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6025A - 一种套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套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6025A
CN108656025A CN201710202355.2A CN201710202355A CN108656025A CN 108656025 A CN108656025 A CN 108656025A CN 201710202355 A CN201710202355 A CN 201710202355A CN 108656025 A CN108656025 A CN 108656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illow
sleeve
inner cavity
por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23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惠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ok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ok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ok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ok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023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560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56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6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9/00Accesso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头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设置有内腔,内腔贯穿套筒从而在套筒两端形成端口,该形成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大于另一个端口,分别为大端口和小端口,小端口的开口面积小于头枕枕芯的最大截面积,头枕枕芯能够穿过小端口,大端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头枕枕芯头端的截面积,在整个装配过程中,不需要人工采用手指挤压枕芯,仅需要将枕套套于小端口并按住,同时推枕芯即可完成套装工作,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同时降低劳动强度,并且,能够避免工人挤压枕芯过程中对枕芯表层造成的损伤,还能够避免枕套套于枕芯过程中头枕支脚对工人腹部造成伤害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套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
背景技术
头枕是汽车座椅上用于倚靠乘车人头部的汽车配件,头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枕芯、枕套和支脚,枕芯材料为海绵,支脚与枕芯固定连接。头枕依靠支脚固定设置在座椅的上部,由于桌椅倾斜设置而头枕需要竖直放置,因而头枕与支脚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如图所示。
目前在头枕的装配工业中,多数采用人工将枕套套于枕芯上以完成头枕最后的装配工作,在装配时,工人双手五指相对挤压枕芯使枕芯的体积变小,在枕芯体积小于枕套时另外一个工人将枕套套于枕芯上,从而完成装配,该类装配方法效率极其低下,并且,由于需要工人五指相对挤压枕芯,在挤压的过程中工人的五指容易划破有海绵制成的枕芯,从而造成头枕报废,并且,工人长时间工作后手指酸痛,劳动强度极大,此外,在工人挤压头枕时,头枕的支脚是朝向工人自己的肚子的,由于支脚细长,在挤压头枕及枕套套于头枕时都及其容易对工人腹部造成伤害,风险极大。
综上所述,目前头枕装配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容易损坏枕芯表层和容易造成工人腹部伤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头枕装配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容易损坏枕芯表层和容易造成工人腹部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套筒,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套筒,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贯穿所述套筒从而在所述套筒两端形成端口,该形成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大于另一个端口,分别为大端口和小端口,所述小端口的开口面积小于头枕枕芯的最大截面积,所述头枕枕芯能够穿过所述小端口,所述大端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头枕枕芯头端的截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内壁为光滑面,如此,能够避免枕芯表层被套筒内壁刮伤。
作为优选,所述内腔为四棱台形。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相邻两内壁之间平滑过渡,能够避免出现应力突变造成的靠近棱的枕芯表层撕裂。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内腔截面轮廓与枕芯轮廓相似,所述枕芯轮廓即是枕芯竖直放置时在水平面的俯视轮廓,能够尽量避免摩擦力相差较大造成的头枕表层撕裂。
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均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配合形成套筒,两个所述凹槽配合形成所述内腔,由此,能够降低加工成本,并且,还能够调整内腔的容积,从而能够根据头枕尺寸的大小调整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的距离,使枕芯能够顺利穿过套筒进入枕套,从而能够避免因套筒内腔过小而造成枕芯表层刮伤。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壳的两端面和所述第二半壳的两端面对接形成所述套筒,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壳的两端均伸入所述第二半壳的凹槽内,并且所述第一半壳两端的外侧面分别于所述第二半壳两端的内侧面形成面面接触配合,在需要扩大内腔容积时,只需要拉开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的距离即可,能够在允许变化内腔容积以避免损伤枕芯表层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出现缝隙而造成的枕芯表层损伤,同时,由于是面面接触配合,因此在调整内腔容积时,第一半壳或第二半壳的凹槽开口尺寸会保持不变,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不会在缩小内腔容积时出现缝隙,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现缝隙而造成的枕芯表层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壳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半壳的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半壳的内侧面形成面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半壳另一端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半壳的外侧面形成面面接触配合,在需要扩大内腔容积时,只需要拉开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的距离即可,能够在允许变化内腔容积以避免损伤枕芯表层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出现缝隙而造成的枕芯表层损伤,同时,由于是面面接触配合,因此在调整内腔容积时,第一半壳或第二半壳的凹槽开口尺寸会保持不变,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不会在缩小内腔容积时出现缝隙,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现缝隙而造成的枕芯表层损伤。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整个装配过程中,不需要人工采用手指挤压枕芯,仅需要将枕套套于小端口并按住,同时推枕芯即可完成套装工作,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同时降低劳动强度,并且,能够避免工人挤压枕芯过程中对枕芯表层造成的损伤,还能够避免枕套套于枕芯过程中头枕支脚对工人腹部造成伤害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截面视图;
图3为区别于图1的本申请另一种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区别于图3的本申请另一种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区别于图4的本申请另一种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枕芯的截面视图,
图7为图6中的EE向视图,图中省略支脚,
图中标记:51-第一半壳,511-平面,512-小端口,513-大端口,52-第二半壳,53-内腔,54-凹槽,41-枕芯,42-支脚,49-枕芯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套筒5,设置有内腔53,内腔53贯穿套筒5从而在套筒5两端形成端口,该形成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大于另一个端口,分别为大端口和小端口512,也就是套筒5两端的开口大小不同,一端大而另一端小,并且小端口512的开口面积小于头枕枕芯41的最大截面积,从而枕芯41穿过小端口512时会被自动压缩至小端口512开口面积那么大,并且头枕枕芯41能够穿过小端口512,大端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头枕枕芯41头端的截面积,以便允许枕芯41能够伸入大端口内,小端口512的开口面积小于枕套的开口面积,便枕套能够套于小端口512上,如此,本方案套筒5能够允许枕芯41能够伸入大端口内,从而进入内腔53后能够从小端口512出去,由此,将枕套套于套筒5的小端口512上,然后将枕芯41由大端口插入,并用力向小端口512推枕芯41,枕芯41在内腔53中被压缩,并有小端口512出去从而进入枕套中,在整个装配过程中,不需要人工采用手指挤压枕芯41,仅需要将枕套套于小端口512并按住,同时推枕芯41即可完成套装工作,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同时降低劳动强度,并且,能够避免工人挤压枕芯41过程中对枕芯41表层造成的损伤,还能够避免枕套套于枕芯41过程中头枕支脚42对工人腹部造成伤害的风险。具体的,优选大端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或等于头枕枕芯41的最大截面积。
套筒5内壁为光滑面,如此,能够避免枕芯41表层被套筒5内壁刮伤,具体的,套筒5内壁为光滑曲面或平面511,更具体的,套筒5内腔53由大端口至小端口512方向上逐渐变小,从而能够逐渐压缩枕芯41,进一步降低刮伤枕芯41表层的风险。
更进一步的,内腔53为四棱台形,从而内腔53侧面为平面511,并且套筒5内腔53是渐进式的缩小,能够降低刮伤枕芯41表层的风险,此外,由于采用四棱台形的内腔53,相比于采用椭圆形或圆形截面等内腔53,加工成本更低,更加稳定可靠。
枕芯41不是四棱台形状的,其截面也完全是矩形的,而是被圆角后的矩形,因此,在枕芯41置于套筒5中被压缩时,靠近四棱台的棱的附件的枕芯41与筒体内壁受力不均匀,存在应力突变的情况,该应力突变处容易造成靠近棱的枕芯41表层撕裂而损失表层,因此,为了降低该情况发生的风险,套筒5相邻两内壁之间平滑过渡,也就是四棱台的棱采用圆弧或其他平滑过渡的方式,如此,能够避免出现应力突变造成的靠近棱的枕芯41表层撕裂。
当然,为了避免应力突变造成的靠近棱的枕芯41表层撕裂,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案,例如,套筒5内腔53截面轮廓与枕芯轮廓49相似,也就是说,套筒5内腔53截面轮廓是枕芯轮廓49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枕芯轮廓49即是枕芯41竖直放置时在水平面511的俯视轮廓,如图6和图7所示,如此,能够尽量保证枕芯41在套筒5内腔53各处的膨胀压力相差不大,从而能够保证枕芯41移动的摩擦力相差不大,能够尽量避免摩擦力相差较大造成的头枕表层撕裂。
套筒5可以是一体式制造形成,如图1所示,但是由于两端开口大笑不同并且内腔53为尺寸渐变式的设计,因此加工难度较大,为此,可以采用组装式的套筒5,例如,如图2-5所示,套筒5包括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均设置有槽部54,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配合形成套筒5,两个槽部54配合形成内腔53,由此,能够降低加工成本,并且,还能够调整内腔53的容积,随着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之间的距离变化,套筒5内腔53容积不断变化,并且大端口和小端口512的开口面积也随着变化,从而能够根据头枕尺寸的大小调整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之间的距离,使枕芯41能够顺利穿过套筒5进入枕套,从而能够避免因套筒5内腔53过小而造成枕芯41表层刮伤。
具体的,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的配合可以采用三种方式:
1、如图3所示,第一半壳51的两端面和第二半壳52的两端面对接形成套筒5,结构简单;
2、上述第一种方式,当需要扩大内腔53面积时,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之间会出现缝隙,当枕芯41塞入套筒5后,枕芯41受挤压后会有一部分海绵从缝隙处冒出来,从而容易刮伤该冒出来的部分,因此,为了避免第一种方式出现的情况,第一半壳51的两端均伸入第二半壳52的槽部54内,并且第一半壳51两端的外侧面分别于第二半壳52两端的内侧面形成面面接触配合,如图4所示,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的配合的部分均为平面511,从而,在需要扩大内腔53容积时,只需要拉开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之间的距离即可,能够在允许变化内腔53容积以避免损伤枕芯41表层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出现缝隙而造成的枕芯41表层损伤,同时,由于是面面接触配合,因此在调整内腔53容积时,第一半壳51或第二半壳52的槽部54开口尺寸会保持不变,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之间不会在缩小内腔53容积时出现缝隙,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现缝隙而造成的枕芯41表层损伤。
3、区别于上述第二种方式,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如图5所示,第一半壳51的一端伸入第二半壳52的槽部54内,并与第二半壳52的内侧面形成面面接触配合,第一半壳51另一端的内侧面与第二半壳52的外侧面形成面面接触配合,从而,在需要扩大内腔53容积时,只需要拉开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之间的距离即可,能够在允许变化内腔53容积以避免损伤枕芯41表层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出现缝隙而造成的枕芯41表层损伤,在调整内腔53容积时,第一半壳51或第二半壳52的槽部54开口尺寸会保持不变,相比于不平行的情况,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之间不会在缩小内腔53容积时出现缝隙,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现缝隙而造成的枕芯41表层损伤。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套筒,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内腔(53),所述内腔(53)贯穿所述套筒(5)从而在所述套筒(5)两端形成端口,该形成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大于另一个端口,分别为大端口和小端口(512),所述小端口(512)的开口面积小于头枕枕芯(41)的最大截面积,所述头枕枕芯(41)能够穿过所述小端口(512),所述大端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头枕枕芯(41)头端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内壁为光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53)为四棱台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相邻两内壁之间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内腔(53)截面轮廓与枕芯轮廓(49)相似,所述枕芯轮廓(49)即是枕芯(41)竖直放置时在水平面(511)的俯视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包括第一半壳(51)和第二半壳(52),所述第一半壳(51)和所述第二半壳(52)均设置有槽部(54),所述第一半壳(51)和所述第二半壳(52)配合形成套筒(5),两个所述槽部(54)配合形成所述内腔(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51)的两端面和所述第二半壳(52)的两端面对接形成所述套筒(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51)的两端均伸入所述第二半壳(52)的槽部(54)内,并且所述第一半壳(51)两端的外侧面分别于所述第二半壳(52)两端的内侧面形成面面接触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51)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半壳(52)的槽部(54)内,并与所述第二半壳(52)的内侧面形成面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一半壳(51)另一端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半壳(52)的外侧面形成面面接触配合。
CN201710202355.2A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套筒 Pending CN108656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2355.2A CN108656025A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套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2355.2A CN108656025A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套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6025A true CN108656025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86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2355.2A Pending CN108656025A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套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56025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95763Y1 (ko) * 2000-04-12 2000-09-15 주식회사한일씨엔에프 자동차 시트의 헤드레스트 몸체의 외피 권포장치
US20020112332A1 (en) * 2001-02-14 2002-08-22 Raymond Ormachea Seat assembly machine with independently moveable headrest alignment
CN2741881Y (zh) * 2004-11-01 2005-11-23 程宝军 一种座椅头枕枕套辅助包装装置
CN2819574Y (zh) * 2005-08-19 2006-09-20 张亚冬 一种电缆套管
KR20110135505A (ko) * 2010-06-11 2011-12-19 현대다이모스(주) 헤드레스트 커버 조립장치
CN204146758U (zh) * 2014-10-28 2015-02-11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填充枕芯装置
CN204735912U (zh) * 2015-05-28 2015-11-04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入式头枕包覆工装
CN205184677U (zh) * 2015-11-17 2016-04-27 湖南长丰难波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头枕面套装配工装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95763Y1 (ko) * 2000-04-12 2000-09-15 주식회사한일씨엔에프 자동차 시트의 헤드레스트 몸체의 외피 권포장치
US20020112332A1 (en) * 2001-02-14 2002-08-22 Raymond Ormachea Seat assembly machine with independently moveable headrest alignment
CN2741881Y (zh) * 2004-11-01 2005-11-23 程宝军 一种座椅头枕枕套辅助包装装置
CN2819574Y (zh) * 2005-08-19 2006-09-20 张亚冬 一种电缆套管
KR20110135505A (ko) * 2010-06-11 2011-12-19 현대다이모스(주) 헤드레스트 커버 조립장치
CN204146758U (zh) * 2014-10-28 2015-02-11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填充枕芯装置
CN204735912U (zh) * 2015-05-28 2015-11-04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入式头枕包覆工装
CN205184677U (zh) * 2015-11-17 2016-04-27 湖南长丰难波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头枕面套装配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895404S1 (en) Support stand frame extrusion
CN206213617U (zh) 抽屉壁元件以及具有该抽屉壁元件的家具
CN108656025A (zh) 一种套筒
CN109623272B (zh) 一种四圆角无缝曲面边框加工工艺
CN104874645B (zh) 一种铝型材矫直机
CN105281171B (zh) 一种换向器的换向片
JP2003011132A5 (zh)
CN206865037U (zh) 三角形硅橡胶冷缩管的支撑件
CN205969965U (zh) 一种型材压花模具的冷却机构
CN103909855A (zh) 一种安全拉手安装支架结构
JP3140468U (ja) 多機能ハンガー
CN108656019A (zh) 一种头枕工装装置
CN204457277U (zh) 型材及连接件
CN205657394U (zh) 一种支撑结构件及使用该支撑结构件的冷缩指套
CN107639705B (zh) 一种无痕、无孔竹段展平机
CN202673025U (zh) 窗用型材
CN202673023U (zh) 窗用型材压条
TH54071B (th) เข็มขัดรัดท่อยางและวิธีของการผลิตสิ่งเดียวกัน
CN205688838U (zh) 建筑用扣接式抗压伸缩杆
CN204520060U (zh) 相架挂扣
JP4171031B2 (ja) ボードファスナー(膨張ネジ)
CN215873663U (zh) 一种弹性鞋撑
CN105057379B (zh) 日字型卡合式铝合金型材
CN215805551U (zh) 一种应用于工业铝型材的外置快速连接结构
CN206914134U (zh) 一种排气系统的吊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