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7407A - 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7407A
CN108657407A CN201810188707.8A CN201810188707A CN108657407A CN 108657407 A CN108657407 A CN 108657407A CN 201810188707 A CN201810188707 A CN 201810188707A CN 108657407 A CN108657407 A CN 108657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ller
axis translator
reversible axis
accumulator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87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立云
卢耀文
姚崇
白云
宋恩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1887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574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57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7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2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powered by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2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powered by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pulsion units
    • B63H2021/202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the vessels being powered by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pulsion units of hybrid electric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50Measure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lated to the propulsion system
    • Y02T70/5218Less carbon-intensive fuels, e.g. natural gas, biofuel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包括气体机、蓄电池、可逆轴带电机,气体机的输出端通过永磁耦合器与可逆轴带电机的输入端相连,可逆轴带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离合器与螺旋桨相连,液化天然气罐与气体供给装置相连,气体供给装置连接气体机,蓄电池、船舶负载、逆变器、整流器均与配电板相连,逆变器通过变频器与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相连,可逆轴带电机与整流器相连。本发明所采用的多种能量形式的布置可以满足船舶在各种环境和工况下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的运行效率,有效降低了气体机的燃料消耗和排放,同时改善了船舶的动力响应,而且系统的适用范围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动力系统,具体地说是船舶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以及国际油价的快速上涨,这就对船舶的经济性和排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船舶的节能减排技术成为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天然气作为发动机的燃料是未来船舶发动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天然气有着绿色环保、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优点。但受现阶段天然气发动机技术水平不高的限制,天然气发动机存在动力响应差、功率不足等缺点。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小、比能量高、噪音低、可靠性高、又易于建设的发电装置,是未来船舶电力推进的新方向。不过由于现阶段技术不成熟,燃料电池还存在着启动较慢、燃料的存储和供应难、功率密度低等缺点。
吊舱式推进器不需要齿轮传动,效率高,增加了船舶设计、建造和使用的灵活性,提高了船舶的操纵性和动力性。但受限于吊舱和桨轴的密封,吊舱式推进器的功率受到一定限制。
纯电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是未来船舶技术研究的前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操纵性、安全性、低噪声以及低污染等优点。然而,受发电方式、功率密度以及储能技术的影响,现阶段的纯电动船舶并不能达到高性能的速度、加速度和自控性,其续航能力也受其电池容量制约。
船舶混合动力技术有助于解决能源问题与技术不成熟之间的矛盾,为船舶从传统的内燃机推进方式过渡到纯电力推进方式提供可行性方案。同时,混合动力船舶兼有内燃机推进船舶和纯电力推进船舶的优点:相比于内燃机推进船舶,可根据负荷大小选择工作模式,保证所有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冗余性好;相比于纯电力推进船舶,初期投入成本低,且续航能力强。因此,发展混合动力船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船舶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气体机、蓄电池、可逆轴带电机,气体机的输出端通过永磁耦合器与可逆轴带电机的输入端相连,可逆轴带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离合器与螺旋桨相连,液化天然气罐与气体供给装置相连,气体供给装置连接气体机,蓄电池、船舶负载、逆变器、整流器均与配电板相连,逆变器通过变频器与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相连,可逆轴带电机与整流器相连。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气体机、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包括机械推进模式;
所述的机械推进模式:气体机和可逆轴带电机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发电机模式,永磁耦合器和离合器闭合,由气体机带动螺旋桨运转的同时带动可逆轴带电机发电,经整流器汇入配电板。
2、气体机、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包括电力推进模式;
所述电力推进模式包括:单桨蓄电池推进模式、三桨蓄电池推进模式、串联推进模式、混合供电推进模式、岸电充电模式;
(1)单桨蓄电池推进模式:可逆轴带电机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断开,离合器闭合,由可逆轴带电机带动螺旋桨运转;
(2)三桨蓄电池推进模式: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断开,离合器闭合,由可逆轴带电机带动螺旋桨运转的同时与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共同提供动力。
(3)串联推进模式: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发电机模式,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所需电力由气体机带动可逆轴带电机发电来提供,经整流器汇入配电板后再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闭合,离合器断开,由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提供动力;
(4)混合供电推进模式: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发电机模式,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所需电力由气体机带动可逆轴带电机发电和蓄电池来提供,可逆轴带电机发出的电经整流器与蓄电池发出的电共同汇入配电板后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闭合,离合器断开,由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提供动力;
(5)岸电充电模式:当船舶在港口和岸边停靠时,外接电源为蓄电池充电。
3、气体机、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包括混合推进模式;
所述混合推进模式包括:单桨混合推进模式、三桨混合推进模式;
(1)单桨混合推进模式:气体机和可逆轴带电机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再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闭合,离合器闭合,由气体机和可逆轴带电机共同带动螺旋桨运转;
(2)三桨混合推进模式: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再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和离合器闭合,由气体机和可逆轴带电机共同带动螺旋桨运转的同时与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一起提供动力。
4、气体机为天然气发动机或双燃料发动机,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中所带电动机为永磁电机,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或锂离子电池。
5、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为吊舱式推进器、导管式推进器或轮毂式推进器。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设置有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以及吊舱式推进器,增加了功率覆盖范围,可以满足船舶在多种工况下的动力需求,并能使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和吊舱式推进器更好的工作在高效率区,从而降低了气体机的燃料消耗,提高了船舶的经济性和排放性,同时有效改善了船舶航行时的动力响应,提升了船舶的加减速性能和倒船性能。
2.气体机和可逆轴带电机之间采用永磁耦合器代替传统的离合器连接,实现了气体机的柔性并车,有效改善了气体机在并车时受到的冲击和震动,延长了气体机的使用寿命,虽然相比离合器,永磁耦合器的动力响应较慢,但用在混合动力系统中可以很好的避免该缺点。
3.多种动力源的布置方案提高了船舶的可靠性和适用性,通过永磁耦合器和离合器的闭合及断开以及可逆轴带电机工作模式的切换,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船舶混合动力系统的效率,可根据实际动力需求和船舶航行环境,选择适合的工作模式。该方案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港口和海域的排放标准,还能有效缓解技术不成熟与愈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之间的矛盾,提高了船舶的经济性和排放性。
4.采用本系统提供的船舶混合动力系统,船舶可以不用安装发电用的柴油辅机,船舶负载的电力供给由蓄电池和可逆轴带电机代替,故可有效节省船舱空间以及减少一定的初期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本发明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包括气体机1、永磁耦合器2、可逆轴带电机3、离合器4、螺旋桨5、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液化天然气罐7、气体供给装置8、气阀9、充电插头10、蓄电池11、船舶负载12、配电板13、逆变器14、变频器15、整流器16。其连接关系为:气体机1的输出端通过永磁耦合器2与可逆轴带电机3的输入端相连,可逆轴带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离合器4与螺旋桨5相连,液化天然气罐7与气体供给装置8气连,并通过气阀9将天然气输送至气体机1中,蓄电池11、船舶负载12、逆变器14、整流器16都通过开关与配电板13电连,逆变器14通过变频器15与可逆轴带电机3、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电连,可逆轴带电机3与整流器16电连,蓄电池11带有可外接充电的插头10。
本实施例中,气体机1优选纯天然气发动机或双燃料发动机,可逆轴带电机3、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中所带电动机优选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寿命长等优点永磁电机,蓄电池11优选成本低、可靠性好的铅酸蓄电池或功率密度高、体积重量小的锂离子电池,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还可为结构和功能类似的导管式推进器或轮毂式推进器。
本发明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机械推进模式,电力推进模式,混合推进模式。
1.机械推进模式
在该种工作模式下,气体机1和可逆轴带电机3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3为发电机模式,永磁耦合器2和离合器4闭合,由气体机1带动螺旋桨5运转的同时带动可逆轴带电机3发电,经整流器16汇入配电板13。
2.电力推进模式
电力推进模式可分为:单桨蓄电池推进模式、三桨蓄电池推进模式、串联推进模式、混合供电推进模式、岸电充电模式。
1)单桨蓄电池推进模式:在该种工作模式下,可逆轴带电机3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3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11提供,汇入配电板13后经逆变器14、变频器15输入,永磁耦合器2断开,离合器4闭合,由可逆轴带电机3带动螺旋桨5运转。
2)三桨蓄电池推进模式:在该种工作模式下,可逆轴带电机3、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3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都由蓄电池11提供,汇入配电板13后经逆变器14、变频器15输入,永磁耦合器2断开,离合器4闭合,由可逆轴带电机3带动螺旋桨5运转的同时与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共同提供动力。
3)串联推进模式:在该种工作模式下,气体机1、可逆轴带电机3、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3为发电机模式,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所需电力由气体机1带动可逆轴带电机3发电来提供,经整流器16汇入配电板13后再经逆变器14、变频器15输入,永磁耦合器2闭合,离合器4断开,由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提供动力。
4)混合供电推进模式:在该种工作模式下,气体机1、可逆轴带电机3、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3为发电机模式,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所需电力由气体机1带动可逆轴带电机3发电和蓄电池11来提供,可逆轴带电机3发出的电经整流器16与蓄电池11发出的电共同汇入配电板13后经逆变器14、变频器15输入,永磁耦合器2闭合,离合器4断开,由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提供动力。
5)岸电充电模式:当船舶在港口和岸边停靠时,可通过充电插头10外接电源为蓄电池11充电。
3.混合推进模式
混合推进模式可分为:单桨混合推进模式、三桨混合推进模式。
1)单桨混合推进模式:在该种工作模式下,气体机1和可逆轴带电机3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3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11提供,汇入配电板13后再经逆变器14、变频器15输入,永磁耦合器2闭合,离合器4闭合,由气体机1和可逆轴带电机3共同带动螺旋桨5运转。
2)三桨混合推进模式:在该种工作模式下,气体机1、可逆轴带电机3、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3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都由蓄电池11提供,汇入配电板13后再经逆变器14、变频器15输入,永磁耦合器2和离合器4闭合,由气体机1和可逆轴带电机3共同带动螺旋桨5运转的同时与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一起提供动力。
上述模式中:机械推进模式适用于当船舶离开港口或码头后,进入海域稳定航行时,以及对船舶排放和噪声要求不高的区域;电力推进模式适用于船舶进出港口或码头,船舶加减速、倒船、靠岸,以及对船舶排放和噪声有较高要求的区域;混合推进模式适用于船舶对推进功率或航速有一定需求时。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船舶混合动力系统可以不用布置发电用的船舶柴油辅机,船舶负载12所需要的电力由蓄电池11提供,可逆轴带电机3发电时也可提供电力。
下表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船舶在定负荷时的功率配置方案,该配置方案不考虑能量流转换时的损耗,仅表示能量流分配时的方向:气体机额定功率为1000kW,可逆轴代电机额定功率为600kW,单个吊舱式推进器额定功率为200kW,蓄电池总容量为600kW·h(按1C放电倍率放电时发出功率为600kW,按1/3C充电倍率充电时需求功率为200kW,C为库仑),船舶负载消耗功率为200kW。如下表所示,当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都工作高效率区时,系统的功率分布情况。其中S(Shaft power)代表轴功率,E(Electric powe)代表电功率,单位都为kW,+代表部件发出的轴功率或电功率,-代表部件消耗的轴功率或电功率,\代表部件处在关闭状态。M代表可逆轴带电机处于电动机模式,G代表可逆轴带电机处于发电机模式。
如表中所示的三桨混合推进模式,在该模式下,气体机1、可逆轴带电机3、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3为电动机模式,蓄电池11供电,气体机1发出1000kW的轴功率,蓄电池11发出1200kW的电功率,可逆轴带电机3消耗600kW的电功率并发出600kW的轴功率,吊舱式推进器6a和6b分别消耗200kW电功率并发出200kW轴功率,船舶负载消耗200kW的电功率,最后船舶用来推进的轴功率为2000kW。

Claims (7)

1.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气体机、蓄电池、可逆轴带电机,气体机的输出端通过永磁耦合器与可逆轴带电机的输入端相连,可逆轴带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离合器与螺旋桨相连,液化天然气罐与气体供给装置相连,气体供给装置连接气体机,蓄电池、船舶负载、逆变器、整流器均与配电板相连,逆变器通过变频器与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相连,可逆轴带电机与整流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气体机、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包括机械推进模式;
所述的机械推进模式:气体机和可逆轴带电机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发电机模式,永磁耦合器和离合器闭合,由气体机带动螺旋桨运转的同时带动可逆轴带电机发电,经整流器汇入配电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气体机、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包括电力推进模式;
所述电力推进模式包括:单桨蓄电池推进模式、三桨蓄电池推进模式、串联推进模式、混合供电推进模式、岸电充电模式;
(1)单桨蓄电池推进模式:可逆轴带电机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断开,离合器闭合,由可逆轴带电机带动螺旋桨运转;
(2)三桨蓄电池推进模式: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断开,离合器闭合,由可逆轴带电机带动螺旋桨运转的同时与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共同提供动力。
(3)串联推进模式: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发电机模式,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所需电力由气体机带动可逆轴带电机发电来提供,经整流器汇入配电板后再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闭合,离合器断开,由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提供动力;
(4)混合供电推进模式: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发电机模式,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所需电力由气体机带动可逆轴带电机发电和蓄电池来提供,可逆轴带电机发出的电经整流器与蓄电池发出的电共同汇入配电板后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闭合,离合器断开,由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提供动力;
(5)岸电充电模式:当船舶在港口和岸边停靠时,外接电源为蓄电池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气体机、蓄电池的工作模式包括混合推进模式;
所述混合推进模式包括:单桨混合推进模式、三桨混合推进模式;
(1)单桨混合推进模式:气体机和可逆轴带电机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再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闭合,离合器闭合,由气体机和可逆轴带电机共同带动螺旋桨运转;
(2)三桨混合推进模式:气体机、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处于运行状态,可逆轴带电机为电动机模式,其所需电力由蓄电池提供,汇入配电板后再经逆变器、变频器输入,永磁耦合器和离合器闭合,由气体机和可逆轴带电机共同带动螺旋桨运转的同时与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一起提供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气体机为天然气发动机或双燃料发动机,可逆轴带电机、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中所带电动机为永磁电机,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或锂离子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为吊舱式推进器、导管式推进器或轮毂式推进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为吊舱式推进器、导管式推进器或轮毂式推进器。
CN201810188707.8A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Pending CN1086574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8707.8A CN108657407A (zh)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88707.8A CN108657407A (zh)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7407A true CN108657407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84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8707.8A Pending CN108657407A (zh) 2018-03-08 2018-03-08 一种单机三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5740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2294A (ja) * 2002-03-05 2003-09-10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ハイブリッド型舶用推進装置
CN101808844A (zh) * 2007-05-07 2010-08-18 通用电气公司 电驱动运载工具改装系统及相关联的方法
CN204056278U (zh) * 2014-09-09 2014-12-3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气体主机船舶的pti冗余推进系统
CN104859828A (zh) * 2015-06-05 2015-08-26 武汉理工大学 柴电混合动力船舶推进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204726648U (zh) * 2015-06-08 2015-10-28 于海 一种船用混合动力装置
CN105799862A (zh) * 2016-06-08 2016-07-27 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集散两用货船
JP2016141285A (ja) * 2015-02-03 2016-08-08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ガスエンジン船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2294A (ja) * 2002-03-05 2003-09-10 National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ハイブリッド型舶用推進装置
CN101808844A (zh) * 2007-05-07 2010-08-18 通用电气公司 电驱动运载工具改装系统及相关联的方法
CN204056278U (zh) * 2014-09-09 2014-12-3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气体主机船舶的pti冗余推进系统
JP2016141285A (ja) * 2015-02-03 2016-08-08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ガスエンジン船
CN104859828A (zh) * 2015-06-05 2015-08-26 武汉理工大学 柴电混合动力船舶推进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204726648U (zh) * 2015-06-08 2015-10-28 于海 一种船用混合动力装置
CN105799862A (zh) * 2016-06-08 2016-07-27 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集散两用货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4625A (zh) 一种带燃料电池的气电并联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CN108657406A (zh) 一种带燃料电池的柴气电混联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CN108639299B (zh) 一种带燃料电池的气电混联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CN108438189A (zh) 一种双轴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CN108674626A (zh) 一种双机双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CN108674627A (zh) 一种带燃料电池的双轴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CN103708015B (zh) 一种双柴油发电机组与锂电池混合动力船舶结构与控制方法
CN108860549A (zh) 一种带燃料电池的柴气电并联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CN103332284B (zh) 一种混合动力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能量管理与控制方法
CN109941417B (zh) 一种带超级电容的气电混联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CN102358412B (zh) 多能源混合动力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CN108657405A (zh) 一种单机单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JP2023042549A (ja) アンモニア-水素駆動に基づく複合型船舶混合動力システム
CN108438190A (zh) 一种带燃料电池的单轴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CN109878685A (zh) 一种带lng冷却的气电混联式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CN109878675A (zh) 一种双电机同轴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CN109911161A (zh) 一种单机双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CN105966590A (zh) 一种带储能单元混合电力推进系统的车客渡船
CN109367750A (zh) 轴发电机控制系统以及船舶混合动力系统
CN110182348A (zh) 一种小型无人船的混合动力自主控制装置
CN109878682A (zh) 一种带燃料电池的单机双桨式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CN205801485U (zh) 一种带储能单元混合电力推进系统的车客渡船
CN107161314B (zh) 一种适用于小型高速无人艇的多工况油电混合推进系统
CN109878679A (zh) 一种带燃料电池的双机单桨式船舶混合动力动力系统
CN109878684A (zh) 一种带发电机组并车的气电混合船舶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