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7488B - 靶坯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靶坯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7488B
CN108687488B CN201710219935.2A CN201710219935A CN108687488B CN 108687488 B CN108687488 B CN 108687488B CN 201710219935 A CN201710219935 A CN 201710219935A CN 108687488 B CN108687488 B CN 108687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blank
groove
target
sputtering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99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7488A (zh
Inventor
姚力军
潘杰
相原俊夫
王学泽
徐礼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angf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angf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angf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angfe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199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87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87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7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7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7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靶坯及其加工方法,加工方法包括:提供靶坯,所述靶坯包括待加工面;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机械加工,在所述靶坯内形成凹槽和凸台,机械加工后的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通过所述凹槽和凸台,可以根据靶坯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使所述靶坯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即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所对应靶坯的厚度较大,从而可以有效延长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靶材组件的频率,有利于工艺效率的提高,工艺成本的降低。

Description

靶坯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靶坯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程的制造工序中,往往需要形成各种膜层。溅射工艺是半导体制造领域一种广泛使用的成膜工艺。
溅射工艺是膜层沉积工艺中的一种。具体地,由于加速的粒子轰击固体表面时,粒子与固体表面原子发生碰撞,会产生能量和动量的转移。所以溅射工艺就是利用被加速的带电粒子,轰击靶材,带电粒子与靶材表面的材料原子发生碰撞,从而使靶材的材料原子从表面溢出,从而实现在基底表面的沉积。
由于材料原子的溢出,靶材是使有寿命的。当靶材达到使用寿命时,需要更换靶材以使溅射能够继续进行。靶材使用寿命的长短,会影响更换靶材的频率,从而影响溅射工艺的效率。
但是现有技术中靶材组件使用寿命较短,从而造成靶材更换频率较大,影响了溅射工艺的效率,增加了工艺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靶坯及其加工方法,延长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靶坯的加工方法,包括:提供靶坯,所述靶坯包括待加工面;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机械加工,在所述靶坯内形成凹槽和凸台,机械加工后的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
可选的,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机械加工的步骤包括:采用第一刀具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粗车加工;采用第二刀具,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精车加工。
可选的,所述第一刀具包括刀杆以及固定于所述刀杆上的第一刀片。
可选的,所述第一刀片的切削刃角度为35°。
可选的,所述第一刀片的后角角度为35°至40°。
可选的,所述第二刀具包括刀杆以及固定于所述刀杆上的第二刀片。
可选的,所述第二刀片的切削刃角度为35°。
可选的,所述第二刀片的后角角度为35°至40°。
可选的,所述第二刀片的材料为金刚石。
可选的,所述刀杆的后角角度为30°至35°。
可选的,所述粗车加工的参数包括:切削速度为110毫米/分钟至130毫米/每分钟,进给量为0.1毫米/转至0.3毫米/转,吃刀量为0.2毫米至0.4毫米,所述靶坯的转速为500转/分钟至700转/分钟。
可选的,所述精车加工的参数包括:切削速度为30毫米/分钟至40毫米/每分钟,进给量为0.04毫米/转至0.06毫米/转,吃刀量为0.01毫米至0.02毫米,所述靶坯的转速为600转/分钟至800转/分钟。
可选的,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机械加工的步骤中,在所述靶坯内形成多个呈同心排布的凹槽,所述凹槽之间相互间隔,且在相邻所述凹槽之间形成多个呈同心排布的凸台。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靶坯,包括:位于所述靶坯内的凹槽和凸台,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凹槽呈相互间隔的同心排布。
可选的,所述凸台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凸台位于相邻所述凹槽之间,且所述多个凸台呈同心排布。
可选的,与所述溅射面相对的背面、以及位于所述溅射面和背面之间的侧壁;所述凹槽包括:位于所述溅射面中心的第一凹槽、环绕所述第一凹槽的环形第二凹槽、以及环绕所述第二凹槽的环形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贯穿所述侧壁。
可选的,所述靶坯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三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对靶坯的待加工面进行机械加工,在所述靶坯内形成凹槽和凸台,机械加工后的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通过所述凹槽和凸台,可以根据靶坯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使所述靶坯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即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所对应靶坯的厚度较大,从而可以有效延长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靶材组件的频率,有利于工艺效率的提高,工艺成本的降低。
本发明所述靶坯内具有凹槽和凸台,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通过所述凹槽和凸台,可以根据靶坯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使所述靶坯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即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所对应靶坯的厚度较大,从而可以有效延长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靶材组件的频率,有利于工艺效率的提高,工艺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靶坯的加工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对应的靶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靶坯沿朝向待加工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步骤S2对应的靶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靶坯的溅射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步骤S2中第一刀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第一刀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步骤S2中第二刀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有待延长。现结合靶材组件的结构分析其寿命短问题的原因:
靶坯属于消耗品,靶坯的使用厚度是指靶材组件在进行溅射时,材料会受到溅射的靶坯厚度,也就是说,在溅射过程中,由于受到溅射而材料消耗的靶坯厚度。为了避免背板受到溅射而损伤,也为了避免溅射到背板而影响沉积形成膜层的性能,靶坯的使用厚度往往小于所述靶坯的初始厚度。靶坯使用厚度与靶坯初始厚度的差值就是靶坯的剩余厚度,即靶坯在使用之后,剩余未受到溅射部分材料的厚度。
在进行溅射时,当消耗靶坯的厚度达到使用厚度时,所述靶材组件即达到其使用寿命,需要更换靶材组件。因此靶坯使用厚度的大小与靶材组件寿命的长短相关,靶坯使用厚度越大,靶坯中能够受到溅射的材料越多,相同工艺条件下,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越长。
但是,通过对靶坯溅射后的溅射面进行分析,所述靶坯溅射面不同区域的消耗速率不同,消耗速率较大的区域相比其他区域更容易达到使用厚度,从而导致靶材组件达到其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所述靶坯内形成凹槽和凸台,机械加工后的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通过所述凹槽和凸台,可以根据靶坯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使所述靶坯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即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所对应靶坯的厚度较大,从而可以有效延长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靶材组件的频率,有利于工艺效率的提高,工艺成本的降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靶坯的加工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靶坯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步骤S1:提供靶坯,所述靶坯包括待加工面;
步骤S2: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机械加工,在所述靶坯内形成凹槽和凸台,机械加工后的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1,结合参考图2和图3,图2是图1中步骤S1对应的靶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靶坯沿朝向待加工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执行步骤S1,提供靶坯100,所述靶坯100包括待加工面101。
所述靶坯100作为靶材组件的一部分;所述待加工面101用于经后续的加工工艺后形成所述靶坯100的溅射面。在所述靶材组件的溅射过程中,电离形成的氩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加速的氩离子轰击所述溅射面,所述溅射面发生材料消耗而形成大量靶材原子,溅射出的大量靶材原子沉积在基板上形成金属薄膜。
所述待加工面101的形状可根据所述靶坯100的应用环境以及溅射要求呈圆形、长方形、环形、或其他任意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加工面101的形状为圆形。但所述待加工面10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靶坯100还包括:与所述待加工面101相对的背面102、以及位于所述待加工面101和背面102之间的侧壁103。所述背面102用于实现所述靶坯100和背板之间的焊接结合。
继续参考图1,结合参考图4和图5,图4是图1中步骤S2对应的靶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靶坯沿朝向溅射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执行步骤S2,对所述待加工面101(如图2所示)进行机械加工,在所述靶坯100内形成凹槽(未标示)和凸台(未标示),机械加工后的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110(如图4所示)。
在靶坯100的溅射过程中,所述靶坯100溅射面110不同区域的消耗速率不同,消耗速率较大的区域相比其他区域更容易达到所述靶坯100的使用厚度,从而导致靶材组件达到其使用寿命;通过所述凹槽和凸台,可以根据所述靶坯100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使所述靶坯100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也就是说,使得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所对应靶坯100的厚度较大,从而可以有效延长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靶材组件的频率。
所述凹槽以及凸台的形貌、数量、尺寸和位置关系与溅射工艺的参数相匹配。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待加工面101进行机械加工的步骤中,在所述靶坯100内形成多个呈同心排布的凹槽,所述凹槽之间相互间隔,且在相邻所述凹槽之间形成多个呈同心排布的凸台,机械加工后的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110。
其中,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是倒梯形,即所述凹槽的底部开口尺寸小于顶部开口尺寸;相应的,所述凸台的剖面形状为梯形。但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倒梯形。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机械加工可以分成多个工序来完成。具体地,对所述待加工面101进行机械加工的步骤包括:采用第一刀具(未标示)对所述待加工面101进行粗车加工;采用第二刀具(未标示),对所述待加工面101进行精车加工。
所述粗车加工用于去除大量的待加工面101材料,形成初始凹槽(图未示),从而为后续在所述靶坯100内形成凹槽提供工艺基础。
结合参考图6和图7,图6示出了第一刀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所示第一刀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具包括刀杆200以及固定于所述刀杆200上的第一刀片300。
本实施例中,所述刀杆200为专用刀杆,所述刀杆200的型号为SVVBN2525M16,所述刀杆200与所述第一刀片300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对所述待加工面101的粗车加工。型号为SVVBN2525M16的刀杆200与现有技术相同,对所述刀杆20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粗车加工对所述第一刀片300的磨损较快,因此通常可以采用普通刀片,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稳定,且保证磨损后第一刀片300的更换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片300的材料为碳钢。但所述第一刀片300的材料不仅限于碳钢。
所述第一刀片300具有第一装配孔310(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刀片300通过所述第一装配孔310实现与所述刀杆200的装配或拆卸。沿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刀片300的两头均为切削刃。
常用的标准刀切削刃具有90°、80°、55°和35°几种夹角。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切削刃角度γ(如图6所示)为35°。当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切削刃角度γ大于35°时,容易导致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后角过小的问题,从而容易导致所述第一刀片300出现后角干涉问题。
相应的,所述刀杆200为垂直直立35度刀杆。也就是说,在所述粗车加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刀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待加工面101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后角角度(未标示)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后角角度过小,容易导致所述第一刀片300出现后角干涉问题,从而容易导致所述第一刀片300发生磨损,且容易导致粗车加工质量的下降;如果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后角角度过大,容易导致切削刃的强度下降。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后角角度为35°至40°。其中,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后角角度指的是:所述第一刀片300的棱边320(如图7所示)与待加工的靶坯100表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一刀片300的后角角度通过对所述第一刀片300进行后角刃磨以形成。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刀杆200的后角角度(未标示)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刀杆200的后角角度过小,容易导致所述刀杆200出现后角干涉问题,从而容易导致所述刀杆200发生磨损,且容易导致粗车加工质量的下降;如果所述刀杆200的后角角度过大,容易导致所述刀杆200的强度下降。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刀杆200的后角角度为30度至35度。其中,所述刀杆200的后角角度指的是:所述刀杆200的棱边210(如图7所示)与待加工的靶坯100表面之间的夹角。所述刀杆200的后角角度通过对所述刀杆200进行线切割以形成。
本实施例中,采用机床对所述待加工面101进行粗车加工,所述第一刀具设置于所述机床上,且所述靶坯100固定于所述机床上,在所述粗车加工过程中,所述机床控制所述靶坯100进行旋转,并控制所述第一刀具沿所述待加工面101的径向移动。
对所述待加工面101进行粗车加工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刀具的切削速度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第一刀具的切削速度过小,相应会引起工艺时间浪费的问题;如果所述第一刀具的切削速度过大,容易增加后续所形成溅射面的表面粗糙度。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具的切削速度为110毫米/分钟至130毫米/每分钟。
所述靶坯100的转速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靶坯100的转速过小,相应会引起工艺时间浪费的问题;如果所述靶坯100的转速大,容易导致所述第一刀片300的磨损速度过快,且在所述粗车加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刀片300容易出现火星的情况。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靶坯100的转速为500转/分钟至700转/分钟。
所述粗车加工的吃刀量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所述粗车加工的吃刀量越大,对所述待加工面101材料的去除量越大,因此如果所述粗车加工的吃刀量过小,容易导致工艺时间过长;如果所述粗车加工的吃刀量过大,容易导致所述第一刀片300的磨损速度过快,相应增加了更换刀片的频率,且容易导致所述靶坯100的棱角发生崩角。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粗车加工的吃刀量为0.2毫米至0.4毫米。
所述粗车加工的进给量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粗车加工的进给量过大,在所述粗车加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刀片300容易出现火星,所述第一刀片300的磨损情况严重,且容易导致所述靶坯100的棱角发生崩角的概率增加。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粗车加工的进给量为0.1毫米/转至0.3毫米/转。
所述精车加工用于提高所形成凹槽和凸台的表面光泽度和平整度,且通过去除少量厚度的待加工面101材料,使所述凹槽和凸台的尺寸达到工艺目标值。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精车加工后,所述凹槽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110(如图4所示)。
结合参考图7和图8,图8示出了第二刀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刀具包括刀杆200以及固定于所述刀杆200上的第二刀片400。
为了提高所形成凹槽和凸台的表面光泽度和平整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刀片400的材料为金刚石。
所述第二刀片400具有第二装配孔410(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刀片400通过所述第二装配孔410实现与所述刀杆200的装配与拆卸。沿所述第二刀片400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刀片400的两头均为切削刃。其中,将所述第一刀片300(如图6所示)从所述刀杆200上拆卸后,将所述第二刀片400装配至所述刀杆20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刀片400的切削刃角度θ为35°,所述第二刀片400的后角角度为35°至40°。
本实施例中,采用机床对所述待加工面101(如图2所示)进行精车加工,所述第二刀具设置于所述机床上,且所述靶坯100固定于所述机床上,在所述粗车加工过程中,所述机床控制所述靶坯100进行旋转,并控制所述第二刀具沿所述待加工面101的径向移动。
对所述待加工面101进行精车加工的步骤中,所述第二刀具的切削速度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第二刀具的切削速度过小,相应会引起工艺时间浪费的问题;如果所述第二刀具的切削速度过大,容易增加所述溅射面110的表面粗糙度。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刀具的切削速度为30毫米/分钟至40毫米/每分钟。
所述靶坯100的转速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靶坯100的转速过小,相应会引起工艺时间浪费的问题;如果所述靶坯100的转速大,容易导致所述第二刀片400的磨损速度过快,且在所述粗车加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刀片400容易出现火星的情况。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靶坯100的转速为600转/分钟至800转/分钟。
所述精车加工的吃刀量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所述精车加工的吃刀量越大,对所述待加工面101材料的去除量越大,因此如果所述粗车加工的吃刀量过小,容易导致工艺时间过长;如果所述粗车加工的吃刀量过大,容易导致所述第二刀片400的磨损速度过快,相应增加了更换刀片的频率,且容易导致所述靶坯100的棱角发生崩角,此外,还容易导致所述凹槽和凸台的尺寸难以满足工艺目标值。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精车加工的吃刀量为0.01毫米至0.02毫米。
所述精车加工的进给量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如果所述精车加工的进给量过大,在所述精车加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刀片400容易出现火星,所述第二刀片400的磨损情况严重,且容易导致所述靶坯100的棱角发生崩角的概率增加。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精车加工的进给量为0.1毫米/转至0.3毫米/转。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靶坯100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使所述靶坯100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也就是说,在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形成凸台,在溅射材料较少的区域形成凹槽,且所述凹槽和凸台的尺寸根据实际工艺需求而定。相应的,所述粗车加工和精车加工的参数根据实际工艺需求而定。
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工艺需求,所述凹槽包括:位于所述溅射面110中心的第一凹槽120(如图4所示)、环绕所述第一凹槽120的环形第二凹槽130(如图4所示)、以及环绕所述第二凹槽130的环形第三凹槽140(如图4所示),且所述第三凹槽140贯穿所述侧壁103(如图4所示)。
所述待加工面101的形状为圆形,因此,所述第一凹槽12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凹槽13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三凹槽14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
相应的,所述凸台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30之间的第一凸台125(如图4所示)、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30和第三凹槽140之间的第二凸台135(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是倒梯形,因此,所述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30的剖面形状是倒梯形,所述第三凹槽140的顶部开口尺寸大于底部开口尺寸;相应的,所述第一凸台125和第二凸台135的形貌为梯形。
因此,根据所述第一凹槽120、第二凹槽130、第三凹槽140、第一凸台125和第二凸台135的尺寸和形貌需求,将所述粗车加工和精车加工的参数设置为合理值。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粗车加工的步骤中,切削速度为120毫米/分钟,靶坯100的转速为600转/分钟,吃刀量为0.3毫米,进给量为0.2毫米/转;在所述精车加工的步骤中,切削速度为35毫米/分钟,靶坯100的转速为700转/分钟,吃刀量为0.015毫米,进给量为0.05毫米/转。
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20的底部直径D1为14.02毫米;所述第一凹槽120的顶部直径D1为22.18毫米;所述环形第二凹槽130的顶部内径D3为111.88毫米,所述环形第二凹槽130的底部内径D4为120.05毫米;所述环形第二凹槽130的底部外径D5为194.9毫米;所述环形第二凹槽130的顶部外径D6为206.66毫米;所述环形第三凹槽140的顶部内径D7为263.94毫米;所述环形第三凹槽140的底部内径D8为283.3毫米;所述环形第三凹槽140的底部外径D9为323.42毫米。其中,所述环形第三凹槽140的底部外径D9即为所述待加工面101(如图2所示)的直径。
本发明对靶坯100的待加工面101进行机械加工,在所述靶坯100内形成凹槽(未标示)和凸台(未标示),机械加工后的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110;通过所述凹槽和凸台,可以根据靶坯100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使所述靶坯100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即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所对应靶坯100的厚度较大,从而可以有效延长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靶材组件的频率,有利于工艺效率的提高,工艺成本的降低。
继续结合参考图4和图5,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靶坯。所述靶坯100包括:
位于所述靶坯100内的凹槽(未标示)和凸台(未标示),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110。
所述靶坯100作为靶材组件的一部分,在靶材组件的溅射过程中,电离形成的氩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加速的氩离子轰击所述溅射面110,所述溅射面110发生材料消耗而形成大量靶材原子,溅射出的大量靶材原子沉积在基板上形成金属薄膜。
所述靶坯100的横截面形状可根据所述靶坯100的应用环境以及溅射要求呈圆形、长方形、环形、或其他任意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靶坯10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但所述靶坯100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靶坯100还包括:与所述溅射面110相对的背面102、以及位于所述溅射面110和背面102之间的侧壁103。所述背面102用于实现所述靶坯100和背板之间的焊接结合。
在靶坯100的溅射过程中,所述靶坯100溅射面110不同区域的消耗速率不同,消耗速率较大的区域相比其他区域更容易达到所述靶坯100的使用厚度,从而导致靶材组件达到其使用寿命;通过所述凹槽和凸台,可以根据所述靶坯100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使所述靶坯100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也就是说,使得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所对应靶坯100的厚度较大,从而可以有效延长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靶材组件的频率。
所述凹槽以及凸台的形貌、数量、尺寸和位置关系与溅射工艺的参数相匹配。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凹槽呈相互间隔的同心排布;所述凸台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凸台位于相邻所述凹槽之间,且所述多个凸台呈同心排布。
其中,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是倒梯形,即所述凹槽的底部开口尺寸小于顶部开口尺寸;相应的,所述凸台的剖面形状为梯形。但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倒梯形。
具体地,根据所述靶坯100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在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形成凸台,在溅射材料较少的区域形成凹槽,且所述凹槽和凸台的尺寸根据实际工艺需求而定。
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工艺需求,所述凹槽包括:位于所述溅射面110中心的第一凹槽120(如图4所示)、环绕所述第一凹槽120的环形第二凹槽130、以及环绕所述第二凹槽130的环形第三凹槽140,且所述第三凹槽140贯穿所述侧壁103(如图4所示)。
所述靶坯10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因此,所述第一凹槽12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凹槽13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三凹槽14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
相应的,所述凸台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30之间的第一凸台125(如图4所示)、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30和第三凹槽140之间的第二凸台135(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是倒梯形,因此,所述第一凹槽120和第二凹槽130的剖面形状是倒梯形,所述第三凹槽140的顶部开口尺寸大于底部开口尺寸;相应的,所述第一凸台125和第二凸台135的形貌为梯形。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20的底部直径D1为14.02毫米;所述第一凹槽120的顶部直径D1为22.18毫米;所述环形第二凹槽130的顶部内径D3为111.88毫米,所述环形第二凹槽130的底部内径D4为120.05毫米;所述环形第二凹槽130的底部外径D5为194.9毫米;所述环形第二凹槽130的顶部外径D6为206.66毫米;所述环形第三凹槽140的顶部内径D7为263.94毫米;所述环形第三凹槽140的底部内径D8为283.3毫米;所述环形第三凹槽140的底部外径D9为323.42毫米。其中,所述环形第三凹槽140的底部外径D9即为所述待加工面101(如图2所示)的直径。
本发明所述靶坯100内具有凹槽(未标示)和凸台(未标示),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110;通过所述凹槽和凸台,可以根据靶坯100在溅射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消耗量,使所述靶坯100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即溅射材料较多的区域所对应靶坯100的厚度较大,从而可以有效延长靶材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靶材组件的频率,有利于工艺效率的提高,工艺成本的降低。
虽然本发明己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

1.一种靶坯的加工方法,所述靶坯包括:位于所述靶坯内的凹槽和凸台,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还包括:与所述溅射面相对的背面、以及位于所述溅射面和背面之间的侧壁;所述凹槽包括位于所述溅射面中心的第一凹槽、环绕所述第一凹槽的环形第二凹槽、以及环绕所述第二凹槽的环形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贯穿所述侧壁,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靶坯,所述靶坯包括待加工面;
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机械加工,在所述靶坯内形成凹槽和凸台,机械加工后的所述凹槽表面和凸台表面作为溅射面;
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机械加工的步骤中,在所述靶坯内形成多个呈同心排布的凹槽,所述凹槽之间相互间隔,且在相邻所述凹槽之间形成多个呈同心排布的凸台;所述凹槽的剖面形状是倒梯形,所述凸台的剖面形状为梯形;
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机械加工的步骤包括:采用第一刀具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粗车加工;所述粗车加工的参数包括:切削速度为110毫米/分钟至130毫米/分钟,进给量为0.1毫米/转至0.3毫米/转,吃刀量为0.2毫米至0.4毫米,所述靶坯的转速为500转/分钟至700转/分钟;
采用第二刀具,对所述待加工面进行精车加工;所述精车加工的参数包括:切削速度为30毫米/分钟至40毫米/分钟,进给量为0.04毫米/转至0.06毫米/转,吃刀量为0.01毫米至0.02毫米,所述靶坯的转速为600转/分钟至800转/分钟;
所述第一刀具包括刀杆以及固定于所述刀杆上的第一刀片,所述刀杆的后角角度为30°至35°;
所述第一刀片的切削刃角度为35°;
所述第一刀片的后角角度为35°至40°;
所述第二刀具包括刀杆以及固定于所述刀杆上的第二刀片,所述刀杆的后角角度为30°至35°;
所述第二刀片的切削刃角度为35°;
所述第二刀片的后角角度为35°至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刀片的材料为金刚石。
CN201710219935.2A 2017-04-06 2017-04-06 靶坯及其加工方法 Active CN108687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9935.2A CN108687488B (zh) 2017-04-06 2017-04-06 靶坯及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9935.2A CN108687488B (zh) 2017-04-06 2017-04-06 靶坯及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7488A CN108687488A (zh) 2018-10-23
CN108687488B true CN108687488B (zh) 2020-04-28

Family

ID=63842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9935.2A Active CN108687488B (zh) 2017-04-06 2017-04-06 靶坯及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87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5796B (zh) * 2020-11-11 2022-04-15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靶材组件的焊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57111U (zh) * 2011-06-02 2012-03-07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靶材
CN202576553U (zh) * 2012-05-18 2012-12-05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磁控溅射靶材
CN103862073A (zh) * 2012-12-18 2014-06-18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削方法与一种车刀
CN203700498U (zh) * 2013-12-09 2014-07-09 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溅射靶材组件的结构
CN204893004U (zh) * 2015-06-02 2015-12-23 昇益兴企业有限公司 切削环槽车刀及其车刀片
CN106270556A (zh) * 2015-06-10 2017-01-04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钨钛靶材的车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7488A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21223B1 (en) Slotting cutter and inserts for same
JP2007031200A (ja) カッターホイール
JP2017504495A (ja) 両面フライス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フライス工具
TW201313637A (zh) 劃線輪
JPWO2011158946A1 (ja) ねじ加工用の切削インサート
JP7046802B2 (ja) 切削工具
CN106270556A (zh) 钨钛靶材的车削方法
CN108687488B (zh) 靶坯及其加工方法
JP2010162677A5 (zh)
CN113547390B (zh) 一种钨靶材组件及其表面加工方法
KR20140071969A (ko) 스퍼터링용 탄탈제 코일의 재생 방법 및 그 재생 방법에 의해서 얻어진 탄탈제 코일
CN109420787A (zh) 铜靶材加工方法
CN105798733B (zh) 靶材的回收方法
US11141801B2 (en) Cutting tool having partially-removed film formed thereon
JP2017024124A (ja) アルミホイールの切削加工方法
CN107662008B (zh) 钛防着板的加工方法
TWI650876B (zh) 溝槽加工工具及安裝有該溝槽加工工具之刻劃裝置
JP2018094646A (ja) 切削ブレード
KR20040081880A (ko) 피시디 탬프 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620816B (zh) 靶坯的加工方法
JP2009023031A (ja) 抜き型
TW202019591A (zh) 端銑刀之製造方法
RU158628U1 (ru) Концевая фреза со сменными режущими пластинами, имеющая повышенную стойкость
JP2003285273A (ja) 切断用ホイール
EP4327970A1 (en) Rotary milling cut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