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0701A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0701A
CN108650701A CN201810233356.8A CN201810233356A CN108650701A CN 108650701 A CN108650701 A CN 108650701A CN 201810233356 A CN201810233356 A CN 201810233356A CN 108650701 A CN108650701 A CN 108650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elay
delay command
command packet
packe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33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明良
王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333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507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50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0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LoRaWAN协议中Class B模式下的时间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延时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延时指令包和应用数据包分开传输,因为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接收应用数据包的时间,所以终端和网关不需要时间同步就可以接收到网关发送来的应用数据,对时间精度要求低,从而可以取消外部晶振,使用单片机内部晶振,降低物料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面向远距离,低功耗的无线技术,LoRa(Long Range,长距离的)技术,它是一种远距离、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复杂度、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数据采集和物联网等领域。
LoRaWAN是为LoRa远距离通信网络设计的一套通讯协议和系统架构。
LoRaWAN网络通常采用星形拓扑结构,由拓扑中的网关来转发终端与后台网络服务器间的消息。网关通过标准IP(Internet Protocol,互网络协议)连接来接入网络服务器,而终端则通过单跳的LoRa或者FSK(Frequency-shift keying,频移键控)来和一个或多个网关通讯。虽然主要传输方式是终端上行传输给网络服务器,但所有的传输都是双向的。
一般而言,对于LoRaWAN协议中传感器类的节点,适用于三种模式:
1、Class(等级)A模式:双向传输的模式,终端在每次上行传输后都会紧跟两个短暂的下行接收窗口,以此实现双向传输。
由于ClassA的终端不能确切的知道网关发送指令的时间,需要终端频繁的向网关发送数据查询,从而需要消耗大量功率。
2、ClassB模式:划定接收时隙的双向传输的模式,终端会有更多的接收时隙。ClassB的终端在ClassA的终端基础上,定期(128秒)接收同步帧,同步帧用于同步网关和终端的时间,同步完成后,终端定期(按约定,1秒、2秒、4秒、8秒、16秒、32秒、64秒等,即2的n次方秒)打开接收窗口接收数据。
ClassB的终端功耗相对较小。
3、ClassC模式:最大化接收时隙的双向传输的模式,ClassC类的终端会一直打开接收窗口,只有在发送时短暂关闭。
由于ClassC的终端在不发送的状态下始终处于接收模式,会消耗大量的功率。
Lorawan协议规定,ClassA模式是必须支持的,ClassB模式和ClassC模式是可选的。
因此,对于有功耗限制的终端,ClassB模式是现有方案中最适合的方案,然而Class B模式对时间精度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LoRaWAN协议中Class B模式下的时间精度要求高的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
所述终端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N为网关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所述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延时指令包的总数量;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下列过程:
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N为网关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确定模块,处理模块和接收模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延时指令包的总数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
接收模块,用于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第二发送模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N为网关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终端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延时指令包和应用数据包分开传输,因为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接收应用数据包的时间,所以终端和网关不需要时间同步就可以接收到网关发送来的应用数据,数据发送时间间隔也不再限定于2的n次方秒,可以任意时间间隔,数据发送时间较短时(通常15秒内,时间越短,硬件造成的误差越小),对时间精度要求低,从而可以取消外部晶振,使用单片机内部晶振,降低物料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N个延时指令包和至少一个应用数据包的街头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检测第一类前导码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检测不到第一类前导码的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检测不到第一类前导码时,终端休眠时长分析图;
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延时指令包发送时长和位置信息发送时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种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种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方法中终端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方法中网关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的方法的完整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对设备进行绑定的系统包括:终端10、网关20。
终端10,用于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正整数;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网关20,用于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终端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延时指令包和应用数据包分开传输,因为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接收应用数据包的时间,所以终端和网关不需要时间同步就可以接收到网关发送来的应用数据,对时间精度要求低,从而可以取消外部晶振,使用单片机内部晶振,降低物料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和至少一个应用数据包。
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应用数据包中包括第二类前导码和应用数据。
如图2a所示,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和至少一个应用数据包。
延时指令包由第一类前导码Pre0和位置信息delay组成,第一类前导码能够被终端检测到,位置信息中包含此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可以用序号0,1,2,3……N标记。
应用数据包由第二类前导码Pre1和应用数据data组成,第二类前导码的存在是为了使终端能够接收到完整的应用数据,因为第二类前导码结束后即为应用数据包的数据头,如果终端接收到了第二类前导码,则可以判断终端接收到了一个完整的应用数据。
应用数据是网关发送给终端的一个消息,通知终端需要执行什么操作,比如无线智能门锁,用户在手机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上操作,需要打开门,此时网关发送给终端的应用数据需要终端执行的操作即为开门。
可选的,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以使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间覆盖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
假如终端的唤醒周期为5s,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间为1s,则延时指令包的数量至少为6个。
这里的终端唤醒周期可以是人为设定,也可以是网络侧高层设备。每个终端都有自己固定的唤醒周期,唤醒周期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对终端的要求比较高,则唤醒周期可以设置的短一些,比如无线智能门锁;如果对终端的要求比较低,则唤醒周期可以设置的长一些,比如智能抄表。
为了使终端能够检测到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则延时指令包的数量乘以一个延时指令包在空中传输的时间应不小于终端的唤醒周期,假设有N个延时指令包,一个延时指令包在空中传输的时间为TOA(time on air,在空中的时间),则(N-1)*TOA不小于终端的唤醒周期。
比如终端唤醒周期为5s,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间为1s,一共有6个延时指令包开始发送。假如在终端休眠0.5s后唤醒,将接收到1s之后的第2个延时指令包。终端经解析,需要休眠5s,之后的5s时间内,终端在休眠,则终端检测不到延时指令中的第一类前导码。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于LoRAWAN协议,如果应用于LoRAWAN协议,则TOA的大小由交互时的射频参数及发送数据长度确定。
终端检测第一类前导码时,有可能检测到全部第一类前导码,也有可能检测到部分第一类前导码,如图2b所示,终端从时间1处检测时,检测到的是第一类前导码的全部,若从时间2处检测,则检测到的是第一类前导码的部分,无论检测到全部第一类前导码,还是检测到部分第一类前导码,终端都可以识别,都是检测到了第一类前导码,检测到第一类前导码后终端即可接收该第一类前导码的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信息。
终端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后,就可以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
由于延时指令包中包含第一类前导码和位置信息,终端检测到第一类前导码后,接收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中包含延时指令包的序号,所以终端检测到第一类前导码后即可确定终端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CAD(Channel Activity Detection,信道激活检测检测第一类前导码。
终端检测到第一类前导码后,接收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中包含此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比如,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序号,类似1,2,3……N。
所述终端在确定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后,就可以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
可选的,所述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数量和所述终端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以及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其中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为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和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的和。
比如延时指令包的数量为N,终端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为n,一个延时指令包在空中传输的时间为TOA,则终端的第一休眠时长为(N-n)*TOA。
由于网关在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会发送应用数据包,所以终端在第一休眠时长接收后就可以接收应用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终端在第一休眠结束后检测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第二类前导码。
其中,所述终端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类前导码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应用数据。
比如终端利用CAD检测第二类前导码Pre1,因为终端休眠的时间和终端检测到的第一类前导码的延时指令包后边的延时指令包发送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终端休眠结束后,正好是应用数据包传输的时间,则终端可以检测到应用数据包中的第二类前导码,从而可以接收到该应用数据包中的应用数据。应用数据包的发送时间是确定的,所以应用数据包中的第二类前导码Pre1的长度无需太长,默认设置为8即可。
可选的,所述终端若在唤醒期间未检测到所述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则所述终端根据设定的第二休眠时长进行休眠,其中所述第二休眠时长小于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大于等于一个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
终端检测不到第一类前导码的情况,如图2c所示,假设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间为toa1,则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间为TOA-toa1,如果终端在TOA-toa1时间段进行检测,即终端在位置信息在空中传输的时间段进行检测,则终端检测不到第一类前导码,为了降低功耗,终端需休眠。
终端只能检测到空中传输的前导码,位置信息在空中传输时,终端检测不到,为了降低功耗,当终端在唤醒期间检测不到第一类前导码的时候,终端需要休眠,此时的休眠时长即为上文提到的第二休眠时长。为了保证终端在下一次检测时能够检测到第一类前导码,则第二休眠时长应小于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大于等于一个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
比如图2d,终端在图2d的时间1处进行CAD检测,时间1为位置信息发送的时长,所以终端检测不到第一类前导码,为了降低功耗,终端需要休眠,要保证终端唤醒时能够检测到第一类前导码,即终端需要在图2d的时间2处唤醒,则终端休眠时长应大于等于位置信息发送的时长,时间3为时间1和时间2的和,也就是一个延时指令包发送的时长,由图2d可以看出,若终端休眠的时长大于一个延时指令包发送的时长,则终端在休眠结束后再检测时,可能会在时间4处检测,时间4为延时指令包中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终端检测不到第一类前导码,为了能让终端能够检测到第一类前导码,则终端休眠的时间应小于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休眠时长可以设置为TOA/2。
为了增大第一类前导码被终端检测到的概率,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应不小于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即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不小于TOA/2。
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间为TOA,如图2e所示,时间A为延时指令包中前导码发送时长,时间B为延时指令包中位置信息发送时长,时间A和时间B的和为TOA,终端检测时,第一类前导码发送时长太短,则终端可能检测不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越长,被终端检测到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第一类前导码发送时长要不小于TOA/2。或者如图2c所示,toa1应不小于TOA/2。
可选的,终端在第二休眠时长结束后继续检测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
若终端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第一类前导码,则接收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休眠时长,休眠结束,接收应用数据,处理应用数据,终端休眠至下一次监听;
若终端在唤醒期间检测不到第一类前导码,则休眠至下一次监听。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300、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301,其中,所述存储单元301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300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300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正整数;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300具体用于:
在休眠结束后检测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第二类前导码;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类前导码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应用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300还用于:
若在唤醒期间未检测到所述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则所述终端根据设定的第二休眠时长进行休眠,其中所述第二休眠时长小于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大于等于一个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在唤醒后继续检测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
可选的,所述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所述处理单元300具体用于:
根据延时指令包的数量和所述终端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以及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其中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为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和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的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绑定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400、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401,其中,所述存储单元401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400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400执行下列过程:
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N为网关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400具体用于:
所述应用数据包中包括第二类前导码和应用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400具体用于,通过下列方式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以使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间覆盖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400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间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包括确定模块500,,处理模块501和接收模块502:
确定模块500,用于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延时指令包的总数量;
处理模块501,用于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
接收模块502,用于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501具体用于:
在休眠结束后检测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第二类前导码;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类前导码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应用数据。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501还用于:
若在唤醒期间未检测到所述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则所述终端根据设定的第二休眠时长进行休眠,其中所述第二休眠时长小于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大于等于一个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在唤醒后继续检测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501具体用于:
根据延时指令包的数量和所述终端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以及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其中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为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和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的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包括第一发送模块600,第二发送模块601:
第一发送模块600,用于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N为网关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第二发送模块601,用于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可选的,第二发送模块601具体用于:
所述应用数据包中包括第二类前导码和应用数据。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600具体用于,通过下列方式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以使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间覆盖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600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间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系统中终端侧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系统中网关侧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终端,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700、终端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正整数;
步骤701、所述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
步骤702、所述终端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可选的,所述终端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包括:
所述终端在休眠结束后检测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第二类前导码;
所述终端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类前导码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应用数据。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若在唤醒期间未检测到所述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则所述终端根据设定的第二休眠时长进行休眠,其中所述第二休眠时长小于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大于等于一个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
所述终端在唤醒后继续检测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
可选的,所述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数量和所述终端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以及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其中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为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和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的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网关,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800、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N为网关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步骤801、所述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应用数据包中包括第二类前导码和应用数据。
可选的,所述网关通过下列方式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以使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间覆盖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间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间。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数据传输的完整方法包括:
步骤900、网关向终端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和一个应用数据包;
步骤901、终端通过CAD检测第一类前导码,若检测到,则执行步骤904,否则执行步骤902;
步骤902、终端休眠TOA/2。
步骤903、休眠结束后,终端继续通过CAD检测第一类前导码,若检测到,则执行步骤904,否则执行步骤907;
步骤904、终端接收检测到的第一类前导码的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信息n;
步骤905、终端根据位置信息计算第一休眠时间,即(N-n)*TOA;
步骤906、终端休眠(N-n)*TOA;
步骤907、第一休眠时长接收后,终端被唤醒;
步骤908、终端接收应用数据;
步骤909、终端处理应用数据;
步骤910、终端休眠至下一次监听。
以上参照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申请。应理解,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一个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块的组合。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块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方法。
相应地,还可以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码等)来实施本申请。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采取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具有在介质中实现的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由指令执行系统来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而使用。在本申请上下文中,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意介质,其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输、或传送程序,以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
所述终端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包括:
所述终端在休眠结束后检测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第二类前导码;
所述终端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类前导码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应用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若在唤醒期间未检测到所述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则所述终端根据设定的第二休眠时长进行休眠,其中所述第二休眠时长小于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大于等于一个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
所述终端在唤醒后继续检测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延时指令包的数量和所述终端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以及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其中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为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和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的和。
5.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N为网关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所述网关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数据包中包括第二类前导码和应用数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通过下列方式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以使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间覆盖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间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间。
9.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下列过程:
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延时指令包的总数量;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休眠结束后检测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第二类前导码;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二类前导码接收所述应用数据包中的应用数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在唤醒期间未检测到所述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则所述终端根据设定的第二休眠时长进行休眠,其中所述第二休眠时长小于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大于等于一个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在唤醒后继续检测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延时指令包的数量和所述终端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以及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其中一个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长为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长和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长的和。
13.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下列过程:
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N为网关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应用数据包中包括第二类前导码和应用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下列方式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确定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以使延时指令包的发送时间覆盖所述终端的唤醒周期。
16.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第一类前导码的发送时间不小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时间。
17.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用于: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在唤醒期间检测到的延时指令包中的第一类前导码确定所述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N为延时指令包的总数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延时指令包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休眠时长,并休眠;
接收模块,用于在休眠结束后接收应用数据包,其中所述应用数据包在所述N个延时指令包之后发送。
18.一种数据传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用于: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其中每个所述延时指令包中包括第一类前导码和用于表示所述延时指令包在N个延时指令包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N为网关发送的延时指令包的数量;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连续发送N个延时指令包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用数据包。
1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233356.8A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8650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3356.8A CN108650701A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3356.8A CN108650701A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0701A true CN108650701A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3356.8A Pending CN108650701A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5070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2299A (zh) * 2019-07-11 2019-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oRa技术的通信系统、网关、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10996379A (zh) * 2019-11-29 2020-04-10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唤醒方法、终端节点、发送源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1194073A (zh) * 2019-09-24 2020-05-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或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945A (zh) * 2006-08-11 2008-02-13 香港中文大学 Rfid系统以及在节能模式下操作该系统的方法
CN101557408A (zh) * 2008-04-11 2009-10-14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主动式休眠调度方法
CN102740427A (zh) * 2012-06-15 2012-10-17 无锡必创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唤醒无线传感器的方法、无线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系统
US20140112229A1 (en) * 2012-10-24 2014-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n ultra low power signal with scheduled power save modes
CN106851803A (zh) * 2017-03-06 2017-06-1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无线传感器唤醒方法
EP3182766A1 (en) * 2015-12-18 2017-06-21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ybrid monitoring-sleeping method of wireless sensor and wireless sensor
CN106937368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功耗通信节点二次唤醒/休眠方法、节点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2945A (zh) * 2006-08-11 2008-02-13 香港中文大学 Rfid系统以及在节能模式下操作该系统的方法
CN101557408A (zh) * 2008-04-11 2009-10-14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主动式休眠调度方法
CN102740427A (zh) * 2012-06-15 2012-10-17 无锡必创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唤醒无线传感器的方法、无线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系统
US20140112229A1 (en) * 2012-10-24 2014-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n ultra low power signal with scheduled power save modes
EP3182766A1 (en) * 2015-12-18 2017-06-21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ybrid monitoring-sleeping method of wireless sensor and wireless sensor
CN106937368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功耗通信节点二次唤醒/休眠方法、节点及系统
CN106851803A (zh) * 2017-03-06 2017-06-1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无线传感器唤醒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2299A (zh) * 2019-07-11 2019-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oRa技术的通信系统、网关、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10312299B (zh) * 2019-07-11 2022-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oRa技术的通信系统、网关、终端和通信方法
CN111194073A (zh) * 2019-09-24 2020-05-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或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94073B (zh) * 2019-09-24 2021-12-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或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96379A (zh) * 2019-11-29 2020-04-10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唤醒方法、终端节点、发送源节点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81392B1 (ko) 동적 인터페이스 관리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20188928A1 (en) Method for maintaining connection between terminal and network server, terminal and network server
KR102134445B1 (ko) 무선 개인 영역 네트워크에서 로우 레이턴시 결정성 네트워크에 대한 전력 절약
EP2273828B1 (en) Power savings for wireless access points
CN111836277A (zh) 一种Lora通信方法、Lora节点及Lora通信系统
CN10865070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89164A (zh) 改进的无线设备的节能模式
WO2020015580A1 (zh)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终端的入网方法和装置
CN110235487A (zh) 用于无线设备的功率节省
CN106230645B (zh) 一种用于监测节点与汇聚网关之间的低功耗无线通信方法
CN11143609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TW202005463A (zh) 基於中繼設備的通信、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和裝置
US202003446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power channel access
US11394506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gateway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WO2021191780A2 (en) Bluetooth mesh network
CN113038634A (zh) 唤醒信号配置方法、唤醒信号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586814B (zh) 无线网络终端节点低功耗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16830A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装置
WO201805284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w power internetwork communication with machine devices
CN107635276A (zh) 一种功率敏感无线设备的电源管理技术
CN11359696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820305A (zh) 一种传输wur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Hung et al. Developing an energy-efficient and low-delay wake-up wireless sensor network-bas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on-sit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wake-on radio
CN105119726A (zh) 一种无线传感网节点快速唤醒方法及其装置
CN103634885B (zh) 一种识别卡及其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