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4573B - 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4573B
CN108764573B CN201810530146.5A CN201810530146A CN108764573B CN 108764573 B CN108764573 B CN 108764573B CN 201810530146 A CN201810530146 A CN 201810530146A CN 108764573 B CN108764573 B CN 108764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yer
ecological
balance
water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01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4573A (zh
Inventor
李丽琴
王志璋
贺华翔
马真臻
张海涛
魏传江
谢新民
柴福鑫
王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18105301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4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4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4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4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4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ewag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资源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系统层、模型输入层、机制识别层和多目标决策分析层。系统以“水资源”为调控对象,以“耗水总量平衡、用水总量平衡、水土平衡、水盐平衡、水量平衡和水生态平衡”为调控目标,以“生态水文过程”为调控重点,以“优化‑模拟‑评估”为技术手段,不断的将复杂多变、时空分布不一的生态水文指标阈值纳入到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寻求水资源配置在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之间的均衡解。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资源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使得我国内陆干旱区生态失衡问题愈加严重,并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为典型的是盐渍化和荒漠化现象。追溯内陆干旱区绿洲文明兴衰变化可发现,人类活动对绿洲生态的变迁有着重要影响,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格局打破了流域原有的生态平衡。盐渍化和荒漠化(天然植被枯萎衰败、河流尾闾萎缩甚至干涸)已成为内陆干旱区生态失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向标与晴雨表。
目前内陆干旱区水资源配置模型多是基于单一的信息系统或者模型系统进行配置,无法满足复杂的水资源配置决策需求,模型结构用模型系统取代整体模型。整体的、复杂的、维数(阶数)众多、求解困难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往往导致分析者分析问题具有片面性。如果将一系列简单的模型组成嵌入、启发或者组合式模型,采用大系统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一个或几个子问题,同时各个子模型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用不同的优化技术进行求解,因此,模型系统不仅能够宏观把握大系统的总体问题,又能具体到每个子模型的单个问题。在解决经济效益、社会效果和生态环境影响等之间的矛盾时,大系统模型可以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进行多目标优化,在描述复杂问题时更加灵活、方便,有利于进行交互程序分析。而且传统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多以水循环与生态演变的若干要素为基础,未将二元水循环与内陆干旱区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研究深入到水资源配置模型中,且不能满足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多维均衡调控实践需求以及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对内陆干旱区生态系统的响应问题,难以进行动态过程的模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寻求水资源配置在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之间的均衡解,满足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多维均衡调控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系统层、模型输入层、机制识别层和多目标决策分析层,
所述基础系统层,用于根据基础工作数据,分析和概化水资源配置系统的供用耗排拓扑关系,绘制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设定目标函数、约束方程及各类变量参数,建立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平台工作数据库;
所述模型输入层,包括需水模块输入层、供水模块输入层、模型基本参数输入层,
所述需水模块输入层,用于需水方案设置、河段生态基流、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工业、城镇生态和农村生态需水月过程线输入;
所述供水模块输入层,用于本地径流量、水库入流、节点入流、河网槽蓄能力、渠系河道过流能力、浅层地下水开采能力、承压水开采能力输入;
所述模型基本参数输入,用于渠系、河道、排水渠道的蒸发和渗漏比例系数、当地未控径流的可利用水量比例系数、地下水供水的年、月开采上下界系数、计算分区灌溉渠系蒸发、渗漏、入河道比例系数的输入;
所述机制识别层,用于根据内陆干旱区水循环对内陆干旱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驱动作用,定量识别社会水循环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响应关系,给定边界条件和约束方程,以目标函数为引导,通过巨型方程组反复迭代优化求解不同层次水资源配置结果。
所述多目标决策分析层,用于将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作为有机整体,对机制识别层的优化配置结果与生态水文调控阈值指标上下限进行对比分析,若远离指标阈值界限,则反馈到机制识别层和模型输入层重新调整计算,直到找到可接受的解目标。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工作数据包括水文气象、监测、流域规划、水量分配方案、生态保护目标。
进一步的,所述拓扑关系包括节点关系,连线关系和平面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节点关系包括供水节点、用水节点、输水节点;所述连线关系包括天然水循环子系统和人工侧支水循环子系统;所述平面关系包括流域水资源分区水传输子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平台工作数据库包括基本信息、网络连线、水利工程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基本信息包括行政分区、水资源分区、计算分区、水库、湖泊和节点;所述网络连线包括河段、地表水、外调水、排水、提水;所述水利工程信息包括水库基本信息、水库优化调度规则。
进一步的,所述多目标决策分析层包括宏观分析层、中观分析层、微观分析层,所述宏观分析层,用于根据河流天然来水量调控流域上、中、下游水量分配以及国民经济耗水与生态环境耗水平衡、生态平衡问题;所述中观分析层,用于调控行政分区用水总量平衡、水土平衡问题;所述微观分析层,用于调控计算分区水盐平衡、水量平衡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以“水资源”为调控对象,以“耗水总量平衡、用水总量平衡、水土平衡、水盐平衡、水量平衡和水生态平衡”为调控目标,以“生态水文过程”为调控重点,以“优化-模拟-评估”为技术手段,不断的将复杂多变、时空分布不一的生态水文指标阈值纳入到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寻求水资源配置在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之间的均衡解。通过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方式,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塔里木河流域水土平衡洛伦茨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系统层、模型输入层、机制识别层和多目标决策分析层。
所述基础系统层,用于根据基础工作数据,包括水文气象、监测、流域规划、水量分配方案、生态保护目标,分析和概化水资源配置系统的供用耗排拓扑关系,绘制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设定目标函数、约束方程及各类变量参数,建立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平台工作数据库。
所述拓扑关系主要包括:节点关系,连线关系和平面关系。节点关系包括供水节点(水库、引水枢纽、提水泵站、地下水管井、污水处理厂等)、用水节点(计算分区用水户、水电站、湖泊、湿地等)、输水节点(分水点、引水点、汇水点等)。连线关系包括天然水循环子系统(天然河道水力联系)和人工侧支水循环子系统(地表水供水子系统、提水子系统、地下水供水子系统、污水处理回用子系统、排水子系统);平面关系包括流域水资源分区水传输子系统。
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平台工作数据库包括基本信息、网络连线、水利工程信息,基本信息包括行政分区、水资源分区、计算分区、水库、湖泊和节点;所述网络连线包括河段、地表水、外调水、排水、提水;所述水利工程信息包括水库基本信息、水库优化调度规则。
所述模型输入层,包括需水模块输入层、供水模块输入层、模型基本参数输入层,
所述需水模块输入层,用于需水方案设置、河段生态基流、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工业、城镇生态和农村生态需水月过程线输入;
所述供水模块输入层,用于本地径流量、水库入流、节点入流、河网槽蓄能力、渠系河道过流能力、浅层地下水开采能力、承压水开采能力输入;
所述模型基本参数输入,用于渠系、河道、排水渠道的蒸发和渗漏比例系数、当地未控径流的可利用水量比例系数、地下水供水的年、月开采上下界系数、计算分区灌溉渠系蒸发、渗漏、入河道比例系数的输入。
所述机制识别层,用于根据内陆干旱区水循环对内陆干旱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驱动作用,尤其社会水循环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水资源量的大小和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对生态系统演变的驱动作用,定量识别社会水循环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响应关系,给定合理的边界和约束方程,以特定的目标函数为引导,通过巨型方程组反复迭代优化求解不同层次水资源配置结果。
所述多目标决策分析层,用于将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作为有机整体,通过对机制识别层某个目标的优化配置结果与生态水文调控阈值指标上下限进行对比分析,若远离指标阈值界限,将其反馈到机制识别层和模型输入层重新调整计算,直到找到可接受的解目标。具体包括宏观分析层、中观分析层、微观分析层,所述宏观分析层,用于根据河流天然来水量调控流域上、中、下游水量分配以及国民经济耗水与生态环境耗水平衡、生态平衡问题;所述中观分析层,用于调控行政分区用水总量平衡、水土平衡问题;所述微观分析层,用于调控计算分区水盐平衡、水量平衡问题。
具体实施例一
塔里木河是中国的第一大内陆河,流域由九大水系组成,塔里木河干流总长一千多公里,但干流自身不产流,主要依靠源流补给。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演变主要为“两扩大,四缩小”,即流域上游灌溉绿洲面积和下游沙漠面积的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带:林地、草地、自然水域和生物栖息地在不断缩小。在“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下,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和不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引起了流域内用水总量、耗水总量等社会水循环通量变化,进而对水土、水盐和水生态等生态水文过程产生影响。
以塔里木河为例,采用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进行水资源配置:
基础系统层,收集塔里木河的基础工作数据,绘制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设定目标函数、约束方程及各类变量参数,建立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平台工作数据库。
塔里木河流域涉及阿克苏流域、叶尔羌流域、和田河流域、开都—孔雀河流域和塔里木河干流五个三级区,阿克苏流域、叶尔羌流域、和田河流域、开都-孔雀河流域为流域的源流区,属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塔里木河干流区自身不产流主要依赖源流区的下泄水量。在行政分区上涵盖阿克苏地区、克州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巴州地区五个地市州,考虑到行政区域在基础经济社会资料条件和行政管理上的便利以及流域水资源特性要求,在计算分区上以水资源三级区套县市进行划分,最终研究区划分为28个计算分区。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特点和现状、规划的水利工程情况以及水资源配置的要求等,将水资源系统中各类物理元素(重要水利工程、计算分区、河渠道交汇点等)作为节点,各节点间通过上述水资源传播系统的各类线段连接,形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或称节点图、系统图)。在网络图的绘制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反映流域水资源系统主要特点(如水资源系统的供用耗排特点)及各种关系(如各级水系关系、各计算分区的地理关系、水利工程与计算分区的水力联系、水流拓扑关系等);二是要恰如其分地满足水资源配置模型的需要,通过系统图的绘制正确体现模型系统运行所涉及的各项因素(如各种水源、各类工程、各类用水户以及各类水资源传输系统等)。在各个河流的源流和末端设置流域控制性工程断面,可以反映河流的来水和下泄情况,作为流域水量考核断面。为了方便分析计算,同一河道引水口的供水系统或者渠道、渠段集中概化。
塔里木河流域最终确定主要水文控制站点、概化引水节点、排水节点、流域水资源分区断面等45个节点,已建和规划水库34座,其中阿克苏河流域包含已建平原水库4座,规划山区水库3座;叶尔羌河流域包含已建平原水库6座,规划山区水库3座;和田河流域包含已建平原水库2座,已建山区水库1座,规划山区水库2座;开都-孔雀河流域包含已建平原水库2座;塔河干流包含已建平原水库8座。概化地表水供水渠道66条,河段140条,排水渠道42条。
模型输入层,需水模块输入层根据新疆已批复的《新疆水资源平衡论证报告》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确定需水方案;供水模块输入层输入1956-2013年长系列月时段地表水径流量数据、2000-2013年月时段地下水可开采量数据,工程方案主要依据南疆地区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模型基本参数输入层输入近几年统计和调研数据。
塔里木河流域在“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中随着灌溉面积增加改变了流域内用水总量、耗水总量等社会水循环通量变化,进而对水土、水盐和水生态等生态水文过程产生影响。
机制识别层,依据塔里木河流域社会水循环对生态水文过程的改变程度,界定塔里木河流域关键生态水文过程,并针对塔里木河干流重点生态保护区及典型水生态问题,识别出关键生态水文调控指标。
首先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综合规划》中的《生态保护规划》确定流域生态水文刚性指标阈值。
表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水文刚性指标阈值 单位:亿m3
Figure BDA0001677007050000061
然后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对流域生态演变的驱动作用机制及相互依存关系,从水资源配置角度给出相应的可适当浮动的柔性调控指标阈值。
(1)水盐平衡灌区临界排灌比(在5%-30%之间),其中长期排灌且盐渍化相对较低的灌区排灌比在5%-10%之间,由荒漠生态系统新开垦的灌区由于历史残留盐分过多,要适当加大灌排力度,一般为15%-30%之间;
(2)渠井灌溉用水比例(定为2.9和3.1),在农田灌溉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渠井灌溉用水比例越高,地下水埋深减小越明显,基于地下水埋深变化最小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渠井灌溉用水比例,平水年(P=50%)为2.9左右,枯水年(P=75%)为3.1左右;
(3)人工灌区地下水合理生态水位上、下限值(定为1.0m和2.8m)。其中,地下水临界埋深上限值为防止土壤产生盐渍化和沼泽化的临界埋深,而下限值为防止灌区植被及生态防护林带自然死亡的地下水临界埋深;
(4)天然植被地下水临界埋深上、下限值(定为0.5m和4.5m)。其中,地下水临界埋深上限值为防止产生盐质荒漠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为0.5m),而下限值为防止天然植被自然死亡的地下水临界埋深(沙质荒漠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为4.5m)等。
以特定的目标函数为引导,结合合理的边界约束条件初步确定2030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结果。
多目标决策分析层,将机制识别层计算的2030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结果与生态水文调控阈值指标上下限进行对比分析,若远离指标阈值界限,将其反馈到机制识别层和模型输入层重新调整计算,直到找到可接受的解目标。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流域耗水总量平衡结果分析:
在P=50%条件下,塔里木河流域2030年阿拉尔断面来水量为50.47亿m3,其中阿克苏流域的拦河闸和巴吾托拉克闸下泄水量为37.44亿m3、叶尔羌流域的黑尼亚孜断面下泄水量为3.51亿m3、和田河流域的肖塔断面下泄水量为9.53亿m3;流域间耗水总量控制达到了源流区-干流区耗水总量平衡指标阈值,保障了源流区向塔里木河干流的生态供水水量,实现了源流区在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式下,不导致下游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恶化所允许的上游总耗水量。
(2)流域水生态平衡结果分析:
到2030年塔里木河流域未来生态用水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阿克苏流域生态用水比例接近50%;叶尔羌流域和开都孔雀河流域不足50%,在40%左右;和田河流域生态用水比例在50%,塔里木河干流区域生态用水比例达到了80%以上。总体上看,阿克苏流域、和田河流域、塔里木河干流区域经济与生态用水比例比较合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比较乐观。
(3)行政分区用水总量平衡结果分析:
2030年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克州地区、喀什地区、巴州地区用水总量分别为52.5亿m3、28.0亿m3、1.4亿m3、54.7亿m3、33.5亿m3均在南疆地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合理范围之内。
(4)行政分区水土平衡结果分析:
2030年塔里木河流域克州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巴州地区分别退减农田灌溉面积1万亩、188万亩、141万亩、4万亩、132万亩;分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450万亩、444万亩、258万亩、109万亩,累计退减国民经济用水量为52.1亿m3
如图2所示,通过洛伦茨曲线对比分析显示:基准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分布-土地面积洛伦茨曲线距离公平曲线相对更远些,随着未来水平年的优化配置,水资源分布-土地面积洛伦茨曲线越来越趋近于公平曲线,说明水土资源匹配程度逐渐增强。
(5)计算分区水量供需平衡结果分析:
表2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水量供需平衡结果 单位:亿m3、%
Figure BDA0001677007050000071
Figure BDA0001677007050000081
Figure BDA0001677007050000091
(6)计算分区水盐平衡结果分析:
现状年塔里木河流域灌区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阿克苏流域农一师灌区、开都-孔雀河流域农二师灌区和塔里木河干流尉犁县等,一方面由于无序引水过量,另一方面加之缺乏完善的灌排措施,未充分进行淋洗。规划水平年在水资源配置中根据灌区的基本性质(渠灌区、井灌区和渠井双灌区)通过灌排结合和合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有效地低地下水位与减少潜水无效蒸发量。根据水资源配置计算结果显示:未来水平年塔里木河流域灌区排灌比在逐渐降低,基本都保持在5%-30%合理的排灌指标阈值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4)

1.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系统层、模型输入层、机制识别层和多目标决策分析层,
所述基础系统层,用于根据基础工作数据,分析和概化水资源配置系统的供用耗排拓扑关系,绘制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设定目标函数、约束方程及各类变量参数,建立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平台工作数据库,所述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平台工作数据库包括基本信息、网络连线、水利工程信息,所述基本信息包括行政分区、水资源分区、计算分区、水库、湖泊和节点;所述网络连线包括河段、地表水、外调水、排水、提水;所述水利工程信息包括水库基本信息、水库优化调度规则;
所述模型输入层,包括需水模块输入层、供水模块输入层、模型基本参数输入层;
所述需水模块输入层,用于需水方案设置、河段生态基流、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工业、城镇生态和农村生态需水月过程线输入;
所述供水模块输入层,用于本地径流量、水库入流、节点入流、河网槽蓄能力、渠系河道过流能力、浅层地下水开采能力、承压水开采能力输入;
所述模型基本参数输入层,用于渠系、河道、排水渠道的蒸发和渗漏比例系数、当地未控径流的可利用水量比例系数、地下水供水的年、月开采上下界系数、计算分区灌溉渠系蒸发、渗漏、入河道比例系数的输入;
所述机制识别层,用于根据内陆干旱区水循环对内陆干旱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驱动作用,定量识别社会水循环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响应关系,给定边界条件和约束方程,以目标函数为引导,通过巨型方程组反复迭代优化求解不同层次水资源配置结果;
所述多目标决策分析层,用于将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作为有机整体,对机制识别层的优化配置结果与生态水文调控阈值指标上下限进行对比分析,若远离指标阈值界限,则反馈到机制识别层和模型输入层重新调整计算,直到找到可接受的解目标;
所述多目标决策分析层包括宏观分析层、中观分析层、微观分析层,所述宏观分析层,用于根据河流天然来水量调控流域分区上、中、下游水量分配以及国民经济耗水与生态环境耗水平衡、生态平衡问题;所述中观分析层,用于调控行政分区用水总量平衡、水土平衡问题;所述微观分析层,用于调控计算分区水盐平衡、水量平衡问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工作数据包括水文气象、监测、流域规划、水量分配方案、生态保护目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关系包括节点关系,连线关系和平面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关系包括供水节点、用水节点、输水节点;所述连线关系包括天然水循环子系统和人工侧支水循环子系统;所述平面关系包括流域水资源分区水传输子系统。
CN201810530146.5A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 Active CN108764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0146.5A CN108764573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0146.5A CN108764573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4573A CN108764573A (zh) 2018-11-06
CN108764573B true CN108764573B (zh) 2021-11-02

Family

ID=64003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0146.5A Active CN108764573B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4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7143B (zh) * 2019-03-14 2023-04-18 南京大学 多源供水条件下的水源追踪方法
CN110096969B (zh) * 2019-04-11 2022-09-02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高分二号和Lidar数据的平原灌区泵闸点位置及其类型识别方法
CN110174843B (zh) * 2019-05-30 2020-03-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灌区用水智能调控方法
CN111090902B (zh) * 2019-12-12 2021-07-2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地下水模型的坎儿井数值模拟方法
CN111325400B (zh) * 2020-02-20 2023-06-02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高海拔长距离的输水定位方法及其定位系统
CN111639421B (zh) * 2020-05-13 2023-05-2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内陆河流域人工与天然绿洲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研究方法
CN111738554B (zh) * 2020-05-25 2024-01-19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基于耗水量的山水林田湖草各系统均衡的水资源配置方法
CN111724003B (zh) * 2020-07-13 2021-03-2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分区-分级”理论的复杂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CN112199456B (zh) * 2020-09-17 2022-03-25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供给型水文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法
CN113256028B (zh) * 2021-06-23 2021-10-0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向大范围长历时干旱的应急供水调配方法
CN113570271A (zh) * 2021-08-03 2021-10-29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水文化变迁及其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14638726A (zh) * 2022-03-04 2022-06-1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月尺度动态修正的水资源平衡配置决策方法
CN116186183B (zh) * 2023-01-16 2024-01-02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水网导航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16341857A (zh) * 2023-03-29 2023-06-27 廊坊市水利规划发展研究中心 一种基于生态水文阈值调控的水资源配置方法
CN117391334A (zh) * 2023-09-18 2024-01-12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大型旱区的水资源统一优化配置方法
CN118521127B (zh) * 2024-07-19 2024-10-01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干旱灌区引排水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8868A (zh) * 2016-04-27 2016-08-17 清华大学 一种水联网水资源系统运行过程调控与风险识别的方法
CN106447122A (zh) * 2016-10-12 2017-02-2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区域型能源互联网及其一体化优化规划方法
CN106709189A (zh) * 2016-12-28 2017-05-2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的自查方法及装置
CN107767048A (zh) * 2017-10-20 2018-03-0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资源层次化配置方法和配置模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8868A (zh) * 2016-04-27 2016-08-17 清华大学 一种水联网水资源系统运行过程调控与风险识别的方法
CN106447122A (zh) * 2016-10-12 2017-02-2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区域型能源互联网及其一体化优化规划方法
CN106709189A (zh) * 2016-12-28 2017-05-2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图的自查方法及装置
CN107767048A (zh) * 2017-10-20 2018-03-0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资源层次化配置方法和配置模型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资源多维协同配置模型及应用;周翔南;《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60215;第31-35页,全文第1-3节,附图1-2 *
面向干旱区湖泊保护的水资源配置思路——以艾丁湖流域为例;杨朝辉等;《水利水电技术》》;20171130(第11期);第C037-3页,全文第2.1.1-2.5.2、3.2.2、6.1.1.1节、附图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4573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4573B (zh) 一种面向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统
CN110728035B (zh) 一种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
CN109685685B (zh) 一种基于宏观配置方案的水资源多目标均衡调度方法
Koutsoyiannis et al.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the management OF multi‐reservoir systems 1
CN105913146B (zh) 南方湿润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
CN111105170B (zh) 水资源仿真配置计算方法及水资源的配置方法
CN113449993B (zh) 一种城市水源供水调度方法
Li et al. Water resources optimal allocation based on large-scale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N110533326A (zh) 一种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预估调控系统
CN104809516A (zh) 引黄灌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Shao et al.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considering the water use flexible limit to water shortage—a case stud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of China
CN115271304A (zh) 基于气候变化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化调度方法
Roozbahani et 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to competing stakeholders in a shared watershed
CN116663740A (zh) 一种多水库、多线路、多受水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联合调度规则优化方法
CN110633849B (zh) 一种基于启发式大系统分解协调思想的水资源配置方法
Hassanzadeh et al. Investigation of data mining method in optimal operation of Eyvashan earth dam reservoir based on PSO algorithm
Sun et al. A framework for deriving dispatching rules of integrated urban drainage systems
CN117391334A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旱区的水资源统一优化配置方法
CN110378805B (zh) 梯级水电站发电调度分级调峰方法
Chang et al. Water Dispatch Model for Middle Route of a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China 1
Han et al. An Interval‐Parameter Fuzzy Linear Programming with Stochastic Vertices Model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under Uncertainty
CN104047257B (zh) 一种面向环境保护的单一供水水库的生态库容确定方法
L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Zhou Integrated allocation model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Chen et al. Optim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by GA–PSO in the Pinshuo open pit combined mining area,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4

Address after: 100038 970, block a, No.1, Fux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100038 970, block a, No.1, Fux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