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0111A - 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0111A
CN108730111A CN201810464339.5A CN201810464339A CN108730111A CN 108730111 A CN108730111 A CN 108730111A CN 201810464339 A CN201810464339 A CN 201810464339A CN 108730111 A CN108730111 A CN 108730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ion system
water pocket
electric permanent
circulating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643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4643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0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0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01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17/00Othe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3B17/02Other machines or engines using hydrostatic thrust
    • F03B17/04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利用电永磁铁或电永磁铁结合液体池、周转池分别与水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包括有直接由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或利用杠杆转换磁力与风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以及电永磁铁结合液体池,周转池与水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本发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

Description

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将发电尾水压回原落点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水力循环发电。迄今为止,仍然是人类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存在谬误,主流科技力量已经放弃了对它的研究,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能量守恒定律并没有规定水力不能循环运动,关键在于利用什么力量使其循环是全部循环还是部分循环;其实,理解和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在于如何在统一的系统内使供给大于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电永磁铁产生的磁力或液体产生的浮力为外力,以少量电力作诱导补充,将发电尾水压回原落点,使水力循环发电的系统。该系统由于自身需要耗用少量的电力,对外提供的是其中的部分能量。
本发明以电永磁铁产生的磁力或液体产生的浮力为外力,从技术方面看,目前,电永磁铁每平方厘米已经可以起吊16公斤的重物,而且吸持脱附的过程无论时间多长,耗电的时间只有0.1秒至1秒,其余时间不用电。将这种吸持脱附应用到某一物上,就会产生有规律有节奏的上下运动,就会产生工作态,而这种工作态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的供给大于输出的状态;水上漂浮物目前更是发展到了数十万吨级,由于水涨船高,水消船沉的原理,将承载漂浮物的液体容量增加,漂浮物必然上升,将承载漂浮物的液体容量减少,漂浮物必然下降,公知,一杯水中漂浮着的一个鸡蛋,将杯中水量增加,鸡蛋会上浮,再将增加的水抽掉,鸡蛋会下沉到原位。增加或减少液体容量形成漂浮物上下运动的过程,也是可以转换成重力势能的。
就本发明液体浮力技术而言,其追求在于:使“鸡蛋”获得的能量大于抽液所需的能量。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利用电永磁铁或电永磁铁结合液体池、周转池分别与水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包括有直接由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或利用杠杆转换磁力与风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其中:
a、直接由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在水域中用隔水墙隔出一个空间,在空间内电永磁铁上面与滑轮连接,滑轮置于滑槽上,电永磁铁下设配重板,配重板底部与水囊顶部的页面板重叠,水囊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腔室底部连通输水管道,输水管道连通隔水墙外面水域并与上面的尾水池形成三通结构,其各个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尾水池上面设导流管,尾水池与导流管之间置水力发电机,导流管顶部连通水域。
b、利用杠杆转换磁力与风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在水域中用隔水墙隔出一个空间,在空间内电永磁铁上面与滑轮连接,滑轮置于滑槽上,电永磁铁下设配重板,杠杆的阻力臂与配重板相连,动力臂末端用吊绳系住重力板,重力板底部与水囊顶部的页面板重叠,水囊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腔室底部连通输水管道,输水管道连通隔水墙外面水域并与上面的尾水池形成三通结构,其各个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尾水池上面设导流管,尾水池与导流管之间置水力发电机,导流管顶部连通水域。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电永磁铁结合液体池、周转池与水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在水域中用隔水墙隔出一个空间,在空间里电永磁铁上面与滑轮相连,滑轮置于滑槽内,电永磁铁下设配重板,周转池内装周转液用吊绳系于配重板底部,液体池内装基本液使浮体浮于液面,浮体上置放重物,虹吸管一端置于液体池的基本液内,另一端置于周转池的周转液内,滑轮组的吊重物柔索系住重物,拉力柔索系住重力板,重力板底部与水囊顶部的页面板重叠,水囊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腔室底部连通输水管道,输水管道连通隔水墙外面水域并与上面的尾水池形成三通结构,其各个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尾水池上面设导流管,尾水池与导流管之间置水力发电机,导流管顶部连通水域。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电永磁铁上面与滑轮连接,滑轮置于滑槽上,电永磁铁下设配重板,杠杆的阻力臂与配重板相连,动力臂末端用吊绳系住重力板,重力板底部与水囊顶部的页面板重叠,水囊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腔室底部连通输水管道,输水管与回流管和尾水池是三通结构,各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导流管顶端连通高位水池。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配重板是可被磁吸材料制作的重力实体。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水囊是可吸排结构,可吸排结构包括伸缩结构和活塞结构,伸缩结构又包括囊体结构和折叠结构,本发明只对囊体结构进行说明,其他未在图中显示。
本发明由于电永磁铁充消磁和移动位置需要部分电量,所以对外提供的能量只是扣除自身耗电后的多余电量,但其综合价值远远高出现有任何一种能源的综合价值。原因在于的磁力和浮力相对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获取的成本非常低廉,而且可以就地转化,实行点式或块式供电,不存在输送成本和输送过程中的跑漏衰减现象,对环境保护更不言而喻,是很好的绿色能源。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直接由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利用杠杆转换磁力与风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系本发明电永磁铁结合液体池、周转池与水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系本发明非水域的水力循环发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发明的水力发电系统作进一步的叙述。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利用电永磁铁(9)或电永磁铁(9)结合液体池、(28)周转池(30)分别与水囊(15)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电永磁铁(9)与水囊(15)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包括有直接由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或利用杠杆转换磁力与风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其中:
a、直接由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在水域中用隔水墙(7)隔出一个空间,在空间内电永磁铁(9)上面与滑轮(11)连接,滑轮(11)置于滑槽(10)上,电永磁铁(9)下设配重板(8),配重板(8)底部与水囊(15)顶部的页面板(12)重叠,水囊(15)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13),腔室(14)底部连通输水管道(16),输水管道(16)连通隔水墙(7)外面水域(2)并与上面的尾水池(5)形成三通结构,其各个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6),尾水池(5)上面设导流管(3),尾水池(5)与导流管(3)之间置水力发电机(4),导流管(3)顶部连通水域(1)。
b、利用杠杆转换磁力与风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在水域中用隔水墙(7)隔出一个空间,在空间内电永磁铁(9)上面与滑轮(11)连接,滑轮(11)置于滑槽(10)上,电永磁铁(9)下设配重板(8),杠杆(11)的阻力臂与配重板(8)相连,动力臂末端用吊绳(9)系住重力板(17),重力板(17)底部与水囊(15)顶部的页面板(12)重叠,水囊(15)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13),腔室(14)底部连通输水管道(16),输水管道(16)连通隔水墙(7)外面水域(2)并与上面的尾水池(5)形成三通结构,其各个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6),尾水池(5)上面设导流管(3),尾水池(5)与导流管(3)之间置水力发电机(4),导流管(3)顶部连通水域(1)。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电永磁铁(9)结合液体池(28)、周转池(30)与水囊(15)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在水域中用隔水墙(7)隔出一个空间,在空间里电永磁铁(9)上面与滑轮(11)相连,滑轮(11)置于滑槽(10)内,电永磁铁(9)下设配重板(8),周转池(30)内装周转液(31)用吊绳(29)系于配重板(8)底部,液体池(28)内装基本液(27)使浮体(24)浮于液面,浮体(24)上置放重物(23),虹吸管(26)一端置于液体池(28)的基本液(27)内,另一端置于周转池(30)的周转液(31)内,滑轮组(11)的吊重物柔索(22)系住重物(23),拉力柔索(22)系住重力板(17),重力板(17)底部与水囊(15)顶部的页面板(12)重叠,水囊(15)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13),腔室(14)底部连通输水管道(16),输水管道(16)连通隔水墙(7)外面水域(2)并与上面的尾水池(5)形成三通结构,其各个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6),尾水池(5)上面设导流管(3),尾水池(5)与导流管(3)之间置水力发电机(4),导流管(3)顶部连通水域(1)。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电永磁铁(9)上面与滑轮(11)连接,滑轮(11)置于滑槽(10)上,电永磁铁(9)下设配重板(8),杠杆(11)的阻力臂与配重板(8)相连,动力臂末端用吊绳(9)系住重力板(8),重力板(17)底部与水囊(15)顶部的页面板(12)重叠,水囊(15)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13),腔室(14)底部连通输水管道(16),输水管(16)与回流管(33)和尾水池(5)是三通结构,各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6),导流管(33)顶端连通高位水池(34)。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配重板(8)是可被磁吸材料制作的重力实体。
本发明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水囊(15)是可吸排结构,可吸排结构包括伸缩结构和活塞结构,伸缩结构又包括囊体结构和折叠结构,本发明只对囊体结构进行说明,其他未在图中显示。

Claims (6)

1.一种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电永磁铁(9)或电永磁铁(9)结合液体池、(28)周转池(30)分别与水囊(15)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电永磁铁(9)与水囊(15)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包括有直接由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或利用杠杆转换磁力与风囊配套组成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a、所述直接由电永磁铁与水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在水域中用隔水墙(7)隔出一个空间,在空间内电永磁铁(9)上面与滑轮(11)连接,滑轮(11)置于滑槽(10)上,电永磁铁(9)下设配重板(8),配重板(8)底部与水囊(15)顶部的页面板(12)重叠,水囊(15)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13),腔室(14)底部连通输水管道(16),输水管道(16)连通隔水墙(7)外面水域(2)并与上面的尾水池(5)形成三通结构,其各个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6),尾水池(5)上面设导流管(3),尾水池(5)与导流管(3)之间置水力发电机(4),导流管(3)顶部连通水域(1);b、所述利用杠杆转换磁力与风囊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在水域中用隔水墙(7)隔出一个空间,在空间内电永磁铁(9)上面与滑轮(11)连接,滑轮(11)置于滑槽(10)上,电永磁铁(9)下设配重板(8),杠杆(11)的阻力臂与配重板(8)相连,动力臂末端用吊绳(9)系住重力板(17),重力板(17)底部与水囊(15)顶部的页面板(12)重叠,水囊(15)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13),腔室(14)底部连通输水管道(16),输水管道(16)连通隔水墙(7)外面水域(2)并与上面的尾水池(5)形成三通结构,其各个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6),尾水池(5)上面设导流管(3),尾水池(5)与导流管(3)之间置水力发电机(4),导流管(3)顶部连通水域(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电永磁铁(9)结合液体池(28)、周转池(30)与水囊(15)配套组成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域中用隔水墙(7)隔出一个空间,在空间里电永磁铁(9)上面与滑轮(11)相连,滑轮(11)置于滑槽(10)内,电永磁铁(9)下设配重板(8),周转池(30)内装周转液(31)用吊绳(29)系于配重板(8)底部,液体池(28)内装基本液(27)使浮体(24)浮于液面,浮体(24)上置放重物(23),虹吸管(26)一端置于液体池(28)的基本液(27)内,另一端置于周转池(30)的周转液(31)内,滑轮组(11)的吊重物柔索(22)系住重物(23),拉力柔索(22)系住重力板(17),重力板(17)底部与水囊(15)顶部的页面板(12)重叠,水囊(15)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13),腔室(14)底部连通输水管道(16),输水管道(16)连通隔水墙(7)外面水域(2)并与上面的尾水池(5)形成三通结构,其各个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6),尾水池(5)上面设导流管(3),尾水池(5)与导流管(3)之间置水力发电机(4),导流管(3)顶部连通水域(1)。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永磁铁(9)上面与滑轮(11)连接,滑轮(11)置于滑槽(10)上,电永磁铁(9)下设配重板(8),杠杆(11)的阻力臂与配重板(8)相连,动力臂末端用吊绳(9)系住重力板(8),重力板(17)底部与水囊(15)顶部的页面板(12)重叠,水囊(15)是软体结构,外面是硬质缸箍(13),腔室(14)底部连通输水管道(16),输水管(16)与回流管(33)和尾水池(5)是三通结构,各结合部之间设单向阀或电子阀(6),导流管(33)顶端连通高位水池(34)。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配重板(8)是可被磁吸材料制作的重力实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囊(15)是可吸排结构。
CN201810464339.5A 2018-05-16 2018-05-16 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Pending CN108730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4339.5A CN108730111A (zh) 2018-05-16 2018-05-16 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64339.5A CN108730111A (zh) 2018-05-16 2018-05-16 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0111A true CN108730111A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37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64339.5A Pending CN108730111A (zh) 2018-05-16 2018-05-16 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01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8840A (zh) * 2020-06-10 2020-09-01 义乌初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水能的动力驱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8840A (zh) * 2020-06-10 2020-09-01 义乌初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水能的动力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4290U (zh) 一种浮式风能-太阳能-波浪能集成发电平台
CN206159140U (zh) 一种用于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5889144B (zh) 一种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
CN205314125U (zh) 一种可增强抗拔力的新型吸力锚
CN108730111A (zh) 水力循环发电系统
CN201013522Y (zh) 利用浮动方法浪泳水的发电船
CN202896845U (zh) 一种岛礁扩建用组合式漂浮混凝土结构
TW200842250A (en) Hydro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using wind power and water power to compress air
CN203670088U (zh) 一种潮汐发电装置
CN106762355A (zh) 借重力制造浮力以提升水位的水力发电方法及其发电系统
CN202266364U (zh) 一种往复式波浪发电系统
CN109281792A (zh) 一种抽水发电站
CN205134299U (zh) 一种可增强抗扭力和抗拔力的新型吸力锚
CN204560619U (zh) 防沉底网箱
CN206221139U (zh) 一种深海浮标海浪波发电装置
CN103334865A (zh) 一种生活用污水发电装置
CN208816268U (zh) 一种筏式波浪能电磁发电装置
CN203161429U (zh) 垂向桨式浪潮流发电装置
CN207879507U (zh) 一种双浮子共振型远海波浪发电装置
CN202417803U (zh) 海潮压动式发电装置
CN110748449A (zh) 一种增强浮体波浪能的方法
CN101429920A (zh) 压差水循环发电系统
CN203441687U (zh) 海洋潮汐落差泵水装置
CN106320447B (zh) 一种水利水电用浮力提水装置
CN201420644Y (zh) 液浮压动力能源输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