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79014A -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79014A
CN108679014A CN201810876960.2A CN201810876960A CN108679014A CN 108679014 A CN108679014 A CN 108679014A CN 201810876960 A CN201810876960 A CN 201810876960A CN 108679014 A CN108679014 A CN 108679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il
pressure
way valve
drill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69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永亮
郑大桥
肖前龙
张明明
王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769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790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79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9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02Systems essentially incorporating special features for controlling the speed or actuating force of an output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钻机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包括主进油路、主回油路,还包括若干用于控制钻机本体实现对应功能的控制部,控制部的第一端与主进油路和主回油路相连,第二端用于与钻机本体相连;若干个控制部分别包括具有用于切换钻机本体工作状态的换向手柄的比例多路阀。利用若干比例多路阀替代现有的电控液压阀,使阀体种类减小、体积变小、重量变轻;若干比例多路阀均具有用于切换钻机本体工作状态的换向手柄,实现全液压手动控制,避免外接控制柜或电柜,组装零部件变少、重量变轻,因此方便使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含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组的钻机,其工作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机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钻机。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掘进机在隧道施工中广泛应用,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经常需采用超前钻机钻孔或取芯钻机取芯等方式进行超前探测,与TBM锚杆钻机应用不同的是,超前钻机与取芯钻机系统作为一种随动设备,平时与掘进机脱离,在需要超前探测地质的情况下才将设备运进洞内并与掘进机安装匹配。
然而,现有的超前钻机或取芯钻机等钻机的液压阀站通常采用电控液压阀,而用于现有钻机的液压阀站的包含较多类型、较多数量的电控液压阀,造成现有液压阀站一方面因重量较重而不方便转运,另一方面因种类繁杂而使得装配难度变大;进一步地,现有钻机常配置有电控柜、遥控器等辅助设备,使得转运难度进一步变大。
因此,现有钻机的液压阀站不方便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机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方便使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含上述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组的钻机,工作效率较高。
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钻机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包括主进油路、主回油路,还包括若干用于控制钻机本体实现对应功能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进油路和所述主回油路相连,第二端用于与钻机本体相连;若干个所述控制部分别包括具有用于切换钻机本体工作状态的换向手柄的比例多路阀。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主进油路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的进油支路;
连接于所述主回油路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的回油支路;
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二端相连、用于分别与钻机本体相连的工作进油路和工作回油路;
连接于所述主回油路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二端之间的卸荷回路。
优选地,还包括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控制部相连的负载敏感主油路,所述负载敏感主油路包括若干个分别与若干所述控制部对应相连的梭阀;所述控制部还包括:
具有控油口且设于所述进油支路上、用于控制压差的压力补偿阀;
连接于所述梭阀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且能够择一地通过所述比例多路阀分别与所述工作进油路和所述工作回油路相连通的负载敏感分油路;
分别连接于所述回油支路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限定油路安全压力的第一限压油路和第二限压油路,所述第一限压油路和所述第二限压油路分别设有第一限压阀和第二限压阀;
连接于所述压力补偿阀的控油口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的控压油路。
优选地,还包括测量接口、负载信号接口和泵侧阀块,所述泵侧阀块包括:
连接于所述测量接口与所述主进油路之间的过滤油路,所述过滤油路设有过滤器;
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进油路和所述主回油路相连通且具有负载敏感油口的泵侧压力补偿阀;
进出分别与负载信号接口和主回油路对应相连的主限压阀;
设于所述负载敏感主油路上、用于减缓所述负载敏感主油路的液压冲击的预压阻尼阀组。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具体包括相互并联的冲击控制部、旋转控制部、推进控制部和夹杆控制部,所述比例多路阀具体包括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冲击控制部、旋转控制部、推进控制部和夹杆控制部内部的冲击比例多路阀、旋转比例多路阀、推进比例多路阀和夹杆比例多路阀,所述梭阀具体包括与所述负载敏感主油路相连且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冲击控制部、旋转控制部、推进控制部和夹杆控制部内部的冲击梭阀、旋转梭阀、推进梭阀和夹杆梭阀。
优选地,所述推进控制部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于钻机本体与所述推进比例多路阀的第二端之间的推进工作进油路和推进工作回油路,所述旋转控制部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钻机本体与所述旋转比例多路阀的第二端之间的旋转工作进油路和旋转工作回油路,还包括:
用于与钻机本体相连的主反馈油路;
出口分别与所述推进工作油路和所述推进工作回油路相连通且控液口分别与所述旋转工作回油路和所述主反馈油路相连的防卡钎控制部;所述防卡钎控制部包括具有液控口且分别与所述推进工作进油路和所述推进工作回油路相连通的液控换向阀和一端与所述液控换向阀的液控口相连且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工作回油路和所述主反馈油路相连的防卡钎换向阀。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具体为包括若干个相互并联的子辅助控制部,若干所述子辅助控制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进油路和所述主回油路相连,另一端与钻机辅助机构相连;所述比例多路阀具体包括若干对应设于若干个所述子辅助控制部内的辅助多路比例阀,所述梭阀具体包括若干对应设于若干个所述子辅助控制部内的辅助梭阀,所述子辅助控制部包括与所述辅助多路比例阀的第一端相连的辅助进油支路、辅助回油支路、第一辅助限压油路、第二辅助限压油路、辅助控压油路和辅助负载敏感油路,还包括与所述辅助多路比例阀的第二端相连的辅助工作进油路、辅助工作回油路和辅助卸荷回路。
优选地,还包括:
两端用于连接所述主进油路与钻机本体之间、用于缓冲冲击的缓冲油路,所述缓冲油路设有相互连通的缓冲减压阀和缓冲节流阀。
优选地,推进控制部还包括:所述缓冲减压阀的控油口与所述推进比例多路阀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推进压力的推进压力调节回路,所述推进压力调节回路设有调压溢流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钻机,包括钻机本体,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与所述钻机本体相连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钻机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包括主进油路、主回油路,还包括若干用于控制钻机本体实现对应功能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进油路和所述主回油路相连,第二端用于与钻机本体相连;若干个所述控制部分别包括具有用于切换钻机本体工作状态的换向手柄的比例多路阀。
分别利用若干比例多路阀替代现有的电控液压阀,使钻机本体能够实现同样动作的前提下,用于连接的阀体种类减小,组装难度小;同时阀体的体积变小、重量变轻,转运难度减小。因此,组装难度和转运难度减小。
进一步地,若干比例多路阀均具有用于切换钻机本体工作状态的换向手柄,工作时仅需拨动换向手柄便能够使阀芯移动,从而实现全液压手动控制,避免外接控制柜或电柜,组装零部件变少、重量变轻,因此组装难度和转运难度进一步有所减小。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钻机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方便使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含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组的钻机,由于方便使用,无效工作时间减小,且劳动强度减小,故工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组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标记如下:
主进油路P、主回油路R、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主反馈油路L、测量接口M、负载信号接口DW、负载压力信号进口Y和外排接口T;
钻机本体01和钻机辅助机构02;
冲击控制部1、旋转控制部2、推进控制部3、夹杆控制部4、防卡钎控制部5、子辅助控制部6、泵侧阀块7、缓冲油路8、冲洗水控制部9和润滑气控制部10;
冲击比例多路阀11、冲击梭阀12、冲击进油支路13、冲击回油支路14、冲击工作进油路151、冲击工作回油路152、冲击卸荷回路16、冲击负载敏感分油路17、第一冲击限压阀181和第二冲击限压阀182;
冲击压力补偿阀131;
旋转比例多路阀21、旋转梭阀22、旋转进油支路23、旋转回油支路24、旋转工作进油路251、旋转工作回油路252、旋转卸荷回路26、旋转负载敏感分油路27、第一旋转限压阀281和第二旋转限压阀282;
旋转压力补偿阀231;
第一球阀2511和第二球阀2521;
推进比例多路阀31、推进梭阀32、推进进油支路33、推进回油支路34、推进工作进油路351、推进工作回油路352、推进卸荷回路36、推进负载敏感分油路37、第一推进限压阀381、第二推进限压阀382和推进调节回路39;
推进压力补偿阀331;
推进调压溢流阀391;
夹杆比例多路阀41、夹杆梭阀42、夹杆进油支路43、夹杆回油支路44、夹杆工作进油路451、夹杆工作回油路452、夹杆卸荷回路46、夹杆负载敏感分油路47、第一夹杆限压阀481和第二夹杆限压阀482;
夹杆压力补偿阀431;
液控换向阀51和防卡钎换向阀52;
辅助比例多路阀61、辅助梭阀62、辅助进油支路63、辅助回油支路64、辅助工作进油路651、辅助工作回油路652、辅助卸荷回路66、辅助负载敏感分油路67、第一辅助限压阀681和第二辅助限压阀682;
辅助压力补偿阀631;
过滤器71、泵侧压力补偿阀72、主限压阀73和预压阻尼阀组74;
缓冲减压阀81和缓冲节流阀82;
第三球阀91;
第四球阀101、滤清器102、润滑气减压阀103和油雾器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组的液压原理图。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钻机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包括主进油路P和主回油路R,还包括若干用于控制钻机本体01实现对应功能的控制部,控制部的第一端与主进油路P和主回油路R相连,第二端用于与钻机本体01相连,在能够实现现有钻机功能的前提下,阀体种类减小,组装难度小。进一步地,若干个控制部分别包括具有用于切换钻机本体01工作状态的换向手柄的比例多路阀,避免外接控制柜或电柜,组装零部件变少、重量变轻,组装难度和转运难度进一步有所减小。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钻机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方便使用。
每个控制部还包括进油支路、回油支路、工作进油路、工作回油路和卸荷回路,以便配合若干多路比例阀使钻机本体01实现对应的功能。其中,进油支路连接于主进油路P与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通常与油泵相连,以便为钻机本体01供油。回油支路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通常与回油箱相连。工作进油路和工作回油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比例多路阀的第二端与钻机本体01之间,使钻机正常工作。卸荷回路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比例多路阀的第二端之间,以便待机状态时卸荷。
为了使油路压力适应钻机本体01的负载压力,本发明还包括若干个控制部相连的负载敏感主油路LS,负载敏感主油路LS包括若干个分别与若干控制部对应相连的梭阀。相应地,每个控制部还包括压力补偿阀、负载敏感分油路、第一限压油路、第二限压油路和控压油路。其中,压力补偿阀设于进油支路,主要用于控制压差。负载敏感分油路连接于梭阀与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且能够择一地通过比例多路阀分别与工作进油路和工作回油路相连通,主要用于将比例多路阀所在油路的压力传递至与之相连的梭阀。第一限压油路和第二限压油路分别连接于回油支路与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以便于限定所在油路的安全压力,具体地,第一限压油路和第二限压油路分别设有第一限压阀和第二限压阀。控压油路连接于压力补偿阀的控油口与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以便配合第一限压阀和第二限压阀调整所在控制部的压力。
为了配合负载敏感主油路LS共同调整油路压力以适应钻机本体01所需的负载压力,本发明还包括测量接口M、负载信号接口DW和泵侧阀块7,其中泵侧阀块7包括过滤油路、泵侧压力补偿阀72、主限压阀73和预压阻尼阀组74。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过滤油路上设有过滤器71,过滤器71的进出口分别与测量接口M和主进油路P相连。泵侧压力补偿阀72的两端分别与主进油路P和主回油路R相连通,且具有负载敏感油口,以便供油泵的压力自动适应负载压力的变化。泵侧压力补偿阀72优选二位二通换向阀,该换向阀的进口分别与主进油路P和主回油路R相连,其两侧各设一个分别与主进油路P和负载信号接口DW相连的负载敏感油口。主限压阀73的进出口分别与负载信号接口DW和主回油路R相连,以便限定整个液压回路的压力。预压阻尼阀组74设于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用于平衡负载敏感主油路LS的压力,以便减缓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的液压冲击及震荡。
具体地,预压阻尼阀组74包括设于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的节流阀和与该节流阀并联且进出口均与负载敏感主油路LS相连的预压阀和单向阀。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控制部具体包括相互并联的冲击控制部1、旋转控制部2、推进控制部3和夹杆控制部4,冲击控制部1、旋转控制部2、推进控制部3和夹杆控制部4的一端均与主进油路P、主回油路R相连,且另一端均与钻机本体01相连,以便控制钻机本体01分别对应实现冲击、正反向旋转、推进与后退、夹紧与松开钻杆等动作。
相应地,比例多路阀具体包括分别对应设于冲击控制部1、旋转控制部2、推进控制部3和夹杆控制部4内部的冲击比例多路阀11、旋转比例多路阀21、推进比例多路阀31和夹杆比例多路阀41,梭阀具体包括与负载敏感主油路LS相连且分别对应设于冲击控制部1、旋转控制部2、推进控制部3和夹杆控制部4内部的冲击梭阀12、旋转梭阀22、推进梭阀32和夹杆梭阀42。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冲击控制部1包括冲击比例多路阀11、冲击梭阀12、冲击进油支路13、冲击回油支路14、冲击工作进油路151、冲击工作回油路152、冲击卸荷回路16、冲击负载敏感分油路17、第一冲击限压油路、第二冲击限压油路和冲击控压油路。
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阀芯机能具体为H型,具有三个工作位,以便使钻机本体01的动力头实现开孔冲击和凿岩冲击等功能。冲击比例多路阀11包括用于与主进油路P相连的第一端和用于与钻机本体01相连的第二端。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换向手柄具备任意定位功能,可操作角度范围为±31°。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换向手柄主要利用限位螺钉限制其操作方向,避免反向操作导致冲击进油支路13的压力油直接进入冲击回油支路14中而损坏钻机本体01;同时限位螺钉限定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换向手柄的最大操作角度,进而控制冲击流量为所需流量。
冲击梭阀12连接于冲击负载敏感分油路17上和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主要用于获取冲击控制部1的油液压力,以便配合其他梭阀将最大油路压力信号传递至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
冲击进油支路13连接于主进油路P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一端之间,主要用于为钻机本体01实现冲击的部件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为了保证冲击控制部1的进出口压力恒定,冲击进油支路13设有具有控油口的冲击压力补偿阀131,以便调节其所在油路的压力,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冲击压力补偿阀131优选定差压力阀。
冲击回油支路14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一端之间,主要用于与冲击进油支路13配合以方便油液回流至油箱。
冲击工作进油路151和冲击工作回油路152的一端分别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二端相连,冲击工作进油路151和冲击工作回油路152的另一端分别与钻机本体01相连,以控制钻机本体01的动力头以不同压力冲击岩体,从而使钻机本体01能够分别实现开孔冲击和凿岩冲击两种动作。
冲击卸荷回路16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二端之间,以便冲击比例多路阀11在中位时方便卸荷。
冲击负载敏感分油路17连接于冲击梭阀12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一端之间,且能够择一地通过冲击比例多路阀11分别与冲击工作进油路151和冲击工作回油路152相连通。具体地,在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二端具有设有两根分别与击工作进油路和冲击工作回油路152相连通的分支油路,以便冲击梭阀12在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不同工作时均能够获取当前油路的最大压力。
第一冲击限压油路和第二冲击限压油路分别连接于冲击回油支路14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一端之间,且第一冲击限压油路和第二冲击限压油路并联,主要用于限定冲击回油支路14的安全压力。第一冲击限压油路和第二冲击限压油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冲击限压阀181和第二冲击限压阀182,第一冲击限压阀181和第二冲击限压阀182优选溢流阀。
冲击控压油路连接于冲击压力补偿阀131的控油口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一端之间,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阀芯有两种移动位置,相应地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一端有两个用于连接冲击控压油路的接头。
当冲击比例多路阀11处于中位时,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流入冲击工作进油路151和冲击工作回油路152,并经冲击比例多路阀11由冲击回油支路14流入主回油路R内;同时,当冲击进油支路13的压力较大时,从主进油路P流出的油液流入冲击进油支路13,经冲击压力补偿阀131的控油口流入冲击控压油路,再经冲击比例多路阀11由冲击卸荷回路16回流至主回油路R。
当冲击比例多路阀11处于第一位时,也即冲击比例多路阀1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上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冲击进油支路13内,依次经冲击压力补偿阀131和冲击比例多路阀11由冲击工作进油路151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由冲击工作回油路152流出,再经冲击比例多路阀11从冲击回油支路14流入主回油路R,从而使钻机本体01实现开孔冲击;与此同时,冲击工作进油路151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冲击比例多路阀11流入冲击负载敏感分油路17,冲击梭阀12获取冲击比例多路阀11在第一位时冲击控制部1的油液压力;当流入冲击进油支路13达到冲击压力补偿阀131预设压力值时,冲击进油支路13内的部分油液由冲击压力补偿阀131的控油口流入冲击控压油路,经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接口流入第一冲击限压油路,通过第一冲击限压阀181减压后流入冲击回油支路14。
当冲击比例多路阀11处于第二位时,也即冲击比例多路阀1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下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冲击进油支路13内,依次经冲击压力补偿阀131和冲击比例多路阀11由冲击工作回油路152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由冲击工作进油路151流出,再经冲击比例多路阀11从冲击回油支路14流入主回油路R,从而使钻机本体01实现凿岩冲击;与此同时,冲击工作回油路152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另一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冲击比例多路阀11流入冲击负载敏感分油路17,冲击梭阀12获取冲击比例多路阀11在第一位时冲击控制部1的油液压力;当流入冲击进油支路13达到冲击压力补偿阀131预设压力值时,冲击进油支路13内的部分油液由冲击压力补偿阀131的控油口流入冲击控压油路,经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另一接口流入第二冲击限压油路,通过第二冲击限压阀182减压后流入冲击回油支路14,进而流入主回油路R。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旋转控制部2包括旋转比例多路阀21、旋转梭阀22、旋转进油支路23、旋转回油支路24、旋转工作进油路251、旋转工作回油路252、旋转卸荷回路26、旋转负载敏感分油路27、第一旋转限压油路、第二旋转限压油路和旋转控压油路。
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阀芯机能具体为H型,具有三个工作位,以便使钻机本体01的动力头实现正反向旋转。旋转比例多路阀21包括用于与主进油路P相连的第一端和用于与钻机本体01相连的第二端。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换向手柄也具备任意定位功能,可操作角度范围为±31°。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换向手柄主要利用限位螺钉限制其在正反向转动过程中的最大操作角度,以便在此范围内通过操作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换向手柄控制旋转流量输出为所需流量。
旋转梭阀22连接于旋转负载敏感分油路27上和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主要用于获取旋转控制部2的油液压力,以便配合其他梭阀将最大油路压力信号传递至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
旋转进油支路23连接于主进油路P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一端之间,主要用于为钻机本体01的相应部件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为了保证旋转控制部2的进出口压力恒定,旋转进油支路23设有具有控油口的旋转压力补偿阀231,以便调节其所在油路的压力,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旋转压力补偿阀231优选定差压力阀。
旋转回油支路24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一端之间,主要用于与旋转进油支路23配合以方便油液回流至油箱。
旋转工作进油路251和旋转工作回油路252的一端分别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二端相连,旋转工作进油路251和旋转工作回油路252的另一端分别与钻机本体01相连,以控制钻机本体01的动力头实现正反转。需要指出的是,旋转工作进油路251和旋转工作回油路252上分别设有用于憋压的第一球阀2511和第二球阀2521,以便将第一旋转限压油路和第二旋转限压油路调节至所需的最大旋转压力。
旋转卸荷回路26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二端之间,以便旋转比例多路阀21在中位时方便卸荷。
旋转负载敏感分油路27连接于旋转梭阀22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一端之间,且能够择一地通过旋转比例多路阀21分别与旋转工作进油路251和旋转工作回油路252相连通。具体地,在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二端具有设有两根分别与击工作进油路和旋转工作回油路252相连通的分支油路,以便旋转梭阀22在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不同工作时均能够获取当前油路的最大压力。
第一旋转限压油路和第二旋转限压油路分别连接于旋转回油支路24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一端之间,且第一旋转限压油路和第二旋转限压油路并联,主要用于限定旋转回油支路24的安全压力。第一旋转限压油路和第二旋转限压油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旋转限压阀281和第二旋转限压阀282,第一旋转限压阀281和第二旋转限压阀282优选溢流阀。
旋转控压油路连接于旋转压力补偿阀231的控油口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一端之间,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阀芯有两种移动位置,相应地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一端有两个用于连接旋转控压油路的接头。
当旋转比例多路阀21处于中位时,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流入旋转工作进油路251和旋转工作回油路252,流经第一球阀2511和第二球阀2521,再经旋转比例多路阀21由旋转回油支路24流入主回油路R内;同时,当旋转进油支路23的压力较大时,从主进油路P流出的油液流入旋转进油支路23,经旋转压力补偿阀231的控油口流入旋转控压油路,再经旋转比例多路阀21由旋转卸荷回路26回流至主回油路R。
当旋转比例多路阀21处于第一位时,也即旋转比例多路阀2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上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旋转进油支路23内,依次经旋转压力补偿阀231、旋转比例多路阀21和第一球阀2511由旋转工作进油路251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经第二球阀2521由旋转工作回油路252流出,再经旋转比例多路阀21从旋转回油支路24流入主回油路R,从而使钻机本体01实现反向旋转;与此同时,旋转工作进油路251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旋转比例多路阀21流入旋转负载敏感分油路27,旋转梭阀22获取旋转比例多路阀21在第一位时旋转控制部2的油液压力;当流入旋转进油支路23达到旋转压力补偿阀231预设压力值时,旋转进油支路23内的部分油液由旋转压力补偿阀231的控油口流入旋转控压油路,经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接口流入第一旋转限压油路,通过第一旋转限压阀281减压后流入旋转回油支路24。
当旋转比例多路阀21处于第二位时,也即旋转比例多路阀2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下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旋转进油支路23内,依次经旋转压力补偿阀231、旋转比例多路阀21和第二球阀2521由旋转工作回油路252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经第一球阀2511由旋转工作进油路251流出,再经旋转比例多路阀21从旋转回油支路24流入主回油路R,从而使钻机本体01实现正向旋转;与此同时,旋转工作回油路252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另一与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旋转比例多路阀21流入旋转负载敏感分油路27,旋转梭阀22获取旋转比例多路阀21在第一位时旋转控制部2的油液压力;当流入旋转进油支路23达到旋转压力补偿阀231预设压力值时,旋转进油支路23内的部分油液由旋转压力补偿阀231的控油口流入旋转控压油路,经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另一接口流入第二旋转限压油路,通过第二旋转限压阀282减压后流入旋转回油支路24,进而流入主回油路R。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推进控制部3包括推进比例多路阀31、推进梭阀32、推进进油支路33、推进回油支路34、推进工作进油路351、推进工作回油路352、推进卸荷回路36、推进负载敏感分油路37、第一推进限压油路、第二推进限压油路和推进控压油路。
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阀芯机能具体为L型,具有三个工作位,以便使钻机本体01的动力头实现推进或后退,以便钻杆靠近或远离岩体。推进比例多路阀31包括用于与主进油路P相连的第一端和用于与钻机本体01相连的第二端。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换向手柄也具备任意定位功能,可操作角度范围为±31°。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换向手柄主要利用限位螺钉限制其在正反向转动过程中的最大操作角度,以便在此范围内通过操作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换向手柄控制推进流量输出为所需流量。
推进梭阀32连接于推进负载敏感分油路37上和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主要用于获取推进控制部3的油液压力,以便配合其他梭阀将最大油路压力信号传递至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
推进进油支路33连接于主进油路P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一端之间,主要用于为钻机本体01的相应部件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为了保证推进控制部3的进出口压力恒定,推进进油支路33设有具有控油口的推进压力补偿阀331,以便调节其所在油路的压力,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推进压力补偿阀331优选定差压力阀。
推进回油支路34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一端之间,主要用于与推进进油支路33配合以方便油液回流至油箱。
推进工作进油路351和推进工作回油路352的一端分别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二端相连,推进工作进油路351和推进工作回油路352的另一端分别与钻机本体01相连,以控制钻机本体01的动力头实现推进或后退。
推进卸荷回路36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二端之间,以便推进比例多路阀31在中位时方便卸荷。
推进负载敏感分油路37连接于推进梭阀32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一端之间,且能够择一地通过推进比例多路阀31分别与推进工作进油路351和推进工作回油路352相连通。具体地,在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二端具有设有两根分别与击工作进油路和推进工作回油路352相连通的分支油路,以便推进梭阀32在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不同工作时均能够获取当前油路的最大压力。
第一推进限压油路和第二推进限压油路分别连接于推进回油支路34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一端之间,且第一推进限压油路和第二推进限压油路并联,主要用于限定推进回油支路34的安全压力。第一推进限压油路和第二推进限压油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推进限压阀381和第二推进限压阀382,第一推进限压阀381和第二推进限压阀382优选溢流阀。
推进控压油路连接于推进压力补偿阀331的控油口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一端之间,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阀芯有两种移动位置,相应地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一端有两个用于连接推进控压油路的接头。
当推进比例多路阀31处于中位时,随着推进进油支路33的压力的增大,从主进油路P流出的油液流入推进进油支路33,经推进压力补偿阀331的控油口流入推进控压油路,再经推进比例多路阀31由推进卸荷回路36回流至主回油路R。
当推进比例多路阀31处于第一位时,也即推进比例多路阀3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上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推进进油支路33内,依次经推进压力补偿阀331和推进比例多路阀31由推进工作进油路351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由推进工作回油路352流出,再经推进比例多路阀31从推进回油支路34流入主回油路R,从而使钻机本体01实现推进;与此同时,推进工作进油路351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推进比例多路阀31流入推进负载敏感分油路37,推进梭阀32获取推进比例多路阀31在第一位时推进控制部3的油液压力;当流入推进进油支路33达到推进压力补偿阀331预设压力值时,推进进油支路33内的部分油液由推进压力补偿阀331的控油口流入推进控压油路,经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接口流入第一推进限压油路,通过第一推进限压阀381减压后流入推进回油支路34。
当推进比例多路阀31处于第二位时,也即推进比例多路阀3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下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推进进油支路33内,依次经推进压力补偿阀331和推进比例多路阀31由推进工作回油路352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由推进工作进油路351流出,再经推进比例多路阀31从推进回油支路34流入主回油路R,从而使钻机本体01实现后退;与此同时,推进工作回油路352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另一与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推进比例多路阀31流入推进负载敏感分油路37,推进梭阀32获取推进比例多路阀31在第一位时推进控制部3的油液压力;当流入推进进油支路33达到推进压力补偿阀331预设压力值时,推进进油支路33内的部分油液由推进压力补偿阀331的控油口流入推进控压油路,经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另一接口流入第二推进限压油路,通过第二推进限压阀382减压后流入推进回油支路34,进而流入主回油路R。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夹杆控制部4包括夹杆比例多路阀41、夹杆梭阀42、夹杆进油支路43、夹杆回油支路44、夹杆工作进油路451、夹杆工作回油路452、夹杆卸荷回路46、夹杆负载敏感分油路47、第一夹杆限压油路、第二夹杆限压油路和夹杆控压油路。
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阀芯机能具体为L型,具有三个工作位,以便使钻机本体01夹紧或松开钻机。夹杆比例多路阀41包括用于与主进油路P相连的第一端和用于与钻机本体01相连的第二端。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换向手柄具备三个操作位置,以便使钻机本体01的夹钳器夹紧或松开钻杆。
夹杆梭阀42连接于夹杆负载敏感分油路47上和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主要用于获取夹杆控制部4的油液压力,以便配合其他梭阀将最大油路压力信号传递至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
夹杆进油支路43连接于主进油路P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一端之间,主要用于为钻机本体01相应部件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为了保证夹杆控制部4的进出口压力恒定,夹杆进油支路43设有具有控油口的夹杆压力补偿阀431,以便调节其所在油路的压力,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夹杆压力补偿阀431优选定差压力阀。
夹杆回油支路44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一端之间,主要用于与夹杆进油支路43配合以方便油液回流至油箱。
夹杆工作进油路451和夹杆工作回油路452的一端分别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二端相连,夹杆工作进油路451和夹杆工作回油路452的另一端分别与钻机本体01相连,以控制钻机本体01的夹紧或松开钻孔,从方便拆装钻杆。
夹杆卸荷回路46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二端之间,以便夹杆比例多路阀41在中位时方便卸荷。
夹杆负载敏感分油路47连接于夹杆梭阀42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一端之间,且能够择一地通过夹杆比例多路阀41分别与夹杆工作进油路451和夹杆工作回油路452相连通。具体地,在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二端具有设有两根分别与击工作进油路和夹杆工作回油路452相连通的分支油路,以便夹杆梭阀42在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不同工作时均能够获取当前油路的最大压力。
第一夹杆限压油路和第二夹杆限压油路分别连接于夹杆回油支路44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一端之间,且第一夹杆限压油路和第二夹杆限压油路并联,主要用于限定夹杆回油支路44的安全压力。第一夹杆限压油路和第二夹杆限压油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杆限压阀481和第二夹杆限压阀482,第一夹杆限压阀481和第二夹杆限压阀482优选溢流阀。
夹杆控压油路连接于夹杆压力补偿阀431的控油口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一端之间,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阀芯有两种移动位置,相应地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一端有两个用于连接夹杆控压油路的接头。
当夹杆比例多路阀41处于中位时,随着夹杆进油支路43的压力的增大,从主进油路P流出的油液流入夹杆进油支路43内,后经夹杆压力补偿阀431的控油口流入夹杆控压油路,再经夹杆比例多路阀41由夹杆卸荷回路46回流至主回油路R。
当夹杆比例多路阀41处于第一位时,也即夹杆比例多路阀4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上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夹杆进油支路43内,依次经夹杆压力补偿阀431和夹杆比例多路阀41由夹杆工作进油路451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由夹杆工作回油路452流出,再经夹杆比例多路阀41从夹杆回油支路44流入主回油路R,从而使钻机本体01夹紧夹杆;与此同时,夹杆工作进油路451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夹杆比例多路阀41流入夹杆负载敏感分油路47,夹杆梭阀42获取夹杆比例多路阀41在第一位时夹杆控制部4的油液压力;当流入夹杆进油支路43达到夹杆压力补偿阀431预设压力值时,夹杆进油支路43内的部分油液由夹杆压力补偿阀431的控油口流入夹杆控压油路,经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接口流入第一夹杆限压油路,通过第一夹杆限压阀481减压后流入夹杆回油支路44。
当夹杆比例多路阀41处于第二位时,也即夹杆比例多路阀4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下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夹杆进油支路43内,依次经夹杆压力补偿阀431和夹杆比例多路阀41由夹杆工作回油路452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由夹杆工作进油路451流出,再经夹杆比例多路阀41从夹杆回油支路44流入主回油路R,从而使钻机本体01松开钻杆;与此同时,夹杆工作回油路452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另一与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夹杆比例多路阀41流入夹杆负载敏感分油路47,夹杆梭阀42获取夹杆比例多路阀41在第一位时夹杆控制部4的油液压力;当流入夹杆进油支路43达到夹杆压力补偿阀431预设压力值时,夹杆进油支路43内的部分油液由夹杆压力补偿阀431的控油口流入夹杆控压油路,经夹杆比例多路阀41的另一接口流入第二夹杆限压油路,通过第二夹杆限压阀482减压后流入夹杆回油支路44,进而流入主回油路R。
为了实现防卡钎功能,本发明还包括用于与钻机本体01相连的主反馈油路L和防卡钎控制部5。
其中,防卡钎控制部5的出口分别与推进工作油路351和推进工作回油路352相连通且控液口分别与旋转工作回油路252和主反馈油路L相连。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防卡钎控制部5包括具有液控口且分别与推进工作进油路351和推进工作回油路352相连通的液控换向阀51和一端与液控换向阀51的液控口相连且另一端分别与旋转工作回油路252和主反馈油路L相连的防卡钎换向阀52。
具体地,液控换向阀51为两位四通换向阀,其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的油液流向相反,主要用于改变推进工作进油路351和推进工作回油路352进入钻入本体内的油液流向。
防卡钎换向阀52具体为两位三通换向阀,当处于第一位时,液控换向阀51的液控口与主反馈油路L相连通。当处于第二位时,液控换向阀51的液控口与旋转工作回油路252相连通。需要指出的是,液控换向阀51的液控口具体连接于第二球阀2521的进口处。
为了方便钻机本体01实现其他辅助功能,钻机本体01通常包含诸多辅助机构,例如行走机构、排粉机构、支撑机构等。相应地,控制部具体为包括若干个相互并联的子辅助控制部6,若干子辅助控制部6的一端分别与主进油路P和主回油路R相连,另一端与钻机辅助机构02相连;进一步地,比例多路阀具体包括若干对应设于若干个子辅助控制部6内的辅助多路比例阀,梭阀具体包括若干对应设于若干个子辅助控制部6内的辅助梭阀62。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控制部优选包括三个结构完全相同子辅助控制部6,以便为不同类型的钻机预留一定量的预留接口。以其中一个子辅助控制部6为例,子辅助控制部6包括辅助比例多路阀61、辅助梭阀62、辅助进油支路63、辅助回油支路64、辅助工作进油路651、辅助工作回油路652、辅助卸荷回路66、辅助负载敏感分油路67、第一辅助限压油路、第二辅助限压油路和辅助控压油路。需要指明的是,由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阀芯机能与冲击比例多路阀11的阀芯机能相同,故子辅助控制部6的各油路及各阀体的连接方式与冲击控制部1的各油路及各阀体的连接方式对应相同。
具体地,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阀芯机能具体为H型,包括用于与主进油路P相连的第一端和用于与钻机本体01相连的第二端。
辅助梭阀62连接于辅助负载敏感分油路67上和负载敏感主油路LS上,辅助进油支路63连接于主进油路P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第一端之间,辅助进油支路63设有具有控油口的辅助压力补偿阀631,辅助回油支路64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第一端之间;辅助工作进油路651和辅助工作回油路652的一端分别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第二端相连,辅助工作进油路651和辅助工作回油路652的另一端分别与钻机本体01相连;辅助卸荷回路66连接于主回油路R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第二端之间,辅助负载敏感分油路67连接于辅助梭阀62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第一端之间,且能够择一地通过辅助比例多路阀61分别与辅助工作进油路651和辅助工作回油路652相连通;第一辅助限压油路和第二辅助限压油路分别连接于辅助回油支路64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第一端之间,第一辅助限压油路和第二辅助限压油路上分别设有第一辅助限压阀681和第二辅助限压阀682,辅助控压油路连接于辅助压力补偿阀631的控油口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第一端之间。
当辅助比例多路阀61处于中位时,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流入辅助工作进油路651和辅助工作回油路652,并经辅助比例多路阀61由辅助回油支路64流入主回油路R内;同时,当辅助进油支路63的压力较大时,从主进油路P流出的油液流入辅助进油支路63,经辅助压力补偿阀631的控油口流入辅助控压油路,再经辅助比例多路阀61由辅助卸荷回路66回流至主回油路R。
当辅助比例多路阀61处于第一位时,也即辅助比例多路阀6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上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辅助进油支路63内,依次经辅助压力补偿阀631和辅助比例多路阀61由辅助工作进油路651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由辅助工作回油路652流出,再经辅助比例多路阀61从辅助回油支路64流入主回油路R;与此同时,辅助工作进油路651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辅助比例多路阀61流入辅助负载敏感分油路67,辅助梭阀62获取辅助比例多路阀61在第一位时辅助控制部的油液压力;当流入辅助进油支路63达到辅助压力补偿阀631预设压力值时,辅助进油支路63内的部分油液由辅助压力补偿阀631的控油口流入辅助控压油路,经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接口流入第一辅助限压油路,通过第一辅助限压阀681减压后流入辅助回油支路64。
当辅助比例多路阀61处于第二位时,也即辅助比例多路阀61相对于附图1的当前位置下移,油液由主进油路P流入辅助进油支路63内,依次经辅助压力补偿阀631和辅助比例多路阀61由辅助工作回油路652流入钻机本体01内,然后钻机本体01内的油液由辅助工作进油路651流出,再经辅助比例多路阀61从辅助回油支路64流入主回油路R;与此同时,辅助工作回油路652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另一与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第二端相连的分支油路和辅助比例多路阀61流入辅助负载敏感分油路67,辅助梭阀62获取辅助比例多路阀61在第一位时辅助控制部的油液压力;当流入辅助进油支路63达到辅助压力补偿阀631预设压力值时,辅助进油支路63内的部分油液由辅助压力补偿阀631的控油口流入辅助控压油路,经辅助比例多路阀61的另一接口流入第二辅助限压油路,通过第二辅助限压阀682减压后流入辅助回油支路64,进而流入主回油路R。
为了进一步缓冲冲击载荷,本发明还包括两端用于连接主进油路P与钻机本体01之间的缓冲油路8,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缓冲油路8设有相互连通的缓冲减压阀81和缓冲节流阀82,缓冲油路8的油液先通过缓冲减压阀81限定油液至设定压力,再使具有设定压力的油液流过缓冲节流阀82,从而吸收钻机本体01在凿岩过程中岩体产生的反弹能量,进而保护钻机本体01的各相关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限定推进控制部3的推进压力,推进控制部3还包括推进调节回路39,推进调节回路39的两端分别与缓冲减压阀81的控油口和推进比例多路阀31相连,且推进调节回路39设有推进调压溢流阀391,从而实时调节推进压力,进而控制推进速度。
此外,为了使钻机本体01长期有效地稳定运行,本发明还包括冲洗水控制部9和润滑气控制部10。其中,冲洗水控制部9设有第三球阀91,以便通过第三球阀91控制冲洗水的通断和流量。润滑气控制部10包括第四球阀101、滤清器102、润滑气减压阀103和油雾器104。第四球阀101主要用于控制供气的通断。滤清器102用于滤出供气中的水分。润滑气减压阀103主要用于控制供气的压力。油雾器104主要用于将钻机本体01专用润滑油加入供气中,以保证钻机本体01的正常使用时的润滑需要。
本发明还包括负载压力信号进口Y和外排接口T,其中负载压力信号进口Y同时与外排接口T、负载敏感主油路LS和主回油路R相接,其中在主回油路R与外排接口T之间增设有单向阀,以便负载压力信号进口Y中的油液流入主回油路R中,防止负载压力信号进口Y憋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钻机,包括钻机本体01,还包括与钻机本体01相连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由于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的方便性有所提升,方便使用,无效工作时间缩短,劳动强度减小,故工作效率较高。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钻机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进油路、主回油路,还包括若干用于控制钻机本体(01)实现对应功能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进油路和所述主回油路相连,第二端用于与钻机本体(01)相连;若干个所述控制部分别包括具有用于切换钻机本体(01)工作状态的换向手柄的比例多路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主进油路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的进油支路;
连接于所述主回油路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的回油支路;
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二端相连、用于分别与钻机本体(01)相连的工作进油路和工作回油路;
连接于所述主回油路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二端之间的卸荷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控制部相连的负载敏感主油路,所述负载敏感主油路包括若干个分别与若干所述控制部对应相连的梭阀;所述控制部还包括:
具有控油口且设于所述进油支路上、用于控制压差的压力补偿阀;
连接于所述梭阀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且能够择一地通过所述比例多路阀分别与所述工作进油路和所述工作回油路相连通的负载敏感分油路;
分别连接于所述回油支路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限定油路安全压力的第一限压油路和第二限压油路,所述第一限压油路和所述第二限压油路分别设有第一限压阀和第二限压阀;
连接于所述压力补偿阀的控油口与所述比例多路阀的第一端之间的控压油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接口、负载信号接口和泵侧阀块(7),所述泵侧阀块(7)包括:
连接于所述测量接口与所述主进油路之间的过滤油路,所述过滤油路设有过滤器(71);
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进油路和所述主回油路相连通且具有负载敏感油口的泵侧压力补偿阀(72);
进出分别与负载信号接口和主回油路对应相连的主限压阀(73);
设于所述负载敏感主油路上、用于减缓所述负载敏感主油路的液压冲击的预压阻尼阀组(7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体包括相互并联的冲击控制部(1)、旋转控制部(2)、推进控制部(3)和夹杆控制部(4),所述比例多路阀具体包括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冲击控制部(1)、旋转控制部(2)、推进控制部(3)和夹杆控制部(4)内部的冲击比例多路阀(11)、旋转比例多路阀(21)、推进比例多路阀(31)和夹杆比例多路阀(41),所述梭阀具体包括与所述负载敏感主油路相连且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冲击控制部(1)、旋转控制部(2)、推进控制部(3)和夹杆控制部(4)内部的冲击梭阀(12)、旋转梭阀(22)、推进梭阀(32)和夹杆梭阀(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控制部(3)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于钻机本体(01)与所述推进比例多路阀(31)的第二端之间的推进工作进油路(351)和推进工作回油路(352),所述旋转控制部(2)还包括分别用于连接钻机本体(01)与所述旋转比例多路阀(21)的第二端之间的旋转工作进油路(251)和旋转工作回油路(252),还包括:
用于与钻机本体(01)相连的主反馈油路;
出口分别与所述推进工作油路(351)和所述推进工作回油路(352)相连通且控液口分别与所述旋转工作回油路(252)和所述主反馈油路相连的防卡钎控制部(5);所述防卡钎控制部(5)包括具有液控口且分别与所述推进工作进油路(351)和所述推进工作回油路(352)相连通的液控换向阀(51)和一端与所述液控换向阀(51)的液控口相连且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工作回油路(252)和所述主反馈油路相连的防卡钎换向阀(5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具体为包括若干个相互并联的子辅助控制部(6),若干所述子辅助控制部(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进油路和所述主回油路相连,另一端与钻机辅助机构(02)相连;所述比例多路阀具体包括若干对应设于若干个所述子辅助控制部(6)内的辅助多路比例阀(61),所述梭阀具体包括若干对应设于若干个所述子辅助控制部(6)内的辅助梭阀(62),所述子辅助控制部(6)包括与所述辅助多路比例阀(61)的第一端相连的辅助进油支路(63)、辅助回油支路(64)、第一辅助限压油路(681)、第二辅助限压油路(682)、辅助控压油路和辅助负载敏感油路(67),还包括与所述辅助多路比例阀(61)的第二端相连的辅助工作进油路(651)、辅助工作回油路(652)和辅助卸荷回路(6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端用于连接所述主进油路与钻机本体(01)之间、用于缓冲冲击的缓冲油路(8),所述缓冲油路(8)设有相互连通的缓冲减压阀(81)和缓冲节流阀(8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其特征在于,推进控制部(3)还包括:所述缓冲减压阀(81)的控油口与所述推进比例多路阀(3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推进压力的推进压力调节回路(39),所述推进压力调节回路设有调压溢流阀(391)。
10.一种钻机,包括钻机本体(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与所述钻机本体(01)相连的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CN201810876960.2A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Pending CN1086790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6960.2A CN108679014A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6960.2A CN108679014A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9014A true CN108679014A (zh) 2018-10-19

Family

ID=63816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76960.2A Pending CN108679014A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7901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1936A (zh) * 2012-01-20 2012-07-11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压凿岩机的凿岩控制系统
CN102966612A (zh) * 2012-11-30 2013-03-13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矿用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控制系统
CN102996138A (zh) * 2012-11-30 2013-03-2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集除尘防突于一体掘进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2867386U (zh) * 2012-11-14 2013-04-10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钻装机液压防卡钎控制系统
PL399277A1 (pl) * 2012-05-23 2013-11-25 Sigma Spólka Akcyjna Hydrauliczne urzadzenie robocze
CN103807243A (zh) * 2014-01-21 2014-05-21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用电比例减压缓冲阀
CN203716840U (zh) * 2013-12-31 2014-07-16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钻车推进控制冲击液压回路
CN208669721U (zh) * 2018-08-03 2019-03-29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1936A (zh) * 2012-01-20 2012-07-11 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液压凿岩机的凿岩控制系统
PL399277A1 (pl) * 2012-05-23 2013-11-25 Sigma Spólka Akcyjna Hydrauliczne urzadzenie robocze
CN202867386U (zh) * 2012-11-14 2013-04-10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钻装机液压防卡钎控制系统
CN102966612A (zh) * 2012-11-30 2013-03-13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矿用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控制系统
CN102996138A (zh) * 2012-11-30 2013-03-27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集除尘防突于一体掘进机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3716840U (zh) * 2013-12-31 2014-07-16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钻车推进控制冲击液压回路
CN103807243A (zh) * 2014-01-21 2014-05-21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用电比例减压缓冲阀
CN208669721U (zh) * 2018-08-03 2019-03-29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4965B (zh) 压力流量复合同步控制的节能型盾构推进系统
CN110307196A (zh) 一种水平取芯钻机及其推进液压系统
CN103047208B (zh) 一种负载敏感电液比例多路阀
CN103821777B (zh) 凿岩机功率连续可调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4533856B (zh) 全液压钻式采煤机液压控制系统
CN103671364B (zh) 用于遥控装载机的转向电液控制系统
CN202707069U (zh) 盾构机及其推进液压系统
CN104033154A (zh) 双模式切换的tbm推进液压系统
CN103482517A (zh) 一种液压绞车恒张力控制装置
CN107620762B (zh) 凿岩机及其液压自动控制系统
WO2020119691A1 (zh) 凿岩台车及其推进液压控制系统
CN103821451A (zh) 凿岩机防卡钎液压控制系统
CN108825570B (zh) 多功能钻机及其双动力液压系统
CN108953244B (zh) 隧道掘进机钢拱架拼装液压系统
CN208669721U (zh)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CN102536141A (zh) 一种凿岩钻车的自动换钎控制系统
CN203716837U (zh) 凿岩机防卡钎液压控制系统
CN108679014A (zh) 一种钻机及其全液压手动控制阀站
CN105805067A (zh) 一种钢支撑轴力多点同步施加装置
CN112628231A (zh) 一种自动钻进控制阀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922664U (zh) 一种回转控制系统
CN103758805A (zh) 主推进液压系统和顶管机
CN203743101U (zh) 一种旋挖钻机动力头多扭矩液压系统
CN203939503U (zh) 一种双模式切换的tbm推进液压系统
CN202531060U (zh) 一种凿岩钻车的自动换钎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10100 No. 88 East 7 Line,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No. 88 East 7 Line,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