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3778A - 可穿戴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3778A
CN108803778A CN201710437144.7A CN201710437144A CN108803778A CN 108803778 A CN108803778 A CN 108803778A CN 201710437144 A CN201710437144 A CN 201710437144A CN 108803778 A CN108803778 A CN 108803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ramework
shell
bending deformation
wear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71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3778B (zh
Inventor
吴庆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ce Sca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ce Sca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ce Sca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ce Sca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371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3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3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3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终端,包括可弯曲形成环形结构的穿戴式壳体、柔性触控屏以及主机单元,柔性触控屏与主机单元电性连接;穿戴式壳体包括边框组件、弯曲形变组件以及底壳组件,边框组件、弯曲形变组件以及底壳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组装,边框组件和底壳组件均随弯曲形变组件折弯而发生形变呈环形;柔性触控屏安装于边框组件与弯曲形变组件之间,底壳组件与弯曲形变组件围合形成容置主机单元的容置空间。这样,用户可将其佩戴于手腕上,方便携带,而且,根据需要可改变柔性触控屏的尺寸大小,进而,即具有大显示屏幕,又具备便携性良好的双重优点。

Description

可穿戴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产品兴起,尤其是智能手机,不仅要求具备紧凑性、超薄型、良好的抓握性以及轻巧性,还需要满足用户各种使用体验,例如,游戏、图片欣赏以及视频观赏等娱乐功能。
由于终端屏幕的大小是由其显示屏的规格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为了获得更大的屏幕,则需要使用更大显示屏。但是,具有大显示屏的终端必定在便携性上大大折扣,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终端产品无法同时兼具携带方便和大屏幕使用方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穿戴式终端,包括可弯曲形成环形结构的穿戴式壳体、柔性触控屏以及主机单元,所述柔性触控屏与所述主机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穿戴式壳体包括边框组件、弯曲形变组件以及底壳组件,所述边框组件、所述弯曲形变组件以及所述底壳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组装,所述边框组件和所述底壳组件均随所述弯曲形变组件折弯而发生形变呈环形;
所述柔性触控屏安装于所述边框组件与所述弯曲形变组件之间,所述底壳组件与所述弯曲形变组件围合形成容置所述主机单元的容置空间。
具体地,所述边框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框体、两个第二框体、第三框体以及多个第四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间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框体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二框体均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垂直,各所述第四框体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之间以及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三框体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之间,且各所述第四框体均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垂直。
具体地,所述弯曲形变组件包括上固定板组件、下固定板组件以及弹性件,所述上固定板组件固定于所述边框组件上,所述下固定板组件盖设于所述上固定板组件上且围合形成安装所述弹性件的容置空腔,所述上固定板组件与所述下固定板组件随所述弹性件弯曲时均发生折弯形变。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锰钢弹片,所述锰钢弹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上固定板组件与所述下固定板组件围合形成两并排设置的所述容置空腔,两所述锰钢弹片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腔内。
具体地,所述上固定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框体对应的第一上固定板、与两所述第二框体对应的第二上固定板、与所述第三框体对应的第三上固定板以及与各所述第四框体对应的第四上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组件包括第一下固定板、第二下固定板、第三下固定板以及多个第四下固定板,所述第一下固定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上固定板上,所述第二下固定板盖设于所述第二上固定板上,所述第三下固定板盖设于所述第三上固定板上,各所述第四下固定板盖设于对应的所述第四上固定板上。
具体地,所述底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以及多个第四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三框体,各所述第四壳体连接对应的所述第四框体。
具体地,所述主机单元包括第一主板、第二主板、电池组件以及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主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主板设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电池组件设于其中一所述第四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式终端还包括底壳套,所述底壳套设于所述底壳组件上。
具体地,所述底壳套包括多个依次相连接的套体,每相邻的两所述套体之间设有形变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式终端还包括柔性支撑板,所述柔性支撑板设于所述柔性触控屏与所述弯曲形变组件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式终端,包括可弯曲形成环形结构的穿戴式壳体,包括边框组件、弯曲形变组件以及底壳组件,边框组件、弯曲形变组件以及底壳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组装,而柔性触控屏安装于边框组件与弯曲形变组件之间,底壳组件与弯曲形变组件围合形成容置主机单元的容置空间。同时,边框组件和底壳组件均可随弯曲形变组件折弯而发生形变呈环形,而柔性触控屏也发生弯曲,即可穿戴式终端整体呈环形结构,这样,用户可将其佩戴于手腕上,方便携带,而且,根据需要可改变柔性触控屏的尺寸大小,进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终端即具有大显示屏幕,又具备便携性良好的双重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终端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终端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框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形变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穿戴式壳体100、柔性触控屏200、边框组件10、弯曲形变组件11、底壳组件12、第一框体101、第二框体102、第三框体103、第四框体104、上固定板组件111、下固定板组件112、弹性件113、第一上固定板1111、第二上固定板1112、第三上固定板1113、第四上固定板1114、第一下固定板1121、第二下固定板1122、第三下固定板1123、第四下固定板1124、第一板体11a、第一凹槽11b、第二板体11c、第二凹槽11d、第三板体11e、第三凹槽11f、第四板体11g、第四凹槽11h、安装柱11i、安装孔11j、方形通孔11k、第一壳体121、第二壳体122、第三壳体123、第四壳体124、底壳套400、套体41、柔性触片42、柔性支撑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终端,包括可弯曲形成环形结构的穿戴式壳体100、柔性触控屏200以及主机单元(图中未示),柔性触控屏200与主机单元电性连接;
穿戴式壳体100包括边框组件10、弯曲形变组件11以及底壳组件12,边框组件10、弯曲形变组件11以及底壳组件12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组装,边框组件10和底壳组件12均随弯曲形变组件11折弯而发生形变呈环形;
柔性触控屏200安装于边框组件10与弯曲形变组件11之间,底壳组件12与弯曲形变组件11围合形成容置主机单元的容置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终端,包括可弯曲形成环形结构的穿戴式壳体100,包括边框组件10、弯曲形变组件11以及底壳组件12,边框组件10、弯曲形变组件11以及底壳组件12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组装,而柔性触控屏200安装于边框组件10与弯曲形变组件11之间,底壳组件12与弯曲形变组件11围合形成容置主机单元的容置空间。同时,边框组件10和底壳组件12均可随弯曲形变组件11折弯而发生形变呈环形,而柔性触控屏200也发生弯曲,即可穿戴式终端整体呈环形结构,这样,用户可将其佩戴于手腕上,方便携带,而且,根据需要可改变柔性触控屏200的尺寸大小,进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终端即具有大显示屏幕,又具备便携性良好的双重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终端根据柔性触控屏200的大小可分为可穿戴式手机以及可穿戴式平板电脑。
具体地,请参考图3,边框组件10包括可相互独立活动的第一框体101、第二框体102、第三框体103以及多个第四框体104,第一框体101与第三框体103间隔平行设置,两个第二框体102平行间隔设置于第一框体101与第三框体103之间且两个第二框体102均与第一框体101与第三框体103垂直,在第一框体101的两端与两第二框体102之间并排设有多个第四框体104,并且,在两第二框体102与第三框体103的两端之间也并排设有多个第四框体104,各第四框体104均与第一框体101与第三框体103垂直,这样,第一框体101、第二框体102、第三框体103以及第四框体104围合形成可弯曲的边框组件10。这里,第一框体101和第三框体103为两端的边框,而第二框体102和第四框体104则为穿戴式壳体100弯曲变形后固定柔性触控屏200的挡边,第二框体102的长度大于第四框体104的长度,当然,根据需要第二框体102的长度也可小于或等于第四框体104的长度,同时,根据柔性触控屏的大小。
具体地,请参考图4,弯曲形变组件11包括上固定板组件111、下固定板组件112以及弹性件113,上固定板组件111固定于边框组件10上,下固定板组件112盖设于上固定板组件111上,并且,上固定板组件111和下固定板组件112围合形成安装弹性件113的容置空腔,上固定板组件111与下固定板组件112随弹性件113弯曲时均发生折弯形变,即弹性件113最终的形变状态决定了上固定板组件111与下固定板组件112的形变状态。
优选地,请参考图1和图4,弹性件113为锰钢弹片,锰钢弹片的数量为两个,因此,上固定板组件111与下固定板组件112围合形成两并排设置的容置空腔,两锰钢弹片安装于对应的容置空腔内。两个弹性件113确保形变时提供足够的折弯力以弯曲固定板组件与下固定板组件112。当然,根据需要可增加弹性件113以及容置空腔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单层锰钢片弹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增加锰钢片的弹力:增加锰钢片宽度以及加大弯曲弧度,或者增加锰钢片的厚度。增加锰钢片厚度的方式可为将两片或两片以上的锰钢片叠加在一起,之间利用粘性胶体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锰钢片在弯曲形变时发出声音,在锰钢片的表面覆盖了一层涂层,包覆在锰钢片外表的涂层以达到消除或者减少杂音以及还具有防夹手的作用。该涂层可为硅胶,或者其他具有柔性的软胶或乳胶。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弯曲和伸直过程中锰钢片需要滑动,会和周边的材料或者零部件产生摩擦,为了减少摩擦力,需要保证锰钢片表面的光滑,可以在锰钢片表面涂上手感油或者黄油之类的润滑剂。
具体地,请参考图4,上固定板组件111包括与第一框体101对应的第一上固定板1111、与两第二框体102对应的第二上固定板1112、与第三框体103对应的第三上固定板1113以及与各第四框体104对应的第四上固定板1114。第一上固定板1111与第四上固定板1114之间、第二上固定板1112与第四上固定板1114之间、第三上固定板1113和第四上固定板1114之间以及各第四上固定板1114之间均形成供弯曲形变所需的间隙。下固定板组件112包括第一下固定板1121、第二下固定板1122、第三下固定板1123以及多个第四下固定板1124,第一下固定板1121盖设于第一上固定板1111上,第二下固定板1122盖设于第二上固定板1112上,第三下固定板1123盖设于第三上固定板1113上,各第四下固定板1124盖设于对应的第四上固定板1114上。
优选地,请参考图4,第一上固定板1111包括第一板体11a,第一板体11a朝向第一下固定板1121的一侧沿背离第一下固定板1121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1b,第一凹槽11b与第一下固定板1121围合形成容置锰钢片的空腔。第二上固定板1112包括第二板体11c,第二板体11c朝向第二下固定板1122的一侧沿背离第二下固定板1122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凹槽11d,第二凹槽11d与第二下固定板1122围合形成容置锰钢片的空腔。第三上固定板1113包括第三板体11e,第三板体11e朝向第三下固定板1123的一侧沿背离第三下固定板1123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三凹槽11f,第三凹槽11f与第三下固定板1123围合形成容置锰钢片的空腔。第四上固定板1114包括第四板体11g,第四板体11g朝向第四下固定板1124的一侧沿背离第四下固定板1124的方向凹陷形成第四凹槽11h,第四凹槽11h与第四下固定板1124围合形成容置锰钢片的空腔,弹性件则穿过各空腔。
请参考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凹槽11d上设有两个沿锰钢片长边方向布设安装柱11i,对应地,在锰钢片上开设有与安装柱11i相对应的安装孔11j,通过将各安装孔11j套设于对应的安装柱11i上,以实现锰钢片与第二上固定板1112的连接。由于锰钢片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环状,即其两端部相对朝向运动,而中部隆起。为了提供锰钢片弯曲变形时,中部隆起所需的形变空间,则在第二凹槽11d的底部开设方形通孔11k,该方形通孔11k位于两安装柱11i之间。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底壳组件12包括第一壳体121、第二壳体112、第三壳体113以及多个第四壳体114,第一壳体121与第一框体101连接,第二壳体112与第二框体102连接、第三壳体113与第三框体103连接,各第四壳体114与对应的第四框体104连接。第一壳体121、第二壳体112、第三壳体113以及第四壳体114沿锰钢片长边方向的横截面均呈梯形,同时,第一壳体121与第四壳体114之间、第二壳体112与第四壳体114之间、第三壳体113与第四壳体114之间以及各第四壳体114之间均形成供弯曲形变所需的间隙。
具体地,图中未示,主机单元包括第一主板、第二主板、电池组件以及摄像头组件。第一主板与第二主板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同样地,第一主板与摄像头组件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第一主板与电池组件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摄像头设于第一壳体121内,同时,在对应地第一框体101上开设有摄像孔,第一主板设于第二壳体112内,第二主板设于第三壳体113内,并且,在第三壳体113上开设有充电数据开孔,电池组件设于其中一第四壳体114内。当然,根据第一主板的规格不同,也可将第一主板设置在其中一第四壳体114内,而将电池组件设置在第二壳体112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可穿戴式终端弯曲呈环形佩戴用户手腕上时,仅第二框体102对应的柔性触控屏200的区域处于点亮状态,即用户在操控柔性触控屏200时,手腕正面朝向用户的眼睛,而柔性触控屏200的其他区域则处于黑暗状态,即处于非工作状态,用户无法通过触控此区域获得与柔性触控屏200的交互。当然,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也可在可穿戴式终端弯曲呈环形时,仅朝向用户的各第四框体104对应的柔性触控屏200的区域处于点亮状态,即用户在操控柔性触控屏200时,手腕侧面朝向用户的眼睛。
具体地,请参考图1,可穿戴式终端还包括底壳套400,底壳套400设于底壳组件12上,从而避免底壳组件12外露。在可穿戴式终端弯曲呈环形佩戴用户手腕上时,底壳套400则与手腕直接接触,从而提高用户佩戴过程的舒适度,同时还具有防夹手以及防水功能。底壳套的材质为硅胶,或者其他柔性软胶。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底壳套400包括多个依次相连接的套体41,每相邻的两套体41之间设有供弯曲形变所需的形变间隙。各套体41沿锰钢片长边方向的横截面均呈梯形,并且,每相邻的两套体41上还设有柔性触片42,柔性触片42可用于缓冲相邻两套体41因弯曲形变而产生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可穿戴式终端还包括柔性支撑板300,该柔性支撑板300为薄钢板,柔性支撑板300设于柔性触控屏200与弯曲形变组件11之间,用于支撑柔性触控屏200,防止其因弯曲过度而发生破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弯曲形成环形结构的穿戴式壳体、柔性触控屏以及主机单元,所述柔性触控屏与所述主机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穿戴式壳体包括边框组件、弯曲形变组件以及底壳组件,所述边框组件、所述弯曲形变组件以及所述底壳组件自上而下依次层叠组装,所述边框组件和所述底壳组件均随所述弯曲形变组件折弯而发生形变呈环形;
所述柔性触控屏安装于所述边框组件与所述弯曲形变组件之间,所述底壳组件与所述弯曲形变组件围合形成容置所述主机单元的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框体、两个第二框体、第三框体以及多个第四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间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框体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二框体均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垂直,各所述第四框体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之间以及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三框体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之间,且各所述第四框体均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三框体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形变组件包括上固定板组件、下固定板组件以及弹性件,所述上固定板组件固定于所述边框组件上,所述下固定板组件盖设于所述上固定板组件上且围合形成安装所述弹性件的容置空腔,所述上固定板组件与所述下固定板组件随所述弹性件弯曲时均发生折弯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锰钢弹片,所述锰钢弹片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上固定板组件与所述下固定板组件围合形成两并排设置的所述容置空腔,两所述锰钢弹片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框体对应的第一上固定板、与两所述第二框体对应的第二上固定板、与所述第三框体对应的第三上固定板以及与各所述第四框体对应的第四上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组件包括第一下固定板、第二下固定板、第三下固定板以及多个第四下固定板,所述第一下固定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上固定板上,所述第二下固定板盖设于所述第二上固定板上,所述第三下固定板盖设于所述第三上固定板上,各所述第四下固定板盖设于对应的所述第四上固定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以及多个第四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框体、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三框体,各所述第四壳体连接对应的所述第四框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单元包括第一主板、第二主板、电池组件以及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主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主板设于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电池组件设于其中一所述第四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式终端还包括底壳套,所述底壳套设于所述底壳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套包括多个依次相连接的套体,每相邻的两所述套体之间设有形变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式终端还包括柔性支撑板,所述柔性支撑板设于所述柔性触控屏与所述弯曲形变组件之间。
CN201710437144.7A 2017-06-12 2017-06-12 可穿戴式终端 Active CN108803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7144.7A CN108803778B (zh) 2017-06-12 2017-06-12 可穿戴式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7144.7A CN108803778B (zh) 2017-06-12 2017-06-12 可穿戴式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3778A true CN108803778A (zh) 2018-11-13
CN108803778B CN108803778B (zh) 2020-03-17

Family

ID=64094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7144.7A Active CN108803778B (zh) 2017-06-12 2017-06-12 可穿戴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37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7568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和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61062A1 (fr) * 2007-11-16 2009-05-20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Appareil de coupure électrique
CN105786101A (zh) * 2014-12-25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5959435A (zh) * 2016-06-24 2016-09-21 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智能手机及柔性壳体
CN205696106U (zh) * 2016-04-21 2016-11-23 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手环
CN205721516U (zh) * 2016-04-21 2016-11-23 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平板电脑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61062A1 (fr) * 2007-11-16 2009-05-20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Appareil de coupure électrique
CN105786101A (zh) * 2014-12-25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5696106U (zh) * 2016-04-21 2016-11-23 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手环
CN205721516U (zh) * 2016-04-21 2016-11-23 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平板电脑
CN105959435A (zh) * 2016-06-24 2016-09-21 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智能手机及柔性壳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7568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结构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3778B (zh) 202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9131B2 (en) Handheld device enclosure
CN110445913A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5700841B (zh) 一种柔性电子设备
CN103337223B (zh) 显示模块、电子装置及应用于显示模块的方法
CN106843574B (zh) 显示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子装置
CN108766251B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010468B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08076175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2309242A (zh) 显示面板和终端设备
CN104750183A (zh) 保护套
CN11076458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7052885U (zh) 压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667571U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10016494U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壳体及终端设备
CN108803778A (zh) 可穿戴式终端
US10823896B2 (en) Film having parallel protrusions applied to display, display, and terminal
CN21134914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899640B (zh) 具有曲面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CN107248679A (zh) 压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584713B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7116673U (zh) 电子设备
CN210168078U (zh) 中框结构件和移动终端
CN210760013U (zh) 壳体、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CN111258447B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968151B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