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7955A -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7955A
CN108667955A CN201810400999.7A CN201810400999A CN108667955A CN 108667955 A CN108667955 A CN 108667955A CN 201810400999 A CN201810400999 A CN 201810400999A CN 108667955 A CN108667955 A CN 108667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at
address
earth
satellite
av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09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67955B (zh
Inventor
刘亮
丁睿
赵源
沈宇飞
梁宗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T
Priority to CN2018104009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7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7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7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67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7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包括地表大区划分、各大区IP地址分配规则、用户终端与卫星对地端口的IP地址更新规则,地表大区划分规则,是指针Walker星座的卫星分布和运动规律,给出了形状规则,排列整齐的大区分布,并且各个大区的范围充分大,使得移动用户跨越大区,更新IP地址的频率充分降低;各大区IP地址分配规则,给出与用户分布密度相关的大区IP地址分配策略,对不同大区分配不同数量的IP地址,使得维护网络运行所需的IP地址数充分减少;用户终端与卫星对地端口IP地址更新规则,使得在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中,始终保证卫星节点与移动用户的地址汇聚关系,从而保证IP包准确发送到移动用户。

Description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信息领域,特别是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
背景技术
Walker星座网络是一种全球一体化通信系统,具有全球无缝覆盖、快速机动布网等优点。但由于卫星节点与地面移动用户间存在相对运动,这使得地面用户频繁的穿越不同的卫星覆盖区,从而使得IP协议的运行受到很大影响。
Walker星座网络的编址对于业务通信的持续性、QoS保证能力以及卫星通信系统的吞吐量等都有影响,是天基信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尤其是随着系统中接入用户数量的扩展,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也越来越重要,成为目前卫星通信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
Walker星座网络中卫星节点始终在相对地球运动,这造成接入的用户不断穿越卫星覆盖区域,尤其是对于星座轨道面较低时,由于卫星节点的运动速率很高,接入用户与卫星之间的切换会非常频繁。传统IP编址方法是卫星对地端口的IP地址保持不变,而用户满足与接入卫星之间的地址汇聚关系。采用这种方法,当用户由旧卫星覆盖区域穿越到新的卫星覆盖区域时,需要更新IP地址,从而与新的卫星满足地址汇聚关系。采用这种编址方法,随着用户数量的扩展,网络中的地址更新事件会更加频繁的出现,从而严重影响低轨道卫星IP网络的运行效率。
为提高卫星星座网络中IP协议的运行效率,有些学者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的编址方案。该方案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形状规则的大区(例如由两条经线和纬线所包围的区域),每个大区分配一定数量的IP地址。假定每个用户通过定位系统实时的指导自己的坐标,当用户位于某区域中时,用户的IP地址则为该大区中的某个地址,只有用户跨越到新的地理大区时,才进行IP地址的更新。不同于卫星节点的相对地球遍历运动特点,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地面移动用户的运动速率较低,且运动范围有限,故,相对来说,移动用户跨越地理分区的频率远远小于移动用户变换卫星覆盖区的频率。因此,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的IP编址方法及装置大大降低了移动用户IP地址更新的频率和开销,从而提高了卫星星座网络运行效率。
尽管通过以上的地理信息编址方案,能够大大降低卫星星座网络中用户IP地址更新的开销。然而,该方案没有充分考虑IP协议中的卫星节点与接入用户的地址汇聚关系,因此难以保证IP包准确传输到移动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基于地理信息的IP编址方法及装置大大降低了移动用户IP地址更新的频率和开销,提高了卫星星座网络运行效率,但是没有充分考虑IP协议中的卫星节点与接入用户的地址汇聚关系,因此难以保证IP包准确传输到移动用户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地表大区划分;
(2)建立各个地表大区的IP地址分配规则;
(3)建立各个地表大区中用户终端与卫星对地端口的IP地址更新规则。
所述的所述的地表大区划分的方法为:
(1)获取Walker星座网络的轨道面数m、每个轨道面的卫星数n;
(2)当n=2,4,6,8时,将地球表面剖分成行,每行有Cd=2m个均分的地表大区,进而得到当前的所有地表大区数量ND
其中,NS为Walker星座网络的卫星数;
计算得到地表大区的相同纬度间隔经度间隔为进而得到凯莱投影地图下Walker星座网络地表大区划分,设i=1,...,Rd,第i行大区位于纬线位于零度经线右侧的地表大区标号依次为
(3)当n≥9时,设
如果n为奇数,在纬度范围内划分为行,每行有Cd=2m个地表大区,在各一个地表大区,得到地表大区总数为
如果n为偶数,在纬度范围内划分成行,每行有Cd=2m个地表大区,在中各一个大区,得到当前情况下地表大区总数为
其中,m≥1,且n为偶数或为n≥9的奇数。
所述的建立各个地表大区的IP地址分配规则的方法为:
(1)设地表大区编号为地表大区Di所需的IP地址数量为γ(Di),地表大区Di扩展后需分配的IP地址数量Γ(Di)为ρ(Di)=log2Γ(Di);
其中,为进行向上取整符号;
(2)计算得到扩展后所有地表大区总的IP地址数量为
ρt=log2Γt
(3)如果ρt=log2Γt不大于32,将大区重新排列为对于i=1,...,ND,Dk(i)的起始IP地址IPstart(Dk(i))与结束IP地址IPback(Dk(i))满足
IPback(Dk(i))=IPstart(Dk(i))+Γ(Dk(i))-1
D(k(i))的子网掩码为
IP0为IP地址初始值。
所述的将大区重新排列为的方法为:
第一步:设一组整数k(1),...,k(ND),满足k(i)=i,i=1,...,ND
第二步:设T=ND-1;
第三步:对于i=1,...,T,如果ρ(Dk(i))<ρ(Dk(i+1)),则令y=k(i+1),k(i+1)=k(i),k(i)=y;
第四步:将T的值减1,如果T≥1,则进入第三步;如果T=0,则得到重排后的大区顺序
所述的建立各个地表大区中用户终端与卫星对地端口的IP地址更新规则的方法为:
(1)记walker星座有NS=m·n颗卫星,m为轨道数量,n为每个轨道中的卫星数量,各个轨道均为以地球为半径的圆形,轨道半径为R,轨道倾角为θ,相邻轨道面的升焦点赤经差值相同,轨道中相邻卫星与地心连线的夹角为
(2)对于l=1,...,m、d=1,...,n,设第l个轨道面上的第d颗卫星的坐标为ωl,d=(λl,dl,d,R);
对应的极地轨道映射坐标为
其中,Π(x)=2-2k·π,-π+2k·π≤x≤π+2k·π, 为第l个轨道面的升半圈与赤道面的夹角,为第l个轨道面的降半圈与赤道面的夹角;
(3)进行倾斜圆轨道坐标均匀化的映射,得到所对应的均匀化极轨坐标为
Ωl,d=(Λ(λl,d),Φ1l,d),R)
其中,Φ1满足:当m为奇数时对于l=1,2,...,m,
当m为偶数时对于l=1,2,...,m,
(4)对于l=1,...,m、d=1,...,n,设卫星Sl,d的坐标为ωl,d、对应的极地轨道映射坐标为均匀化极轨坐标为Ωl,d,则Sl,d对地端口地址的分配和更新按照如下规则:
如果Sl,d的均匀化极轨坐标Ωl,d位于某个平行大区Di范围内,则Sl,d对地端口地址为
IP(Sl,d)=IPstart(Di)+1
随着Sl,d的运动,如果Ωl,d由大区Di运动到另一个平行大区Dj,则Sl,d的对地端口地址变更为
IP(Sl,d)=IPstart(Dj)+1;
对于地表大区Di中IP地址的分配和更新规则为:
(41)设IPava(Di)为Di中没有被分配的IP地址集合,IPmin(Di)=minIPava(Di)为IPava(Di)的最小IP地址;
如果Di内没有移动用户,则IPava(Di)={IPstart(Di)+2,IPstart(Di)+3,...,IPback(Di)-1},IPmin(Di)=minIPava(Di)=IPstart(Di)+2;
如果Di内除IPstart(Di)、IPstart(Di)+1、IPback(Di)外,所有IP地址已分配,则
(42)当用户a进入Di区域范围时,如果则a的地址为IP(a)=IPmin(Di),IPava(Di)=IPava(Di)/{IP(a)},IPmin(Di)更新为IPmin(Di)=minIPava(Di);如果则用户a的IP地址分配失败;
当用户a离开Di区域范围时,a的地址IP(a)将释放,则对于大区Di,IPava(Di)=IPava(Di)U{IP(a)},如果IP(a)<IPmin(Di),则IPmin(Di)=IP(a)。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电推进羽流与卫星通信波束兼容性测试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的处理器执行所述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提高了卫星星座网络运行效率,而且充分考虑IP协议中的卫星节点与接入用户的地址汇聚关系,保证了IP地址包准确传输到移动用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每个轨道面卫星数为2,4,6,8时的地表大区划分规则图;
图2为每个轨道面卫星数大于等于9,且为奇数时的地表大区划分规则图;
图3为每个轨道面卫星数大于等于9,且为偶数时的地表大区划分规则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包括地表大区划分、各大区IP地址分配规则、用户终端与卫星对地端口的IP地址更新规则,地表大区划分规则,是指针Walker星座的卫星分布和运动规律,给出了形状规则,排列整齐的大区分布,并且各个大区的范围充分大,使得移动用户跨越大区,更新IP地址的频率充分降低;各大区IP地址分配规则,给出与用户分布密度相关的大区IP地址分配策略,对不同大区分配不同数量的IP地址,使得维护网络运行所需的IP地址数充分减少;用户终端与卫星对地端口IP地址更新规则,使得在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中,始终保证卫星节点与移动用户的地址汇聚关系,从而保证IP包准确发送到移动用户。
1、星座基本信息与坐标映射
1.1walker星座的基本信息
walker星座具有以下排列规律:卫星星座中有NS=m·n颗卫星,其中m为轨道数量,n为每个轨道中的卫星数量。各个轨道均为以地球为半径的圆形,各个轨道的半径均为R,轨道倾角均为θ,相邻轨道面的升焦点赤经差值相同。每个轨道中,相邻卫星与地心连线的夹角均为
1.2坐标映射
按照以下两步,获取各个卫星坐标的映射。
第一步:得到由倾斜圆轨道到极地轨道的映射。
对于l=1,...,m,d=1,...,n,设第l个轨道面上的第d颗卫星的坐标为ωl,d=(λl,dl,d,R)
对应的极地轨道映射坐标为
其中,
设函数Π,满足Π(x)=2-2k·π,-π+2k·π≤x≤π+2k·π
则函数Π能够将任意一个角度,按照2π周期的对应关系,映射到[-π,π]范围内。设 分别为第l个轨道面的升半圈与降半圈与赤道面的夹角。
第二步:得到倾斜圆轨道坐标均匀化的映射,得到所对应的均匀化极轨坐标Ωl,d=(Λ(λl,d),Φ1l,d),R)
其中,当m为奇数时,对于l=1,2,...,m,以下成立
当m为奇数时,对于l=1,2,...,m,以下成立
其中:
2、地表大区划分
根据轨道面数m,和每个轨道面的卫星数n来划分地表编址大区。本发明限于m≥1,n为偶数,或满足n≥9的奇数的情况。
1.1当n=2,4,6,8时,将地球表面剖分成行,每行有CD=2m个,大区数量,满足:
所有大区具有相同的维度间隔和经度间隔大区的排列如图1所示。在凯莱投影中自下而上,则对于i=1,...,RD,第i行大区为于纬线到纬线之间。每一行中的大区可在两条纬线之间左右平移,其中完全位于零度经线右侧的第一个大区标号为Di,1,其右侧的大区为Di,2,Di,2右侧为Di,3,以此类推,直到与Di,1左侧接壤。
1.2n≥9时,设
如果n为奇数,如图2所示,在纬度范围,内排列成行,每一行有Cd=2m个大区,这些大区被称为平行大区;在中各有一个大区,这两个大区被称作极地大区。这种情况下的大区总数为
如果n为偶数,如图3所示在在纬度范围,内排列成行,每一行有Cd=2m个大区,这些大区被称为平行大区;在中各有一个大区,分别表示为Dsouth和Dnorth,这两个大区被称作极地大区。这种情况下的大区总数为
各行大区可依前述进行横向平移。
3、各大区IP地址分配规则
设大区编号为对于设大区Di所需的IP地址数量为γ(Di),这里γ(Di)的取值需考虑Di所在区域的人口稠密程度,用户分布规律等因素。
对于任意给定的考虑到IP协议地址汇聚的因素,则各个大区的IP地址分配按照如下规则进行。
将各个大区所需地址数扩展为2的k次幂的形式。
对于则大区Di所需的IP地址扩展为
设ρ(Di)=log2Γ(Di)。
进一步,计算出总共所需要的地址数,并扩展为2的k次幂的形式。
扩展后总的IP地址数为
设ρt=log2Γt
接下来,对于给定的完全地址段,拆分得到各个大区分配的地址段。
基于10网段的进行分配,只考虑ρt≤24的情况。
则各个大区的地址分配就是由给定的IP0,得到IPstart(Di)和
3.1地址分配规则A
如果则获得IPstart(Di)与IPback(Di)的步骤如下。
首先,将大区重新排列为其算法如下。
表1:大区重新排序算法
经过算法1,可以得到大区的重新排列满足
其一:对于任意的1≤i<j≤ND,ρ(Dk(i))≥ρ(Dk(j))。
其二:对于1≤i<j≤ND,如果ρ(Dk(i))=ρ(Dk(j)),则k(i)<k(j)。
其次,获得各个大区分配的地址段
对于i=1,...,ND,IPstart(Dk(i))与IPback(Dk(i))满足
IPback(Dk(i))=IPstart(Dk(i))+Γ(Dk(i))-1
此外,大区D(k(i))的子网掩码为
3.2地址分布规则B
如果表示大区号所占的位数。
对于,i=1,...,ND设BinΨ(i)为i所对应的二进制序列(高位在前,低位在后,不足的则补0)。
例如:
则对于i=1,...,ND大区Di的首地址IPstart(Di)、末地址IPback(Di)和子网掩码Mask(Di)分别为
4、卫星和地面用户的IP地址更新规则
4.1卫星对地端口IP地址的分配和更新规则
对于l=1,...,m d=1,...,n,设卫星Sl,d的坐标为ωl,d,对应的极地轨道映射坐标为均匀化极轨坐标为Ωl,d。则Sl,d对地端口地址的分配和更新按照如下规则。
首先,位于某个平行大区中的卫星的编址规则如下。
如果Sl,d的均匀化极轨坐标,Ωl,d位于某个平行大区Di范围内,则Sl,d对地端口地址为
IP(Sl,d)=IPstart(Di)+1
随着Sl,d的运动,如果Ωl,d由大区Di运动到另一个平行大区Dj,则Sl,d的对地端口地址变更为
IP(Sl,d)=IPstart(Dj)+1
其次,对于n≥9的情况,极地大区范围内的卫星的编址采用地址维持时间最长的规则,具体如下。
以北极大区Dnorth为例,
首先,在系统初始时刻。
如果没有卫星的均匀化极轨坐标位于Dnorth的范围内,则不进行该大区范围内的卫星对地端口编址;
如果有且只有一颗卫星SNor的均匀化极轨坐标,ΩNor位于Dnorth的范围内,则SNor的对地端口地址为
IP(SNor)=IPstart(DNorth)+1
如果有多颗卫星SNor1,...,SNork,它们对应的均匀化极轨坐标,ΩNor1,...,ΩNork均位于Dnorth的范围内,则,在SNor1,...,SNork当中,选取
将其对地端口地址设为Dnorth的首地址,满足
这里,是SNor1,...,SNork中均匀化极轨坐标能够在ΩNor1,...,ΩNork的范围内滞留时间最长的一颗卫星。这里的滞留时间最长解释如下。
如果SNor1,...,SNork中,有卫星位于升轨半区,则,为位于升轨半区的卫星中,均匀化极轨坐标纬度最小的。如果SNor1,...,SNork中的所有卫星都位于降轨半区,则为这些卫星中,均匀化极轨坐标纬度值最大的。此外,如果有多颗卫星具有相同的滞留时间,则选取其轨道序号最小的卫星。
对于中的卫星,将它们的对地端口地址设为全0,即
其次,随着卫星的运动,当的均匀化极轨坐标离开Dnorth后,在Dnorth的范围内,仍然按照以上规则,选择一颗新的,满足滞留时间最长的卫星,S'Nor,其对地端口地址为Dnorth的首地址,满足:
IP(S'Nor)=IPstart(DNorth)+1
对于南极大区范围内卫星的编址,可同理得到。
4.2接入用户IP地址的分配和更新规则
对于大区Di中的移动用户任意移动用户a,其IP地址分配遵循以下原则。a的IP地址为Di中,除了IPstart(Di)和IPstart(Di)+1外,没有被分配的最小的地址。则移动用户IP地址的分配和更新规则具体如下。
对于i=1,...,ND,设IPava(Di)为Di中,没有被分配的IP地址集合。则IPmin(Di)=minIPava(Di)为IPava(Di)中最小的地址。则大区IP地址的管理规则及移动用户IP地址的分配更新规则如下。
首先,
如果Di内没有移动用户:
则IPava(Di)={IPstart(Di)+2,IPstart(Di)+3,...,IPback(Di)-1}
IPmin(Di)=minIPava(Di)=IPstart(Di)+2
如果Di内,除了IPstart(Di),IPstart(Di)+1,IPback(Di)外,所有用户的IP地址都已经分配给了移动用户,则
其次,当用户a进入Di区域范围内,则
如果则a的地址为IP(a)=IPmin(Di),
IPava(Di)=IPava(Di)/{IP(a)},IPmin(Di)更新为IPmin(Di)=minIPava(Di)。
如果则a的IP地址分配失败。
再次,当用户a离开Di,a的地址IP(a)将释放,则,对于大区Di,IPava(Di)=IPava(Di)U{IP(a)},如果IP(a)<IPmin(Di),则IPmin(Di)=IP(a)。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7)

1.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地表大区划分;
(2)建立各个地表大区的IP地址分配规则;
(3)建立各个地表大区中用户终端与卫星对地端口的IP地址更新规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地表大区划分的方法为:
(1)获取Walker星座网络的轨道面数m、每个轨道面的卫星数n;
(2)当n=2,4,6,8时,将地球表面剖分成行,每行有Cd=2m个均分的地表大区,进而得到当前的所有地表大区数量ND
其中,NS为Walker星座网络的卫星数;
计算得到地表大区的相同纬度间隔经度间隔为进而得到凯莱投影地图下Walker星座网络地表大区划分,设i=1,...,Rd,第i行大区位于纬线位于零度经线右侧的地表大区标号依次为
(3)当n≥9时,设
如果n为奇数,在纬度范围内划分为行,每行有Cd=2m个地表大区,在各一个地表大区,得到地表大区总数为
如果n为偶数,在纬度范围内划分成行,每行有Cd=2m个地表大区,在中各一个大区,得到当前情况下地表大区总数为
其中,m≥1,且n为偶数或为n≥9的奇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立各个地表大区的IP地址分配规则的方法为:
(1)设地表大区编号为地表大区Di所需的IP地址数量为γ(Di),地表大区Di扩展后需分配的IP地址数量Γ(Di)为ρ(Di)=log2Γ(Di);
其中,为进行向上取整符号;
(2)计算得到扩展后所有地表大区总的IP地址数量为
ρt=log2Γt
(3)如果ρt=log2Γt不大于32,将大区重新排列为对于i=1,...,ND,Dk(i)的起始IP地址IPstart(Dk(i))与结束IP地址IPback(Dk(i))满足
IPback(Dk(i))=IPstart(Dk(i))+Γ(Dk(i))-1
D(k(i))的子网掩码为
IP0为IP地址初始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大区重新排列为的方法为:
第一步:设一组整数k(1),...,k(ND),满足k(i)=i,i=1,...,ND
第二步:设T=ND-1;
第三步:对于i=1,...,T,如果ρ(Dk(i))<ρ(Dk(i+1)),则令y=k(i+1),k(i+1)=k(i),k(i)=y;
第四步:将T的值减1,如果T≥1,则进入第三步;如果T=0,则得到重排后的大区顺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立各个地表大区中用户终端与卫星对地端口的IP地址更新规则的方法为:
(1)记walker星座有NS=m·n颗卫星,m为轨道数量,n为每个轨道中的卫星数量,各个轨道均为以地球为半径的圆形,轨道半径为R,轨道倾角为θ,相邻轨道面的升焦点赤经差值相同,轨道中相邻卫星与地心连线的夹角为
(2)对于l=1,...,m、d=1,...,n,设第l个轨道面上的第d颗卫星的坐标为ωl,d=(λl,dl,d,R);
对应的极地轨道映射坐标为
其中,Π(x)=2-2k·π,-π+2k·π≤x≤π+2k·π,为第l个轨道面的升半圈与赤道面的夹角,为第l个轨道面的降半圈与赤道面的夹角;
(3)进行倾斜圆轨道坐标均匀化的映射,得到所对应的均匀化极轨坐标为
Ωl,d=(Λ(λl,d),Φ1l,d),R)
其中,Φ1满足:当m为奇数时对于l=1,2,...,m,
当m为偶数时对于l=1,2,...,m,
(4)对于l=1,...,m、d=1,...,n,设卫星Sl,d的坐标为ωl,d、对应的极地轨道映射坐标为均匀化极轨坐标为Ωl,d,则Sl,d对地端口地址的分配和更新按照如下规则:
如果Sl,d的均匀化极轨坐标Ωl,d位于某个平行大区Di范围内,则Sl,d对地端口地址为
IP(Sl,d)=IPstart(Di)+1
随着Sl,d的运动,如果Ωl,d由大区Di运动到另一个平行大区Dj,则Sl,d的对地端口地址变更为
IP(Sl,d)=IPstart(Dj)+1;
对于地表大区Di中IP地址的分配和更新规则为:
(41)设IPava(Di)为Di中没有被分配的IP地址集合,IPmin(Di)=minIPava(Di)为IPava(Di)的最小IP地址;
如果Di内没有移动用户,则IPava(Di)={IPstart(Di)+2,IPstart(Di)+3,...,IPback(Di)-1},IPmin(Di)=minIPava(Di)=IPstart(Di)+2;
如果Di内除IPstart(Di)、IPstart(Di)+1、IPback(Di)外,所有IP地址已分配,则
(42)当用户a进入Di区域范围时,如果则a的地址为IP(a)=IPmin(Di),IPava(Di)=IPava(Di)/{IP(a)},IPmin(Di)更新为IPmin(Di)=minIPava(Di);如果则用户a的IP地址分配失败;
当用户a离开Di区域范围时,a的地址IP(a)将释放,则对于大区Di,IPava(Di)=IPava(Di)U{IP(a)},如果IP(a)<IPmin(Di),则IPmin(Di)=IP(a)。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7.一种电推进羽流与卫星通信波束兼容性测试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器执行所述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400999.7A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 Active CN108667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0999.7A CN108667955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00999.7A CN108667955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7955A true CN108667955A (zh) 2018-10-16
CN108667955B CN108667955B (zh) 2021-04-13

Family

ID=6378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0999.7A Active CN108667955B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795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8022A (zh) * 2019-01-07 2019-04-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ip子网的对等协商式动态编址方法及装置
CN112087254A (zh) * 2020-08-19 2020-12-15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星上用户站移动性管理方法
CN116520711A (zh) * 2023-07-03 2023-08-01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电推卫星walker星座组网控制筹划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020A (zh) * 2006-07-07 2009-08-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ipv6地址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寻址方法
CN106533536A (zh) * 2016-11-07 2017-03-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极地轨道低轨道卫星网络ip编址方法及装置
CN106549703A (zh) * 2016-10-26 2017-03-29 北京邮电大学 天地一体化网络中低轨卫星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020A (zh) * 2006-07-07 2009-08-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ipv6地址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寻址方法
CN106549703A (zh) * 2016-10-26 2017-03-29 北京邮电大学 天地一体化网络中低轨卫星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6533536A (zh) * 2016-11-07 2017-03-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极地轨道低轨道卫星网络ip编址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8022A (zh) * 2019-01-07 2019-04-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ip子网的对等协商式动态编址方法及装置
CN112087254A (zh) * 2020-08-19 2020-12-15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星上用户站移动性管理方法
CN116520711A (zh) * 2023-07-03 2023-08-01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电推卫星walker星座组网控制筹划方法
CN116520711B (zh) * 2023-07-03 2023-10-13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一种电推卫星walker星座组网控制筹划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7955B (zh) 202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7955A (zh) 一种Walker星座网络的地理分区IP编址方法
CN106549703B (zh) 天地一体化网络中低轨卫星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6533536B (zh) 极地轨道低轨道卫星网络ip编址方法及装置
US2024010652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structing integrated space-terrestrial network
CN109412682A (zh) 一种中低轨星座卫星波束频率资源分配方法
Liu et al. A load balancing routing strategy for LEO satellite network
EP2875653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dataset structure for location-based services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location-based services to a mobile device
Jin et al. Traffic analysis of LEO satellite internet of things
CN109104464A (zh) 一种边缘计算环境下面向协同存储的分布式数据更新方法
CN106713147A (zh) 面向geo/leo双层卫星网络的抗毁路由方法
CN112564774B (zh) 一种低轨星座卫星通信系统的服务区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4113609B (zh) 一种mac地址发布的方法和设备
Raźniak et al. Spatial changes in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function of cities based on the corporate centre of gravity model
CN116401225A (zh) 一种面向卫星云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CN107423373A (zh) 一种城市级三维建筑模型索引方法
CN108768854A (zh) 一种基于虚拟节点矩阵的路由算法
Ma et al. Satellite-terrestrial integrated 6G: An ultra-dense LEO networking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Xiao et al. Addressing subnet division based 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for satellite-ground integrated network
US791662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cessing and managing subscriber data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653694A (zh) 一种北斗报文信息的存储与访问方法
CN104901999A (zh) 一种可靠性感知的虚拟数据中心跨域映射方法
CN114867080A (zh) 基于数字孪生的星地通信切换和路由方法
Tseng et al. Peer-assisted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by vehicular micro clouds
CN104378310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6326492B (zh) 空间矢量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