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3039A -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3039A
CN108803039A CN201810672700.3A CN201810672700A CN108803039A CN 108803039 A CN108803039 A CN 108803039A CN 201810672700 A CN201810672700 A CN 201810672700A CN 108803039 A CN108803039 A CN 108803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llumination
intensity
optics module
true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27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顺
郭凤阳
张洲
汤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27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30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3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该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包括:光学模组,用于将第一图像和第二的真实图像进行融合。该光学模组还用于根据光照强度调节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图像可以为虚拟图像,第二图像可以为真实图像,或者,第一图像为真实图像,第二图像为虚拟图像;通过调节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可以使得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亮度相同。即实现了光照一致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将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是指将虚拟世界的虚拟图像与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融合,以使得用户观测到融合后的图像。在将虚拟图像与真实图像融合的过程中要求光照一致性。其中,光照一致性是指虚拟图像与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若无法达到光照一致性,会影响虚拟图像和真实图像的融合效果,例如,虚拟图像具有漂浮感。
综上,如何实现虚拟图像和真实图像的光照一致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包括:
光学模组,用于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
所述光学模组,还用于根据光照强度调节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
其中,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位于所述光学模组的第一侧面的保护玻璃,所述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
其中,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位于所述光学模组的第二侧面的分光膜;
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
其中,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位于所述保护玻璃和所述分光膜之间的用于引导光线传输的光学元件。
其中,所述保护玻璃为光致变色材料制成的保护玻璃。
其中,所述保护玻璃的颜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其中,所述光学模组包括用于引导光线传输光学元件以及位于所述光学元件第二侧面的分光膜;
所述光学元件是由第一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所述第一材料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光学元件的第一侧面为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所述光学元件的第二侧面为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
其中,所述第一材料为光致变色材料。
其中,所述光学元件的颜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其中,还包括:分光平板。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该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包括:光学模组,用于将第一图像和第二的真实图像进行融合。该光学模组还用于根据光照强度调节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图像可以为虚拟图像,第二图像可以为真实图像,或者,第一图像为真实图像,第二图像为虚拟图像;通过调节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可以使得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亮度相同。即实现了光照一致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增强现实显示设备的一种实现原理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强现实显示设备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l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4a至图4f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元件或保护玻璃的颜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增强现实显示设备的一种实现原理的示意图。
图1中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包括:光学模组11、显示器12、场景生成器13,其中,场景生成器13用于生成虚拟图像,显示器12用于显示虚拟图像。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假设光学模组11的第一侧面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14(本发明实施例中用实线表示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光学模组的第二侧面为虚拟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15(本发明实施例中用虚线表示虚拟图像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光学模组11将真实图像和虚拟图像进行融合,从而使得用户看到增强现实图像(本发明实施例中用点划线表示增强现实图像的光线)。
目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的实现原理有多种,例如,视频透视实现原理,光学透视实现原理(如图1所示)等,这里仅以图1为例对增强现实显示设备的实现原理进行说明,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造成限制。
目前的增强现实显示设备无法达到光照一致性,例如,虚拟图像的亮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若现实世界的光照强度较大(例如用户携带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在户外),使得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的亮度较大,若真实图像的亮度大于虚拟图像的亮度,就会出现光照不一致的现象;若现实世界的光照强度较小(例如,用户携带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在室内),使得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的亮度较暗,若真实图像的亮度小于虚拟图像的亮度,就会出现光照不一致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光照不一致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强显示显示设备,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强现实显示设备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包括光学模组21以及显示虚拟图像的显示装置22,该光学模组21,用于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以及,根据光照强度调节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
图2仅示出了光学模组21与显示装置22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光学模组21与显示装置22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图像为真实图像,第二图像为虚拟图像;或,第一图像为虚拟图像,第二图像为真实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光照强度是指现实世界的光照强度。透光率可以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能力,是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介质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可选的,光线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介质时,光线的一部分被吸收,光线的一部分被散射,光线的一部分被反射,光线的一部分透过介质。
对于携带增强现实显示设备的用户而言,增强现实图像是真实图像透过所述光学模组后的出射光线和虚拟图像经光学模组的反射光线合成后的图像。
若第一侧面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即第一图像为真实图像,第二侧面为虚拟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即第二图像为虚拟图像;若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较大,则减小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从而增大第二图像的反射光线的反射率。因为,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较大,第一图像的入射光线较多,经过光学模组后的出射光线就较多,使得用户观测到的第一图像的亮度较大,减小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可以提高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反射率,从而使得第二图像的反射光线较多,使得用户观测到的第二图像的亮度较大,使得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亮度相同,从而实现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光照一致性。
若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较小,则增大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从而减小第二图像的反射光线的反射率。因为,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较小,第一图像的入射光线较少,经过光学模组后的出射光线就较少,使得用户观测到的第一图像的亮度较暗;增大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可以降低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反射率,从而使得第二图像的反射光线较少,使得用户观测到的第二图像的亮度较暗,使得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亮度相同,从而实现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光照一致性。
若第一侧面为虚拟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即第一图像为虚拟图像,第二侧面为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即第二图像为真实图像;若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较大,则减小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因为,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较大,第二图像的入射光线较多,若减小第二图像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则经过光学模组后的出射光线就较少;尽管第二图像的出射光线减少了,由于第二图像的入射光线较多,所以可以保持第二图像的出射光线与预设光照强度(预设光照强度下用户观测到的第二图像的亮度和第一图像的亮度相同)下,第二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相同,使得用户观测到的第一图像的亮度与第一图像的亮度相同,从而实现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光照一致性。
若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较小,则增大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因为,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较小,第一图像的入射光线较少,若提高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则经过光学模组后的出射光线就较多;尽管第二图像的出射光线增加了,由于第二图像的入射光线较少,所以可以保持第二图像的出射光线与预设光照强度(预设光照强度下用户观测到的第二图像的亮度和第一图像的亮度相同)下,第二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相同,使得用户观测到的第二图像的亮度与第一图像的亮度相同,从而实现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光照一致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光学模组包含的根据光照强度调节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的功能的方式有多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第一种方式,改变光学模组的结构。
一、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位于所述光学模组的第一侧面的保护玻璃,所述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假设光学模组的第一侧面为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光学模组的第二侧面为第一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
若第二图像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则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增强;若第二图像为虚拟图像,则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随关照强度的减小而增强。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以第一侧面为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为例),对光学模组进行说明。
如图3a至图3c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的一种实现原理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展示了一种光学模组与显示装置的位置关系,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于该种位置关系。
图3a所示的光学模组包括保护玻璃31、光学元件32,光学元件32用于引导光线传输的光学元件;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光学模组的结构,将保护玻璃31和光学元件32隔开了一段距离,在实际应用中,保护玻璃31与光学元件32应该是紧密贴合的。
图3a还示出了显示装置33,可选的,显示装置33可以为显示器;可选的,光学元件32可以为曲面镜。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分光平板34。光学平板指的是光学平板的两面都被精密抛光,它通常作为分光镜或窗口等透过型元件,或被用作全反射镜或光学测量中的基准平面现象。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分光平板34靠近光学元件32的一侧镀有分光膜。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光学元件32靠近分光平板34的一侧镀有分光膜35。
分光膜又称光学薄膜,光学薄膜由薄的分层介质构成的,通过界面传播光束的一类光学介质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中,光学薄膜可以为反射膜或增透膜。
图3a中光学模组的第一侧面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在这种应用场景中,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或,因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增强。
图3a中假设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为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为预设透光率,在此预设光照强度下,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
假设在预设光照强度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如图3a中实线所示,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a中实线所示。假设虚拟图像的入射光线如图3a中虚线所示。图3a中点划线表示将虚拟图像和真实图像融合后的增强现实图像投射至用户眼睛的光线。
图3b中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A大于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小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A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如图3b中实线所示(由于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3b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大于图3a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b中实线所示。从图3a中和图3b中可以看出,经过保护玻璃31后,图3b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3a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即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人肉眼可能察觉不到),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图3c中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B小于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大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B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由于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3c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小于图3a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如图3c中实线所示,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c中实线所示。从图3a中和图3c中可以看出,经过保护玻璃31后,图3a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3c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即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人肉眼可能察觉不到),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如图3d至图3f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的另一种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3d所示的光学模组包括保护玻璃31、光学元件32,光学元件32用于引导光线传输的光学元件;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光学模组的结构,将保护玻璃31和光学元件32隔开了一段距离,在实际应用中,保护玻璃31与光学元件32应该是紧密贴合的。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光学元件32靠近显示器33的一侧镀有分光膜35。
图3d中光学模组的第一侧面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在这种应用场景中,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或,因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增强。
图3d中假设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为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为预设透光率,在此预设光照强度下,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
假设在预设光照强度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如图3d中实线所示,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d中实线所示。假设虚拟图像的入射光线如图3d中虚线所示。图3d中点划线表示将虚拟图像和真实图像融合后的增强现实图像投射至用户眼睛的光线。
图3e中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A大于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小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A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如图3b中实线所示(由于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3e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大于图3d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e中实线所示。从图3d中和图3e中可以看出,经过保护玻璃31后,图3e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3d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即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人肉眼可能察觉不到),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图3f中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B小于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大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B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由于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3f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小于图3d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如图3f中实线所示,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f中实线所示。从图3f中和图3e中可以看出,经过保护玻璃31后,图3f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3e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即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人肉眼可能察觉不到),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如图3g至3i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的又一种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3g所示的光学模组包括保护玻璃31、光学元件32,光学元件32用于引导光线传输的光学元件;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理解光学模组的结构,将保护玻璃31和光学元件32隔开了一段距离,在实际应用中,保护玻璃31与光学元件32应该是紧密贴合的。
图3g还示出了显示装置33,可选的,显示装置33可以为投影光源;可选的,光学元件32可以为具有自由曲面的光波导(图中示出了两个自由曲面)。
图3g中光学模组的第一侧面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在这种应用场景中,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或,因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增强。
图3g中假设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为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为预设透光率,在此预设光照强度下,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
假设在预设光照强度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如图3g中实线所示,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g中实线所示。图3g中用实线37表示将虚拟图像和真实图像融合后的增强现实图像投射至用户眼睛的光线。
图3h中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A大于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小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A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如图3h中实线所示(由于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3h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大于图3g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h中实线所示。从图3g中和图3h中可以看出,经过保护玻璃31后,图3h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3h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即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人肉眼可能察觉不到),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图3i中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B小于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大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B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如图3i中实线所示(由于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3i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小于图3g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i中实线所示。从图3g中和图3i中可以看出,经过保护玻璃31后,图3d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3i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人肉眼可能察觉不到),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如图3j至图3l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的再一种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3j所示的光学模组包括保护玻璃31、光学元件32。
图3j还示出了显示装置33,可选的,显示装置33可以为投影光源;可选的,光学元件32可以为衍射光波导。
图3j中光学模组的第一侧面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在这种应用场景中,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或,因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增强。
图3j中假设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为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为预设透光率,在此预设光照强度下,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
假设在预设光照强度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如图3j中实线所示,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j中实线所示。图3j中点划线表示将虚拟图像和真实图像融合后的增强现实图像投射至用户眼睛的光线。
图3k中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A大于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小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A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如图3k中实线所示(由于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3k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大于图3j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k中实线所示。从图3k中和图3j中可以看出,经过保护玻璃31后,图3k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3j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即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人肉眼可能察觉不到),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图3l中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B小于预设光照强度,保护玻璃的透光率大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B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36(由于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3l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小于图3j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如图3l中实线所示,经过保护玻璃31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如图3l中实线所示。从图3l中和图3j中可以看出,经过保护玻璃31后,图3l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3j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即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人肉眼可能察觉不到),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第二种方式,改变光学模组至少部分材质。
光学模组包含的分光元件的材料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材料。
如图4a至图4c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的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4a示出了光学模组41、显示虚拟图像的显示装置42。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可以包括分光平板34。光学平板指的是光学平板的两面都被精密抛光,它通常作为分光镜或窗口等透过型元件,或被用作全反射镜或光学测量中的基准平面现象。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分光平板34靠近光学元件32的一侧镀有分光膜。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光学元件32靠近分光平板34的一侧镀有分光膜35。
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强现实图像投射至用户眼睛的光线用点划线表示,真实图像对应的光线用实线表示,虚拟图像对应的光线用虚线表示。
图4a中光学模组的第一侧面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在这种应用场景中,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或,因光照强度的减小而增强。
图4a中假设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为预设光照强度,光学元件的透光率为预设透光率,在此预设光照强度下,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
图4b中现实世界中的光照强度A大于预设光照强度,光学元件的透光率小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A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如图4b中实线所示(由于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4b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大于图4a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经过光学元件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4a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即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用户肉眼可能察觉不到),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图4c中现实世界中光照强度B小于预设光照强度,光学元件的透光率大于预设透光率,假设在光照强度B下,真实图像的入射光线如图4c中实线所示(由于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所以图4c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小于图4a中真实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数量),经过光学元件后,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等于图4a中真实图像的出射光线的数量。即使得用户观测到的虚拟图像的亮度和真实图像的亮度相同,保证了光照一致性。
图4a至图4c分别于图3a至图3c对应,即去除图3a至图3c中的保护玻璃,将图3a至图3c中的分光元件的材料变更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材料,即得到图4a至图4c所示的光学模组。
同理,去除图3d所示的光学模组中的保护玻璃,将图3d所示的光学模组中的光学元件的材料变更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材料,即得到图4d所示的光学模组。
同理,去除图3g所示的光学模组中的保护玻璃,将图3所示的光学模组中的光学元件的材料变更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材料,即得到图4e所示的光学模组。
同理,去除图3j所示的光学模组中的保护玻璃,将图3j所示的光学模组中的光学元件的材料变更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材料,即得到图4f所示的光学模组。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材料可以为光致变色材料。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由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或,由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材料制成的保护玻璃的颜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随光照强度的增强,颜色变深,随光照强度的减弱,颜色变浅。
如图5a至图5c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元件或保护玻璃的颜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示意图。
图5a中的光照强度>图5b中的光照强度>图5c中的光照强度,图5a至图5c中光学元件或保护玻璃的颜色依次变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或系统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模组,用于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
所述光学模组,还用于根据光照强度调节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位于所述光学模组的第一侧面的保护玻璃,所述保护玻璃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位于所述光学模组的第二侧面的分光膜;
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包括:位于所述保护玻璃和所述分光膜之间的用于引导光线传输的光学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玻璃为光致变色材料制成的保护玻璃。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玻璃的颜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包括用于引导光线传输光学元件以及位于所述光学元件第二侧面的分光膜;
所述光学元件是由第一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所述第一材料的透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光学元件的第一侧面为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所述光学元件的第二侧面为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入射光线的投射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光致变色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增强显示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的颜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或6至8任一所述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光平板。
CN201810672700.3A 2018-06-26 2018-06-26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Pending CN1088030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2700.3A CN108803039A (zh) 2018-06-26 2018-06-26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2700.3A CN108803039A (zh) 2018-06-26 2018-06-26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3039A true CN108803039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7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2700.3A Pending CN108803039A (zh) 2018-06-26 2018-06-26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3039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0490A (zh) * 2011-06-16 2012-12-19 索尼公司 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0490A (zh) * 2011-06-16 2012-12-19 索尼公司 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1592B2 (en) Augmented reality head-mounted display with a focus-supporting projector for pupil steering
CN113748366B (zh) 光波导分束器
US20180314066A1 (en) Generating dimming masks to enhance contrast between computer-generated images and a real-world view
CN109613705B (zh) 近眼显示装置以及近眼显示方法
US1037199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using polarizers and optical combiners
JPH06110372A (ja) 立体表示方法及び装置
US1060203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image renderers and optical combiners
EP3721286A1 (en) Compact multi-color beam combiner using a geometric phase lens
US10942320B2 (e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or light coupling through slanted facet of optical waveguide
CN206532100U (zh) 近眼全息显示系统
CN104407440A (zh) 具有视线跟踪功能的全息显示装置
CN106020480B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和虚拟现实图像处理方法
CN106444042A (zh) 一种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两用显示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CN106842572A (zh) 近眼全息显示系统及方法
Cutolo et al. [POSTER] hybrid video/optical see-through HMD
CN106773061A (zh) 一种近眼显示光学系统
Hiroi et al. Dehazeglasses: Optical dehazing with an occlusion capable see-through display
Lambert et al. TIM, a ray-tracing program for METATOY research and its dissemination
US20180348533A1 (en) Display system and display method of display system
CN108803039A (zh) 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CN110286493B (zh) 一种基于双光栅的立体投影装置
US4651219A (en) Depth perception by image isolation
CN108761794A (zh) 一种基于透明屏幕的ar成像系统
WO2019061884A1 (zh) 显示设备和方法
CN207424365U (zh) 一种利用手机双摄像头实现vr拍摄的透镜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