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81128A - 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81128A
CN108781128A CN201780015499.5A CN201780015499A CN108781128A CN 108781128 A CN108781128 A CN 108781128A CN 201780015499 A CN201780015499 A CN 201780015499A CN 108781128 A CN108781128 A CN 108781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signal
sent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54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81128B (zh
Inventor
后藤淳悟
中村理
吉本贵司
浜口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81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1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81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81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2Hybri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基于竞争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需要在共享频率资源的终端装置中识别进行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当在空间上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的终端装置的个数增加时,会存在难以识别进行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的问题。本发明具有:接收处理部,能进行第一数据接收以及第二数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接收对不进行SR接收、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地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接收,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在进行SR接收、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后对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接收;识别信号分离部,分离识别信号;发送终端识别部,根据所述识别信号识别发送装置;控制信息发送部,预先发送发送参数;以及参考信号分离部,分离DMRS,所述发送终端识别部仅在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时根据所述识别信号识别所述发送装置,所述参考信号分离部仅在所述第二数据接收时分离DMRS。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第五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5G:Fifth Generation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受到关注,主要可以预见满足以下要求的通信技术的规范化:通过大量的终端装置实现的MTC(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海量机器类通信)、超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s)、大容量高速通信(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特别是,可预想今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将由多种设备来实现,mMTC的实现将成为5G的重要要素之一。
例如,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作为容纳进行较小的大小的数据收发的终端装置的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通信),正在实现M2M(Machine-to-Machine:机器对机器)通信技术的标准化(非专利文献1)。而且,在窄带中支持低速率下的数据发送,因此,NB-IoT(Narrow Band-IoT:窄带物联网)的规范化也正在推进。
在3GPP中规范化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dvanced Pro等中,终端装置在产生发送数据的通信量时会发送调度请求(SR:SchedulingRequest),在从基站装置接收到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UL Grant)后,会在规定的定时以ULGrant中所包含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参数来进行数据发送。这样,实现了基站装置进行全部的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从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的数据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的无线通信技术。由此,基站装置能够通过无线资源控制来实现正交多址接入(OMA: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能够通过简易的接收处理来实现上行链路的数据接收。
另一方面,在这种以往的无线通信技术中,基站装置为了进行全部的无线资源控制,无论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量有多少,都需要在数据发送前进行控制信息的收发,特别是当发送的数据大小较小时,控制信息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在终端进行较小的大小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从由控制信息形成的开销(overhead)的观点出发,终端装置没有接收SR发送、基站装置发送的UL Grant就进行数据发送的基于竞争(Grant Free)的无线通信技术是有效的。而且,在基于竞争(Contention base)的无线通信技术中,也能缩短从数据产生到数据发送的时间。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22.368V11.6.0,“Service requirements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TC)”,Sept.20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大量的终端装置利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进行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假定多个终端装置共享频率资源,多个终端装置的数据信号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下会产生冲突。即使在数据信号在相同时间、相同频率下产生冲突,而数据从超过基站的接收天线数的终端装置在空间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的情况下,基站装置也能够通过在接收处理中应用Turbo均衡(turbo equalization)、串行干扰消除器(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er)、SLIC(Symbol Level Interference Canceller:符号级干扰消除器)来进行发送数据信号的检测。另一方面,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需要在共享频率资源的终端装置中识别进行了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特别是当在空间上进行非正交多路复用的终端装置的个数增加时,会存在难以识别进行了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实现大量的终端装置通过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进行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的进行了基站装置中的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的识别的通信方法。
技术方案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接收装置,接收多个发送装置的数据信号,具有:接收处理部,能进行第一数据接收以及第二数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接收对不进行调度请求接收、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地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进行接收,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对进行所述调度请求接收、所述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并基于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进行接收;识别信号分离部,将与所述数据信号一起接收的识别信号与正交资源分离;发送终端识别部,根据所述识别信号来识别进行数据发送的所述发送装置;控制信息发送部,预先发送所述数据发送中所使用的发送参数;以及参考信号分离部,分离解调用参考信号,所述发送终端识别部仅在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基于所述发送参数发送的所述识别信号来识别所述发送装置,所述参考信号分离部仅在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情况下,分离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
(2)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部发送能进行所述发送装置特有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子帧的信息、或频率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部按所述发送装置来发送能进行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状态和不能进行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状态的控制信息。
(4)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发送装置,对接收装置发送数据信号,具有:发送处理部,不进行调度请求发送、所述接收装置所发送的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的接收地发送所述数据信号;识别信号多路复用部,将识别信号与正交资源进行多路复用;以及控制信息接收部,预先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所涉及的发送参数,所述发送处理部在基于所述参数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情况下,一并发送所述识别信号和数据信号。
(5)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控制信息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发送参数中包含能进行所述发送装置特有的所述数据发送的子帧的信息。
(6)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控制信息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发送参数中包含能进行所述发送装置特有的所述数据发送的频率资源的信息。
(7)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控制信息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发送参数中包含能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状态、或不能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状态的信息。
(8)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控制信息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发送参数中包含能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状态的期间和不能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状态的期间的周期的信息。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大量的终端装置通过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进行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在基站装置中进行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的识别。其结果是,基站装置能够实现大量的终端装置的容纳和控制信息量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的顺序图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的顺序图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是表示以往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信号生成部103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信号生成部103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信号生成部103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信号生成部103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多路复用部104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分离部205-1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号检测部206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信号的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号和数据发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5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5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的顺序图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以M2M通信(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也称为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IoT(Internet of Things)用的通信、NB-IoT(Narrow Band-IoT))为前提,将发送装置设为MTC终端(以下称为终端装置)、将接收装置设为基站装置来进行说明。不过,并不限定于此例,也可以应用于蜂窝系统的上行链路传输,该情况下,进行人为干涉的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为发送装置,基站装置为接收装置。此外,也可以应用于蜂窝系统的下行链路传输,该情况下,数据发送中的收发装置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反。此外,也可以应用于D2D(Device-to-Device:设备对设备)通信,该情况下,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均为终端装置。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系统的构成的一个示例。该系统由基站装置10和终端装置20-1~20-Nm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终端装置(终端、移动终端、移动站、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个数没有限定以外,各装置的天线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基站装置10可以进行基于无线运营商从提供服务的国家、地区获得了使用许可的所谓的授权频带(licensed band)的通信,也可以进行基于无需从国家、地区获得使用许可的所谓的非授权频带(unlicensed band)的通信。此外,基站装置10可以是覆盖范围(coverage)较宽的宏基站装置,也可以是覆盖范围比宏基站装置窄的微小区基站或微微基站装置(Pico eNB,也称为evolved Node B、SmallCell、Low Power Node、Remote RadioHead)。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授权频带以外的频带并不限定于非授权频带的示例,也可以是白色带(白色空间)等。此外,基站装置10可以应用使用多个在LTE的通信中所使用的频带的分量载波(也称为CC:Component Carrier或者Serving cell)的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技术,也可以使用不同的CC对MTC和与MTC不同的通信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使用相同的CC进行数据传输。作为应用CA的示例,可以将与MTC不同的通信设为PCell(Primarycell:主小区),将MTC通信设为SCell(Secondary cell:辅小区)。此外,也可以在相同的CC内将在与MTC不同的通信和MTC中所使用的副载波分开。
终端装置20-1~20-Nm设为能够向基站装置10发送MTC的数据。终端装置20-1~20-Nm在与基站连接时预先从基站装置10或其他基站装置接收数据发送所需要的控制信息。终端装置20-1~20-Nm在产生了要发送的数据(traffic:通信量)后,通过无需调度请求(SR:Scheduling Request)发送、基站装置所发送的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UL Grant)的接收的无线通信技术(也称为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Grant free access、Grant freecommunication、Grant free data transmission等。以下,称为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进行数据发送。不过,终端装置20-1~20-Nm在能够使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dvanced、LTE-Advanced Pro等需要进行SR发送、UL Grant接收的无线通信技术(也称为基于非竞争(Noncontention base)的无线通信技术、Grant-based access、Grant-basedcommunication、Grant-based data transmission等。以下,称为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发送数据、数据大小、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Service)等来切换使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和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就是说,终端装置20-1~20-Nm可以决定是进行使用通过在进行数据发送前发送SR而从基站装置调度的无线资源的数据发送,还是通过在数据产生前预先指定的无线资源的至少一部分来进行数据发送。此外,QoS中可以包含数据发送的可靠性、数据发送所耗费的延迟时间、以及通信速度,而且还可以具有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的功耗(例如,在数据发送中每1比特的功率)等指标。在此,终端装置20-1~20-Nm并不仅限定于MTC,也可以设为人为干涉的H2M通信(Human-to-Machine Communication:人机通信)、H2H通信(Human-to-HumanCommunication:人对人通信)等。该情况下,基站装置10可以根据数据的种类通过动态调度(dynamic scheduling)、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使用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EPDCCH(EnhancedPDCCH: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其他的发送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物理信道,来发送包含作为用于数据发送的发送参数的控制信息的UL Grant。终端装置20-1~20-Nm进行基于UL Grant的发送参数的数据发送。
(第一实施方式)
图2中示出了以往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的顺序图的一个示例。基站装置在终端装置连接时发送配置(configuration)的控制信息(S100)。配置的控制信息可以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来进行通知,可以是SIB(System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等上层的控制信息,可以是DCI格式。此外,所使用的物理信道可以是PDCCH、EPDCCH、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也可以使用其他物理信道。终端装置在产生上行链路的数据且未接收UL Grant的情况下,为了请求UL Grant而发送SR(S101)。基站装置在接收到SR后,使用PDCCH、EPDCCH将UL Grant发送至终端装置(S102)。终端装置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或者也称为frame structure type1)的情况下,在PDCCH、EPDCCH中通过盲解码检测出UL Grant的子帧的4msec后的子帧处,进行基于UL Grant中所包含的发送参数的数据发送(S103)。不过,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或者也称为frame structuretype2)的情况下并不限于4msec,但为了方便说明,以FDD为前提进行说明。基站装置检测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并发送表示在从接收了数据信号的子帧起4msec后的子帧处检测出的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的ACK/NACK(S104)。在此,在S101中,在终端装置未通过RRC通知SR发送用的资源的情况下,使用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来请求UL Grant。此外,在S102中,在动态调度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仅一个子帧的数据发送,而在SPS的情况下,允许进行周期性的数据发送,SPS的周期等信息设为通过S100的RRC来进行通知。终端装置存储由基站装置通过RRC通知的SR发送用的资源等发送参数、SPS的周期等。
图3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的顺序图的一个示例。首先,基站装置在终端装置连接时发送配置的控制信息(S200)。配置的控制信息可以通过RRC来进行通知,可以是SIB等上层的控制信息,可以是DCI格式。此外,所使用的物理信道可以是PDCCH、EPDCCH、PDSCH,也可以使用其他物理信道。该配置的控制信息中包含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中所使用的无线资源、发送参数等。此外,在终端装置也可以使用LTE、LTE-Advanced、LTE-Advanced Pro等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包含在图2的S100中通知的控制信息。终端装置在产生上行链路的数据并接收到S200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无需SR发送、基站装置所发送的UL Grant的接收的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发送数据(S201-1)。在此,终端装置根据所请求的QoS(也可以包含数据发送的可靠度、数据发送所耗费的延迟时间、通信速度),在S200中通知相同数据的发送次数、发送期间、发送周期、发送所使用的无线资源、发送参数等,基于在S200中所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发送与S201-1同样的数据(S201-2~S201-L)。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多次发送相同数据,也可以设为L=1而仅发送1次。基站装置检测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发送表示在从接收了数据信号的子帧起Xmsec后的子帧处检测出的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的ACK/NACK(S202)。不过,可以与以往的FDD同样,设为从发送数据起X=4,也可以设为不同的值。在图3中以最后的数据发送(S201-L)作为基准,但并不限于本例,例如,也可以以基站装置所能够无误地检测出数据的子帧作为基准,取其Xmsec后。此外,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中,可以不发送ACK/NACK,基站装置可以根据基于非竞争和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切换有无ACK/NACK的发送。
图4中示出了以往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在以往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中,1帧为10msec,由10个子帧构成,1个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1个时隙由7个OFDM符号构成。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配置于各时隙的正中间的OFDM符号,就是说,在存在OFDM符号#1~#7的情况下,配置于OFDM符号#4。此外,以往,在终端装置在子帧#1处接收了UL Grant的情况下,能够在4msec后的子帧#5处进行数据发送。图5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图5是将帧结构设为与图4相同并使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的示例。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中,终端装置在产生数据后能够立即进行数据发送,在子帧#1之前产生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图5的示例中示出的数据发送。在子帧#1发送发送终端识别用信号,在子帧#2发送数据。发送终端识别用信号和数据的发送方法的详细将在下文进行叙述。
图6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构成的一个示例。其中,示出了本发明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框图。终端装置以像终端装置20-1~20-Nm那样采用MTC的数据发送并能够使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作为前述的以往技术的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两方为前提来进行说明。不过,在终端装置仅能够使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该情况下,虽然不存在与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有关的处理,但基本构成是相同的。终端装置通过接收天线110来接收由基站装置使用EPDCCH、PDCCH、PDSCH发送的控制信息。无线接收部111将接收信号下变频为基带频率,并进行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然后将从数字信号中去除了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后的信号输入至控制信息检测部112。控制信息检测部112通过盲解码来检测使用PDCCH、EPDCCH发送的以本身为目的地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盲解码对配置有DCI格式的候选的CSS(Common Search Space:公共搜索空间)、USS(UE-specificSearch Space:终端固有搜索空间)进行解码处理,检测控制信息。在此,DCI格式根据用途而规定有多个格式,定义有上行链路的单天线用的DCI格式0、MIMO(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用的DCI格式4等。此外,控制信息检测部112在接收了RRC的信号的情况下也进行检测。控制信息检测部112将检测后的控制信息输入至发送参数存储部113。发送参数存储部113在接收了动态调度、SPS等UL Grant的情况下,将控制信息输入至通信量管理部114。此外,发送参数存储部113在通过RRC接收了配置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保存这些控制信息,直至进行通过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数据发送。发送参数存储部113所保存的配置的控制信息将在下文进行叙述。
通信量管理部114中输入有发送数据的位串,在接收UL Grant时输入有控制信息,在预先接收了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用的配置的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也输入这些控制信息。此外,通信量管理部114中也可以输入有发送数据的种类、QoS等。通信量管理部114从已输入的信息中选择基于竞争或者基于非多路复用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将所选择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发送参数输入至纠错编码部101、调制部102、发送信号生成部103、信号多路部104、以及识别信号生成部115,并将数据位串输入至纠错编码部101。
纠错编码部101对所输入的数据位串实施纠错码的编码。纠错码例如使用Turbo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卷积码、Polar码等。在纠错编码部101中实施的纠错码的种类、编码率可以由收发装置预先决定,也可以由通信量管理部114输入,也可以根据基于竞争或者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切换。在将纠错编码的种类、编码率作为控制信息来通知的情况下,这些信息从通信量管理部114输入至纠错编码部101。此外,纠错编码部101也可以根据所应用的编码率来进行编码位串的删余(Puncturing)(剔除)、交织(Interleave)(重排)。纠错编码部101在进行编码位串的交织的情况下,按终端装置进行不同排列的交织。此外,纠错编码部101也可以应用加扰。加扰的应用也可以仅设为能够通过后述的识别信号唯一判别出终端装置所使用的加扰模式(Scramble pattern)的情况下。
在调制部102,从通信量管理部114输入调制方式的信息,对从纠错编码部101输入的编码位串实施调制,由此,生成调制符号串。调制方式中例如有QPSK(Quaternary Phase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键控)、16QAM(16-ary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正交幅相调制)、64QAM、256QAM等。或者,调制方式可以不是Gray标记(labeling),也可以使用集合分裂(Set Partitioning)。此外,也可以使用GMSK(Gaussian Minimum-Shift Keying:高斯最小频移键控)。调制部102将所生成的调制符号串输出至发送信号生成部103。在此,调制方式或者调制方法可以由收发装置预先决定,也可以由通信量管理部114输入,也可以根据基于竞争或者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切换。
图7a~c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发送信号生成部103的构成的一个示例。在图7a中,DFT部1031通过对所输入的调制符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其从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并将所得到的频域信号输出至信号分配部1032。在信号分配部1032,从通信量管理部114输入有作为用于数据传输的1以上的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的信息的资源分配信息,并将频域的发送信号分配至指定的RB。从通信量管理部114输入的资源分配信息在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通过UL Grant进行通知,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通过配置的控制信息进行预先通知。在此,1个RB由12个副载波来定义、1个时隙(7个OFDM符号)来定义,资源分配信息是指分配1个子帧(2个时隙)的信息。不过,虽然在LTE中将1个子帧设为1msec、副载波间隔15kHz,但也可以将1个子帧的时间和副载波间隔设为2msec、7.5kHz或者0.2msec、75kHz或者0.1msec、150kHz等不同的,即使是不同的帧结构,也可以按1个子帧单位来通知资源分配信息。此外,资源分配信息无论是与LTE的子帧构成相同还是与LTE的子帧构成不同的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通知多个子帧的分配,也可以通知时隙单位的分配,也可以通知OFDM符号单位的分配,也可以通知2个OFDM符号单位的分配。此外,资源分配信息可以不以RB为单位而以1个副载波为单位,也可以以由多个RB构成的RBG(Resource Block Group:资源块组)为单位,也可以按一个以上的RBG进行分配。
在图7b中,相位旋转部1030对输入的调制符号施加相位旋转。对相位旋转部1030中的时域的数据信号所赋予的相位旋转为了按终端装置应用不同的模式而使用从通信量管理部114输入的模式。作为相位旋转的模式的示例,存在采用以调制符号单位而不同的相位旋转的模式等。通信量管理部114所输入的相位旋转的模式通过使用UL Grant进行通知的或者使用配置的控制信息预先进行通知等而在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间共享。DFT部1031与信号分配部1032与图7a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此,在图7b中示出了对时域的数据信号赋予相位旋转的示例,但通过不同的方法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例如,也可以对通过DFT部1031获得的频域的信号按终端装置赋予不同的循环延迟。具体而言,在将不赋予终端装置20-u的循环延迟的频域的信号设为SU(1)、SU(2)、SU(3)、SU(4)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20-i赋予延迟量一个符号的循环延迟,设为Si(4)、Si(1)、Si(2)、Si(3)等。
图7c的DFT部1031和信号分配部1032与图7a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相位旋转部1033对通过DFT部1031获得的频域的数据信号施加相位旋转。对相位旋转部1033中的频域的数据信号赋予的相位旋转为了按终端装置应用不同的模式而使用从通信量管理部114输入的模式。作为相位旋转的模式的示例,出在采用以频域的数据信号单位而不同的相位旋转等。通信量管理部114所输入的相位旋转的模式通过使用UL Grant进行通知的或者通过配置的控制信息预先进行通知等而成为在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间共享的信息。在此,在图7c中示出了对频域的数据信号赋予相位旋转的示例,但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也可以对在DFT部1031中转换为频域信号之前的调制符号赋予每个终端装置不同的循环延迟。具体而言,在将不进行终端装置20-u的循环延迟的频域的信号设为sU(1)、sU(2)、sU(3)、sU(4)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20-i赋予延迟量1的循环延迟,从而设为si(4)、si(1)、si(2)、si(3)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图7b和图7c的相位旋转部1030和相位旋转部1033这两方。图7a~图7c的发送信号生成部103将发送信号输入至信号多路复用部104。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信号生成部103的构成也可以是图8的构成。在该例中,发送信号生成部103对在DFT部1031之前输入的调制符号施加交织(重排)。在对调制符号进行交织的情况下,按终端装置来进行不同排列的交织。
图9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多路复用部104的构成的一个示例。从发送信号生成部103输入的发送信号输入至参考信号多路复用部1041。此外,通信量管理部114将生成参考信号的参数输入至参考信号生成部1042,且发送给基站装置的控制信息输入至控制信息生成部1044。参考信号多路复用部1041对所输入的发送信号和由参考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参考信号串(DMRS)进行多路复用。这样,通过对发送信号和DMRS进行多路复用,来生成图4的帧结构。关于图5的帧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叙述。其中,参考信号多路复用部1041在像图4的帧结构那样配置为与数据信号不同的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在时域对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进行多路复用。
另一方面,控制信号生成部1044生成使用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的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质量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否定应答),并输出至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1043。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1043对由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构成的帧结构多路复用控制信息。信号多路复用部104将所生成的发送帧输入至IFFT部105。不过,在终端装置无法同时发送PUSCH和PUCCH的情况下,按照预先决定的信号的优先顺序,仅发送优先级高的信号。此外,在终端装置的发送功率没有余力而无法同时发送PUSCH和PUCCH的情况下,也同样按照预先决定的信号的优先顺序,仅发送优先级高的信号。信号的发送的优先顺序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和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中可以是不同的优先顺序。此外,也可以是存在所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并根据其优先级来改变PUSCH的优先级。
IFFT部105被输入频域的发送帧,并以各OFDM符号为单位来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由此,从频域信号串转换为时域信号串。IFFT部105将时域信号串输入至识别信号多路复用部106。识别信号生成部115生成在图5的识别信号用的子帧发送的信号,并输入至识别信号多路复用部106。识别信号的详细将在下文进行叙述。识别信号多路复用部106像图5那样将时域信号串和识别信号多路复用为不同的子帧,并将多路复用后的信号输入至发送功率控制部107。不过,也可以多路复用为同一子帧的不同OFDM符号或不同时隙。发送功率控制部107仅使用开环(open loop)的发送功率控制值或者开环和闭环(cross loop)的发送功率控制值这两方来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并将发送功率控制后的信号串输入至发送处理部108。发送处理部108对所输入的信号串插入CP,并通过D/A(Digital/Analog:数字/模拟)转换而转换为模拟的信号,将转换后的信号上变频为传输所使用的无线频率。发送处理部108通过PA(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将经过上变频后的信号放大,并经由发射天线109来发送放大后的信号。终端装置像上述那样进行数据发送。在终端装置在发送信号生成部103中进行图7a的情况下,意味着发送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多路复用,也称为SC-FDMA)信号。此外,在终端装置在发送信号生成部103中进行图7b或者图7c的情况下,意味着发送对DFTS-OFDM应用了相位旋转或循环延迟的信号。此外,在终端装置在发送信号生成部103中进行图8的情况下,意味着发送DFTS-OFDM信号。此外,在终端装置在发送信号生成部103中不进行DFT,就是说,在图7a~7c或图8中的任一个中不存在DFT部1031的构成的情况下,意味着发送OFDM信号。此外,终端装置在发送信号生成部103中可以使用上述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扩频方法、不同的发送信号的波形生成法。
图10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构成的一个示例。根据该图,基站装置通过N根接收天线201-1~201-N来接收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并分别输入至接收处理部202-1~202-N。接收处理部202-1~202-N将接收信号下变频为基带频率,进行A/D转换,并从数字信号中去除CP。接收处理部202-1~202-N将去除CP后的信号输出至识别信号分离部203-1~203-N。识别信号分离部203-1~203-N将识别信号与其他的信号分离,并分别输出至发送终端识别部211与FFT部204-1~204-N。发送终端识别部211根据后述的识别信号来识别进行数据发送后的终端装置,并将发送终端装置的信息输出至传输路径推定部207和信号分离部205-1~205-N。FFT部204-1~204-N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输入的接收信号串从时域信号串转换为频域信号串,并将频域信号串输出至信号分离部205-1~205-N。
信号分离部205-1~205-N全部是共通的构成,图1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分离部205-1的构成的一个示例。根据该图,在信号分离部205-1中,频域信号串从FFT部204-1输入至参考信号分离部2041,并输入由发送终端识别部211识别的发送终端装置的信息。参考信号分离部2051使用所输入的发送终端装置的信息,将频域信号串分离为参考信号和其他的信号,并分别输出至传输路径推定部207和控制信息分离部2052。控制信息分离部2052将所输入的信号分离为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并分别输出至控制信息检测部2054和分配信号提取部2053。控制信息检测部2054检测使用PUCCH发送的信号,由于SR用于上行链路的调度、CSI用于下行链路的调度、ACK/NACK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重传控制,因此,输出至控制信息生成部208。另一方面,分配信号提取部2053基于使用控制信息向终端装置通知的资源分配信息,来提取每个终端装置的发送信号。
传输路径推定部207被输入识别为作为与数据信号进行多路复用来发送的参考信号的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终端装置的信息,并推定频率响应,并将用于解调而推定的频率响应输出至信号检测部206。此外,传输路径推定部207在被输入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的情况下,推定在下次的调度中所使用的频率响应。控制信息生成部208以根据DMRS、SRS推定的频率响应为基础,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自适应调制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也称为链路自适应),终端装置生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发送参数,并转换为DCI格式。此外,控制信息生成部208在从信号检测部205输入有接收到的数据信号有无错误的信息的情况下,生成通知上行链路传输中的ACK/NACK的控制信息。在此,上行链路传输中的ACK/NACK使用PHICH(Physical HARQ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或PDCCH、EPDCCH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发送。控制信息发送部209被从控制信息生成部208输入转换后的控制信息,并将输入的控制信息分配至PDCCH、EPDCCH并发送至各终端装置。
图12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信号检测部206的构成的一个示例。信号检测部206将从信号分离部205-1~205-N中提取出的每个终端装置的信号输入至取消处理部2061。取消处理部2061中被从软副本生成部2067输入软副本,并对各接收信号进行取消处理。均衡部2062根据从传输路径推定部207输入的频率响应,生成基于MMSE(最小均方误差)标准的均衡权重,并与软消除后的信号相乘。均衡部2062将均衡后的每个终端装置的信号输出至IDFT部2063-1~2063-U。IDFT部2063-1~2063-U将频域的均衡后的接收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装置在发送处理中在DFT之前或之后对信号实施循环延迟、相位旋转、交织的情况下,对频域的均衡后的接收信号或时域信号实施将循环延迟、相位旋转、交织复原的处理。解调部2064-1~2064-U中,输入有未图示但预先通知或预先决定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并对时域的接收信号串实施解调处理,得到比特序列的LLR(Log LikelihoodRatio:对数似然比),就是说得到LLR列。
解码部2065-1~2065-U被输入未图示但预先通知或预先决定的编码率的信息,并对LLR列进行解码处理。在此,为了进行串行干扰消除器(SIC:Successive InterferenceCanceller)、Turbo均衡的取消处理,解码部2065-1~2065-U将解码器输出的外部LLR或后验LLR输出至符号副本生成部2066-1~2066-U。外部LLR与后验LLR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分别从解码后的LLR中减去输入至解码部2065-1~2065-U的先验LLR。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装置在发送处理中对进行纠错编码后的编码位串实施删余(剔除)、交织、加扰的情况下,信号检测部206对输入至解码部2065-1~2065-U的LLR列实施解删余(在已剔除的位的LLR插入0)、解交织(复原重排)、解扰。符号副本生成部2066-1~2066-U根据终端装置将已输入的LLR列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方式来生成符号副本,并输出至软副本生成部2067。软副本生成部2067通过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将输入的符号副本转换为频域的信号,将信号分配于各终端装置使用的资源,并与频率响应相乘,由此,生成软副本。解码部2065-1~2065-U在SIC的处理、Turbo均衡的重复次数达到规定的次数的情况下,对解码后的LLR列进行硬判定,并根据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来判断有无错误位,并将有无错误位的信息输出至控制信息生成部208。
图13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信号的构成的一个示例。在此,将能够在识别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OFDM符号数设为NOFDM,将能够在识别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副载波数设为NSC。而且,在将各发送终端在识别信号的发送中所使用的OFDM符号数设为TOFDM,且在时间方向上使用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覆盖编码)的情况下,使用长度TOCC的OCC序列。其中,OCC序列长度设为1≤TOCC≤TOFDM的值,且能够预先共享在收发装置间使用的OCC的序列长度的信息即可。此外,将各发送终端在识别信号的发送中所使用的副载波数设为TSC。在频率方向上使用CS(Cyclic Shift:循环移位)的情况下,使用CS模式数TCS,在使用IFDMA(Interleav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交织频分多址)的情况下,使用多路复用模式数TRF。由此,识别信号用的正交资源数为(NOFDM/TOFDM)×TOCC×(NSC/TSC)×TCS×TRF。图13是能够发送识别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为1个子帧(NSC=14)、副载波数NSC、TOFDM=TOCC=2的情况下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在图13的情况下,当设为NSC=TSC=48且TCS=12、TRF=2时,意味着存在336个正交资源数。基站装置所发送的配置的控制信息中包含表示发送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的信息。像图13那样按连续的每2个OFDM符号将发送识别信号的2个OFDM符号设为T1~T7来定义OFDM符号集合,设实际使用的OFDM符号集合的索引IT,如果NSC>TSC,则当所使用的副载波集合的信息有X个时,定义为F1~FX,并设实际使用的副载波集合的索引IF,将使用的OCC序列的索引设为IOCC,将使用的CS模式设为ICS,将使用的IFDMA的多路复用模式设为IRF。该情况下,基站装置所发送的配置的控制信息中包含唯一表示(IT、IF、IOCC、ICS、IRF)的信息。配置的控制信息可以是仅包含(IT、IF、IOCC、ICS、IRF)的一部分的信息。不过,OFDM符号集合无需是连续的OFDM符号,也可以是OFDM符号#1和OFDM符号#8那样的组合。此外,在副载波集合中,也可以不是连续的副载波,例如,可以用TRF的整数倍作为识别信号的群集(cluster),在频率轴上非连续地使用多个识别信号的群集。此外,能识别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副载波S#1~S#NSC可以与进行数据发送的副载波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与能在识别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副载波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只有一部分的副载波重复。此外,可以与在识别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副载波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与在识别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副载波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只有一部分的副载波重复。此外,在容纳在基站装置中的终端装置数超过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数的情况下,需要将相同的正交资源重复地分配于不同的终端装置中。该情况下,需要进行根据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以及终端装置特有的标识符进行的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具体而言,根据终端装置特有的ID、即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SPS C-RNTI等,对附加于数据信号的CRC进行异或运算。通过这样,接收侧的基站装置在使用SIC、Turbo均衡进行了信号检测后,进行多个标识符和CRC的异或运算,确认通过CRC没有检测出错误的标识符,由此,能够进行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
图14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号和数据发送的一个示例。如图14所示,在发送数据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多次数据发送。其结果是,满足终端装置在上行链路的数据发送中要求的规定的质量。在此,在以往的LTE等中,所有终端装置在数据发送起至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重传的数据发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识别信号来实现传输路径推定,因此,在图5的帧结构中,在数据发送子帧(UL发送的子帧)的OFDM符号#4和#11处不进行DMRS发送地配置数据。由此,一次发送机会中可发送的比特数增加。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的图9的信号多路复用部104的处理发生改变。虽然在参考信号多路复用部1041和参考信号生成部1042中多路复用DMRS的生成和数据信号,但在基于竞争(Grant Free)的无线通信技术中,由于共用识别信号与DMRS,因此参考信号多路复用部1041与参考信号生成部1042不进行任何操作。不过,在终端装置也使用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在通过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发送时,在参考信号多路复用部1041和参考信号生成部1042中进行RS的生成和数据信号的多路复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的图11的信号分离部205-1~205-N的处理发生改变。虽然在参考信号分离部2051中分离DMRS,但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中,由于共用识别信号与DMRS,因此不进行任何操作。不过,在终端装置也使用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在通过基于非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发送时,参考信号分离部2051进行DMRS的分离。
图15a以及图15b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图15a是将发送识别信号的子帧和数据发送(UL发送)的子帧设为一个子帧集合并将子帧集合设定为接入区域1~5的示例。此外,基站装置发送允许所容纳的终端装置在接入区域1~5的至少一个中进行通过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数据发送的配置的控制信息(图3的S200)。在此,接入区域1~5的发送许可可以通过在位图中表示一个以上的接入区域的控制信息进行通知,也可以通过仅表示一个接入区域的控制信息进行通知,也可以通过仅表示两个接入区域的控制信息进行通知。这样,按终端装置来限定能使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接入区域。例如,通过将以相同定时产生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设于不同的接入区域,能够降低数据发送的冲突概率。此外,通过将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重复的终端装置设于不同的接入区域,能够避免由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的冲突引起的发送终端的识别精度的降低。此外,对于数据发送频率高、或需要缩短至数据发送的延迟时间的发送终端,通过使基站装置在更多的接入区域中进行通过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的数据发送许可,能够满足每个终端装置的QoS或QoE。
另一方面,在图15b中,是以多个子帧集合为接入区域的示例。在图15b中,是将两个子帧集合分配于接入区域1和2,将一个子帧集合分配于接入区域3的示例。该情况下,在接入区域1和2中允许通过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的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数与接入区域3相比,可以是两倍。此外,作为另一接入区域1~3的使用例,也可以在接入区域1和2中对大量的终端装置赋予使用许可,而在接入区域3中对要求可靠性的少数的终端装置赋予使用许可。
图16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上行链路的帧结构的一个示例。在图16中,以频率资源来限定接入区域,并采用最小的频率资源(例如,一个以上的资源块、资源块组等)来做为接入区域。在该例中,将F1~F4设为接入区域,并指定通过配置的控制信息能够对各终端装置使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接入区域。不过,也可以同时使用图15a以及图15b中所说明的子帧集合,例如,将连续的子帧集合设为T1~T5,以F1~F4与T1~T5的20个组合为接入区域,也可以根据频率、时间来进行定义。在指定可使用于终端装置的接入区域的情况下,可以限定于一个接入区域,也可以设为多个接入区域。
此外,在基站装置中容纳的终端装置并不一定必须进行数据发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中,基站装置每个终端装置地进行接入区域的发送许可(激活,能够通过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发送的状态)以及发送中断(去激活,不能够通过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进行数据发送的状态)的通知。由此,因各接入区域中被激活的终端装置数变少,因此基站装置能够随机地使数据发送产生冲突的概率下降,从而能够实现通信质量的改善。在频繁地重复进行激活和去激活的切换的情况下,每切换一次,当发送控制信息时控制信息量都会增加。由此,基站装置可以通过配置的控制信息来通知激活和去激活的周期,或者通知激活和去激活的子帧集合,或者按频率资源来通知激活和去激活的子帧集合等。此外,也可以同时应用激活、去激活、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的跳频。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所发送的配置的控制信息进行说明。像图3的S200那样预先发送配置的控制信息。在该配置的控制信息中,不包含表示发送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的信息,还可以包含用于数据发送的频率资源(频率位置、带宽)、MCS(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在发送多次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的发送次数、有无HARQ的应用、发送功率控制的闭环的控制值或小区特有和终端装置特有的目标接收、分数发送功率控制(fractional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的参数、在数据发送子帧(图5的UL发送的子帧)处有无DMRS的发送、在数据发送子帧处发送DMRS的情况下的DMRS的CS模式α和OCC模式[w(0),w(1)]、有无CSI的发送、以及有无SRS的发送等。不过,基站装置也可以根据终端装置的状态、能力、QoS来发送配置的控制信息。在图17中示出该情况下的数据发送的顺序图的一个示例。在图17中,基站装置发送不随终端装置的状态、能力、QoS发生改变的配置的控制信息(S300)。例如存在有:有无HARQ的应用、有无CSI的发送、在数据发送子帧中有无DMRS的发送、有无SRS的发送等。接着,终端装置发送发送数据、终端装置的信息(S301)。例如存在有: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大小、数据速率、发送质量(所需的分组错误率)、路径损耗(path loss)值等。基站装置在从终端装置接收到发送数据、终端装置的信息后,发送与终端装置的状态、能力、QoS对应的配置的控制信息(S302)。例如存在有:频率资源(频率位置、带宽)、MCS、小区特有和终端装置特有的目标接收等。此外,在终端装置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情况下,也可以包含发送层数(秩数)、每层(或者每码字)的MCS、预编码信息。以下,图3的S201-1~S202之前是与图3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FDD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TDD。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是否进行多次相同的数据发送以及其发送次数可以作为QoS由终端装置来通知,也可以由基站装置以小区单位来决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中将DMRS与识别信号共用化,从而能够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此外,基站装置按终端装置来指定接入区域,由此,能够实现降低数据发送发生冲突的概率,改善通信质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接收质量的提高和系统整体的频率利用效率的提高,能够高效地容纳大量终端。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不发送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信号而发送发送数据的有无的识别信号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的构成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图6、图7、图8、图9,基站装置的构成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图10、图11、图12。此外,终端装置的数据发送的顺序图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图3或图1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不同的处理进行说明,省略相同的处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将识别信号用于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而是用于发送数据的识别(发送数据的有无,或者发送数据的存在的识别),因此,在图5的帧结构中,进行识别信号的发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装置中,图6的识别信号多路复用部106和识别信号生成部115不进行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而是进行识别信号的生成和多路复用,用以进行数据发送的识别。在此,识别信号多路复用部106和识别信号生成部115进行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的选择。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的选择方法可以根据终端装置随机地进行选择。此外,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的候选可以从基站装置通过配置控制信息对多个候选终端装置特有地进行通知,也可以从基站装置通过广播信息的传输(广播)对多个候选进行通知,也可以在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间预先决定。此外,终端装置也可以从与数据发送目标的基站装置不同的基站装置对正交资源的候选进行通知。而且,终端装置从与数据发送目标的基站装置不同的基站装置接收可进行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站装置的信息,例如小区ID、可使用的频率、带宽、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等的信息,并可以在能够感测可进行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站装置的同步信号、广播信息等的时间点使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在图10的识别信号分离部203-1~203-N和发送终端识别部211中,不进行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而是进行识别信号的分离和检测,用以识别接收了数据。即使已经检测了识别信号,由于不能唯一识别发送终端装置,因此,将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加入至数据发送子帧(UL发送的子帧)。在终端装置在图6的通信量管理部114中选择了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情况下,数据位串中包含终端装置的标识符。该标识符可以是C-RNTI,也可以由配置控制信息预先分配,也可以是其他的终端装置特有的信息。此外,在数据信号中含有终端装置特有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在基站装置在图12的解码部2065-1~2065-U中通过CRC确认没有错误位后,获得数据位串所包含的终端装置的标识符,从而进行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解码部2065-1~2065-U也可以将所获得的信息位串中的终端装置特有的识别信息输入至发送终端识别部211。在将ACK/NACK等控制信息发送至该发送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将经过识别的发送终端装置的信息输出至控制信息生成部208。之后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对本实施方式的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方法的另一示例进行说明。基站装置在通过识别信号对发送数据的有无进行识别后,在信号检测部206中进行信号的检测。解码部2065-1~2065-U在获得经过纠错解码后的位串后,在对CRC与C-RNTI进行了异或运算后,确认错误位的有无。在此,C-RNTI为终端装置特有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无法通过识别信号来识别发送终端装置,因此无法判别应该使用的C-RNTI。因此,解码部2065-1~2065-U保存通过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可能会进行数据发送的终端装置的信息(C-RNTI),并根据所保存的全部的C-RNTI与CRC的异或运算的结果确认错误位的有无。就是说,基站装置能够将使用通过CRC可确认没有错误位的C-RNTI的终端装置识别为发送了数据的终端装置。
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基站装置无需通过配置控制信息来通知终端装置在数据发送时使用的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另一方面,终端装置使用任意的正交资源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其他的数据发送的控制信息设为广播信息的传输(广播),该情况下,图3的顺序图中的S200的发送配置的控制信息无需设为终端特有的控制信息,使用广播信道即可。在采用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作为广播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如果是可接收广播信息的终端装置,则表示使用通知的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且表示在大量终端装置中共享使用。
这种情况下,终端装置如果在与基站装置初次连接时获得标识符,则通过基站装置的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发现基站装置,如果是在接收广播信道的信息后,则可实现不进行终端装置特有的控制信息的收发地进行数据传输(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此外,标识符的获得也可以不是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站装置。例如,存在覆盖范围较宽的宏基站装置和覆盖范围较窄的微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在与宏基站装置连接时获得标识符,并进入微基站装置的覆盖范围后,能够不进行终端装置特有的控制信息的收发地进行数据传输等。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是否进行多次相同的数据发送以及其发送次数可以作为QoS而从终端装置向基站装置进行通知,也可以由基站装置以小区为单位来决定。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装置也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预先通知有发送许可的接入区域,并在发送许可的接入区域中像本实施方式那样,终端装置选择识别信号的正交资源,并发送识别信号和数据信号。此外,发送许可的接入区域的信息可以是子帧集合或OFDM符号的信息等时域的信息,也可以是频率资源的信息,也可以是由时间、频率这两方定义的资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竞争的无线通信技术中,使发送终端装置的识别用的信号包含于数据位串,从而终端装置能够自由地决定用于数据发送的识别信号的发送的正交资源。因此,终端装置如果在获取预先标识符的情况下发现基站装置,接收广播信道的信息,则能够不进行终端装置特有的控制信息的收发地进行数据发送。其结果是,能够削减控制信息量,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频率利用效率的提高,并能够高效地容纳大量终端。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央处理单元)等来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程序或者由程序处理的信息被临时储存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闪存(Flash Memory)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ard Disk Drive(HDD:硬盘驱动器)、或者其他存储装置系统中。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通过将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读取到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此处所提到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装置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包含操作系统、外设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短时间动态保存程序的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的其他记录介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块或者各特征可以通过电子电路、例如集成电路或者多个集成电路来安装或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含: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型处理器,也可以是现有型处理器、控制器、微型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前述各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代替现有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技术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新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了装置的一个示例,但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具体的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含将作为所述各实施方式记载的要素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置换而得到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国际申请基于2016年4月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77077号主张优先权,并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077077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符号说明
10 基站装置
20-1~20-Nm 终端装置
101 纠错编码部
102 调制部
103 发送信号生成部
104 信号多路复用部
105 IFFT部
106 识别信号多路复用部
107 发送功率控制部
108 发送处理部
109 发射天线
110 接收天线
111 无线接收部
112 控制信息检测部
113 发送参数存储部
114 通信量管理部
1030 相位旋转部
1031 DFT部
1032 信号分配部
1033 相位旋转部
1034 交织部
1041 参考信号多路复用部
1042 参考信号生成部
1043 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
1044 控制信息生成部
201-1~201-N 接收天线
202-1~202-N 接收处理部
203-1~203-N 识别信号分离部
204-1~204-N FFT部
205-1~205-N 信号分离部
206 信号检测部
207 传输路径推定部
208 控制信息生成部
209 控制信息发送部
210 发射天线
211 发送终端识别部
2051 参考信号分离部
2052 控制信息分离部
2053 分配信号提取部
2054 控制信息检测部
2061 取消处理部
2062 均衡部
2063-1~2063-U IDFT部
2064-1~2064-U 解调部
2065-1~2065-U 解码部
2066-1~2066-U 符号副本生成部
2067 软副本生成部

Claims (8)

1.一种接收装置,接收多个发送装置的数据信号,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收处理部,能进行第一数据接收以及第二数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接收对不进行调度请求接收、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地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进行接收,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对进行所述调度请求接收、所述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并基于所述控制信息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进行接收;识别信号分离部,将与所述数据信号一起接收的识别信号与正交资源分离;发送终端识别部,根据所述识别信号来识别进行数据发送后的所述发送装置;控制信息发送部,预先发送所述数据发送中所使用的发送参数;以及参考信号分离部,分离解调用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终端识别部仅在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基于所述发送参数发送的所述识别信号来识别所述发送装置,所述参考信号分离部仅在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情况下,分离所述解调用参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部发送能进行所述发送装置特有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子帧的信息、或频率资源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发送部按所述发送装置来发送能进行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状态和不能进行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状态的控制信息。
4.一种发送装置,对接收装置发送数据信号,其特征在于,
具有:发送处理部,不进行调度请求发送、所述接收装置所发送的发送许可的控制信息的接收地发送所述数据信号;识别信号多路复用部,将识别信号与正交资源进行多路复用;以及控制信息接收部,预先接收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所涉及的发送参数,
所述发送处理部在基于所述参数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情况下,一并发送所述识别信号和数据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发送参数中包含能进行所述发送装置特有的所述数据发送的子帧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发送参数中包含能进行所述发送装置特有的所述数据发送的频率资源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发送参数中包含能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状态、或不能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状态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息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发送参数中包含能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状态的期间和不能进行所述数据发送的状态的期间的周期的信息。
CN201780015499.5A 2016-04-07 2017-02-22 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Active CN1087811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7077 2016-04-07
JP2016077077A JP2019096920A (ja) 2016-04-07 2016-04-07 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PCT/JP2017/006486 WO2017175502A1 (ja) 2016-04-07 2017-02-22 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81128A true CN108781128A (zh) 2018-11-09
CN108781128B CN108781128B (zh) 2020-09-29

Family

ID=60001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5499.5A Active CN108781128B (zh) 2016-04-07 2017-02-22 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2505B2 (zh)
EP (1) EP3442143B1 (zh)
JP (1) JP2019096920A (zh)
CN (1) CN108781128B (zh)
AU (1) AU2017247235B2 (zh)
DK (1) DK3442143T3 (zh)
MX (1) MX2018012196A (zh)
RU (1) RU2745177C2 (zh)
WO (1) WO201717550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8036A (zh) * 2020-03-04 2021-09-24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试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试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3978A1 (ja) * 2016-08-17 2018-0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1523429B2 (en) * 2017-01-07 2022-12-06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Wireless Technology Cewi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grant-free data transmiss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2398842B1 (ko) * 2017-03-23 2022-05-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경로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CN110121182A (zh) * 2018-02-07 2019-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193668A1 (ja) 2018-04-04 2019-10-1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通信装置、生成データサイ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193667A1 (ja) * 2018-04-04 2019-10-1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通信装置、生成データサイズ制御方法、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20981B2 (en) * 2018-05-11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multiplexing of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and a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communication
JP6989577B2 (ja) * 2019-10-16 2022-01-05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無線端末、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無線端末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0467A (zh) * 2008-09-17 2011-08-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半永久调度资源释放过程
US20110274057A1 (en) * 2010-03-25 2011-11-10 Richard Lee-Chee Ku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163533A1 (en) * 2011-12-23 2013-06-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n eNodeB Base Station
CN103546980A (zh) * 2012-07-13 2014-01-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191178A (zh) * 2013-05-01 2015-12-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35819C (en) * 2003-08-18 2010-02-09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selecting quality of service-related inform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25796A1 (en) * 2007-03-17 2008-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893832B2 (ja) * 2007-08-31 2012-03-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メッセージ交換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KR20120113698A (ko) * 2009-12-03 2012-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경합 기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91826B (zh) * 2010-06-18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配置方法和相关设备
US8711789B2 (en) * 2010-08-19 2014-04-2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tention-based resource zon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2173433A2 (ko) * 2011-06-15 2012-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AU2013260295B2 (en) * 2012-05-10 2017-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nectionless transmission d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of data packets
US9913261B2 (en) * 2012-10-18 2018-03-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854944B (zh) * 2012-12-07 2018-10-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EP2874458A1 (en) 2013-11-14 2015-05-20 Fujitsu Limited Contention-free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294088B2 (ja) * 2014-01-30 2018-03-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制御情報検出方法、及び制御情報送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0467A (zh) * 2008-09-17 2011-08-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半永久调度资源释放过程
US20110274057A1 (en) * 2010-03-25 2011-11-10 Richard Lee-Chee Ku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163533A1 (en) * 2011-12-23 2013-06-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n eNodeB Base Station
CN103546980A (zh) * 2012-07-13 2014-01-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191178A (zh) * 2013-05-01 2015-12-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discovery", 《3GPP TSG-RAN WG1 #75 R1-13532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8036A (zh) * 2020-03-04 2021-09-24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试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试验系统
CN113438036B (zh) * 2020-03-04 2024-02-13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试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试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02505B2 (en) 2020-03-24
RU2745177C2 (ru) 2021-03-23
MX2018012196A (es) 2019-02-11
CN108781128B (zh) 2020-09-29
AU2017247235A1 (en) 2018-10-11
AU2017247235B2 (en) 2021-07-01
DK3442143T3 (da) 2022-10-10
EP3442143A4 (en) 2019-11-13
RU2018134783A3 (zh) 2020-06-29
RU2018134783A (ru) 2020-05-12
EP3442143A1 (en) 2019-02-13
JP2019096920A (ja) 2019-06-20
EP3442143B1 (en) 2022-09-07
WO2017175502A1 (ja) 2017-10-12
US20190132821A1 (en)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25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operation considering bandwidth part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29826B2 (en) Multiple starting and ending positions for scheduled or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8781128A (zh) 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US11184924B2 (en) Multiple starting position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US202302476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n scheduling of data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12271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N10846404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3615244A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09076589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AU2016294269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b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6465355A (zh)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US11005601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200466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01886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分配频率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132866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WO2017195656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226284B2 (en) Method of blind decoding of control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3114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85503A1 (en) Transmit diversity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9

Address after: No. 1, Takumicho, Sakai Ward, Sakai City,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Sharp Corporation

Applicant after: Hongying Innov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 Takumicho, Sakai Ward, Sakai City,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or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