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1091A - 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61091A CN108661091A CN201810688550.5A CN201810688550A CN108661091A CN 108661091 A CN108661091 A CN 108661091A CN 201810688550 A CN201810688550 A CN 201810688550A CN 108661091 A CN108661091 A CN 1086610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test
- displacement
- bearing plate
- fo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3/00—Testing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1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sensor me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600/00—Miscellaneous
- E02D2600/20—Miscellaneous comprising details of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包括:加载系统、传力系统和测试系统;所述加载系统包括堆载配重、基准梁和支墩,堆载配重下方装有基准梁,基准梁支承在支墩上,支墩支承在地基表面;所述传力系统包括千斤顶、传力柱、垫板、承压板、端板、连接杆、压力传感器、拉线式位移计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拉线式位移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承压板的位移量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在地表直接测定传力柱的沉降,其二是利用位移杆和拉线式位移计直接测定承压板的同步位移,测量精度受孔深影响小,可避免地面加荷引起传力柱的弹性变形和弯曲对位移测量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层地基土承载力测试的装置及测试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高速公路、机场、铁路、隧道结构等的建设安全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岩土体能否提供足够的承载力,控制地基的沉降等,而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计算中的参数又主要是由土工试验和原为测试来确定的,因此,土工试验和原为测试对于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载荷试验(Loading Test)是在野外现场用一个刚性承压板逐级加荷,测定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的变形随荷载变化而变化,借以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试验。根据承压板的设置深度及特点,可分为浅层、螺旋板载荷试验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平板荷载试验适用于地表浅层地基,特别适用于各种填土、含碎石的土类。由于试验比较直观、简单,因此多年来应用广泛,但本方法的使用有以下局限性:平板荷载试验的影响深度范围不超过两倍承压板宽度(或直径),故只能了解地表浅层地基土的特性;承压板的尺寸比实际基础小,在刚性板边缘产生塑性区的开展,更易造成地基的破坏,使预估的承载力偏低。
螺旋板载荷试验也有其自身的缺陷,由于螺旋板的荷载是靠传力杆传递的,这就要求杆的刚度足够大,事实上如果把杆的连接等因素考虑在内,当杆达到一定长度后,势必产生一定的挠曲;另外螺旋板在地面采用千斤顶对传力杆进行施加荷载,传力杆的垂直度是影响测试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在此,螺旋板载荷试验的适用范围较小,主要是应用于软土,对硬土仍难于旋入;即使是软土其侧点深度也是有限,其原因之一是随深度的增加,不排土旋入的阻力增加,限制了测点的深度。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是指在半无限体内部对某层土体所做的强度和变形特征的载荷试验,与其它原位测试方法比较,载荷试验能为高层建筑深基础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土体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等设计计算的资料。但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装置有其不足之处:(1)位移测量精度低,原因是地面加荷引起传力柱的弹性变形和弯曲,以及反力系统的位移和变形等都直接影响到承压板实际位移的测量精度,地面读数并不能代表承压板的真实荷载的位移量;(2)传力柱与孔壁间的摩擦使地面施加荷载不能如实地传到承压板;(3)上述位移和荷载的测试精度随深度而降低。
为了解决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更为准确地利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测定荷载和沉降数据,提出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及其工艺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这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包括加载系统、传力系统和测试系统;
所述加载系统包括堆载配重、基准梁和支墩,堆载配重下方装有基准梁,基准梁支承在支墩上,支墩支承在地基表面;
所述传力系统包括千斤顶、传力柱、垫板、承压板、端板、连接杆、压力传感器、拉线式位移计和位移传感器,千斤顶位于基准梁正下方连接的垫板上,垫板上方两侧布设有位移传感器,垫板中心设有小孔用于穿出位移杆和压力传感器的导线;垫板焊接在传力柱上,传力柱下方设有端板,端板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于承压板上,承压板与端板通过压力传感器焊接固定在一起,承压板与端板之间还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端板之间相对滑动;
所述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拉线式位移计;压力传感器的导线经端板、垫板穿出连接数据采集仪,数据采集仪的终端连接测试系统;拉线式位移计固定在位移杆上,位移杆上部由地表的拉直装置固定,位移杆下部与连接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堆载配重由砂袋或混凝土试块进行配重,砂袋的标准配重为50~100kg/袋。
作为优选:所述基准梁为交叉叠放的工字钢。
作为优选:所述千斤顶由2~3台标定过油压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传力柱由φ500~600mm预应力管桩组成。
这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深层载荷试验装置安装
挖孔到预定深度,再将承压板、传力柱的端板、压力传感器、连接杆、位移杆、拉线式位移计依次连接固定,起吊下入孔底,再将传力柱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回填,保持传力柱垂直;在传力柱顶部焊接垫板,安装千斤顶、支墩、基准梁,使用砂袋或混凝土试块进行配重;在垫板上将压力传感器的导线穿出连接至数据采集仪,再连接测试系统,将位移杆上端连接地表的拉直装置,形成一个完整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系统;
步骤二、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
利用千斤顶通过传力柱向承压板分级施加压力;在到达该级荷载沉降稳定时,测定承压板的压力和位移值;其一,从千斤顶上自带的压力表显示传力柱上的荷载值,通过传力柱的垫板上对称安装的位移传感器进行采集得到的读数,为间接测试结果;其二,利用数据采集仪直接测定承压板上的压力传感器读数以及拉线式位移计的读数,为直接测试结果。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承压板的位移测量,除了在地表直接测定传力柱的沉降外,还通过位移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下端拧固在承压板上,上端穿过端板上的轴孔,连接杆随承压板的下沉而向下滑动,在位移杆中部安装拉线式位移计,位移杆上端与固定的拉直装置相连,使位移杆处于垂直状态,并随承压板同步位移,由拉线式位移计所传出的位移量便是承压板的实际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除了从千斤顶上的压力表读取压力外,还把压力传感器装在承压板上,各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压力之和,便是承压板实际接受的荷载。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采用多通道的数据采集仪,自动储存P-S-t数据,并通过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系统进行加载、卸载、终止加载判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承压板的位移量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在地表直接测定传力柱的沉降,其二是利用位移杆和拉线式位移计直接测定承压板的同步位移,测量精度受孔深影响小,可避免地面加荷引起传力柱的弹性变形和弯曲对位移测量的影响。
(2)压力传感器直接安装在承压板上,压力传感器传出的压力值便是承压板实际接收的压力值,可避免传力柱与孔壁间的摩擦对承压板的真实荷载的影响。
(3)本方法能适时、精确、可靠的自动测定荷载和沉降数据,实时自动判定分级加荷量、加荷稳定及下级荷载施工时间、终止加载时间以及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等,以提高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判定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堆载配重;2-基准梁;3-千斤顶;4-支墩;5-传力柱;6-垫板;7-承压板;8-端板;9-连接杆;10-压力传感器;11-拉线式位移计;12-位移杆;13-导线;14-数据采集仪;15-回填土;16-地基;17-测试系统;18-拉直装置;19-位移传感器;20-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一
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包括加载系统、传力系统和测试系统。
加载系统由堆载配重1来实现,堆载配重1下方装有基准梁2,基准梁2支承在支墩4上,支墩4支承在地基16表面。
传力系统包括千斤顶3、传力柱5、垫板6、承压板7、端板8、连接杆9、压力传感器10、拉线式位移计11和位移传感器19,千斤顶3位于基准梁2正下方连接的垫板6上,垫板6上方两侧布设有位移传感器19,垫板6中心设有小孔20用于穿出位移杆12和压力传感器10的导线13;垫板6焊接在传力柱5上,传力柱5下方设有端板8,端板8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0位于承压板7上,承压板7与端板8通过压力传感器10焊接固定在一起,承压板7与端板8之间还设有连接杆9,连接杆9与端板8之间可相对滑动。
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10、位移传感器19和拉线式位移计11;压力传感器10的导线13经端板8、垫板6穿出连接数据采集仪14,数据采集仪14的终端连接测试系统17,实时判定分级加荷稳定及下一级荷载施加时间、终止加载时间、位移等;位移由拉线式位移计11和位移传感器19测定,拉线式位移计11固定在位移杆12上,位移杆12上部由地表的拉直装置18固定,保持其稳定性,位移杆12下部与连接杆9连接。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堆载配重1可由砂袋或混凝土试块进行配重,砂袋标准配重50~100kg/袋;基准梁2为交叉叠放的工字钢,其截面尺寸需根据堆载进行验算确定;千斤顶3由2~3台标定过油压千斤顶配0.4级的精密压力表及高压、油泵组成。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传力柱5由预应力管桩组成,承压板7为面积0.5m2的圆形钢板,直径厚度h=30~50mm。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位移传感器19的量程0~100mm,精度0.1%FS,工作温度-25~+85℃;拉线式位移计11的测量行程长0~1300mm,精度0.1%FS,防护等级IP65,外壳和线轮均经过防腐处理,牵引绳为不锈钢外敷特氟龙;压力传感器10为2~3个,其量程为0~500kN,灵敏度为1.5±0.05mV/V,工作温度范围为-20℃~+80℃;数据采集仪14分辨率为16~32bit,精度为优于0.02%(满量程),最高实用采样频率为100~200kHz,16~32模入通道,单端模入范围±5V~±10V,输入阻抗为100~200MΩ,存储器为32~64kB。测试系统17安装有深层载和测试分析软件,具备数据处理、分析、绘图和预警功能。
实施例二
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深层载荷试验装置安装
采用机械钻孔或人工挖孔到预定深度,再将承压板7、传力柱5的端板8、压力传感器10、连接杆9、位移杆12、拉线式位移计11依次连接固定,起吊下入孔底,再将传力柱5与孔壁之间的空隙设置回填土15,确保传力柱5垂直。在传力柱5顶部焊接垫板6,安装千斤顶3、支墩4、基准梁2,使用砂袋或混凝土试块进行配重。在垫板6上将压力传感器10的导线13穿出连接至数据采集仪11,再连接测试系统17,将位移杆12上端连接地表的拉直装置18,形成一个完整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系统。
(2)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方法
利用千斤顶3通过传力柱5向承压板7分级施加压力。在到达该级荷载沉降稳定时,测定承压板7的压力和位移值。其一,从千斤顶3上自带的压力表显示传力柱5上的荷载值,通过传力柱5的垫板6上对称安装的两只位移传感器19进行采集得到的读数,为间接测试结果。其二,利用数据采集仪14直接测定承压板7上的压力传感器10读数以及拉线式位移计11的读数,为直接测试结果。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承压板7的位移测量,除了在地表直接测定传力柱5的沉降外,还通过位移杆12与连接杆9连接,连接杆9下端拧固在承压板7上,上端穿过端板8上的轴孔,连接杆9随承压板7的下沉而向下滑动,在位移杆12中部安装拉线式位移计11,位移杆12上端与固定的拉直装置18相连,使位移杆12处于垂直状态,并随承压板7同步位移,由拉线式位移计11所传出的位移量便是承压板7的实际位移,而且这种位移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受孔深影响很小。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除了从千斤顶3上的压力表读取压力外,还把压力传感器10装在承压板7上,各压力传感器10输出的压力之和,便是承压板7实际接受的荷载。该荷载虽然同样来自于地面的千斤顶3和传力柱5,但是传力柱5与孔壁的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影响承压板7的荷载测量值,不论测试孔的深浅,承压板7荷载测量精度不受影响。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多通道的数据采集仪14,自动储存P-S-T数据,并通过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系统进行加载、卸载、终止加载判定:
①加载:分级加荷Pin,等级n=12级,第一级为分级荷载的2倍,荷载量测精度不应低于最大荷载的±1%,加载按累计沉降量32mm控制,加载至最大荷载时如累计沉降量未超过32mm则继续加载;
②将时间t设置为初始值0,试验开始,利用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系统中的拉线式位移计11和位移传感器19分别测定相应位置的沉降量Si0。当在连续两个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系统报警提示稳定可加下级荷载。该时刻定义为t,采集t时刻各位移传感器19的沉降值Sint,绘制得到沉降量Sint与时间t之间的曲线关系图用于测试分析。
③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a.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
b.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c.深层平板荷载试验的累计沉降量与承压板7直径之比大于等于0.04;
d.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7的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由于相同地层各试验孔深度可能不一致,以第i个试验孔为例进行数据分析说明,假设其共有3个压力传感器10,则各压力传感器10的初始压力值分别为Pi10、Pi20、Pi30,拉线式位移计11的位移值为Si0;2个千斤顶3上的压力表读数分析为P’i10、P’i20,位移传感器19的位移量S’i0;
在第n级荷载作用下,某时刻t拉线式位移计11的位移读数为Sint,位移传感器19的位移量S’int;在连续两个小时内,拉线式位移计11的位移读数为Sin(t+1)、Sin(t+2),位移传感器19的位移量S’in(t+1)、S’in(t+2),当Sin(t+1)-Sint<0.1mm,Sin(t+2)-Sin(t+1)<0.1mm,S’in(t+1)-S’int<0.1mm,S’in(t+2)-S’in(t+1)<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系统报警提示稳定可加下级荷载,记该t+2时刻定义为时刻T,采集T时刻拉线式位移计11、位移传感器19的累积沉降值Sin=Sin(t+2)-Si0、S’in=S’in(t+2)-S’i0,本级沉降值△Sin=Sin(t+2)-Si(n-1)(t+2)、△S’in=S’in(t+2)-S’i(n-1)(t+2)。
在第n级荷载作用下各压力传感器10的稳定读数分别为Pi1n、Pi2n、Pi3n,拉线式位移计11的稳定位移读数为Sin;2个千斤顶上的压力表读数分析为P’i1n、P’i2n,位移传感器19的稳定位移读数S’in;第n级荷载作用下压力分别为:
Pin=[(Pi1n-Pi10)+(Pi2n-Pi20)+(Pi3n-Pi30)]/3
P’in=[(P’i1n-P’i10)+(P’i2n-P’i20)]/2
在监测系统,由上式自动绘制Pin~Sin、P’in~S’in曲线。
分级加荷取12级,在第12级荷载作用下,加载按累计沉降量32mm控制,加载至最大荷载时如累计沉降量Sin、S’in未超过32mm则继续加载,直至Sin、S’in>32mm。
实施例三
宁波轨道交通奉化线工程场地位于宁奉平原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丽水—宁波隆起带。根据区域地质和本次勘探资料,拟建场区地层属东南地层区,勘探深度范围内前第四纪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J3c)凝灰岩。第四纪地层发育,厚度变化较大,勘察揭露为厚度约32.6~47.0m,地层从中更新世至全新世一般均有发育,成因类型较多。各工程地质亚层工程地质特征评述如下:①1b:素填土(mlQ)、①1c:耕植土(mlQ)、①2层:粉质粘土(al-lQ43)、①3c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Q34)、②1层:粉质粘土(al-lQ43)、②2a层:淤泥(mQ42)、②2T层:中砂(mQ42)、③1b层:中砂(al-mQ41)、⑧3b层:卵石(alQ31)、⑩2a层:圆砾(dl-plQ21)、⑩2b层:圆砾(dl-plQ21)。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现场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探讨了宁波轨道交通奉化线工程⑧层碎石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为轨道交通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1、试验方案
该工程场地位于宁波市奉化区。该工程利用天然地基。试验传力柱5采用预应力管桩,底端焊接0.5m2承压板7。检测点参数如表1所示:
表1测点布设
序号 | 试点号 | 承压板面积 | 地面标高(m) | 测点标高(m) |
1 | S1# | 0.5m2 | +4.9 | -4.1 |
2 | S2# | 0.5m2 | +4.9 | +1.9 |
试验依据采用《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JGJ 340-2015。
(1)试验采用0.5m2的圆形承压板7,传力柱5(管桩)与承压板7连接成为整体,如图1所示;
(2)现场确定试验点位置,试验的试井直径等于承压板7直径,试坑深度与设计基础埋置深度一致,传力柱5的顶部高出地面50cm;
(3)分级加荷等级取12级,第一级为分级荷载的2倍,荷载量测精度不应低于最大荷载的±1%,加载按累计沉降量32mm控制,加载至最大荷载时如累计沉降量未超过32mm则继续加载;
(4)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个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级荷载;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应按第10min、30min、60min测读承压板7沉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承压板7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应为第1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
(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
2)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3)深层平板荷载试验的累计沉降量与承压板径之比大于等于0.04;
4)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7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6)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p-s曲线上有明显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地基土平板荷载试验,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得一半;
3)当满足终止加载条件时,且p-s曲线上无法确定比例界限,承载力又未达到极限时,地基土平板荷载试验取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所对应的荷载值。
4)当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低压缩性土对应变形值取0.010b,中压缩性土对应变形值取0.012b,且所取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
2、现场试验
先预制0.5m2的圆形承压板7两块,板直径厚度为5cm,材料为铁。本次试验共设计两个测点的深层载荷板试验,深度分别为9m和3m。测试前,采用钻机先成孔,孔径孔底的岩土应避免扰动,并在承压板7下铺设不超过20mm的砂垫层找平。从开始上提平整孔底的钻头时起,到承压板7下入到孔底这段时间内,孔壁岩土不应有坍塌掉块落入孔底。否则,测试结果将严重失真,提供与实际不符的测试结果,将会给地基基础设计带来工程造价增加或严重的工程隐患。因此,孔壁稳定技术必须切实解决好。
将预先切好的传力柱管桩端板8与承压板7焊接,起吊、下放到预定标高,将刚性传力杆连接至地表。再将传力柱5与孔壁间隙进行回填,地表整平,采用压重平台反力系统,由主梁、工字钢、堆重物等组成,准备静载试验。承压板7的下装与提出应满足如下要求:
(1)下装承压板7前应向孔底投放粗砂或中砂,使孔底形成厚度20mm左右的砂垫层。
(2)下放承压板7时必须平稳、缓慢,减轻承压板7撞刮孔壁,避免出现泥砂落入孔底。
(3)在承压板7和端板8间等三角型等距布设3个压力传感器10,其导线13固定。
(4)位移杆12在承压板7下入孔底后,再下入并以螺纹扭接于承压板7上端的专用的接头螺纹孔内。
(5)试验结束后,先用千斤顶3将传力管柱顶起,使承压板7脱离孔底,之后再提卸传力管柱。
在静载荷试验时,在桩顶预加100kPa荷载,以减小桩底沉降带来的沉降误差,再分级加载,测定每级荷载的沉降量。
3、试验结果及评价
S1#、S2#测点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汇总表2和3所示,其中直接采集3个压力传感器10读数,并取平均值作为静载荷P,拉线式位移计11的位移值作为其沉降量S。由于Pin<P’in、Sin>S’in,且压力传感器10和拉线式位移计11测定的位移值更符合工程实际,本实施例仅给出压力传感器10和拉线式位移计11测定静载试验数据。
表2 S1#测点深层平板静载试验汇总表
表3 S2#测点深层平板静载试验汇总表
经过现场检测和综合分析得到试验结果见表4所示。
表4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成果汇总表
Claims (9)
1.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系统、传力系统和测试系统;
所述加载系统包括堆载配重(1)、基准梁(2)和支墩(4),堆载配重(1)下方装有基准梁(2),基准梁(2)支承在支墩(4)上,支墩(4)支承在地基(16)表面;
所述传力系统包括千斤顶(3)、传力柱(5)、垫板(6)、承压板(7)、端板(8)、连接杆(9)、压力传感器(10)、拉线式位移计(11)和位移传感器(19),千斤顶(3)位于基准梁(2)正下方连接的垫板(6)上,垫板(6)上方两侧布设有位移传感器(19),垫板(6)中心设有小孔(20)用于穿出位移杆(12)和压力传感器(10)的导线(13);垫板(6)焊接在传力柱(5)上,传力柱(5)下方设有端板(8),端板(8)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0)位于承压板(7)上,承压板(7)与端板(8)通过压力传感器(10)焊接固定在一起,承压板(7)与端板(8)之间还设有连接杆(9),连接杆(9)与端板(8)之间相对滑动;
所述测试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10)、位移传感器(19)和拉线式位移计(11);压力传感器(10)的导线(13)经端板(8)、垫板(6)穿出连接数据采集仪(14),数据采集仪(14)的终端连接测试系统(17);拉线式位移计(11)固定在位移杆(12)上,位移杆(12)上部由地表的拉直装置(18)固定,位移杆(12)下部与连接杆(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载配重(1)由砂袋或混凝土试块进行配重,砂袋的标准配重为50~100kg/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梁(2)为交叉叠放的工字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3)由2~3台标定过油压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柱(5)由φ500~600mm预应力管桩组成。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深层载荷试验装置安装
挖孔到预定深度,再将承压板(7)、传力柱(5)的端板(8)、压力传感器(10)、连接杆(9)、位移杆(12)、拉线式位移计(11)依次连接固定,起吊下入孔底,再将传力柱(5)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回填,保持传力柱(5)垂直;在传力柱(5)顶部焊接垫板(6),安装千斤顶(3)、支墩(4)、基准梁(2),使用砂袋或混凝土试块进行配重;在垫板(6)上将压力传感器(10)的导线(13)穿出连接至数据采集仪(11),再连接测试系统(17),将位移杆(12)上端连接地表的拉直装置(18),形成一个完整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系统;
步骤二、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
利用千斤顶(3)通过传力柱(5)向承压板(7)分级施加压力;在到达该级荷载沉降稳定时,测定承压板(7)的压力和位移值;其一,从千斤顶(3)上自带的压力表显示传力柱(5)上的荷载值,通过传力柱(5)的垫板(6)上对称安装的位移传感器(19)进行采集得到的读数,为间接测试结果;其二,利用数据采集仪(14)直接测定承压板(7)上的压力传感器(10)读数以及拉线式位移计(11)的读数,为直接测试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承压板(7)的位移测量,除了在地表直接测定传力柱(5)的沉降外,还通过位移杆(12)与连接杆(9)连接,连接杆(9)下端拧固在承压板(7)上,上端穿过端板(8)上的轴孔,连接杆(9)随承压板(7)的下沉而向下滑动,在位移杆(12)中部安装拉线式位移计(11),位移杆(12)上端与固定的拉直装置(18)相连,使位移杆(12)处于垂直状态,并随承压板(7)同步位移,由拉线式位移计(11)所传出的位移量便是承压板(7)的实际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除了从千斤顶(3)上的压力表读取压力外,还把压力传感器(10)装在承压板(7)上,各压力传感器(10)输出的压力之和,便是承压板(7)实际接受的荷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采用多通道的数据采集仪(14),自动储存P-S-t数据,并通过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系统进行加载、卸载、终止加载判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88550.5A CN108661091B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88550.5A CN108661091B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61091A true CN108661091A (zh) | 2018-10-16 |
CN108661091B CN108661091B (zh) | 2023-06-20 |
Family
ID=63773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88550.5A Active CN108661091B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61091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0746A (zh) * | 2019-05-24 | 2019-08-02 | 北京爱地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 一种原位钻孔压缩试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289350A (zh) * | 2020-03-16 | 2020-06-16 | 东南大学 | 深水环境下浅层地基承载力测试装置及实施方法 |
CN112267450A (zh) * | 2020-10-23 | 2021-01-26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超厚层回填土的深层平板载荷原位测试方法 |
CN112525711A (zh) * | 2020-11-26 | 2021-03-19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双向深部土体力学参数原位测试装置及测试结构 |
CN114859016A (zh) * | 2022-06-21 | 2022-08-05 | 西安理工大学 | 黄土湿陷性试验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33620A (ja) * | 1995-11-09 | 1997-05-20 | Daiho Constr Co Ltd | 地耐力試験方法および装置 |
CN103195042A (zh) * | 2013-03-15 | 2013-07-10 | 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可深层加载的螺旋板载荷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
CN208563407U (zh) * | 2018-06-28 | 2019-03-01 | 宁波大学 | 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 |
-
2018
- 2018-06-28 CN CN201810688550.5A patent/CN1086610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33620A (ja) * | 1995-11-09 | 1997-05-20 | Daiho Constr Co Ltd | 地耐力試験方法および装置 |
CN103195042A (zh) * | 2013-03-15 | 2013-07-10 | 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可深层加载的螺旋板载荷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
CN208563407U (zh) * | 2018-06-28 | 2019-03-01 | 宁波大学 | 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0746A (zh) * | 2019-05-24 | 2019-08-02 | 北京爱地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 一种原位钻孔压缩试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289350A (zh) * | 2020-03-16 | 2020-06-16 | 东南大学 | 深水环境下浅层地基承载力测试装置及实施方法 |
CN111289350B (zh) * | 2020-03-16 | 2022-04-08 | 东南大学 | 深水环境下浅层地基承载力测试装置及实施方法 |
CN112267450A (zh) * | 2020-10-23 | 2021-01-26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超厚层回填土的深层平板载荷原位测试方法 |
CN112267450B (zh) * | 2020-10-23 | 2022-04-08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超厚层回填土的深层平板载荷原位测试方法 |
CN112525711A (zh) * | 2020-11-26 | 2021-03-19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双向深部土体力学参数原位测试装置及测试结构 |
CN112525711B (zh) * | 2020-11-26 | 2023-08-22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双向深部土体力学参数原位测试装置及测试结构 |
CN114859016A (zh) * | 2022-06-21 | 2022-08-05 | 西安理工大学 | 黄土湿陷性试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61091B (zh) | 2023-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61091A (zh) | 一种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
WO2021183181A1 (en) | Subsurface exploration using load tests on short model piles at various depths of a soil deposit for determining load-settlement relationships an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soils and intermediate geomaterials | |
CN105735375B (zh) | 一种黄土隧道隧底稳定性监测方法、系统及施工方法 | |
Shen et al. | Field measurements of an earth support system | |
Long et al. | Predictions of settlement in peat soils | |
Zhou et al. | Calculation of pile side friction by multiparame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 |
CN106436788A (zh) | 一种高层建筑摩擦桩基础加固纠倾方法 | |
Lu et al. | Immersion test of loess in ground fissures in Shuanghuaishu, Shaanxi Province, China | |
CN112554247A (zh) | 基坑监测系统 | |
Tappenden | Predicting the axial capacity of screw piles installed in Western Canadian soils | |
Massarsch | New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lateral earth pressure in cohesive soils | |
CN110130422A (zh) | 一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设备的施工方法 | |
CN208563407U (zh) | 深层载荷试验适时测试装置 | |
CN209894167U (zh) | 一种隧道顶板围岩位移测量装置 | |
Jia et al. | In Situ Monitoring of the Long‐Term Settlement of High‐Fill Subgrade | |
Martin et al. | Large diameter double underreamed drilled shafts | |
Evans et al. | Vane shear tests to evaluate in situ stress state of a soil-bentonite slurry trench wall | |
He et al. | Algorithm for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rock-socketed piles in karst area based on load transfer method | |
Ward et al. | A Discussion on the measur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anges of strain in the Earth-The use of ground strain measurem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 |
CN106908032A (zh) | 一种水泥土搅拌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预测的方法 | |
CN108489814B (zh) | 静止侧向土压力系数k0原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
Negro Jr et al. | Predic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geotechnical structures | |
Parsons et al. | Safe loads on dog-leg piles | |
Mullins et al. | 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LRFD) resistance factors for tip grouted drilled shafts | |
Zhussupbekov et al. | Prediction of axial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s by SPT and PMT-based approac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