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2435A - 一种终端和摄像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和摄像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02435A CN108702435A CN201780010097.6A CN201780010097A CN108702435A CN 108702435 A CN108702435 A CN 108702435A CN 201780010097 A CN201780010097 A CN 201780010097A CN 108702435 A CN108702435 A CN 1087024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ing sensor
- sensor component
- hole
- control panel
- camer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和摄像头,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能够阻止水或粉尘进入摄像头的内部光路,保证终端的拍照质量和清晰度。该摄像头包括支撑座、镜头、控制板和成像传感器组件,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座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镜头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控制板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下端开口处,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或所述控制板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所述对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本申请用于实现终端的拍照功能。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04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284039.4、申请名称为“一种摄像模组”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和摄像头。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功能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拍照功能已然成为终端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众多能够实现终端拍照功能的摄像头中,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摄像头因其能够根据内部成像传感器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自动设定焦距以保证照片的质量和清晰度,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示例的,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一种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摄像头,参见图1,摄像头包括支撑座01、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02、成像传感器03、红外线滤光片04、镜头05和音圈马达06,其中,支撑座01上开设有贯穿支撑座上下表面的通孔,印制电路板02连接于支撑座01的下端,并盖设于通孔的下端开口处,红外线滤光片04盖设于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成像传感器03固定于通孔内,镜头05位于支撑座01上方,并与成像传感器03相对,音圈马达套06设于镜头侧壁一周,且音圈马达06用于驱动镜头05向靠近或远离成像传感器03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摄像头的自动对焦,示例的,如图2所示为音圈马达06驱动镜头05移动至微距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但是,在图1所示的摄像头中,镜头05与音圈马达06之间可相对移动,镜头05与音圈马达06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间隙,此时,外界环境中的水或粉尘可沿此间隙进入镜头与成像传感器之间光路中,从而对成像传感器产生遮挡,并在成像画面上形成暗影,进而影响了摄像头的成像质量和清晰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和摄像头,能够避免水或粉尘进入摄像头的内部光路而影响终端的拍照质量和清晰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包括外壳、终端本体和摄像头,所述终端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终端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位置设有透光窗口,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摄像头包括支撑座、镜头、控制板和成像传感器组件,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座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镜头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控制板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下端开口处,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或所述控制板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所述对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由于终端包括摄像头,摄像头包括支撑座、镜头、控制板和成像传感器组件,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支撑座上下表面的通孔,镜头连接于支撑座的上方,并盖设于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成像传感器组件位于通孔内,且成像传感器组件与通孔内壁或控制板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此对焦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对焦驱动装置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移动,实现了摄像头的自动对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镜头密封盖设于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控制板连接于支撑座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通孔的下端开口处,因此在通孔内部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又由于成像传感器组件位于通孔内,因此将镜头与成像传感器组件之间的光路密封于通孔内,外壳与终端本体之间的水或粉尘无法进入镜头与成像传感器组件之间的光路中,从而避免了水或粉尘对摄像头的内部光路产生影响,进而保证了终端的拍照质量和清晰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固定电极、活动电极和驱动电路,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之间,并沿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所述固定电极与所述通孔内壁相对固定,所述活动电极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以驱动所述活动电极带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电极的方向移动。由此,可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摄像头的自动对焦操作,此对焦驱动装置的组成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结构小型化设计,以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内进行安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电极包括第一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朝向所述活动电极一侧的第一导电层,所述活动电极包括第二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朝向所述固定电极一侧的第二导电层,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这样,可将固定电极与活动电极之间的电场限制在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的间隙内,避免对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间隙范围之外的电路产生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电极和多个所述活动电极沿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且交错设置,多个固定电极与多个活动电极一一相对设置,以形成多组驱动结构,能够增大对焦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提高对焦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为直线型音圈马达,所述直线型音圈马达设置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之间,且所述直线型音圈马达的定子与所述通孔内壁相对固定,所述直线型音圈马达的动子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直线型音圈马达具有体积小、推力大、速度高等优势,因此能够提高对焦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和对焦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对焦驱动装置的体积小型化设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连接件和温控装置,所述连接件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在常温状态下拉伸后形成,且所述连接件在其拉伸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通孔内壁或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温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连接件的温度,以驱动所述连接件产生伸缩变形,由此带动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摄像头的自动对焦操作。此对焦驱动装置的组成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结构小型化设计,以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内进行安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开关和控制单元,所述加热电路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所述开关串接于所述加热电路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的开启和关断时间,由此控制连接件的加热和冷却时间,从而控制连接件的温度。此温控装置的组成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或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呈丝状,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向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施加一个向上的弹性支撑力,连接件加热收缩时,连接件能够拉动成像传感器组件向下移动,并压缩弹性支撑件以积蓄弹性力;连接件冷却伸长时,弹性支撑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以推动成像传感器向上移动。丝状的连接件伸缩变形时所需的热量较少,防止烧坏成像传感器组件,同时丝状的连接件体积较小,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内进行安装。其中,弹性支撑件可以是螺旋弹簧,也可以是弹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为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所述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设置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且所述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的定子与所述控制板相对固定,所述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的动子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小型轻量、响应速度快、噪声低、低速大转矩、控制特点好、断电自锁、不受磁场干扰、运动准确等优点,因此能够提高对焦的准确度和效率,同时能够缩小对焦驱动装置的体积。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传感器本体,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与所述镜头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红外线滤光片。这样,通过红外线滤光片可滤除光路中的红外线,可防止过度曝光,且将传感器本体设置于壳体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通孔内的水或粉尘对传感器本体产生的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设置于壳体与通孔内壁或控制板之间,壳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有电磁屏蔽层。这样,能够防止对焦驱动装置或其他结构对壳体内的传感器本体产生电磁干扰。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能够实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避免对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对焦运动产生限制,同时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重量轻、厚度薄等优点,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内进行安装。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通过光通信结构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光在微距离间隙内可以准确传输,因此无需在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连接光传输介质,从而避免对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对焦运动产生阻碍。同时,光通信结构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容量大等优点,因此能够提高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的通信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光通信结构包括第一处理器件、第一光电转换器件、第二处理器件和第二光电转换器件,所述第一处理器件和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固定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上,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一处理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处理器件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之间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件和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固定于所述控制板上,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二处理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处理器件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之间均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多个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多个第二通信接口,多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多个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一一相对设置。这样,通过将多个第一通信接口与多个第二通信接口一一相对设置,可实现光信号的发送、在空气中传输和接收,无需在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连接光传输介质,从而能够防止光通信结构对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对焦运动产生限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之间连接有吸光软质材料,所述吸光软质材料上、每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之间均开设有通光孔。这样,通过吸光软质材料吸收了相邻两条光路之间的干涉部分,能够避免相邻两条光路之间产生干扰,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或第十四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允许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所述控制板沿所述通孔的轴向移动,并阻止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所述控制板沿所述通孔的径向移动。这样,通过限位结构限定了成像传感器组件的移动方向,有效避免了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在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对焦移动过程中产生错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限位孔和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滑动配合于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限位柱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上,所述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头,用于终端,包括支撑座、镜头、控制板和成像传感器组件,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座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镜头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控制板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下端开口处,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或所述控制板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所述对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由于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支撑座上下表面的通孔,镜头连接于支撑座的上方,并盖设于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成像传感器组件位于通孔内,且成像传感器组件与通孔内壁或控制板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此对焦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对焦驱动装置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移动,实现了摄像头的自动对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镜头密封盖设于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控制板连接于支撑座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通孔的下端开口处,因此在通孔内部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又由于成像传感器组件位于通孔内,因此将镜头与成像传感器组件之间的光路密封于通孔内,外界环境中的水或粉尘无法进入镜头与成像传感器组件之间的光路中,从而避免了水或粉尘对摄像头的内部光路产生影响,进而保证了摄像头的拍摄质量和清晰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固定电极、活动电极和驱动电路,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之间,并沿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所述固定电极与所述通孔内壁相对固定,所述活动电极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以驱动所述活动电极带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电极的方向移动。由此,可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摄像头的自动对焦操作,此对焦驱动装置的组成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结构小型化设计,以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内进行安装。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电极包括第一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朝向所述活动电极一侧的第一导电层,所述活动电极包括第二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朝向所述固定电极一侧的第二导电层,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这样,可将固定电极与活动电极之间的电场限制在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的间隙内,避免对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间隙范围之外的电路产生干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电极和多个所述活动电极沿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且交错设置,多个固定电极与多个活动电极一一相对设置,以形成多组驱动结构,能够增大对焦驱动装置的驱动力,提高对焦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为直线型音圈马达,所述直线型音圈马达设置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之间,且所述直线型音圈马达的定子与所述通孔内壁相对固定,所述直线型音圈马达的动子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直线型音圈马达具有体积小、推力大、速度高等优势,因此能够提高对焦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和对焦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对焦驱动装置的体积小型化设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连接件和温控装置,所述连接件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在常温状态下拉伸后形成,且所述连接件在其拉伸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通孔内壁或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温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连接件的温度,以驱动所述连接件产生伸缩变形,由此带动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摄像头的自动对焦操作。此对焦驱动装置的组成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结构小型化设计,以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内进行安装。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开关和控制单元,所述加热电路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所述开关串接于所述加热电路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的开启和关断时间,由此控制连接件的加热和冷却时间,从而控制连接件的温度。此温控装置的组成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或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呈丝状,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向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施加一个向上的弹性支撑力,连接件加热收缩时,连接件能够拉动成像传感器组件向下移动,并压缩弹性支撑件以积蓄弹性力;连接件冷却伸长时,弹性支撑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以推动成像传感器向上移动。丝状的连接件伸缩变形时所需的热量较少,防止烧坏成像传感器组件,同时丝状的连接件体积较小,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内进行安装。其中,弹性支撑件可以是螺旋弹簧,也可以是弹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为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所述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设置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且所述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的定子与所述控制板相对固定,所述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的动子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小型轻量、响应速度快、噪声低、低速大转矩、控制特点好、断电自锁、不受磁场干扰、运动准确等优点,因此能够提高对焦的准确度和效率,同时能够缩小对焦驱动装置的体积。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传感器本体,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与所述镜头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红外线滤光片。这样,通过红外线滤光片可滤除光路中的红外线,可防止过度曝光,且将传感器本体设置于壳体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通孔内的水或粉尘对传感器本体产生的干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设置于壳体与通孔内壁或控制板之间,壳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有电磁屏蔽层。这样,能够防止对焦驱动装置或其他结构对壳体内的传感器本体产生电磁干扰。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能够实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的柔性连接,避免对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对焦运动产生限制,同时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重量轻、厚度薄等优点,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内进行安装。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通过光通信结构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光在微距离间隙内可以准确传输,因此无需在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连接光传输介质,从而避免对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对焦运动产生阻碍。同时,光通信结构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容量大等优点,因此能够提高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的通信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光通信结构包括第一处理器件、第一光电转换器件、第二处理器件和第二光电转换器件,所述第一处理器件和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固定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上,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一处理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处理器件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之间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件和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固定于所述控制板上,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二处理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处理器件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之间均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多个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多个第二通信接口,多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多个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一一相对设置。这样,通过将多个第一通信接口与多个第二通信接口一一相对设置,可实现光信号的发送、在空气中传输和接收,无需在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连接光传输介质,从而能够防止光通信结构对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对焦运动产生限制。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四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之间连接有吸光软质材料,所述吸光软质材料上、每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之间均开设有通光孔。这样,通过吸光软质材料吸收了相邻两条光路之间的干涉部分,能够避免相邻两条光路之间产生干扰,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或第十四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五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允许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所述控制板沿所述通孔的轴向移动,并阻止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所述控制板沿所述通孔的径向移动。这样,通过限位结构限定了成像传感器组件的移动方向,有效避免了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在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对焦移动过程中产生错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五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六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限位孔和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滑动配合于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限位柱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上,所述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摄像头处于微距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摄像头中区域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图3所示摄像头中区域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图3所示摄像头中区域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图3所示摄像头中区域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中成像传感器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中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中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通信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中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通过一种光通信结构通信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中成像传感器组件的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中控制板的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中光通信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中光通信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中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通过另一种光通信结构通信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抵触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如图20所示,包括外壳20、终端本体30和摄像头10,所述终端本体30位于所述外壳20内,所述终端本体30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槽50,所述外壳20上与所述安装槽50相对的位置设有透光窗口60,所述摄像头1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50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摄像头10包括支撑座11、镜头12、控制板13和成像传感器组件14,所述支撑座1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座11上下表面的通孔15,所述镜头12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1的上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15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控制板13连接于所述支撑座11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15的下端开口处,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14位于所述通孔15内,并与所述控制板13通信连接,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所述通孔15内壁或所述控制板13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16,所述对焦驱动装置16用于驱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14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12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由于支撑座11上开设有贯穿支撑座11上下表面的通孔15,镜头12连接于支撑座11的上方,并盖设于通孔15的上端开口处,成像传感器组件14位于通孔15内,且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通孔15内壁或控制板13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16,此对焦驱动装置16能够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14向靠近或远离镜头12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对焦驱动装置16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14移动,实现了摄像头10的自动对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镜头12密封盖设于通孔15的上端开口处,控制板13连接于支撑座11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通孔15的下端开口处,因此在通孔15内部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又由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位于通孔15内,因此将镜头12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之间的光路密封于通孔15内,外界环境中的水或粉尘无法进入镜头12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之间的光路中,从而避免了水或粉尘对摄像头10的内部光路产生影响,进而保证了摄像头10的拍摄质量和清晰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由于终端包括上述摄像头10,上述摄像头10包括支撑座11、镜头12、控制板13和成像传感器组件14,支撑座11上开设有贯穿支撑座11上下表面的通孔15,镜头12连接于支撑座11的上方,并盖设于通孔15的上端开口处,成像传感器组件14位于通孔15内,且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通孔15内壁或控制板13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16,此对焦驱动装置16能够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14向靠近或远离镜头12的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对焦驱动装置16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14移动,实现了摄像头10的自动对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镜头12密封盖设于通孔15的上端开口处,控制板13连接于支撑座11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通孔15的下端开口处,因此在通孔15内部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又由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位于通孔15内,因此将镜头12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之间的光路密封于通孔15内,外壳20与终端本体30之间的水或粉尘无法进入镜头12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之间的光路中,从而避免了水或粉尘对摄像头10的内部光路产生影响,进而保证了终端的拍照质量和清晰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手表,相机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20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摄像头10的镜头12与透光窗口60相对,终端本体30内还设有主控制板40,摄像头10的控制板13与主控制板40通信连接。
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可选的,透光窗口60内安装有透明板,透明板能够允许光穿过透光窗口60进入摄像头10,并阻隔外界环境中的水或粉尘进入外壳20内。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具体的,镜头12可以制作为如图3所示结构,即,镜头12包括镜筒121以及位于镜筒121内的镜头本体122,镜头本体122的边沿一周密封粘接于镜筒121的内壁一周。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座11可以为圆柱状或方柱状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使对焦驱动装置16能够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14向靠近或远离镜头12的方向移动,具体的,对焦驱动装置16的结构可以包括以下四种可选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4所示,对焦驱动装置16包括固定电极161、活动电极162和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位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通孔15内壁之间,并沿通孔15的轴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固定电极161与通孔15内壁相对固定,活动电极162与成像传感器组件14相对固定,驱动电路用于向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以驱动活动电极162带动成像传感器组件14向靠近或远离固定电极161的方向移动。由此,可驱动成像传感器组件14向靠近或远离镜头12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摄像头的自动对焦操作,此对焦驱动装置16的组成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结构小型化设计,以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15内进行安装。
其中,驱动电路可以布置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和/或通孔15内壁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固定电极161可以位于活动电极162的上方,也可以位于活动电极162的下方,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再者,当驱动电路向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上施加相同电压时,可以同时施加正电压,也可以同时施加负电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驱动电路向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上施加相异电压时,可以向固定电极161上施加正电压,向活动电极162上施加负电压,也可以向固定电极161上施加负电压,向活动电极162上施加正电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为了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能够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具体的,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的结构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可选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整体由导电材料制作,驱动电路用于向整个固定电极161和整个活动电极162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这样,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均可由一层材料制作,由此可降低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的结构复杂度。
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固定电极161包括第一绝缘层1611以及位于第一绝缘层1611朝向活动电极162一侧的第一导电层1612,活动电极162包括第二绝缘层1621以及位于第二绝缘层1621朝向固定电极161一侧的第二导电层1622,驱动电路用于向第一导电层1612和第二导电层1622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这样,可将固定电极161与活动电极162之间的电场限制在第一导电层1612、第二导电层1622以及第一导电层1612与第二导电层1622之间的间隙内,避免对第一导电层1612、第二导电层1622以及第一导电层1612与第二导电层1622之间间隙范围之外的电路产生干扰。
在上述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固定电极16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与之对应的,活动电极16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如图6所示,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均为多个,多个固定电极161和多个活动电极162沿通孔15的轴向间隔且交错设置,多个固定电极161与多个活动电极162一一相对设置,以形成多组驱动结构,能够增大对焦驱动装置16的驱动力,提高对焦效率。其中,具体的,固定电极161和活动电极162可以均为2个、3个、4个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对焦驱动装置16为直线型音圈马达,直线型音圈马达设置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通孔15内壁之间,且直线型音圈马达的定子163与通孔15内壁相对固定,直线型音圈马达的动子164与成像传感器组件14相对固定。直线型音圈马达具有体积小、推力大、速度高等优势,因此能够提高对焦驱动装置16的驱动力和对焦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对焦驱动装置16的体积小型化设计。
实施例三:如图8或图9所示,对焦驱动装置16包括连接件165和温控装置(图中未示出),连接件165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在常温状态下拉伸后形成,且连接件165在其拉伸方向上的一端与成像传感器组件14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通孔15内壁或控制板13连接,温控装置用于控制连接件165的温度,以驱动所述连接件165产生伸缩变形,由此带动成像传感器组件14向靠近或远离镜头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摄像头的自动对焦操作。此对焦驱动装置16的组成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结构小型化设计,以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15内进行安装。
其中,连接件165可以呈丝状、块状、柱状、棒状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连接件165可以连接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底壁与控制板13之间,也可以连接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侧壁与通孔15内壁之间(如图8或图9所示),还可以连接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侧壁与控制板13之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温控装置的结构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可选实施例:
第一种可选实施例,温控装置包括电加热元件、加热电路、开关和控制单元,电加热元件与连接件热传导接触,加热电路与电加热元件电连接,开关串接于加热电路与电加热元件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中,控制单元与开关连接,并用于控制开关的开启和关断时间,由此控制电加热元件的加热和冷却时间,从而控制电加热元件的温度,进而控制连接件的温度。此种温控装置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可以为电热丝、电热棒或电热管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种可选实施例,温控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开关和控制单元,加热电路与连接件电连接,开关串接于加热电路与连接件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并用于控制开关的开启和关断时间,由此控制连接件的加热和冷却时间,从而控制连接件的温度。此温控装置的组成结构简单,有利于实现温控装置的体积小型化设计。
在上述第一种可选实施例或第二种可选实施例中,加热电路可以设置于成像传感器组件上,也可以设置于控制板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8或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减小连接件165伸缩变形时所需的热量,可选的,连接件165呈丝状,且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控制板13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件17,弹性支撑件17用于向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14施加一个向上的弹性支撑力,连接件165加热收缩时,连接件165能够拉动成像传感器组件14向下移动,并压缩弹性支撑件以积蓄弹性力;连接件165冷却伸长时,弹性支撑件17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以推动成像传感器向上移动。丝状的连接件165伸缩变形时所需的热量较少,防止烧坏成像传感器组件14,同时丝状的连接件165体积较小,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15内进行安装。
其中,弹性支撑件17可以是如图9所示的螺旋弹簧,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弹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四:如图10所示,对焦驱动装置16为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设置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控制板13之间,且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的定子与控制板13相对固定,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的动子与成像传感器组件14相对固定。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实现了直线驱动,具有结构简单、小型轻量、响应速度快、噪声低、低速大转矩、控制特点好、断电自锁、不受磁场干扰、运动准确等优点,因此能够提高对焦的准确度和效率,同时能够缩小对焦驱动装置16的体积。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具体的,成像传感器组件14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可选结构:
第一种可选结构:如图11所示,成像传感器组件14仅包括成像传感器,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第二种可选结构:如图12所示,成像传感器组件14包括壳体141以及固定于壳体141内的传感器本体142,壳体141上位于传感器本体142与镜头12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安装有红外线滤光片143。这样,通过红外线滤光片143可滤除光路中的红外线,可防止过度曝光,且将传感器本体142设置于壳体141内,能够进一步避免通孔15内的水或粉尘对传感器本体142产生干扰。
在上述第二种可选结构中,可选的,对焦驱动装置16设置于壳体141与通孔15内壁或控制板13之间,壳体141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有电磁屏蔽层,从而能够防止对焦驱动装置16或其他结构对壳体141内的传感器本体142产生电磁干扰。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控制板13之间的通信连接,同时为了避免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控制板13之间的通信连接结构对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移动形成阻碍,可选的,可以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解决方案,如图13所示,成像传感器组件14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18与控制板13通信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18能够实现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控制板13之间的柔性连接,避免对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对焦运动产生限制,同时柔性印刷电路板18具有重量轻、厚度薄等优点,便于在空间有限的通孔15内进行安装。
第二种解决方案,如图14所示,成像传感器组件14通过光通信结构19与控制板13通信连接。光在微距离间隙内可以准确传输,因此无需在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控制板13之间连接光传输介质,从而避免对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对焦运动产生阻碍。同时,光通信结构19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容量大等优点,因此能够提高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控制板13之间的通信效率。
在上述第二种解决方案中,具体的,光通信结构19制作为如图14所示结构,即,光通信结构包括第一处理器件191、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第二处理器件193和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第一处理器件191和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固定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上,且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第一处理器件191之间、以及第一处理器件191与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之间均通信连接,第二处理器件193和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固定于控制板13上,且控制板与第二处理器件193之间、以及第二处理器件193与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之间均通信连接,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位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下表面,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位于控制板的上表面,并与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相对设置,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包括多个第一通信接口1921(如图15所示),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包括多个第二通信接口1941(如图16所示),多个第一通信接口1921与多个第二通信接口1941一一相对设置。这样,通过将多个第一通信接口1921与多个第二通信接口1941一一相对设置,可实现光信号的发送、在空气中传输和接收,无需在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控制板之间连接光传输介质,从而能够防止光通信结构对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对焦运动产生限制。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若第一通信接口1921发送光信号,则与第一通信接口1921相对的第二通信接口1941接收光信号,若第一通信接口1921接收光信号,则与第一通信接口1921相对的第二通信接口1941则发送光信号。
另外,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可以仅包括一个元器件,此元器件既可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又可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此时,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所包括的第一通信接口1921既可用于发送光信号,又可用于接收光信号。如图17所示,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也可以包括第一转换元件192a和第二转换元件192b两个元器件,所述第一转换元件192a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所述第二转换元件192b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则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所包括的多个第一通信接口1921中一部分属于第一转换元件192a,另一部分属于第二转换元件192b,第一转换元件192a所包括的第一通信接口1921用于发送光信号,第二转换元件192b所包括的第一通信接口1921用于接收光信号。
同理,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可以仅包括一个元器件,此元器件既可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又可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此时,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所包括的第二通信接口1941既可用于发送光信号,又可用于接收光信号。如图17所示,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也可以包括第三转换元件194a和第四转换元件194b两个元器件,所述第三转换元件194a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所述第四转换元件194b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则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所包括的多个第二通信接口1941中一部分属于第三转换元件194a,另一部分属于第四转换元件194b,第三转换元件194a所包括的第二通信接口1941用于发送光信号,第四转换元件194b所包括的第二通信接口1941用于接收光信号。
当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和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为如图17所示结构时,第一处理器件191可以仅包括一个元器件,此元器件既可用于调制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传感信号并传送给第一转换元件192a,又可用于解调由第二转换元件192b发来的电信号。如图18所示,第一处理器件191也可以包括第一调制元件191a和第一解调元件191b两个元器件,第一调制元件191a与第一转换元件192a通信连接,第一解调元件191b与第二转换元件192b通信连接。同理,第二处理器件193可以仅包括一个元器件,此元器件既可用于调制控制板的控制信号并传送给第三转换元件194a,又可用于解调由第四转换元件194b发来的电信号。如图18所示,第二处理器件193也可以包括第二调制元件193a和第二解调元件193b两个元器件,第二调制元件193a与第三转换元件194a通信连接,第二解调元件193b与第四转换元件194b通信连接。
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除了包括第一通信接口1921之外,还包括第一电源接口1922和第一接地接口1923,相应的,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除了包括第二通信接口1941之外,还包括第二电源接口1942和第二接地接口1943,第一电源接口1922与第二电源接口1942之间、以及第一接地接口1923与第二接地接口1943之间可以通过导线连接,也可以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处理器件191可以固定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下表面,也可以固定于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侧壁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而且,第二处理器件193可以固定于控制板的上表面,也可以固定于成像传感器的下表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成像传感器组件14与控制板之间间隙内传播的相邻两条光路之间产生干扰,可选的,如图19所示,第一光电转换器件192与第二光电转换器件194之间连接有吸光软质材料100,吸光软质材料100上、每个第一通信接口1921与第一通信接口1921对应的第二通信接口1941之间均开设有通光孔101。这样,通过吸光软质材料100吸收了相邻两条光路之间的干涉部分,能够避免相邻两条光路之间产生干扰,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光软质材料100可以为深色海绵或深色泡沫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通信接口1921和第二通信接口1941在成像传感器组件14的对焦移动过程中产生错位,可选的,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控制板之间设有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限位结构用于允许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控制板沿通孔的轴向移动,并阻止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控制板沿通孔的径向移动。这样,通过限位结构限定了成像传感器组件的移动方向,有效避免了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在成像传感器组件的对焦移动过程中产生错位。
其中,具体的,限位结构可以为如下结构,即,限位结构包括沿通孔的轴向延伸的限位孔和沿通孔的轴向延伸的限位柱,限位柱滑动配合于限位孔内,且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一个设置于成像传感器组件上,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控制板上。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终端,包括外壳、终端本体和摄像头,所述终端本体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终端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位置设有透光窗口,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包括支撑座、镜头、控制板和成像传感器组件,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座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镜头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控制板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下端开口处,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或所述控制板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所述对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固定电极、活动电极和驱动电路,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之间,并沿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所述固定电极与所述通孔内壁相对固定,所述活动电极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以驱动所述活动电极带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电极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极包括第一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朝向所述活动电极一侧的第一导电层,所述活动电极包括第二绝缘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朝向所述固定电极一侧的第二导电层,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电极和多个所述活动电极沿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且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为直线型音圈马达,所述直线型音圈马达设置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之间,且所述直线型音圈马达的定子与所述通孔内壁相对固定,所述直线型音圈马达的动子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连接件和温控装置,所述连接件为由形状记忆合金在常温状态下拉伸后形成,且所述连接件在其拉伸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通孔内壁或所述控制板连接,所述温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连接件的温度,以驱动所述连接件产生伸缩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开关和控制单元,所述加热电路与所述连接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串接于所述加热电路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电连接通路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开关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的开启和关断时间,以控制所述连接件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呈丝状,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向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施加一个向上的弹性支撑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为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所述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设置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且所述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的定子与所述控制板相对固定,所述直线型超声波电动机的动子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传感器本体,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与所述镜头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红外线滤光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通过光通信结构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通信结构包括第一处理器件、第一光电转换器件、第二处理器件和第二光电转换器件,所述第一处理器件和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固定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上,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一处理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处理器件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之间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件和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固定于所述控制板上,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二处理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处理器件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之间均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多个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多个第二通信接口,多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多个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一一相对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之间连接有吸光软质材料,所述吸光软质材料上、每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之间均开设有通光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允许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所述控制板沿所述通孔的轴向移动,并阻止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于所述控制板沿所述通孔的径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限位孔和沿所述通孔的轴向延伸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滑动配合于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限位柱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上,所述限位孔和限位柱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
16.一种摄像头,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镜头、控制板和成像传感器组件,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座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镜头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控制板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下方,并密封盖设于所述通孔的下端开口处,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或所述控制板之间设有对焦驱动装置,所述对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的方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固定电极、活动电极和驱动电路,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通孔内壁之间,并沿所述通孔的轴向间隔且相对设置,且所述固定电极与所述通孔内壁相对固定,所述活动电极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相对固定,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固定电极和所述活动电极上施加相同或相异的电荷,以驱动所述活动电极带动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电极的方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包括壳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传感器本体,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传感器本体与所述镜头之间的部分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红外线滤光片。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通过光通信结构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通信结构包括第一处理器件、第一光电转换器件、第二处理器件和第二光电转换器件,所述第一处理器件和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固定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上,且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一处理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处理器件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之间均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件和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固定于所述控制板上,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二处理器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处理器件与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之间均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位于所述成像传感器组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多个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件包括多个第二通信接口,多个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多个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一一相对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84039 | 2017-04-26 | ||
CN2017102840394 | 2017-04-26 | ||
PCT/CN2017/094523 WO2018196190A1 (zh) | 2017-04-26 | 2017-07-26 | 一种终端和摄像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02435A true CN108702435A (zh) | 2018-10-23 |
CN108702435B CN108702435B (zh) | 2020-07-28 |
Family
ID=6384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0097.6A Active CN108702435B (zh) | 2017-04-26 | 2017-07-26 | 一种终端和摄像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02435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8068A (zh) * | 2019-06-27 | 2019-09-17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110536058A (zh) * | 2019-09-04 | 2019-12-03 | 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前后共用传感器的拍照装置及拍照方法 |
CN111641761A (zh) * | 2020-05-27 | 2020-09-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2887565A (zh) * | 2021-01-26 | 2021-06-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WO2021134179A1 (zh) * | 2019-12-30 | 2021-07-0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对焦方法、装置、拍摄设备、可移动平台和存储介质 |
CN113676633A (zh) * | 2021-08-13 | 2021-11-19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2253217A1 (zh) * | 2021-06-03 | 2022-1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56649A (ja) * | 2003-11-21 | 2005-06-16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撮像装置 |
US20080203512A1 (en) * | 2006-06-07 | 2008-08-28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Image sensor chip package |
CN101668947A (zh) * | 2007-02-12 | 2010-03-10 | 剑桥机电有限公司 |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设备 |
CN101729798A (zh) * | 2008-10-10 | 2010-06-09 | 索尼株式会社 | 固态成像器和信号处理系统 |
CN101999089A (zh) * | 2008-04-09 | 2011-03-3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光通信模块 |
CN102360112A (zh) * | 2011-08-31 | 2012-02-22 | 凌大刚 | 自动对焦机构及自动对焦方法 |
CN102590979A (zh) * | 2012-01-17 | 2012-07-18 | 博立码杰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焦距调节装置和光学成像装置 |
US8514327B2 (en) * | 2011-11-23 | 2013-08-20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Voice coil motor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same |
US8553343B2 (en) * | 2010-06-14 | 2013-10-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hielding structure and imaging device support structure |
KR20150000182A (ko) * | 2013-06-24 | 2015-01-0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CN104735311A (zh) * | 2013-12-19 | 2015-06-24 | 安讯士有限公司 | 有密封的传感器空间的图像收集装置及密封该空间的方法 |
CN204989584U (zh) * | 2015-09-14 | 2016-01-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设备 |
CN106254773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光学图像稳定系统、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206100202U (zh) * | 2016-08-22 | 2017-04-1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
-
2017
- 2017-07-26 CN CN201780010097.6A patent/CN1087024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56649A (ja) * | 2003-11-21 | 2005-06-16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撮像装置 |
US20080203512A1 (en) * | 2006-06-07 | 2008-08-28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Image sensor chip package |
CN101668947A (zh) * | 2007-02-12 | 2010-03-10 | 剑桥机电有限公司 |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设备 |
CN101999089A (zh) * | 2008-04-09 | 2011-03-3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光通信模块 |
CN101729798A (zh) * | 2008-10-10 | 2010-06-09 | 索尼株式会社 | 固态成像器和信号处理系统 |
US8553343B2 (en) * | 2010-06-14 | 2013-10-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hielding structure and imaging device support structure |
CN102360112A (zh) * | 2011-08-31 | 2012-02-22 | 凌大刚 | 自动对焦机构及自动对焦方法 |
US8514327B2 (en) * | 2011-11-23 | 2013-08-20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Voice coil motor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same |
CN102590979A (zh) * | 2012-01-17 | 2012-07-18 | 博立码杰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焦距调节装置和光学成像装置 |
KR20150000182A (ko) * | 2013-06-24 | 2015-01-0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 |
CN104735311A (zh) * | 2013-12-19 | 2015-06-24 | 安讯士有限公司 | 有密封的传感器空间的图像收集装置及密封该空间的方法 |
CN204989584U (zh) * | 2015-09-14 | 2016-01-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设备 |
CN106254773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光学图像稳定系统、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206100202U (zh) * | 2016-08-22 | 2017-04-1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8068A (zh) * | 2019-06-27 | 2019-09-17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110536058A (zh) * | 2019-09-04 | 2019-12-03 | 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前后共用传感器的拍照装置及拍照方法 |
WO2021134179A1 (zh) * | 2019-12-30 | 2021-07-0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对焦方法、装置、拍摄设备、可移动平台和存储介质 |
CN111641761A (zh) * | 2020-05-27 | 2020-09-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1641761B (zh) * | 2020-05-27 | 2022-04-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2887565A (zh) * | 2021-01-26 | 2021-06-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WO2022253217A1 (zh) * | 2021-06-03 | 2022-1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3676633A (zh) * | 2021-08-13 | 2021-11-19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676633B (zh) * | 2021-08-13 | 2023-04-07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02435B (zh) | 2020-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02435A (zh) | 一种终端和摄像头 | |
CN109167909A (zh) | 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US7180546B2 (en) | Devices including a thermally conductive member which guides heat produced by an image capturing unit to a display chassis | |
EP4120670B1 (en) |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2365582B (zh) | 数码相机及更换透镜单元 | |
CN101685242B (zh) | 照相机主体及具有照相机主体的摄像装置 | |
CN111405157A (zh) |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4834158A (zh) | 双摄像头模组 | |
CN109327580A (zh) | 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09451225B (zh) |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 |
CN110661976B (zh) | 驱动机构、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 |
CN110609377A (zh) | 镜头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EP3972230A1 (en) | Camera module, video camera,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1964871A (zh) | 防抖装置以及手机 | |
CN204667028U (zh) | 双摄像头模组 | |
WO2023011353A1 (zh) |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WO2018196190A1 (zh) | 一种终端和摄像头 | |
CN116047835B (zh) |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WO2007043508A1 (ja) | 撮像装置 | |
CN101682697B (zh) | 微型成像设备 | |
JP2005176117A (ja) | 撮像装置 | |
CN113467043B (zh) | 一种活动件、马达、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0016544U (zh) | 一种微光夜视摄像头 | |
CN112929536A (zh) | 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和车辆 | |
CN219046524U (zh) | 一种红外补光摄像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