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6901A - 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6901A
CN108696901A CN201710217946.7A CN201710217946A CN108696901A CN 108696901 A CN108696901 A CN 108696901A CN 201710217946 A CN201710217946 A CN 201710217946A CN 108696901 A CN108696901 A CN 108696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arget
cell
big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79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6901B (zh
Inventor
韦龙
韩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2179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96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96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6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6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6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通过确定小区内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并在根据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确定需要进行上行大业务用户切换时,从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待切换的目标用户,从当前小区的相邻小区中为目标用户选择出待切换的目标邻区,并将目标用户切换到目标邻区。这种负荷管理方案摒弃现有负载均衡方案仅关注基站压力,也即仅关注小区整体负载的做法,根据小区内各用户的情况确定出上行传输压力大的上行大业务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确定负荷大小,能够准确体现小区内每个用户的实际传输压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小区内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完成大业务用户切换,这不仅能够真正地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相邻小区间的负荷。

Description

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负荷管理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必备的功能,是无线资源管理RRM(Radio ResourceManagement)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用户终端和对应的而业务流量进入小区时具有随机性,是变形,并且常常是不平衡分布的,导致整个网络中的负载可能出现不平衡的分布状态。即某些小区中可能驻留了大量的用户终端,出现过载的情况,而其他一些小区中的终端数量却很少,进而导致无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现有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的负载均衡,通过周期性地检测系统中的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模块)利用率与上行平均传输速率,从而确定小区的负荷大小。当基于PRB利用率与上行平均传输速率等参数确定出小区与基站间通信压力过大,即小区负荷过大时,可通过负载均衡算法等来统筹该小区与相邻小区间的负荷分布,使得彼此相邻的小区间的负荷更趋于均衡,系统资源能够均衡分布,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PRB利用率与上行平均传输速率能够表征基站与小区间通信所占用的资源,更准确的说,PRB利用率与上行平均传输速率能够体现小区与基站之间传输压力,这种压力是基站能够感受到的,所以,当基站感受到的压力较大时,就会发起用户切换,将该小区的一部分用户切换到其他小区;反之,若基站感受到的压力较小,则基站不会进行任何干预。这有点类似于在A和B两个货运站之间的交通运输,检测PRB利用率与上行传输速率就如同检测A货运站与B货运站之间道路是否通畅,货车的运输速度等。如果确定A与B之间的道路上因为货车过多,而造成了道路阻塞,则说明当前运输压力很大。反之,则认为A和B两个货运站之间当前运输压力比较小。但实际上,A货运站可能已经积压了很多尚未进行装载的货物,也就是说A货运站已经在承受较大的压力了,但因为B货运站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压力,因此,B货运站并不会做出任何处理措施,这将会使得A货运站一直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
综上,现有的小区负荷管理其实是从基站的角度出发的,但基站所感受到的传输压力并不能完全表征小区的实际负荷,更不能表征小区内用户的负荷情况。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到单个用户的体验,同时也因为相邻的几个小区长期工作在负载不均衡的状态下,从而使得无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负荷管理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PRB利用率和上行传输速率来进行负载均衡的方案所导致的用户体验不高,无线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包括:
确定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
当基于所述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时,从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需要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以及所述目标用户拟将被切换到的目标邻区;
将所述目标用户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负荷管理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确定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
选择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时,选择出需要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以及所述目标用户拟将被切换到的目标邻区;
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前述的任一项的负荷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管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负荷管理装置通过确定小区内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并在根据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确定需要进行上行大业务用户切换时,从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待切换的目标用户,然后从当前小区的相邻小区中为目标用户选择出待切换的目标邻区,并将目标用户切换到目标邻区。这种负荷管理方案摒弃现有负载均衡方案仅关注基站压力,也即仅关注小区整体负载的做法,根据小区内各用户的情况确定出上行传输压力大的上行大业务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确定负荷大小,能够准确体现小区内每个用户的实际传输压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小区内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完成大业务用户切换,这不仅能够真正地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相邻小区间的负荷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从而提升了无线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负荷管理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负荷管理装置选择目标邻区的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负荷管理装置选择目标用户的一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负荷管理装置切换目标用户的一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负荷管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负荷管理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提供的检测模块的一种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小区负荷管理无法真正体现出单个用户所承受的传输压力,导致用户体验不高与相邻小区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管理方法,请参见图1:
S102、负荷管理装置确定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检测PBR利用率和上行传输速率来表征小区整体的负载情况,根据小区整体负载情况体现基站所能够感受的压力进行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负荷管理装置以小区内用户为基础,确定出小区内大业务用户的情况,这真正体现了小区内各用户实际承受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情况而进行的负载均衡,能够真正均衡小区资源利用,缓解用户的通信压力,提升用户体验。负荷管理装置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来确定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根据小区内上行大发送数据量了解单个用户当前所承受的压力后,负荷管理装置基于个体用户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来决定是否进行用户切换,更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毕竟在基站没有感受到较大压力的时候,可能单个用户已经积压了较多的数据需要发送。特别是在TDD(Time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当中,上行与下行的传输时隙配置本来就不均匀,相对于下行时隙,上行时隙的配比很少,因此一有用户需要向基站传输大量数据的时候,则很容易导致上行资源受限,致使单个用户的用户体验差。
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可以通过检测小区内各用户的BSR资源(BufferStatus Report,缓冲状态报告)来实现对用户上行待发送数据量的检测。在LTE通信系统中,缓冲状态报告用于告知服务基站用户共有多少数据存在上行的缓冲区里需要发送,进而方便基站确定需要给用户分配多少上行资源。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通过配置两个定时器periodic BSR-Timer(BSR周期定时器)、retx BSR-Timer(BSR重传定时器)以及为每个逻辑信道可选指示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来控制BSR上报过程。
负荷管理装置可以通过向在检测周期内检测用户在各上行子帧内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并根据各用户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确定出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本实施例中的大业务用户指的是在检测周期内,缓冲状态报告大小超限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用户。具体的,负荷管理装置可以在检测周期内统计每一个用户在每一个上行子帧内的缓冲状态报告大小是否超过大业务BSR门限。当检测周期结束后,负荷管理装置统计在检测周期内各用户缓冲状态报告大小超过大业务BSR门限的子帧个数,也就是在统计周期内缓冲状态报告超过大业务BSR门限的次数。若一个用户在检测周期内出现缓冲状态报告超限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则该用户就是大业务用户。
对预设次数N的计算规则可以参考如下公式:
N=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总个数Q·上行大业务占比门限P1;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当中,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总个数
Q=Q0·T1·100;
其中,Q0为一个无线帧内上行子帧的个数,T1为检测周期的时长。
负荷管理装检测用户上行子帧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周期性检测,例如,一个周期的时间为T,其中分为检测周期T1与保护间隔周期T2,在检测周期T1内,负荷管理装置会检测各用户的上行子帧的缓冲状态报告,并在检测结束之后确定出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有哪些。而T2期间内,负荷管理装置则不进行检测。所以,可以将保护间隔周期T2视作负荷管理装置进行休息的阶段。
S104、负荷管理装置从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需要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以及目标用户拟将被切换到的目标邻区。
当负荷管理装置检测出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之后,可以根据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确定出是否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即是否需要将本小区中的大业务用户切换到其他较为空闲的小区中去。负荷管理装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条件是预先已经确定的。
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可以从两方面考量是否需要进行上行大业务用户,一个是小区当前在线用户数目的多少,另一方面是当前小区内正在进行上行大业务的大业务用户有多少。如果负荷管理装置判定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总数超过第一阈值,同时小区当前在线用户数目超过第二阈值,则负荷管理装置可以确定小区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阈值必然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当然,负荷管理装置在确定小区是否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时候,可以仅基于小区内大业务用户的数目来判断。
当负荷管理装置确定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后,可以从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需要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同时从该小区的相邻小区中选择出目标用户拟将切换到的目标邻区。在确定目标用户与目标邻区之间并没有严格时序性,负荷管理装置可以先进行目标用户的确定换,也可以先进行目标邻区的确定,或者也可以两个过程同时进行。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先选择出目标邻区,下面结合图2对选择目标邻区的过程进行介绍:
S202、负荷管理装置从当前小区的各邻区中选择上行负荷不超过预设负荷门限的邻区作为候选目标邻区。
为了在切换之后不明显影响目标邻区中用户的体验,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将会剔除邻区中那些负荷较大的,将负荷低于预设负荷门限的邻区作为候选目标邻区。
S204、负荷管理装置从候选目标邻区中选择目标邻区。
负荷管理装置可以将所有候选目标邻区作为目标用户切换的目标邻区,也即负荷管理装置将所有负荷低于预设负荷门限的邻区均作为目标用户可选择的目标邻区。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还需要从候选目标邻区中筛除那些正在定时被惩罚的邻区。被定时惩罚的邻区可能是在之前的切换过程中被选择作为目标邻区,但是最终目标用户却切换失败的邻区。假定在前一次切换过程中,一个目标用户甲选择切换到a目标邻区,但是最终切换失败了。造成目标用户甲切换失败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目标邻区a的问题,例如目标邻区a故障等,所以,如果在后续切换过程中,其他目标用户继续以邻区a作为目标邻区,则也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切换失败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会在目标用户到目标邻区的切换失败之后,控制目标邻区进入定时惩罚流程,在定时惩罚中的邻区不能作为目标邻区。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将目标用户多次切换到一个容易造成切换失败的目标邻区,进而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发生。
下面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确定目标用户的过程进行介绍:
S302、负荷管理装置计算出需要执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
计算出小区当前在线用户数目同第二阈值间的差值X,然后从该差值X以及小区在一个周期内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数的最大值Y、大业务用户总数Z三者中选择出数值最小的一个作为目标用户数上限。也即,目标用户数上限为
M=Min(Y,Min(X,Z));
假定小区当前在线用户的数目为22,第二阈值为20,且负荷管理装置检测到的大业务用户数目为4。而根据预先规定,在一个检测周期后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最大值为3。则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为2。
S304、负荷管理装置根据上限在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目标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负荷管理装置在从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目标用户时,可以随机选择,例如,负荷管理装置经过计算,确定出出需要执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为2,而当前小区内有5个上行大业务用户,则负荷管理装置可以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从五个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两个。
但是负荷管理装置在选择目标用户的时候,也并不是必须选择到总数为上限的目标用户。例如,在本示例当中,虽然计算出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为2,但负荷管理装置并不一定要选择出两个目标用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负荷管理装置可以筛除那些不满足条件的大业务用户,例如负荷管理装置先筛除大业务用户中不支持切换到目标邻区的用户,假定目标邻区以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网络类型进行通信,而大业务用户当中存在一些用户不支持GSM制式的通信。因此,这种用户不能切换到目标邻区。另外一方面,无论切换成功与否,被切换的目标用户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应当尽量避免一个用户在短时间内发生频繁的切换。故,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还会剔除那些在之前已经被选择执行过切换的用户,然后从剩余的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数目不超过上述上限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
假定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总数为5,负荷管理装置经过计算,确定出需要执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为3,则负荷管理装置可以先从5个上行大业务用户中剔除那些不支持切换到目标邻区中的用户,同时筛除之前已经被选择执行过切换的用户。若经过筛除,还剩余4个上行大业务用户供选择,则此时负荷管理装置可以随机从4个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3个作为目标用户。若经过筛选已经仅剩余2个上行大业务用户满足作为目标用户的条件,则负荷管理装置可以直接将这两个上行大业务用户选定为目标用户。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负荷管理装置不仅会检测到小区内上行大业务用户的总数,而且还会根据各大业务用户的BSR值对上行大业务用户按照BSR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原则进行排序。若经过筛除之后,剩余的大业务用户数目还是超过目标用户数上限,这时候,负荷管理装置则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中的排序和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目标用户,而非进行随机选择。
S106、负荷管理装置将目标用户切换至目标邻区。
负荷管理装置选择出目标邻区与目标用户之后,可以控制目标用户执行到目标邻区的切换。图4示出的是负荷管理装置控制目标用户切换到目标邻区的过程:
S402、负荷管理装置向目标用户下发目标邻区的测量配置信息。
负荷管理装置将测量配置信息下发给选定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用户可以从测量配置信息中了解到有哪些目标邻区可供切换,以及每一个目标邻区的相关配置信息。
S404、负荷管理装置接收目标用户根据测量配置信息返回的测量报告。
当目标用户接收测量配置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对目标邻区进行测量,进而向负荷管理装置反馈自己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能够反映目标用户在目标邻区中的通信质量。
S406、负荷管理装置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目标用户能够切换至目标邻区,并控制目标用户执行切换。
负荷管理装置根据目标用户返回的测量报告确定出目标用户是否能够切换到对应的目标邻区,若测量报告中反映的通信质量支持目标用户进行切换,则控制目标用户完成切换。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负荷管理装置还会关注各个目标用户的切换结果:若目标用户切换失败,则负荷管理装置将会对相应的目标邻区进行定时惩罚,如果下次选择目标邻区的时候,对目标邻区的定时惩罚尚未结束,则负荷管理装置将会把该目标邻区从候选目标邻区中剔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管理方法,通过检测小区内各用户的待发送数据量,从而了解每一个用户所承受的上行传输压力,在根据每一个用户的上行传输压力确定出哪些用户是承受较大压力的大业务用户后,根据小区内大业务用户的总数等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进行大业务用户会将部分大业务用户切换到其他传输负荷更小的相邻小区,因此这部分大业务用户会在传输环境更好的相邻小区继续完成业务传输;相应的,因为部分大业务用户被切出,所以,小区本身也会迎来更好的通信环境,所以,未被切换的大业务用户也同样能够在更优良的小区中完成上行数据传输。故,大业务用户切换实际上在为小区内各个大业务用户寻求传输压力更小、更好的通信环境。本实施例这种从单个用户承受负荷大小的角度来进行用户切换的做法,相对于现有技术从基站侧的感受来决定切换与否的做法,更加注重用户侧的实际体验,保证了用户体验。同时,本实施例的负荷管理方案也在基站还未感受到较大压力的前提下预防了相邻小区负载不均衡的问题的发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管理装置,其可以执行实施例一提供的负荷管理方法,请参考图5:
负荷管理装置50包括检测模块502、选择模块504以及切换模块506,其中检测模块502用于确定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而选择模块504则用于在确定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时选择目标用户以及目标邻区;切换模块506用于将目标用户切换到目标邻区。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检测PBR利用率和上行传输速率来表征小区整体的负载情况,根据小区整体负载情况体现基站所能够感受的压力进行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模块502以小区内用户为基础,确定出小区内大业务用户的情况,这真正体现了小区内各用户实际承受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情况而进行的负载均衡,能够真正均衡小区资源利用,缓解用户的通信压力,提升用户体验。检测模块502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来确定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根据小区内上行大发送数据量了解单个用户当前所承受的压力后,负荷管理装置50基于个体用户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来决定是否进行用户切换,更有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毕竟在基站没有感受到较大压力的时候,可能单个用户已经积压了较多的数据需要发送。特别是在TDD通信系统当中,上行与下行的传输时隙配置本来就不均匀,相对于下行时隙,上行时隙的配比很少,因此一有用户需要向基站传输大量数据的时候,则很容易导致上行资源受限,致使单个用户的用户体验差。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502可以通过检测小区内各用户的BSR资源来实现对用户上行待发送数据量的检测。在LTE通信系统中,缓冲状态报告用于告知服务基站用户共有多少数据存在上行的缓冲区里需要发送,进而方便基站确定需要给用户分配多少上行资源。RRC通过配置两个定时器periodic BSR-Timer、retx BSR-Timer以及为每个逻辑信道可选指示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来控制BSR上报过程。
检测模块502可以通过向在检测周期内检测用户在各上行子帧内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并根据各用户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确定出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本实施例中的大业务用户指的是在检测周期内,缓冲状态报告大小超限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用户。具体的,检测模块502可以在检测周期内统计每一个用户在每一个上行子帧内的缓冲状态报告大小是否超过大业务BSR门限。当检测周期结束后,检测模块502统计在检测周期内各用户缓冲状态报告大小超过大业务BSR门限的子帧个数,也就是在统计周期内缓冲状态报告超过大业务BSR门限的次数。若一个用户在检测周期内出现缓冲状态报告超限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则该用户就是大业务用户。
对预设次数N的计算规则可以参考如下公式:
N=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总个数Q·上行大业务占比门限P1;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当中,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总个数
Q=Q0·T1·100;
其中,Q0为一个无线帧内上行子帧的个数,T1为检测周期的时长。
负荷管理装检测用户上行子帧缓冲状态报告可以周期性检测,例如,一个周期的时间为T,其中分为检测周期T1与保护间隔周期T2,在检测周期T1内,检测模块502会检测各用户的上行子帧的缓冲状态报告,并在检测结束之后确定出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有哪些。而T2期间内,检测模块502则不进行检测。所以,可以将保护间隔周期T2视作检测模块502进行休息的阶段。
当检测模块502检测出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之后,可以根据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确定出是否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即是否需要将本小区中的大业务用户切换到其他较为空闲的小区中去。检测模块502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条件是预先已经确定的。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502可以从两方面考量是否需要进行上行大业务用户,一个是小区当前在线用户数目的多少,另一方面是当前小区内正在进行上行大业务的大业务用户有多少。如果检测模块502判定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总数超过第一阈值,同时小区当前在线用户数目超过第二阈值,则检测模块502可以确定小区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阈值必然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当然,检测模块502在确定小区是否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时候,可以仅基于小区内大业务用户的数目来判断。
当检测模块502确定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后,选择模块504可以从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需要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同时从该小区的相邻小区中选择出目标用户拟将切换到的目标邻区。在确定目标用户与目标邻区之间并没有严格时序性,选择模块504可以先进行目标用户的确定换,也可以先进行目标邻区的确定,或者也可以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下面对选择模块504选择目标邻区进行介绍:
为了在切换之后不明显影响目标邻区中用户的体验,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模块504将会剔除邻区中那些负荷较大的,将负荷低于预设负荷门限的邻区作为候选目标邻区。
选择模块504可以将所有候选目标邻区作为目标用户切换的目标邻区,也即将所有负荷低于预设负荷门限的邻区均作为目标用户可选择的目标邻区。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模块504还需要从候选目标邻区中筛除那些正在定时被惩罚的邻区。被定时惩罚的邻区可能是在之前的切换过程中被选择作为目标邻区,但是最终目标用户却切换失败的邻区。假定在前一次切换过程中,一个目标用户甲选择切换到a目标邻区,但是最终切换失败了。造成目标用户甲切换失败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目标邻区a的问题,例如目标邻区a故障等,所以,如果在后续切换过程中,其他目标用户继续以邻区a作为目标邻区,则也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切换失败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50会在目标用户到目标邻区的切换失败之后,控制目标邻区进入定时惩罚流程,在定时惩罚中的邻区不能作为目标邻区。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将目标用户多次切换到一个容易造成切换失败的目标邻区,进而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发生。
下面对选择模块504确定目标用户的过程进行介绍:
选择模块504需要先计算出需要执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目标用户数上限与小区当前在线用户数目、第二阈值以及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总数有关:
首先,计算出小区当前在线用户数目同第二阈值间的差值X,然后从该差值X以及小区在一个周期内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数的最大值Y、大业务用户总数Z三者中选择出数值最小的一个作为目标用户数上限。也即,目标用户数上限为
M=Min(Y,Min(X,Z));
假定小区当前在线用户的数目为22,第二阈值为20,且检测模块502检测到的大业务用户数目为4。而根据预先规定,在一个检测周期后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最大值为3。则根据公式,选择模块504可以计算出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为2。
计算出目标用户数上限之后,选择模块504根据该上限在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目标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选择模块504在从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目标用户时,可以随机选择,例如,选择模块504经过计算,确定出出需要执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为2,而当前小区内有5个上行大业务用户,则选择模块504可以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从五个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两个。
但是选择模块504在选择目标用户的时候,也并不是必须选择到总数为上限的目标用户。例如,在本示例当中,虽然计算出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为2,但选择模块504并不一定要选择出两个目标用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选择模块504可以筛除那些不满足条件的大业务用户,例如选择模块504先筛除大业务用户中不支持切换到目标邻区的用户,假定目标邻区以GSM网络类型进行通信,而大业务用户当中存在一些用户不支持GSM制式的通信。因此,这种用户不能切换到目标邻区。另外一方面,无论切换成功与否,被切换的目标用户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应当尽量避免一个用户在短时间内发生频繁的切换。故,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模块504还会剔除那些在之前已经被选择执行过切换的用户,然后从剩余的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数目不超过上述上限的用户作为目标用户。
假定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总数为5,选择模块504经过计算,确定出需要执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目标用户数上限为3,则选择模块504可以先从5个上行大业务用户中剔除那些不支持切换到目标邻区中的用户,同时筛除之前已经被选择执行过切换的用户。若经过筛除,还剩余4个上行大业务用户供选择,则此时选择模块504可以随机从4个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3个作为目标用户。若经过筛选已经仅剩余2个上行大业务用户满足作为目标用户的条件,则选择模块504可以直接将这两个上行大业务用户选定为目标用户。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检测模块502不仅会检测到小区内上行大业务用户的总数,而且还会根据各大业务用户的BSR值对上行大业务用户按照BSR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原则进行排序。若经过选择模块504的筛除之后,剩余的大业务用户数目还是超过目标用户数上限,这时候,选择模块504则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中的排序和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目标用户,而非进行随机选择。
选择模块504选择出目标邻区与目标用户之后,切换模块506可以控制目标用户执行到目标邻区的切换。为了将目标用户切换到目标邻区,切换模块506首先会向目标用户下发目标邻区的测量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用户可以从测量配置信息中了解到有哪些目标邻区可供切换,以及每一个目标邻区的相关配置信息。
当目标用户接收测量配置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对目标邻区进行测量,进而向切换模块506反馈自己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能够反映目标用户在目标邻区中的通信质量。切换模块506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目标用户能够切换至目标邻区,并控制目标用户执行切换。目标用户返回的测量报告可反映目标用户是否能够切换到对应的目标邻区,若测量报告中反映的通信质量支持目标用户进行切换,则控制目标用户完成切换。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如图6所示,负荷管理装置50还会关注各个目标用户的切换结果,其还包括惩罚模块508:若目标用户切换失败,则惩罚模块508将会对相应的目标邻区进行定时惩罚,如果下次选择目标邻区的时候,对目标邻区的定时惩罚尚未结束,则选择模块504将会把该目标邻区从候选目标邻区中剔除。
负荷管理装置可以部署在基站,下面结合图7所示出的基站对本实施例中的负荷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进行介绍:
基站7包括处理器71和通信装置72,其中处理器71可以实现检测模块的功能:处理器71首先确定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情况。具体的,处理器71可以通过检测各用户的上行BSR来检测小区内各用户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情况。在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当中,处理器71在检测周期内检测小区内用户在各上行子帧内BSR的大小,根据各用户BSR的大小确定出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了解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后,处理器71根据小区内的大业务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当确定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时候,处理器从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目标用户,并通过通信装置72与其他;邻区交互,了解邻区的负荷情况,从而为目标用户选择出进行切换的目标邻区。最后,处理器71控制通信装置72将目标邻区的测量配置信息发送给目标用户,接收目标用户根据邻区测量配置信息返回的测量报告,基于测量报告控制目标用户完成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管理装置,通过检测小区内各用户的待发送数据量,从而了解每一个用户所承受的上行传输压力,在根据每一个用户的上行传输压力确定出哪些用户是承受较大压力的大业务用户后,根据小区内大业务用户的总数等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进行大业务用户会将部分大业务用户切换到其他传输负荷更小的相邻小区,因此这部分大业务用户会在传输环境更好的相邻小区继续完成业务传输;相应的,因为部分大业务用户被切出,所以,小区本身也会迎来更好的通信环境,所以,未被切换的大业务用户也同样能够在更优良的小区中完成上行数据传输。故,大业务用户切换实际上在为小区内各个大业务用户寻求传输压力更小、更好的通信环境。本实施例这种从单个用户承受负荷大小的角度来进行用户切换的做法,相对于现有技术从基站侧的感受来决定切换与否的做法,更加注重用户侧的实际体验,保证了用户体验。同时,本实施例的负荷管理方案也在基站还未感受到较大压力的前提下预防了相邻小区负载不均衡的问题的发生。
实施例三:
为了使第一实施例中的负荷管理方法以及实施例二中负荷管理装置的优点与细节更清楚,本实施例将结合具体示例对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其中表1示出的是负荷管理装置对各个小区进行负荷管理时各项管理参数以及对应的参数配置情况:
表1
根据表1所示出的管理参数及其配置情况,可以确定出一个用户若要被认定为大业务用户,则其在检测周期T1期间至少需要有30%的上行子帧的BSR均超过M1,也即超过4017byte。换算成次数就是说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在检测周期内BSR超限的次数必须超过预设次数:
预设次数N=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总个数Q·上行大业务占比门限P1
=100*T1*2*P1=100*4*2*30%=240
即一个大业务用户在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BSR超限的次数须达到240次。
示例一:
本示例中展示的是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A进行负荷管理的情况,其中表2示出的是小区A的邻区配置情况,邻区情况如下:
表2
小区A的邻区参数 参数配置
邻区个数 3
邻区上行负荷超过门限P2的个数 0
与邻区是否建立有X2连接
负荷管理装置将会检测小区A内的各在线用户是否是大业务用户,具体的,负荷管理装置中的检测模块会检测每一个用户在每一个上行子帧是否会出现BSR超过4017byte。当检测周期T1结束之后,检测模块统计各个用户在检测周期T1内BSR超限的上行子帧个数,也即统计各用户上行子帧BSR超限的次数,并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各用户的超限次数是否达到240次。若一个用户的超限次数大于等于240次,则认定该用户为大业务用户,否则认定其不是大业务用户。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A内各用户的上行BSR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小区A当前在线用户数目 25
小区A大业务用户数目 0
根据表3所示出的检测结果,可知小区A中当前在线用户数目由25个,这25个用户均不是大业务用户,它们可能都是在进行ping包等小业务。虽然小区A当前在线用户数目超过了第二阈值,但是由于小区A大业务用户数没有超过第一阈值,所以,不满足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的条件,故负荷管理装置不进行后续切换工作。但是负荷管理装置可以在检测周期结束后立即进入保护间隔周期T2,并在保护间隔周期结束之后再次控制检测模块对小区A内各在线用户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进行检测。
示例二:
本示例展示的是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B进行负荷管理的情况,其中表4示出的是小区B的邻区配置情况,邻区情况如下:
表4
小区B的邻区参数 参数配置
邻区个数 3
邻区上行负荷超过门限P2的个数 3
与邻区是否建立有X2连接
负荷管理装置中的检测模块将会检测小区B内的各在线用户是否是大业务用户,具体的,负荷管理装置中的检测模块会检测每一个用户在每一个上行子帧是否会出现BSR超过4017byte。当检测周期T1结束之后,检测模块统计各个用户在检测周期T1内BSR超限的上行子帧个数,也即统计各用户上行子帧BSR超限的次数,并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各用户的超限次数是否达到240次。若一个用户的超限次数大于等于240次,则认定该用户为大业务用户,否则认定其不是大业务用户。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B进行检测的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小区B当前在线用户数目 5
小区B大业务用户数目 2
根据表5所示出的检测结果,可知小区B中当前在线用户数目有5个,这5个用户中有两个用户是BSR超限次数达到240次的大业务用户,剩余的3个用户可能都是在进行ping包等小业务。
检测模块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确定虽然小区B的大业务用户数目超过第一阈值,但因为小区B内在线用户数目总数没有超过第二阈值,所以小区B也不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故负荷管理装置不进行后续切换工作。但是负荷管理装置进入保护间隔周期T2,并在保护间隔周期结束之后再次控制检测模块对小区A进行检测。
示例三:
本示例中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C进行负荷管理,其中表6示出的是小区C的邻区及其配置情况:
表6
小区C的邻区参数 参数配置
邻区个数 3
邻区上行负荷超过门限P2的个数 3
与邻区是否建立有X2连接
表7示出的是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C进行管理时的检测结果:
表7
根据表7所示出的检测结果,可知小区C中当前在线用户数目有25个,这25个用户中有两个用户是BSR超限次数达到240次的大业务用户,剩余的23个用户可能都是在进行ping包等小业务。
检测模块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确定小区C的大业务用户数目超过第一阈值,同时小区C内在线用户数目总数也超过第二阈值,所以小区C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
但是选择模块在选择目标邻区的时候,发现小区C的3个邻区的负荷均超过邻区上行负荷门限P2,所以,没有合适的邻区可以作为小区C内大业务用户进行切换的目标邻区,故负荷管理装置结束切换流程,直至保护间隔周期结束后再次对小区C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进行检测。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D进行负荷管理时,依据表8所示出管理参数表进行:
表8
根据表8所示出的管理参数及其配置情况,可以确定出一个用户若要被认定为大业务用户,则其在检测周期T1期间至少需要有40%的上行子帧的BSR均超过M1,也即超过2750byte。换算成次数就是说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在检测周期内BSR超限的次数必须超过预设次数:
预设次数N=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总个数Q·上行大业务占比门限P1
=100*T1*2*P1=100*4*2*40%=320
即一个大业务用户在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BSR超限的次数须达到320次。
表9示出的是小区D的邻区及其配置情况:
表9
小区D的邻区参数 参数配置
邻区个数 3
邻区上行负荷超过门限P2的个数 1
与邻区是否建立有X2连接
表10示出的是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D进行管理时的检测结果:
表10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小区D当前在线用户数目 25
小区D大业务用户数目 3
根据表10所示出的检测结果,可知小区D中当前在线用户数目有25个,这25个用户中有两个用户是BSR超限次数达到320次的大业务用户,剩余的23个用户可能都是在进行ping包等小业务。
检测模块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确定小区D的大业务用户数目超过第一阈值,同时小区D内在线用户数目总数也超过第二阈值,所以小区D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
选择模块在选择目标邻区的时候,发现小区D的3个邻区中有两个自身负荷低于P2,因此,这两个邻区可作为候选目标邻区。而且,这两个候选目标邻区并没有任何一个处于定时惩罚当中,因此,选择模块可以直接将这两个候选目标邻区作为目标用户拟将切换至的目标邻区。
选择模块在选择目标用户的时候,首先根据表8中的管理参数以及表10中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目标用户数上限:
M=Min(Y,Min(X,Z))
=Min(2,Min(25-20,3))=2
也就是说,在本次切换过程中,最多能够选择2个大业务用户作为目标用户进行切换。选择模块从3个大业务用户中选择目标的时候,可以先将3个大业务用户中不支持切换到两个目标邻区中的用户筛除,同时剔除在前一检测周期后作为目标用户已经执行过切换的用户。假定经过筛除还剩余3个大业务用户满足条件,则选择模块可以随机从3个大业务用户中选择两个作为目标用户。在本实施例的而一些示例当中,检测模块在检测小区D内大业务情况的时候,不仅会检测大业务用户的总数,还会将小区D内各大业务用户按照BSR的大小进行排序。所以在该示例当中,选择模块可以按照大业务用户BSR的排序,按照从大至小或者从小至大的原则选择前两个大业务用户作为目标用户。
选择模块选择出目标邻区与目标用户之后,切换模块将两个目标邻区的测量配置信息下发给两个目标用户,目标用户可以分别对两个目标邻区进行测量,并向负荷管理装置反馈测量报告。负荷管理装置中的切换模块根据两个目标用户对各目标邻区的测量报告确定如何对目标用户进行切换。例如第一目标用户和第二目标用户反馈的测量报告均显示在第一目标邻区的通信质量更好,则切换模块控制第一目标用户与第二目标用户均切换至第一目标邻区。
另外,如果切换过程中第一目标用户与第二目标用户中的任意一个发生切换失败的情况,则惩罚模块可控制第一目标邻区进入定时惩罚流程。
同时,在检测周期结束后,负荷管理装置将会进入保护间隔周期,直至保护间隔周期结束之后,负荷管理装置启动下一轮的检测流程。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在检测小区内大业务情况的时候,并不仅仅关注小区内大业务用户的总体数目,同时,检测模块还会记录各个大业务用户BSR的大小,并根据大小进行排序,这种做法能够方便选择模块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目标用户。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E进行负荷管理时,依据表11所示出管理参数表进行:
表11
小区管理参数 参数配置值
BSR的检测周期T1(s) 8
保护间隔周期T2(s) 20
惩罚定时器T3(min) 5
大业务BSR门限M1(byte) 4500
上行大业务占比门限P1 10%
邻区上行负荷限制门限P2 50%
子帧配比 2:7
第一阈值(启动大业务用户切换时大业务用户门限) 0
第二阈值(启动大业务用户切换时在线用户门限) 20
每周期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数的最大值Y 1
基于上行业务切换开关 打开
根据表11所示出的管理参数及其配置情况,可以确定出一个用户若要被认定为大业务用户,则其在检测周期T1期间至少需要有10%的上行子帧的BSR均超过M1,也即超过4500byte。换算成次数就是说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在检测周期内BSR超限的次数必须超过预设次数:
预设次数N=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总个数Q·上行大业务占比门限P1
=100*T1*2*P1=100*8*2*10%=160
即一个大业务用户在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BSR超限的次数须达到160次。
表12示出的是小区E的邻区及其配置情况:
表12
表10示出的是负荷管理装置对小区E进行管理时的检测结果:
表13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小区E当前在线用户数目 25
小区E大业务用户数目 3
根据表13所示出的检测结果,可知小区E中当前在线用户数目有25个,这25个用户中有3个用户是BSR超限次数达到160次的大业务用户,剩余的22个用户可能都是在进行ping包等小业务。
检测模块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确定小区E的大业务用户数目超过第一阈值,同时小区E内在线用户数目总数也超过第二阈值,所以小区E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
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束之后,负荷管理装置就会暂时进入到保护间隔周期,在保护间隔周期内,检测模块并不进行检测工作,直至保护间隔周期结束之后,检测模块将对小区E内的用户进行新一轮的检测。
下面结合图8对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的工作流程进行简单介绍:
S801、检测模块判断上行业务切换开关是否处于打开状态。
上行业务切换开关的状态在管理参数配置表中可以查询到,其表征着是否需要进行小区负荷管理。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检测模块进行后续检测过程,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检测模块结束检测流程,进入保护间隔周期。
S802、检测模块在检测周期内统计每个用户上行子帧的BSR值。
上行子帧的BSR值能够表征各用户上行待发送数据量,体现了小区内各用户的传输压力。
S803、检测模块判断检测周期是否结束。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S804,否则,继续执行S803。
S804、检测模块统计各用户在检测周期内上行子帧BSR超限的次数并根据统计结果将该大业务用户添加至大业务用户列表。
S805、检测模块根据大业务用户情况决定是否开启大业务用户切换。
S806、检测模块将检测结果传输给选择模块,通知选择模块选择目标用户与目标邻区。
S807、检测模块进入保护间隔周期。
S808、检测模块判断保护间隔周期是否结束。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S801,否则继续执行S808。
选择模块在选择目标邻区的时候,发现小区E的三个邻区中有两个自身负荷低于P2,因此,这两个邻区可作为候选目标邻区。而且,这两个候选目标邻区并没有任何一个处于定时惩罚当中,因此,选择模块可以直接将这两个候选目标邻区作为目标用户拟将切换至的目标邻区。
选择模块在选择目标用户的时候,首先根据表11中的管理参数以及表13中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目标用户数上限:
M=Min(Y,Min(X,Z))
=Min(1,Min(25-20,3))=1
也就是说,在本次切换过程中,最多能够选择1个大业务用户作为目标用户进行切换。选择模块从3个大业务用户中选择目标的时候,可以先将3个大业务用户中不支持切换到两个目标邻区中的用户筛除,同时剔除在前一检测周期后作为目标用户已经执行过切换的用户。假定经过筛除还包括1个大业务用户满足条件,则选择模块可以直接将该大业务用户作为目标用户。
选择模块选择出目标邻区与目标用户之后,切换模块将两个目标邻区的测量配置信息下发给目标用户,目标用户可以分别对两个目标邻区进行测量,并向负荷管理装置反馈测量报告。负荷管理装置中的切换模块根据目标用户对各目标邻区的测量报告确定如何对目标用户进行切换。例如目标用户反馈的测量报告显示在第二目标邻区的通信质量逼第一目标邻区的通信质量更好,则切换模块控制目标用户切换至第二目标邻区。
如果切换过程中出现目标用户切换失败的情况,则惩罚模块可控制第二目标邻区进入定时惩罚流程,根据表11所示出的管理参数可知,定时惩罚流程将持续5分钟,在这5分钟内,第二目标邻区将不会再被选择为目标邻区。
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会根据目标用户到目标邻区的切换结果对目标邻区进行相应的管理:如果目标用户到目标邻区的切换失败,则负荷管理装置将会控制相应的目标邻区接受定时惩罚,让该邻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再被选为目标邻区。造成目标用户切换失败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目标邻区的问题,例如目标邻区故障等,所以,如果在后续切换过程中,其他目标用户继续以邻区作为目标邻区,则也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切换失败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负荷管理装置会在目标用户到目标邻区的切换失败之后,控制目标邻区进入定时惩罚流程,在定时惩罚中的邻区不能作为目标邻区。这种做法有效避免了将目标用户多次切换到一个容易造成切换失败的目标邻区,进而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发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包括:
确定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
当基于所述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时,从上行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需要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以及所述目标用户拟将被切换到的目标邻区;
将所述目标用户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包括:
确定所述小区内大业务用户总数超过第一阈值,且所述小区当前在线用户数目超过第二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出需要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包括:
计算出所述小区当前在线用户数目同所述第二阈值间的差值;
选择出所述差值、所述小区在一个周期内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数最大值以及所述大业务用户总数三者间的最小值,并以所述最小值作为本次切换中所述目标用户数的上限;
根据所述上限在所述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目标用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量在所述大业务用户中选择出目标用户包括:
筛除所述大业务用户中不支持切换到所述目标邻区的用户和已经被选择执行过切换的用户,从剩余的大业务用户中选择不超过所述上限的大业务用户作为目标用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出所述目标用户拟将被切换到的目标邻区包括:
从所述小区的各邻区中选择上行负荷不超过预设负荷门限的邻区作为候选目标邻区;
从所述候选目标邻区中选择目标邻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包括:
筛除所述候选目标邻区中正在定时被惩罚的邻区,所述正在被惩罚的邻区为在之前的切换过程中被选定为目标邻区,且对应的目标用户没有切换成功的邻区。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负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包括:
检测小区内各用户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以确定出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小区内各用户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以确定出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包括:
在检测周期内检测用户在各上行子帧内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
根据各所述用户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确定出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所述大业务用户为在检测周期内,缓冲状态报告大小超限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用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包括:
向所述目标用户下发所述目标邻区的测量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目标用户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信息返回的测量报告;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目标用户能够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并控制所述目标用户执行切换。
10.一种负荷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确定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
选择模块,用于当基于所述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大业务用户切换时,选择出需要执行切换的目标用户,以及所述目标用户拟将被切换到的目标邻区;
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切换至所述目标邻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负荷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小区内各用户的上行待发送数据量以确定出小区内的上行大业务用户情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荷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检测周期内检测用户在各上行子帧内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并根据各所述用户缓冲状态报告的大小确定出小区内的大业务用户,所述大业务用户为在检测周期内,缓冲状态报告大小超限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的用户。
CN201710217946.7A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696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7946.7A CN108696901B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7946.7A CN108696901B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6901A true CN108696901A (zh) 2018-10-23
CN108696901B CN108696901B (zh) 2023-12-26

Family

ID=63842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7946.7A Active CN108696901B (zh) 2017-04-05 2017-04-05 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969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0098A (zh) * 2019-05-30 2020-12-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4279A (zh) * 2009-12-11 2010-06-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保证实时类业务服务质量的负载均衡方法
US20110070874A1 (en) * 2009-08-07 2011-03-24 Vodafone Group Plc Dynamically selecting a cell range of a base station
CN102883386A (zh) * 2012-09-04 2013-01-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中的小区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2905307A (zh) * 2012-09-12 2013-01-30 北京邮电大学 实现邻区列表和负载均衡联合优化的系统
KR20140117952A (ko) * 2013-03-27 2014-10-08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5657749A (zh) * 2014-11-20 2016-06-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lte小区间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70874A1 (en) * 2009-08-07 2011-03-24 Vodafone Group Plc Dynamically selecting a cell range of a base station
CN101754279A (zh) * 2009-12-11 2010-06-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保证实时类业务服务质量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02883386A (zh) * 2012-09-04 2013-01-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中的小区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2905307A (zh) * 2012-09-12 2013-01-30 北京邮电大学 实现邻区列表和负载均衡联合优化的系统
KR20140117952A (ko) * 2013-03-27 2014-10-08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기지국장치 및 기지국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5657749A (zh) * 2014-11-20 2016-06-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lte小区间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0098A (zh) * 2019-05-30 2020-12-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020098B (zh) * 2019-05-30 2023-04-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6901B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9879B (zh) 一种移动终端快速切换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CN105472660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03313324B (zh) LTE系统的目标小区选择方法和eNB
US11917480B2 (en) Traffic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228198B (zh) 小区测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17219855A1 (zh) 根因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3648130A (zh) 一种负荷均衡方法及基站
CN102740364B (zh) 负荷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3748914B (zh) 基于过程延迟的准入控制节点和方法
CN106900010B (zh) 一种基于rrc连接进行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11989A (zh) 最小化路测方法和设备
CN103906147A (zh) 一种确定目标小区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05135A (zh)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空口资源利用率统计方法和设备
CN103987087A (zh)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3828422A (zh) 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网络控制节点
WO2015106450A1 (en) Load balancing among wireless access points
CN106535259A (zh) 一种小区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AU202236709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network capacity
CN104955128A (zh) 一种负荷信息传递方法和系统、以及网元
CN104602300A (zh) 电网异构网络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51681B (zh) 一种处理辅载波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18287A (zh)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14236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8696901A (zh) 一种负荷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3458458B (zh) 载波测量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