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9734A - 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9734A
CN108649734A CN201810609872.6A CN201810609872A CN108649734A CN 108649734 A CN108649734 A CN 108649734A CN 201810609872 A CN201810609872 A CN 201810609872A CN 108649734 A CN108649734 A CN 108649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er housing
additionally provided
housing
inn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098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Ju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Ju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Ju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Ju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098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97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9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973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配水块、进水管、冷却器、出水分配机构、出水管、压力调节机构、端盖,为了提高冷却液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分布的均匀性,伺服驱动机构工作,带动与拉压力传感器固连的推杆上移,从而改变第一弹簧的压缩程度,使得冷却液不能轻松的将密封头与节流座脱离,从而使得冷却液能到达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空腔的任意地方与冷却器充分进行热量交换,有效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散热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冷却液能充满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空腔,从而与冷却器充分接触进行高效、均匀冷却,同时,冷却液利用率高,冷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相比传统工业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普通电机一样,新能源驱动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机械结构三大部分组成。但由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大,导致发热较为严重,往往采用风冷或者采用水冷,由于驱动电机体积较小,采用风冷时受制于散热面积小的原因,导致散热效果不佳,因此往往采用水冷时设计,由于现有的水冷设计方案,往往直接在电机外壳上设置水冷环管或环形水槽,冷却时直接向水冷环管或环形水槽泵入冷却液进行冷却,易出现局部散热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导致散热效果较差。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来解决直接向水冷环管或环形水槽泵入冷却液进行冷却易出现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配水块、进水管、冷却器、出水分配机构、出水管、压力调节机构、端盖,所述的外壳体位于内壳体外侧,所述的外壳体与内壳体一体相连,所述的配水块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配水块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进水管贯穿外壳体且插入配水块内,所述的进水管与外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冷却器插装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且位于配水块外侧,所述冷却器的数量不少于4件,沿所述内壳体均匀布置,所述的出水分配机构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出水分配机构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出水管贯穿外壳体且插入出水分配机构内,所述的出水管与外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位于出水管下端且位于外壳体外侧,所述的压力调节结构与分别与出水管和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端盖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外侧,所述的端盖与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内壳体还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的第一密封槽不贯穿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还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二密封槽不贯穿内壳体,所述的端盖还设有外压头,所述的外压头与端盖一体相连,所述的外压头还设有第一密封衬圈,所述的第一密封衬圈材质为紫铜,与外压头粘接相连,所述的端盖还设有内压头,所述的内压头与端盖一体相连,所述的内压头还设有第二密封衬圈,所述的第二密封衬圈材质为紫铜,与内压头粘接相连;
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还包括管体、托座、节流座、密封头、推杆、第一弹簧、拉压力传感器、底板、伺服驱动机构、冷却环槽、冷却翅片、冷却液进管、支管、冷却液出管、均热器,所述的托座位于管体下端且位于外壳体外侧,所述的托座与管体焊接相连且于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节流座位于位于管体内侧上端,所述的节流座与管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头位于节流座下端且位于管体内侧,所述的密封头可以沿管体上下滑动,所述的推杆贯穿管体且伸入密封头内,所述的推杆与管体滑动密封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推杆上端且位于密封头内侧,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位于推杆下端,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与推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底板位于拉压力传感器下端,所述的底板与拉压力传感器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位于托座左侧且位于底板左侧,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分别与托座和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密封头还设有冷却环槽,所述的冷却环槽不贯穿密封头主体,所述的冷却翅片位于冷却环槽内,所述的冷却翅片与密封头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进管位于管体外侧,所述的冷却液进管与管体螺纹相连且于配水块螺纹相连,所述的管体还设有支管,所述的支管与管体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出管位于管体外侧且位于支管上端,所述的冷却液出管与管体螺纹相连且于支管螺纹相连,所述的均热器位于支管内侧,所述的均热器与支管焊接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配水块还包括扇形缸体、缓冲腔、第一插齿、分配孔,所述的扇形缸体还设有缓冲腔,所述的缓冲腔不贯穿扇形缸体,所述的第一插齿位于扇形缸体下端且插入内壳体侧壁,所述的第一插齿与扇形缸体一体相连,所述的分配孔位于扇形缸体侧壁,所述的分配孔贯穿扇形缸体的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器还设有基板、导热翅片、过液孔,所述的基板插装在插装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的导热翅片沿基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基板还设有过液孔,所述的过液孔贯穿基板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水分配机构还包括配液室、盖板、配液板、滑块、第二弹簧、第二插齿、进液孔,第一出液孔、第二出液孔,所述的配液室插装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的盖板位于配液室外侧,所述的盖板与配液室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配液板位于配液室内侧,所述的配液板与配液室焊接相连,所述的滑块位于配液室内侧底板且位于配液板一侧,所述的滑块可以沿配液室上下滑动,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不少于4件,沿滑块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二插齿位于配液室下端且插入内壳体外壁,所述的第二插齿与配液室一体相连,所述的进液孔位于配液室侧壁,所述的进液孔贯穿配液室主体,所述的配液板还设有第一出液孔,所述的第一出液孔沿配液板对称布置,所述的盖板还设有第二出液孔,所述的第二出液孔贯穿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还包括伺服电机、丝杠、进给螺母、防护罩、转座、柔性防尘罩,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托座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托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丝杠位于伺服电机上端且贯穿底板,所述的丝杠与伺服电机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进给螺母位于底板上端且被丝杠贯穿,所述的进给螺母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且于丝杠螺纹相连,所述的防护罩位于底板下端,所述的防护罩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转座位于防护罩内侧且被丝杠贯穿,所述的转座与防护罩螺纹相连,所述的柔性防尘罩位于进给螺母外侧且位于托座下端,所述的柔性防尘罩与进给螺母粘接相连且于底板粘接相连,伺服电机通过丝杠带动与进给螺母固连的底板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带动推杆上移或者下移,从而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从而调节密封头与节流座之间的分离推力,即可调节开启压力值,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力值,当压力值达到设定值后,伺服电机即可停止工作,转座用于丝杠的辅助支撑,提高运动的平稳性,柔性防尘罩和防护罩用于防尘,防止灰尘侵入丝杠,提高丝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的均热器还包括进液管、缓冲管、导流头、锥形均液头、出液孔,所述的进液管位于支管内侧,所述的进液管与支管焊接相连,所述的缓冲管位于进液管下端,所述的缓冲管与进液管焊接相连,所述的导流头位于缓冲管左侧,所述的导流头与缓冲管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位于缓冲管右侧,所述的均锥形液头与缓冲管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还设有出液孔,所述的出液孔贯穿锥形均液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工作时,由于左右对称布置的出水分配机构将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空腔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因此,当只有上端的进水管向配水块配泵入水时,水先经缓冲腔缓冲后再经分配孔向两侧泵水,随后,水先后经设置在冷却器上的过液孔、进水孔流入配液室内,由于下端的进水管并不工作,因此,滑块上端的压力大于上端的压力,因此,滑块下移将位于配液板下端的第一出水孔堵住,因此,水先后经位于配液板上端的第一出水孔及第二出水孔排出,随后经出水管排入管体内,为了提高冷却液在内壳体与与外壳体之间分布的均匀性,伺服驱动机构工作,带动与拉压力传感器固连的推杆上移,从而改变第一弹簧的压缩程度,使得冷却液不能轻松的将密封头与节流座脱离,从而使得冷却液能到达内壳体与与外壳体之间空腔的任意地方与冷却器充分进行热量交换,有效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散热效果;同理,当只有下端的进水管向配水块泵入水时,先后经位于配液板下端的第一出水孔及第二出水孔排出并排入管体,压力调节机构进行压力调节后,使得水充满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空腔,进而能与冷却器充分接触进行冷却。经冷却液进管向冷却环槽内泵入冷却液,冷却液与冷却翅片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密封头和管体进行冷却,随后,该部分冷却液经冷却液出管进入均热器,由于经管体进入支管的热介质经导流头导流后,流体状态由湍流转变为层流,与经设置在锥形均液头上的出液孔流出的冷介质能进行充分混合,从而降低热介质的温度,有效提高冷介质的综合利用率。该装置结构简单,冷却液能充满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空腔,从而与冷却器充分接触进行高效、均匀冷却,同时,冷却液利用率高,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主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配水块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冷却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出水分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压力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发明伺服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发明均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壳体1、外壳体2、配水块3、进水管4、冷却器5、出水分配机构6、出水管7、压力调节机构8、端盖9、第一密封槽101、第二密封槽201、法兰 202、扇形缸体301、缓冲腔302、第一插齿303、分配孔304、基板501、导热翅片502、过液孔503、配液室601、盖板602、配液板603、滑块604、第二弹簧605、第二插齿606、进水孔607,第一出水孔608、第二出水孔609、管体 801、托座802、节流座803、密封头804、推杆805、第一弹簧806、拉压力传感器807、底板808、伺服驱动机构809、冷却环槽810、冷却翅片811、冷却液进管812、支管813、冷却液出管814、均热器815、伺服电机816、丝杠817、进给螺母818、防护罩819、转座820、柔性防尘罩821、进液管822、缓冲管 823、导流头824、锥形均液头825、出液孔826、外压头901、第一密封衬圈902、内压头903、第二密封衬圈90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包括内壳体1、外壳体2、配水块3、进水管4、冷却器5、出水分配机构6、出水管7、压力调节机构8、端盖9,所述的外壳体2位于内壳体1外侧,所述的外壳体2与内壳体1一体相连,所述的配水块3位于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所述配水块3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1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进水管4贯穿外壳体2且插入配水块3内,所述的进水管4与外壳体2螺纹相连,所述的冷却器5插装在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且位于配水块3外侧,所述冷却器5的数量不少于4件,沿所述内壳体1均匀布置,所述的出水分配机构6位于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所述出水分配机构6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1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出水管7贯穿外壳体2且插入出水分配机构6内,所述的出水管7与外壳体2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8位于出水管7下端且位于外壳体2外侧,所述的压力调节结构8与分别与出水管7和外壳体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端盖9位于内壳体1和外壳体2外侧,所述的端盖9与外壳体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内壳体1还设有第一密封槽101,所述的第一密封槽101不贯穿内壳体1,所述的外壳体2还设有第二密封槽201,所述的第二密封槽201不贯穿内壳体1,所述的端盖9还设有外压头 901,所述的外压头901与端盖9一体相连,所述的外压头901还设有第一密封衬圈902,所述的第一密封衬圈902材质为紫铜,与外压头901粘接相连,所述的端盖9还设有内压头903,所述的内压头903与端盖9一体相连,所述的内压头903还设有第二密封衬圈904,所述的第二密封衬圈904材质为紫铜,与内压头903粘接相连,装配时,将外压头901插入第二密封槽201内,内压头903 插入第一密封槽101内,使用螺栓将端盖5与法兰202拧紧,由于内压头903、外压头901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而相对的第一密封槽101和第二密封槽201 的截面形状也为等腰梯形,当端盖5与法兰202受力锁紧时,设置在内压头903 上的第二密封衬圈904和设置在外压头901第一密封衬圈902发生形变,从而充分与第一密封槽101和第二密封槽201贴合紧密,形成有效密封,防止漏液。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8还包括管体801、托座802、节流座803、密封头804、推杆805、第一弹簧806、拉压力传感器807、底板808、伺服驱动机构809、冷却环槽810、冷却翅片811、冷却液进管812、支管813、冷却液出管814、均热器815,所述的托座802位于管体801下端且位于外壳体2外侧,所述的托座 802与管体801焊接相连且于外壳体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节流座803位于管体内侧上端,所述的节流座803与管体801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头804位于节流座803下端且位于管体801内侧,所述的密封头804可以沿管体801上下滑动,所述的推杆805贯穿管体801且伸入密封头804内,所述的推杆805与管体801滑动密封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806位于推杆805上端且位于密封头 804内侧,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807位于推杆805下端,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 807与推杆805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底板808位于拉压力传感器807下端,所述的底板808与拉压力传感器807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809位于托座802左侧且位于底板808左侧,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809分别与托座802 和底板808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密封头804还设有冷却环槽810,所述的冷却环槽810不贯穿密封头804主体,所述的冷却翅片811位于冷却环槽810内,所述的冷却翅片811与密封头804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进管812位于管体 801外侧,所述的冷却液进管812与管体801螺纹相连且于配水块3螺纹相连,所述的管体801还设有支管813,所述的支管813与管体801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出管814位于管体801外侧且位于支管813上端,所述的冷却液出管814 与管体801螺纹相连且于支管813螺纹相连,所述的均热器815位于支管813 内侧,所述的均热器815与支管813焊接相连,所述的配水块3还包括扇形缸体301、缓冲腔302、第一插齿303、分配孔304,所述的扇形缸体301还设有缓冲腔302,所述的缓冲腔302不贯穿扇形缸体301,所述的第一插齿303位于扇形缸体301下端且插入内壳体1侧壁,所述的第一插齿303与扇形缸体301 一体相连,所述的分配孔304位于扇形缸体301侧壁,所述的分配孔304贯穿扇形缸体301的主体,所述的冷却器5还设有基板501、导热翅片502、过液孔 503,所述的基板501插装在插装在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所述的导热翅片 502沿基板501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基板501还设有过液孔503,所述的过液孔503贯穿基板501主体,所述的出水分配机构6还包括配液室601、盖板602、配液板603、滑块604、第二弹簧605、第二插齿606、进水孔607,第一出水孔 608、第二出水孔609,所述的配液室601插装在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所述的盖板602位于配液室601外侧,所述的盖板602与配液室601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配液板603位于配液室601内侧,所述的配液板603与配液室601焊接相连,所述的滑块604位于配液室601内侧底板808且位于配液板603一侧,所述的滑块604可以沿配液室601上下滑动,所述第二弹簧605的数量不少于4件,沿滑块604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二插齿606位于配液室601 下端且插入内壳体1外壁,所述的第二插齿606与配液室601一体相连,所述的进液孔607位于配液室601侧壁,所述的进液孔607贯穿配液室601主体,所述的配液板603还设有第一出液孔608,所述的第一出液孔608沿配液板603对称布置,所述的盖板602还设有第二出液孔609,所述的第二出液孔609贯穿盖板602,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809还包括伺服电机816、丝杠817、进给螺母 818、防护罩819、转座820、柔性防尘罩821,所述的伺服电机816位于托座 802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816与托座802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丝杠817位于伺服电机816上端且贯穿底板808,所述的丝杠817与伺服电机816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进给螺母818位于底板808上端且被丝杠817贯穿,所述的进给螺母818与底板808通过螺栓相连且于丝杠817螺纹相连,所述的防护罩819位于底板808下端,所述的防护罩819与底板808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转座820 位于防护罩819内侧且被丝杠817贯穿,所述的转座820与防护罩819螺纹相连,所述的柔性防尘罩821位于进给螺母818外侧且位于托座802下端,所述的柔性防尘罩821与进给螺母818粘接相连且于底板808粘接相连,伺服电机 816通过丝杠817带动与进给螺母818固连的底板808上移或者下移,从而带动推杆805上移或者下移,从而改变弹簧806的压缩程度,从而调节密封头804 与节流座803之间的分离推力,即可调节开启压力值,拉压力传感器807用于检测压力值,当压力值达到设定值后,伺服电机816即可停止工作,转座820 用于丝杠817的辅助支撑,提高运动的平稳性,柔性防尘罩821和防护罩819 用于防尘,防止灰尘侵入丝杠817,提高丝杠817的使用寿命,所述的均热器 815还包括进液管822、缓冲管823、导流头824、锥形均液头825、出液孔826,所述的进液管822位于支管813内侧,所述的进液管822与支管813焊接相连,所述的缓冲管823位于进液管822下端,所述的缓冲管823与进液管822焊接相连,所述的导流头824位于缓冲管823左侧,所述的导流头824与缓冲管823 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825位于缓冲管823右侧,所述的均锥形液头825 与缓冲管823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825还设有出液孔826,所述的出液孔826贯穿锥形均液头825,该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工作时,由于左右对称布置的出水分配机构6将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的空腔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因此,当只有上端的进水管4向配水块3配泵入水时,水先经缓冲腔302缓冲后再经分配孔304向两侧泵水,随后,水先后经设置在冷却器5上的过液孔503、进水孔607流入配液室601内,由于下端的进水管4并不工作,因此,滑块604 上端的压力大于上端的压力,因此,滑块604下移将位于配液板603下端的第一出水孔608堵住,因此,水先后经位于配液板603上端的第一出水孔608及第二出水孔609排出,随后经出水管7排入管体801内,为了提高冷却液在内壳体1与与外壳体2之间分布的均匀性,伺服驱动机构809工作,带动与拉压力传感器807固连的推杆805上移,从而改变第一弹簧806的压缩程度,使得冷却液不能轻松的将密封头804与节流座803脱离,从而使得冷却液能到达内壳体1与与外壳体2之间空腔的任意地方与冷却器5充分进行热量交换,有效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散热效果;同理,当只有下端的进水管4向配水块3泵入水时,先后经位于配液板603下端的第一出水孔608及第二出水孔 609排出并排入管体801,压力调节机构8进行压力调节后,使得水充满内壳体 1与外壳体2之间的空腔,进而能与冷却器5充分接触进行冷却。经冷却液进管 812向冷却环槽810内泵入冷却液,冷却液与冷却翅片811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密封头804和管体801进行冷却,随后,该部分冷却液经冷却液出管814进入均热器815,由于经管体801进入支管813的热介质经导流头824导流后,流体状态由湍流转变为层流,与经设置在锥形均液头825上的出液孔826流出的冷介质能进行充分混合,从而降低热介质的温度,有效提高冷介质的综合利用率。该装置结构简单,冷却液能充满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的空腔,从而与冷却器5充分接触进行高效、均匀冷却,同时,冷却液利用率高,冷却效果好。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外壳体、配水块、进水管、冷却器、出水分配机构、出水管、压力调节机构、端盖,所述的外壳体位于内壳体外侧,所述的外壳体与内壳体一体相连,所述的配水块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配水块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进水管贯穿外壳体且插入配水块内,所述的进水管与外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冷却器插装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且位于配水块外侧,所述冷却器的数量不少于4件,沿所述内壳体均匀布置,所述的出水分配机构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出水分配机构的数量为2件,沿内壳体左右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出水管贯穿外壳体且插入出水分配机构内,所述的出水管与外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位于出水管下端且位于外壳体外侧,所述的压力调节结构与分别与出水管和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端盖位于内壳体和外壳体外侧,所述的端盖与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内壳体还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的第一密封槽不贯穿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还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二密封槽不贯穿内壳体,所述的外壳体还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二密封槽不贯穿内壳体,所述的端盖还设有外压头,所述的外压头与端盖一体相连,所述的外压头还设有第一密封衬圈,所述的第一密封衬圈材质为紫铜,与外压头粘接相连,所述的端盖还设有内压头,所述的内压头与端盖一体相连,所述的内压头还设有第二密封衬圈,所述的第二密封衬圈材质为紫铜,与内压头粘接相连;
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还包括管体、托座、节流座、密封头、推杆、第一弹簧、拉压力传感器、底板、伺服驱动机构、冷却环槽、冷却翅片、冷却液进管、支管、冷却液出管、均热器,所述的托座位于管体下端且位于外壳体外侧,所述的托座与管体焊接相连且于外壳体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节流座位于位于管体内侧上端,所述的节流座与管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密封头位于节流座下端且位于管体内侧,所述的密封头可以沿管体上下滑动,所述的推杆贯穿管体且伸入密封头内,所述的推杆与管体滑动密封相连,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推杆上端且位于密封头内侧,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位于推杆下端,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与推杆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底板位于拉压力传感器下端,所述的底板与拉压力传感器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位于托座左侧且位于底板左侧,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分别与托座和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密封头还设有冷却环槽,所述的冷却环槽不贯穿密封头主体,所述的冷却翅片位于冷却环槽内,所述的冷却翅片与密封头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进管位于管体外侧,所述的冷却液进管与管体螺纹相连且于配水块螺纹相连,所述的管体还设有支管,所述的支管与管体焊接相连,所述的冷却液出管位于管体外侧且位于支管上端,所述的冷却液出管与管体螺纹相连且于支管螺纹相连,所述的均热器位于支管内侧,所述的均热器与支管焊接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块还包括扇形缸体、缓冲腔、第一插齿、分配孔,所述的扇形缸体还设有缓冲腔,所述的缓冲腔不贯穿扇形缸体,所述的第一插齿位于扇形缸体下端且插入内壳体侧壁,所述的第一插齿与扇形缸体一体相连,所述的分配孔位于扇形缸体侧壁,所述的分配孔贯穿扇形缸体的主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器还设有基板、导热翅片、过液孔,所述的基板插装在插装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的导热翅片沿基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基板还设有过液孔,所述的过液孔贯穿基板主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分配机构还包括配液室、盖板、配液板、滑块、第二弹簧、第二插齿、进液孔,第一出液孔、第二出液孔,所述的配液室插装在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的盖板位于配液室外侧,所述的盖板与配液室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配液板位于配液室内侧,所述的配液板与配液室焊接相连,所述的滑块位于配液室内侧底板且位于配液板一侧,所述的滑块可以沿配液室上下滑动,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不少于4件,沿滑块上下方向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二插齿位于配液室下端且插入内壳体外壁,所述的第二插齿与配液室一体相连,所述的进液孔位于配液室侧壁,所述的进液孔贯穿配液室主体,所述的配液板还设有第一出液孔,所述的第一出液孔沿配液板对称布置,所述的盖板还设有第二出液孔,所述的第二出液孔贯穿盖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驱动机构还包括伺服电机、丝杠、进给螺母、防护罩、转座、柔性防尘罩,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托座上端,所述的伺服电机与托座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丝杠位于伺服电机上端且贯穿底板,所述的丝杠与伺服电机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进给螺母位于底板上端且被丝杠贯穿,所述的进给螺母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且于丝杠螺纹相连,所述的防护罩位于底板下端,所述的防护罩与底板通过螺栓相连,所述的转座位于防护罩内侧且被丝杠贯穿,所述的转座与防护罩螺纹相连,所述的柔性防尘罩位于进给螺母外侧且位于托座下端,所述的柔性防尘罩与进给螺母粘接相连且于端板粘接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热器还包括进液管、缓冲管、导流头、锥形均液头、出液孔,所述的进液管位于支管内侧,所述的进液管与支管焊接相连,所述的缓冲管位于进液管下端,所述的缓冲管与进液管焊接相连,所述的导流头位于缓冲管左侧,所述的导流头与缓冲管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位于缓冲管右侧,所述的均锥形液头与缓冲管焊接相连,所述的锥形均液头还设有出液孔,所述的出液孔贯穿锥形均液头。
CN201810609872.6A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Withdrawn CN1086497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9872.6A CN108649734A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9872.6A CN108649734A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9734A true CN108649734A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52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9872.6A Withdrawn CN108649734A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973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5329A (zh) * 2021-07-09 2021-11-02 福安市蓄发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闭合式冷却自旋环水泵电机及其冷却方法
CN114448156A (zh) * 2022-02-16 2022-05-06 绍兴市上虞东星齿轮减速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水冷散热系统
CN114440046A (zh) * 2022-02-16 2022-05-06 绍兴市上虞东星齿轮减速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电机的冷却液缓冲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5329A (zh) * 2021-07-09 2021-11-02 福安市蓄发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闭合式冷却自旋环水泵电机及其冷却方法
CN114448156A (zh) * 2022-02-16 2022-05-06 绍兴市上虞东星齿轮减速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水冷散热系统
CN114440046A (zh) * 2022-02-16 2022-05-06 绍兴市上虞东星齿轮减速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电机的冷却液缓冲装置
CN114448156B (zh) * 2022-02-16 2022-10-21 绍兴市上虞东星齿轮减速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水冷散热系统
CN114440046B (zh) * 2022-02-16 2022-10-28 绍兴市上虞东星齿轮减速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电机的冷却液缓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9734A (zh) 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CN108401405B (zh) 水冷电机控制器
CN110113913A (zh) 一种车内热源器件的液冷结构及液冷系统
CN208479346U (zh) 一种高效散热式水冷电机
CN206096736U (zh) 换热器、色轮散热模组和投影装置
CN108736635A (zh) 一种高效散热式水冷电机
CN209030028U (zh) 一种均匀冷却式电机壳体
CN106735010B (zh) 一种适用于非晶宽带制备的冷却辊
CN206294462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水冷散热装置
CN208079654U (zh) 水冷电机控制器
CN208479395U (zh) 一种推力可调式流量单向控制装置
CN108616200A (zh) 一种推力可调式流量单向控制装置
CN205260322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静盘水冷却装置
CN102740662A (zh) 一体成型铜制针式水冷盒
CN108616190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
CN20847934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壳体
CN210483899U (zh) 一种缸体水套结构
CN208479396U (zh) 一种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
CN108649750A (zh) 一种冷却液压力可调的水冷式电机
CN218539736U (zh) 一种装备螺栓的自锁式风口中套
CN116498552B (zh) 一种螺杆空压机及其螺杆空压机的冷却结构
CN108714652A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CN216114995U (zh) 间断式水冷冷水机
CN212945340U (zh) 用于冷室压铸机的冷却水套
CN219993879U (zh) 一种空压机与控制器集成水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