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5429A - 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05429A CN108805429A CN201810539715.2A CN201810539715A CN108805429A CN 108805429 A CN108805429 A CN 108805429A CN 201810539715 A CN201810539715 A CN 201810539715A CN 108805429 A CN108805429 A CN 1088054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loss
- taiwan area
- defect elimination
- management
- pe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442 weekl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835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51 Integrated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22 reduc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属供用电管理领域。其将用采运行监控系统的系统数据作为线损分析的主要数据源;通过营销系统对线损分析还原;通过管理层对线损的初步分析结果进行专业诊断,并生成消缺任务;通过执行层落实消缺任务具体执行人,进行线损核查消缺具体工作,并记录消缺处理结果。通过设立用采运行监控系统数据、营销系统、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四层结构,构建一种平台化的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模式,针对线损率不合理的台区筛选原因,并派发给相关工作人员消缺,对所有的台区实行智能化监控和管理跟踪;建立持续的管理跟踪机制,以提升台区线损合理率,有效提高消缺管理效率。可广泛用于供用电管理和线损管理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用电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台区线损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电力工业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存在能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与总体发展方向相悖的、甚至阻碍电力发展的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
在低压电力市场营销环节,由于当前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虽然各级供电公司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低压网路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但由于低压客户群体数量庞大,且变化频繁,目前台区线损管理中普遍存在户变关系不清、抄表质量不佳、窃电、计量故障等管理原因导致的线损异常,同时也存在迂回供电、远距离输电、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过小、线路超载、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变压器空载和轻载等技术原因导致的线损异常。
近几年,国内许多供电企业不同程度的面临一个共同的窘境,即在治理台区线损上“投资大、回报小”,针对低压配网的各种设备改造源源不断,但收益却越来越不尽人意,其根源是近十年以来,影响台区线损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改造投资方向不变,势必造成速效降损短期内出现反弹,难以固化长效降损、有序降损的成果,最终陷入“投资大、回报小”的窘境。
目前国网上海市某供电公司所辖台区有16000多个,线损合格台区仅为10000多个,合格率不到70%。
当前来讲,围绕台区线损改进工作是国网上海市某供电公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台区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从根本上扭转台区线损居高不下的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其通过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跟进”一条龙的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合理台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消缺解决方案,为台区线损消缺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合理的台区线损的分析、消缺方法,以系统化、整体化、平台化、闭环化的管理思路,从宏观上对该供电公司所有台区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持续固优,未达标台区可持续跟踪,及时发现台区线损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进而实现闭环化的台区线损“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包括通过用采运行监控系统EDCM获取各个台区的同期线损,对用电信息、线损信息、台区信息进行整合汇集,根据台区统计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电量、线损率、有电量用户/总用户及线损问题初步分类;其特征是:
1)将用采运行监控系统EDCM的系统数据作为线损分析的主要数据源,根据数据诊断、分析线损的初步类型;
2)通过营销系统对线损分析还原,核对数据源,根据数据,还原、核对、诊断线损率的合理性;
3)通过管理层对线损的初步分析结果进行专业诊断,并生成消缺任务;
4)通过执行层落实消缺任务具体执行人,进行线损核查消缺具体工作,并记录消缺处理结果,消缺任务流转/闭环;
所述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设立用采运行监控系统EDCM系统数据、营销系统、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四层结构,构建一种平台化的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模式,针对线损率不合理的台区筛选原因,并派发给相关工作人员消缺,对所有的台区实行智能化监控和管理跟踪;建立持续的管理跟踪机制,以提升台区线损合理率,有效提高消缺管理效率。
具体的,所述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以周为单位从所述的用采运行监控系统EDCM中导入线损数据并存储至服务器,筛选出线损数据波动的异常台区和线损率不合理台区;
对于数据波动异常的台区,通过营销系统直接交与所属营业站的营销部进行处理处理;
对线损率不合理的台区,按照可计算和不可计算两种类型进行分类;
对于诊断的结果进行标准化分类,归口部门对应需处理的诊断结果做一个标准化集合,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以归口部门为分类依据,自动生成各部门需消缺的台区列表;
各个执行部门可在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上查看待消缺台区的列表和历史消缺情况,历史消缺情况作为是否需要执行消缺任务的参考。
执行消缺任务后,各个执行部门对执行时间,总表情况,问题反馈,处理情况填写并上传,实现闭环式管理结构;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根据按时生成双周报,月报,年报。
进一步的,在对线损率不合理的台区进行分类时,对于不可计算类型,自动诊断,派给归口部门,生成消缺任务;
在可计算类型中,对于有电量户数/总户数的比值等于一的情况,该台区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进行人为诊断;对于有电量户数/总户数的比值小于一的情况,导入营销系统数据,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处理情况分为流转或闭环;所述的流转是指归口部门将消缺任务流转至后续部门处理,再由后续部门记录任务执行情况并上报至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所述的闭环是指归口部门在本部门管辖范围或职权范围内完成消缺任务,然后上报给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实现该消缺任务的消除和完成,构成线损管理中消缺工作循环的闭环结构。
所述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在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时,若此时理想化线损率合理,则该台区的视线损问题为户数问题,交与装表部门处理;若此时该台区的线损率依然不合理,该台区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进行人为诊断。
所述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以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思路,从宏观上对该供电公司所有台区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固优,未达标台区可持续跟踪,及时发现台区线损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优点是:
1.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每个不合理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消缺解决方案,为现场工人进行现场高效消缺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定期分析和计算台区线损情况,增强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的力度,可有效提升台区线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能有效缓解供电公司目前台区线损合格率居高不下的现状;
2.构建台区线损持续跟踪管控机制,以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方式,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固优,未达标台区可持续跟踪,及时发现台区线损率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跟进”一条龙的精细化管理机制;
3.通过台区线损管理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能够实现电网企业线损管理整体管控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4.本发明所述台区线损的分析工作方法及管理机制具有很强的推广性和可复制性,易于逐步推广到其他供电公司。
附图说明
图1是台区线损影响因素技术分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电力系统中,1个台区是指一台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或区域,是电力经济运行管理的专用名词。目前国家电网覆盖域内对低压电网全部实行分台区管理。
在电力网传输分配过程中产生的有功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统称为线路损失,简称线损。
在规定时间内,电流流经电力网各个电气设备时所产生的电能损耗或损失量,即报告期内发电机发出来的电能经过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环节输送到用户,产生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周围介质中的损耗电量,以及配电营销环节一部分客观存在的管理损耗电量,这两部分电能损耗电量就构成了电网的所有损耗电量。
电力网线损率:是指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数,简称线损率,其计算公式为:
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
线损率可分为如下几类:
(1)经济线损率:由于理论线损同时与电网结构和运行状况有关,所以对于电网结构固定的线路,理论线损也并非为一固定值,而是随着供电负荷大小等运行状况的变化而变动。存在的最低理论线损率称为经济线损率,对应的电流称为经济电流。经济线损率能为制定线路改造和降损方案提供依据。
(2)计划线损率:计划线损率也称为定额线损率,是指上级单位或部门根据电力网实际线损情况,经过测算、核准,定期考核用的线损率。
(3)同步线损率:在供电量、售电量统计工作中,由于受抄表手段、抄表方式、电费回收等因素影响,出现供售电量不同步的情况,故统计出来的最终数据,往往是一个报表数据,不能真正客观地感应线损实际水平。
(4)不同步线损率:由于不同步电量的存在,为了清楚不同步电量对综合统计线损率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确定一个分析用线损率即不同步线损率。
(5)理论线损率:是指当某阶段电力网设备及结构处于固定状态下,根据电网设备参数、运行方式、潮流分布及负荷水平,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线损率。理论线损率是进行目标线损率确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6)管理线损率:是指在电网运行及营销过程中,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电量损耗与统计供电量的百分数。管理线损率也是制定降损节能计划、确定目标线损率指标的重要依据。
台区线损的分类:一般将线损按损耗性质划分为二种:
(1)技术线损:在电力网输送和分配电能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损耗无法避免,这是由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决定的,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我们把这部分正常合理的电能消耗,称之为技术线损。
(2)管理线损: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需要安装计量装置,这些计量装置都有不同程度的误差,加之可能出现的漏、估抄等现象,再加上在营销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缺陷,可能造成偷漏电和其他不明损失。这类损失,大多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因此称之为管理线损。
所谓线损管理,就是通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和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一切措施,以期降低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消耗,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以最小的电能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最佳管理追求。
某供电分公司5月台区线损总体情况如下:
同时,根据EDCM线损数据统计,5月线损率情况如下表:
可以看出,除了合理线损(-1%-10%)外,线损率较高的是>10%的高线损,其次是<-1%的负线损,其他是没有监测或未统计到的台区null。
在EDCM线损数据中初步筛选了线损分类如下表:
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有供电量、售电量数据)“可计算”数据占了台区数据的绝大部分(99%以上),但还需根据具体线损率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他线损问题分类包括:供电侧倍率缺失、供电侧表码缺失,供电侧表码缺失、供电侧表计缺失、供电侧表计缺失,供电侧倍率缺失、供电侧表码值缺失、供电侧电量小于0、空载、轻载、无售电量等。
这些问题,根据各个部门职责,可开展更有针对性进行排查消缺。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和考核供电企业电网规划建设、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搞好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
而现在供电公司想要了解线损情况,需要人工从不同系统中导出数据,制作表格,手工计算,鉴于供电公司下台区数量庞大,需计算的数据多,人工处理保证不了效率也有可能会有疏漏。对于存在线损问题的台区,管理部门也很难跟踪后续消缺过程。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消缺过程的反馈没有一个系统化高效化的管理平台。
某供电公司台区线损管理机制目前是按周根据线损数据来筛选派发消缺工作,各相关部门工作无法及时反馈和及时协同处理,没有有效的手段对台区线损管理工作进行持续跟踪记录和统计分析。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优化线损管理流程,消除专业管理壁垒,充分利用系统数据资源,打造以“技术线损最优,管理线损最小”为目标,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电网线损管理平台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图1中,台区线损的影响因素很多,实际工作中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配网结构和技术:主要存供电方式、供电半径、负荷分布、电压质量等。
(2)设备状态:主要有变压器性能、低线路截面、线路型号、无功补偿装置及其容量、考核表计量设备状况、客广计量设备状况等。
(3)运行方式:主要有单台变压器独立运行供电方式、两台(多台)变压器主备运行方式、两台(多台)变压器同时运行方式、两台(多台)变压综合运行方式。
(4)营销管理质量:抄表方式、抄表同时性、抄表质量、户变关系、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表计故障、营业差错、自用电、统计方式、信息化程度、新技术应用等。
由于不合理台区线损影响因素多,情况复杂,且涉及的相关系统及管理部门多,虽然现在已有相关线损管理系统,但由于客户终端难以控制,系统关联更新不及时、系统功能不完善、数据失准等问题,目前距离台区线损科学管理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目前某市电力公司已经普及了PMS系统(生产管理系统)、CMS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EDCM系统(用采运行监控系统)、线损精细化平台、配电负荷监测系统系统。
这些信息系统提供了台区的基础档案数据、供电侧电量、售电侧电量、台区的同期线损和统计线损等。
其中,PMS系统提供了台区关联的用户信息,CMS系统提供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的出账电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用户表计的冻结电量、计量装置故障在线监测和反窃电应用,EDCM系统提供台区的同期线损(利用冻结电量的数据,使得电量数据来源周期一致),线损精细化平台提供了台区的统计线损(利用了用户出账电量),配电负荷监测系统提供总表的倍率、电压、电流、功率等数据。
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应用如下:
(1)实现自动抄表管理
根据采集任务的要求,自动采集系统内电力用户电能表的数据,获得电费结算所需的用电计量数据和其他信息。
(2)异常用电分析
1)计量及用电异常监测。对采集数据进行比对、统计分析,发现用电异常。如同一计量点不同采集方式的采集数据比对或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比对,发现功率超差、电能量超差、负荷超容量等用电异常,记录异常信息。
对现场设备运行工况进行监测,发现用电异常。如计量柜门、TA/TV回路、表计状态等,发现异常,记录异常信息。
用采集到的历史数据分析用电规律,与当前用电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分析异常,记录异常信息。发现异常后,启动异常处理流程,将异常信息通过接口传送到相关职能部门。
2)重点用户监测。对重点用户提供用电情况跟踪、查询和分析功能。可按行业、容量、电压等级、电价类别等分类组合定义,查询重点用户或用户群的信息。查询信息包括历史和实时负荷曲线、电能量曲线、电能质量数据、工况数据以及异常事件信息等。
3)事件处理和查询。根据系统应用要求,主站将终端记录的告警事件设置为重要事件和一般事件。对于不支持主动上报的终端,主站接到到来自终端的请求访问要求后,立即启动事件查询模块,召测终端发生的事件,并立即对召测事件进行处理。对于支持主动上报的终端,主站收到终端主动上报的重要事件,应立即对上报事件进行处理。主站可以定期查询终端的一般事件或重要事件记录,并能存储和打印相关报表。
B、线损精细化平台的主要功能应用如下:
平台实现了实际线损实时计算,为查询、报表应用奠定基础;与PMS系统共用同一底层、同一数据库、同一图形,实现无缝衔接,具有图数一体浑然天成;可根据不同时间间隔要求查询线损情况,但目前只能按月查询。
台区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应用
台区管理系统是一套集台区线损管理、配变监测、远程抄表、电压合格率、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异常和抄表告警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现阶段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实现了低压用户计量信息的远程抄收,主要用于代替人工抄表。
系统可采集用户电表的电量,台区总表的电量、电压、电流,台变温度等各种信息;对台区线损及线损率自动统计计算,可实现小时、日、月等线损报表;例如:能够获得24小时的用户电量信息台区线损监测系统;实现低压台区配网自动化管理;通过各类数据分析,实现台区数字化管理;实现台区线损管理、配变监测、远程抄表、电压合格率、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异常和抄表告警分析等功能。
C、EDCM系统主要功能应用如下:
EDCM系统(用采运行监控系统)对用电信息、线损信息、台区信息等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汇集,可根据台区统计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电量、线损率、有电量用户/总用户及线损问题初步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台区线损的各项因素往往同时作用,给管理者造成迷茫,一旦分析不全面、管控措施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台区线损在“整改”和“复发”中形成恶性循环,阻滞了台区线损管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要对台区线损进行健康有效地管理,需建立一套有效的精细化管理跟踪机制,实现将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系统、科学、有效的开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从管理线损的角度,结合信息化应用逐步建立一套精细化台区线损管理跟踪机制,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对未达标台区进行持续跟踪,及时掌握未达标台区的消缺状态;
(2)对已达标台区进行周期性核查,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固优;
(3)对线损异常台区进行及时排查,及时发现台区线损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
台区线损管理流程机制:
为能让供电公司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监督完善”的原则,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精细化台区线损管理平台主要包括:
1)建立档案化的数据中心,记录各个时期台区线损情况,能对不合理台区进行筛选分类,能对数据波动异常的台区进行监管。
2)建立标准化的诊断中心,将每种造成台区线损率不合理的原因都记录在库,平台以台区类型、数据值等作为参考依据制定诊断台区不合理原因的标准公式,通过平台可以自动将任务分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建立集中化的消缺管理中心,自上而下统筹管理,以诊断原因为参考依据完成消缺任务,对消缺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回溯和统计任务处理情况。
4)建立科学的报表系统,对供电公司重视的几个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如台区线损总体情况,负线损台区消缺情况,杆变配变台区处理情况和不可计算台区整治情况等等,生成模块化、灵活的报表,让管理层能精准的掌握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图2中,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从用户/系统角色主要分为:
EDCM系统:线损分析主要数据源,可根据数据诊断分析线损初步类型。
营销系统:线损分析还原核对数据源,可根据数据还原、核对、诊断线损率的合理性。
管理层:线损系统初步分析结果专业诊断并生成消缺任务。
执行层:消缺任务具体执行人,主要包括营销部、运检部、基建部、采集班等,进行线损核查消缺具体工作,并记录消缺处理结果,消缺任务流转/闭环。
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从应用平台主要分为:
数据源:EDCM、营销系统等系统原始数据的导入。
数据平台:原始数据的筛选,如筛选出线损率不合格台区、筛选出数据波动异常台区。
诊断平台:对筛选后线损数据进行初步诊断分类,并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诊断和分配消缺任务。
消缺平台:营销部、运检部、基建部、采集班等各部门消缺任务处理和记录平台。各项线损消缺任务实现精细化管理,根据业务流程合理流转及时处理和闭环。消缺记录数据可形成管理统计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应用。
流程说明:
1)以周为单位从EDCM系统中导入数据并存储至服务器,筛选出波动数据异常台区和线损率不合理台区。
2)对于数据波动异常的台区,直接交与所属营业站的营销部处理。
3)对线损率不合理的台区进行分类,可计算和不可计算。对于不可计算类型,平台自动诊断,派给归口部门,生成消缺任务。对于可计算类型中,有电量户数/总户数的比值等于一的情况,该台区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人为诊断;比值小于一的情况,导入营销系统数据,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若此时,理想化线损率合理,则视线损问题为户数问题,交与装表部门处理;若此时,线损率依然不合理,该台区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人为诊断。
4)对于诊断的结果进行标准化分类,归口部门对应需处理的诊断结果做个标准化集合,平台以归口部门为分类依据,自动生成各部门需消缺的台区列表。
5)各个执行部门可在平台上查看待消缺台区的列表和历史消缺情况,历史消缺情况作为是否需要执行消缺任务的参考。
6)执行任务后,对执行时间,总表情况,问题反馈,处理情况(流转或闭环)填写并上传。平台根据按时生成双周报,月报,年报。
台区线损排查案例:
(1)台区低压互联问题:
现场排查发现问题:根据PMS信息现场核查台区关联未发现问题;此次排查发现的台区关联问题是由1栋楼前期从一配变中分割出来后在PMS上未做调整(对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EDCM系统用户发现)引起的,施工队排查中遗漏了。
处理思路:对于台区关联,主要对配变多个台区或相邻台区正负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EDCM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低压采集用户对台区关联有指向性作用,对于采集系统采集不成功用户与EDCM用户不一致的需重点分析。
(2)总表接线问题:
现场排查发现问题:在配电负荷监测系统中发现2个负损台区总表功率因数异常,两个台区总表的功率因素都偏低,均低于0.8。
处理思路:总表计量关系到台区供电量是否准确,处理负损台区要确认总表计量和变比的准确性。
(3)窃电问题:
现场排查发现问题:目前6个台区中已发现3个台区存在用户窃电,共涉及用户19户,损失电量851.59;对3个正损值较大的台区影响大,并通过CMS系统用户出账电量还原电量后核算线损率均合格。
处理思路:先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反窃电分析功能,定位一个台区中的疑似窃电用户,现场再通过掌机抄控器、钳形电流表实现对窃电用户断电窃电次数、最近窃电时间、窃电损失电量的精确计量。现场常见的窃电方式有:火线进出线短接,开关处、熔丝处进出线短接。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某供电公司将5月台区线损数据(方案实施前)与8月台区线损数据(方案实施后)进行对比,主要进行台区线损率比对和台区消缺效率对比。
1、台区合理率对比:
5月台区线损总体情况:
8月各周台区线损总体情况:
对比分析:
5月台区合理率平均值为50.09%,8月台区合理率平均值为56.19%。8月相比5月台区线损合理率上升了6.1%。
5月各周台区合理率在50%左右,上下浮动1%,8月各周台区合理率在56%左右,上下浮动1%。
通过5月、8月各周台区合理率环比对比可知,8月总体比5月各周合理率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2、台区线损率对比:
EDCM线损数据统计5月线损率情况如下表:
EDCM线损数据统计8月线损率情况如下表:
对比分析:
根据EDCM数据,5月、8月按线损类型对比分析如下。
合理线损(-1%-10%)5月为51%,8月为56%,8月比5月提升5%。
负线损(<-1%),5月为32%,8月为31%,8月比5月降低1%。
高线损(>10%),5月为13%,8月为9%,8月比5月降低4%。
不可计算线损,5月为4%,8月为4%,8月比5月持平。
3、台区消缺效率对比:
(1)实施本技术方案前情况:
某供电公司台区线损消缺工作由于多个部门,包括营销部、运检部、采集班、基建部及相关工程队等,线损排查协调处理工作情况复杂,并没有建立相关消缺率统计机制。
目前营销部会将各周线损消缺工作进行统计汇总和下周初步计划安排。一般线损问题和情况在周工作计划后通过1周的工作周期进行完成和汇总,未完成的延续到下周。消缺工作的派发流转也没有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部分线损消缺工作可能延续数周。
(2)实施本技术方案后情况:
建立台区管理持续管理跟踪机制后,实现了基于系统线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线损工作管理方式可通过平台进行实时派发处理,通过8月线损工作的初步实践,各项线损问题处理及时性从7天左右可缩短为2天左右。线损数据分析和消缺任务实现精细化管理,根据业务流程合理流转及时处理和闭环。根据8月实践证明,总体消缺效率可比原先提升30%。
由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合理台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消缺解决方案,为台区线损消缺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每个不合理台区提出有针对性的消缺解决方案,为现场工人进行现场高效消缺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缓解各个供电公司目前台区线损合格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同时构建台区线损持续跟踪管控机制,以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思路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固优,未达标台区可持续跟踪,及时发现台区线损率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跟进”一条龙的精细化线损管理机制。
本发明可广泛用于供用电管理和线损管理领域。
Claims (6)
1.一种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包括通过用采运行监控系统EDCM获取各个台区的同期线损,对用电信息、线损信息、台区信息进行整合汇集,根据台区统计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电量、线损率、有电量用户/总用户及线损问题初步分类;其特征是:
1)将用采运行监控系统EDCM的系统数据作为线损分析的主要数据源,根据数据诊断、分析线损的初步类型;
2)通过营销系统对线损分析还原,核对数据源,根据数据,还原、核对、诊断线损率的合理性;
3)通过管理层对线损的初步分析结果进行专业诊断,并生成消缺任务;
4)通过执行层落实消缺任务具体执行人,进行线损核查消缺具体工作,并记录消缺处理结果,消缺任务流转/闭环;
所述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设立用采运行监控系统EDCM系统数据、营销系统、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四层结构,构建一种平台化的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模式,针对线损率不合理的台区筛选原因,并派发给相关工作人员消缺,对所有的台区实行智能化监控和管理跟踪;建立持续的管理跟踪机制,以提升台区线损合理率,有效提高消缺管理效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其特征是
以周为单位从所述的用采运行监控系统EDCM中导入线损数据并存储至服务器,筛选出线损数据波动的异常台区和线损率不合理台区;
对于数据波动异常的台区,通过营销系统直接交与所属营业站的营销部进行处理处理;
对线损率不合理的台区,按照可计算和不可计算两种类型进行分类;
对于诊断的结果进行标准化分类,归口部门对应需处理的诊断结果做一个标准化集合,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以归口部门为分类依据,自动生成各部门需消缺的台区列表;
各个执行部门可在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上查看待消缺台区的列表和历史消缺情况,历史消缺情况作为是否需要执行消缺任务的参考。
执行消缺任务后,各个执行部门对执行时间,总表情况,问题反馈,处理情况填写并上传,实现闭环式管理结构;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根据按时生成双周报,月报,年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其特征是在对线损率不合理的台区进行分类时,对于不可计算类型,自动诊断,派给归口部门,生成消缺任务;
在可计算类型中,对于有电量户数/总户数的比值等于一的情况,该台区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进行人为诊断;对于有电量户数/总户数的比值小于一的情况,导入营销系统数据,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处理情况分为流转或闭环;所述的流转是指归口部门将消缺任务流转至后续部门处理,再由后续部门记录任务执行情况并上报至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所述的闭环是指归口部门在本部门管辖范围或职权范围内完成消缺任务,然后上报给精细化线损管理平台,实现该消缺任务的消除和完成,构成线损管理中消缺工作循环的闭环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其特征是在重新计算理想化线损率时,若此时理想化线损率合理,则该台区的视线损问题为户数问题,交与装表部门处理;若此时该台区的线损率依然不合理,该台区交与营销部专责人员进行人为诊断。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以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思路,从宏观上对该供电公司所有台区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已达标台区能够实现固优,未达标台区可持续跟踪,及时发现台区线损异常状况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跟踪记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39715.2A CN108805429A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39715.2A CN108805429A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05429A true CN108805429A (zh) | 2018-11-13 |
Family
ID=64089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39715.2A Pending CN108805429A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05429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11703A (zh) * | 2018-12-20 | 2019-05-03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配电网的线损查询方法及系统 |
CN109800998A (zh) * | 2019-01-30 | 2019-05-24 | 西安誉维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台区线损管理系统和方法 |
CN111985794A (zh) * | 2020-07-31 | 2020-11-24 |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营配信息集成平台的线损管理方法 |
CN112308732A (zh) * | 2020-10-21 | 2021-02-02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 基于人工智能与数据交互模拟技术的台区线损智能管理平台 |
CN114236283A (zh) * | 2021-12-15 | 2022-03-2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供电网络线损原因确定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9699A (zh) * | 2014-01-13 | 2015-07-15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多功能站点线损管理系统 |
CN106295985A (zh) * | 2016-08-08 | 2017-01-04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一种台区线损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CN106291252A (zh) * | 2016-09-14 | 2017-01-04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10kV线损及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分析方法 |
CN106356844A (zh) * | 2016-09-30 | 2017-01-25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配电网台区线损异常原因的分析方法 |
-
2018
- 2018-05-30 CN CN201810539715.2A patent/CN1088054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9699A (zh) * | 2014-01-13 | 2015-07-15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多功能站点线损管理系统 |
CN106295985A (zh) * | 2016-08-08 | 2017-01-04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一种台区线损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CN106291252A (zh) * | 2016-09-14 | 2017-01-04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10kV线损及低压台区线损管理分析方法 |
CN106356844A (zh) * | 2016-09-30 | 2017-01-25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配电网台区线损异常原因的分析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周清华等: "基于信息系统台区线损的管理与实践", 《科技资讯》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11703A (zh) * | 2018-12-20 | 2019-05-03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配电网的线损查询方法及系统 |
CN109800998A (zh) * | 2019-01-30 | 2019-05-24 | 西安誉维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台区线损管理系统和方法 |
CN111985794A (zh) * | 2020-07-31 | 2020-11-24 |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营配信息集成平台的线损管理方法 |
CN111985794B (zh) * | 2020-07-31 | 2023-09-29 |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营配信息集成平台的线损管理方法 |
CN112308732A (zh) * | 2020-10-21 | 2021-02-02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 基于人工智能与数据交互模拟技术的台区线损智能管理平台 |
CN114236283A (zh) * | 2021-12-15 | 2022-03-2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供电网络线损原因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4236283B (zh) * | 2021-12-15 | 2024-02-13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供电网络线损原因确定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05429A (zh) | 用于台区线损的“一条龙”平台化精细化管理方法 | |
CN106815709B (zh) | 一种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支撑系统及方法 | |
CN110134094B (zh) | 一种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监测管理系统 | |
CN108764501A (zh) | 一种线损问题的分析及消缺处理方法 | |
US8401710B2 (en) | Wide-area,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visualization system | |
CN109683059B (zh) | 确定线损异常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 |
CN105811402A (zh) | 一种电力负荷预测系统及其预测方法 | |
CN103824168A (zh) | 一种基于两级部署和多级应用模式的电能服务管理平台 | |
CN112132443A (zh) | 一种可靠性配电网供电管控系统 | |
CN104834984A (zh) | 一种基于统一互联电力市场的电力交易监管风险预警系统 | |
CN108805433A (zh) | 一种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 | |
CN111650901A (zh) | 一种水泥生产线用智能无人值守工厂系统 | |
CN101771275B (zh) | 电能监控系统 | |
CN116522746A (zh) | 高耗能企业配电托管方法 | |
CN112907034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和机器学习的分区计量漏损监控管理系统 | |
CN102299553B (zh) | 电能服务效果保障系统 | |
CN115392748A (zh) | 一种实现煤矿取用水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智慧水务系统 | |
CN201717676U (zh) | 行政辖区电能管理系统 | |
CN115330404A (zh) | 用于电力营销稽查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4399192A (zh) | 一种在线稽查自动化rpa系统 | |
CN201332267Y (zh) | 电能监控系统 | |
CN116739382A (zh) | 一种生产成本量化分析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 |
Ya’An |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 |
HAIZHU et al. |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analysis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 outage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 |
CN201717675U (zh) | 电能服务效果保障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