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5601A -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血泵底座 - Google Patents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血泵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5601A
CN108815601A CN201811193689.9A CN201811193689A CN108815601A CN 108815601 A CN108815601 A CN 108815601A CN 201811193689 A CN201811193689 A CN 201811193689A CN 108815601 A CN108815601 A CN 108815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machine
blood pump
machine assembly
assembly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36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15601B (zh
Inventor
卢飞
李剑青
易博
罗七
罗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936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5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15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5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15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5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818Bearings
    • A61M60/82Magnetic bearin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耦合离心血泵及其血泵底座,通过调整磁钢间隙,使血泵在不同转速下,均能保证叶轮所受的合力为零或接近于零,从而提升血泵效率,避免血泵磨损与发热,并减低溶血和血栓的产生。所述血泵底座包括:外壳组件、电机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外壳组件具有容纳空间,所述电机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并包括电机和驱动磁钢,所述驱动磁钢与电机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电机组件连接,用于驱动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从而带动驱动磁钢相对于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所述驱动机构优选为手动驱动机构,调整方便,散热效果好,成本更低,更优选通过档位调整机构限定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组件的多个轴向位置,实现多级调节。

Description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血泵底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耦合离心血泵及其血泵底座。
背景技术
在心脏手术时或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体外离心血泵用于在体外建立起血运转流通道,辅助心脏泵血。PLVAD系统(Percutaneous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vice: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ECMO系统(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及体外循环系统等,均可以通过体外离心血泵来充当动力装置,代替心脏泵血。
磁耦合是最为常见的体外离心血泵的驱动方式:一个从动磁钢置于叶轮内,一个驱动磁钢安装于底座上并与电机相连;通过两个磁钢的磁耦合作用,将电机的扭矩传递至叶轮上,带动叶轮旋转。磁耦合结构使叶轮与电机分离,避免了动密封,泵头部分可拆卸,从而使底座可以循环使用。
但是,现有的体外离心血泵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效率低、磨损和发热严重,且容易发生溶血及血栓的风险,因此,有必要解决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耦合离心血泵及其血泵底座,通过调整离心泵本体上的从动磁钢与电机上的驱动磁钢之间的间隙,使离心血泵在不同转速下,均能保证叶轮所受的合力接近于零或为零,使支撑叶轮之轴承处的负载最小化,从而提升离心血泵的效率,避免离心血泵磨损与发热,并减低溶血和血栓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血泵底座,其包括外壳组件、电机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外壳组件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磁钢,所述驱动磁钢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电机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磁钢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手动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以可相对运动的方式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血泵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的档位调整机构,用于与所述驱动机构相配合,以限定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多个轴向位置。
优选地,所述档位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一条弧形滑槽以及多个限位件,所述弧形滑槽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壁上,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弧形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弧形滑槽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臂,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上;所述驱动臂自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向外延伸,且用于在所述弧形滑槽内移动并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限位件中的一个相配合,以此将所述电机组件限定至所述多个轴向位置中的一个,所述多个限位件与所述多个轴向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驱动臂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机组件的轴线方向,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外壳,所述驱动臂与所述电机外壳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固定凹槽,且所述弧形滑槽为多条,多条所述弧形滑槽沿着所述外壳组件的周向均匀设置,每条所述弧形滑槽的同一侧壁上沿着所述弧形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深度不同的所述固定凹槽;
所述驱动臂为多个,并且与所述弧形滑槽一一对应;多个所述驱动臂围绕所述电机组件的轴线布置,并用于分别在对应的一条所述弧形滑槽内移动并选择性地与任一个所述固定凹槽相配合,且各所述驱动臂所配合的所述固定凹槽的深度皆相同。
优选地,每条所述弧形滑槽的一端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导向槽,多个所述驱动臂用于分别通过一个所述导向槽进入对应的一条所述弧形滑槽。
优选地,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卡扣,用于周向锁紧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外壳组件。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定位柱,所述弧形滑槽的数量至少为一条;
所述档位调整机构还包括至少一条安装槽、按钮孔和按钮装置;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按钮孔皆与所述弧形滑槽连通;所述按钮装置具体包括可移动组件和按钮,所述可移动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按钮孔中,所述按钮与所述可移动组件相配合,用于触发所述可移动组件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运动;所述可移动组件包括所述定位柱;
所述驱动臂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用于在所述弧形滑槽内移动并选择性地与任一个所述定位柱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组件还包括固定本体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孔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本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本体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往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多个所述定位柱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往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驱动臂脱离;
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固定本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本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用于通过弹性力驱动所述固定本体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往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驱动臂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多个,所述定位柱为圆柱体,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是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上的一对反方向;所述安装槽为弧形安装槽,所述固定本体为弧形固定本体,多个所述定位柱沿着所述弧形固定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槽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径向设置于所述弧形滑槽的一侧,所述按钮孔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径向设置于所述弧形滑槽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本体上还开设有一个槽口,所述槽口的内表面为光滑斜面;所述按钮的一外表面与所述槽口的内表面相配合,且也为光滑斜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定位孔,所述弧形滑槽的数量至少为一条,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弧形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弧形滑槽的同一侧壁上;
所述驱动臂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并用于在所述弧形滑槽内移动且通过一弹性锁紧机构选择性地与任一个所述定位孔配合,所述弹性锁紧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臂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放置所述弹性锁紧机构的中空结构;
所述弹性锁紧机构包括卡扣以及弹性件,所述卡扣通过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卡扣的一部分用于插装于所述定位孔,另一部分用于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外部;所述弹性件用于通过弹性力驱动所述卡扣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是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上的一对反方向。
优选地,每相邻两个限位件之间的弧形长度对应于所述电机组件的旋转角度。
优选地,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外螺纹,且所述外壳组件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且一端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电机组件连抵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血泵底座还包括定位确认装置,用于判断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确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用于供使用者查看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确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的定位特征,所述定位特征设置在所述观察口的视线范围中,用于确定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外壳组件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特征包括刻度尺和参考基准,所述刻度尺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参考基准设置在所述电机组件上,用于确定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确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的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
优选地,所述电机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外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限制所述电机组件的周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驱动机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旋转套筒,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旋转套筒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并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旋转套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套筒旋转;所述旋转套筒内设置有所述电机组件并与其螺纹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并且所述外壳组件上设置有轴承,用于支撑所述旋转套筒。
优选地,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内,且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机外壳之间设置有散热垫。
优选地,所述散热垫为柔性结构。
优选地,所述外壳组件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鳍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磁耦合离心血泵,其包括离心泵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血泵底座,所述离心泵本体与所述血泵底座可拆卸地连接。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磁耦合离心血泵及其血泵底座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电机组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相对于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使电机组件的轴向位置能够被调整,从而使得电机组件上驱动磁钢的位置也随之改变,这样便达到了磁钢间隙可调节的目的,于是,即可根据血泵叶轮的受力情况,调整叶轮受到的磁拉力,从而使血泵在不同转速下,均可以保证叶轮受到的合力为零或接近于零,使得血泵轴承在轴向的负载最小,不但降低血泵轴承的磨损,减少血泵受到的摩擦力,提升血泵效率,而且还有效解决了电机散热问题,降低了溶血和血栓的发生;
第二、本发明的驱动机构优选为手动驱动机构,相比于电动驱动,其散热效果好,成本更低,无需操作者事先学习相关操作规程,操作方便,同时也便于操作者对电机组件的轴向位置做出快速、准确地调整;
第三、在手动驱动模式下,优选通过档位调整机构限定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组件的多个轴向位置,而每个轴向位置可对应于不同的磁钢间隙,而不同的磁钢间隙则可对应于不同的血泵转速,以至于实际操作时,操作者只需要根据当前的血泵转速,将电机组件调整至具体的一个轴向位置即可,这样的多级调整更为方便,有利于对磁钢间隙做出更快速和更准确的调整;
第四、在手动驱动模式下,优选将电机组件的外壁与外壳组件的内壁直接以可相对运动的方式相接触设置,如两个壁直接螺纹连接,这样便于将电机组件的热量直接向外传递,电机的散热效果好,确保了血泵的持续稳定运行;
第五、本发明的电机与电机外壳之间优选设置有散热垫,有效填充了电机与电机外壳之间的间隙,不仅便于电机的固定,而且还增大了电机与电机外壳的接触面积,便于将电机的热量向外传递,增强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法以及相关实施例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结合下列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一种磁耦合离心血泵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磁耦合离心血泵的轴向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血泵底座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血泵底座的轴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血泵底座的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组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上外壳组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下外壳组件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离心血泵的轴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血泵底座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血泵底座的分解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机组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下外壳组件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血泵底座的分解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电机组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上外壳组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下外壳组件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按钮装置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可移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按钮的立体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下外壳组件上开设弧形滑槽的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下外壳组件上开设安装槽的横向剖视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可移动组件下移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血泵底座的立体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血泵底座的轴向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电机组件的立体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下外壳组件的立体图。
图中:
离心泵本体-01、100;轴承-02;叶轮-03;从动磁钢-227;泵座-04;电机-05;驱动磁钢-228;
血泵底座-200、300、400、500、600;
上外壳组件-201、101、1、401;上外壳主体-212、12;第一螺纹孔-229;第三螺纹孔-217;凸部-216;绝缘垫片-211、11;上盖-213、13;螺栓-214、14;卡槽-218、10;内螺纹-21;散热鳍片-22;
电机组件-202、231、102、2、402;驱动磁钢-204、104、4;固定结构-205、105、5;电机-206、106、6;散热垫-207、107、7;凹部-208;电机外壳-209、235、108、8;电机底座-210;卡扣装置215、15;
下外壳组件-203、103、3、403;下外壳主体-19、220、236、112;沉头孔-219、111;紧固螺母-221;观察口-223;安装孔-224;弧形滑槽-114、191、413;导向槽-115;固定凹槽-113;按钮孔-192;安装槽-193;可移动组件-18;按钮-16;固定本体-181;弹簧-20、302;定位柱-17;槽口-21;定位孔-306;
驱动机构-232;驱动件-222;外壳组件-233;旋转套筒-234;驱动电机-225;轴承-226;驱动臂-109、9、304;卡扣-110、301;中空结构-305;弹簧-302。
附图中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体外离心血泵存在效率低、磨损严重、散热不理想等问题。图1和图2提供一种磁耦合离心血泵,其包括离心泵本体01和泵座04,所述离心泵本体01可拆卸地与泵座04连接,因此,离心泵本体01可以随意拆卸更换。所述离心泵本体01包括本体外壳以及置于本体外壳内的轴承02和叶轮03,所述轴承02分别设置在叶轮03的上下两端,以支撑叶轮03。所述泵座04包括泵座外壳以及置于泵座外壳内的电机05。其中,一个从动磁钢227固定在叶轮03上,一个驱动磁钢228固定在电机05上,从而通过驱动磁钢228与从动磁钢227的磁耦合作用,将电机05的扭矩传递至叶轮03,带动叶轮03旋转,这样可以使叶轮03与电机05分离,既避免了动密封,密封效果好,也便于泵座04的循环使用,降低成本。
进一步,发明人对叶轮03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叶轮03会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向上的液压力、向下的磁拉力以及叶轮的重力,该三个力的合力即为轴承02所受到的轴向负载,因此,若该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可以实现轴承02在轴向的负载最小化。
但是,发明人发现,传统的离心血泵只能保证单一转速(单一流量)下轴承所受的合力为零,因此,当离心血泵的工作状态改变时,如切换为低流量时,便无法保证此合力还是为零,这样便给轴承带来了额外的负载和发热,加大了溶血以及血栓产生的风险,也降低了离心血泵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叶轮受到的液压力与离心血泵的流量以及转速有关,当流量以及转速发生改变时,液压力势必会增大或减小,此时,若需要保证轴承所受的合力为零,势必磁拉力也需要相应的增大或减小。
发明人发现,磁拉力的大小主要与磁耦合传递的扭矩以及磁钢间隙相关,因此,可通过调整磁钢间隙,调整叶轮所受到的磁拉力,使叶轮在不同转速下均能保证其所受到的合力接近于零或为零,从而使轴承处的负载最小化,提升离心血泵的效率,减小离心血泵的磨损和发热,降低溶血以及血栓的产生。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血泵底座,其包括外壳组件、电机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外壳组件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磁钢,所述驱动磁钢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电机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磁钢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因此,通过驱动电机组件做轴向运动,即可改变电机组件与外壳组件的相对位置,而电机组件上的驱动磁钢的位置也相应改变,从而使驱动磁钢与离心泵本体上的从动磁钢之间的距离也随之改变,以实现根据离心血泵的转速,实时调整叶轮所受到的磁拉力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可以是手动驱动机构,也可以是电动驱动机构。相比于电动驱动,手动驱动的方式可以改善电机组件的散热效果,降低成本,而且也便于操作者对电机组件的位置做出快速、准确地调整,操作更为方便。
若所述驱动机构为手动驱动机构,则优选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以可相对运动的方式相接触,例如电机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以可相对滑动或相对转动的方式相接触,这样便于将电机组件的热量直接向外传递,电机的散热效果好,确保了血泵的持续稳定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螺纹连接,以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旋转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至少部分贴合(未配合连接),以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轴向移动。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内部”、“内侧”是指构件靠近轴线的一侧;相应的,“外部”、“外侧”是与“内部”、“内侧”相对的一侧。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且在下述描述中,所叙述的血泵磁耦合的间隙指的是从动磁钢与驱动磁钢的间隙,又简称磁钢间隙。
<实施例一>
参考图3至图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血泵底座的主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血泵底座的轴向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血泵底座的分解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机组件的轴向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上外壳组件的轴向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下外壳组件的主视图。
首先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血泵底座200,其包括外壳组件、电机组件202和驱动机构。为了方便安装和调整电机组件202,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上外壳组件201和下外壳组件203,所述上外壳组件201用于与所述下外壳组件203可拆卸地连接,并限定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电机组件202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这里,所述下外壳组件203包括一个下外壳主体220(如图8所示),所述上外壳组件201包括一个上外壳主体212(如图7所示),在下外壳主体220的侧壁上可开设有沉头孔219,且在上外壳主体212的侧壁上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29,以供螺栓穿设于沉头孔219和第一螺纹孔229,从而将下外壳组件203与上外壳组件201 可拆卸地连接。
接着如图6所示,所述电机组件202包括电机206、驱动磁钢204、电机外壳209和电机底座210。所述驱动磁钢204固定在电机206的电机轴上,从而可以随电机轴的转动而转动。这里的电机轴上可设置一个固定结构205,所述固定结构205可通过螺丝或者胶水等方式固定连接驱动磁钢204,避免驱动磁钢204由于磁拉力,向从动磁钢方向移动。所述电机外壳209将整个电机206罩设在其内部,以实现密封、防护等目的。所述电机外壳209的顶部(如图6中的上端)通过一个或多个螺丝与电机20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电机的上端面指的是朝向离心泵本体的一端,与上端相对的下端则是背离离心泵本体的一端,此处所提到的离心泵本体用于与上外壳组件201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电机底座210与电机206连接,并还用于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所述电机底座210带动整个电机组件202做轴向运动。所述电机底座210具体设置在电机206的下端,可通过螺栓与电机206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较佳地,在电机206与电机外壳209之间优选设置有散热垫207,所述散热垫207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柔性材料制成,如硅胶或类似硅胶的软材料。所述散热垫207可以填充电机206与电机外壳209之间的间隙,不仅有利于电机206的固定,还可以增大电机206与电机外壳209的接触面积,更有助于将电机206的热量向外传递,提高散热效果。
进而如图8所示,所述驱动机构为手动驱动机构,其包括带有外螺纹的驱动件222,所述驱动件222与下外壳主体220螺纹连接,其一端穿过下外壳主体220之底部上的第二螺纹孔(未标示)伸入外壳组件内,进而与电机底座210抵接但不固定,所述电机底座210由驱动件222进行支撑,所述驱动件222的另一端则设置在外壳组件的外部,便于操作者手动驱动驱动件222转动。故而,借助于驱动件222的旋转,以及驱动件222的外螺纹与下外壳主体220的内螺纹的配合,即可将驱动件22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电机组件202的轴向移动。为了实现此目的,所述驱动件222较佳地为梅花内六角螺栓或其他类型的螺栓,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也便于操作者将磁钢间隙调整至任意值。
如此,实际使用时,当离心血泵工作于低流量时,可通过驱动件222驱动电机组件202向下运动,从而增大磁钢间隙,减小叶轮受到的磁拉力,使叶轮轴承处的负载接近于零或为零;而当离心血泵工作于高流量时,可通过驱动件222驱动电机组件202向上运动,减小磁钢间隙,增大磁拉力,而确保叶轮轴承处的负载亦接近于零或为零。如此一来,能够保证在不同流量下,叶轮所受到的合力始终保持最小化。这里的“向上”、“向下”是沿外壳组件的轴向上一对相反的方向,其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来设定的,但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将电机组件202调整到所需位置后,需将电机组件202与上外壳组件201相固定,从而避免电机震动,同时另将驱动件222与下外壳组件203固定,防止下外壳组件203在运行过程中因震动而导致驱动件222发生松动。
在将电机组件202与上外壳组件201相固定时,可通过顶丝将电机外壳209与上外壳组件201相固定。如图7所示,所述上外壳主体21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17,用于安装顶丝,通过顶丝穿设于第三螺纹孔217内固定电机组件202与上外壳主体212。另外,如图8所示,主要通过旋紧紧固螺母221来固定梅花内六角螺栓,所述紧固螺母221安装在下外壳主体220的外侧,与驱动件222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操作者判断电机组件202的位置,所述血泵底座200还包括定位确认装置,用于判断电机组件202相对于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具体可判断电机底座210与下外壳主体220之底部之间的轴向距离。所述定位确认装置优选包括开设在下外壳主体220之外壁上的观察口223(通孔),所述观察口223用于供操作人员实时查看电机组件202的轴向位置的变化情况,以便于操作者对磁钢间隙做出准确的调整。所述定位确认装置更优选还包括设置在外壳组件内的定位特征,所述定位特征设置在观察口223的视线范围中,用于确定电机组件202与所述外壳组件的相对位置,具体而言,操作人员通过观察口223可以看见所述定位特征,并根据所述定位特征确定电机组件202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所述定位特征具体包括设置在下外壳主体220之内壁上的刻度尺(如毫米刻度尺),可将下外壳主体220之底部内侧最低点作为刻度尺的零线,向上依次设置多个水平刻度线,形成所述刻度尺。所述定位特征还包括设置在电机组件202上的参考基准,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刻度尺上的水平刻度线,定位所述参考基准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即可快速地获取电机组件202与外壳组件的相对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确认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外壳组件上的传感器,如光学距离传感器,用于获取电机底座210与下外壳主体220底部之间的轴向距离,即电机组件202与外壳组件的相对位置。具体可在观察口223的位置放置光学距离传感器,探测下外壳主体220的底部与电机底座210之间的实时距离。如此,操作者可以根据传感器反馈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判断电机组件202的位置是否到位。
更进一步,所述电机外壳209和上外壳主体2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两者的相对运动只能为轴向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如图6和如图7所示,所述电机外壳209的外壁上优选设有凹部208(作为第一限位部),具体凹部208设置在电机外壳209的上方,用于与上外壳主体212之内壁上的凸部216(作为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限制所述电机组件202只能沿轴向移动,即凹部208的长度大于凸部216的长度,凸部216可活动地插装在凹部208中。当然,也可相反的方式设置,即在电机外壳209的外壁上设置凸部,而在上外壳主体212之内壁上设置凹部,或者,凸部与凹部同时在电机外壳209和上外壳主体212上设置。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直线导轨来限制电机组件仅做轴向的移动,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此外,为了使电机更好的散热,所述上外壳主体212的外壁亦被构造成便于散热的结构,如散热鳍片,从而增大散热的表面积,便于电机206的散热。
另外参考图7,所述上外壳组件201还包括绝缘垫片211,设置于上外壳组件201的上盖213的内侧,所述绝缘垫片211用于与上盖213一起绝缘密封内部的电机组件202。所述上外壳主体212的两端开口,一端开口处设置所述上盖213,另一端开口与下外壳主体220连接。所述上盖213通常为金属结构,因此,易导电或导磁,为此,通过绝缘垫片211来形成电绝缘和磁绝缘的密封结构,避免导电和产生磁损耗。因此,所述绝缘垫片211由非导电和非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垫片211的一侧与上盖213连接,如胶水粘接等,另一侧与上外壳主体212可通过螺栓214连接。
所述上外壳组件201还包括卡扣装置215,如在上外壳主体21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卡扣装置215,通过卡扣装置215 将上外壳组件201与离心泵本体相卡接,以此限制离心泵本体在轴向上的位移。优选地,所述卡扣装置215与上外壳主体212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扭力弹簧(未标示),用于通过弹性力使卡扣装置215自动打开,更便于离心泵本体的安装与拆除。更优选地,所述上盖213上设置有卡槽218,优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卡槽218,所述卡槽218用于与离心泵本体配合卡紧,以此防止离心泵本体旋转。如图8所示,所述下外壳主体220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安装孔224,其可设置内螺纹,以便通过安装孔224将血泵底座200固定在小推车或其他类似装置上。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动驱动电机组件做轴向移动的驱动方式,与电动驱动相比,其散热效果好,成本低,也无需操作者事先学习复杂的相关操作规程,操作方便,而且也便于操作者根据肉眼观察到的数据或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处理结果,确认电机组件与外壳组件的相对位置,从而方便操作者对电机组件的位置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调整。而且,为了便于电机的散热,可将电机外壳的外壁与上外壳主体的内壁配置成至少部分贴合,便于将电机的热量向外传递,散热效果好。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区别的是,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为电动驱动机构,具体如图9所示。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磁耦合离心血泵的轴向剖视图,如图9所示,所述离心血泵包括离心泵本体100和血泵底座300,所述血泵底座300与所述离心泵本体10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血泵底座300包括电机组件231、驱动机构232和外壳组件233。
本实施例的离心泵本体100与实施例一相同,血泵底座3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也基本相同,以下对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所述驱动机构232为电动驱动机构,其包括驱动电机225和旋转套筒234。所述驱动电机225安装在外壳组件233内并与下外壳主体236固定连接,具体所述驱动电机225安装在下外壳主体236的容置槽内并与下外壳主体236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套筒234也设置在外壳组件233内,且所述驱动电机225的电机轴与旋转套筒234连接,而所述电机组件231设置在旋转套筒234内。所述旋转套筒234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电机组件231的电机外壳235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使电机外壳235的外壁与旋转套筒234的内壁形成螺纹配合。当驱动电机225驱动旋转套筒234旋转,电机组件231由于在旋转方向上存在限位(如所述电机外壳235和旋转套筒23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故而不能与旋转套筒234一起旋转,两者的螺纹产生相对位移,使电机组件231仅沿轴向移动。其中,为了支撑旋转套筒234,所述旋转套筒234的外侧还设置有轴承226,如上下、左右各布置一个轴承226,而这些轴承226固定设置在外壳组件233上。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驱动电机组件轴向移动的驱动方式,可以通过步进电机驱动电机组件运动,自动调整磁钢间隙至任意值。但是,发明人发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必须设置轴承226来支撑旋转套筒234,不可避免地会在上外壳组件的上外壳主体与电机外壳235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此对于电机的散热是非常不利的,使电机产生的热量难以通过外壳组件向外传递,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导致电机内部过热的问题,影响电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产生安全隐患。
此外,发明人还发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采用的调节方式显然为无极调节,虽可以改变磁钢间隙至任意值,但对于操作者来说,反而会因不清楚血泵运行在某一转速时,所对应的最佳磁钢间隙的具体值而无法做出准确调节,影响使用体验。为了解决无极调节所存在的问题,发明人又进一步在血泵底座上设置了档位调整机构,用于与所述驱动机构相配合,以限定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组件只能处于多个轴向位置中的一个,而每个轴向位置可对应于不同的磁钢间隙,不同的磁钢间隙则可对应于不同的血泵转速,以至于实际操作时,操作者只需要根据当前的血泵转速,将电机组件调整至具体的一个轴向位置即可,这样的多级调整更为方便,有利于对磁钢间隙做出更快速和准确的调整。
具体的,所述档位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一条弧形滑槽以及多个限位件,所述弧形滑槽设置在下外壳主体的壁上,而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弧形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弧形滑槽上。并且,多个所述限位件在下外壳主体上的位置互不相同。下外壳主体上还可以设置多个标识,与所述多个限位件一一对应,以起到提示限位件所对应的叶轮转速的作用。此外,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上,且用于在所述弧形滑槽内移动并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限位件中的一个相配合,以此将所述电机组件限定至所述多个轴向位置中的一个,所述多个所述限位件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多个轴向位置中的所述一个相对应。这里的多个限位件在下外壳主体上的位置互不相同,可以是轴向位置不相同,也可以是周向位置不相同。
以下参考附图和实施例三至实施例五,对档位调整机构及其使用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三>
参考图10至图1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血泵底座的主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血泵底座的分解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机组件的轴向剖视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下外壳组件的立体图。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血泵底座400也包括上外壳组件101、电机组件102、下外壳组件103和驱动机构,所述电机组件102包括电机106、驱动磁钢104、固定结构105、电机外壳108和散热垫107,所述下外壳组件103包括下外壳主体112,所述下外壳主体112上设置有沉头孔111。
本实施例的血泵底座4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以下对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1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直接设置在电机外壳108上,较佳地与电机外壳108形成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将驱动机构直接构造成图示的驱动臂109,其数量较佳地为两个,但不限于为两个,还可以是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中,两个驱动臂109围绕电机组件102的轴线优选对称布置,且所述驱动臂109自电机外壳108的外壁向外延伸,并优选延伸方向垂直于电机组件102的轴线方向。向外延伸后,所述驱动臂109用于伸入下外壳主体112上的弧形滑槽114内,并进一步伸出外壳组件,所述驱动臂109伸出外壳组件的部分便于人员对其操作。
如图13所示,所述档位调整机构包括弧形滑槽114和固定凹槽113。所述弧形滑槽114为多条,多条弧形滑槽114开设在下外壳主体112上并沿着下外壳主体112的周向均匀设置。并且,所述驱动臂109的数量与弧形滑槽114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外壳主体112的侧壁上开设有两条相对的弧形滑槽114,每条所述弧形滑槽114的一端优选设置了一个导向槽115,所述导向槽115沿轴向开设且一端开口,以允许一个驱动臂109经由一个导向槽115进入对应的一条弧形滑槽114并在弧形滑槽114内移动。此外,每条弧形滑槽114的同一侧壁上沿弧形滑槽114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凹槽113,这里的固定凹槽113用于形成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限位件,且同一弧形滑槽114上的多个固定凹槽113的深度互不相同(即具有不同的轴向高度),而两条对应的弧形滑槽114上相对应的固定凹槽113的深度皆相同,深度相同的一对固定凹槽113便对应电机组件的一个轴向位置。
详细来说,在组装时,事先将两个驱动臂109插入对应的一个导向槽115,进而操作时,只需要根据当前的离心血泵的转速,手动将驱动臂109抬起导入弧形滑槽114并选择性地插装至多个固定凹槽113中的一个即可。若与不同的固定凹槽113插装,便使得电机组件具有不同的轴向位置,此方式结构简单,调整较为方便。
更佳地,于驱动臂109上设置有卡扣110,在驱动臂109为弹性材料的情况下,所述卡扣110可与所述驱动臂109一体成型,较佳地,所述卡扣110与所述驱动臂109的夹角为锐角,也可以与所述驱动臂109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驱动臂109设置到位后,通过驱动臂109上的卡扣110将电机组件102与下外壳组件103周向锁紧,避免电机震动。应知晓的是,驱动臂109插装于固定凹槽113的同时,亦限定了电机组件102的轴向移动,因此,只需要通过卡扣110将电机组件102周向锁紧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驱动臂109优选对称布置,且多个驱动臂109较佳地分别通过一个导向槽115进入对应的一条弧形滑槽114,进而与对应的一条弧形滑槽114上的一个固定凹槽113相配合,但是,各个驱动臂109所配合的一对固定凹槽113的深度皆相同,以此确保电机组件102不会发生偏斜。另外,通过打开卡扣110并抬起驱动臂109,将驱动臂109移动至与其他固定凹槽113相配合,便可重新调整电机组件102的位置,操作非常方便,且再次按下卡扣110即可将电机组件102的位置固定。
然而,发明人发现,仅依靠多个驱动臂109来支撑电机组件102,支撑的可靠性不足,容易损坏驱动臂109,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电机组件能够自由的转动或移动,电机组件与外壳组件不能实现理想地完全接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电机的散热也不理想。
因此,基于实施例三所存在的问题,发明人又提出了在设置档位调整机构的同时,确保电机外壳与外壳组件能够更好地相接触的改进方案,以此提高电机的散热性能,具体参见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
<实施例四>
参考图14至图23,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血泵底座的分解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电机组件的轴向剖视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上外壳组件的轴向剖视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下外壳组件的立体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按钮装置的立体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可移动组件的立体图,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按钮的立体图,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下外壳组件上开设弧形滑槽的立体图,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下外壳组件上开设安装槽的横向剖视图,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可移动组件下移的示意图。
如图14至图23所示,所述血泵底座500包括上外壳组件1、电机组件2、下外壳组件3和驱动机构。所述上外壳组件1包括上外壳主体12、绝缘垫片11、卡槽10、上盖13、螺栓14,卡扣装置15和散热鳍片22,其中的螺栓14用于固定绝缘垫片11。所述电机组件2包括电机6、驱动磁钢4、固定结构5、散热垫7和电机外壳8。
本实施例的血泵底座5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以下对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15所示,所述电机外壳8上设置驱动臂9,充当所述驱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臂9为一个,其较佳地与电机外壳8形成一体式结构。同样的,所述驱动臂9自电机外壳8的外壁向外延伸并优选在垂直于电机组件2的轴线方向向外延伸,以伸入下外壳主体19上的弧形滑槽191中,并进一步伸出外壳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臂9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并与下述弧形滑槽191的数量相对应。
如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档位调整机构包括弧形滑槽191、安装槽193、按钮孔192和按钮装置。其中,所述下外壳主体19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弧形滑槽191,同时于所述弧形滑槽191的内侧(即沿电机组件的径向),沿着所述弧形滑槽191还轴向开设有一条安装槽193,所述安装槽193与弧形滑槽191相连通,另于所述弧形滑槽191的外侧下方(即沿电机组件的轴向)开设有一个按钮孔192,所述按钮孔192与安装槽193连通。所述安装槽193相比于弧形滑槽191在下外壳主体19的轴线方向上更靠近下外壳主体19的底部。
如图18至图20所示,所述按钮装置用于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槽193中,一方面提供多个限位件,另一方面与驱动臂9配合锁紧,弧形滑槽191暴露出多个限位件。
所述按钮装置具体包括可移动组件18和按钮16。所述可移动组件18包括固定本体181、多个弹簧20和多个定位柱17。所述按钮16设置于按钮孔192中,并较佳地可活动地设置在固定本体181上,用于触发固定本体181的运动。所述固定本体181通过按钮16和弹簧20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槽193中。所述定位柱17和弹簧20分别沿着弧形滑槽191的延伸方向分布于所述固定本体181的上下两侧,而每两个定位柱17之间的弧形长度对应于电机组件2的旋转角度。与电机组件2配合的外壳组件固定不动,因此,电机组件2的旋转运动将引起电机组件2在轴向的移动,使得电机组件2的轴向位移可根据螺纹导程以及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组件的旋转角度来确定,这里的电机组件的旋转角度便由两个相邻定位柱17之间的弧形长度来限定。具体地,弧形滑槽191的轴向高度可为4-10mm,当驱动臂9从一个定位柱17移动至相邻的另一个定位柱,驱动臂9将上移或下降0.3-2mm,也即电机组件2上移或下降0.3-2mm,同时带动驱动磁钢上移或下降0.3-2mm。
较佳地,所述固定本体181的壁上还开设有一个槽口21,该槽口21的内表面的形状与按钮16的外表面相对应,从而实现两者的配合和相对移动,具体地,该槽口21的内表面为一光滑斜面,而按钮16与该槽口21的内表面相配合的外表面也为一光滑斜面。
实际组装时,事先将按钮装置的固定本体181和弹簧20设置在安装槽193内,弹簧20抵住安装槽193的槽底,弧形滑槽191暴露出定位柱17,并将电机组件2上的驱动臂9插入弧形滑槽191并伸出下外壳组件3,按钮16对应穿过按钮孔192并暴露于按钮孔192外,进而操作时,如图23所示,只需要按下按钮16,便可利用按钮16的光滑斜面迫使可移动组件18沿电机组件2的轴向向下移动,定位柱17随之向下移动,即可根据当前的血泵转速,手动拉动驱动臂9沿着弧形滑槽191移动,同时带动电机组件2旋转,对其高度进行调节,驱动臂9的周向和纵向上的移动范围皆受弧形滑槽191的限制。当驱动臂9移动到合适位置后,也即电机组件2到了合适高度,松开按钮16,此时,在弹簧20提供的弹性力作用下,所述可移动组件18沿电机组件2的轴向向上移动,使得其中一个定位柱17与驱动臂9相固定,从而锁定可移动组件18与驱动臂9,实现电机组件2的位置固定,如图17所示(未示出驱动臂9)。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2在驱动臂9的驱动下相对于外壳组件旋转,故在电机外壳8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如图15所示。同时如图16所示,在上外壳主体1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21,使上外壳主体12的内壁直接与电机外壳8的外壁螺纹连接,由于上外壳主体12固定不动,因此,在旋转方向上,电机组件2受到限制,电机组件2与上外壳主体12的螺纹发生相对位移,使电机组件2沿轴向移动。这里,由于电机外壳8与上外壳主体12通过螺纹直接接触,接触面积大且接触紧密,因此,有助于将电机的热量直接向外传递,散热效果好,而且,上外壳主体12的螺纹结构也为电机组件提供了支撑力,防止驱动臂9因受力过重而损坏。当然,为了保证电机的有效散热,所述内螺纹21的长度不宜过短。
如图15所示,所述驱动臂9上开设有连接孔(优选圆孔),可允许定位柱17(优选圆柱体)插入而实现锁紧,优选连接孔为一个,每次移动仅与一个定位柱17配合锁紧,因此,本实施例的定位柱17即构成了一个限位件,其在固定本体181的带动下可上移或下移。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本体181和安装槽193皆为弧形条状,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两者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扇形,只要将定位柱17沿着弧线间隔设置即可,同样可以实现相同技术效果。
可见,每相邻两个定位柱之间的弧形长度限定了电机组件的旋转角度,于是间接限定了电机组件的轴向移动距离,从而实现了电机组件位置的调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将电机外壳与外壳组件直接螺纹配合接触,接触面积大,既便于散热,又能够对电机组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可靠性好。此外,提供弹性力的结构不限于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弹性件,另外,弹性件的数量不限于多个,也可以是一个,多个弹性件可以施力更均匀,且弹性件的一端可连接固定本体,另一端连接安装槽的底部。还有,档位调整机构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档位调整机构与数量相对应的多个驱动臂相配合,一起限定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组件的多个轴向位置。
实施例五>
参考图24至图27,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血泵底座的立体图,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血泵底座的轴向剖视图,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电机组件的立体图,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下外壳组件的立体图。如图24至27所示,所述血泵底座600也包括上外壳组件401、电机组件402、下外壳组件403和驱动机构。
本实施例的血泵底座600的结构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以下对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如图26所示,所述电机组件402的电机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臂304,所述驱动臂304自电机外壳的外壁向外延伸并较佳地在垂直于电机组件402的轴线方向向外延伸,并进一步伸入下外壳主体的弧形滑槽413中,进而还伸出弧形滑槽413到外壳组件的外部。所区别的是,所述驱动臂304在弧形滑槽413内移动时,通过一个弹性锁紧机构选择性地与弧形滑槽413上的多个定位孔306中的一个配合,且所述弹性锁紧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驱动臂304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臂304上设有中空结构305(盲孔),所述中空结构305的内部装有所述弹性锁紧机构,用于将驱动臂304与下外壳组件403锁紧。如图25所示,所述弹性锁紧机构具体包括弹簧302及卡扣301,所述卡扣301与弹簧30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弹簧302的另一端与中空结构305的底部相连接。
如图27所示,所述档位调整机构包括弧形滑槽413和多个定位孔306。所述下外壳组件403的下外壳主体之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弧形滑槽413,所述弧形滑槽413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孔306,多个所述定位孔306沿弧形滑槽4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每相邻两个定位孔306间的弧形长度对应于电机组件402的旋转角度。这里的定位孔306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具体不作限制。
如图24和图25所示,实际装配时,将所述驱动臂304插入弧形滑槽413并一部分伸出下外壳主体,所述卡扣301的一部分在弹簧302的作用下,与定位孔306配合锁紧,另一部分暴露在下外壳主体的外侧。当调节磁钢间隙时,按下卡扣301所暴露的一部分,即可使卡扣301的一端脱离定位孔306,随即手动带动驱动臂304沿弧形滑槽413移动,便可带动电机组件402旋转,电机组件402与上外壳组件401螺纹配合,旋转一个或多个角度后,松开卡扣301,在弹簧302的弹性力作用下,卡扣301上移,与另一个定位孔306相固定,重新将电机组件402与下外壳组件403锁定。如图25所示,较佳地,卡扣301可以为U形卡扣。这里,与实施例四相同的,电机组件与外壳组件螺纹配合,便于将电机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外壳组件,散热效果好。并且,每相邻两个定位孔之间的弧形长度也同样限定了电机组件的旋转角度,操作方便。
<实施例六>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磁耦合离心血泵,该离心血泵包括离心泵本体以及本实施例一至五中任一个所描述的血泵底座,所述离心泵本体与所述血泵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离心泵本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叶轮,所述叶轮上固定设置有从动磁钢,所述从动磁钢与血泵底座上的驱动磁钢磁耦合。这里的离心泵本体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综上,为达到磁钢间隙可调节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手动或电动驱动电机组件轴向运动的驱动方式,另在手动驱动模式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无级(无固定档位限制)和多级(有固定档位限制)两种调节方式,当然,本发明包括但不同限于上述实施中所列举的调节方式,任何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方式基础上进行变换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举一反三,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臂与限位件所配合的方向也可反过来设置,比如实施例四中的定位柱17下移与驱动臂9配合,或实施例五中的卡扣301下移与驱动臂304配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耦合驱动的血泵及其血泵底座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电机组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相对于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使电机组件的轴向位置能够被调整,从而使得电机组件上驱动磁钢的位置也随之改变,这样便达到了磁钢间隙可调节的目的,于是,即可根据血泵叶轮的受力情况,调整叶轮受到的磁拉力,从而使血泵在不同转速下,均可以保证叶轮受到的合力为零或接近于零,使得血泵轴承在轴向的负载最小,不但降低血泵轴承的磨损,减少血泵受到的摩擦力,提升血泵效率,而且还有效解决了电机散热问题,降低了溶血和血栓的发生;
第二、本发明的驱动机构优选为手动驱动机构,相比于电动驱动,其散热效果好,成本更低,无需操作者事先学习相关操作规程,操作方便,同时也便于操作者对电机组件的轴向位置做出快速、准确地调整;
第三、在手动驱动模式下,优选通过档位调整机构限定电机组件相对于外壳组件具有多个轴向位置,而每个轴向位置可对应于不同的磁钢间隙,而不同的磁钢间隙则可对应于不同的血泵转速,以至于实际操作时,操作者只需要根据当前的血泵转速,将电机组件调整至具体的一个轴向位置即可,这样的多级调整更为方便,有利于对磁钢间隙做出更快速和更准确的调整;
第四、在手动驱动模式下,优选将电机组件之电机外壳的外壁与外壳组件的内壁以可相对运动的方式接触设置,如两个壁直接螺纹连接,这样便于将电机组件的热量直接向外传递,电机的散热效果好,确保了血泵的持续稳定运行;
第五、本发明的电机与电机外壳之间优选设置有散热垫,有效填充了电机与电机外壳之间的间隙,不仅便于电机的固定,而且还增大了电机与电机外壳的接触面积,便于将电机的热量向外传递,增强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血泵底座,包括外壳组件、电机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外壳组件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驱动磁钢,所述驱动磁钢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电机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磁钢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手动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以可相对运动的方式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壁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的档位调整机构,用于与所述驱动机构相配合,以限定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多个轴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一条弧形滑槽以及多个限位件,所述弧形滑槽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壁上,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弧形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弧形滑槽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臂,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上;所述驱动臂自所述电机组件的外壁向外延伸,且用于在所述弧形滑槽内移动并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限位件中的一个相配合,以此将所述电机组件限定至所述多个轴向位置中的一个,所述多个限位件与所述多个轴向位置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机组件的轴线方向,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外壳,所述驱动臂与所述电机外壳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固定凹槽,且所述弧形滑槽为多条,多条所述弧形滑槽沿着所述外壳组件的周向均匀设置,每条所述弧形滑槽的同一侧壁上沿着所述弧形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深度不同的所述固定凹槽;
所述驱动臂为多个,并且与所述弧形滑槽一一对应;多个所述驱动臂围绕所述电机组件的轴线布置,并用于分别在对应的一条所述弧形滑槽内移动并选择性地与任一个所述固定凹槽相配合,且各所述驱动臂所配合的所述固定凹槽的深度皆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弧形滑槽的一端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导向槽,多个所述驱动臂用于分别通过一个所述导向槽进入对应的一条所述弧形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卡扣,用于周向锁紧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外壳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定位柱,所述弧形滑槽的数量为至少一条;
所述档位调整机构还包括至少一条安装槽、按钮孔和按钮装置;所述安装槽和所述按钮孔皆与所述弧形滑槽连通;所述按钮装置具体包括可移动组件和按钮,所述可移动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按钮孔中,所述按钮与所述可移动组件相配合,用于触发所述可移动组件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运动;所述可移动组件包括所述定位柱;
所述驱动臂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用于在所述弧形滑槽内移动并选择性地与任一个所述定位柱相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组件还包括固定本体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本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本体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往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多个所述定位柱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往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驱动臂脱离;
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固定本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本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用于通过弹性力驱动所述固定本体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往第二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驱动臂相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多个,所述定位柱为圆柱体,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是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上的一对反方向;所述安装槽为弧形安装槽,所述固定本体为弧形固定本体,多个所述定位柱沿着所述弧形固定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槽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径向设置于所述弧形滑槽的一侧,所述按钮孔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弧形滑槽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上还开设有一个槽口,所述槽口的内表面为光滑斜面;所述按钮的一外表面与所述槽口的内表面相配合,且也为光滑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定位孔,所述弧形滑槽的数量为至少一条,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弧形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弧形滑槽的同一侧壁上;
所述驱动臂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用于在所述弧形滑槽内移动且通过一弹性锁紧机构选择性地与任一个所述定位孔配合,所述弹性锁紧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臂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放置所述弹性锁紧机构的中空结构;
所述弹性锁紧机构包括卡扣以及弹性件,所述卡扣通过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卡扣的一部分用于插装于所述定位孔,另一部分用于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外部;所述弹性件用于通过弹性力驱动所述卡扣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往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是沿着所述电机组件的轴向上的一对反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限位件之间的弧形长度对应于所述电机组件的旋转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外螺纹,且所述外壳组件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且一端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电机组件抵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的外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确认装置,用于判断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所述定位确认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的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用于供使用者查看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确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的定位特征,所述定位特征设置在所述观察口的视线范围中,用于确定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外壳组件的相对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特征包括刻度尺和参考基准,所述刻度尺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参考基准设置在所述电机组件上,用于确定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的轴向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外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限制所述电机组件的周向运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驱动机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旋转套筒;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旋转套筒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并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旋转套筒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套筒旋转;所述旋转套筒内设置有所述电机组件并与其螺纹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做轴向运动;并且所述外壳组件上设置有轴承,用于支撑所述旋转套筒。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内,且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机外壳之间设置有散热垫。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鳍片。
26.一种磁耦合离心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泵本体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泵底座,所述离心泵本体与所述血泵底座可拆卸地连接。
CN201811193689.9A 2018-10-15 2018-10-15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血泵底座 Active CN108815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3689.9A CN108815601B (zh) 2018-10-15 2018-10-15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血泵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3689.9A CN108815601B (zh) 2018-10-15 2018-10-15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血泵底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5601A true CN108815601A (zh) 2018-11-16
CN108815601B CN108815601B (zh) 2019-01-29

Family

ID=64149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3689.9A Active CN108815601B (zh) 2018-10-15 2018-10-15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血泵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1560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2670A (zh) * 2019-08-20 2019-10-01 上海微创心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其血泵底座、血泵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WO2020177148A1 (zh) * 2019-03-07 2020-09-10 江苏赛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泵及心肺转流系统
CN112546423A (zh) * 2020-12-02 2021-03-26 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外膜肺氧合泵驱动装置
CN112891731A (zh) * 2021-01-22 2021-06-04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装置
CN114099941A (zh) * 2021-12-01 2022-03-01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体外循环系统
CN115804905A (zh) * 2022-11-14 2023-03-17 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泵
WO2023160422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其驱动装置
WO2023160424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其驱动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5630A (en) * 1995-08-08 1996-11-19 Kyocera Corporation Blood pump having magnetic attraction
US20170045054A1 (en) * 2012-07-09 2017-02-16 Medtronic, Inc. Reducing Centrifugal Pump Bearing Wear Through Dynamic Magnetic Coupling
CN107080870A (zh) * 2016-02-16 2017-08-22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血泵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5630A (en) * 1995-08-08 1996-11-19 Kyocera Corporation Blood pump having magnetic attraction
US20170045054A1 (en) * 2012-07-09 2017-02-16 Medtronic, Inc. Reducing Centrifugal Pump Bearing Wear Through Dynamic Magnetic Coupling
US20180231004A1 (en) * 2012-07-09 2018-08-16 Medtronic, Inc. Reducing centrifugal pump bearing wear through dynamic magnetic coupling
CN107080870A (zh) * 2016-02-16 2017-08-22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血泵及心室辅助循环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7148A1 (zh) * 2019-03-07 2020-09-10 江苏赛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泵及心肺转流系统
CN110292670A (zh) * 2019-08-20 2019-10-01 上海微创心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其血泵底座、血泵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10292670B (zh) * 2019-08-20 2019-12-03 上海微创心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其血泵底座、血泵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12546423A (zh) * 2020-12-02 2021-03-26 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外膜肺氧合泵驱动装置
CN112891731A (zh) * 2021-01-22 2021-06-04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装置
CN114099941A (zh) * 2021-12-01 2022-03-01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体外循环系统
CN114099941B (zh) * 2021-12-01 2023-08-29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体外循环系统
WO2023160422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其驱动装置
WO2023160424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其驱动装置
CN115804905A (zh) * 2022-11-14 2023-03-17 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泵
CN115804905B (zh) * 2022-11-14 2024-03-01 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5601B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5601B (zh)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血泵底座
JP6938692B2 (ja) 多機能ケアデバイス
CN110388328A (zh) 流体压缩机
CN110388327A (zh) 包括流体压缩机的热泵
CN109885134A (zh) 计算机主板结构
CN211454112U (zh) 一种便携式医学影像分析设备
CN206195539U (zh) 高精度直驱电机系统
CN110292670B (zh) 磁耦合离心血泵及其血泵底座、血泵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208866108U (zh) 一种化学实验用试管清洗装置
CN208569519U (zh) 一种计算机cpu用辅助散热装置
CN112013249A (zh) 摄像机安装装置及摄像机组件
CN107157430B (zh) 胶囊内镜的运动控制装置
CN110388334A (zh) 包括流体压缩机的燃料电池
CN215580762U (zh) 一种散热增强型电机线圈
CN213145127U (zh) 一种方便快速拆装的调节式轴承座
RU2534631C1 (ru) Центрифуга сепаратора компонентов крови и муфта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вращающегося столика сепаратора с выходным валом привода центрифуги
CN221257210U (zh) 一种散热扇叶用轴承结构
CN112089608A (zh) 按摩器
CN109412346A (zh) 一种带主动冷却通道的电子水泵
CN215387080U (zh) 一种放射科用体位支撑装置
CN212061090U (zh) 一种计算机用散热装置
CN214592384U (zh) 一种具有调温功能的电气控制柜
CN221277976U (zh) 一种蠕动泵
CN216290425U (zh) 一种激振力可调的振动电机
CN213851948U (zh) 一种磁耦合传动的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4

Address after: Room 102, Zone C, No. 1601 Zhangdong Road,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No. 1601 Zhangdong Road,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Equipment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