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1728A - 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1728A
CN108661728A CN201710191877.7A CN201710191877A CN108661728A CN 108661728 A CN108661728 A CN 108661728A CN 201710191877 A CN201710191877 A CN 201710191877A CN 108661728 A CN108661728 A CN 108661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er
road
flow
refill flow
passg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18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文
张俊彪
吕弘业
吴小东
闫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918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17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1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17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30Exhaust heads, chambers, or the like
    • F01D25/305Exhaust heads, chambers, or the like with fluid, e.g. liquid inj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1/00Shutting-down of machines or engines, e.g. in emergency; Regulating, controlling, or safet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F01D25/12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补水管路的末端设置并联的n路喷雾管路,并在第i路喷雾管路上设置Ni个雾化喷头,其中,i依次取1至n,n和Ni为大于1的整数,且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数量不同;将当前补水流量Q分别与N1*Q至Nn*Q及其中至少任意两个之和相比较,选出与当前补水流量Q最接近的值,并打开所述最接近的值所涉及的那路或那些路喷雾管路前端的分路补水电动门,其中,Q为单个雾化喷头的最大流量。相应地,提供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设备。本发明能够在任意流量范围内实现补水雾化。

Description

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以及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大型燃煤发电机组中,部分机组需要承担供热或者工业供气的工作。对于需要承担供热工作的机组而言,需要大量的补水,具体为,将发电厂机组化学制备的软化水补充至电力生产热力循环系统中。
国内大型汽轮机厂在辅机的设计中采用的传统补水方式为,将软化水(化学补水)直接补充至排汽装置内部,并与凝结水进行混合。由于化学制备的软化水的温度一般为20-25℃,冬季温度可能会低至15-20℃,此时的软化水补入排汽装置之后会降低凝结水的温度,导致过冷度大,热效率的损失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对传统补水方式进行了改进。具体为,在排汽装置的喉部附近布置雾化喷头来补水,当有压力的软化水经雾化喷头打成水雾后,再与热蒸汽接触式换热,从而一方面强化了排汽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提升了软化水的温度,减轻热效率的损失。
但是,由于每个发电机组的负荷及供热量的大小都有所不同,而补水量却都是通过单一调节门进行控制,无法实现整个调节过程中的全流程雾化。具体地,只有在设计最大补水流量工况下,才能达到预期的雾化效果,但在实际运行中这种工况极少;而小流量补水的情况下则会雾化不充分甚至无法实现雾化,此时若要达到预期的雾化效果,又只能增大补水流量,但是补水流量过大会导致排汽装置水位过高,进而导致水倒回汽轮机造成叶片损坏,水位升至各输水管造成排汽装置震动,汽轮机震动等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以及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设备,能够在任意流量范围内实现补水雾化。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补水管路的末端设置并联的n路喷雾管路,并在第i路喷雾管路上设置Ni个雾化喷头,其中,i依次取1至n,n和Ni为大于1的整数,且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数量不同;
将当前补水流量Q分别与N1*Q至Nn*Q及其中至少任意两个之和相比较,选出与当前补水流量Q最接近的值,并打开所述最接近的值所涉及的那路或那些路喷雾管路前端的分路补水电动门,其中,Q为单个雾化喷头的最大流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设备,其包括设置在补水管路末端的并联的n路喷雾管路,每路喷雾管路前端均设置有分路补水电动门,第i路喷雾管路上设置有Ni个雾化喷头,其中,i依次取1至n,n和Ni为大于1的整数,且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数量不同;所述雾化控制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将当前补水流量Q分别与N1*Q至Nn*Q及其中至少任意两个之和相比较,选出与当前补水流量Q最接近的值,并打开所述最接近的值所涉及的那路或那些路喷雾管路前端的分路补水电动门,其中,Q为单个雾化喷头的最大流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原有补水系统进行了改进,能够在任意流量范围内(如0-150t/h)实现补水雾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小流量补水的情况下排汽装置补水雾化不充分甚至不能雾化的问题,有效避免了因补水流量过大而导致排汽装置水位过高的问题,还降低了机组运行人员操作的工作量,实现了机组的正常补水。此外,还具有安装简单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化学补水雾化泵;2-前隔离门;3-气动调节门;4-后隔离门;5-旁路手动门;6-流量计;7-压力表;8-分路补水电动门;9-后隔离门;10-前隔离门;X-补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前”、“后”方位词的定义均与管路中的水流方向相关。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水流方向上,先经过的端为“前端”,后经过的端为“后端”或“末端”。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厂汽轮机生产技术领域的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雾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S102。
S101.在补水管路的末端设置并联的n路喷雾管路,并在第i路喷雾管路上设置Ni个雾化喷头,其中,i依次取1至n,n和Ni为大于1的整数,且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数量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补水管路的末端与并联的n路喷雾管路连接,且第一路喷雾管路上设置有N1个雾化喷头,第二路喷雾管路上设置有N2个雾化喷头,以此类推,第n路喷雾管路上设置有Nn个雾化喷头。
S102.将当前补水流量Q分别与N1*Q至Nn*Q及其中至少任意两个之和相比较,选出与当前补水流量Q最接近的值,并打开所述最接近的值所涉及的那路或那些路喷雾管路前端的分路补水电动门,以实现补水雾化。其中,Q为单个雾化喷头的最大流量。
可以理解的是,首先获取当前补水流量Q,然后使当前补水流量Q分别与N1*Q至Nn*Q及其中任意两个之和、任意三个之和、···、任意n个之和比较,例如,若n=4,则当前补水流量Q分别与N1*Q、N2*Q、N3*Q、N4*Q、(N1+N2)*Q、(N1+N3)*Q、(N1+N4)*Q、(N2+N3)*Q、(N2+N4)*Q、(N3+N4)*Q、(N1+N2+N3)*Q、(N1+N2+N4)*Q、(N2+N3+N4)*Q、(N1+N3+N4)*Q和(N1+N2+N3+N4)*Q比较,再选出与当前补水流量Q最接近的值,并打开所述最接近的值所涉及的那路或那些路喷雾管路前端的分路补水电动门,例如,与当前补水流量Q最接近的值为(N2+N3)*Q,则打开第二路和第三路喷雾管路前端的分路补水电动门,以使第二路和第三路喷雾管路上的雾化喷头开始喷水雾。
本实施例中,使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数量不同的好处是,可通过不同的管路组合实现全流量控制,还能有效减少所需喷雾管路的数量。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雾化控制方法实现补水雾化后,雾化喷头喷射出的细小水珠与热蒸汽接触换热,起到了冷却排汽的目的。一般地,化学补水的温度最高为25℃,夏季汽轮机排汽温度在50℃左右。由于排汽装置为负压,导致水在很低的温度下就能汽化,而且化学补水经过雾化后也很容易汽化,公知的是,水在汽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来自汽轮机乏汽(相对热一点的湿蒸汽),从而降低了汽轮机乏汽温度,使得乏汽在进入空冷岛后,能更快的凝结成水,还有效减少了乏汽中不能凝结的部分,而不能凝结的气体越少,真空度越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真空度,对夏季直接空冷机组提高真空效果明显。
此外,本实施例采用化学补水分路控制的方案,解决了化学补水含氧量的问题,由于雾化补水过程相当于物理除氧过程,解决了给水含氧量超标的现象,从而减轻了设备腐蚀。
为了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较优地,步骤S101还包括:使第一至第n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的数量逐渐增大(即设定N1至Nn逐渐增大);按照预设的最小补水流量Q小补设定N1的值,以使得N1*Q接近最小补水流量Q小补;按照预设的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设定N1*Q至Nn*Q之和的值,以使得N1*Q至Nn*Q之和接近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所述N1*Q至Nn*Q之和指的是N1*Q+N2*Q+···+Nn*Q
至于喷雾管路的具体数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一般地,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越大,喷雾管路的数量越多,反之,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越小,喷雾管路的数量越少。当然,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等于所有喷雾管路都投入后的流量总和。
为了更好地保障排汽装置内水位平衡,较优地,步骤S102还包括:若当前补水流量Q小于与其最接近的值,则关小补水管路上的气动调节门;若当前补水流量Q大于与其最接近的值,则开大补水管路上的气动调节门。
为了使化学补水经雾化喷头打成水雾后能够与热蒸汽更好地接触式换热,较优地,步骤S101还包括:使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的喷嘴朝下设置,并设置在排汽装置喉部下方1.2~1.5m位置处,而且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在其对应的待喷洒面上均匀分布,例如呈方形矩阵或圆形矩阵分布。
本实施例所述雾化控制方法,对现有排汽装置补水系统的单一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化学补水分路控制实现喷水雾化的方案,即在补水管路上的气动调节门之后,分成不同流量大小的控制管路(即设有不同喷头数量的喷雾管路),每个控制管路由一个分路补水电动门进行控制,并在气动调节门的作用下,利用不同控制管路的流量,采用不同的管路组合方式,使排汽装置内部雾化效果始终达到最优状态,实现整个调节过程中的全流程雾化,从而在任意流量下(设计范围内)都能达到补水雾化的效果;还能使排汽装置的水位始终维持在正常水位范围内,即2100mm以下。对于母管制补水系统的火电厂,可提供化学补水在各机组间的最佳分配方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厂汽轮机生产技术领域的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设备。如图2所示,所述雾化控制设备包括设置在补水管路X末端的并联的n路喷雾管路(图2中只显示4路喷雾管路),即补水管路X的末端与并联的n路喷雾管路连接。补水管路X上设置有气动调节门3,其前端还设置有化学补水雾化泵1。每路喷雾管路前端均设置有分路补水电动门8,第i路喷雾管路上设置有Ni个雾化喷头,其中,i依次取1至n,n和Ni为大于1的整数,且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数量不同。
此外,设置在各路喷雾管路上的分路补水电动门8的前端设置有前隔离门10、后端设置有后隔离门9,以便于分路补水电动门8检修。
其中,设置后隔离门9的作用是,当检修分路补水电动门8时,管路解体后排汽装置内部的负压会泄露,导致机组负荷降低,由于雾化喷头处没有逆止门,从而会向排汽装置内部漏真空,而设置了后隔离门9则会防止雾化喷头向排汽装置内部漏真空。较优地,设置在分路补水电动门8后端的后隔离门9采用真空截止阀或真空闸阀,以使得后隔离门9关闭后,门后为真空状态。
气动调节门3的前端设置有前隔离门2、后端设置有后隔离门4,以便于检修,且前隔离门2、气动调节门3和后隔离门4依次串联连接。补水管路X上还设置有旁路手动门5,且前隔离门2、气动调节门3和后隔离门4串联后再与旁路手动门5并联。
补水管路X上还设置有流量计6和压力表7,并接入DCS控制逻辑(即控制单元)中,以实时监测补水管路X上的流量和压力。较优地,流量计6和压力表7设置在气动调节门3之后,各路喷雾管路之前。
所述雾化控制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将当前补水流量Q分别与N1*Q至Nn*Q及其中至少任意两个之和相比较,选出与当前补水流量Q最接近的值,并打开所述最接近的值所涉及的那路或那些路喷雾管路前端的分路补水电动门8,以实现补水雾化。其中,Q为单个雾化喷头的最大流量,当前补水流量Q由流量计6获取并反馈给控制单元。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中只显示了4路喷雾管路,但其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所述控制单元安装在排汽装置外部,而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设置在排汽装置内部。
本实施例中,使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数量不同的好处是,可通过不同的管路组合实现全流量控制,还能有效减少所需喷雾管路的数量。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雾化控制设备实现补水雾化后,雾化喷头喷射出的细小水珠与热蒸汽接触换热,起到了冷却排汽的目的。一般地,化学补水的温度最高为25℃,夏季汽轮机排汽温度在50℃左右。由于排汽装置为负压,导致水在很低的温度下就能汽化,而且化学补水经过雾化后也很容易汽化,公知的是,水在汽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来自汽轮机乏汽(相对热一点的湿蒸汽),从而降低了汽轮机乏汽温度,使得乏汽在进入空冷岛后,能更快的凝结成水,还有效减少了乏汽中不能凝结的部分,而不能凝结的气体越少,真空度越好,从而有效提高了真空度,对夏季直接空冷机组提高真空效果明显。
此外,本实施例采用化学补水分路控制的方案,解决了化学补水含氧量的问题,由于雾化补水过程相当于物理除氧过程,解决了给水含氧量超标的现象,从而减轻了设备腐蚀。
为了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较优地,第一至第n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的数量逐渐增大(即设定N1至Nn逐渐增大);按照预设的最小补水流量Q小补设定N1的值,以使得N1*Q接近最小补水流量Q小补;按照预设的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设定N1*Q至Nn*Q之和的值,以使得N1*Q至Nn*Q之和接近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所述N1*Q至Nn*Q之和指的是N1*Q+N2*Q+···+Nn*Q
至于喷雾管路的具体数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一般地,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越大,喷雾管路的数量越多,反之,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越小,喷雾管路的数量越少。当然,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等于所有喷雾管路都投入后的流量总和。
为了更好地保障排汽装置内水位平衡,较优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当前补水流量Q小于与其最接近的值时,关小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在当前补水流量Q大于与其最接近的值时,开大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
为了使化学补水经雾化喷头打成水雾后能够与热蒸汽更好地接触式换热,较优地,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的喷嘴朝下设置,并设置在排汽装置喉部下方1.2~1.5m位置处,而且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在其对应的待喷洒面上均匀分布,例如呈方形矩阵或圆形矩阵分布。
此外,还可采用低压加热器利用汽轮机抽出的蒸汽来加热排汽装置产生的凝结水,且所述雾化控制设备的各路喷雾管路喷出的水雾也补入所述凝结水中,然后由低压加热器统一进行换热,从而改善了机组的回热效果,提高了火电厂的热经济性。
本实施例所述雾化控制设备,对现有排汽装置补水系统的单一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化学补水分路控制实现喷水雾化的方案,即在补水管路上的气动调节门之后,分成不同流量大小的控制管路(即设有不同喷头数量的喷雾管路),每个控制管路由一个分路补水电动门进行控制,并在气动调节门的作用下,利用不同控制管路的流量,采用不同的管路组合方式,使排汽装置内部雾化效果始终达到最优状态,实现整个调节过程中的全流程雾化,从而在任意流量下(设计范围内)都能达到补水雾化的效果;还能使排汽装置的水位始终维持在正常水位范围内,即2100mm以下。对于母管制补水系统的火电厂,可提供化学补水在各机组间的最佳分配方案。
下面结合图2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所述雾化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
设置四路喷雾管路,分别为A路喷雾管路、B路喷雾管路、C路喷雾管路和D路喷雾管路,每路喷雾管路的打开、关闭均由分路补水电动门8控制,且每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的数量不同。
以机组最大补水量150t/h为例,一共需采用100个最大流量为1.5t/h的雾化喷头,每个喷头在0.5-0.7Mpa的工况下均能雾化,每个雾化喷头流量在0.8-1.5t/h。则A路喷雾管路上设置10个雾化喷头,B路喷雾管路上设置20个雾化喷头,C路喷雾管路上设置30个雾化喷头,D路喷雾管路上设置40个雾化喷头。
四路喷雾管路汇成一个母管接至补水管路上的气动调节门3后。在气动调节门3后设置压力及流量测点,并接入DCS控制逻辑中。同时将分别设置在四路喷雾管路上的四个分路补水电动门8也接入DCS画面中,制作开启、关闭操作按钮。
DCS制作的控制逻辑在不同的流量区间内,通过逻辑控制使A、B、C、D四路喷雾管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打开。当机组正常运行时,运行人员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化学补水流量控制信号可根据排汽装置水位来设定。
具体逻辑控制如下:
若当前补水流量小于15t/h,单独打开A路,关闭B、C、D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10个,雾化最大流量15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若当前补水流量大于15t/h小于30t/h,单独打开B路,关闭A、C、D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20个,雾化最大流量30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若当前补水流量大于30t/h小于45t/h,单独打开C路,关闭A、B、D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30个,雾化最大流量45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若当前补水流量大于45t/h小于60t/h,单独打开D路,关闭A、B、C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40个,雾化最大流量60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若当前补水流量大于60t/h小于75t/h,单独打开B、C路,关闭A、D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50个,雾化最大流量75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若当前补水流量大于75小于90t/h,单独打开B、D路,关闭A、C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60个,雾化最大流量90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若当前补水流量大于90小于105t/h,单独打开C、D路,关闭A、B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70个,雾化最大流量105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若当前补水流量大于105小于120t/h,单独打开A、C、D路,关闭B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80个,雾化最大流量120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若当前补水流量大于120小于135t/h,单独打开B、C、D路,关闭A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90个,雾化最大流量135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若当前补水流量大于135小于150t/h,打开A、B、C、D路,则能够喷水雾的雾化喷头数量为100个,雾化最大流量150t/h。当需要更小的流量时,补水管路X上的气动调节门3会自动关小,反之开大,以保障水位平衡。
可见,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可以达到化学补水在设计范围内全流程雾化的目的,降低了汽轮机排汽的温度,同时也给化学补水进行了进一步的物理除氧。
发明人发现,如果排汽流量按600t/h,机组补水量按30t/h,汽轮机排汽温度降低2℃,标准煤耗降低2g/kw·h,年发电量按20亿kw·h计算,采用本发明可以节约标煤4000吨/年,按照标煤每吨200元计算,每年可以节约燃料费用80万元。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补水管路的末端设置并联的n路喷雾管路,并在第i路喷雾管路上设置Ni个雾化喷头,其中,i依次取1至n,n和Ni为大于1的整数,且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数量不同;
将当前补水流量Q分别与N1*Q至Nn*Q及其中至少任意两个之和相比较,选出与当前补水流量Q最接近的值,并打开所述最接近的值所涉及的那路或那些路喷雾管路前端的分路补水电动门,其中,Q为单个雾化喷头的最大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使第一至第n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的数量逐渐增大;
按照预设的最小补水流量Q小补设定N1的值,以使得N1*Q接近最小补水流量Q小补
按照预设的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设定N1*Q至Nn*Q之和的值,以使得N1*Q至Nn*Q之和接近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若当前补水流量Q小于与其最接近的值,则关小补水管路上的气动调节门;
若当前补水流量Q大于与其最接近的值,则开大补水管路上的气动调节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使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的喷嘴朝下设置,并设置在排汽装置喉部下方1.2~1.5m位置处。
5.一种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补水管路末端的并联的n路喷雾管路,每路喷雾管路前端均设置有分路补水电动门,第i路喷雾管路上设置有Ni个雾化喷头,其中,i依次取1至n,n和Ni为大于1的整数,且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数量不同;所述雾化控制设备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将当前补水流量Q分别与N1*Q至Nn*Q及其中至少任意两个之和相比较,选出与当前补水流量Q最接近的值,并打开所述最接近的值所涉及的那路或那些路喷雾管路前端的分路补水电动门,其中,Q为单个雾化喷头的最大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至第n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的数量逐渐增大,按照预设的最小补水流量Q小补设定N1的值,以使得N1*Q接近最小补水流量Q小补,以及按照预设的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设定N1*Q至Nn*Q之和的值,以使得N1*Q至Nn*Q之和接近最大补水流量Q大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雾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路上设置有气动调节门;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当前补水流量Q小于与其最接近的值时,关小补水管路上的气动调节门;在当前补水流量Q大于与其最接近的值时,开大补水管路上的气动调节门。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雾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各路喷雾管路上设置的雾化喷头的喷嘴朝下设置,并设置在排汽装置喉部下方1.2~1.5m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雾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各路喷雾管路上的分路补水电动门的前端设置有前隔离门、后端设置有后隔离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分路补水电动门后端的后隔离门采用真空截止阀或真空闸阀。
CN201710191877.7A 2017-03-28 2017-03-28 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86617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1877.7A CN108661728A (zh) 2017-03-28 2017-03-28 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1877.7A CN108661728A (zh) 2017-03-28 2017-03-28 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1728A true CN108661728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8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1877.7A Pending CN108661728A (zh) 2017-03-28 2017-03-28 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617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0021A (zh) * 2019-12-20 2020-05-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供热机组凝汽器补水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1264B2 (en) * 2002-10-24 2005-02-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lf-aspirating high-area-ratio inter-turbine duct assembly for use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CN203702271U (zh) * 2013-12-31 2014-07-09 山西大唐国际运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降低汽轮机排汽温度的装置
CN104635763A (zh) * 2013-11-14 2015-05-20 Posco公司 用于在连铸过程中控制冷却水的流量的系统
CN205678654U (zh) * 2016-06-13 2016-11-09 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蒸汽发电系统的补水除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1264B2 (en) * 2002-10-24 2005-02-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lf-aspirating high-area-ratio inter-turbine duct assembly for use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CN104635763A (zh) * 2013-11-14 2015-05-20 Posco公司 用于在连铸过程中控制冷却水的流量的系统
CN203702271U (zh) * 2013-12-31 2014-07-09 山西大唐国际运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降低汽轮机排汽温度的装置
CN205678654U (zh) * 2016-06-13 2016-11-09 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蒸汽发电系统的补水除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0021A (zh) * 2019-12-20 2020-05-0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供热机组凝汽器补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39765U (zh) 一种安全节能型灵活调整低压缸进汽的抽汽供热系统
CN206035552U (zh) 热电联供汽轮机系统
CN108194156A (zh) 一种无冷却蒸汽旁路的低压缸零出力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3389605B (zh) 一种用于提升火力发电厂低压轴封供汽安全性的系统和设计方法
CN108487956A (zh) 一种低压缸零出力的改造方法
CN107289664A (zh) 一种将熔盐储能进行分布式能源利用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8089356U (zh) 一种零出力低压缸的安全运行保护系统
CN102563351A (zh) 一种气体减压加热设备及气体减压加热方法
CN108468575B (zh) 基于喷射热泵的抽凝机组改背压机组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661728A (zh) 汽轮机排汽装置雾化控制方法和设备
CN205024306U (zh) 一种设置有冷却系统的超音速火焰喷涂喷枪
CN204024731U (zh) 一种空冷岛排汽管道内置精细雾化冷却装置
CN206917747U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
CN203702271U (zh) 一种降低汽轮机排汽温度的装置
CN109539820B (zh) 一种冷却塔防冻系统及调整方法
CN107990145A (zh) 一种可实现从低温空气环境下持续吸热的液化天然气气化系统
CN206247036U (zh) 一种防止天然气调压装置结冰的装置
CN110513163A (zh) 一种可降低冷源损失的主机低压缸零出力冷却蒸汽系统及方法
CN206682922U (zh) 一种余热热能回收系统
CN107300264A (zh) 一种冷热快速切换的气温调节装置
CN210570082U (zh) 一种火电厂凉水塔节水系统
CN202484597U (zh) 一种气体减压加热设备
CN206989378U (zh) 三联供系统的制冷装置
CN207261056U (zh) 热力发电厂的能量梯级利用系统
CN207131453U (zh) 一种低压轴封减温装置及内置该减温装置的汽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