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1532A - 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1532A
CN108761532A CN201810434050.9A CN201810434050A CN108761532A CN 108761532 A CN108761532 A CN 108761532A CN 201810434050 A CN201810434050 A CN 201810434050A CN 108761532 A CN108761532 A CN 108761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mography
mining
fault
tunne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340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1532B (zh
Inventor
武延辉
李玉宝
孙吉益
李智文
崔焕玉
高飞
郭培鹏
周杰民
赵永亮
郭少华
梁哲
曹旭光
李小召
谭琦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o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o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o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bei Co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43405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15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1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1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1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1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勘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煤矿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对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勘探;利用巷道揭露信息对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进行验证,结合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后的三维地震资料获得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根据所述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矿区内断层中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并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线性拟合,根据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对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本发明能够对邻近工作面进行超前远程预测,便于提前优化邻近工作面的合理布置。

Description

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勘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采煤掘进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矿井作业带来了极大风险。在待掘信息未知的情况下进行掘进,井下事故和复杂情况(突水、瓦斯突出等)时有发生,更严重的还能导致人员的伤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矿井的效益。因此,在采掘过程中,准确掌握构造信息是非常必要的。伴随煤矿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高水压、高地压、高矿压的“三高”威胁日趋严重,目前煤矿工作面断层的勘探方法所勘探的区域面积小且勘探结果精确度较差,可能导致工作面布置不合理,容易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以解决目前煤矿工作面断层勘探方法所勘探的区域面积小且勘探结果精确度较差,容易导致工作面布置不合理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包括:
采用煤矿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对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勘探,确定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
利用巷道揭露信息对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进行验证,若巷道揭露信息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不一致,则根据验证结果对处理参数进行修正,按照修正后的处理参数对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的数据重新进行处理;
结合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后的三维地震资料获得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
根据所述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矿区内断层中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并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线性拟合,根据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对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
可选地,所述采用煤矿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对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勘探包括:
在可采工作面进行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使用炸药进行激发,检波器进行接收,检波器与炮点进行间隔均匀布置。
可选地,在所述可采工作面煤层中布置检波器,检波器之间间隔的选取范围为10m至50m,对于探测的构造密集区域道间距小于或等于10m,以井下工业炸药为震源,炮间距小于或等于50m,炮点及检波点在两个顺槽均匀布置,检波器形成对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监测网络,覆盖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空间范围,通过槽波探测煤层中大于1/2煤层厚的断层,并对断层的延伸长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圈定。
可选地,所述检波器布置间隔为道距20m,炮点距20m,采样率0.25ms,记录长度为2s,最终形成工作面内射线区域均匀覆盖。
可选地,所述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的数据处理阶段分为原始数据转换、透射数据处理和反射数据处理;透射数据处理包括频谱分析、时移、截断、规则重采样和滤波、道编辑、频散分析、拾取旅行时和速度、层析成像、参数提取和分析及实质性资料处理;反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常规数据的预处理后进行两分量数据分离、基尔霍夫kirchhoff与共中心点CMP数据偏移、属性分析,最终获得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或叠加偏移时间剖面。
可选地,所述结合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评价包括:
将巷道揭露信息与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对比,根据巷道揭露信息中与三维地震资料不一致的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数据更新。
可选地,所述断层属性还包括断层倾角、倾向和走向、落差和延伸长度;所述根据所述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矿区内断层中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包括:
根据所述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矿区内断层中断层倾角、倾向、走向、落差、延伸长度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
可选地,所述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线性拟合包括:
根据断层的走向长度和落差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对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包括:
根据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确定出所述可采工作面的断层向外延伸的走向长度和落差;
结合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可采工作面的断层向外延伸的走向长度和落差对所述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进行透反射信息的联合勘探,能够利用透射信息和反射信息综合优势;在常规只利用槽波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维地震资料,将探测范围从单一工作面探测扩展到相邻工作面预测,并且将巷道揭露信息结合,从而实现对工作面外围更高层次的解释。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充分考虑到巷道揭露信息和三维地震资料,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断层远程超前预测,大大拓展了槽波地震的常规探测范围,通过对邻近工作面的超前远程预测,便于提前优化邻近工作面的合理布置,避免废巷对挖掘工作的影响,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有效预防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最终辅助实现无风险掘进,避免掘进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的实施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在S101中,采用煤矿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对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勘探,确定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可采工作面为矿区内已进行巷道挖掘能够开采的区域,经过槽波地震勘探能够得到可采工作面内精确的断层信息。此外,矿区内还包括邻近工作面和其它区域,其中邻近工作面是指与可采工作面相邻,且与可采工作面之间存在共用巷道的区域;其它区域是指矿区内除可采工作面和邻近工作面之外,不与可采工作面相邻的区域。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包括断层的具体位置及影响范围等。
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是利用在煤层(作为低速波导)中激发和传播的导波、以探查煤层不连续性的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当煤层中激发的体波包括纵波与横波,激发的部分能量由于顶底界面的多次全反射被禁锢在煤层及其邻近的岩石中(简称煤槽),不向围岩辐射,在煤层中相互叠加、相长干涉,形成一个强的干涉扰动,即槽波。它以煤层为波导沿煤层向外传播,因此槽波又称煤层波或导波。
可选地,S101中“采用煤矿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对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勘探”可以包括:
在可采工作面进行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使用炸药进行激发,检波器进行接收,检波器与炮点进行间隔均匀布置。
可选地,所述检波器为双分量检波器。
可选地,在所述可采工作面煤层中布置检波器,检波器之间间隔的选取范围为10m至50m,对于探测的构造密集区域道间距小于或等于10m,以井下工业炸药为震源,炮间距小于或等于50m,炮点及检波点在两个顺槽均匀布置,检波器形成对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监测网络,覆盖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空间范围,通过槽波探测煤层中大于1/2煤层厚的断层,并对断层的延伸长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圈定。
可选地,所述检波器布置间隔为道距20m,炮点距20m,采样率0.25ms,记录长度为2s,最终形成工作面内射线区域均匀覆盖。
可选地,所述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的数据处理阶段分为原始数据转换、透射数据处理和反射数据处理;透射数据处理包括频谱分析、时移、截断、规则重采样和滤波、道编辑、频散分析、拾取旅行时和速度、层析成像、参数提取和分析及实质性资料处理;反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常规数据的预处理后进行两分量数据分离、基尔霍夫kirchhoff与共中心点CMP数据偏移、属性分析,最终获得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或叠加偏移时间剖面。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的示意图。图中,五角形表示炮点的布置位置,圆形表示检测器的布置位置。射线表示槽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过程,包括透射和反射。
本实施例通过进行透反射信息的联合勘探,能够利用透射信息和反射信息综合优势,对煤矿井下进行槽波透反射勘探,能够利用在煤层中透射和反射信息综合优势,较好的解释槽波成果及定量分析断层落差。
在S102中,在利用巷道揭露信息对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进行验证,若巷道揭露信息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不一致,则根据验证结果对处理参数进行修正,按照修正后的处理参数对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的数据重新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参数为用于对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的参数。通过将槽波地震透反射信息与巷道揭露信息进行交互解释,以巷道揭露信息为约束条件进行槽波地震勘探的再校正,再解释。通过优化解析方法,提高反演理论与方法的水平,达到提高资料信噪比、成像精度、提高预测效果的目的,最终以巷道揭露信息为信息约束基础,得到良好的槽波勘探效果,使得勘探出的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更为精准。
在S103中,结合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后的三维地震资料获得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三维地震是将地震测网按照一定规律布置成方格状或环状的地震面积勘探方法,其应用目的是为了使地下目标的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通过三维地震处理解释确定井下异常体的位置和形态,给予异常体定性和半定量预测。煤矿采掘揭露是三维地震资料最直接的评价,通过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预测的断层进行量化评级,遵从地质体宏观描述到岩层结构的微观描述,为井下物探设计构建有效的勘探技术依据。三维地震数据主要依靠三维地震搞清矿区地质结构、整体断裂特征,落实矿区小构造的精细探测。
可选地,S103中“结合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评价”可以包括:将巷道揭露信息与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对比,根据巷道揭露信息中与三维地震资料不一致的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数据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巷道揭露信息为根据挖掘的巷道所揭露出的信息,这些信息为能够确认的真实精确的信息。三维地震资料是整个矿区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够精确,且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通过根据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评价,能够得到修正后的矿区地质构造概况。
在S104中,根据所述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矿区内断层中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并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线性拟合,根据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对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统计可以得到矿区内与可采工作面断层相似的断层,这些相似的断层可能位于邻近工作面,也可能位于其它工作面。根据可采工作面与邻近工作面之间巷道的巷道揭露信息能够预测出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是否向邻近工作面延伸;根据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可以预测出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从而预测出可采工作面内断层向邻近工作面延伸的长度、落差等信息,实现对邻近工作面断层的预测。
本发明实施例进行透反射信息的联合勘探,能够吸收透射信息和反射信息综合优势;在常规只利用槽波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维地震资料,将探测范围从单一工作面探测扩展到相邻工作面预测,并且将巷道揭露信息结合,从而实现对工作面外围更高层次的解释。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充分考虑到巷道揭露信息和三维地震资料,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断层远程超前预测,大大拓展了槽波地震的常规探测范围,通过对邻近工作面的超前远程预测,便于提前优化邻近工作面的合理布置,避免废巷对挖掘工作的影响,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有效预防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最终辅助实现无风险掘进,避免掘进事故发生。
可选地,所述断层属性包括断层倾角、倾向、走向、落差和延伸长度;S104中“根据所述邻近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邻近工作面内断层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邻近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邻近工作面内断层中断层倾角、倾向、走向、落差、延伸长度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
本实施例通过断层的倾角、倾向、走向、落差和延伸长度来判断断层是否相似,能够准确统计出相似的断层,进而提高邻近工作区内断层的预测准确度。
可选地,S104中“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线性拟合”可以包括:
根据断层的走向长度和落差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
可选地,S104中“根据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对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可以包括:
根据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确定出所述可采工作面的断层向外延伸的走向长度和落差;
结合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可采工作面的断层向外延伸的走向长度和落差对所述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可采工作面与邻近工作面之间巷道的巷道揭露信息能够预测出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是否向邻近工作面延伸。例如,巷道一个侧壁接近可采工作面,另一侧壁接近邻近工作面,若接近可采工作面的侧壁上显示存在断层,而接近邻近工作面的侧壁的对应位置同样显示存在断层,则可以预测可采工作面内的该断层向邻近工作面进行延伸;若接近可采工作面的侧壁上显示存在断层,而接近邻近工作面的侧壁的对应位置没有显示存在断层,则可以预测可采工作面内的该断层不向邻近工作面进行延伸。
对于向邻近工作面延伸的断层,可以根据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确定出该断层向外延伸的走向长度和落差,进而确定出邻近工作面内该断层所延伸的走向长度及落差等信息,从而实现对邻近工作面的断层预测。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断层预测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俯视平面图。图中A区域为可采工作面,B区域为邻近工作面,C为A区域和B区域之间的巷道。A1表示可采工作面的一个断层,B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预测出的邻近工作面内的一个断层。B1断层为A1断层的延伸。根据预测结果能够提前优化邻近工作面的合理布置,避免B1断层对挖掘工作的影响,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的一个实施示例的示意图,简要说明如下:
S301,对可采工作面进行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
S302,对勘探数据进行透射数据处理;
S303,对勘探数据进行反射数据处理;
S304,得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
S305,根据巷道揭露信息对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进行验证,若未能通过验证,则调整处理参数,跳转至S301,重新对可采工作面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的数据重新进行处理解释;
S306,若通过验证,则得到最终的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
S307,根据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评价和反馈;
S308,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得到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
S309,对矿区内与可采工作面断层相似的断层进行线性拟合;
S310,根据巷道揭露信息、可采工作面断层以及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对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
本发明实施例进行透反射信息的联合勘探,能够吸收透射信息和反射信息综合优势;在常规只利用槽波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维地震资料,将探测范围从单一工作面探测扩展到相邻工作面预测,并且将巷道揭露信息结合,从而实现对工作面外围更高层次的解释。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充分考虑到巷道揭露信息和三维地震资料,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断层远程超前预测,大大拓展了槽波地震的常规探测范围,通过对邻近工作面的超前远程预测,便于提前优化邻近工作面的合理布置,避免废巷对挖掘工作的影响,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有效预防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最终辅助实现无风险掘进,避免掘进事故发生。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煤矿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对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勘探,确定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
利用巷道揭露信息对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进行验证,若巷道揭露信息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断层的断层属性不一致,则根据验证结果对处理参数进行修正,按照修正后的处理参数对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的数据重新进行处理;
结合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后的三维地震资料获得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
根据所述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矿区内断层中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并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线性拟合,根据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对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煤矿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对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勘探包括:
在可采工作面进行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使用炸药进行激发,检波器进行接收,检波器与炮点进行间隔均匀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采工作面煤层中布置检波器,检波器之间间隔的选取范围为10m至50m,对于探测的构造密集区域道间距小于或等于10m,以井下工业炸药为震源,炮间距小于或等于50m,炮点及检波点在两个顺槽均匀布置,检波器形成对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监测网络,覆盖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空间范围,通过槽波探测煤层中大于1/2煤层厚的断层,并对断层的延伸长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圈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波器布置间隔为道距20m,炮点距20m,采样率0.25ms,记录长度为2s,最终形成工作面内射线区域均匀覆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波地震透反射勘探方法的数据处理阶段分为原始数据转换、透射数据处理和反射数据处理;透射数据处理包括频谱分析、时移、截断、规则重采样和滤波、道编辑、频散分析、拾取旅行时和速度、层析成像、参数提取和分析及实质性资料处理;反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常规数据的预处理后进行两分量数据分离、基尔霍夫kirchhoff与共中心点CMP数据偏移、属性分析,最终获得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或叠加偏移时间剖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巷道揭露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评价包括:
将巷道揭露信息与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对比,根据巷道揭露信息中与三维地震资料不一致的信息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数据更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层属性包括断层倾角、倾向、走向、落差和延伸长度;所述根据所述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矿区内断层中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包括:
根据所述矿区内断层的断层属性,统计所述矿区内断层中断层倾角、倾向、走向、落差、延伸长度与所述可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属性相似的断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线性拟合包括:
根据断层的走向长度和落差对统计出的断层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对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包括:
根据矿区内线性拟合出的断层的断层属性确定出所述可采工作面的断层向外延伸的走向长度和落差;
结合所述巷道揭露信息和所述可采工作面的断层向外延伸的走向长度和落差对所述邻近工作面内的断层进行预测。
CN201810434050.9A 2018-05-08 2018-05-08 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 Active CN1087615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4050.9A CN108761532B (zh) 2018-05-08 2018-05-08 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34050.9A CN108761532B (zh) 2018-05-08 2018-05-08 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1532A true CN108761532A (zh) 2018-11-06
CN108761532B CN108761532B (zh) 2021-02-19

Family

ID=64009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34050.9A Active CN108761532B (zh) 2018-05-08 2018-05-08 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15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5695A (zh) * 2020-08-17 2020-11-20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 一种基于反射槽波的小断层落差探测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4591A (en) * 1991-01-02 1992-09-01 Western Atla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eometry of subsurface features while drilling
CN102788991A (zh) * 2012-07-16 2012-11-21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基于z分量的透射槽波高密度快速探测方法
CN103135136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断层自动解释装置
CN103514630A (zh) * 2013-10-16 2014-01-1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断层构造三维建模方法
CN103646423A (zh) * 2013-12-24 2014-03-1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02990A (zh) * 2015-01-06 2015-04-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数码图像的隧道掌子面地质调查方法
CN105607128A (zh) * 2015-12-31 2016-05-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互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断层探测方法
CN105700010A (zh) * 2016-03-02 2016-06-22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煤矿联合地震全息预测方法
CN105866836A (zh) * 2016-03-30 2016-08-17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矿井三维地震全程地质勘探预测方法
CN106680868A (zh) * 2017-01-05 2017-05-17 南京君诺鑫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槽波地震多属性参数层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4591A (en) * 1991-01-02 1992-09-01 Western Atlas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eometry of subsurface features while drilling
CN103135136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断层自动解释装置
CN102788991A (zh) * 2012-07-16 2012-11-21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基于z分量的透射槽波高密度快速探测方法
CN103514630A (zh) * 2013-10-16 2014-01-1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断层构造三维建模方法
CN103646423A (zh) * 2013-12-24 2014-03-1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02990A (zh) * 2015-01-06 2015-04-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数码图像的隧道掌子面地质调查方法
CN105607128A (zh) * 2015-12-31 2016-05-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互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断层探测方法
CN105700010A (zh) * 2016-03-02 2016-06-22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煤矿联合地震全息预测方法
CN105866836A (zh) * 2016-03-30 2016-08-17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矿井三维地震全程地质勘探预测方法
CN106680868A (zh) * 2017-01-05 2017-05-17 南京君诺鑫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槽波地震多属性参数层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晓旭 等: "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在麻家梁矿的应用", 《同煤科技》 *
武延辉 等: "槽波地震反射法在断层中的应用", 《煤炭与化工》 *
焦阳 等: "槽波反射法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煤炭科学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5695A (zh) * 2020-08-17 2020-11-20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 一种基于反射槽波的小断层落差探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1532B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2294B (zh) 岩溶隧道施工用综合性地质预测预报方法
CN105700010B (zh) 煤矿联合地震全息预测方法
Madani Esfahani et al. Fault detection in 3D by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of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 Case study: Gazestan phosphate ore deposit, Central Iran
CN109765606B (zh) 一种基于反射槽波的回采工作面隐蔽断层性质的探测方法
CN111722278B (zh) 基于盾构机施工噪声的多波场地震探测方法与系统
CN106610503A (zh) 一种煤矿采掘过程中的全方位槽波地震探测方法
CN106772557A (zh) 利用随掘信号探测煤矿掘进巷道各方向地质构造的方法
CN104111479A (zh) 一种煤矿井下随掘槽波地震超前探测方法
Cao et al. The role of mining intensity and pre-existing fracture attributes on spatial, temporal and magnitud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eismicity in longwall coal mining
CN105487117A (zh)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装置
W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risk by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CN113514886A (zh) 一种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部位地质-地震三维预测方法
CN104977603A (zh) 一种基于机械能无损检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Hanson et al. Advanced techniques in site characterization and mining hazard detection for the underground coal industry
CN110761841B (zh)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矿井群工作面开采互扰范围计算方法
Friedel et al. 3-D tomographic imaging of anomalous conditions in a deep silver mine
CN103645460B (zh) 基于目标层可视性分析的激发位置确定方法
CN108761532A (zh) 煤矿工作面断层预测方法
CN113376695A (zh) 一种适用于煤层底板复杂陷落柱的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6443779B (zh) 一种中小型砂砾岩体的储层预测方法
CN117192615A (zh) 基于透射地震尾波的采煤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探测方法
Cao et al. New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internal structure of fault-karst reservoirs and analysis on acidizing fracturing effect: A case study in HLHT oilfield, Tarim Basin, NW China
CN114814978B (zh) 一种基于多深度尺度的花岗岩区钨锡矿勘探方法
Liu et al. Full-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 for tunnel seismic forward prospecting
CN109991660A (zh) 基于槽波地震和克里金插值的煤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54000 No.126 Tuanjie West Street, Qiaoxi District,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Co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054000 No.126 Tuanjie West Street, Qiaoxi District,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COAL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