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3715A -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3715A
CN108683715A CN201810384046.6A CN201810384046A CN108683715A CN 108683715 A CN108683715 A CN 108683715A CN 201810384046 A CN201810384046 A CN 201810384046A CN 108683715 A CN108683715 A CN 108683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et
things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intermediate equipment
thing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40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3715B (zh
Inventor
赵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840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837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83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37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9504 priority patent/WO2019205856A1/zh
Priority to US16/494,975 priority patent/US1118444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3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3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2Brokering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应用本发明可以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终端已经应用在各个行业,比如停车管理、水质监测、车辆运营等,越来越多的物联网终端接入到了物联网平台。
物联网终端可以通过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或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等远距离通信技术连接到物联网平台,另外也可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蓝牙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到中间设备(如网关、手机),再通过中间设备连接到物联网平台。
例如,如图1所示,物联网终端支持GPRS+蓝牙,中间设备支持4G+蓝牙,当中间设备的蓝牙打开时,物联网设备会优先选择通过蓝牙(Bluetooth)连接中间设备,并通过中间设备连接物联网平台,以节省物联网终端的流量或功耗。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方法,经常会出现物联网系统连接不可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包括:
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至少如下一种信息:
电量信息、流量信息、信号强度信息、位置信息、存储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信号传输速率信息、信号传输稳定性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获取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所述物联网终端判断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或者,所述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获取本终端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所述物联网终端判断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其中,所述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所述中间设备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
所述中间设备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或者,所述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所述中间设备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
所述中间设备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联网终端,包括: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接入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间设备,包括: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物联网终端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后,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连接请求响应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响应所述建立连接请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来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从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依据判断结果有选择性地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可以避免接入诸如电量不够,流量不够,或信号弱、距离远、存储空间不足、处理能力不够、信号传输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等中间设备而导致的通信问题,或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等,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内部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内部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内部结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中间设备内部结构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中间设备内部结构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中间设备内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现有的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出现丢失物联网终端的情况的原因在于,当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时,有可能中间设备本身因电量不够,流量不够,信号弱、距离远、存储空间不足、处理能力不够、信号传输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平台之间通信中断从而出现丢失物联网终端的情况。
由此,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比如,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电量、流量、位置、存储空间、处理能力、信号传输速率、信号传输稳定性等特征信息,来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从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依据判断结果有选择性地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可以避免接入诸如电量不够,流量不够,或信号弱、距离远、存储空间不足、处理能力不够、信号传输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的中间设备而导致的通信问题,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六个具体实施例。其中,实施例一、二、三的技术方案中由物联网终端获取特征信息并进行是否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的判断;实施例三、四、五的技术方案中则由中间设备获取特征信息并进行是否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的判断。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物联网终端获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至少如下一种信息:电量信息、流量信息、信号强度信息、位置信息、存储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信号传输速率信息、信号传输稳定性信息。
步骤S102:物联网终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物联网终端决定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103;若否,物联网终端不通过中间设备而直接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物联网终端判断获取的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比如,判断中间设备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电量阈值,且剩余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强度阈值,中间设备的位置至本终端的位置之间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存储空间是否大于预设的空间阈值、处理能力是否大于预设的处理阈值、信号传输速率是否大于预设的速率阈值、信号传输稳定性是否大于预设稳定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置预设条件,此处不再详细举例。
步骤S103: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步骤S104:中间设备返回建立连接响应。
步骤S105:物联网终端确定发送数据周期。
较佳地,本步骤中物联网终端可以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发送数据周期。比如,当中间设备的电量较低时,物联网终端可以确定通过中间设备向物联网平台发送数据的周期较大频率较低,以节省电量。
步骤S106: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1061: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请求;
子步骤S1062:中间设备向物联网平台转发数据请求;
子步骤S1063:物联网平台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响应;
子步骤S1064:中间设备向物联网终端转发数据响应。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特征信息获取模块201、条件判断模块202、接入模块203。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202用于判断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接入模块203用于依据所述条件判断模块202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在决定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后,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并在接收到所述中间设备返回的建立连接响应后,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数据发送周期;之后,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物联网终端在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之前,先获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比如,获取中间设备的电量、流量等特征信息,来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从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依据判断结果有选择性地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可以避免接入诸如电量不够,流量不够,或信号弱、距离远、存储空间不足、处理能力不够、信号传输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的中间设备而导致的通信问题,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物联网终端获取本终端的特征信息以及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至少如下一种信息:电量信息、流量信息、信号强度信息、位置信息、存储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信号传输速率信息、信号传输稳定性信息。
步骤S302:物联网终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物联网终端决定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303;若否,物联网终端不通过中间设备而直接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物联网终端判断获取的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比如,判断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可以是,判断中间设备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电量阈值,且剩余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强度阈值,中间设备的位置至本终端的位置之间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比如,判断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可以是,判断本终端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电量低值,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强度低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置预设条件中的第一、二条件,此处不再详细举例。
在物联网终端判断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满足第一条件,且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物联网终端决定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303;否则,物联网终端不通过中间设备而直接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除了判断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外,还判断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从而可以除了避免接入诸如电量不够,流量不够,或信号弱、距离远、存储空间不足、处理能力不够、信号传输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的中间设备而导致的通信问题,还可以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步骤S303: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步骤S304:中间设备返回建立连接响应。
步骤S305:物联网终端确定发送数据周期。
较佳地,本步骤中物联网终端可以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发送数据周期。比如,当中间设备或本终端的电量较低时,物联网终端可以确定通过中间设备向物联网平台发送数据的周期较大频率较低,以节省电量。
步骤S306: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3061: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请求;
子步骤S3062:中间设备向物联网平台转发数据请求;
子步骤S3063:物联网平台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响应;
子步骤S3064:中间设备向物联网终端转发数据响应。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内部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特征信息获取模块401、条件判断模块402、接入模块403。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本终端的特征信息以及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402用于判断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接入模块403用于依据所述条件判断模块402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在决定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后,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并在接收到所述中间设备返回的建立连接响应后,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数据发送周期;之后,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物联网终端在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之前,先获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以及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来判断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从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依据判断结果有选择性地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可以避免接入诸如电量不够,流量不够,或信号弱、距离远、存储空间不足、处理能力不够、信号传输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的中间设备而导致的通信问题,还可以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物联网终端获取本终端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至少如下一种信息:电量信息、流量信息、信号强度信息。
步骤S502:物联网终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物联网终端决定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503;若否,物联网终端不通过中间设备而直接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物联网终端判断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比如,判断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可以是,判断本终端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电量低值,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强度低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置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此处不再详细举例。
在物联网终端判断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物联网终端决定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503;否则,物联网终端不通过中间设备而直接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可以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步骤S503: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步骤S504:中间设备返回建立连接响应。
步骤S505:物联网终端确定发送数据周期。
较佳地,本步骤中物联网终端可以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发送数据周期。比如,当本终端的电量较低时,物联网终端可以确定通过中间设备向物联网平台发送数据的周期较大频率较低,以节省电量。
步骤S506: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5061: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请求;
子步骤S5062:中间设备向物联网平台转发数据请求;
子步骤S5063:物联网平台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响应;
子步骤S5064:中间设备向物联网终端转发数据响应。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内部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特征信息获取模块601、条件判断模块602、接入模块603。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本终端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602用于判断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接入模块603用于依据所述条件判断模块602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在决定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后,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并在接收到所述中间设备返回的建立连接响应后,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数据发送周期;之后,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中,物联网终端在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之前,先获取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来判断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从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依据判断结果有选择性地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可以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步骤S702:中间设备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至少如下一种信息:电量信息、流量信息、信号强度信息、位置信息、存储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信号传输速率信息、信号传输稳定性信息。
步骤S703:中间设备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决定物联网终端可以通过本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704;若否,中间设备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建立连接失败响应。
本步骤中,中间设备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比如,判断本设备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电量阈值,且剩余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强度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置预设条件,此处不再详细举例。
步骤S704:中间设备返回建立连接响应。
步骤S705:中间设备确定发送数据周期。
较佳地,本步骤中中间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发送数据周期。比如,当中间设备的电量较低时,中间设备可以确定物联网终端向物联网平台发送数据的周期较大频率较低,以节省电量。
步骤S706: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7061: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请求;
子步骤S7062:中间设备向物联网平台转发数据请求;
子步骤S7063:物联网平台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响应;
子步骤S7064:中间设备向物联网终端转发数据响应。
在上述步骤S703中间设备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并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建立连接失败响应后,物联网终端可以直接接入物联网平台并缓存数据,也可以继续判断其它中间设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通过其它满足预设条件的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中间设备,内部结构如图9所示,包括:特征信息获取模块801、条件判断模块802、连接请求响应模块803。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801用于在接收到物联网终端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后,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802用于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连接请求响应模块803用于依据条件判断模块802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响应所述建立连接请求;在决定返回建立连接响应后,连接请求响应模块803还可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数据发送周期,之后,为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技术方案中,中间设备接收到物联网终端的建立连接请求后,先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比如,电量、流量等特征信息,来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从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为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依据判断结果有选择性地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可以避免接入诸如电量不够,流量不够,或信号弱的中间设备而导致的通信问题,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10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901: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步骤S902:中间设备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以及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至少如下一种信息:电量信息、流量信息、信号强度信息、位置信息、存储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信号传输速率信息、信号传输稳定性信息。
步骤S903:中间设备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决定物联网终端可以通过本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904;若否,中间设备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建立连接失败响应。
本步骤中,中间设备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比如,判断本设备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电量阈值,且剩余流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流量阈值,且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强度阈值,本设备的位置至物联网终端的位置之间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比如,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可以是,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电量低值,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强度低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置预设条件中的第一、二条件,此处不再详细举例。
在中间设备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满足第一条件,且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中间设备决定为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904;否则,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建立连接失败响应。
本步骤中,除了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外,还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从而可以除了避免接入诸如电量不够,流量不够,或信号弱、距离远、存储空间不足、处理能力不够、信号传输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的中间设备而导致的通信问题,还可以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步骤S904:中间设备返回建立连接响应。
步骤S905:中间设备确定发送数据周期。
较佳地,本步骤中中间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发送数据周期。比如,当中间设备或物联网终端的电量较低时,可以确定物联网终端向物联网平台发送数据的周期较大频率较低,以节省电量。
步骤S906: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9061: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请求;
子步骤S9062:中间设备向物联网平台转发数据请求;
子步骤S9063:物联网平台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响应;
子步骤S9064:中间设备向物联网终端转发数据响应。
在上述步骤S903中间设备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并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建立连接失败响应后,物联网终端可以直接接入物联网平台并缓存数据,也可以继续判断其它中间设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通过其它满足预设条件的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中间设备,内部结构如图11所示,包括:特征信息获取模块1001、条件判断模块1002、连接请求响应模块1003。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1001用于在接收到物联网终端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后,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以及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1002用于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连接请求响应模块1003用于依据条件判断模块1002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响应所述建立连接请求。在决定返回建立连接响应后,连接请求响应模块1003还可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数据发送周期,之后,为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技术方案中,中间设备接收到物联网终端的建立连接请求后,先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以及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来判断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从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为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依据判断结果有选择性地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可以避免接入诸如电量不够,流量不够,或信号弱、距离远、存储空间不足、处理能力不够、信号传输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的中间设备而导致的通信问题,还可以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1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1: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步骤S1102:中间设备获取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可以包括至少如下一种信息:电量信息、流量信息、信号强度信息、位置信息、存储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信号传输速率信息、信号传输稳定性信息。
步骤S1103:中间设备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是,则决定物联网终端可以通过本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1104;若否,中间设备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建立连接失败响应。
本步骤中,中间设备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比如,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可以是,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电量是否大于预设的电量低值,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的强度低值,本设备的位置至物联网终端的位置之间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设置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此处不再详细举例。
在中间设备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中间设备决定为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执行如下步骤S1104;否则,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建立连接失败响应。
本步骤中,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第二条件,从而可以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步骤S1104:中间设备返回建立连接响应。
步骤S1105:中间设备确定发送数据周期。
较佳地,本步骤中中间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发送数据周期。比如,当中间设备或物联网终端的电量较低时,可以确定物联网终端向物联网平台发送数据的周期较大频率较低,以节省电量。
步骤S1106:物联网终端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步骤中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061:物联网终端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请求;
子步骤S11062:中间设备向物联网平台转发数据请求;
子步骤S11063:物联网平台向中间设备发送数据响应;
子步骤S11064:中间设备向物联网终端转发数据响应。
在上述步骤S1103中间设备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不满足预设条件,并向物联网终端发送建立连接失败响应后,物联网终端可以直接接入物联网平台并缓存数据,也可以继续判断其它中间设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通过其它满足预设条件的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中间设备,内部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特征信息获取模块1201、条件判断模块1202、连接请求响应模块1203。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1201用于在接收到物联网终端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后,获取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1202用于判断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连接请求响应模块1203用于依据条件判断模块1202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响应所述建立连接请求。在决定返回建立连接响应后,连接请求响应模块1203还可根据获取的特征信息确定数据发送周期,之后,为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技术方案中,中间设备接收到物联网终端的建立连接请求后,先获取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来判断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从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为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依据判断结果有选择性地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可以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来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从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这样,依据判断结果有选择性地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可以避免接入诸如电量不够,流量不够,或信号弱、距离远、存储空间不足、处理能力不够、信号传输慢、信号传输不稳定的中间设备而导致的通信问题,或避免物联网终端在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导致的功耗增加而最终影响通信的问题,或者避免物联网终端在信号弱的情况下与中间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等,从而提高物联网终端接入到物联网平台的可靠性。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包括:
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包括至少如下一种信息:
电量信息、流量信息、信号强度信息、位置信息、存储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信号传输速率信息、信号传输稳定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获取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所述物联网终端判断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或者,所述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获取本终端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所述物联网终端判断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具体包括:
所述物联网终端在判断所述预设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向所述中间设备发送建立连接请求;
所述物联网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中间设备返回的建立连接响应后,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所述中间设备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
所述中间设备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或者,所述获取物联网终端和/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判断获取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具体包括:
所述中间设备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
所述中间设备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以及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所述物联网终端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具体包括:
所述中间设备在判断所述预设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物联网终端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并返回建立连接响应;
之后,所述物联网终端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7.一种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中间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接入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所述中间设备接入物联网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本终端的特征信息;以及
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本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9.一种中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物联网终端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后,获取本设备的特征信息;
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本设备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一条件;
连接请求响应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响应所述建立连接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以及
所述条件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物联网终端的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中的第二条件。
CN201810384046.6A 2018-04-26 2018-04-26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Active CN108683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4046.6A CN108683715B (zh) 2018-04-26 2018-04-26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PCT/CN2019/079504 WO2019205856A1 (zh) 2018-04-26 2019-03-25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US16/494,975 US11184441B2 (en) 2018-04-26 2019-03-25 Intermediate device, IoT terminal and method of IoT terminal accessing IoT platfor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4046.6A CN108683715B (zh) 2018-04-26 2018-04-26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3715A true CN108683715A (zh) 2018-10-19
CN108683715B CN108683715B (zh) 2022-05-10

Family

ID=63802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4046.6A Active CN108683715B (zh) 2018-04-26 2018-04-26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4441B2 (zh)
CN (1) CN108683715B (zh)
WO (1) WO2019205856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1818A (zh) * 2019-04-15 2019-06-2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企业用水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012445A (zh) * 2019-04-15 2019-07-1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于低复杂度移动终端监测工业企业用水波动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35125A (zh) * 2019-04-15 2019-07-1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企业用水量异常监测方法及系统
WO2019205856A1 (zh) * 2018-04-26 2019-10-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WO2020191669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系统、中央控制设备、应用设备以及通信方法
CN111770100A (zh) * 2020-06-30 2020-10-13 贵州云尚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验外部设备安全接入物联网终端的方法及其系统
WO2021147844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222319A (zh) * 2021-12-08 2022-03-22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4007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with a nod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rough an intermediary node
CN103713608A (zh) * 2013-12-27 2014-04-09 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 无线物联家居系统分级网络架构及其组网通信方法
CN104780536A (zh) * 2015-04-03 2015-07-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认证方法及终端
US20160353305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Kiban Labs, Inc.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utomotiv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6302056A (zh) * 2016-09-30 2017-01-0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家居物联网通讯连接系统及通讯连接方法
CN106550383A (zh) * 2016-11-25 2017-03-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6714081A (zh) * 2016-11-22 2017-05-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6973052A (zh) * 2017-03-29 2017-07-21 武汉米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电频谱超窄带物联网终端认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00171B2 (en) * 2013-02-25 2018-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to discover, configure, and leverage relationships i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networks
CN108683715B (zh) 2018-04-26 2022-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EP3672159A1 (en) * 2018-12-19 2020-06-24 Orange Internet of things connectivity device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44007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with a nod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rough an intermediary node
CN103713608A (zh) * 2013-12-27 2014-04-09 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 无线物联家居系统分级网络架构及其组网通信方法
CN104780536A (zh) * 2015-04-03 2015-07-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认证方法及终端
US20160353305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Kiban Labs, Inc.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utomotiv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6302056A (zh) * 2016-09-30 2017-01-0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家居物联网通讯连接系统及通讯连接方法
CN106714081A (zh) * 2016-11-22 2017-05-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6550383A (zh) * 2016-11-25 2017-03-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6973052A (zh) * 2017-03-29 2017-07-21 武汉米风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电频谱超窄带物联网终端认证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84441B2 (en) 2018-04-26 2021-11-2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termediate device, IoT terminal and method of IoT terminal accessing IoT platform
WO2019205856A1 (zh) * 2018-04-26 2019-10-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WO2020191669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系统、中央控制设备、应用设备以及通信方法
US11622005B2 (en) 2019-03-27 2023-04-0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central control device, appl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CN110012445A (zh) * 2019-04-15 2019-07-1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于低复杂度移动终端监测工业企业用水波动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35125A (zh) * 2019-04-15 2019-07-1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企业用水量异常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9951818B (zh) * 2019-04-15 2020-09-2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企业用水管理方法
CN110012445B (zh) * 2019-04-15 2020-10-1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于低复杂度移动终端监测工业企业用水波动情况的方法
CN110035125B (zh) * 2019-04-15 2021-03-3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企业用水量异常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9951818A (zh) * 2019-04-15 2019-06-2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企业用水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1147844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770100A (zh) * 2020-06-30 2020-10-13 贵州云尚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验外部设备安全接入物联网终端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4222319A (zh) * 2021-12-08 2022-03-22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222319B (zh) * 2021-12-08 2024-03-26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84441B2 (en) 2021-11-23
CN108683715B (zh) 2022-05-10
US20200382596A1 (en) 2020-12-03
WO2019205856A1 (zh)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3715A (zh) 中间设备、物联网终端及其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方法
CN100438377C (zh) 信道决定方法及其使用的无线电台站和终端设备
US639706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prioritize data transfer in a short range Ad Hoc network
CN102946630B (zh)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方法
CN103299679B (zh) 准入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1977115B (zh) 一种实现以太网供电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EP1768431B1 (en) Network selection for a multimode terminal.
CN106412276A (zh) 调节终端参数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48235A (zh)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38488A (zh)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控制器、网关及系统
US2010011878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aborative sensing based on an allowed error range of a sensor in a wireless sensor node
CN111432231B (zh) 边缘网络的内容调度方法、家庭网关、系统、及服务器
CN104012046A (zh) 中继装置、通信线束以及通信系统
US9438309B2 (en) Asymmetric channels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CN109714833A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20068579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source assign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0244601A (ja) データ回線選択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回線選択装置
CN10441100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4302446A (zh) 一种体验质量QoE上报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7174543A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及び無線lan制御方法
CN104303559B (zh) 基站节能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4349270B (zh) 一种小小区的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JP3236827B2 (ja) 無線電話装置
CN103347292A (zh) 一种降低wifi功耗的装置及方法
CN101019461B (zh) 无线网络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