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9526A - 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09526A CN108809526A CN201710311267.6A CN201710311267A CN108809526A CN 108809526 A CN108809526 A CN 108809526A CN 201710311267 A CN201710311267 A CN 201710311267A CN 108809526 A CN108809526 A CN 1088095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knowledgement
- serial number
- rlc
- state reports
- number leng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当处于确认模式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当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时,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基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满足预设RLC状态报告格式;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所述RLC状态报告占用的比特数,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属于层2协议的一部分,具有分段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简称ARQ)功能,所述RLC通过使用确认和超时这两个机制,在不可靠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
为了确保可靠传输,接收方会发送RLC层的状态报告(以下简称RLC状态报告)给发送方,例如,可以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未收到的数据包的序列号等,所述发送方收到所述RLC状态报告之后,会重传相应的数据包给所述接收方。在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所述RLC状态报告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未收到或未确认的RLC数据包的序列号(NACK SN,以下简称序号)。
在以5G为代表的新无线(New Radio,简称NR)中,与LTE中的RLC层不同,所述新无线中的RLC层不具备连接(concatenation)功能。因此在新无线中,对于某个数据无线承载,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内可能传输多个RLC数据包,一旦该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的数据包丢失或不能准确解码,就会有多个RLC数据包需要设置为未确认的数据包,如果继续沿用现有的RLC状态报告将造成信息冗余、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第三代伙伴计划协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决定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引入非确认序号长度(NACK SN Range),以便减少RLC状态报告的比特数,避免RLC状态报告的比特数过多(例如,基于现有技术需要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依次指示所述非确认的数据包的序号)。
但是,现有的协议并未明确规定如何在RLC状态报告中设置非确认序号长度,若只是简单的采用统一长度的非确认序号长度,在实际应用中仍会造成比特数的严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以更少的比特数发送RLC状态报告,以提高传输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包括:当处于确认模式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当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时,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基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满足预设RLC状态报告格式;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可选的,所述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请求获取RLC状态报告的请求信息,或者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或者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可选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接收自发送方,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可选的,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可选的,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包括: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可选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所述发送方根据以下一项或多项确定:数据无线承载数量;传输速率;服务质量需求;所述RLC数据包的大小;所述RLC数据包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最大传输数量。
可选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发送方和接收方预先约定,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可选的,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可选的,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包括: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可选的,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
可选的,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是指: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预设位置按序依次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
可选的,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对于所述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在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的开始位置之前的信元指示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
可选的,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包括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指代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包括:判断模块,当处于确认模式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确定模块,当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时,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满足预设RLC状态报告格式;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请求获取RLC状态报告的请求信息,或者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子模块,当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或者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可选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接收自发送方,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可选的,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可选的,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选择子模块,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可选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所述发送方根据以下一项或多项确定:数据无线承载数量;传输速率;服务质量需求;所述RLC数据包的大小;所述RLC数据包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最大传输数量。
可选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发送方和接收方预先约定,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可选的,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可选的,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二选择子模块,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可选的,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生成模块还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
可选的,所述生成模块还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是指:所述生成模块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预设位置按序依次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
可选的,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对于所述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生成模块在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的开始位置之前的信元指示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
可选的,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包括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指代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处于确认模式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当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时,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基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满足预设RLC状态报告格式;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较之现有基于统一长度的非确认序号长度来生成RLC状态报告的技术方案,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允许生成和发送的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包括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从而能够根据接收方的实际接收情况灵活变动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以使得接收方发送的RLC状态报告可以占用更少的比特数,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当所述接收方判断发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较之现有的接收方仅基于发送方的请求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的技术方案,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允许所述接收方根据当前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主动触发RLC状态报告,从而更好的提高与发送方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
进一步,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接收自发送方。例如,通过综合考虑接收方在当前的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数据无线承载数量、传输速率等因素,所述发送方可以为所述接收方配置适用于所述当前的传输时间间隔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并发送给所述接收方,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接收方从接收到的所述RLC状态报告中选择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
进一步,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发送方和接收方预先约定。例如,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可以包括所述接收方所有可以使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在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由所述接收方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适用的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RLC状态报告格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如背景技术所言,即使最新的第三代伙伴计划协议(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决定在RLC状态报告中引入非确认序号长度(NACK SN Range),以减少RLC状态报告的比特数。但是,现有的RLC状态报告仍存在较严重的浪费比特数的问题,影响了传输效率。
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这是由于现有的协议并未明确规定如何在RLC状态报告中设置非确认序号长度导致的。
例如,5G中一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可以开展多种不同类型的业务,各种业务的数据传输速率千差万别,其中,低速率的业务可以要求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内传输10k比特,通常一个数据包不超过1500字节即12000比特,因此这种业务通常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一个或数个RLC数据包;中速率的业务可以要求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1M比特,这种业务通常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100个左右的RLC数据包;高速率的业务还可以要求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20M比特或者更高,这种业务要求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2000个左右的RLC数据包。基于现有技术,在5G中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可能是一个子帧或一个时隙的时长、或者仅是部分时隙的时长。对于下行(即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如果用户设备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没有成功解析数据,则意味着该传输时间间隔内所有的RLC数据包均为未收到。
对于下行,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可能在连续的多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均不能正确解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或者间隙式的不能正确解析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当作为发送方的基站(也可以是网络)请求作为接收方的用户设备发送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则对于上述处于5G网络的用户设备,对应于不同的业务,所述用户设备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可能是10个(对应低速率的业务)、1000个(对应中速率的业务)或者20000个(对应高速率的业务)。
如果只是简单的采用统一长度的非确认序号长度来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则定义的非确认序号长度必须足够长,以确保能够指代最大数量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例如,对于处于上述5G网络中的用户设备,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不能小于15,这样才能满足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为20000个的情形。但若本次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实际只有10个,实际上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可以是6就足够了,但现有的用户设备只能用15作为非确认序号长度,这就造成了比特数的严重浪费,影响了传输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处于确认模式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当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时,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基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满足预设RLC状态报告格式;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允许生成和发送的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包括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从而能够根据接收方的实际接收情况灵活变动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以使得接收方发送的RLC状态报告可以占用更少的比特数,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当所述接收方判断发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较之现有的接收方仅基于发送方的请求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的技术方案,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允许所述接收方根据当前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主动触发RLC状态报告,从而更好的提高与发送方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
进一步,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接收自发送方。例如,通过综合考虑接收方在当前的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数据无线承载数量、每一个数据无线承载(也可称为承载)的传输速率以及信道条件等因素,所述发送方可以为所述接收方配置适用于所述当前的传输时间间隔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并发送给所述接收方,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接收方从接收到的所述RLC状态报告中选择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
进一步,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发送方和接收方预先约定。例如,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可以包括所述接收方所有可以使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在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由所述接收方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适用的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优选地,所述预先约定还可以包括协议预先设定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所述RLC层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层的简称;接收方通过发送RLC层状态报告来向发送方报告所述RLC层的当前状态;基站(或者网络)以及用户设备可以互为所述接收方和发送方,本实施例以下行传输为例,即所述基站为发送方,所述用户设备为接收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化出更多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所述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是数据传输的两端,所述发送方(即基站)以下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接收方(即用户设备)传输数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执行步骤S101,当处于确认模式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
进一步地,当所述步骤S101的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时,执行步骤S102,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
然后执行步骤S103,基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满足预设RLC状态报告格式。
最后执行步骤S104,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作为一个变化例,若所述步骤S101的判断结果表明不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则重复执行所述步骤S101,直至所述步骤S101的判断结果为肯定的时,进入所述步骤S102。优选地,所述重复执行所述步骤S101的动作可以按照预设周期执行,也可以基于预设事件进行,其中,所述预设周期和预设事件可以由所述接收方和/或发送方确定,还可以由所述接收方和发送方预先约定。
进一步地,所述确认模式可以是现有技术所采用的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模式。例如,对于处于确认模式的所述接收方,可以向所述发送方发送RLC状态报告,以便所述发送方确定数据是否成功传输至所述接收方。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101可以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请求获取RLC状态报告的请求信息,或者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或者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RLC数据包可以包括在所述RLC层传输的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请求信息可以由所述发送方发送。例如,所述发送方在与所述接收方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定期(如每隔五个传输时间间隔)向所述接收方发送请求信息,以通过所述接收方反馈的RLC状态报告确定在当前五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发送的数据是否被所述接收方成功接收。
进一步地,可以由所述接收方主动判断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判断结果表明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接收方可以主动向所述发送方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以及时通知所述发送方数据传输出现了异常。
优选地,所述预设阈值可以由所述接收方或者发送方设定,或者,还可以由所述接收方和发送方协定。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基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所述接收方发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较少(如1个、2个等小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数量),则所述接收方可以推测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正在传输中,所述接收方暂时不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而是再等待一段时间,稍后发送方可能就会将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发送过来。但是,若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较多且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了,则即使此时所述发送方未发送所述请求信息(即未触发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接收方仍可以主动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以及时向所述发送方反馈当前数据包接收异常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可以接受自发送方。例如,在与接收方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简称DRB)时,所述发送方可以根据所述数据无线承载数量,每一个数据无线承载的传输速率,信道条件,服务质量需求(Qualityof Service,简称QoS),所述RLC数据包的大小,所述RLC数据包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最大传输数量等因素确定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并将确定好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随配置的所述数据无线承载一并发送给所述接收方。下面结合图2对采用本优选例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做具体阐述。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如图2所示,用户设备21(User Equipment,简称UE)接入基站22所辖的小区,并执行动作s1以建立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连接,在建立与所述基站22的RRC连接后,所述基站22执行动作s2,以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简称DRB)并开始传输数据。本应用场景以下行传输为例,即由所述基站22向用户设备21发送数据,此时所述基站22作为所述发送方,所述用户设备21作为所述接收方。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用户设备21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建立不同的数据无线承载,所述业务可以包括即时通信业务、浏览网页业务、下载业务等。其中,不同的业务对应不同的服务质量需求,从而配置不同的传输速率。
在本应用场景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可以只包括一个元素。具体地,针对为所述用户设备21配置的不同的数据无线承载,所述基站22可以根据各个所述数据无线承载获知当前业务的服务质量需求,进而推知数据传输所需的传输速率等因素(如,可以推知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需要传输多少比特的数据以满足所述传输速率的需求),最终根据这些因素确定适用于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唯一的非确认序号长度,其中,所述数据无线承载应用确认模式,即该数据无线承载映射的RLC层应用确认模式。
例如,对于低速率的业务,基站22判断其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只会向所述用户设备21发送一个或数个RLC数据包,因此所述用户设备21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长度(也可称为数量)有限,所述基站21推测采用例如6比特长度就可以指代基于此业务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中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其中,6比特可以指示最大64个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则所述基站21在执行所述动作s2时,通过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21指示当前数据无线承载适用的RLC状态报告中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为6,其中,所述信令可以是RRC无线连接重配置信令(以下简称RRC信令)。
又例如,对于中速率的业务,所述基站22依据所述中速率的业务所需的服务质量需求判断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可能会向所述用户设备21发送100个左右的数据包,并且所述基站22判断可能最多连续10个传输时间间隔会出错,则所述用户设备21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最多为1000个。因此所述基站22在执行所述动作s2时,可以通过所述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21指示当前数据无线承载适用的RLC状态报告中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为10(因为2的10次方为1024,可以覆盖本示例中推测获得的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最大数量1000个)。
再例如,对于高速率的业务,所述基站22依据所述高速率的业务所需的服务质量需求判断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可能会向所述用户设备21发送2000个左右的数据包,并且所述基站22判断可能最多连续10个传输时间间隔会出错(例如,所述基站22可以以10个传输时间间隔为周期向所述用户设备21发送所述请求信息,以触发所述RLC状态报告;或者,也可以由所述用户设备21预先设定所述预设阈值,若所述预设阈值为20000个,则当所述用户设备21连续未接收到20000个所述RLC数据包时,就会主动向所述基站22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则所述用户设备21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不会超过20000个。因此所述基站22在执行所述动作s2时,可以通过所述RRC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21指示本次数据无线承载适用的RLC状态报告中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为15(因为2的15次方为32768,可以覆盖本示例中推测获得的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最大数量20000个)。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同一种业务,在基于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进行数据传输期间,所需的传输速率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执行所述动作s2时,所述基站22可以依据所述业务当前所需的传输速率合理的配置适用于所述RLC状态报告中的非确认序号长度(比如当前配置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为15,即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15),并且所述基站22将配置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随配置的所述数据无线承载一起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21。此后,在所述用户设备21与所述基站22进行数据传输期间,所述业务所需的传输速率降低,则所述基站22可以通过新的信令修改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为10。优选地,所述新的信令可以由所述基站22单独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21,所述单独可以指不与数据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一起发送。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在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时可以更好的节省比特数。
继续参考图2,在本应用场景中,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用户设备21执行所述动作s1,以接入所述基站22所处的网络,并与所述基站22建立RRC连接;当所述用户设备21有业务需求而需要建立数据无线承载时,所述基站22执行动作s2,以为所述用户设备21配置数据无线承载的相关参数(也可称为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参数可以包括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层2的配置参数等),并且,在执行所述动作s2时,根据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服务质量需求,所述基站22还为所述数据无线承载配置所述RLC状态报告中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并将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以及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相关参数一起通过所述RRC信令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21。优选地,在本应用场景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只包括一个元素。
进一步地,在本应用场景中,接收到所述基站22发送的所述RRC信令后,所述用户设备21执行动作s3,以应用所述RRC信令中包括的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相关参数建立所述数据无线承载,并保存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以备在需要上报所述RLC状态报告时使用。
进一步地,当所述用户设备21需要生成RLC状态报告时,例如,所述基站22执行动作s4,在所述RLC层向所述用户设备21发送指示(也可称为请求信息),以触发所述用户设备21发送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的RLC状态报告。
进一步地,在接收到所述基站22的指示后,所述用户设备21根据所述基站22配置的所述数据无线承载对应的RLC状态报告中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并执行动作s5,以向所述基站22发送所述RLC层状态报告。优选地,所述用户设备21可以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数据包的序号,以及依据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设置的实际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
例如,所述基站22设置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为6,而在接收到所述基站22的指示时,所述用户设备21第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包括SN20到SN40,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包括SN80到SN120,则所述用户设备21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设置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数据包的序号(SN)为20,还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21个(由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为6,如果000000表示为0,则21可以采用6比特二进制表示为010101;或者,如果000000表示为1,则21的6比特二进制可以表示为010100),这样就能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第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SN20到SN40);此外,在同一个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需要设置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书包的序号(SN)为80,以及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41个(同样这个41需要用6比特2进制表示),以在同一个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SN80到SN120)。
进一步地,在所述用户设备21执行所述动作s5,将生成的所述RLC状态报告发送给所述基站22之后。由于所述基站22知道所述用户设备设置的未确认序号长度(同时所述基站22还可以通过所述用户设备21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的指示确定所述未确认序号长度6比特的起始位置),因此所述基站22可以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明确解析获知所述用户设备21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以及序列号。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22可以执行动作s6,以向所述用户设备21重传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出未确认或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以便所述用户设备21能够完整接收数据包。
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动作s4可以被省略。例如,所述用户设备21可以在发现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数量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后,主动执行所述动作s5,以向所述基站22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或者,所述用户设备21还可以基于其他触发条件主动执行所述动作s5,在此不予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与所述基站的调度决策、每个数据包的大小等因素相关,因此不同基站可能针对相同传输速率的数据无线承载确定应用不同的元素。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接收自所述发送方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还可以包括多个元素。仍以下行传输为例,在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后,所述基站可以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有可能需要的业务(和/或所有可能需要的数据无线承载),结合所述数据无线承载所需的传输速率、服务质量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多个RLC状态报告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并将所述多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即多个元素)组成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一个优选例中,在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的多个元素中选择固定的一个元素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例如,在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可能需要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多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在上一次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到此次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期间,可能经过一个或多个传输时间间隔,而在所述一个或多个传输时间间隔中,所述用户设备可能间隙的连续未接收到多个数据包),则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最大的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适用的元素。
以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6、10和15三个元素为例,在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需要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两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其中,第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序号为SN20到SN60(对应的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41个),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序号为SN90到SN200(对应的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111个),则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即111个)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元素10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并基于所述元素10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所述两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
在一个变化例中,在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的多个元素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以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优选地,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可以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例如,可以根据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确定相适用的最小非确认序号长度。其中,所述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可以是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每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还可以是多个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每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
仍以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6、10和15三个元素为例,在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需要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两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其中,第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序号为SN20到SN60(对应的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41个),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序号为SN1000到SN2000(对应的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1001个),则对于所述第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即41个),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元素6作为与所述第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对于所述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即1001个),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元素10作为与所述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并基于所述元素6和元素10分别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还可以由所述发送方和接收方预先约定,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仍以下行传输为例,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所述基站所处的网络之后,开始接收所述基站传输的数据。对于处于确认模式的用户设备和基站,在所述步骤S101的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的RLC实体(所述RLC实体用于从软件层面专门负责所述RLC层的处理,所述处理可以包括所述RLC层的所有操作)可以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具体地,所述用户设备需要确定所述RLC状态报告中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更为具体地,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确定适用的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更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其选择的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
进一步地,在完成所述RRC连接之前(或者在建立所述RRC连接之后,建立所述数据无线承载之前),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与所述基站预先进行约定,以确定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可以包括的元素。例如,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反馈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可能需要建立的数据无线承载,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数据无线承载结合服务需求质量、传输速率、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的数据包数量,所述数据包的可能大小等因素,为所述用户设备配置可能适用的一个或多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并组成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分别被所述基站和用户设备保存以备后用。优选地,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可以与所述数据无线承载一一对应,即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建立多个数据无线承载,每一个数据无线承载可以对应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有的非确认序号长度可以组成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与所述基站预先进行约定,以确定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可以包括的元素。进一步地,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可以包括的元素还可以包括协议预先设定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可以包括的元素。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所述预先约定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可以只包括一个元素,则在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元素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并发送给所述基站。
在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所述预先约定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还可以包括多个元素,在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从所述多个元素中选择固定的一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并基于所述固定的一个元素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进行发送。优选地,本应用场景中所述从所述多个元素中选择固定的一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的选择方式,可以与上述从接受自发送方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的多个元素中选择固定的一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的选择方式相类似。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建立多个数据无线承载,并根据每个数据无线承载确定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多个数据无线承载分别对应的非确认序号长度组成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进一步地,当所述用户设备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可以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与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相适用的元素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
以预先约定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四个元素(分别为元素6、元素10、元素15和元素18)为例,当需要上报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最大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确定所述RLC状态报告中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例如,当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发现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有SN20到SN45(对应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26个),SN60到SN90(对应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31个),以及SN100到SN140(对应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41个)。其中,最大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为41,因此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元素6(即6比特长度)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基于所述元素6逐一指示每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
作为本应用场景的一个变化例,所述用户设备还可以从预先约定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的多个元素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具体地,与上述从接受自发送方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的多个元素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的选择方式相类似,在本变化例中,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优选地,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可以选择能够表示所述连续未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的最小可选非确认序号长度,以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例如,当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发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依次为SN20到SN60,以及SN1000到SN2000。则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依次选择非确认序号长度分别为6比特和10比特的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还需要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分别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以及基于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指示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分别为41个(采用6比特指示)和1001个(采用10比特指示)。然后,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生成的所述RLC状态报告。
最后,当所述基站解析了所述RLC状态报告之后,对于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的未确认或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所述基站可以选择重新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RLC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RLC状态报告格式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其中,所述RLC状态报告格式(例如,字节1到字节4)包括的信元的划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在所述RLC状态报告格式中指示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
在一个优选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的信元D/C可以用于指示本次发送的内容是RLC状态报告还是RLC数据包;信元E1可以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或者,所述信元E1可以和信元E2一起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第四个信元R为保留比特;信元NACK_SN可以用于指示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信元NACK_SN_RANGE可以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
例如,当接收自所述发送方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只包括一个元素时;或者,当接收自所述发送方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但所述用户设备只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一个固定的元素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发送方的指令在图3示出的所述RLC状态报告格式的特定信元指示所述元素,并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特定信元中依次指示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以及该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优选地,由于所述用户设备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遵照的RLC状态报告格式是由所述基站通过所述指令的形式预先确定的、或者由协议预先设定的,在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RLC状态报告后,所述基站知道应当去哪些信元中截取所需的数据。
或者,当预先约定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只包括一个元素时;或者,当预先约定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但所述用户设备只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一个固定的元素时,所述用户设备也可以根据预设约定在图3示出的所述RLC状态报告格式的特定位置信元指示所述元素,并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特定信元中依次指示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以及该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优选地,所述基站可以通过所述预先约定知道应该去哪个信元中截取相应的数据。
具体地,以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4个元素为例,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与所述基站预先约定,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用00表示非确认序号长度为6比特的元素;用01表示非确认序号长度为10比特的元素;用10表示非确认序号长度为15比特的元素;以及用11表示非确认序号长度为18比特的元素。
基于图3所示的RLC状态报告格式,当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若所述用户设备发现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有SN20到SN45(对应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26个),SN60到SN90(对应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31个),以及SN100到SN140(对应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量为41个)。其中,最大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为41,因此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元素6(即6比特长度)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将所述RLC状态报告中特定的比特(或位置)指示为00,如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预设位置(如信元E1和/或信元E2)处设置未确认序号长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起始位置(如信元D/C)处还会有特定的比特(或位置)专门指示本次发送的内容为状态报告,以便所述基站确认本次接收到的内容是否为数据或状态报告,这样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RLC状态报告之后能够获知所述用户设备采用的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
同时,基于图3示出的RLC状态报告格式,对于第一段连续未接收到的数据包SN20到SN45,所述用户设备还可以在信元NACK_SN中设置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为20,并紧接着在信元NACK_SN_RANGE中设置与所述序号20相对应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为26(用6比特长度表示);对于第二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SN60到SN90,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在所述信元NACK_SN中设置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为60,并紧接着在所述信元NACK_SN_RANGE中设置与所述序号60相对应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为31(用6比特长度表示);对于第三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SN100到SN140,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在所述信元NACK_SN中设置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为100,并紧接着在信元NACK_SN_RANGE中设置与所述序号100相对应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为41(用6比特长度表示)。
进一步地,当接收到所述RLC状态报告后,所述基站可以从所述信元E1中确定本次RLC状态报告所采用的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为6比特;基于所述信元NACK_SN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即6比特)指代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以及基于所述信元NACK_SN_RANGE确定与所述序号相对应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从而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所有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
又例如,当接收自所述发送方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或者预先约定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并且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多个元素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
具体地,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预设位置(如信元E1)按序依次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在所述信元NACK_SN和所述信元NACK_SN_RANGE中按序依次指示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指代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以及所述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例如,当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时,所述用户设备发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依次为SN20到SN60,以及SN1000到SN2000,则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在所述信元E1中依次指示选择的元素分别为6比特和10比特,并基于该顺序,在所述信元NACK_SN和所述信元NACK_SN_RANGE中先指示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为SN20,并且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为41(采用6比特指示);然后再指示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为SN1000,并且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为1001个(采用10比特指示)。
或者,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对于所述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用户设备还可以在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的开始位置之前的信元(如,可以采用一比特或数比特)指示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
具体地,与前述示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不是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预设位置(如信元E1)按序依次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而是在所述信元NACK_SN和所述信元NACK_SN_RANGE组(例如,所述信元NACK_SN和信元NACK_SN_RANGE可以构成一个组)之前先指示将要采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然后紧接着指示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指代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以及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
仍以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依次为SN20到SN60,以及SN1000到SN2000为例,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在所述信元NACK_SN和所述信元NACK_SN_RANGE组之前先指示接下来要采用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为6,然后紧接着在下一个位置指示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为SN20,并且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为41(采用6比特指示);然后再指示接下来要采用的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为10,紧接着在下一个位置指示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为SN1000,并且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为1001个(采用10比特指示)。
由上,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方案,通过确定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可以使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例如,不同的业务类型,或者不同的数据无线承载可以对应不同的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接收方可以据此确定本次需要发送的RLC状态报告中包含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从而以较少的比特数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允许生成和发送的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包括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从而能够根据接收方的实际接收情况灵活变动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的非确认序号长度,以使得接收方发送的RLC状态报告可以占用更少的比特数,提高传输效率。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4用于实施上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4包括判断模块41,当处于确认模式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确定模块42,当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时,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生成模块43,用于基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满足预设RLC状态报告格式;发送模块44,用于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模块41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411,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请求获取RLC状态报告的请求信息,或者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子模块412,当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或者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接收自发送方,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进一步地,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进一步地,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确定模块42包括第一选择子模块421,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优选地,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所述发送方根据以下一项或多项确定:数据无线承载数量;传输速率;服务质量需求;所述RLC数据包的大小;所述RLC数据包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最大传输数量。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发送方和接收方预先约定,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进一步地,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进一步地,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确定模块42包括第二选择子模块422,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进一步地,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生成模块43还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优选地,所述生成模块43可以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预设位置按序依次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或者,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对于所述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生成模块43可以在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的开始位置的之前的信元指示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
进一步地,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包括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指代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
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4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方重传的RLC数据包。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技术方案。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处于确认模式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
当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时,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
基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满足预设RLC状态报告格式;
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请求获取RLC状态报告的请求信息,或者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当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或者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接收自发送方,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
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包括:
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所述发送方根据以下一项或多项确定:
数据无线承载数量;
传输速率;
服务质量需求;
所述RLC数据包的大小;
所述RLC数据包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最大传输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发送方和接收方预先约定,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包括:
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8或9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是指: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预设位置按序依次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对于所述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在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的开始位置之前的信元指示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包括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指代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
14.一种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当处于确认模式时,判断是否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
确定模块,当判断结果表明需要发送RLC状态报告时,确定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生成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满足预设RLC状态报告格式;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请求获取RLC状态报告的请求信息,或者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确定子模块,当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或者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需要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接收自发送方,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选择子模块,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所述发送方根据以下一项或多项确定:
数据无线承载数量;
传输速率;
服务质量需求;
所述RLC数据包的大小;
所述RLC数据包在传输时间间隔中的最大传输数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的元素由发送方和接收方预先约定,其中,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一个元素或者多个元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包括多个元素时,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固定的一个元素,或者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选自所述多个元素中的多个元素。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选择子模块,对于每段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根据所述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的数量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相适用的非确认序号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或21或22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集合中选择多个元素作为所述至少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时,所述生成模块还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模块还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是指:所述生成模块在所述RLC状态报告的预设位置按序依次指示选定的每一个元素。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RLC状态报告中,对于所述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所述生成模块在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的开始位置之前的信元指示所述非确认序号长度选定的元素。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RLC层的状态报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LC状态报告中还包括每一个非确认序号长度指代的连续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包中起始RLC数据包的序号。
27.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8.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11267.6A CN108809526B (zh) | 2017-05-05 | 2017-05-05 | 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US15/855,359 US20180324637A1 (en) | 2017-05-05 | 2017-12-27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rlc layer status, storage medium and user equipment |
US17/555,869 US20220116819A1 (en) | 2017-05-05 | 2021-12-20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rlc layer status, storage medium and user equip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11267.6A CN108809526B (zh) | 2017-05-05 | 2017-05-05 | 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09526A true CN108809526A (zh) | 2018-11-13 |
CN108809526B CN108809526B (zh) | 2020-11-27 |
Family
ID=64015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11267.6A Active CN108809526B (zh) | 2017-05-05 | 2017-05-05 | 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80324637A1 (zh) |
CN (1) | CN10880952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12120A (zh) * | 2020-12-04 | 2021-03-16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传输状态报告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
WO2021233192A1 (zh) * | 2020-05-21 | 2021-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对应装置 |
CN114339614A (zh) * | 2020-09-29 | 2022-04-1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19863A4 (en) * | 2017-05-05 | 2020-12-2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 |
US11265111B2 (en) * | 2020-01-10 | 2022-03-01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Consecutive data packet feedback |
US11856450B2 (en) * | 2020-02-27 | 2023-1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ge extension for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ing |
US11856451B2 (en) * | 2020-03-02 | 2023-1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voiding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holes for bearer in dual connectivity mode across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WO2021243535A1 (en) * | 2020-06-02 | 2021-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feedback reporting for rateless codes |
US11811671B2 (en) | 2021-07-02 | 2023-11-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a feedback time for communications over multiple wireless connections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21965A1 (en) * | 2005-03-31 | 2006-10-05 | Peter Bosch | Method of transferring data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CN101346925A (zh) * | 2005-11-30 | 2009-01-14 | 诺基亚公司 | 利用多arq机制提供重传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CN102017501A (zh) * | 2008-04-28 | 2011-04-1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部分无线电链路控制状态报告 |
CN102315915A (zh) * | 2010-07-01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构造状态报告的方法与装置 |
WO2014025141A1 (en) * | 2012-08-06 | 2014-02-13 | Lg Electronics Inc. | A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status report and a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836645A (zh) * | 2014-02-12 | 2015-08-12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rlc am模式状态反馈传输方法 |
CN106332175A (zh) * | 2015-07-01 | 2017-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双连接x2状态报告发送的方法、装置及辅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470637B1 (ko) * | 2007-06-18 | 2014-12-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향상 방법, 상태정보 보고방법 및 수신장치 |
WO2009132276A2 (en) * | 2008-04-25 | 2009-10-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ing and polling |
WO2014088477A1 (en) * | 2012-12-03 | 2014-06-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poll control entity for controlling a polling procedure |
CN108400842A (zh) * | 2017-02-04 | 2018-08-14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接收方的状态报告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20200205224A1 (en) * | 2017-05-02 | 2020-06-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ata unit |
-
2017
- 2017-05-05 CN CN201710311267.6A patent/CN108809526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27 US US15/855,359 patent/US2018032463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1
- 2021-12-20 US US17/555,869 patent/US2022011681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21965A1 (en) * | 2005-03-31 | 2006-10-05 | Peter Bosch | Method of transferring data 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CN101346925A (zh) * | 2005-11-30 | 2009-01-14 | 诺基亚公司 | 利用多arq机制提供重传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CN102017501A (zh) * | 2008-04-28 | 2011-04-1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部分无线电链路控制状态报告 |
CN102315915A (zh) * | 2010-07-01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构造状态报告的方法与装置 |
WO2014025141A1 (en) * | 2012-08-06 | 2014-02-13 | Lg Electronics Inc. | A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status report and a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836645A (zh) * | 2014-02-12 | 2015-08-12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rlc am模式状态反馈传输方法 |
CN106332175A (zh) * | 2015-07-01 | 2017-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双连接x2状态报告发送的方法、装置及辅基站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3GPP: "《3GPP TS 36.322 V14.0.0》", 31 March 2017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33192A1 (zh) * | 2020-05-21 | 2021-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对应装置 |
CN114339614A (zh) * | 2020-09-29 | 2022-04-1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CN112512120A (zh) * | 2020-12-04 | 2021-03-16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传输状态报告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
CN112512120B (zh) * | 2020-12-04 | 2023-12-19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状态报告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116819A1 (en) | 2022-04-14 |
CN108809526B (zh) | 2020-11-27 |
US20180324637A1 (en) | 2018-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09526A (zh) | Rlc层的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 |
AU201923672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6707719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複数の送信時間間隔、複数のサブキャリア間隔、又は複数の処理時間をサポートする端末のための上りリンク信号送信又は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EP2086148B1 (en) | Method for sending status information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ceiver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 |
EP3240222B1 (en) | Method for effectively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2030359B1 (en) | Method of support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00296718A1 (en)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P1770897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acket retransmission | |
EP1843504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HARQ)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A2692649C (en) | Method for sending rlc pdu and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lc ent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 |
CN105634691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09107451A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
EP1630981A2 (en) | Transmission tim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EP2541827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SP setting to minimize duplicate packet transmissions | |
JP5037633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rlcpdu送信方法、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rlcエンティティ | |
KR20140142231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의 동적 자원 변경을 위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EP2080307B1 (en) |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in the multi-carriers system | |
EP2314028B1 (en) |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a secondary station and a system therefor | |
CN104272633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针对装置到装置通信执行harq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 |
CN108400842A (zh) | 一种应用于接收方的状态报告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01568153A (zh) | 一种实时小分组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1547514A (zh) |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 | |
EP3890431B1 (en) | Tcp acknowledgment latency optimization | |
WO200710860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on of transmission resour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2087629B1 (en) |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