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79386A - 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79386A
CN108679386A CN201810806574.6A CN201810806574A CN108679386A CN 108679386 A CN108679386 A CN 108679386A CN 201810806574 A CN201810806574 A CN 201810806574A CN 108679386 A CN108679386 A CN 108679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mponent
fixing device
connector
track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65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79386B (zh
Inventor
吴婵
戴荣平
陈有信
杜旭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08065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793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79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9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79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9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1Allowing quick release of the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looking at the eye fundus, e.g. ophthalmosc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所述智能眼底镜包括移动终端、光学透镜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相对距离可调。第一固定部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第二固定部件用于固定光学透镜,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中心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同轴。本申请通过固定装置精确调整移动终端和光学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便捷地采集到不同患者的眼部图像,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传输和存储,实现远程会诊。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检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群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眼底病等相关疾病迅速增加。目前,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眼科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贫困、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的眼部疾病漏诊和误诊的比例较高,导致许多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视力明显下降甚至致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眼科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主要是由于眼科医生的培养周期长,数量少,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同时,眼科诊断主要依赖于眼科检查设备,而目前的眼科检查设备较大、不易移动,不具有流动性,且设备的使用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人力成本高。
为了让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居民都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眼科诊疗,实现眼科疾病的及时诊断以及改善眼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眼科诊断需要新的技术设备,以实现眼科检查设备的便携化、简单化以及远程会诊等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具有便携性、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传输和存储,用于远程会诊或智能识别。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部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
第二固定部件,用于固定光学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相对距离可调。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
主体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分别以可转动地方式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二杆件可相对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件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二杆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
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以及
四边形框架,所述四边形框架通过四个连接杆首尾依次可转动地连接形成;
其中,所述四边形框架的对角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的伸缩长度为80-700毫米。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主体部,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主体部相对转动;
第二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和主体部,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和所述主体部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连接;
第三连接件,用于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三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卡箍和第一紧固件,所述卡箍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为铰接轴。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
第二紧固件;
第三轴套,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可转动地连接;
开口槽,与所述第三轴套相对设置,用于容置所述主体部的端部;
其中,所述开口槽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以紧固连接所述主体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观察窗;
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的相对距离可调,所述观察窗的中心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同轴。
优选地,所述观察窗设置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边分别设置有定位标记。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还包括:
第一轨道,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还包括:
第二轨道,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与所述第一轨道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为相互平行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为U形滑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配合,沿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进行移动;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包括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配合,沿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进行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分别为锁紧螺母。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为碳纤维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包括:
夹持部,用于固定所述光学透镜;
第四轴套,与所述夹持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圈。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
第三连接部件,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用于固定蓝牙遥控器。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包括扣爪和适于与所述蓝牙遥控器固定连接的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
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打开发光单元和/或进行拍照;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包括:
连接器,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
控制按钮,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
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与所述控制按钮连接;
导线,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从所述主体部中引出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为耳机插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在展开状态时相互平行,与所述主体部形成预定夹角。
优选地,所述预定夹角为9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还包括:
第一组固定块和第二组固定块,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组固定块和第二组固定块可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件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二滑动部件设置于所述滑道内,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眼底镜,包括:
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和发光单元;
光学透镜;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光学透镜,以使得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摄像头的中心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同轴。
优选地,所述智能眼底镜还包括:
蓝牙遥控器,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打开发光单元和/或进行拍照。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所述智能眼底镜包括移动终端、光学透镜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相对距离可调。第一固定部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第二固定部件用于固定光学透镜,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中心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同轴。本申请通过固定装置精确调整移动终端和光学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便捷地采集到不同患者的眼部图像,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传输和存储,实现远程会诊。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在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在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在展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主体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卡箍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在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申请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申请。为了避免混淆本申请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固定装置A包括第一固定部件1、第二固定部件2、主体部3、第一连接部件4、第二连接部件5和第三连接部件6。第一固定部件1通过第一连接部件4与主体部3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固定部件2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与主体部3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和第二固定部件2的相对距离可调。第一固定部件1用于固定移动终端B(图中未示出),第二固定部件2用于固定光学透镜C(图中未示出),进而形成简易的便携式智能眼底镜。第一固定部件1和第二固定部件2被配置为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便于移动和携带固定装置A,以满足在任意情况下进行使用。其中,在展开状态时,第一固定部件1和第二固定部件2相互平行,分别与主体部3形成预定夹角α,以使得固定在其上的移动终端B的摄像头的中心和光学透镜C的中心同轴,进而可以通过移动终端B的摄像头获取到通过光学透镜C形成的眼部图像。优选地,所述预定夹角α为90度。
主体部3包括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所述第二杆件32可相对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件31内,进而使得主体部3的长度可调。所述第一杆件31可以设置为圆柱形杆或多边形杆,其内可以设置为圆柱形孔或多边形孔。所述第二杆件32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杆件31内的圆柱形孔或多边形孔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件31设置为圆柱形杆,其内设置为多边形孔;所述第二杆件32设置为多边形杆,与所述第一杆件31内的多边形孔相匹配。第二杆件32套设在第一杆件31的多边形孔内,沿所述多边形孔移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通过第一连接部件4与第一杆件3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与第二杆件32可转动连接。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与第一杆件31形成预定夹角α,第二固定部件2与第二杆件32形成预定夹角α。优选地,所述预定夹角α为90度。所述主体部3的伸缩长度为80-700毫米。在使用时,主体部3可以根据对不同患者或不同眼部部位的检查需要(例如,眼底、玻璃体、眼前节等)进行相应地长度调节,以使得移动终端B与光学透镜C可以获取到最佳效果的眼部图像。在折叠状态时,固定装置A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所述主体部3可以通过购买现成的伸缩机构获得,也可以通过上述结构进行加工和生产获得。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3包括第一连接杆33、第二连接杆34以及四边形框架35,如图4所示。所述四边形框架35通过四个连接杆350首尾依次可转动地连接形成。所述四边形框架35的对角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3和第二连接杆34固定连接,通过四边形框架35对角两端的拉伸实现对主体部3长度的调节。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件4与第一连接杆3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与第二连接杆34可转动连接。
第一连接部件4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和主体部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件4包括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三连接件43。第一连接件41与所述主体部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42与第一固定部件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通过第三连接件43可转动地连接,进而实现主体部3与第一固定部件1可转动地连接,如图5所示。
第一连接件41包括卡箍411和第一紧固件412。所述卡箍411的两端分别形成凸耳,凸耳处预留有安装孔。第一紧固件412穿过所述安装孔后对所述卡箍411进行紧固。所述第一紧固件412可以为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安装孔后旋紧螺母使得第一连接件41与主体部3可以紧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上还设置有第一轴套413,第三连接件43穿过第一轴套413与第二连接件4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箍411为一体成型的卡箍带。在其它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卡箍411也可以设置为由两个半圆形卡箍带411a、411b固定连接形成。所述两个半圆形卡箍带411a、411b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有凸耳,凸耳处预留安装孔,通过穿入螺栓后旋紧螺母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两个半圆形卡箍带411a、411b的两端还可以设置为不同的连接机构。其中,卡箍带411a一端设置为挂轴,卡箍带411b的一端设置为与所述挂轴相匹配的轴套。卡箍带411a和411b的另一端设置为凸耳,其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栓拧紧,如图7所示。
第二连接件42设置有多个连接孔421,通过螺栓或螺钉与第一固定部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轴套422,与所述第一轴套413的孔径相同,所述第三连接件43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套413和第二轴套4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以第三连接件43为轴可相对转动。由于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分别与主体部3和第一固定部件1固定连接,由此,主体部3和第一固定部件1可以以第三连接件43为轴相对转动。所述第三连接件43可以设置为铰接轴或销轴。
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三连接件43可以分别通过传统的加工方式获得,然后进行组装生成第一连接部件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4还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一次打印成型。通过3D打印获得的第一连接部件4不仅节省材料,同时还免安装,避免多个零件安装时出现错误,无法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件41的卡箍411套设于第一杆件31上,将螺栓穿过卡箍411两端的安装孔,通过螺母拧紧,使得所述卡箍411和第一杆件31固定连接。最后,将第一固定部件1的安装孔与第二连接件42的多个连接孔421对齐,通过螺栓或螺钉拧紧固定连接。由此,第一固定部件1、第一连接部件4和主体部3实现了相互连接,第一固定部件1与所述主体部3可相对转动。对于传统加工来说,还需要先组装第一连接部件4:将第一连接件41的第一轴套413和第二连接件42的第二轴套422沿中心轴长度方向放置,然后将第三连接件43依次穿过第一轴套413和第二轴套422,使得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可相对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部件1包括支撑板11、第一滑动部件12、第二滑动部件13和第一轨道14。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相对设置在第一轨道14上,可以沿第一轨道14进行往复运动,以使得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之间的距离可调,便于固定不同的移动终端B,如图8所示。
支撑板11上设置有观察窗111,所述观察窗111用于露出移动终端B的摄像头和发光单元,以使得移动终端B可以在拍摄眼部图像的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光源,以使得智能眼底镜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光线环境。所述观察窗111可以设置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沿所述正方形或长方形四边的中心分别设置有定位标记111a。所述定位标记111a用于标记移动终端B放置于支撑板11时的安装位置,以使得移动终端B的摄像头和发光单元可以从观察窗111中露出。同时,第一固定部件1和第二固定部件2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观察窗111的中心与光学透镜C的中心同轴,以使得移动终端B可以拍摄获取眼部图像。所述支撑板11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螺栓或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与第二连接件42的连接孔421进行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1的材料为碳纤维板,具有价格便宜,质量轻等优点,可以通过数控加工的方式获得。
第一轨道14设置于支撑板11上,位于观察窗111的一侧。所述第一轨道14可以设置为滑槽,通过刻蚀支撑板11形成。所述滑槽可以设置为一条连通的槽,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相对设置于滑槽上。所述滑槽还可以设置为两条共线的槽,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分别相对设置于两条共线的槽中。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轨道14可以设置为U形滑轨,通过粘贴、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支撑板11上,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相对设置于U形滑轨上,进行移动。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还包括第一锁紧装置16和第二锁紧装置17,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上。当移动终端B固定于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之间时,通过控制第一锁紧装置16和第二锁紧装置17进而锁紧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限制其移动,避免移动终端B滑落。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装置16和第二锁紧装置17分别为锁紧螺母。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上设置有螺纹孔,在移动到预定位置时,第一锁紧装置16和第二锁紧装置17分别穿过所述螺纹孔固定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当所述第一轨道14为滑槽时,第一锁紧装置16、第二锁紧装置17从支撑板11的底面穿过所述滑槽与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螺纹孔连接,通过拧紧限制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还包括第二轨道15,与第一轨道14平行设置于支撑板11上。所述第二轨道15与第一轨道1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相对设置于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上,沿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进行移动,以避免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在移动的同时发生转动,使得移动终端B无法准确地固定到支撑板11的相应位置。
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包括第一滑块121和第二滑块122,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相配合,同时沿所述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滑动部件13包括第三滑块131和第四滑块132,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相配合,同时沿所述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进行移动,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第二滑动部件13可以通过传统的机加工方式制造获得,也可以通过3D打印的方式制造获得。
第二连接部件5用于连接第二固定部件2和主体部3,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和所述主体部3可以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轴套51,通过连接轴23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槽52,所述开口槽52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主体部3插入所述开口槽52内,第二紧固件53穿过所述连接孔通过拧紧以固定所述主体部3。所述第二紧固件53可以为螺栓螺母。在另一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还可以设置为与第一连接部件4相同的结构。
第二固定部件2包括夹持部21和第四轴套22,第四轴套22与夹持部2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部21用于固定光学透镜C。连接轴23依次穿过第三轴套51和第四轴套22使得第二固定部件2与第二连接部件5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21为环状结构,与所述光学透镜C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所述光学透镜C,所述夹持部21设置为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夹持部21具有弹性,易于安装和更换光学透镜C。优选地,所述夹持部21的内侧可以设置有凹槽,以使得光学透镜C可以卡扣在所述凹槽内,防止脱落。同时,所述夹持部21也可以在其内侧设置橡胶垫圈,可以起到防滑等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A还包括第三连接部件6,与所述主体部3固定连接,用于固定蓝牙遥控器D(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连接部件6包括扣爪61和适于与所述蓝牙遥控器D固定连接的固定部62。在本实施例中,将蓝牙遥控器D固定于固定部62上,通过蓝牙与移动终端B进行配对通信连接。所述蓝牙遥控器D可以用于控制移动终端B进行拍照或打开发光单元。
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装置A还可以通过控制部件7控制移动终端B打开发光单元和/或进行拍照。其中,所述控制部件7包括连接器71、控制按钮72、控制电路板73(图中未示出)以及导线74,如图10所示。控制按钮7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3上;控制电路板73设置于主体部3内,与所述控制按钮72连接;导线74的一端与控制电路板73连接,另一端从主体部3中引出与连接器71电连接;连接器71与移动终端B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71为耳机插头。将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B的耳机孔中,通过按压控制按钮72,控制移动终端B进行拍照或打开发光单元。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和主体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相对距离可调,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可转动地固定在主体部上,第一固定部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第二固定部件用于固定光学透镜,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中心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同轴。本申请通过精确调整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之间的距离实现调节移动终端和光学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满足检测不同患者所需的距离。
实施例二:
图11和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图12所示,本申请的固定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固定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固定部件1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第一固定部件1结构不同。具体如下:
第一固定部件1包括支撑板11、第一滑动部件12、第二滑动部件13、第一组固定块18、第二组固定块19、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20。第一组固定块18和第二组固定块19均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块,分别与支撑板11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的底部。每个固定块上均设置有通孔101,前后相对固定安装的第一组固定块18和第二组固定块19的通孔101同轴。所述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20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组固定块18和第二组固定块19的通孔101,与所述第一组固定块18和第二组固定块19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20的长度长于第一组固定块18和第二组固定块19之间的相对距离。
第一滑动部件12包括第一滑块121和第二滑块122,第一滑块121和第二滑块122固定连接。第二滑块122设置有两个平行容置槽,两个容置槽的端部设置有通孔102,所述第一组固定块18和第二组固定块19分别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与所述第二滑块122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20穿过所述通孔102、101实现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21与所述第二滑块12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21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的上侧,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第二滑块122沿所述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20相对运动,可以调节第一滑块121与第二滑动部件13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放置不同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二滑块122还设置有滑道130,第二滑动部件13设置于所述滑道130内,沿所述滑道130相对移动,调节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之间的距离。
第二滑动部件13包括第三滑块131和第四滑块132。其中,第三滑块131设置为圆柱形,设置于滑道130内,通过弹性部件140与第二滑块122连接。第三滑块131通过弹性部件140与所述第二滑块122相对移动。第四滑块132与第三滑块131的一端连接,其设置于支撑板11的上侧,用于固定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固定于第一滑块121和第四滑块132之间时,通过弹性部件140的弹性夹紧移动终端。
支撑板11上设置有观察窗111,所述观察窗111用于露出移动终端B的摄像头和发光单元,以使得移动终端B可以在拍摄眼部图像的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光源,以使得智能眼底镜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光线环境。所述观察窗111可以设置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沿所述正方形或长方形四边的中心分别设置有定位标记111a。所述定位标记111a用于标记移动终端B放置于支撑板11时的安装位置,以使得移动终端B的摄像头和发光单元可以从观察窗111中露出。同时,第一固定部件1和第二固定部件2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观察窗111的中心与光学透镜C的中心同轴,以使得移动终端B可以拍摄获取眼部图像。所述支撑板11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孔,螺栓或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与第二连接件42的连接孔421进行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1的材料为碳纤维板,具有价格便宜,质量轻等优点,可以通过数控加工的方式获得。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眼底镜,包括固定装置A、移动终端B(图中未示出)和光学透镜C(图中未示出)。所述固定装置A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结构相同。所述移动终端B包括手机、照相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B包括摄像头和发光单元,通过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夹持固定在支撑板11上。所述移动终端B的摄像头和发光单元通过观察窗111露出进行拍摄获取眼部图像。光学透镜C固定于第二固定部件2的夹持部21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主体部3的伸缩调节移动终端B和光学透镜C之间的距离。同时移动终端B和光学透镜C可相对于主体部3进行转动。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摄像头的中心与所述光学透镜C的中心同轴。所述智能眼底镜还包括蓝牙遥控器D(图中未示出),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件6上,通过蓝牙与所述移动终端B通信,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B打开发光单元和/或进行拍照。
本实施例智能眼底镜的光学成像原理为:利用移动终端B自带的发光单元,经置于移动终端B前的光学透镜C投射到散瞳后的眼底,眼底虚像经光学透镜C后成像于移动终端B与光学透镜C之间,此时利用移动终端B的相机拍摄并存储图片。
在使用智能眼底镜时,可以通过调节固定装置A中第一固定部件1和第二固定部件2之间的距离,调节摄像头、发光单元与光学透镜C之间的相对距离,同时对于不同患者需要更换不同放大倍率的光学透镜,从而获得最佳的眼部图像,然后医生可根据最佳眼部图像进行眼部病变分析。
利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底镜对糖尿病人群及高血压人群进行眼底图像采集,根据图像对眼底病变进行分级,并与传统眼底照相机图像以及规范化的眼底病变分期图像进行比较,全面评估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眼底镜进行临床测量的准确性。
(1)对糖尿病及高血压人群的眼底图像采集: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科门诊随机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屈光间质严重混浊(重度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及前房角狭窄的患者不纳入研究。对所有入选患者记录信息后进行散瞳(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以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底镜以及传统的TOPCON眼底照相机分别拍摄其眼底照片,从后极部开始,然后移动到上方、颞侧、下方及鼻侧周边视网膜,得到包括视盘、黄斑的四个象限约50度范围的视网膜图像。随后将患者转诊至两位视网膜病变专家,散瞳后独立进行眼底检查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期。由智能眼底镜及传统的TOPCON眼底照相机获取的眼底图像也分别由专科医师进行分期。
(2)糖尿病及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期
对每个患者的眼底图像进行分期以及专家进行眼底检查分期时,均需填写相应的问卷。分期人员对所有患者均需填写眼底或眼底照片是否清晰,对糖尿病患者需填写是否有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样改变、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新生血管的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任何先前的激光光凝治疗及黄斑囊样水肿(重度黄斑水肿),然后依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对高血压患者需填写是否有动脉变细、动脉反光增强,动静脉管径比例,是否有动静脉交叉征,是否有视网膜水肿、出血、硬性渗出及棉绒斑,是否有视盘水肿。然后依据Keith—Wagener四级分类法进行分级。
(3)评估智能眼底镜获取的眼底图像
将利用智能眼底镜获得的眼底图像进行分期分级,与传统眼底照相机图像以及专家检查的眼底病变分期进行比较,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眼底镜可以准确地获取到患者的眼底图像,并通过眼底图像可以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眼部病变的程度。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智能眼底镜通过利用移动终端B的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光学透镜的合理组合,可以便捷地采集到不同患者的具有临床价值的眼部图像,满足不同患者的眼部屈光度的需求。所述智能眼底镜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操做。智能眼底镜可以存储和传输采集到的眼部图像,在传输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传输给眼科专家,用于远程会诊或在云服务器上智能识别。由于智能眼底镜的便携性以及简单操作性,使得所述智能眼底镜不受地理位置以及操作人员的限制,可以快速扩大规模和推广。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所述智能眼底镜包括移动终端、光学透镜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的相对距离可调。第一固定部件用于固定移动终端,第二固定部件用于固定光学透镜,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移动终端的摄像头中心与所述光学透镜的中心同轴。本申请通过固定装置精确调整移动终端和光学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便捷地采集到不同患者的眼部图像,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传输和存储,实现远程会诊和智能识别。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固定装置(A),包括:
第一固定部件(1),用于固定移动终端(B);
第二固定部件(2),用于固定光学透镜(C);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和第二固定部件(2)的相对距离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A)还包括:
主体部(3),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和第二固定部件(2)分别以可转动地方式与所述主体部(3)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3)包括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所述第二杆件(32)可相对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件(31)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与所述第一杆件(31)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与所述第二杆件(3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3)包括:
第一连接杆(33)和第二连接杆(34);以及
四边形框架(35),所述四边形框架(35)通过四个连接杆(350)首尾依次可转动地连接形成;
其中,所述四边形框架(35)的对角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3)和第二连接杆(34)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3)的伸缩长度为80-70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A)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4),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和主体部(3),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和所述主体部(3)相对转动;
第二连接部件(5),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和主体部(3),以使得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和所述主体部(3)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4)包括:
第一连接件(41),与所述主体部(3)连接;
第二连接件(42),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连接;
第三连接件(43),用于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413)和第二轴套(422),所述第三连接件(43)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套(413)和第二轴套(4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卡箍(411)和第一紧固件(412),所述卡箍(411)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412)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42)设置有多个连接孔(421),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43)为铰接轴。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包括:
第二紧固件(53);
第三轴套(51),通过连接轴(23)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可转动地连接;
开口槽(52),与所述第三轴套(51)相对设置,用于容置所述主体部(3)的端部;
其中,所述开口槽(52)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紧固件(53)穿过所述连接孔以紧固连接所述主体部(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包括:
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设置有观察窗(111);
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上;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的相对距离可调,所述观察窗(111)的中心与所述光学透镜(C)的中心同轴。
优选地,所述观察窗(111)设置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边分别设置有定位标记(111a)。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还包括:
第一轨道(1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上;
第一锁紧装置(16)和第二锁紧装置(17),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上;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和第二滑动部件(13)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14)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还包括:
第一组固定块(18)和第二组固定块(19),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1)固定连接;
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20),与所述第一组固定块(18)和第二组固定块(19)可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与所述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20)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设置有滑道(130),所述第二滑动部件(13)设置于所述滑道(130)内,通过弹性部件(140)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11)为碳纤维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还包括:
第二轨道(15),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上,与所述第一轨道(14)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14)和所述第二轨道(15)为相互平行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14)和所述第二轨道(15)为U形滑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1)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2)包括第一滑块(121)和第二滑块(122),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相配合,沿所述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进行移动;
所述第二滑动部件(13)包括第三滑块(131)和第四滑块(132),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相配合,沿所述第一轨道(14)和第二轨道(15)进行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装置(16)和第二锁紧装置(17)分别为锁紧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包括:
夹持部(21),用于固定所述光学透镜(C);
第四轴套(22),与所述夹持部(21)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21)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A)还包括:
第三连接部件(6),与所述主体部(3)连接,用于固定蓝牙遥控器(D)。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件(6)包括扣爪(61)和适于与所述蓝牙遥控器(D)固定连接的固定部(6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A)还包括:
控制部件(7),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B)打开发光单元和/或进行拍照;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7)包括:
连接器(71),与所述移动终端(B)连接;
控制按钮(7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3)上;
控制电路板(73),设置于所述主体部(3)内,与所述控制按钮(72)连接;
导线(74),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73)连接,另一端从所述主体部(3)中引出与所述连接器(71)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71)为耳机插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2)在展开状态时相互平行,均与所述主体部(3)形成预定夹角(α)。
优选地,所述预定夹角(α)为90度。
10.一种智能眼底镜,包括:
移动终端(B),包括摄像头和发光单元;
光学透镜(C);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A),用于固定所述移动终端(B)和所述光学透镜(C),以使得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摄像头的中心与所述光学透镜(C)的中心同轴。
优选地,所述智能眼底镜还包括:
蓝牙遥控器(D),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A)上,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B)打开发光单元和/或进行拍照。
CN201810806574.6A 2018-07-20 2018-07-20 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 Active CN108679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6574.6A CN108679386B (zh) 2018-07-20 2018-07-20 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6574.6A CN108679386B (zh) 2018-07-20 2018-07-20 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9386A true CN108679386A (zh) 2018-10-19
CN108679386B CN108679386B (zh) 2020-01-03

Family

ID=6381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6574.6A Active CN108679386B (zh) 2018-07-20 2018-07-20 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7938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38525A1 (de) * 1980-04-18 1981-10-28 Firma Carl Zeiss Augenrefraktometer
CN203597938U (zh) * 2013-11-22 2014-05-21 范剑 一种广角检眼镜三维操作台支架
DE102013007075A1 (de) * 2013-05-22 2014-11-27 Rs Medizintechnik Gmbh Ophthalmoskop
CN106308741A (zh) * 2015-07-06 2017-01-11 盛斌 便携式眼底摄像装置
CN106923786A (zh) * 2017-04-13 2017-07-07 南京泰立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用眼底拍摄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38525A1 (de) * 1980-04-18 1981-10-28 Firma Carl Zeiss Augenrefraktometer
DE102013007075A1 (de) * 2013-05-22 2014-11-27 Rs Medizintechnik Gmbh Ophthalmoskop
CN203597938U (zh) * 2013-11-22 2014-05-21 范剑 一种广角检眼镜三维操作台支架
CN106308741A (zh) * 2015-07-06 2017-01-11 盛斌 便携式眼底摄像装置
CN106923786A (zh) * 2017-04-13 2017-07-07 南京泰立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用眼底拍摄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9386B (zh) 2020-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4036B (zh) 用于眼科测试和测量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KR102564748B1 (ko) 건강 질환 진단과 치료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5151181A (zh) 用于眼科装置的个性化患者接口
US11471048B2 (en) Tele-microscopic magnifying attachment for 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scopes
CN109893086A (zh) 一种照明光源与固视光源同轴的眼底相机
JP2021502873A (ja) 人の眼球光学系の光学式走査を自己管理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390387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cular self-examination
Wold The spectacle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 of children aged six to ten
CN108175375A (zh) 一种便携式眼底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CN202891895U (zh) 头戴式裂隙灯显微镜
CN103110401A (zh) 一种眼科多功能检查仪
CN108937840A (zh) 一种小儿弱视斜视诊断矫治装置及其矫治方法
CN108679386A (zh) 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智能眼底镜
CN102038484A (zh) 广角变倍眼底仪
US728486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viewing ocular media
CN208942103U (zh) 一种图像引导式眼底相机
CN208876973U (zh) 眼表固定装置
CN105105706A (zh) 一种同轴式无显示屏数字直接检眼镜
Timberlake et al. The direct ophthalmoscope how it works and how to use it
CN212521733U (zh) 眼底照相透镜及基于智能手机、单反相机的眼底照相组件
CN204618188U (zh) 一种用于拍摄医用照片的手机照相配件
KR20040050008A (ko) 직상의 간접검안경
Chalam et al. Evaluation of modified portable digital camera for screening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CN208784705U (zh) 一种便携式眼底成像系统
CN202960459U (zh) 眼科多功能检查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