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7665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7665A
CN108777665A CN201810575780.0A CN201810575780A CN108777665A CN 108777665 A CN108777665 A CN 108777665A CN 201810575780 A CN201810575780 A CN 201810575780A CN 108777665 A CN108777665 A CN 108777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
congestion
data transmissi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757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明敬
史峰
谢招娣
翟吉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757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776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77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76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04L47/115Identifying congestion using a dedicated pac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包括: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各个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然后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见,本实施例通过检测网络拥塞情况,根据拥塞情况改变或保持当前的数据传输类型,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性,并可以在保证通畅传输的基础上,提升被传输数据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的过程中,由于网络信号受环境和其他无线信号的干扰,网络会出现传输延时、传输吞吐量发生变化,这种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将导致时快时慢的传输现象。
尤其是在传输音频数据的过程中,网络质量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音频数据的稳定性,这是因为,如果网络较差,满足不了实时传输音频的带宽要求,则会在音频播放端出现声音卡顿现象,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包括:
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拥塞检测请求,其中,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
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响应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可选的,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利用类型请求信息来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其中,所述类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发送预设类型的数据,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按照下述方式生成所述类型请求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类型对应的类型参数以及所述预设类型对应的类型参数,生成所述类型请求信息。
可选的,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利用类型响应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响应信息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信息;
则,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类型响应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包括:
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通知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可选的,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利用类型通知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通知信息表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
则,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类型通知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可选的,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出现所述数据拥塞现象的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可选的,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按照下述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
确定为所述第一数据设置的数据编号;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数据编号,为所述第一数据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相应地,按照下述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
确定为所述第二数据设置的数据编号;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编号,为所述第二数据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数据接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二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且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拥塞检测请求,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返回拥塞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可选的,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利用类型请求信息来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其中,所述类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发送预设类型的数据,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利用类型响应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响应信息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拥塞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可选的,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利用类型通知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通知信息表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包括:
确定最近接收的第一数据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侧的发送开始时间、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侧的接收结束时间;
计算所述接收结束时间与所述发送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若否,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未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拥塞判断单元,用于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
类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可选的,所述拥塞判断单元包括:
请求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拥塞检测请求,其中,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响应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可选的,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利用类型请求信息来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其中,所述类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发送预设类型的数据,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利用类型响应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响应信息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信息;
则,所述类型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类型响应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可选的,所述拥塞判断单元,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通知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可选的,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利用类型通知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通知信息表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
则,所述类型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类型通知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可选的,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所述类型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出现所述数据拥塞现象的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二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且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
拥塞确定单元,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拥塞检测请求,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响应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返回拥塞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
拥塞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通知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拥塞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可选的,所述拥塞确定单元包括:
时间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最近接收的第一数据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侧的发送开始时间、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侧的接收结束时间;
时差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接收结束时间与所述发送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拥塞确定子单元,若所述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出现数据拥塞现象;若所述时间差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未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上述数据发送设备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以及上述数据接收设备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套数据传输方法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二套数据传输方法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套数据传输方法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二套数据传输方法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套数据传输方法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二套数据传输方法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各个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然后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见,本实施例通过检测网络拥塞情况,根据拥塞情况改变或保持当前的数据传输类型,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性,并可以在保证通畅传输的基础上,提升被传输数据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具体用于实现数据发送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即,数据发送设备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数据。例如,数据发送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之间可以建立无线连接,比如蓝牙连接,从而通过蓝牙传输通道来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不限制被传输数据的数据属性,比如音频数据或其它属性的数据。本实施例也不限制数据发送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类型,例如,假设设备之间传输的是音频数据,则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是蓝牙耳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检测网络拥塞情况,可以根据拥塞情况,改变或保持当前的数据传输类型,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性。对于音频数据来讲,如果网络较差,即传输数据占用的带宽较高,此时可以通过改变数据传输类型,以较小带宽传输较低质量的音频数据,从而保证音频播放端不会出现声音卡顿现象;如果网络较好,即传输数据占用的带宽较低,由于网络带宽并没有充分使用,使得音频播放端没有出现声音卡顿现象,此时可以通过改变数据传输类型,以较大带宽传输较高质量的音频数据,从而传输更好质量的音频数据。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将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通道称为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发送设备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将需要被传输的数据划分为不同的数据类型,且每种数据类型对应于不同的类型参数。例如,假设被传输的数据为音频数据,其具有的音频数据类型如表1所示,不同的音频数据类型对应于不同的类型参数。在表1中,随着音频数据类型编号的增大,音频数据类型分别对应的音质逐步提升,但对应的比特率(每秒传送的比特数)需求也逐步增大。
在利用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按照传输顺序,从待传输数据中依次获取每一待传输的数据单元,本实施例将每一正在传输的数据单元称为第一数据。各个正被传输的第一数据属于相同的数据类型,比如表1中的类型1,本实施例将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称为第一数据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可以是经压缩后的数据,例如,当第一数据为音频数据时,可以使用现有的或未来出现的任意一种音频压缩方法实现音频压缩,例如,可以使用现有高级音频编码(Advanced Audio Coding,简称AAC)、音频动态压缩第三层(MPEG AudioLayer-3,简称MP3)、Opus等方式进行音频压缩。
可以理解的是,在利用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第一数据的情况下,数据传输通道可能会出现数据拥塞现象,从而导致数据接收设备不能顺畅的接收各个第一数据,以音频数据为例,如果数据接收设备不能顺畅的接收音频数据,将导致音频在数据接收设备侧播放时出现卡顿。
故而,数据发送设备可以对每一数据传输通道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出现了数据拥塞现象,从而可以根据判断结果,来选择保持或调整接下来传输的数据类型,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将在后续第二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
表1
S102:数据发送设备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关于步骤S101的判断结果,其结果可能是一条、或多条、甚至全部数据传输通道出现了数据拥塞现象,当然,其结果也可能是全部数据传输通道均没有出现数据拥塞现象。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出现数据拥塞现象的数据传输通道个数、和/或各个数据传输通道的数据拥塞程度,确定接下来各个数据传输通道将要传输的数据类型,该数据类型应符合各个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这里称该数据类型为第二数据类型。
S103:数据发送设备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了第二数据类型后,数据发送设备可以获取接下来需要传输的数据单元,这里称之为第二数据,相对于之前传输的第一数据,由于数据类型可能不同,使得第二数据的数据长度、传输比特率等参数发生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数据可以是经压缩后的数据,例如,当第二数据为音频数据时,可以使用现有的或未来出现的任意一种音频压缩方法实现音频压缩,例如,可以使用AAC、MP3、Opus等方式进行音频压缩。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只有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则将当前待传输的第二数据通过该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如果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从中选择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并将当前待传输的第二数据通过该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此外,由于这多个数据传输通道可以同时传输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流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均可以是压缩后的数据,但当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时,相比于一条数据传输通道,使得数据传输带宽增大,因此,可以采用较低的压缩比,即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可以是采用较低压缩比进行压缩的数据。尤其是对音频类的数据,在保证流畅传输的基础上,降低压缩比可以使音频数据的音质不会有较大损失。
S104: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数据发送设备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
通过对每一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判断,可以基于判断结果保持或改变数据传输类型。例如,对于传输音频数据来讲,应使音频数据在数据接收设备侧播放时不要出现卡顿,这就要保证一定的传输速率,也就是说,可以在保证顺畅传输数据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数据传输类型来提升音质,而在无法保证顺畅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数据传输类型来降低音质,以此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从而保证顺畅传输数据。
以表1为例,假设当前传输的第一数据属于类型2,如果数据拥塞现象较严重,可以选择类型1,通过降低音质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顺畅性;如果数据拥塞现象不严重,可以继续采用类型2;如果没有发生数据拥塞,可以选择类型3(或其它更高的类型),在保证数据传输的顺畅性的前提下提升音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稳定传输某种数据类型的基础上,尝试改变传输另一种数据类型,这里的”稳定传输”可以理解为顺畅传输某种数据类型达到了预设时长(比如传输了10秒)。例如,在表1中,随着音频类型编号的提高,音频的音质逐步提升,但在音质提升之前(即改变数据类型之前),需要做拥塞检测,比如在传输类型1的数据的基础上,确定是否稳定传输了预设时长、并判断是否能够达到传输类型2的比特率要求,如果达到,则接下来可以传输类型2的数据。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各个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然后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见,本实施例通过检测网络拥塞情况,根据拥塞情况改变或保持当前的数据传输类型,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性,并可以在保证通畅传输的基础上,提升被传输数据的质量。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由数据发送设备主动要求数据接收设备进行拥塞检测,数据接收设备进行拥塞检测后,将检测结果告知数据发送设备,以便数据发送设备保持或调整数据传输类型。
参见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向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拥塞检测请求,其中,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数据的相关说明,请参见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可以在将第一数据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之前,将第一数据进行封装,该封装数据可以是一个数据帧。也就是说,可以以多个数据帧的形式,将待传输数据通过各个数据传输通道不断地传输至数据接收设备。
由于第一数据以数据帧的形式传输,这里将封装了第一数据的数据帧称为发送帧,发送帧可以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帧头、数据部分和帧尾,其中,帧头和帧尾可以包含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例如,发送帧的定义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数据传输通道当前要传输的第一数据,可以将该第一数据与拥塞检测请求进行封装,得到一发送帧。具体应用时,可以将表2所示帧尾作为“拥塞检测域”,如表3所示,可以在“拥塞检测域”填充用于表征拥塞检测请求的控制信息,利用该控制信息来请求数据接收设备对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
表3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检测请求,可以用于利用类型请求信息来请求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其中,所述类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数据传输通道发送预设类型的数据,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在本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所述类型请求信息来填充表3所示的拥塞检测域,所述类型请求信息是用来表达“期望传输预设类型”的请求信息,该预设类型可以是更为占用传输带宽的数据类型。
关于所述类型请求信息,具体可以根据第一数据类型对应的类型参数以及所述预设类型对应的类型参数,生成所述类型请求信息。例如,以传输音频数据为例,假设传输第一数据类型(即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的音频数据、且稳定传输了一段时间后,数据发送设备可以去主动探测传输带宽是否足够到可以提升到下一档数据类型,该下一档数据类型可以指音质提升后的数据类型。
可以按照下面公式计算所述类型请求信息W:
W=(Ba–Bb)/(La/(Sa*Da/8*Ca/Ra)*1000) (1)
其中,Ba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对应的传输比特率,Bb为所述预设类型对应的传输比特率,La、Sa、Da、Ca、Ra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的帧长度、采样率、位深、通道数、压缩比。
例如,假设所述第一数据类型为表1所示的类型1、所述预设类型为表1所示的类型2,将相关参数带入公式(1):
W=(2667-2000)/(20/(16000*16/8*1/16)*1000)≈67
此时,表3的“拥塞检测域”被填充后得到表4:
表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每一数据传输通道,可以通过上述带有“拥塞检测域”的发送帧来发送拥塞检测请求,以便数据接收设备对每一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
S202:数据接收设备若接收到拥塞检测请求,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帧,如果该数据帧中的“拥塞检测域”被填充,便对其使用的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以确定该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具体实现时,对于最近接收的第一数据,可以是与类型请求信息一起封装的第一数据,确定其在数据发送设备侧的发送开始时间,并确定其在数据接收设备侧的结束接收时间,根据发送开始时间和结束接收时间,来确定该第一数据所使用的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本步骤S202中的“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A:确定最近接收的第一数据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侧的发送开始时间、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侧的接收结束时间。
实际应用中,参见表2-4,可以在帧头部分填充“当前帧号”(还可以进一步填充其它信息)。可以将第一数据的发送开始时间作为起始时钟时间,将该起始时钟时间作为“当前帧号”,例如,起始时钟时间是第5秒250毫秒,可以将5250作为“当前帧号”。
当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帧头为5250的发送帧后,记录接收到该发送帧的当前时钟时间,例如,当前时钟时间是第5秒300毫秒,可以将当前时钟时间记为5300。
步骤B:计算所述接收结束时间与所述发送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出现数据拥塞现象;若否,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未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可以将接收结束时间与发送开始时间作减法运算,判断运算得到的时间差是否超过预设的容忍值,这里将该预设的容忍值称为预设时间阈值,若该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认为数据传输通道拥塞,否则不拥塞。
例如,当接收结束时间为5300ms、发送开始时间为5250ms、预设时间阈值为100ms时,由于5300–5250<100,所以判定为不阻塞。
S203:数据接收设备向数据发送设备返回拥塞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数据接收设备可以采用数据帧的形式,向数据发送设备返回拥塞响应消息,这里将该数据帧称为响应帧,可以通过在响应帧中填充响应指令,来告知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例如,响应帧的定义可以如表5所示:
表5
响应帧
响应指令(1byte)
0x00:保持现状,0x01:可提升速度,0x02需降低速度
其中,可以将0x00、或0x01、或0x02作为响应指令;0x00表示“保持现状”,即表示不改变数据类型;0x01表示“可提升速度”,即表示通过改变数据类型来提升数据传输速度;0x02表示“需降低速度”,即表示通过改变数据类型来降低数据传输速度。
S204:数据发送设备根据拥塞响应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可以用于利用类型响应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响应信息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信息。
在本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类型响应信息作为表5所示的响应指令,如表6所示。
表6
响应帧
响应指令(1byte)
类型响应信息
当数据发送设备接收到该响应帧后,可以通过“响应指令”对应的类型响应信息,即符合对应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编号,确定对应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并同时可以获知对应数据传输通道能够传输哪种数据类型。
例如,假设当前传输的第一数据类型为表1所示的类型2,类型响应信息可以是2(表示类型2)、也可以是1(表示类型1)或3(表示类型3)。
如表7所示,假设类型响应信息为1,其代表对应数据传输通道能够传输的数据类型为类型1,与当前正在传输的类型2相比,由于类型1对应的比特率较低,说明数据传输通道拥塞,并建议传输类型1的数据以避免拥塞现象。
表7
响应帧
响应指令(1byte)
1
S205:数据发送设备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5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一致,相关之处请参见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S205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类型响应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表6中的类型响应信息中指定了符合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因此,数据发送设备可以直接将该指定的数据类型作为第二数据类型,比如表7,可以将类型1作为第二数据类型,以便后续传输类型1的数据。
S206:数据发送设备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6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一致,相关之处请参见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207: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数据发送设备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7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一致,相关之处请参见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向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拥塞检测请求;数据接收设备若接收到拥塞检测请求,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并向数据发送设备返回拥塞响应消息;数据发送设备根据拥塞响应消息,判断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然后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主动要求数据接收设备检测网络拥塞情况,根据拥塞情况改变或保持当前的数据传输类型,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性,并可以在保证通畅传输的基础上,提升被传输数据的质量。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由数据接收设备主动进行拥塞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告知数据发送设备,以便数据发送设备保持或调整数据传输类型。
参见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数据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发送设备传输的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数据的相关说明,请参见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对每一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以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关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的相关描述以及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见第二实施例中的S202,此处不再赘述。
S302:数据接收设备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拥塞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数据接收设备可以采用数据帧的形式,向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拥塞通知消息,这里将该数据帧称为通知帧,可以通过在通知帧中填充通知指令,来告知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例如,通知帧的定义可以如表8所示:
表8
通知帧
通知指令(1byte)
0x00:保持现状,0x01:可提升速度,0x02需降低速度
其中,可以将0x00、或0x01、或0x02作为响应指令;0x00表示“保持现状”,即表示不改变数据类型;0x01表示“可提升速度”,即表示通过改变数据类型来提升数据传输速度;0x02表示“需降低速度”,即表示通过改变数据类型来降低数据传输速度。
S303:数据发送设备接收到拥塞通知消息后,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可以用于利用类型通知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通知信息表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
如表9所示的通知帧,表8所示的通知指令可以是所述类型通知信息,关于所述类型通知信息的含义,可以与上述第二实施例步骤S204中的类型响应信息的含义一致,相关内容请参见第二实施例中的S204,此处不再赘述。
表9
通知帧
通知指令(1byte)
类型通知信息
S304:数据发送设备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4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一致,相关之处请参见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S205具体可以根据所述类型通知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表9中的类型通知信息中指定了符合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因此,数据发送设备可以直接将该指定的数据类型作为第二数据类型,比如可以将类型1作为第二数据类型,以便后续传输类型1的数据。
S305:数据发送设备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5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一致,相关之处请参见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S306: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数据发送设备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6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一致,相关之处请参见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设备在接收数据发送设备传输的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并向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拥塞通知消息;数据发送设备根据拥塞通知消息后,判断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然后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设备主动检测网络拥塞情况,以使数据发送设备根据拥塞情况改变或保持当前的数据传输类型,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通畅性,并可以在保证通畅传输的基础上,提升被传输数据的质量。
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根据出现所述数据拥塞现象的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数据传输通道的总数,预设一个通道数量阈值,这里称之为第一预设数量。若出现数据拥塞现象的数据传输通道达到第一预设数量,即出现拥塞现象的通道数量较高时,则进一步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从而使在传输第二数据类型的数据时,传输速度会提高或不变;若出现数据拥塞现象的数据传输通道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即出现拥塞现象的通道数量较少或没有时,则进一步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从而使在传输第二数据类型的数据时,传输速度会降低。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可以按照下述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步骤A1-B1:
步骤A1:确定为所述第一数据设置的数据编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按照待传输数据中每一数据单元的发送顺序,依次为每一数据单元设置唯一编号,比如依次设置为1、2、3……。具体来讲,当获取到当前待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第一数据后,可以确定其是第几个被传输的数据单元,比如第2个,可以利用编号“2”为其选择数据传输通道。
步骤B1: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数据编号,为所述第一数据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步骤A1确定的数据编号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得到与之相同或不同的一个整数,从而根据该整数值以及各个数据传输通道的编号,从各个数据传输通道中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第一数据或其封装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步骤B1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b1:对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数据编号进行取模运算,得到通道编号。
可以对该数据编号进行取模,取模结果即为要选择的数据传输通道的通道编号。计算公式如下:
Mt=Ms%N
其中,Mt为通道编号,Ms为数据编号,N为数据传输通道的通道总数。
举例说明,假设数据传输通道的通道总数N为2,各个数据传输通道的编号分别为0和1。
若数据编号Ms为1,则Mt=1%2=1,即选择的通道编号为1;
若数据编号Ms为2,则Mt=2%2=0,即选择的通道编号为0。
步骤b2:为所述第一数据选择与所述通道编号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
当计算出通道编号后,比如通道编号1,便可以选择通道编号1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用于传输当前要传输的第一数据。
可见,先确定为第一数据设置的数据编号,再根据该数据编号,为第一数据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从而为当前待传输数据选择了数据传输通道,使得各个第一数据分散在各个数据传输通道进行传输,进而增加了数据传输能力,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通畅性。
同样地,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可以按照下述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步骤A2-B2:
步骤A2:确定为所述第二数据设置的数据编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A2与上述步骤A1类似,将上述步骤A1中的第一数据替换为第二数据即可,相关之处请参见上述步骤A1的相关描述。
步骤B2: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编号,为所述第二数据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B2与上述步骤B1类似,将上述步骤B1中的第一数据替换为第二数据即可,相关之处请参见上述步骤B1的相关描述。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设备的组成示意图,该设备400包括:
拥塞判断单元401,用于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
类型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数据传输单元403,用于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判断单元401包括:
请求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拥塞检测请求,其中,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响应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利用类型请求信息来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其中,所述类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发送预设类型的数据,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判断单元401还包括:
信息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类型对应的类型参数以及所述预设类型对应的类型参数,生成所述类型请求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利用类型响应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响应信息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信息;
则,所述类型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类型响应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判断单元401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通知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利用类型通知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通知信息表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
则,所述类型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类型通知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所述类型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根据出现所述数据拥塞现象的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所述设备400还包括:
通道选择单元,用于确定为所述第一数据设置的数据编号;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数据编号,为所述第一数据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通道选择单元,还用于确定为所述第二数据设置的数据编号;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编号,为所述第二数据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音频传输方法中的任一种实现方法,其中,该实现方法是指音频发送设备为执行主体时执行的方法步骤。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的任一种实现方法,其中,该实现方法是指数据发送设备为执行主体时执行的方法步骤。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的任一种实现方法,其中,该实现方法是指数据发送设备为执行主体时执行的方法步骤。
参见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设备的组成示意图,该设备500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二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且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500还包括:
拥塞确定单元,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拥塞检测请求,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响应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返回拥塞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利用类型请求信息来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其中,所述类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发送预设类型的数据,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利用类型响应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响应信息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500还包括:
拥塞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通知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拥塞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利用类型通知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通知信息表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拥塞确定单元包括:
时间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最近接收的第一数据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侧的发送开始时间、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侧的接收结束时间;
时差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接收结束时间与所述发送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拥塞确定子单元,若所述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出现数据拥塞现象;若所述时间差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未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的任一种实现方法,其中,该实现方法是指数据接收设备为执行主体时执行的方法步骤。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的任一种实现方法,其中,该实现方法是指数据接收设备为执行主体时执行的方法步骤。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中的任一种实现方法,其中,该实现方法是指数据接收设备为执行主体时执行的方法步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等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设备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3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包括:
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拥塞检测请求,其中,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
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响应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利用类型请求信息来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其中,所述类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发送预设类型的数据,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式生成所述类型请求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类型对应的类型参数以及所述预设类型对应的类型参数,生成所述类型请求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利用类型响应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响应信息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信息;
则,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类型响应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包括:
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通知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利用类型通知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通知信息表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
则,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类型通知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包括:
根据出现所述数据拥塞现象的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按照下述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
确定为所述第一数据设置的数据编号;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数据编号,为所述第一数据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相应地,按照下述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
确定为所述第二数据设置的数据编号;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编号,为所述第二数据选择一个数据传输通道。
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数据接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二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且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拥塞检测请求,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返回拥塞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利用类型请求信息来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其中,所述类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发送预设类型的数据,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利用类型响应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响应信息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拥塞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利用类型通知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通知信息表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包括:
确定最近接收的第一数据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侧的发送开始时间、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侧的接收结束时间;
计算所述接收结束时间与所述发送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若否,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未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17.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拥塞判断单元,用于在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
类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类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判断单元包括:
请求发送子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拥塞检测请求,其中,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响应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利用类型请求信息来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其中,所述类型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发送预设类型的数据,所述预设类型与所述第二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利用类型响应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响应信息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信息;
则,所述类型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类型响应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判断单元,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拥塞通知消息,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利用类型通知信息来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其中,所述类型通知信息表示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
则,所述类型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类型通知信息,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存在至少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则所述类型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出现所述数据拥塞现象的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第二数据类型。
24.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利用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各个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二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在利用所述至少一条数据传输通道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传输各个第一数据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且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符合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传输能力的数据类型;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为第一数据类型;所述第二数据类型与所述第一数据类型相同或不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拥塞确定单元,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拥塞检测请求,所述拥塞检测请求用于请求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对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拥塞检测,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响应反馈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返回拥塞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拥塞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拥塞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通知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拥塞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拥塞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数据发送设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是否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确定单元包括:
时间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最近接收的第一数据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侧的发送开始时间、以及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侧的接收结束时间;
时差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接收结束时间与所述发送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并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拥塞确定子单元,若所述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出现数据拥塞现象;若所述时间差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未出现数据拥塞现象。
28.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音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至23任一项所述的音频发送设备,以及权利要求24至27任一项所述的音频接收设备。
CN201810575780.0A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087776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5780.0A CN108777665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75780.0A CN108777665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7665A true CN108777665A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2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75780.0A Pending CN108777665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776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6140A (zh) * 2021-02-02 2021-06-18 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01544A (zh) * 2023-01-29 2023-03-14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监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3087881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3275A2 (en) * 2003-10-30 2005-05-12 Extricom Ltd. Fpga boot-up over a network
CN102523486A (zh) * 2011-12-31 2012-06-27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视频调度系统中实现动态码流带宽自适应的方法
CN105430532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南京创维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自适应调整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5847182A (zh) * 2016-04-18 2016-08-10 武汉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音视频系统中音频优先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07071707A (zh) * 2017-03-31 2017-08-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438031A (zh) * 2017-08-07 2017-12-05 成都三零凯天通信实业有限公司 多信道自适应网络带宽的音视频流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3275A2 (en) * 2003-10-30 2005-05-12 Extricom Ltd. Fpga boot-up over a network
CN102523486A (zh) * 2011-12-31 2012-06-27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视频调度系统中实现动态码流带宽自适应的方法
CN105430532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南京创维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自适应调整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5847182A (zh) * 2016-04-18 2016-08-10 武汉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音视频系统中音频优先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07071707A (zh) * 2017-03-31 2017-08-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438031A (zh) * 2017-08-07 2017-12-05 成都三零凯天通信实业有限公司 多信道自适应网络带宽的音视频流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6140A (zh) * 2021-02-02 2021-06-18 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6140B (zh) * 2021-02-02 2023-04-14 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87881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5801544A (zh) * 2023-01-29 2023-03-14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监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801544B (zh) * 2023-01-29 2023-05-23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监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7627A1 (zh) 链路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864084B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212694B2 (en) Wireless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CN1855935B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707933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电子装置的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25429B (zh) 视频数据传输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WO202020722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77766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2692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接收端、数据发送端和数据传输系统
CN103560862A (zh) 移动终端及其编码速率控制方法
CN105162555B (zh) 一种码率调整方法及其终端
US20190141687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d2d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CN108668364B (zh) 一种免调度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JP2008545338A (ja) デ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にアクセス・チャネルまたはトラフィック・チャネルを選択する方法
US20230337294A1 (en) Cal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738007A (zh)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040020639A (ko) 실시간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생성율의 동적 제어방법 및 그장치
WO2015010572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udio and video transmission
CN104767591B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817267B (zh)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和设备
US20220361037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neural network computation
CN108494702B (zh) 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5847275A (zh) 一种数据传输通道建立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CN11286639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8857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