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29410A - 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29410A
CN108729410A CN201810586617.4A CN201810586617A CN108729410A CN 108729410 A CN108729410 A CN 108729410A CN 201810586617 A CN201810586617 A CN 201810586617A CN 108729410 A CN108729410 A CN 108729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rning
dark
precipice
shield
bank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866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吉明
王恩志
王芳
方坤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5866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294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8729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29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18Bulkheads or similar walls made solely of concrete in sit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进行岸坡整理,清除掉濒临坍塌的土体,且使岸坡的坡度小于休止角;2)在岸坡表面种植生态植物;3)对近岸坡的土体进行施工,在土中形成暗加固结构,所述暗加固结构距离所述生态植物的距离在所述暗加固结构的影响区内。本发明通过对岸坡进行内、外二重保护,可以完全不扰动岸坡表面的生态环境,岸坡表面不采取任何建筑结构性的工程措施,土体内部则采用暗加固技术,有效防止河道与水库土质岸坡的坍塌和土质陡崖的坍塌。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岸、护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
背景技术
平原河道一般是土质岸坡,对于北方河流来讲,由于岸坡植被的生长情况不如南方条件好,缺少良好保护时,在水流的冲击或侵蚀下,常发生塌岸的现象。塌岸的发生会损失大批农田,甚至威胁近岸建筑物的安全;塌岸之后,又会引起河道淤积,造成河道束窄、行洪断面减少等问题。
护岸方法有各种工程措施,具体包括生态的措施和非生态的措施。生态的措施如铺设石料(利用金属丝笼装石料),再在石料内撒草种;非生态的措施如硬质护岸,如混凝土档墙和浆砌石护岸。对于陡崖护坡,常用的有混凝土框格护坡等。现在的护岸措施,无论是生态的还是非生态的措施,都不可能大规模用于河道或沟壑陡崖,主要原因是工程量太大,成本高昂,且硬质护岸因为非生态性,现在渐有淘汰的趋势。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工程量小、成本低的绿色生态护岸、护崖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绿色生态护岸、护崖方法工程量小、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进行岸坡整理,清除掉濒临坍塌的土体,且使岸坡的坡度小于休止角;
2)在岸坡表面种植生态植物;
3)对近岸坡的土体进行施工,在土中形成暗加固结构,所述暗加固结构距离所述生态植物的距离在所述暗加固结构的影响区内,所述暗加固结构的影响区,指旋喷液的影响区,即既能够保证施工时其机械扰动不会振塌土体,也能保证在暗加固结构之浆液不喷出地表的情况下,同时尽可能地接近岸坡表面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暗加固结构为旋喷桩构成的连续墙体,对近岸坡的土体进行压力旋喷施工,从而形成柱状固结体,所述柱状固结体最终凝固成所述旋喷桩。
优选地,所述压力旋喷为中、低压压力旋喷。
优选地,所述压力旋喷施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间隔旋喷,形成的所述旋喷桩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述旋喷桩的直径尺寸,第二期填缝旋喷,形成所述连续墙体。
优选地,所述旋喷桩的桩体为圆柱体、梯形柱或阶梯柱。
优选地,所述暗加固结构为灌浆帷幕。
优选地,所述压力旋喷的旋喷浆液为水泥,所述旋喷浆液内加入了具有润滑作用的添加剂。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本发明的优点:一是生态性,即岸坡表面可进行生态种植;二是低扰动性,只进行简单的岸坡修整,甚至可以完全保持自然态;三是暗加固技术,暗加固技术的应用,确保了不影响表面的生态;四是经济性,可大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护岸、护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圆柱体旋喷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梯形柱旋喷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阶梯柱旋喷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旋喷桩分期施工示意图;
其中,1为旋喷桩,11为圆柱体旋喷桩,12为梯形柱旋喷桩,13为阶梯柱旋喷桩,1A为第一期旋喷桩,1B为第二期旋喷桩,2为旋喷液影响区,3为生态植物,4为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绿色生态护岸、护崖方法工程量小、成本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进行岸坡整理,清除掉濒临坍塌的土体,且使岸坡的坡度小于休止角,使岸坡在自然状态下稳定;
2)在岸坡表面种植生态植物3,实现岸坡表面的生态性;
3)对近岸坡的土体进行施工,在地面4下的土中形成暗加固结构,所述暗加固结构距离生态植物3的距离在所述暗加固结构的影响区内,所述暗加固结构的影响区,指旋喷液的影响区,即既能够保证施工时其扰动不会振塌土体,也能保证在暗加固结构之浆液不喷出地表的情况下,同时尽可能地接近岸坡表面的区域。本发明通过对岸坡进行内、外二重保护,可以完全不扰动岸坡表面的生态环境,岸坡表面不采取任何建筑结构性的工程措施,以进行人工生态种植为佳;土体内部则采用暗加固技术,即隐形的加固技术,有效防止河道与水库土质岸坡的坍塌和土质陡崖的坍塌。
其中,暗加固指对岸坡的加固技术处在土体表层之下,地面4上没有结构性工程措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暗加固结构为旋喷桩1构成的连续墙体,对近岸坡的土体进行压力旋喷施工,从而形成柱状固结体,所述柱状固结体最终凝固成旋喷桩1。。
由于内加固的旋喷桩1的直径较小,一般小于1.5m,且是在地面1以下的土体之内设置,相较于砂砾石地层,所需旋喷压力较小,因此所述压力旋喷为中、低压压力旋喷。
所述压力旋喷施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间隔旋喷,形成第一期旋喷桩1A,第一期旋喷桩1A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第一期旋喷桩1A的直径尺寸,第二期旋喷桩1B填缝第一期旋喷桩1A旋喷,形成连续墙。旋喷浆液为水泥,无污染。为了便于喷浆,在旋喷浆液内加入具有润滑作用的添加剂。
旋喷桩1的桩体形状根据需要灌注的总高度,可采用三种方案,如图2-4所示,分别为圆柱体旋喷桩11,梯形柱旋喷桩12,阶梯柱旋喷桩13,其中,圆柱体旋喷桩11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使用单一的旋喷压力施工即可。梯形柱旋喷桩12和阶梯柱旋喷桩13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调整不同的旋喷压力即可实现,这两种结构的旋喷桩能够节省工程量,且能使旋喷桩中下部尽可能地接近地表。
旋喷桩1形成的连续墙可由灌浆帷幕来代替。工程上的灌浆帷幕一般用于坝基截断渗流,所要求的强度与抗渗性都偏高,由于河道水浅,淘刷力远远小于坝基渗流压力,此处的灌浆帷幕,只要能够实现土体的隐形加固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一是生态性,即岸坡表面可进行生态种植;二是低扰动性,只进行简单的岸坡修整,甚至可以完全保持自然态;三是暗加固技术,暗加固技术的应用,确保了不影响表面的生态;四是经济性,可大规模应用。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进行岸坡整理,清除掉濒临坍塌的土体,且使岸坡的坡度小于休止角;
2)在岸坡表面种植生态植物;
3)对近岸坡的土体进行施工,在土中形成暗加固结构,所述暗加固结构距离所述生态植物的距离在所述暗加固结构的影响区内,所述暗加固结构的影响区,指旋喷液的影响区,即既能够保证施工时机械扰动不会振塌土体,也能保证在暗加固结构之浆液不喷出地表的情况下,同时尽可能地接近岸坡表面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加固结构为旋喷桩构成的连续墙体,对近岸坡的土体进行压力旋喷施工,从而形成柱状固结体,所述柱状固结体最终凝固成所述旋喷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旋喷为中、低压压力旋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旋喷施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间隔旋喷,形成的所述旋喷桩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所述旋喷桩的直径尺寸,第二期填缝旋喷,形成所述连续墙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的桩体为圆柱体、梯形柱或阶梯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加固结构为灌浆帷幕。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旋喷的旋喷浆液为水泥,所述旋喷浆液内加入了具有润滑作用的添加剂。
CN201810586617.4A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 Pending CN1087294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6617.4A CN108729410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6617.4A CN108729410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29410A true CN108729410A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32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86617.4A Pending CN108729410A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2941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14254U (zh) * 2013-09-09 2014-04-02 苏州群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驳岸加固结构
CN204266164U (zh) * 2014-12-05 2015-04-15 靖江市江河堤闸管理处 混凝土贴面与格栅形水泥土墙组合式护岸结构
CN206902740U (zh) * 2017-06-27 2018-01-1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软土路堑加固的支挡结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14254U (zh) * 2013-09-09 2014-04-02 苏州群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驳岸加固结构
CN204266164U (zh) * 2014-12-05 2015-04-15 靖江市江河堤闸管理处 混凝土贴面与格栅形水泥土墙组合式护岸结构
CN206902740U (zh) * 2017-06-27 2018-01-19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软土路堑加固的支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4460B (zh) 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法
CN104131575B (zh) 一种岩溶高度发育地层坝基的堵漏排水方法
CN107503257B (zh) 一种傍山高填路堤稳定与变形控制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938692A (zh) 一种排水及回灌施工方法及结构
CN104110038A (zh) 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区大面积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0080254A (zh) 用于斜边坡加固的排水抗滑桩-导水涵洞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926633A (zh) 一种在基坑施工时保护周边土体或建筑物的方法
CN110306565B (zh) 一种道路生态护坡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5544576A (zh) 一种基坑降排水开挖结构及应用方法
CN104775440A (zh) 一种井筒式地下车库深基坑支护结构
CN108571000A (zh) 一种沿河地段道路下穿既有铁路时地下水路堑的施工方法
CN108166520B (zh) 电力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法
CN102080381A (zh) 一种变电站边坡滑坡塌方治理方法
CN206693140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
CN114575355A (zh) 一种土护降施工方法
CN108570997A (zh) 海底隧道分仓施工的回筑围堰及施工方法
CN107288120A (zh) 一种新老路基在浸水路段稳固拼接的排水加固结构
CN106759093A (zh) T型桩墙一体式挡土墙及河岸护道
CN105040707B (zh) 组合密排桩深基坑支护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7032212U (zh) 一种新老路基在浸水路段稳固拼接的排水加固结构
JP2018028221A (ja) 自然斜面の保護構造
CN105625269A (zh) 双沟三墙截流拦砂护渠船形横沟
CN210482339U (zh) 一种路堤边坡防护系统
CN207828994U (zh) 一种排水及回灌施工结构
CN108729410A (zh) 一种绿色生态内加固护岸、护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