signals
Guerci et al. Adaptive transmission radar: the next" wave"?
Hall et al. Low-cost chaotic radar design
CN114200465A (zh) 受控捷变激光混沌信号发生器及多态混沌捷变激光雷达
Liu et al. Compressive detection of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signals
Antayhua et al.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chipless RFID readers for reading range enhancement
CN108646243B (zh) 一种基于无限状态机有序云信号的层析扫描成像仪
Stark et al. Photonics for electronic warfare
CN116466354B (zh) 波段可重构微波光子雷达探测方法和系统
Baixiao et al.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results for wide-band multi-polarization VHF radar
Zeng et al. Doppler ambiguity correction based on keystone transform for wideband radar
CN115508783A (zh) 一种微波光子多频段雷达发射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Longsheng

Inventor after: Wang Anbang

Inventor after: Guo Yuanyuan

Inventor after: Wu Mei

Inventor after: Wang Daming

Inventor after: Wang Yuncai

Inventor before: Wang Anb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Longsheng

Inventor before: Guo Yuanyuan

Inventor before: Wu Mei

Inventor before: Wang Dam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unca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