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0651A - 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50651A
CN108650651A CN201810413747.8A CN201810413747A CN108650651A CN 108650651 A CN108650651 A CN 108650651A CN 201810413747 A CN201810413747 A CN 201810413747A CN 108650651 A CN108650651 A CN 108650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user
communication
request
sens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137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50651B (zh
Inventor
王小明
赵若男
张立臣
郝飞
林亚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4137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50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5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0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50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50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数据需求方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发出第一请求,以采集第一总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响应第一请求,并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一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信方式转发第一请求至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且: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为陌生人关系,第二通信方式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当在第二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时,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返回数据给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或者: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数据返回给数据需求方。以此,无需部署传感器即采集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大量数据的获取,往往需要部署大量的传感器。然而这带来成本的极大增长。如何实现一种成本低廉的、容易应用或部署的传感器网络以采集数据,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公开揭示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数据需求方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发出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第一总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所述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而采集;
S200: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并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一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然后返回给数据需求方;
S300: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信方式转发所述第一请求,所述转发的目标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其中,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二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且: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为陌生人关系,以及第二通信方式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
S400:当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第二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时,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将第二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
无论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是否在第二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二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优选的,
所述第一通信方式包括广域网或VPN网。
优选的,
所述第二通信方式包括局域网。
优选的,
所述第一类型传感器包括如下任一:GPS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场传感器,陀螺仪,气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电量传感器,和血氧传感器,以及紫外线传感器。
优选的,
所述第二通信方式通过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中的蓝牙模块,或者WIFI-Direct模块,或者RFID模块,或者NFC模块来实现。
优选的,所述步骤S200还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S201: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响应所述第一请求的同时,还将第一请求通过该移动终端所安装的社交APP转发到第一用户的社交关系网;
S202:当所述社交关系网中的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时,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三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将第三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通过所述社交APP返回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三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500: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三通信方式转发所述第一请求,所述转发的目标至少包括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其中,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四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且:第四用户与第二用户为陌生人关系,以及第三通信方式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
S600:当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第三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时,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将第四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
无论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是否在第三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四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700: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还将第一请求通过该移动终端所安装的社交APP转发到第二用户的社交关系网;
S800:当所述社交关系网中的第五用户的移动终端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时,第五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五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将第五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通过所述社交APP返回给所述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五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五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优选的,
任意一个移动终端转发第一请求时,将所述任意一个移动终端的用户ID一同转发;
任意一个移动终端返回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至其他移动终端或数据需求方时,将所述任意一个移动终端的用户ID一同返回。
优选的,
所述数据需求方对接收到的各个移动终端所返回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后续要接受某移动终端所返回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能够利用多层次的移动终端框架,在不需部署任何传感器的情况下,就能通过现有移动终端自带的传感器获得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感知交通状况、某一时间空间范围内人员聚集程度、气压情况等等,而且能够用于后期管控交通或社区管理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中一个实施例中有关多层移动终端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所披露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有关附图,对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所采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且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或方法、或系统、或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的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的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参见图1,图1是本公开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数据需求方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发出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第一总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所述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而采集;
S200: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并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一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然后返回给数据需求方;
S300: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信方式转发所述第一请求,所述转发的目标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其中,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二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且: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为陌生人关系,以及第二通信方式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
S400:当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第二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时,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将第二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
无论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是否在第二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二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对于上述实施例而言,不妨结合图2所示的多层移动终端的框架示意图:
数据需求方可以理解为图2中的platform(即平台);当然,也可以将数据需求方理解为与platform有双向通信的TPs(Task Providers,任务提供者)——就这种理解而言,platform是表面上的数据需求方,TPs才是背后真正的数据需求方。无论将哪一方作为数据需求方,都不妨碍根据图1、图2以及上述实施例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以platform作为数据需求方来阐述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
图2中,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MUi可以响应数据需求方发来的第一请求以返回第一类型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此处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来接收请求和返回数据。所述采集的数据可以是及时甚至接近实时的反馈每一次数据给数据需求方,也可以是采集到第一数量后再一次性返回给数据需求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方式包括广域网或VPN网。容易理解,广域网可以最大范围的发出所述第一请求。VPN网则可以尽力保证通信的私密性,VPN技术可以用于广域网也可以用于局域网。这就意味着,第一通信方式并不排除局域网。
具体示例性的,图2中的第一通信方式是通过基站BS提供的第一通信方式,或者通过WIFI-AP提供的第一通信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基站BS可用于部署广域网,也可以部署局域网,特别是工程和军事领域。类似的,WIFI-AP亦然。当基站BS或WIFI-AP提供的第一通信方式是Internet时,那么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MUi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返回采集的数据,只要数据需求方还没有关上返回数据的大门。
显然,结合图2,能够理解,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MUi可以理解为在第一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距离数据需求方最近便的,那么,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传感器所采集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自然优先考虑通过第一通信方式返回给数据需求方。
优选的,
所述第一类型传感器包括如下任一:GPS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场传感器,陀螺仪,气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电量传感器,和血氧传感器,以及紫外线传感器。
具体的,以GPS传感器为例,可以返回各种交通信息以便数据需求方监控或管理交通。类似的,以心率传感器或血氧传感器为例,可以返回第一用户的健康状况,以便进行健康普查。特别的,第一用户是医生或救护人员的话,可以利用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返回病人或被救人员的健康状况,例如救灾抢险现场的病人或被救人员的健康状况。
能够理解,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也可以是智能平板,也可以是智能手环,还可以是各种可穿戴智能设备。
为了进一步方便的采集更多的数据,上述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300和S400:
结合图2来看,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MUi进一步通过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的第二通信方式,向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MUu转发第一请求。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MUu可以将其采集的数据返回给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MUi,也可以解析第一请求所包括的协议后直接建立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直接返回数据需求方。
优选的,
所述第二通信方式包括局域网。一方面,局域网能够确保第一请求的转发是在一个可控的、相对缩小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局域网能够有利于通信安全。第二通信方式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关键在于第二通信方式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是能够跨不同通信方式的,这有利于传播数据需求方的第一请求。
更优选的,
所述第二通信方式通过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中的蓝牙模块,或者WIFI-Direct模块,或者RFID模块,或者NFC模块来实现。
如此,以蓝牙或WIFI-Direct模块为例,意味着:当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打开蓝牙或WIFI-Direct模块,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也同样打开蓝牙或WIFI-Direct模块时,虽然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是陌生人关系,但是第一用户在与第二用户偶遇的情况下就能够将第一请求转发到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如果第二用户选择响应第一请求,那么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就能够加入到采集数据的行列中。由于此时蓝牙或WIFI-Direct模块建立的第二通信方式是局域网,只要这个第二通信方式不同于前述第一通信方式,即实现了对所述第一请求跨通信方式的传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还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S201: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响应所述第一请求的同时,还将第一请求通过该移动终端所安装的社交APP转发到第一用户的社交关系网;
S202:当所述社交关系网中的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时,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三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将第三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通过所述社交APP返回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三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对于上述实施例,正如图2所示,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MUz经由Internet下运行的社交APP:微信、Youtube、Facebook等能够浏览到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社交关系网发布的第一请求,从而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可以参与数据的采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500: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三通信方式转发所述第一请求,所述转发的目标至少包括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其中,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四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且:第四用户与第二用户为陌生人关系,以及第三通信方式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
S600:当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第三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时,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将第四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
无论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是否在第三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四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就该实施例而言,意味着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MUu具备再次转发第一请求的能力。更优的,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MUu可以通过其社交关系网也可以通过偶遇的方式,类似前文那样,向外转发第一请求。
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700: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还将第一请求通过该移动终端所安装的社交APP转发到第二用户的社交关系网;
S800:当所述社交关系网中的第五用户的移动终端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时,第五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五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将第五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通过所述社交APP返回给所述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五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五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能够理解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900: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四通信方式转发所述第一请求,所述转发的目标至少包括第六用户的移动终端,其中,第六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六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且:第六用户与第三用户为陌生人关系,以及第四通信方式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
S1000:当第六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第四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时,第六用户的移动终端将第六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
无论第六用户的移动终端是否在第四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第六用户的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六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六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也就是说,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也可以通过偶遇的方式转发第一请求。自然的,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也可以通过其社交关系网转发第一请求,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
任意一个移动终端转发第一请求时,将所述任意一个移动终端的用户ID一同转发;
任意一个移动终端返回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至其他移动终端或数据需求方时,将所述任意一个移动终端的用户ID一同返回。
就该实施例而言,其为了完整记录、统计各个移动终端的贡献值,因此在转发第一请求时,会一同转发相关移动终端的用户ID;而在返回所述传感器数据时,则会一同返回相关移动终端的用户ID。能够理解,相关移动终端的用户ID可以是用户名,也可以是移动终端自身的硬件所具备的ID。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数据需求方对接收到的各个移动终端所返回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后续要忽略某移动终端所返回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
对于该实施例而言,由于各个移动终端的传感器的性能,特别是精度可能有差异,所以当同一区域(例如通过GPS传感器数据确定的同一区域)的移动终端对同样类型的传感器数据存在某几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与其他大多数移动终端的数据都偏差较大时,可以通过评估认为所述某几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不可信,以此可以后续忽略所述某几个移动终端所返回的传感器数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评估相关移动终端自收到第一请求至返回足够数量的传感器数据(例如通过设置一阈值来考察其是否返回足够数量的传感器数据)来评估其Qos(即服务质量),来决定是否后续要忽略某移动终端所返回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另外,还可以通过评估第一数量、第二数量、第三数量等与第一总数量的比例来决定后续是否忽略某移动终端所返回的传感器数据。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或者其他任意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请求所包括的协议,而与数据需求方建立通信后,默认的,所述第一请求包括获得其电量传感器的数据,那么,当判断移动终端的电量不足以完成有意义的采集时,即使移动终端已经确认其响应所述第一请求,那么数据需求方依然可以忽略其采集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这是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可以事先安装数据需求方提供的数据采集APP,以便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第一通信方式下采集数据。这并非意味着本实施例必须通过安装数据采集APP方能采集数据,典型的,可以通过原有的APP,例如微信来采集用户的计步数据。或者,第一请求自身可以是一条或数条指令,并不具有任何UI交互能力。
进一步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通过第一请求所包括的协议而与数据需求方建立通信的移动终端,数据需求方可以提示相关移动终端的用户安装数据需求方提供的数据采集APP。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数据可以是直接由第一类型传感器获得,也可以是利用移动终端内置的多个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而获得的传感器数据。或者,将移动终端内置的多个传感器数据分别返回数据需求方后,由数据需求方进行数据处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各个移动终端可以处于同一区块链,甚至与数据需求方一同处于同一区块链。这样,能够通过区块链机制来参与前文所述的评估,决定后续是否忽略某移动终端返回的传感器数据。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模块、单元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其在揭露方法的同时还揭露了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数据需求方的服务器或平台,以及各个移动终端。能够理解,所述系统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通过逻辑功能划分各单元或组件,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各单元或组件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划分的各单元或组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公开的各模块或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除了各个移动终端之外,但凡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执行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数据需求方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发出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第一总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所述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而采集;
S200: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并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一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然后返回给数据需求方;
S300: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二通信方式转发所述第一请求,所述转发的目标至少包括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其中,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二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且: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为陌生人关系,以及第二通信方式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
S400:当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第二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时,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将第二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
无论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是否在第二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二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信方式包括广域网或VPN网。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方式包括局域网。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型传感器包括如下任一:GPS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场传感器,陀螺仪,气压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电量传感器,和血氧传感器,以及紫外线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方式通过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中的蓝牙模块,或者WIFI-Direct模块,或者RFID模块,或者NFC模块来实现。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还进一步包括如下子步骤:
S201: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式响应所述第一请求的同时,还将第一请求通过该移动终端所安装的社交APP转发到第一用户的社交关系网;
S202:当所述社交关系网中的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时,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三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将第三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通过所述社交APP返回给所述第一用户的移动终端,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三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三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500: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第三通信方式转发所述第一请求,所述转发的目标至少包括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其中,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四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且:第四用户与第二用户为陌生人关系,以及第三通信方式不同于第一通信方式;
S600:当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在第三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时,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将第四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
无论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是否在第三通信方式的作用范围内,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四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四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S700: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还将第一请求通过该移动终端所安装的社交APP转发到第二用户的社交关系网;
S800:当所述社交关系网中的第五用户的移动终端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时,第五用户的移动终端通过其内置的第一类型传感器采集第五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并:将第五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通过所述社交APP返回给所述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并通过第二用户的移动终端进一步返回给数据需求方,或者:根据第一请求所包括的通信协议建立第五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数据需求方的通信,然后将第五数量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返回给所述数据需求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任意一个移动终端转发第一请求时,将所述任意一个移动终端的用户ID一同转发;
任意一个移动终端返回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至其他移动终端或数据需求方时,将所述任意一个移动终端的用户ID一同返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需求方对接收到的各个移动终端所返回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后续要接受某移动终端所返回的第一类型传感器数据。
CN201810413747.8A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 Active CN108650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13747.8A CN108650651B (zh)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13747.8A CN108650651B (zh)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0651A true CN108650651A (zh) 2018-10-12
CN108650651B CN108650651B (zh) 2020-11-27

Family

ID=63748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13747.8A Active CN108650651B (zh)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5065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6704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David Fernandez Consumer Interaction Using Proximity Events
CN103678730A (zh) * 2013-12-30 2014-03-26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光敏传感器数据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4243693A (zh) * 2014-08-21 2014-12-2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4615528A (zh) * 2015-02-09 2015-05-13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手机传感器数据在线采集与实时处理方法
CN105426587A (zh) * 2015-11-06 2016-03-23 江苏飞尚安全监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完成路面状况采集和监测方法
CN206117730U (zh) * 2016-10-21 2017-04-19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6LoWPAN协议的物联网环境实时监测系统
EP3252665A1 (en) * 2016-05-30 2017-12-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unlocking terminal and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6704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David Fernandez Consumer Interaction Using Proximity Events
CN103678730A (zh) * 2013-12-30 2014-03-26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光敏传感器数据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4243693A (zh) * 2014-08-21 2014-12-2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4615528A (zh) * 2015-02-09 2015-05-13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手机传感器数据在线采集与实时处理方法
CN105426587A (zh) * 2015-11-06 2016-03-23 江苏飞尚安全监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完成路面状况采集和监测方法
EP3252665A1 (en) * 2016-05-30 2017-12-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unlocking terminal and terminal
CN206117730U (zh) * 2016-10-21 2017-04-19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6LoWPAN协议的物联网环境实时监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向民: "《无线传感器网络大规模组网技术研究》", 《CNKI》 *
杨云辉等: "《一种基于历史信息的社会机会网络路由算法》",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0651B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Deep reinforcement scheduling for mobile crowdsensing in fog computing
CN110352595B (zh) 用于提供增强现实叠加的系统和方法
Nagaraj Introduction to sensors in IoT and cloud computing applications
CN110024330A (zh) 对IoT装置的服务提供
CN109862018A (zh) 基于用户访问行为的反爬虫方法及系统
CN109417655A (zh) 用于呈现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CN103761083A (zh) 一种数据分享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453520B (zh) 用于管理web服务的状态信息的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1097A (zh) 基于众包的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6663258A (zh) 通过混合的基于统计和用户测量方法测量多屏幕互联网用户概况、交易行为和用户群体结构
Salam et al. The future of emerging IoT paradigms: architectures and technologies
Obaidat et al.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US10305748B2 (en) Dynamic computer systems and uses thereof
Nilsang et al. Locating an ambulance base by using social media: A case study in Bangkok
CN109074772A (zh) 基于视线的内容共享动态自组织网络
Ray et al. A survey of mobile crowdsensing and crowdsourcing strategies for smart mobile device users
Valero et al. AIoTES: Setting the principles for semantic interoperable and modern IoT-enabled reference architecture for Active and Healthy Ageing ecosystems
Banjanin et al. Adaptive Modeling of Predic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roughput Performances in the Domain of Motorway Coverage
Suhag et al.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mobile crowdsensing systems
Colajanni et al. A three-stage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model integrating 5G technology and UAVs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CN109408503A (zh) 基于智能终端和大数据分析的协同养老服务方法和系统
CN108650651A (zh) 一种通过多个移动终端采集数据的方法
Eshteiwi et al. Ergodic capacity analysis of full duplex relaying in the presence o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n V2V communications
CN103460665A (zh) 用于个性化消息传递的方法和系统
Ajayi Adop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to healthcare enterprise systems: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