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9548B - 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9548B
CN108809548B CN201710314127.4A CN201710314127A CN108809548B CN 108809548 B CN108809548 B CN 108809548B CN 201710314127 A CN201710314127 A CN 201710314127A CN 108809548 B CN108809548 B CN 108809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number
access network
network device
rlc
rlc 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41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9548A (zh
Inventor
于峰
熊新
蔺波
于海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141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9548B/zh
Priority to AU2018263125A priority patent/AU201826312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5734 priority patent/WO2018202179A1/zh
Priority to RU2019139399A priority patent/RU2762666C2/ru
Priority to EP18794397.2A priority patent/EP3618332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809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548A/zh
Priority to US16/673,028 priority patent/US1125277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9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8List acknowledgements,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consisting of a list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第一序列号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的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该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可见,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5G时代已经来临,相对于4G网络,5G网络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是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该场景下要求空口数据在1毫秒的传输时延内达到99.999%的可靠性传输,为智能制造、远程机械控制、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G标准中为了增强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了通过冗余传输来保证可靠性的方法。其中,基于分叉承载(split bearer)的副本传输是已经被标准采纳的方式之一。例如,图1是双连接下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的结构示意图。双连接是指终端设备可以同时与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其中,主接入网设备可以为MeNB(master eNB),辅接入网设备可以为SeNB(secondary eNB)。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都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层。
在5G标准中,分叉承载在PDCP层进行分流。如图1所示,以上行传输为例,终端设备的PDCP将一个PDCP PDU同时通过第二RLC实体递交给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以及通过第一RLC实体递交给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让一个数据包同时在多个路径上进行传输,来保证可靠性。其他连接下的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同理。
其中,在5G标准中,RLC实体具有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处于AM模式的RLC实体能够在检测到丢包时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即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机制。
在实践中发现,若分叉承载的各RLC实体都处于AM模式,可能存在一些路径传输成功,另一些路径传输失败继而重传的现象。例如,请参见图2,图2为双连接下的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的流程示意图,图2以上行传输为例。如图2所示,双连接下的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的流程可包括以下201~207部分。其中:
201、终端设备的第一PDCP实体生成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后,同时递交给分叉承载的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其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都处于AM。其中,第一RLC实体接收的PDCP PDU称为第一RLC SDU,第二RLC实体接收的PDCP PDU称为第二RLC SDU,也就是说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
202、第一RLC实体生成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即第一RLC SDU的SN号)并根据第一RLC SDU生成第一RLC PDU,第二RLC实体生成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SN号)并根据第二RLC SDU生成第二RLC PDU。
203、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实体成功发送第二RLC PDU和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给第三RLC实体。第三RLC实体根据第二RLC PDU得到第二RLC SDU,并发送RLC SDU给第二PDCP,第二PDCP就得到PDCP PDU。
204、终端设备第一RLC实体向第四RLC实体发送第一RLC PDU失败。
205、若满足状态报告触发条件,第三RLC实体会向第二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status report)。该状态报告中指示第二RLC PDU接收成功。第二RLC实体接收到状态报告后不会对第二RLC PDU进行重传。
206、若满足状态报告触发条件,第四RLC实体会向第一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status report)。但是该状态报告中包括第一RLC SDU的SN号。
207、终端设备的第一RLC接收到状态报告后会对第一RLC PDU进行重传,直到第一RLC PDU传输成功为止。
由于副本传输中,终端设备的每个路径传输的是同一PDCP PDU,只要在一个路径上传输成功即可。而现有传输机制在一个路径传输成功后,另外一个路径仍然会尝试多次重传,会导致空口开销浪费。另外,由于RLC层重传PDU的优先级总是高于初传PDU,所以会导致后续新的PDU的传输受阻,增大传输时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有利于节省空口资源并降低传输时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第一序列号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可见,通过实施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之后,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根据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从而第一接入网设备可确定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并将第二RLC SDU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进而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也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准确确定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准确确定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还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终端设备接收到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之后,若第一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也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接收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发送的第一序列号,第一序列号为第一RLC实体成功接收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PDCP实体对应的分叉承载包括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PDCP实体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其中,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确定第二序列号,并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
可见,通过实施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之后,会向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PDCP实体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从而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可根据目标序列号确定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并将第二RLCSDU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进而若第二RLC实体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也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PDU的第二序列号。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准确确定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PDCP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准确确定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还位于第二设备中,第二RLC实体用于在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向第二设备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第二设备接收到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之后,若第二RLC实体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也不会要求第二设备重发第二RLC SDU,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第一序列号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发送至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SDU相同;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终端设备,第二序列号用于终端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可见,通过实施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发送第一RLC SDU之后,会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根据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从而第一接入网设备可确定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并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进而若终端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也不会要求第一接入网设备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三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准确确定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准确确定第二序列号。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接收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发送的第一序列号,第一序列号为第一RLC实体成功发送至第四RLC实体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PDCP实体对应的分叉承载包括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第三设备的第三RLC实体、第二设备的第四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PDCP实体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其中,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确定第二序列号,并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第三RLC实体,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二序列号用于第三RLC实体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可见,通过实施第四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成功发送第一RLC SDU至第二设备的第四RLC实体之后,会向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即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从而第二RLC实体可根据目标序列号确定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并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第三设备的第三RLC实体。从而第三RLC实体可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进而若第三RLC实体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也不会要求第二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四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准确确定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准确确定第二序列号。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主接入网设备向辅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指示信息用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主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副本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RLC实体具有UM模式和AM模式。处于AM模式的RLC实体能够在检测到丢包时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即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机制。UM模式可以支持数据包丢失的检测,并提供分组数据包的排序和重组,然而处于UM模式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会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可见,通过实施第五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并且分叉承载的个RLC实体处于AM模式,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从而辅接入网设备也可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若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该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同理,若辅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五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主接入网设备接收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主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后,将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从而终端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RLC PDU时,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RLC PDU,节省了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了传输时延。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辅接入网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辅接入网设备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
可见,通过实施第六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并且分叉承载的个RLC实体处于AM模式,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从而辅接入网设备也可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若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该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同理,若辅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五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辅接入网设备向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进行副本传输。
通过第七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后,将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从而终端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RLC PDU时,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RLC PDU,节省了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了传输时延。
可选的,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终端设备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主接入网设备向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通过实施第八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并且分叉承载的个RLC实体处于AM模式,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辅接入网设备根据主接入网设备的配置信息也可配置为UM。由于处于UM模式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会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因此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若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同理,若辅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八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主接入网设备接收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主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辅接入网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辅接入网设备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通过实施第九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并且分叉承载的个RLC实体处于AM模式,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辅接入网设备根据主接入网设备的配置信息也可配置为UM。由于处于UM模式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会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因此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若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同理,若辅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九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辅接入网设备向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终端设备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通过第十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后,将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从而终端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RLC PDU时,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RLC PDU,节省了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了传输时延。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模式,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主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为UM,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为UM。
可见,通过实施第十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并且分叉承载的个RLC实体处于AM模式,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可第一配置信息将终端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由于处于UM模式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会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因此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若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同理,若终端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终端设备的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十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为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终端设备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可见,通过实施第十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并且分叉承载的个RLC实体处于AM模式,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可第一配置信息将终端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由于处于UM模式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会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因此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若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同理,若终端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终端设备的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第十二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可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可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可执行上述第四方面、第四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第四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接入网设备,该主接入网设备可执行上述第五方面、第五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主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五方面、第五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辅接入网设备,该辅接入网设备可执行上述第六方面、第六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辅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六方面、第六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执行上述第七方面、第七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终端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七方面、第七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接入网设备,该主接入网设备可执行上述第八方面、第八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主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八方面、第八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辅接入网设备,该辅接入网设备可执行上述第九方面、第九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辅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九方面、第九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执行上述第十方面、第十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终端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十方面、第十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接入网设备,该主接入网设备可执行上述第十一方面、第十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主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十一方面、第十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执行上述第十二方面、第十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终端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十二方面、第十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四方面、第四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第四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接入网设备,该主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五方面、第五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主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五方面、第五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辅接入网设备,该辅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六方面、第六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辅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六方面、第六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七方面、第七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终端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七方面、第七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接入网设备,该主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八方面、第八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主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八方面、第八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辅接入网设备,该辅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九方面、第九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辅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九方面、第九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十方面、第十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终端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十方面、第十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接入网设备,该主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十一方面、第十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主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十一方面、第十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辅接入网设备,该辅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十二方面、第十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辅接入网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十二方面、第十二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可以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方法或第一方面~十二方面任一方法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
第三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方法或第一方面~十二方面任一方法的任意可选的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双连接下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一种双连接下的分叉承载的副本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副本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副本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8和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副本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副本传输的配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图3和图4是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在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包括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在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包括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其中,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在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分叉承载的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位于终端设备中,该分叉承载的第三RLC实体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该分叉承载的第四RLC实体位于辅接入网设备中。在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分叉承载的第一RLC和第二RLC实体位于终端设备中,该分叉承载的第三RLC和第四RLC实体位于主接入网设备中。
在图3和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中,针对上行传输,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则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第一PDCP生成PDCP PDU后,同时递交给分叉承载的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例如,将第一RLC实体接收的PDCP PDU称为第一RLC SDU,第二RLC实体接收的PDCPPDU称为第二RLC SDU(也就是说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一RLC实体根据第一RLC SDU生成一个或多个第一RLC PDU,并生成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第二RLC实体根据第二RLC SDU生成一个或多个第二RLC PDU,并生成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可以与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相同或不同。第一RLC实体发送第一RLC PDU和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给第四RLC实体。第四RLC实体接收第一RLC PDU之后,根据第一RLC PDU得到第一RLC SDU(即PDCP PDU),并将第一RLC SDU发送至第二PDCP。第二RLC实体发送第二RLC PDU和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给第三RLC实体。第三RLC实体接收第二RLC PDU之后,根据第二RLC PDU得到第二RLC SDU(即PDCP PDU),并将第二RLC SDU发送至第二PDCP。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的第一PDCP通过两条路径分别发送同一PDCP PDU至第二PDCP。
在图3和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中,针对下行传输,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则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第二PDCP实体生成PDCP PDU后,同时递交给分叉承载的第三RLC实体和第四RLC实体。例如,将第三RLC实体接收的PDCP PDU称为第三RLC SDU,第四RLC实体接收的PDCP PDU称为第四RLC SDU(也就是说第三RLC SDU与第四RLC SDU相同)。其中,在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第二PDCP实体可通过接口(即两个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如X2或Xn接口)发送PDCP PDU给第四RLC实体。第三RLC实体根据第三RLC SDU生成一个或多个第三RLCPDU,并生成第三RLC SDU的序列号。第四RLC实体根据第四RLC SDU生成一个或多个第四RLCPDU,并生成第四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第三RLC SDU的序列号可以与第四RLC SDU的序列号相同或不同。第三RLC实体发送第三RLC PDU和第三RLC SDU的序列号给第二RLC实体。第二RLC实体接收第三RLC PDU之后,根据第三RLC PDU得到第三RLC SDU(即PDCP PDU),并将第三RLC SDU发送至第一PDCP。第四RLC实体发送第四RLC PDU和第四RLC SDU的序列号给第一RLC实体。第一RLC实体接收第四RLC PDU之后,根据第四RLC PDU得到第四RLC SDU(即PDCP PDU),并将第四RLC SDU发送至第一PDCP。也就是说,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二PDCP通过两天路径分别发送同一PDCP PDU至第一PDCP。
在现有的实际应用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确认模式(acknowledgedmode,AM)。处于AM模式的RLC实体能够在检测到丢包时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即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机制。针对上述上行传输,例如,若第三RLC实体接收第二RLC PDU失败,则第三RLC会向第二RLC实体发送包括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的状态报告。第二RLC实体接收到该状态报告的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之后,会继续重传发送失败的第二RLC PDU。同理,针对下行传输,例如,若第二RLC实体接收第三RLC PDU失败,则第二RLC会向第三RLC实体发送包括第三RLC SDU的序列号的状态报告。第三RLC实体接收到该状态报告的第三RLC SDU的序列号之后,会继续重传发送失败的第三RLC PDU。然而每个路径传输的是同一PDCP PDU,只要在一个路径上传输成功即可,因此会导致空口开销浪费。由于RLC层重传PDU的优先级总是高于初传PDU,所以还会导致后续新的PDU的传输受阻,增大传输时延。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以及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以解决空口开销浪费,传输时延较大的问题。
下面进一步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以及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副本传输方法。该方法的通信系统可参见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如图5所示,该副本传输方法包括如下501~504部分,其中:
501、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该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该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
如图3所示,主接入网设备包括分叉承载的第三RLC实体,辅接入网设备包括分叉承载的第四RLC实体,终端设备包括分叉承载的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该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主接入网设备或辅接入网设备。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则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则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
其中,第一RLC SDU是终端设备发送至第二接入网设备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接收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SN号),即第一序列号。
502、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目标序列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和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之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目标序列号。其中,该目标序列号是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
可选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可通过通信接口(如X2或Xn接口)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目标序列号。
503、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
504、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之后,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第一接入网设备得到第二序列号之后,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其中,该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二RLC SDU和第一RLC SDU相同。
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第一PDCP发送同一PDCP PDU至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第一RLC实体接收的PDCP PDU称为第一RLC SDU,第二RLC实体接收的PDCP PDU称为第二RLC SDU,因此第一RLC SDU和第二RLC SDU相同。第一RLC SDU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发送给辅接入网设备的,第二RLC SDU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发送给主接入网设备的。辅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之后,就根据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得到目标序列号,并发送目标序列号至主接入网设备。主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并将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标记为成功状态。从而主接入网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不包括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的状态报告,进而当主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时,终端设备也不用向主接入网设备重发第二RLC PDU。
同理,若第一RLC SDU是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发送给辅接入网设备的,第二RLC SDU是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发送给主接入网设备的。主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之后,就根据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得到目标序列号,并发送目标序列号至辅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并将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标记为成功状态。从而辅接入网设备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不包括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的状态报告,进而当辅接入网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时,终端设备也不用向辅接入网设备重发第二RLC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
可见,通过实施图5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例如,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直接将第一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再如,若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直接将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举例来说,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为例。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通过第二RLC实体向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发送第一RLCSDU和第一序列号(即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并通过第一RLC实体向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发送与第一RLC SDU相同的第二RLC SDU和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接收第一RLC SDU之后,可通过第三RLC实体直接向第四RLC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辅接入网设备接收目标序列号之后,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或者,第三RLC实体向第二PDCP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由第二PDCP实体通过通信接口(如X2接口)向第四RLC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接收到目标序列号之后,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或者,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之后,第三RLC实体向第二PDCP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第二PDCP实体接收第一序列号之后,根据预存的PDCP序列号与第二RLC生成的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第二PDCP实体通过通信接口(如X2接口)向第四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该该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接收到第一序列号之后,可将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第一RLC生成的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辅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二序列号之后,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从而第四RLC实体可以向第一RLC实体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这样即使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第一RLC实体也不会继续向第四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分组后生成的第二RLC PDU。
再举例来说,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为例。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通过第一RLC实体向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发送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即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并通过第二RLC实体向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发送与第一RLC SDU相同的第二RLC SDU和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之后,第四RLC实体可直接向第三RLC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接收目标序列号之后,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或者,第四RLC实体可通过通信接口(如X2接口)向第二PDCP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再由第二PDCP实体将目标序列号发送给第三RLC实体。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接收到目标序列号之后,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或者,第四RLC实体可通过通信接口(如X2接口)向第二PDCP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第二PDCP实体根据预存的第一RLC生成的SDU的序列号与PDCP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第一PDCP序列号,并将第一PDCP序列号发送给第三RLC实体。第三RLC实体根据预存的第二RLC实体生成的SDU的序列号与PDCP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PDCP序列号对应的SDU的序列号为第二序列号。
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从而第三RLC实体可以向第二RLC实体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这样即使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第二RLC实体也不会继续向第三RLC实体重发第二RLC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还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向终端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
例如,若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则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向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实体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从而即使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未成功接收第二RLC实体发送的第二RLCSDU,第二RLC实体也不会继续向第三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进而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再如,若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则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向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从而即使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未成功接收第一RLC实体发送的第二RLCSDU,第一RLC实体也不会继续向第四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进而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副本传输方法。该方法的通信系统可参见图3或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如图6所示,该副本传输方法包括如下601~604部分,其中:
601、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还可接收第一序列号。该第一序列号为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即SN号)。
602、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至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
其中,PDCP实体对应的分叉承载包括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其中,第一RLC实体为第一设备的分叉承载中的任意一个RLC实体,第二RLC实体为第一设备的分叉承载中除第一RLC实体之外的RLC实体。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第四RLC实体生成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即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之后,发送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至第一RLC实体。第三RLC实体生成与第一RLC SDU相同的第二RLC SDU和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之后,发送第二RLC SDU和第二序列号至第二RLC实体。第一RLC实体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之后,向第一PDCP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当然,也可由第三RLC实体生成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然后发送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至第一RLC实体,并由第四RLC实体生成第二RLC SDU和第二序列号,然后发送第二RLC SDU和第二序列号至第二RLC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以为主接入网设备。例如,如图7所示,主接入网设备包括分叉承载的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终端设备包括分叉承载的第三RLC实体和第四RLC实体。第四RLC实体生成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之后,发送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至第一RLC实体。第三RLC实体生成与第一RLC SDU内容相同的第二RLC SDU和第二序列号之后,发送第二RLC SDU和第二序列号至第二RLC实体。第一RLC实体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之后,向第一PDCP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
603、PDCP实体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接收第一序列号之后,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
604、第二RLC实体根据目标序列号确定第二序列号,并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其中,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一RLC SDU相同。
可见,通过实施图6所描述的方法,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成功接收第一RLC SDU之后,会告知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第一RLC SDU的第一序列号。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第二RLC实体可根据目标序列号确定第二序列号,并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这样即使第二RLC实体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也可向发送第二RLC SDU的RLC实体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以使发送第二RLC SDU的RLC实体不向第二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图6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
例如,以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为例。第一PDCP实体接收第一RLC实体发送的第一序列号之后,可根据预存的PDCP序列号与第一RLC实体接收的PDU的RLC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再将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发送至第二RLC实体。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PDU的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实体接收目标序列号之后,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PDU的第二序列号。
例如,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直接将第一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再如,若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直接将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PDCP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实体接收目标序列号之后,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第二RLC实体接收的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还位于第二设备中,第二RLC实体用于在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向第二设备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可选的,该第二设备可以为图3所示的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相应地,第一设备为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可选的,该第二设备可以为图4所示的主接入网设备,相应地,第一设备为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可选的,该第二设备可以为图7所示的终端设备,相应地,第一设备为图4所示的主接入网设备。这样即使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未成功接收第二RLC SDU,第二设备体也不会继续向第二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从而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副本传输方法。该方法的通信系统可参见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如图8所示,该副本传输方法包括如下801~805部分,其中:
801、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发送第一RLC SDU至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该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该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如图3所示,主接入网设备包括分叉承载的第三RLC实体,辅接入网设备包括分叉承载的第四RLC实体,终端设备包括分叉承载的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该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主接入网设备或辅接入网设备。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则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则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可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状态报告来确定第一RLC SDU是否发送成功。
802、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目标序列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该第一序列号为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即第一RLC SDU的SN号)。可选的,第二接入网设备可通过通信接口(如X2接口)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目标序列号。
803、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之后,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
804、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终端设备。
其中,该第二序列号用于终端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可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状态报告之后,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终端设备。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可在确定第二序列号之后,就立刻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终端设备。
805、终端设备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二序列号之后,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举例来说,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为例。如图3所示,第三RLC实体发送第一RLC SDU至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实体,第四RLC实体发送第二RLC SDU至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主接入网设备成功发送第一RLC SDU至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实体之后,向辅接入网设备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即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辅接入网设备接收目标序列号之后,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并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接收第二序列号之后,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从而即使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未接收到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PDU,终端设备也可向辅接入网设备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以使辅接入网设备不用向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第二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同理,在此不赘述。由此可见,通过实施图8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
可选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例如,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直接将第一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再如,若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直接将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举例来说,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为例。如图3所示,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成功发送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至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实体之后,可通过第三RLC实体直接向第四RLC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接收到第一序列号之后,将第一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或者,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成功发送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至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实体之后,第三RLC实体向第二PDCP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由第二PDCP实体通过通信接口(如X2接口)向第四RLC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接收到第一序列号之后,将第一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或者,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成功发送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至终端设备的第二RLC实体之后,第三RLC实体向第二PDCP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第二PDCP实体接收第一序列号之后,根据预存的PDCP序列号与第三RLC实体生成的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第二PDCP实体通过通信接口(如X2接口)向第四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接收到第一序列号之后,可将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或者辅接入网设备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第四RLC生成的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辅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二序列号之后,将第二序列号发送给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接收第二序列号之后,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从而第一RLC实体可以向第四RLC实体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这样即使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第四RLC发送的第二RLC SDU,第四RLC实体也不会继续向第一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分组后生成的第二RLC PDU。
再举例来说,以第二接入网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为例。如图3所示,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成功发送第一RLC SDU和第一序列号至终端设备的第一RLC实体之后,第四RLC实体可直接向第三RLC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接收到第一序列号之后,将第一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或者,第四RLC实体可通过通信接口(如X2接口)向第二PDCP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第二PDCP实体可将目标序列号发送给第三RLC实体。第三RLC实体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或者,第四RLC实体可通过通信接口(如X2接口)向第二PDCP实体发送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的目标序列号(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第二PDCP实体接收第一序列号之后,根据预存的PDCP序列号与第四RLC实体生成的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序列号对应的第一PDCP序列号。第二PDCP实体发送第一PDCP序列号至第三RLC实体。第三RLC实体接收第一PDCP序列号之后,可根据预存的第三RLC生成的SDU的序列号与PDCP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PDCP序列号对应的RLC序列号为第二序列号。
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得到第二序列号之后,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第二RLC实体。第二RLC实体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从而即使第二RLC实体可以向第三RLC实体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这样即使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未成功发送第二RLC SDU至第二RLC实体,第三RLC实体也不会继续向第二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副本传输方法。该方法的通信系统可参见图3、图4或图7所示的通信系统,如图9所示,该副本传输方法包括如下901~906部分,其中:
901、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成功向第四RLC实体发送第一RLC SDU。
902、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发送第一序列号至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成功向第四RLC实体发送第一RLC SDU之后,发送第一序列号至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第一序列号为第一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PDCP实体对应的分叉承载包括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第三设备的第三RLC实体、第二设备的第四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辅接入网设备,第三设备可以为主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第三设备为辅接入网设备。
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为同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为主接入网设备。如图7所示,第一设备可以为主接入网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为同一设备,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为终端设备。
903、PDCP实体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接收第一序列号之后,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
904、第二RLC实体根据目标序列号确定第二序列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RLC实体接收目标序列号之后,根据目标序列号确定第二序列号。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
905、第二RLC实体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第三RLC实体。
可选的,第二RLC实体可在接收到第三RLC实体发送的状态报告之后,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第三RLC实体。或者,第二RLC实体可在确定第二序列号之后,就立刻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第三RLC实体。
906、第三RLC实体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RLC实体接收第二序列号之后,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也就是说,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确定第二序列号,并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第三RLC实体,第二序列号用于第三RLC实体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可见,通过实施图9所描述的方法,第一设备的第一RLC实体成功发送第一RLC SDU之后,会告知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第一RLC SDU的第一序列号。第一设备的PDCP实体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一设备的第二RLC实体发送目标序列号。第二RLC实体可根据目标序列号确定第二序列号,并向第三RLC实体发送第二序列号。从而第三RLC实体可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这样即使第二RLC实体未成功发送第二RLC SDU至第三RLC实体,也不会向第三RLC实体重发第二RLC SDU对应的第二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图9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
例如,以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为例。第一PDCP实体接收第一RLC实体发送的第一序列号之后,可根据预存的PDCP序列号与第一RLC实体生成的SDU的序列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再将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发送至第二RLC实体。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实体接收目标序列号之后,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PDU的第二序列号。
例如,若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则第二RLC实体可直接将第一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再如,若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则第二RLC实体可直接将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PDCP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即第二RLC实体接收目标序列号之后,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第二RLC实体生成的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分叉承载的各RLC处于AM模式,并且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主接入网设备还可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从而终端设备可在分叉承载下进行副本传输。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的通信系统可参见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如图10所示,该副本传输方法包括如下1001~1005部分,其中:
1001、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该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
可选的,在主接入网设备确认该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时,可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即将图3所示的第三RLC实体配置为UM。
1002、主接入网设备向辅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其中,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该指示信息用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1003、辅接入网设备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本申请实施例中,辅接入网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即将图3所示的第四RLC实体配置为UM。
1004、主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指示信息。
其中,指示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副本传输。
1005、终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进行副本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根据指示信息进行副本传输。也即是说,对于上行传输,终端设备的第一PDCP实体生成PDCP PDU后,同时递交给分叉承载的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例如,可由第一RLC实体传输PDCP PDU(即RLC SDU)至主接入网设备,并由第二RLC实体传输同一PDCP PDU至辅接入网设备。或者,可由第一RLC实体传输PDCP PDU至辅接入网设备,并由第二RLC实体传输同一PDCP PDU至主接入网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RLC实体具有UM模式和AM模式。处于AM模式的RLC实体能够在检测到丢包时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即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机制。UM模式可以支持数据包丢失的检测,并提供分组数据包的排序和重组,然而处于UM模式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会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例如,如图3所示,若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和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处于UM模式下,则第三RLC实体在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时,不会要求发送端重传RLC PDU;同理,第四RLC实体在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时,也不会要求发送端重传RLC PDU。
可见,通过实施图10所描述的方法,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并且分叉承载的个RLC实体处于AM模式,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从而辅接入网设备也可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若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第三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同理,若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PDU,则第四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图10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如图11所示,辅接入网设备、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
1106、辅接入网设备向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辅接入网设备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向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1107、主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该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1108、终端设备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例如,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后,将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从而第一RLC实体未成功接收RLCPDU时,第二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RLC PDU,第二RLC实体未成功接收RLC PDU时,第二RLC实体也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RLC PDU,节省了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了传输时延。
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的通信系统可参见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如图12所示,该副本传输方法包括如下1201~1205部分,其中:
1201、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
可选的,在主接入网设备确认该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时,可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即将图3所示的第三RLC实体配置为UM。
1202、主接入网设备向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之后,向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1203、辅接入网设备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本申请实施例中,辅接入网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之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也即是说,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为UM模式,默认辅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配置与主接入网设备相同的模式。
可见,通过实施图12所描述的方法,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并且分叉承载的个RLC实体处于AM模式,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辅接入网设备根据主接入网设备的配置信息也可配置为UM。由于处于UM模式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会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因此主接入网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若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三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第三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同理,若辅接入网设备的第四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第四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图12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可选的,如图13所示,辅接入网设备、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
1304、辅接入网设备向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辅接入网设备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之后,可向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该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1305、主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主接入网设备接收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之后,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1306、终端设备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在该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例如,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之后,将第一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从而第一RLC实体未成功接收RLCPDU时,第二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RLC PDU,第二RLC实体未成功接收RLC PDU时,第二RLC实体也不会要求发送端重发RLC PDU,节省了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了传输时延。
请参见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的通信系统可参见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如图14所示,该副本传输方法包括如下1401~1403部分,其中:
1401、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该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
1402、主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为UM,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为UM。
1403、终端设备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之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可见,通过实施图14所描述的方法,若分叉承载为副本传输,并且分叉承载的个RLC实体处于AM模式,主接入网设备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可向终端设备发送主接入网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从而终端设备可第一配置信息将终端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由于处于UM模式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会要求发送端的RLC实体重传分组数据包。因此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之后,若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主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同理,若终端设备的RLC实体未成功接收到RLC PDU,则终端设备的RLC实体不会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因此,通过实施图14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节省空口开销浪费,并减小传输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请参见图15,图15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包括:通信模块1501和处理模块1502。其中:
通信模块1501,用于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第一序列号为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处理模块1502,用于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
处理模块1502,还用于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
可选的,处理模块1502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方式具体为: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处理模块1502根据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方式具体为: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通信模块1501,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502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向终端设备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
请参见图16,图16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第一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RLC实体1601、PDCP实体1602和第二RLC实体1603,其中:
PDCP实体1602,用于接收第一RLC实体1601发送的第一序列号,第一序列号为第一RLC实体1601成功接收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PDCP实体1602对应的分叉承载包括第一RLC实体1601和第二RLC实体1603,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PDCP实体1602,还用于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二RLC实体1603发送目标序列号,其中,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1603确定第二序列号,并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1603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PDU的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PDCP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1603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分叉承载的RLC实体还位于第二设备中,第二RLC实体1603用于在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向第二设备发送不包括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
请参见图17,图17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包括:通信模块1701和处理模块1702,其中:
通信模块1701,用于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所述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所述第一序列号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发送至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所述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处理模块17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一RLC SDU与所述第二RLC SDU相同;
所述通信模块1701,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序列号至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序列号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可选的,所述目标序列号为所述第一序列号,或所述目标序列号为与所述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1702根据所述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方式具体为:将所述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所述目标序列号为所述PDCP序列号,所述处理模块1702根据所述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的方式具体为: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所述第二序列号。
请参见图18,图18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9所示的第一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RLC实体1801、PDCP实体1802和第二RLC实体1803,其中:
PDCP实体1802,用于接收第一RLC实体1801发送的第一序列号,第一序列号为第一RLC实体1801成功发送至第四RLC实体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PDCP实体1802对应的分叉承载包括设备的第一RLC实体1801、设备的第二RLC实体1803、第三设备的第三RLC实体、第二设备的第四RLC实体,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PDCP实体1802,还用于根据第一序列号向第二RLC实体1803发送目标序列号,其中,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1803确定第二序列号,并发送第二序列号至第三RLC实体,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第一RLC SDU与第二RLC SDU相同,第二序列号用于第三RLC实体将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第一序列号或目标序列号为与第一序列号对应的PDCP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1803将目标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可选的,目标序列号为PDCP序列号,目标序列号用于第二RLC实体1803根据预存的PDCP的序列号与RLC SDU的序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目标序列号对应的序列号确定为第二序列号。
请参见图19,图19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主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主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0或图11所示的主接入网设备。该主接入网设备包括:通信模块1901和处理模块1902,其中:
处理模块1902,用于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
通信模块1901,用于向辅接入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指示信息用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通信模块19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副本传输。
可选的,通信模块1901,还用于接收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通信模块19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请参见图20,图20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辅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辅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0或图11所示的辅接入网设备。该辅接入网设备包括:通信模块2001和处理模块2002,其中:
通信模块2001,用于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
处理模块2002,用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
可选的,通信模块2001,还用于向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请参见图21,图21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0或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通信模块2101和处理模块2102,其中:
通信模块2101,用于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
通信模块2101,还用于根据指示信息进行副本传输。
通信模块2101,还用于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处理模块2102,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请参见图22,图22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主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主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2或图13所示的主接入网设备。该主接入网设备包括:通信模块2201和处理模块2202,其中:
处理模块2202,用于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通信模块2201,用于向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可选的,通信模块2201,还用于接收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通信模块22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请参见图23,图23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辅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辅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2或图13所示的辅接入网设备。该辅接入网设备包括:通信模块2301和处理模块2302,其中:
通信模块2301,用于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处理模块2302,用于将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可选的,通信模块2301,还用于向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请参见图24,图24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2或图13所示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通信模块2401和处理模块2402,其中:
通信模块2401,用于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第二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处理模块2402,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请参见图25,图25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主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主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4所示的主接入网设备。该主接入网设备包括:通信模块2501和处理模块2502,其中:
处理模块2502,用于将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模式,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通信模块25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为UM,第一配置信息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为UM。
请参见图26,图26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4所示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通信模块2601和处理模块2602,其中:
通信模块2601,用于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为UM,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主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处理模块2602,用于将终端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所有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请参见图27,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5或图8所示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如图27所示,该接入网设备2700包括处理器2701、存储器2702和通信接口2703。其中,处理器2701、存储器2702和通信接口2703相连。
其中,处理器27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该处理器27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其中,通信接口2703用于实现与其他网元(如终端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2701调用存储器27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5或图8所描述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请参见图28,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6或图9所示的第一设备。如图28所示,该接入网设备2800包括处理器2801、存储器2802和通信接口2803。其中,处理器2801、存储器2802和通信接口2803相连。
其中,处理器2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该处理器28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其中,通信接口2803用于实现与其他网元(如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2801调用存储器28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6或图9所描述的第一设备所执行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请参见图29,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主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主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0~图14中任一所示的主接入网设备。如图29所示,该主接入网设备2900包括处理器2901、存储器2902和通信接口2903。其中,处理器2901、存储器2902和通信接口2903相连。
其中,处理器2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该处理器29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其中,通信接口2903用于实现与其他网元(如终端设备和辅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2901调用存储器29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0~图14中任一所描述的主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请参见图30,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辅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辅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0~图13中任一所示的辅接入网设备。如图30所示,该辅接入网设备3000包括处理器3001、存储器3002和通信接口3003。其中,处理器3001、存储器3002和通信接口3003相连。
其中,处理器30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该处理器30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其中,通信接口3003用于实现与其他网元(如终端设备和主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3001调用存储器30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0~图13中任一所描述的辅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请参见图31,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0~图14中任一所示的终端设备。如图31所示,该终端设备3100包括处理器3101、存储器3102和通信接口3103。其中,处理器3101、存储器3102和通信接口3103相连。
其中,处理器3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该处理器31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其中,通信接口3103用于实现与其他网元(如终端设备和主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3101调用存储器31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10~图14中任一所描述的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各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各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为简洁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副本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所述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所述第一序列号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所述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一RLC SDU与所述第二RLC SDU相同;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其中,所述目标序列号为所述第一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所述目标序列号;或者,
所述目标序列号为与所述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所述目标序列号;或者,
所述目标序列号为与所述第一序列号对应的所述PDCP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与所述目标序列号对应的RLC SDU序列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不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
3.一种副本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所述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所述第一序列号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发送至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所述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一RLC SDU与所述第二RLC SDU相同;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序列号至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序列号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其中,所述目标序列号为所述第一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所述目标序列号;或者,
所述目标序列号为与所述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所述目标序列号;或者,
所述目标序列号为与所述第一序列号对应的所述PDCP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与所述目标序列号对应的RLC SDU序列号。
4.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主接入网设备将所述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所述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所述RLC实体的模式包括确认模式AM和UM,模式为A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请求重传,模式为U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请求重传;
所述主接入网设备向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所述主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所述主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6.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辅接入网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所述主接入网设备、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所述RLC实体的模式包括确认模式AM和UM,模式为A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请求重传,模式为U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请求重传;
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向所述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8.一种副本传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所述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所述RLC实体的模式包括确认模式AM和UM,模式为A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请求重传,模式为U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请求重传;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副本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
9.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所述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所述第一序列号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所述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一RLC SDU与所述第二RLC SDU相同;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其中,所述目标序列号为所述第一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所述目标序列号;或者,
所述目标序列号为与所述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所述目标序列号;或者,
所述目标序列号为与所述第一序列号对应的所述PDCP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与所述目标序列号对应的RLC SDU序列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之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不包括所述第二序列号的状态报告。
11.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目标序列号,所述目标序列号根据第一序列号得到,所述第一序列号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成功发送至终端设备的第一无线链路控制服务数据单元RLC SDU的序列号,其中,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中均包括分叉承载的RLC实体,所述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处于确认模式AM;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序列号得到第二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第二RLC SDU的序列号,所述第一RLC SDU与所述第二RLC SDU相同;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序列号至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二序列号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序列号标记为成功接收状态;
其中,所述目标序列号为所述第一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所述目标序列号;或者,
所述目标序列号为与所述第一序列号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所述目标序列号;或者,
所述目标序列号为与所述第一序列号对应的所述PDCP序列号,所述第二序列号为与所述目标序列号对应的RLC SDU序列号。
12.一种主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接入网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主接入网设备中分叉承载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所述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所述RLC实体的模式包括确认模式AM和UM,模式为A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请求重传,模式为U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请求重传;
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主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UM。
14.一种辅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所述主接入网设备、所述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所述RLC实体的模式包括确认模式AM和UM,模式为A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请求重传,模式为U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请求重传;
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配置为U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辅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
1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主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分叉承载的传输方式为副本传输,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辅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主接入网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为UM,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分别位于所述主接入网设备、辅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中,所述RLC实体的模式包括确认模式AM和UM,模式为A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请求重传,模式为UM的RLC实体在检测到丢包时不请求重传;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进行副本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终端设备中所述分叉承载的RLC实体的模式配置为非确认模式UM。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314127.4A 2017-05-05 2017-05-05 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8809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4127.4A CN108809548B (zh) 2017-05-05 2017-05-05 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U2018263125A AU2018263125B2 (en) 2017-05-05 2018-05-04 Duplicat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PCT/CN2018/085734 WO2018202179A1 (zh) 2017-05-05 2018-05-04 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RU2019139399A RU2762666C2 (ru) 2017-05-05 2018-05-04 Способ дублирован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и связанное с н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
EP18794397.2A EP3618332B1 (en) 2017-05-05 2018-05-04 Cop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16/673,028 US11252771B2 (en) 2017-05-05 2019-11-04 Duplicat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4127.4A CN108809548B (zh) 2017-05-05 2017-05-05 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548A CN108809548A (zh) 2018-11-13
CN108809548B true CN108809548B (zh) 2021-08-20

Family

ID=64016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4127.4A Active CN108809548B (zh) 2017-05-05 2017-05-05 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2771B2 (zh)
EP (1) EP3618332B1 (zh)
CN (1) CN108809548B (zh)
AU (1) AU2018263125B2 (zh)
RU (1) RU2762666C2 (zh)
WO (1) WO20182021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7784B2 (en) * 2017-03-24 2019-03-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Split bearer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routing
WO2018232602A1 (zh) * 2017-06-20 2018-1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功能配置方法及装置、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11866929B (zh) * 2019-04-30 202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584428B (zh) * 2019-09-27 2023-01-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8222A (zh) * 2014-03-21 2014-06-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5171053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reconfiguration for split bearer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5144830A (zh) * 2013-10-28 2015-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异构网络中执行双重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59690A (zh) * 2013-10-21 2016-06-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双连接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706387A (zh) * 2013-11-01 2016-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重新配置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CN106559184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392752C2 (ru) * 2006-01-05 2010-06-20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и способ повтор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US20080226074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iphering packet uni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488015B1 (ko) 2008-01-25 2015-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핸드오버 수행방법 및 데이터 생성방법
KR101707762B1 (ko) * 2013-05-10 2017-02-16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방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국
KR102157798B1 (ko) * 2013-10-29 2020-09-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034186B2 (en) * 2014-02-09 2018-07-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d submitting an amount of data available for transmiss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9967784B2 (en) * 2014-03-21 2018-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US10142799B2 (en) * 2014-08-19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sting traffic using multi-connectivity
US20160219458A1 (en) * 2015-01-26 2016-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control switching
US10834634B2 (en) * 2016-05-11 2020-1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CN108616909B (zh) * 2017-01-05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324214B1 (ko) * 2017-01-06 2021-11-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중 접속의 데이터 처리를 가속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663206B (zh) * 2017-03-23 2022-11-01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发送数据分组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US10536878B2 (en) * 2017-03-24 2020-01-14 Mediatek Inc.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PDCP duplication in 5G RAN
CN110741722A (zh) * 2017-04-10 2020-01-31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连接通信中的分组复制的控制机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9690A (zh) * 2013-10-21 2016-06-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双连接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144830A (zh) * 2013-10-28 2015-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异构网络中执行双重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06387A (zh) * 2013-11-01 2016-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重新配置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CN103888222A (zh) * 2014-03-21 2014-06-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5171053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reconfiguration for split bearer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6559184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142094:Discussion on skew issue for split bear;Huawei, HiSilicon;《3GPP TSG-RAN WG2 Meeting #86》;20140523;全文 *
R2-1702610:PDCP ARQ function;Huawei, HiSilicon;《3GPP TSG-RAN WG2 #97bis》;20170407;正文第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68637A1 (en) 2020-02-27
AU2018263125B2 (en) 2021-04-01
EP3618332A1 (en) 2020-03-04
RU2019139399A (ru) 2021-06-08
CN108809548A (zh) 2018-11-13
EP3618332A4 (en) 2020-09-02
RU2019139399A3 (zh) 2021-07-22
EP3618332B1 (en) 2024-04-24
US11252771B2 (en) 2022-02-15
WO2018202179A1 (zh) 2018-11-08
AU2018263125A1 (en) 2019-12-19
RU2762666C2 (ru)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9548B (zh) 副本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JP5012892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KR102320568B1 (ko) 데이터 처리 방법과 장치, 및 컴퓨터 저장 매체
EP4009703A1 (en)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20170318504A1 (en) Control of communication using dual-connectivity mode description
US10419969B2 (en) Interface functionality for RAN-WLAN radio aggregation
CN111148163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RU2751673C1 (ru) Способ отправки данных по порядку,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WO2019059836A1 (en) METHODS AND UNITS IN A NETWORK NODE FOR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 WITH A WIRELESS DEVICE
CN110505714B (zh) 多链接通信方法、设备和终端
CN108370523B (zh) 来自接收分流承载的用户设备的流量控制反馈
KR20190125427A (ko) 적응형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263606A1 (en) Ntn-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8013223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the transport layer to provide measure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physical layer in a multi-mode network
US20220256427A1 (en) Reducing service disruption in handover scenarios
CN11097220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22020178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packet latency in multi-leg transmission
EP3920592A1 (en)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146865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25177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desired buffer size target time
CN102056231A (zh) 一种保证lte定位协议数据可靠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WO2024090357A1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EP2521398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user equipment handover in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system
US20180317132A1 (en) Bicasting Data to Wireless Terminal over At Least Two Air Interfaces
US2024003106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