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0835B - 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0835B
CN108810835B CN201711456504.4A CN201711456504A CN108810835B CN 108810835 B CN108810835 B CN 108810835B CN 201711456504 A CN201711456504 A CN 201711456504A CN 108810835 B CN108810835 B CN 1088108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mart card
information
terminals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565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10835A (zh
Inventor
王小猛
王道恒
吴华挚
党戈
李振滢
黄磊
曾囡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nterne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nterne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nterne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565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08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10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0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10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0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04W8/28Number portability ; Network address port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包括: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一号多终端,也称一号通,是一种多个终端共享同一个号码的业务;该业务是将用户同一名下的多部终端进行关联,如将一部主终端及一部或多部副终端进行关联,无论用户作为主叫或是被叫,主副终端均对外呈现同一号码。具体说明如下:
1、主叫统一来显:关联的多个终端可以对外统一显示主叫号码,例如,三个终端设置统一的主叫号码为123456,当任何一个终端呼叫被叫终端时,在被叫终端上都将显示同一个主叫号码,即123456;
2、被叫同振或顺振:当关联的多个终端作为被叫终端时,主叫拨打号码时,被叫的多个终端可根据用户的配置同振或者顺振,任意终端接听后,其他终端不再响铃。
现有技术中,此类业务使用的号码主要基于实体的智能卡(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卡承载,存在业务安全问题,例如:副终端中SIM卡可能会被他人取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仿冒并对外进行通信。因此,需提供对应的安全保障措施,避免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目前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向用户主号发送短消息,以提醒副号码的行为;2、通过对副终端和副号码进行机卡分离校验,实现机卡绑定。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发送短消息的方式可能存在用户不及时查看、终端安装的应用程序对短信进行拦截等问题,不能保证及时提醒用户副终端的异常行为;
2、机卡绑定技术主要通过设备标识、SIM卡标识、密钥等信息一致性校验实现,存在设备标识或SIM卡标识被不法分子恶意篡改的情况,无法实现绝对安全的机卡绑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所述第一关联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时,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所述第二关联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
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对应的号码数据;分配的所述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确定自身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生成关联指令,将所述关联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关联指令由所述服务器接收并执行;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号码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号码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所述第一关联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时,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所述第二关联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对应的号码数据;分配的所述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第二处理模块、获取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自身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生成关联指令,将所述关联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关联指令由所述服务器接收并执行;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号码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号码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服务器侧的任意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移动终端侧的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服务器侧的任意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的步骤或上述移动终端侧的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二终端与第二智能卡完全绑定,无需运营商或用户将第二终端和第二智能卡进行机卡绑定,减少机卡绑定操作,也避免了第二终端与第二智能卡分离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一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运营商的服务器中,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
具体地,所述接收关联指令,包括: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关联指令。
所述关联指令,包括: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包括:第一智能卡的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和对应的号码(MSISDN),所述MSISDN是指主叫终端为呼叫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公众陆地移动网(GSM PLMN,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中的一个终端时所需拨的号码。
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包括:第二智能卡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ElectronicIdentity);这里,所述第二智能卡采用eSIM卡;所述eSIM卡是一种直接嵌入到终端的芯片上的SIM卡,所述eSIM卡不可从所述终端中移除。所述第二终端安装eSIM卡(即第二智能卡),使得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且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可机卡分离。
这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还可以包括:智能卡的类型;所述智能卡的类型包括:第一类、第二类;所述第一类表征智能卡为SIM卡,所述第二类表征智能卡为eSIM卡;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智能卡的类型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为eSIM卡时,即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
步骤102、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所述第一关联条件。
这里,所述预设阈值由运营商的运维人员预先设定并保存在服务器中,例如,所述预设阈值可以为5,表示所述第一终端最多可以关联5个第二终端。
这里,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对第一智能卡进行通用认证机制(GBA,General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认证,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通过GBA认证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时,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所述第二关联条件。
这里,所述服务器中保存有符合运营要求的终端白名单;所述终端白名单保存有符合运营要求的终端的IMEI。这里,终端生产厂家生产出终端后,运营商可预先获得各终端本身的条件,判断各终端本身的条件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并将符合运营条件的所述终端的IEMI保存在所述终端白名单中。例如,所述运营商可以预先判断终端通信模块基于的通信协议是否符合运营商的通信协议要求、所述终端是否为安装有eSIM卡的终端等,确定终端通信模块基于的通信协议符合运营商的通信协议要求、且所述终端为安装有eSIM卡的终端时,确定所述终端符合运营要求。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IMEI,判断确定的所述IMEI是否属于所述终端白名单,确定所述IMEI属于所述终端白名单,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
这里,所述服务器中保存有一号多终端关系表;所述一号多终端关系表,包括:智能卡的信息、智能卡所安装的终端的IMEI、所述智能卡关联的终端的IMEI、所述关联的终端安装的智能卡的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卡为eSIM卡,所述智能卡的信息包括EID;所述关联的终端(即所述第一终端)安装的智能卡为SIM卡时,所述关联的终端安装的智能卡的信息包括:ICCID,所述关联的终端安装的智能卡为eSIM卡时,所述关联的终端安装的智能卡的信息包括:EID。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一号多终端关系表即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以及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智能卡采用eSIM卡;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包括:
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EID,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属于所述一号多终端关系表,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卡不属于所述一号多终端关系表,则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
这里,所述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即可确定所述第二智能卡可以作为所述第一终端的副卡,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关联。
具体地,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智能卡的ICCID和对应的号码;
所述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分配的所述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相同。
具体地,所述生成号码数据,包括:所述服务器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后,根据分配的号码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EID生成对应所述第二智能卡的所述号码数据。
这里,所述服务器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后,对应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号码数据后,将所述号码数据写入到所述第二终端内第二智能卡、即eSIM卡的芯片中,从而eSIM卡获得自身的号码,即可运用获得的所述号码进行通讯,所述第二智能卡作为主叫或被叫号码进行通讯时,对外显示的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的号码相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二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即以上所述的第一终端中,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具体地,所述步骤2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用户通过第一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输入读取指令,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并执行所述读取指令,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从所述第二终端读取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具体地,所述步骤201中,所述第一终端可以运用短距离通信技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并读取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短距离通信技术,可以为蓝牙技术、紫蜂协议(Zigbee)技术等。
或者,所述步骤201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通过第一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输入所述第二终端的IMEI和第二智能卡的EID的字符,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字符,根据所述字符确定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步骤202、确定自身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生成关联指令,将所述关联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关联指令由所述服务器接收并执行。
步骤203、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号码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号码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短距离通信技术连接所述第二终端并读取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时,所述第二终端可以保存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如第一终端的IMEI),所述第二终端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并向确定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获取请求。
或者,用户可以通过第二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输入连接所述第一终端的指令,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连接第一终端的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并发送获取指令。
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号码数据后,所述第二终端即可运用所述第二智能卡进行通讯,且所述第二智能卡作为主叫或被叫号码进行通讯时,对外显示的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的号码相同。
这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可以为eSIM卡,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且不可修改,避免第二终端与第二智能卡分离,从而避免第二终端与第二智能卡对应的号码分离的风险。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具体地,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包括:第二终端的IMEI;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包括:第二智能卡的EID;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短距离通信技术连接待关联的第二终端,获得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步骤302、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关联指令;
具体地,所述步骤302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自身装有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生成关联指令,将所述关联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包括:第一智能卡的ICCID和对应的MSISDN;
步骤303、服务器接收所述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满足第一关联条件,及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满足第二关联条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则进入步骤304;
具体来说,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鉴权模块、总支撑模块、业务支撑模块、一号多终端业务处理模块和业务处理模块;
所述步骤303,具体包括:
步骤3031、鉴权模块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对第一智能卡进行GBA认证;认证通过后,鉴权模块根据第二终端信息判断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则进入步骤3032;
步骤3032、鉴权模块向一号多终端业务处理模块发送第一验证请求,用以请求所述一号多终端业务处理模块判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是否满足开通一号多终端业务的条件;所述一号多终端业务处理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验证请求后,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且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判断第一智能卡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将判断结果发送给鉴权模块,进入步骤3033;
步骤3033、鉴权模块生成第二验证请求并发送给第一终端;由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所述第二验证请求,并向总支撑模块发送验证结果,所述总支撑模块根据所述验证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终端通过验证时,向第一终端发送通知消息,用以通知第一终端已通过第二验证;
这里,所述第二验证请求用以确定所述关联请求是否为由用户通过自身拥有的终端发起的请求,及再次确认是否要求开通一号多终端业务。
步骤3034、所述总支撑模块进行用户实名认证,并向所述业务支撑模块发送业务办理请求,进入步骤304。
所述业务办理请求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智能卡的MSISDN、第二智能卡的EID、第二终端的IMEI、用户实名信息、实名验证结果等;
这里,若步骤3031-3034中有任何一步验证失败,则返回相应的失败原因,结束关联。
所述步骤3034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业务支撑模块受理业务,并向第一终端发送通知消息,用以通知用户一号多终端业务受理成功。
步骤304、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304,包括:
步骤3041、所述业务支撑模块向所述一号多终端业务处理模块发送业务处理请求;所述业务处理请求包括:第二智能卡的EID和第一智能卡的ICCID;
步骤3042、所述一号多终端业务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
步骤3043、所述一号多终端业务处理模块通知所述业务支撑模块和所述鉴权模块完成业务处理;
步骤3044、所述业务支撑模块向总支撑模块发送第二智能卡的EID和ICCID;
步骤3045、所述总支撑模块通过所述鉴权模块向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发起号码数据生成请求;所述号码数据生成请求,包括:第二智能卡的EID和ICCID;
步骤3046、所述业务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号码数据生成请求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对应的号码数据,并通知所述总支撑模块已生成号码数据;
步骤3047、通过所述业务支撑模块向所述第一智能卡发送通知消息,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终端一号多终端业务办理成功。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305、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所述业务处理模块,从所述业务处理模块获得所述号码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号码数据后,即可运用第二智能卡进行通信,且所述第二智能卡作为主叫或被叫号码进行通讯时,对外显示的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的号码相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
具体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所述第一关联条件。
具体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时,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所述第二关联条件。
具体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对应的号码数据;分配的所述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的号码相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终端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第二处理模块、获取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自身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生成关联指令,将所述关联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关联指令由所述服务器接收并执行;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号码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号码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二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关联装置二可以设置在服务器上,如图6所示,所述关联装置60,包括:
第一处理器601和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602;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器60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60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所述第一关联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60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时,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所述第二关联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60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
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对应的号码数据;分配的所述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的号码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与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如图6所示,该装置6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网络接口603。所述装置6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6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6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604。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604的个数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一网络接口603用于装置60与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6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装置60的操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处理器601中,或者由第一处理器601实现。第一处理器6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器6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一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第一处理器6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602,第一处理器601读取第一存储器6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6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701和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702;其中,
所述第二处理器70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获取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确定自身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生成关联指令,将所述关联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关联指令由所述服务器接收并执行;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号码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号码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与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如图7所示,该终端7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网络接口703。所述终端7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7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4。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701的个数可以为至少一个。第二网络接口703用于所述终端70与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7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终端70的操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处理器701中,或者由第二处理器701实现。第二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二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二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第二处理器7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702,第二处理器701读取第二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终端7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比如第一存储器602及第二存储器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6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装置60的第一处理器601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
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所述第一关联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时,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所述第二关联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
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对应的号码数据;分配的所述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的号码相同。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7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终端70的第一处理器701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
获取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确定自身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生成关联指令,将所述关联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关联指令由所述服务器接收并执行;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号码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号码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
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表征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
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表征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所述第一关联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时,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所述第二关联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
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对应的号码数据;分配的所述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相同。
5.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确定自身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生成关联指令,将所述关联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关联指令由所述服务器接收并执行;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号码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号码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信息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6.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关联指令,根据所述关联指令确定第一终端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绑定;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且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和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关联,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号码数据;所述号码数据由所述第二终端获取;
所述第一终端满足第一关联条件表征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
所述第二终端满足第二关联条件表征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已关联的终端数未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满足所述第一关联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符合运营要求且所述第二智能卡未关联其他终端时,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满足所述第二关联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为所述第二智能卡分配号码并生成对应的号码数据;分配的所述号码与所述第一智能卡对应的号码相同。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第二处理模块、获取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终端安装的第二智能卡的信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自身安装的第一智能卡的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智能卡的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和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生成关联指令,将所述关联指令发送给服务器;所述关联指令由所述服务器接收并执行;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所述获取请求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号码数据,并将获取的所述号码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信息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符合运营要求,所述第二智能卡的信息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智能卡是否已关联其他终端。
11.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1456504.4A 2017-12-28 2017-12-28 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8810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6504.4A CN108810835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56504.4A CN108810835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0835A CN108810835A (zh) 2018-11-13
CN108810835B true CN108810835B (zh) 2021-03-05

Family

ID=6409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56504.4A Active CN108810835B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108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2131A (zh) * 2019-12-25 2020-05-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号码拷贝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452850A (zh) * 2020-03-26 2021-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74967B (zh) * 2021-12-30 2023-12-12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号多终端配置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5915104A (zh) * 2022-11-28 2023-04-04 四川酷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场的esim数据切换方法及其切换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9114A1 (zh) * 2008-03-06 2009-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流程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754189A (zh) * 2008-12-01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卡一号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73026A (zh) * 2016-03-31 2016-08-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活嵌入式卡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5979503A (zh) * 2016-07-05 2016-09-2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046684A (zh) * 2016-02-05 2017-08-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号多卡下手机卡匹配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7172612A (zh) * 2017-05-12 2017-09-15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中无线通信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9114A1 (zh) * 2008-03-06 2009-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流程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754189A (zh) * 2008-12-01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多卡一号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046684A (zh) * 2016-02-05 2017-08-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号多卡下手机卡匹配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5873026A (zh) * 2016-03-31 2016-08-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活嵌入式卡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5979503A (zh) * 2016-07-05 2016-09-2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172612A (zh) * 2017-05-12 2017-09-15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中无线通信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0835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0835B (zh) 一号多终端的关联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US9843674B2 (en) Managing selection and triggering of applications on a card computing device
CN110809255B (zh) 一种卡信息激活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480623B1 (ko) 전자 장치, 외부 전자 장치 및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eSIM 관리 방법
JP2015181235A (ja) Uicc内の複数の加入者情報を管理するシステム
CN113067859B (zh) 一种基于云手机的通讯方法和装置
US115706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SIM of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WO2018076922A1 (zh) 用于实现移动终端一卡多号同时在线的系统及方法
KR102045662B1 (ko) 보안 요소 내의 수 개의 가상 프로파일에 액세스하기 위한 논리 채널을 관리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545538A (zh) 无线终端网络配置的方法、移动终端、无线终端和系统
CN106162505B (zh) 软sim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US9867045B2 (en) Method of manag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secure element and a host device
CN111372224A (zh) eSIM共享种子码号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605222A (zh) 用于在电信网络与电信终端设备之间传输参数数据且用于在电信终端设备上激活和/或改变和/或停用通过参数数据限定或表示的通信配置文件的方法、用于传输参数数据的系统、用于传输参数数据的电信终端设备、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9714380B (zh) 合作方网络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75895A (zh) 实现智能终端软件登录的方法、系统、设备、及车辆
CN102547661B (zh) 一种Android系统与电信智能卡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85583B (zh) 网络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JP2023546509A (ja) 通信接続を確立する方法と装置
CN112004228B (zh) 实人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12840685B (zh) Sim路由器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547212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012255B (zh) 移动终端号码绑定方法及装置
CN110049458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533620B2 (en) Method of managing a tamper-proof devic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oftware contain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