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9098B -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39098B CN108739098B CN201810361817.XA CN201810361817A CN108739098B CN 108739098 B CN108739098 B CN 108739098B CN 201810361817 A CN201810361817 A CN 201810361817A CN 108739098 B CN108739098 B CN 1087390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mboo
- quadrant
- year
- forest
- n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先以标准丛造林,每个标准丛设立半径R1=2.5m的冠幅区,以及与冠幅区同心且半径R2=1m的蔸幅区;将每个标准丛均分为四个象限,并在每年休眠期以1/4象限间伐的方式对每个标准丛进行竹株间伐;每次间伐竹株后,在同年出笋期以1/2象限留笋和去笋的方式对竹林结构进行调整;在距蔸幅区50cm处开挖宽度30cm,深度30cm的360°环状施肥穴,并以每年两次的频率进行施肥;待当年生的新竹完成高生长后,对其统一进行钩梢。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提高丛生竹林的伐竹效率,节约劳动力,从而降低竹林经营成本;同时,有利于提高竹材产量,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集约化经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南方竹林资源丰富,尤其以丛生竹为区域特色,其中大中型材用丛生竹类具有比散生竹类生长更快(新竹3-4年成熟)、产量更高,在造纸、编织、纤维利用等领域优势更明显的特点,发展潜力巨大。
采伐成熟竹株是一种竹林抚育的普遍技术。通过采伐成熟竹株,不仅可以进行竹材利用,还能因为过熟老竹、病株的去除,改善竹林营养状况,增加林内生长空间,防止病虫害蔓延,从而使竹丛能长期生长良好,保持高产。目前竹林常用采伐方式为择伐,其原因是竹林内部每年的出笋位置随机,成熟竹杆的分布位置也不确定,采伐期只能凭经验逐一判定竹杆成熟与否,然后再对成熟竹杆进行择伐。
大中型丛生竹的择伐抚育技术耗时耗力,在劳动力成本日益攀升的中国农村,已经成为限制其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丛生竹没有地下横走的竹鞭,新竹皆由老竹秆基处的芽眼生长而来,因此常见大中型丛生竹丛内多数竹杆密集聚集呈丛状生长,新竹与老竹相间而生,导致择伐时存在两方面的困难:
(1)竹丛内部的竹杆基部相互过于靠近,采伐成熟竹株时只能人工使用砍刀小心操作,伐竹效率低,伐竹的劳动力成本高,一些可以在散生竹林中应用的伐竹机械难以施展;
(2)竹丛内部常见竹株上部的竹梢相互搭接,即使竹杆基部已经被砍断,要将竹株完全拖离竹丛也会耗费大量时间。
钩梢作为一种减少或避免积雪压顶对竹株产生机械伤害的竹林抚育措施,在冬季有积雪的散生竹林培育地区普遍应用。同时,由于钩梢解除了顶端优势,有利于孕笋、出笋及新竹的生长,可增加竹林产量。由于我国南方大部地区冬季无长期积雪的危害,加之大中型丛生竹丛内部的新竹上林后其梢部易与原有老竹竹梢缠绕,钩梢操作困难,因此较少被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丛生竹林的伐竹效率,节约劳动力,从而降低竹林经营成本,同时有利于提高竹材产量,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集约化经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在距蔸幅区50cm处开挖宽度为30cm,深度为30cm的360°环状施肥穴,并以每年两次的频率进行施肥;
e、待当年生的新竹完成高生长后,对其统一进行钩梢。
在本技术方案中,因为丛生竹自然生长成熟周期为3-4年,以4年为一个周期逆时针对每个标准丛的每个象限进行间伐抚育,在对某一象限内进行间伐时,保证其余三个象限内竹株的生长,一个周期后收获所有竹材,每年1月的休眠期对其中一个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进行间伐,同年3月进行第一次施肥,同年6-8月留存当年及前一年伐竹象限内的壮笋,同时对另外两个象限蔸幅区内的所有新笋进行除去,起到调整竹林结构的作用,同年9-10月进行第二次施肥,同年11-12月,待当年生的新竹完成高生长后,对其统一进行钩梢,可促进新竹生长,避免竹梢缠绕和冬季积雪压顶造成的竹秆机械损伤;在本技术方案中,每年3月进行“180°半环状沟施孕笋肥”的区域、6-8月进行“象限留笋”的区域、11-12月的进行“象限钩梢”的区域完全一致,均是对1月进行“象限间伐”的配套技术;3月先采用180°半环状沟施孕笋肥对当年及前一年伐竹象限区域内的壮笋进行定向培育,保证该区域内发笋数量多、质量优;由于不能保证间伐当年就可以在间伐象限内留足10-15根早期、中期壮笋,所以采用象限留笋保证满足需求,每个象限有2年的留笋时间保证稳定的新竹数量,同时去除其余区域的新笋,减少母株的营养浪费;象限钩梢是对留笋区域去除顶端优势,促进新竹生长和继续孕笋;以上一系列操作目的均是为了在间伐区域内培育高产的同龄竹株,为下一轮的间伐做准备;显著的提高了慈竹林地的秆材质量,竹杆胸径、壁厚和竹材产量都显著提高,其具有实施简单、省时省工的特点,适用于大林型丛生竹林的集约化经营。
造林时需采用标准丛的集约经营方式,其为前提条件;每个标准丛的冠幅为,蔸幅为,每公顷竹林包含标准竹丛400丛,林地内竹丛冠幅相接,但林下仍然有通行与运输竹材的空间;不同竹种一个标准丛的立竹数量依竹杆胸径而异,从40株到60株不等,每公顷立竹数16000-24000株。
具体的,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b101、在第一年的休眠期,伐除第一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保留其余三个象限冠幅区内的竹株;
b102、在第二年的休眠期,伐除第二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保留其余三个象限冠幅区内的竹株;
b103、在第三年的休眠期,伐除第三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保留其余三个象限冠幅区内的竹株;
b104、在第四年的休眠期,伐除第四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保留其余三个象限冠幅区内的竹株。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每个标准丛平均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内的立竹数为10-15株(具体根据不同竹种的竹株大小而定),采用“象限间伐”方式对每一标准丛进行间伐,4年为一个周期逆时针伐尽全丛,收获所有竹材;在每个象限区域内培育3-4年生的10-15株同龄成熟竹株供间伐,确保每个标准丛每年可稳定提供10-15株高产竹材,每公顷每年可稳定提供400-600株高产竹材。
具体的,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c101、待伐除第一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后,于同年出笋期除去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蔸幅区内的末期笋,以及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蔸幅区内的所有新笋;
c102、待伐除第二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后,于同年出笋期除去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蔸幅区内的末期笋,以及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蔸幅区内的所有新笋;
c103、待伐除第三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后,于同年出笋期除去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蔸幅区内的末期笋,以及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蔸幅区内的所有新笋;
c104、待伐除第四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后,于同年出笋期除去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蔸幅区内的末期笋,以及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蔸幅区内的所有新笋。
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确保在每个象限区域内培育同龄竹株,每个象限区域在间伐后当年和次年均需要留笋,其中间伐当年尽量多留壮笋,在伐尽地上竹株的象限区域内尽早培育高质量的新竹,若当年无法培育10-15株新竹,则次年继续留壮笋以确保每个象限区域内有立竹10-15株(具体根据不同竹种的竹株大小而定)。通过间伐后连续2年留笋孕竹,可使象限区域内的竹株总数达到10-15株,保证竹丛立竹数量稳定,且竹株全部粗壮高产;尽早去笋的目的是最大化的减少母竹的养分消耗,有利于培育粗壮高产的新竹,间伐4年后即可在相同区域内再次间伐全部为3-4年竹龄的成熟竹株。
具体的,所述步骤d包括以下步骤:
在同年的休眠期进行第一次施肥,在同年出笋期后进行第二次施肥;第一次进行180°半环状施肥,第二次进行360°全环状施肥。分两次进行施肥,其中第一次进行180°半环状施肥是为了在当年和前1年伐竹区域内定向诱导壮笋,提高新竹的质量;第二次进行360°全环状施肥是为了满足所有竹株的生长需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所述步骤d中:
第一次采用有机肥进行施肥,其中每标准丛用量1.5kg-2.0kg;
在该配比情况下进行第一次施肥和第二次施肥,能满足诱导生长和正常生长的需求,提高提高发笋率。
具体的,所述步骤d中第一次施肥的步骤如下:
d101、第一年,在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内的施肥穴中进行180°半环状施肥;
d102、第二年,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内的施肥穴中进行180°半环状施肥;
d103、第三年,在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内的施肥穴中进行180°半环状施肥;
d104、第四年,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内的施肥穴中进行180°半环状施肥。
采用180°半环状沟施方法施孕笋肥,促进竹丛当年和前1年伐竹区域内笋芽分化和生长,提高发笋率。
具体的,所述步骤e包括以下步骤:
e101、第一年新竹高生长结束后,对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冠幅区内的当年生新竹上部30%进行钩梢处理;
e102、第二年新竹高生长结束后,对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冠幅区内的当年生新竹上部30%进行钩梢处理;
e103、第三年新竹高生长结束后,对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冠幅区内的当年生新竹上部30%进行钩梢处理;
e104、第四年新竹高生长结束后,对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冠幅区内的当年生新竹上部30%进行钩梢处理。
在本技术方案中,是为了确保间伐竹株时,竹株上部竹梢不缠绕,易于拖运出竹丛和竹林,同时该技术的关键还在于每年新竹高生长结束后的11-12月立即对其进行钩梢,解除了顶端优势,促进次年新竹的生长及继续孕笋成竹,增加竹材产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有效的提高丛生竹林的伐竹效率,节约劳动力,从而降低竹林经营成本;同时,有利于提高竹材产量,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集约化经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标准丛造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每个标准丛象限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年休眠期进行伐竹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年休眠期进行伐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三年休眠期进行伐竹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四年休眠期进行伐竹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年出笋期进行留笋和去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年出笋期进行留笋和去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三年出笋期进行留笋和去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四年出笋期进行留笋和去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年进行180°半环状施肥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年进行180°半环状施肥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三年进行180°半环状施肥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四年进行180°半环状施肥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年进行钩梢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年进行钩梢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三年进行钩梢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四年进行钩梢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6所述进行第一年期抚育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6所述进行第二年期抚育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6所述进行第三年期抚育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6所述进行第四年期抚育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以标准丛的方式造林:标准丛的营造是实施丛生竹间伐抚育技术的前提条件,每个标准丛设立半径R1=2.5m的冠幅区,以及与冠幅区同心且半径R2=1m的蔸幅区;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大中型材用丛生竹种(如撑绿竹、撑麻竹、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慈竹等),每标准丛立竹40-60株(具体根据不同竹种的竹株大小而定),竹丛的栽植间距为,每公顷竹林包含上述标准竹丛400丛,立竹数16000-24000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将实施例1中建立的每个标准竹丛平均分为四个象限,每象限区域内立竹10-15株(具体根据不同竹种的竹株大小而定),采用“象限间伐”的方式对每一标准丛进行间伐,每年间伐竹林所有标准丛同一个象限区域内的全部竹株,收获10-15株/丛,4000-6000株/年,4年为一个周期逆时针伐尽全丛,收获所有竹材。
具体操作为:第一年竹林休眠期(1月),将第一象限区域内所有竹株伐去(10-15株),保留其余二、三、四象限区域内的竹株(如图3);第二年竹林休眠期(1月),将第二象限区域内所有竹株伐去(10-15株),保留其余三个象限区域内的竹株(如图4);第三、四年的1月按顺序依次间伐第三、四象限区域内的全部竹株,同理保留其余象限内的竹株(如图5和图6)。
实施例3
具体操作为:第一年1月间伐第一象限区域内的全部竹株后,于当年6-8月保留第四、一象限内早、中期的壮笋5-10个,其余未期笋和第二、三象限内的所有新笋全部、尽早除去(图7);第二年1月间伐第二象限的竹株后,于当年6-8月保留第一、二象限内早、中期的壮笋5-10个,其余未期笋和第三、四象限内的所有新笋全部、尽早除去(图8);第三年1月间伐的第三象限的竹株后,同样于当年6-8月保留第二、三象限内早、中期的壮笋5-10个,其余未期笋和第四、一象限内的所有新笋全部、尽早除去(图9);同理,第四年1月间伐第四象限的竹株后,于当年6-8月保留第三、四象限内早、中期的壮笋5-10个,其余未期笋和第一、二象限内的所有新笋全部、尽早除去(图1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竹林施肥每年2次,每次均在距竹蔸外围50cm处开挖宽度为30cm,深度为30cm的环状施肥穴,边开环沟,边施肥,边覆土。
具体操作为:第1次施肥在每年3月,采用180°半环状沟施方法施孕笋肥,促进竹丛当年和前1年伐竹区域内笋芽分化和生长,提高发笋率;所述孕笋肥为腐熟的有机肥(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1.5-2.0kg/丛;半环状施肥沟对应当年的留笋区域,第1年在第四、一象限竹蔸外围(图11),第2年在第一、二象限竹蔸外围(图12),第3年在第二、三象限竹蔸外围(图13),第4年在第三、四象限竹蔸外围(图14)。
第2次施肥在每年9-10月,在笋期结束后采用丛生竹林常用的360度°全环状沟施方法施生长肥,为竹丛的生长提供养分;所述生长肥以复合肥为主搭配有机肥,其中复合肥配比为,用量1.0-1.5kg/丛,有机肥为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0.5-1.0kg/丛。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每年11-12月,待当年生的新竹完成高生长后,对其统一进行钩梢,可促进新竹生长、避免竹梢缠绕和冬季积雪压顶造成的竹秆机械损伤。
具体操作为:实施人站在林地内部,利用装有长柄、刃部弯曲的钩梢刀,双手持刀杆,将当年生的所有新竹上部30%的竹梢快速钩下,具体钩梢起始高度根据竹种高度而定。动作应快速有力,刀口呈45°以便雨天积水保湿、竹杆完好无损。钩梢区域对应当年的留笋区域,第1年在第四、一象限(图15),第2年在第一、二象限(图16),第3年在第二、三象限(图17),第4年在第三、四象限(图18)。
实施例6
如图23所示,以4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慈竹的材用丛生竹林间伐抚育,整个抚育流程具体如下:
一、准备阶段:
二、如图19所示,进行第一年期抚育:
1月,将竹林内所有慈竹竹丛第一象限(I)内的15根竹株全部采伐。
3月,在距离所有慈竹丛竹蔸50cm处开挖宽30cm、深30cm的180°半环状沟,施用孕笋肥,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所述孕笋肥为腐熟的有机肥(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1.5-1.8kg/丛。180°半环状施肥沟对应当年和前1年的伐竹区域,即第四象限(Ⅳ)和第一象限(Ⅰ)。
6-8月,通过留笋和去笋调整竹林结构,在林地内所有慈竹竹丛的第四象限(Ⅳ)、第一象限(Ⅰ)蔸幅范围内留早、中期的壮笋5-10个,其余末期笋和第二象限(Ⅱ)、第三象限(Ⅲ)内的所有新笋全部、尽早除去。
9月,笋期结束后在距离所有慈竹丛竹蔸50cm处开挖宽30cm、深30cm的360°全环状沟,施用生长肥,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所述生长肥以复合肥为主搭配有机肥,其中复合肥配比为N:P:K=2:1:1,用量1.0-1.2kg/丛,有机肥为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0.5-0.8kg/丛。
11-12月,在当年生新竹完成高生长后,对所有新竹上部进行钩梢。具体操作为:站在地面上,利用装有长柄、刃部弯曲的钩梢刀,双手持刀杆,将竹林内所有竹丛第四象限(Ⅳ)、第一象限(I)内尚未抽枝展叶的新竹竹杆上部30%的竹梢快速钩下(留杆高度7-8m);动作应快速有力,刀口呈45°以便雨天积水保湿、竹杆完好无损。
三、如图20所示,进行第二年期抚育:
1月,将竹林内所有慈竹竹丛第二象限(Ⅱ)内的15根竹株全部采伐。
3月,在距离所有慈竹丛竹蔸50cm处开挖宽30cm、深30cm的180°半环状沟,施用孕笋肥,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所述孕笋肥为腐熟的有机肥(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1.5-1.8kg/丛。180°半环状施肥沟对应当年和前1年的伐竹区域,即第一象限(Ⅰ)和第二象限(Ⅱ)。
6-8月,通过留笋和去笋调整竹林结构,在林地内所有慈竹竹丛的第一象限(Ⅰ)、第二象限(Ⅱ)蔸幅范围内留早、中期的壮笋5-10个,其余末期笋和第三象限(Ⅲ)、第四象限(Ⅳ)内的所有新笋全部、尽早除去。
9月,笋期结束后在距离所有慈竹丛竹蔸50cm处开挖宽30cm、深30cm的360°全环状沟,施用生长肥,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所述生长肥以复合肥为主搭配有机肥,其中复合肥配比为N:P:K=2:1:1,用量1.0-1.2kg/丛,有机肥为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0.5-0.8kg/丛。
11-12月,在当年生新竹完成高生长后,对所有新竹上部进行钩梢。具体操作为:站在地面上,利用装有长柄、刃部弯曲的钩梢刀,双手持刀杆,将竹林内所有竹丛第一象限(I)、第二象限(Ⅱ)内尚未抽枝展叶的新竹竹杆上部30%的竹梢快速钩下(留杆高度7-8m);动作应快速有力,刀口呈45°以便雨天积水保湿、竹杆完好无损。
四、如图21所示,进行第三年期抚育:
1月,将竹林内所有慈竹竹丛第三象限(Ⅲ)内的15根竹株全部采伐。
3月,在距离所有慈竹丛竹蔸50cm处开挖宽30cm、深30cm的180°半环状沟,施用孕笋肥,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所述孕笋肥为腐熟的有机肥(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1.5-1.8kg/丛。180°半环状施肥沟对应当年和前1年的伐竹区域,即第二象限(Ⅱ)和第三象限(Ⅲ)。
6-8月,通过留笋和去笋调整竹林结构,在林地内所有慈竹竹丛的第二象限(Ⅱ)、第三象限(Ⅲ)蔸幅范围内留早、中期的壮笋5-10个,其余末期笋和第四象限(Ⅳ)、第一象限(Ⅰ)内的所有新笋全部、尽早除去。
9月,笋期结束后在距离所有慈竹丛竹蔸50cm处开挖宽30cm、深30cm的360°全环状沟,施用生长肥,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所述生长肥以复合肥为主搭配有机肥,其中复合肥配比为N:P:K=2:1:1,用量1.0-1.2kg/丛,有机肥为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0.5-0.8kg/丛。
11-12月,在当年生新竹完成高生长后,对所有新竹上部进行钩梢。具体操作为:站在地面上,利用装有长柄、刃部弯曲的钩梢刀,双手持刀杆,将竹林内所有竹丛第二象限(Ⅱ)、第三象限(Ⅲ)内尚未抽枝展叶的新竹竹杆上部30%的竹梢快速钩下(留杆高度7-8m);动作应快速有力,刀口呈45°以便雨天积水保湿、竹杆完好无损。
五、如图22所示,进行第四年期抚育:
1月,将竹林内所有慈竹竹丛第四象限(Ⅳ)内的15根竹株全部采伐。
3月,在距离所有慈竹丛竹蔸50cm处开挖宽30cm、深30cm的180°半环状沟,施用孕笋肥,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所述孕笋肥为腐熟的有机肥(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1.5-1.8kg/丛。180°半环状施肥沟对应当年和前1年的伐竹区域,即第三象限(Ⅲ)和第四象限(Ⅳ)。
6-8月,通过留笋和去笋调整竹林结构,在林地内所有慈竹竹丛的第三象限(Ⅲ)、第四象限(Ⅳ)蔸幅范围内留早、中期的壮笋5-10个,其余末期笋和第一象限(Ⅰ)、第二象限(Ⅱ)内的所有新笋全部、尽早除去。
9月,笋期结束后在距离所有慈竹丛竹蔸50cm处开挖宽30cm、深30cm的360°全环状沟,施用生长肥,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所述生长肥以复合肥为主搭配有机肥,其中复合肥配比为N:P:K=2:1:1,用量1.0-1.2kg/丛,有机肥为鸡粪、厩肥、绿肥等,用量0.5-0.8kg/丛。
11-12月,在当年生新竹完成高生长后,对所有新竹上部进行钩梢。具体操作为:站在地面上,利用装有长柄、刃部弯曲的钩梢刀,双手持刀杆,将竹林内所有竹丛第三象限(Ⅲ)、第四象限(Ⅳ)内尚未抽枝展叶的新竹竹杆上部30%的竹梢快速钩下(留杆高度7-8m);动作应快速有力,刀口呈45°以便雨天积水保湿、竹杆完好无损。
以本实施例6为基础,进行实验操作,具体如下:
2010年,在原有成熟的慈竹林内设置试验林和对照林各1处,面积均为1000;2010-2017年,连续8年在试验林内实施上述间伐抚育技术,培育出40丛四象限间异龄、同象限内同龄的慈竹标准丛,每标准丛冠幅,60株/丛。
慈竹对照林采用常规择伐、施肥、留笋抚育方式,不实施钩梢。竹丛大小不一,立竹株数与试验林相同,每年1月凭经验将对照林内的竹株择伐,6-8月笋期留笋数为当年1月伐笋数的1.1-1.2倍,林地内施肥时间与总量与试验林一致,但是均采用全环沟施。
2014年至2017年,每年1月砍伐竹株后,统计试验林和对照林伐竹的平均胸径和秆材鲜重,比较试验林和对照林的竹材质量与产量,以及竹材砍伐的劳动力成本。
结果与分析:
不同抚育技术对慈竹林竹材质量与产量的影响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1)180°半环状定向沟施孕笋肥;(2)及时追施生长肥;(3)早中期定向留壮笋;(4)及时除去多余笋,减少营养损失;(5)及时钩梢促进新竹生长和继续孕笋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慈竹林地秆材质量明显提高。
实验林与对照林相比,竹杆胸径提高38.2%,竹杆壁厚提高29.6%,林地竹材产量(鲜重)提高44%。同时,由于采用了“间伐技术”和“钩梢技术”,每年度竹材产量稳定,每个竹丛需要采伐的竹杆集中,易于人工或机械伐竹,并易于向林外搬运,对同等面积慈竹林进行人工采伐可节约劳动力成本20%,采伐同等重量的竹材可节约劳动力成本80%。
表1
结论:
本发明显著的提高了慈竹林地的秆材质量,竹杆胸径、壁厚和竹材产量都显著提高;与目前常见的择法抚育技术相比,表现出实施简单、省时省工的特点,适用于大林型丛生竹林的集约化经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b101、在第一年的休眠期,伐除第一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保留其余三个象限冠幅区内的竹株;
b102、在第二年的休眠期,伐除第二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保留其余三个象限冠幅区内的竹株;
b103、在第三年的休眠期,伐除第三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保留其余三个象限冠幅区内的竹株;
b104、在第四年的休眠期,伐除第四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保留其余三个象限冠幅区内的竹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c101、待伐除第一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后,于同年出笋期除去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蔸幅区内的末期笋,以及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蔸幅区内的所有新笋;
c102、待伐除第二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后,于同年出笋期除去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蔸幅区内的末期笋,以及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蔸幅区内的所有新笋;
c103、待伐除第三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后,于同年出笋期除去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蔸幅区内的末期笋,以及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蔸幅区内的所有新笋;
c104、待伐除第四象限冠幅区内的所有竹株后,于同年出笋期除去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蔸幅区内的末期笋,以及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蔸幅区内的所有新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以下步骤:
在同年的休眠期进行第一次施肥,在同年出笋期后进行第二次施肥;第一次进行180°半环状施肥,第二次进行360°全环状施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第一次施肥的步骤如下:
d101、第一年,在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内的施肥穴中进行180°半环状施肥;
d102、第二年,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内的施肥穴中进行180°半环状施肥;
d103、第三年,在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内的施肥穴中进行180°半环状施肥;
d104、第四年,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内的施肥穴中进行180°半环状施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包括以下步骤:
e101、第一年新竹高生长结束后,对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冠幅区内的当年生新竹上部30%进行钩梢处理;
e102、第二年新竹高生长结束后,对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冠幅区内的当年生新竹上部30%进行钩梢处理;
e103、第三年新竹高生长结束后,对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冠幅区内的当年生新竹上部30%进行钩梢处理;
e104、第四年新竹高生长结束后,对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冠幅区内的当年生新竹上部30%进行钩梢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61817.XA CN108739098B (zh) | 2018-04-20 | 2018-04-20 |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361817.XA CN108739098B (zh) | 2018-04-20 | 2018-04-20 |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39098A CN108739098A (zh) | 2018-11-06 |
CN108739098B true CN108739098B (zh) | 2020-06-05 |
Family
ID=6401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361817.XA Active CN108739098B (zh) | 2018-04-20 | 2018-04-20 |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390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5269B (zh) * | 2020-05-18 | 2022-07-29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 一种针对茶竿竹原竹材利用的竹林定向培育方法 |
CN112514767A (zh) * | 2020-11-30 | 2021-03-19 | 国际竹藤中心 | 一种硬头黄竹的采伐方法 |
CN112868494A (zh) * | 2021-01-14 | 2021-06-01 | 西南林业大学 | 一种丛生竹采伐方法 |
CN112772084A (zh) * | 2021-02-05 | 2021-05-11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一种减量化雷竹林施肥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4830A (zh) * | 2006-03-31 | 2007-10-03 | 杜宏彬 | 六株式群状造林的林木修剪整枝方法 |
CN101637091A (zh) * | 2009-08-28 | 2010-02-03 | 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 | 大型丛生竹幼龄竹丛分蔸移栽补植造林的方法 |
CN103583309A (zh) * | 2013-11-12 | 2014-02-19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确定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强度的方法 |
CN103858648A (zh) * | 2014-03-26 | 2014-06-18 | 重庆欣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麻竹笋的丰产方法 |
CN104106369A (zh) * | 2014-08-07 | 2014-10-22 | 桐庐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站 |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 |
CN104798647A (zh) * | 2015-04-03 | 2015-07-29 |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 一种改善竹笋笋用林的钩梢方法 |
-
2018
- 2018-04-20 CN CN201810361817.XA patent/CN1087390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4830A (zh) * | 2006-03-31 | 2007-10-03 | 杜宏彬 | 六株式群状造林的林木修剪整枝方法 |
CN101637091A (zh) * | 2009-08-28 | 2010-02-03 | 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 | 大型丛生竹幼龄竹丛分蔸移栽补植造林的方法 |
CN103583309A (zh) * | 2013-11-12 | 2014-02-19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确定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强度的方法 |
CN103858648A (zh) * | 2014-03-26 | 2014-06-18 | 重庆欣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麻竹笋的丰产方法 |
CN104106369A (zh) * | 2014-08-07 | 2014-10-22 | 桐庐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站 | 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 |
CN104798647A (zh) * | 2015-04-03 | 2015-07-29 |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 一种改善竹笋笋用林的钩梢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森林定量抚育采伐强度的研究;张星云;《林业勘查设计》;20041230(第4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39098A (zh) | 2018-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30805B (zh) | 一种桃树二主枝一中心干形整形栽培方法 | |
CN103518577B (zh) | 一种无花果一字形树形整形栽培方法 | |
CN108739098B (zh) | 一种大中型材用丛生竹林的间伐抚育方法 | |
CN103329721B (zh) | 一种栝楼-丹参的立体栽培方法 | |
CN105009890A (zh) | 一种淮山栽培方法 | |
CN104255362A (zh) | 一种一年生多分枝矮化自根砧苹果苗的培育方法 | |
CN110337980B (zh) | 一种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低效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方法 | |
CN103444484A (zh) | 一种夏黑葡萄单主干双主枝整形及二芽修剪栽培方法 | |
CN104604462A (zh) | 一种金银花种植方法 | |
CN101707964A (zh) | 大乌芦叶樱桃及滕县大红樱桃拱棚半遮荫绿枝扦插繁殖方法 | |
CN105746120A (zh) | 工业大麻种籽加代繁殖方法 | |
CN104012357A (zh) | 一种沙田蜜柚栽植方法 | |
CN105248117A (zh) | 一种高产黄皮洋葱的无公害种植方法 | |
CN105145231A (zh) | 一种果桑优质省力化整形栽培方法 | |
CN105165534A (zh) | 一种适用于南方地区农田的蓝莓高产种植方法 | |
CN105493906A (zh) | 嫁接橘红种苗方法 | |
CN105075781A (zh) | 一种桑树的培育方法 | |
CN107125118B (zh) | 一种罗田垂枝杉基部萌条的培育和扦插育苗方法 | |
CN109792918A (zh) | 一种油梨嫁接育苗技术 | |
CN109121990A (zh) | 一种苹果种植方法 | |
CN110476637B (zh) | 一种快速培育杉木产种母株的方法 | |
CN106068984A (zh) | 一种山核桃与牡丹的间作方法 | |
CN107484615A (zh) | 一种甜橙种植方法 | |
CN104206130A (zh) | 一种玉米套种指天椒的方法 | |
De Bruijn et al. | The Mukibat system, a high-yielding method of cassava production in Indonesi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