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9293B - 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9293B
CN108649293B CN201810261523.XA CN201810261523A CN108649293B CN 108649293 B CN108649293 B CN 108649293B CN 201810261523 A CN201810261523 A CN 201810261523A CN 108649293 B CN108649293 B CN 108649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fixing frame
rotating
wheel
en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615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49293A (zh
Inventor
张翀
马世斌
冯永希
薛璟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anfan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anfan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anfan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anfan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615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92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9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9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49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92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支撑框架、提手结构、电机、水冷循环水泵、电磁继电器、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提手结构活动连接于支撑框架的上端表面且其向支撑框架的后端延伸,电机固定焊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最左处,水冷循环水泵竖向贯穿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最左处且其与电机之间机械连接,电磁继电器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中左处,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右部,本发明在对汽车电池进行散热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设备的散热系统进行自动的水气联用操作处理,保证了在汽车电池高效率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散热需要,确保电池的散热效果可以达到预期,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属于散热装置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汽车作为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之一,已得到普及,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人们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燃油汽车消耗的大量油和排出的大量废气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上安装有电池,电池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电池进行散热尤为的重要,如何对汽车电池进行散热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需要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但是,现有技术在对汽车电池进行散热操作的过程中,虽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但是无法对设备的散热系统进行自动的水气联用操作处理,可能导致电池在高效率工作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散热需要,从而电池的散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实用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汽车电池进行散热操作的过程中,虽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但是无法对设备的散热系统进行自动的水气联用操作处理,可能导致电池在高效率工作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散热需要,从而电池的散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实用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支撑框架、提手结构、电机、水冷循环水泵、电磁继电器、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左、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提手结构活动连接于支撑框架的上端表面且其向支撑框架的后端延伸,所述电机固定焊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最左处,所述水冷循环水泵竖向贯穿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最左处且其与电机之间机械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中左处,所述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右部,所述电磁继电器由继电器固定架、复位弹簧、衔铁固定架、衔铁转动轴、电磁线圈、衔铁组成,所述继电器固定架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中左处,所述复位弹簧垂直连接于继电器固定架的右端表面上部,所述衔铁固定架垂直连接于继电器固定架的右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电磁线圈垂直连接于继电器固定架的右端表面下部,所述衔铁转动轴固定连接于衔铁转动轴的前端表面最右处,所述衔铁活动嵌套于衔铁转动轴的外侧表面,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尽端与衔铁活动连接,所述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由转动控制装置、弧形转动盘结构、齿轮传动装置、转动轮结构、传动控制机构、气冷操作装置组成,所述转动控制装置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弧形转动盘结构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最右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部空腔中间处,所述转动轮结构活动连接于齿轮传动装置的左端表面,所述传动控制机构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气冷操作装置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底面最右处。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控制装置由第一横向固定架、第一竖向固定架、转动轴、T型转动架、传动齿组成,所述第一横向固定架通过预压螺栓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第一竖向固定架垂直连接于第一横向固定架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于第一竖向固定架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T型转动架活动嵌套于转动轴的外侧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转动盘结构由转动连接体、啮合齿、弧形转动盘、第一齿轮固定架、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输出轴组成,所述转动连接体活动连接于传动齿的右端表面,所述弧形转动盘固定连接于转动连接体的右端表面,所述啮合齿均匀等距分布于转动连接体的左端表面、弧形转动盘的右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由第二横向固定架、第二齿轮固定架、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输出轴、轮齿结构组成,所述第二横向固定架固定焊接于气冷操作装置的上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二齿轮固定架垂直连接于第二横向固定架的上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二齿轮活动连接于第二齿轮固定架的上端表面,所述轮齿结构均匀等距分布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外侧表面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轮结构由第二竖向固定架、转动轮转轴、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轮、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输出轴组成,所述第二竖向固定架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底面左部,所述转动轮转轴垂直连接于第二竖向固定架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第二转动轮活动嵌套于转动轮转轴的外侧表面最右处,所述第一转动轮活动嵌套于转动轮转轴的外侧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一转动轮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轮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一传动轮输出轴机械连接于第一转动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控制机构由第二传动轮固定架、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输出轴、第三齿轮、第三齿轮输出轴、第四齿轮固定架、第四齿轮、副齿轮组成,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架垂直连接于第二竖向固定架的右端表面最下处,所述第二传动轮活动连接于第二传动轮固定架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二传动轮输出轴机械连接于第二传动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第二传动轮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第四齿轮固定架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第四齿轮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固定架的上端表面,所述副齿轮机械连接于第四齿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三齿轮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的前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三齿轮输出轴机械连接于第三齿轮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第三齿轮之间呈同心圆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气冷操作装置由气冷装置固定架、气冷扇输入轴、气冷扇叶组成,所述气冷装置固定架固定焊接于装置主体的内底面最右处,所述气冷扇输入轴活动连接于气冷扇输入轴的内侧表面中间处,所述气冷扇叶均匀等距分布于气冷扇输入轴的外侧表面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T型转动架、转动连接体通过传动齿与啮合齿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弧形转动盘、第一齿轮通过啮合齿与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轮的外侧表面边缘处皆均匀等距分布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齿轮、第一转动轮通过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第一传动轮通过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输出轴、第二齿轮输出轴、第一传动轮输出轴、第二传动轮输出轴、第三齿轮输出轴的外侧表面皆活动嵌套于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齿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副齿轮通过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继电器的衔铁在电机的输出功率过高时绕衔铁转动轴进行转动,从而所述T型转动架的左半部分被向上顶起,所述T型转动架绕转动轴进行转动并使得转动连接体在传动齿与啮合齿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所述弧形转动盘随之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齿轮在啮合齿与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进行传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所述转动轮转轴随之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二转动轮进行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从而所述第二传动轮、第三齿轮依次通过传动皮带进行传动,所述第四齿轮通过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随之进行传动,于是所述气冷扇输入轴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气冷操作装置运行。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的方案,通过设有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在对汽车电池进行散热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设备的散热系统进行自动的水气联用操作处理,保证了在汽车电池高效率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散热需要,具体为电磁继电器的衔铁在电机的输出功率过高时绕衔铁转动轴进行转动,从而T型转动架的左半部分被向上顶起,T型转动架绕转动轴进行转动并使得转动连接体在传动齿与啮合齿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弧形转动盘随之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齿轮在啮合齿与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第二齿轮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进行传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转动轮转轴随之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二转动轮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从而第二传动轮、第三齿轮依次通过传动皮带进行传动,第四齿轮通过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随之进行传动,于是气冷扇输入轴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气冷操作装置运行,确保电池的散热效果可以达到预期,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主体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冷循环水泵、电磁继电器、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水冷循环水泵、电磁继电器、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的另一工作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弧形转动盘结构、齿轮传动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3的A结构示意图。
图中:装置主体-1、支撑框架-2、提手结构-3、电机-4、水冷循环水泵-5、电磁继电器-6、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7、继电器固定架-61、复位弹簧-62、衔铁固定架-63、衔铁转动轴-64、电磁线圈-65、衔铁-66、转动控制装置-71、弧形转动盘结构-72、齿轮传动装置-73、转动轮结构-74、传动控制机构-75、气冷操作装置-76、第一横向固定架-711、第一竖向固定架-712、转动轴-713、T型转动架-714、传动齿-715、转动连接体-721、啮合齿-722、弧形转动盘-723、第一齿轮固定架-724、第一齿轮-725、第一齿轮输出轴-726、第二横向固定架-731、第二齿轮固定架-732、第二齿轮-733、第二齿轮输出轴-734、轮齿结构-735、第二竖向固定架-741、转动轮转轴-742、第二转动轮-743、第一转动轮-744、第一传动轮-745、第一传动轮输出轴-746、第二传动轮固定架-751、第二传动轮-752、第二传动轮输出轴-753、第三齿轮-754、第三齿轮输出轴-755、第四齿轮固定架-756、第四齿轮-757、副齿轮-758、气冷装置固定架-761、气冷扇输入轴-762、气冷扇叶-76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支撑框架2、提手结构3、电机4、水冷循环水泵5、电磁继电器6、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7,所述支撑框架2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左、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提手结构3活动连接于支撑框架2的上端表面且其向支撑框架2的后端延伸,所述电机4固定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最左处,所述水冷循环水泵5竖向贯穿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最左处且其与电机4之间机械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6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中左处,所述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7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右部,所述电磁继电器6由继电器固定架61、复位弹簧62、衔铁固定架63、衔铁转动轴64、电磁线圈65、衔铁66组成,所述继电器固定架61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中左处,所述复位弹簧62垂直连接于继电器固定架61的右端表面上部,所述衔铁固定架63垂直连接于继电器固定架61的右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电磁线圈65垂直连接于继电器固定架61的右端表面下部,所述衔铁转动轴64固定连接于衔铁转动轴64的前端表面最右处,所述衔铁66活动嵌套于衔铁转动轴64的外侧表面,所述复位弹簧62的另一尽端与衔铁66活动连接,所述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7由转动控制装置71、弧形转动盘结构72、齿轮传动装置73、转动轮结构74、传动控制机构75、气冷操作装置76组成,所述转动控制装置71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弧形转动盘结构72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最右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73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中间处,所述转动轮结构74活动连接于齿轮传动装置73的左端表面,所述传动控制机构75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气冷操作装置76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最右处,所述转动控制装置71由第一横向固定架711、第一竖向固定架712、转动轴713、T型转动架714、传动齿715组成,所述第一横向固定架711通过预压螺栓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第一竖向固定架712垂直连接于第一横向固定架711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转动轴713固定连接于第一竖向固定架71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T型转动架714活动嵌套于转动轴713的外侧表面,所述弧形转动盘结构72由转动连接体721、啮合齿722、弧形转动盘723、第一齿轮固定架724、第一齿轮725、第一齿轮输出轴726组成,所述转动连接体721活动连接于传动齿715的右端表面,所述弧形转动盘723固定连接于转动连接体721的右端表面,所述啮合齿722均匀等距分布于转动连接体721的左端表面、弧形转动盘723的右端表面,所述齿轮传动装置73由第二横向固定架731、第二齿轮固定架732、第二齿轮733、第二齿轮输出轴734、轮齿结构735组成,所述第二横向固定架731固定焊接于气冷操作装置76的上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二齿轮固定架732垂直连接于第二横向固定架731的上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二齿轮733活动连接于第二齿轮固定架732的上端表面,所述轮齿结构735均匀等距分布于第一齿轮725、第二齿轮733的外侧表面边缘处,所述转动轮结构74由第二竖向固定架741、转动轮转轴742、第二转动轮743、第一转动轮744、第一传动轮745、第一传动轮输出轴746组成,所述第二竖向固定架741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左部,所述转动轮转轴742垂直连接于第二竖向固定架741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第二转动轮743活动嵌套于转动轮转轴742的外侧表面最右处,所述第一转动轮744活动嵌套于转动轮转轴742的外侧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一转动轮744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轮744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一传动轮输出轴746机械连接于第一转动轮744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传动控制机构75由第二传动轮固定架751、第二传动轮752、第二传动轮输出轴753、第三齿轮754、第三齿轮输出轴755、第四齿轮固定架756、第四齿轮757、副齿轮758组成,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架751垂直连接于第二竖向固定架741的右端表面最下处,所述第二传动轮752活动连接于第二传动轮固定架751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二传动轮输出轴753机械连接于第二传动轮75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第二传动轮752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第四齿轮固定架756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第四齿轮757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固定架756的上端表面,所述副齿轮758机械连接于第四齿轮757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三齿轮754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757的前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三齿轮输出轴755机械连接于第三齿轮754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第三齿轮754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气冷操作装置76由气冷装置固定架761、气冷扇输入轴762、气冷扇叶763组成,所述气冷装置固定架761固定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最右处,所述气冷扇输入轴762活动连接于气冷扇输入轴762的内侧表面中间处,所述气冷扇叶763均匀等距分布于气冷扇输入轴762的外侧表面边缘处,所述T型转动架714、转动连接体721通过传动齿715与啮合齿722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弧形转动盘723、第一齿轮725通过啮合齿722与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743、第一转动轮744的外侧表面边缘处皆均匀等距分布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齿轮733、第一转动轮744通过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743、第一传动轮745通过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输出轴726、第二齿轮输出轴734、第一传动轮输出轴746、第二传动轮输出轴753、第三齿轮输出轴755的外侧表面皆活动嵌套于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一齿轮725、第二齿轮733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745、第二传动轮752、第三齿轮754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757、副齿轮758通过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757、第四齿轮757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继电器固定架61的衔铁66在电机4的输出功率过高时绕衔铁转动轴64进行转动,从而所述T型转动架714的左半部分被向上顶起,所述T型转动架714绕转动轴713进行转动并使得转动连接体721在传动齿715与啮合齿722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所述弧形转动盘723随之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齿轮725在啮合齿722与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所述第二齿轮733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进行传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744在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所述转动轮转轴742随之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二转动轮743进行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轮745在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从而所述第二传动轮752、第三齿轮754依次通过传动皮带进行传动,所述第四齿轮757通过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随之进行传动,于是所述气冷扇输入轴762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气冷操作装置76运行。
本专利所说的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包括水控装置和气控装置,其材料性能良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具有流量控制准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测量范围广等特点。
使用时,首先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电源线接入电源,开启设备的水冷循环水泵5,继电器固定架61的衔铁66在电机4的输出功率过高时绕衔铁转动轴64进行转动,从而T型转动架714的左半部分被向上顶起,T型转动架714绕转动轴713进行转动并使得转动连接体721在传动齿715与啮合齿722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弧形转动盘723随之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齿轮725在啮合齿722与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第二齿轮733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进行传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744在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转动轮转轴742随之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二转动轮743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轮745在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从而第二传动轮752、第三齿轮754依次通过传动皮带进行传动,第四齿轮757通过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随之进行传动,于是气冷扇输入轴762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气冷操作装置76运行,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对汽车电池进行散热操作的过程中,虽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但是无法对设备的散热系统进行自动的水气联用操作处理,可能导致电池在高效率工作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散热需要,从而电池的散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实用性能不足,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在对汽车电池进行散热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设备的散热系统进行自动的水气联用操作处理,保证了在汽车电池高效率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散热需要,具体为电磁继电器的衔铁在电机的输出功率过高时绕衔铁转动轴进行转动,从而T型转动架的左半部分被向上顶起,T型转动架绕转动轴进行转动并使得转动连接体在传动齿与啮合齿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弧形转动盘随之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齿轮在啮合齿与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第二齿轮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进行传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转动轮转轴随之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二转动轮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轮在轮齿结构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从而第二传动轮、第三齿轮依次通过传动皮带进行传动,第四齿轮通过轮齿结构之间的啮合作用随之进行传动,于是气冷扇输入轴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气冷操作装置运行,确保电池的散热效果可以达到预期,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

1.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支撑框架(2)、提手结构(3)、电机(4)、水冷循环水泵(5)、电磁继电器(6)、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7),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2)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左、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提手结构(3)活动连接于支撑框架(2)的上端表面且其向支撑框架(2)的后端延伸,所述电机(4)固定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最左处,所述水冷循环水泵(5)竖向贯穿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最左处且其与电机(4)之间机械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6)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中左处,所述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7)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右部,所述电磁继电器(6)由继电器固定架(61)、复位弹簧(62)、衔铁固定架(63)、衔铁转动轴(64)、电磁线圈(65)、衔铁(66)组成,所述继电器固定架(61)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中左处,所述复位弹簧(62)垂直连接于继电器固定架(61)的右端表面上部,所述衔铁固定架(63)垂直连接于继电器固定架(61)的右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电磁线圈(65)垂直连接于继电器固定架(61)的右端表面下部,所述衔铁转动轴(64)固定连接于衔铁固定架(63)的前端表面最右处,所述衔铁(66)活动嵌套于衔铁转动轴(64)的外侧表面,所述复位弹簧(62)的另一尽端与衔铁(66)活动连接;
所述水气联用散热控制系统(7)由转动控制装置(71)、弧形转动盘结构(72)、齿轮传动装置(73)、转动轮结构(74)、传动控制机构(75)、气冷操作装置(76)组成,所述转动控制装置(71)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弧形转动盘结构(72)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最右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73)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空腔中间处,所述转动轮结构(74)活动连接于齿轮传动装置(73)的左端表面,所述传动控制机构(75)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气冷操作装置(76)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最右处;
所述转动控制装置(71)由第一横向固定架(711)、第一竖向固定架(712)、转动轴(713)、T型转动架(714)、传动齿(715)组成,所述第一横向固定架(711)通过预压螺栓固定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顶面中间处,所述第一竖向固定架(712)垂直连接于第一横向固定架(711)的下端表面中间处,所述转动轴(713)固定连接于第一竖向固定架(71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T型转动架(714)活动嵌套于转动轴(713)的外侧表面;
所述弧形转动盘结构(72)由转动连接体(721)、啮合齿(722)、弧形转动盘(723)、第一齿轮固定架(724)、第一齿轮(725)、第一齿轮输出轴(726)组成,所述转动连接体(721)活动连接于传动齿(715)的右端表面,所述弧形转动盘(723)固定连接于转动连接体(721)的右端表面,所述啮合齿(722)均匀等距分布于转动连接体(721)的左端表面、弧形转动盘(723)的右端表面;
所述齿轮传动装置(73)由第二横向固定架(731)、第二齿轮固定架(732)、第二齿轮(733)、第二齿轮输出轴(734)、轮齿结构(735)组成,所述第二横向固定架(731)固定焊接于气冷操作装置(76)的上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二齿轮固定架(732)垂直连接于第二横向固定架(731)的上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二齿轮(733)活动连接于第二齿轮固定架(732)的上端表面,所述轮齿结构(735)均匀等距分布于第一齿轮(725)、第二齿轮(733)的外侧表面边缘处;
所述转动轮结构(74)由第二竖向固定架(741)、转动轮转轴(742)、第二转动轮(743)、第一转动轮(744)、第一传动轮(745)、第一传动轮输出轴(746)组成,所述第二竖向固定架(741)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左部,所述转动轮转轴(742)垂直连接于第二竖向固定架(741)的右端表面最上处,所述第二转动轮(743)活动嵌套于转动轮转轴(742)的外侧表面最右处,所述第一转动轮(744)活动嵌套于转动轮转轴(742)的外侧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一传动轮(745)活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轮(744)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一传动轮输出轴(746)机械连接于第一转动轮(744)的前端表面中间处;
所述传动控制机构(75)由第二传动轮固定架(751)、第二传动轮(752)、第二传动轮输出轴(753)、第三齿轮(754)、第三齿轮输出轴(755)、第四齿轮固定架(756)、第四齿轮(757)、副齿轮(758)组成,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架(751)垂直连接于第二竖向固定架(741)的右端表面最下处,所述第二传动轮(752)活动连接于第二传动轮固定架(751)的右端表面,所述第二传动轮输出轴(753)机械连接于第二传动轮(752)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第二传动轮(752)之间呈同心圆状态,所述第四齿轮固定架(756)垂直连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中间处,所述第四齿轮(757)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固定架(756)的上端表面,所述副齿轮(758)机械连接于第四齿轮(757)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第三齿轮(754)活动连接于第四齿轮(757)的前端表面左部,所述第三齿轮输出轴(755)机械连接于第三齿轮(754)的前端表面中间处且其与第三齿轮(754)之间呈同心圆状态;
所述气冷操作装置(76)由气冷装置固定架(761)、气冷扇输入轴(762)、气冷扇叶(763)组成,所述气冷装置固定架(761)固定焊接于装置主体(1)的内底面最右处,所述气冷扇输入轴(762)活动连接于气冷装置固定架(761)的内侧表面中间处,所述气冷扇叶(763)均匀等距分布于气冷扇输入轴(762)的外侧表面边缘处;
所述T型转动架(714)、转动连接体(721)通过传动齿(715)与啮合齿(722)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弧形转动盘(723)、第一齿轮(725)通过啮合齿(722)与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743)、第一转动轮(744)的外侧表面边缘处皆均匀等距分布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齿轮(733)、第一转动轮(744)通过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轮(743)、第一传动轮(745)通过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输出轴(726)、第二齿轮输出轴(734)、第一传动轮输出轴(746)、第二传动轮输出轴(753)、第三齿轮输出轴(755)的外侧表面皆活动嵌套于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一齿轮(725)、第二齿轮(733)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745)、第二传动轮(752)、第三齿轮(754)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757)、副齿轮(758)通过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757)、气冷扇输入轴(762)之间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连接;
所述电磁继电器(6)的衔铁(66)在电机(4)的输出功率过高时绕衔铁转动轴(64)进行转动,从而所述T型转动架(714)的左半部分被向上顶起,所述T型转动架(714)绕转动轴(713)进行转动并使得转动连接体(721)在传动齿(715)与啮合齿(722)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所述弧形转动盘(723)随之进行转动并使得第一齿轮(725)在啮合齿(722)与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所述第二齿轮(733)通过传动皮带活动进行传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轮(744)在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转动,所述转动轮转轴(742)随之进行转动并带动第二转动轮(743)进行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轮(745)在轮齿结构(735)与外螺纹之间的啮合作用下进行传动,从而所述第二传动轮(752)、第三齿轮(754)依次通过传动皮带进行传动,所述第四齿轮(757)通过轮齿结构(735)之间的啮合作用随之进行传动,于是所述气冷扇输入轴(762)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进行传动并使得气冷操作装置(76)运行。
CN201810261523.XA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Active CN108649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1523.XA CN108649293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61523.XA CN108649293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9293A CN108649293A (zh) 2018-10-12
CN108649293B true CN108649293B (zh) 2021-05-18

Family

ID=63744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61523.XA Active CN108649293B (zh) 2018-03-28 2018-03-28 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92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0980B (zh) * 2020-05-12 2021-05-18 武汉蓝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储能装备的冷却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6101U (zh) * 1992-03-18 1992-09-16 范慧生 汽车温控风扇
CN103166375A (zh) * 2011-12-16 2013-06-1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气水冷却功能的电机
CN105633504A (zh) * 2016-03-14 2016-06-01 天津新艺电子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
CN205811370U (zh) * 2016-07-25 2016-12-1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惠民县供电公司 一种水冷冷却变电柜
CA3003849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Honda Motor Co., Ltd. Cooling apparatus
CN107123758A (zh) * 2017-05-02 2017-09-01 丁灏 一种车用锂电池通风装置
CN206789651U (zh) * 2017-02-13 2017-12-22 内蒙古青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仓散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6101U (zh) * 1992-03-18 1992-09-16 范慧生 汽车温控风扇
CN103166375A (zh) * 2011-12-16 2013-06-1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气水冷却功能的电机
CA3003849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Honda Motor Co., Ltd. Cooling apparatus
CN105633504A (zh) * 2016-03-14 2016-06-01 天津新艺电子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
CN205811370U (zh) * 2016-07-25 2016-12-1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惠民县供电公司 一种水冷冷却变电柜
CN206789651U (zh) * 2017-02-13 2017-12-22 内蒙古青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仓散热系统
CN107123758A (zh) * 2017-05-02 2017-09-01 丁灏 一种车用锂电池通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9293A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39610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机的散热保护壳
CN108649293B (zh) 一种汽车电池用散热装置
CN106025867A (zh) 一种汽车引擎箱混合散热系统
CN21160632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散热装置
CN205792023U (zh) 一种双冷却双定子式42v交流发电机
CN203093719U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5232050U (zh) 电动机及逆变器集成型再启动装置
CN101588108B (zh) 多元汽车电动发动机
CN104163171A (zh) 混合动力车动力电源温度保护控制方法
CN204419347U (zh) 一种汽车废气利用与冷却系统智能热管理系统
KR101337115B1 (ko) 보조구동모터를 이용한 풍력발전시스템
CN207345472U (zh) 一种基于双电机动力耦合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15817800U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电机电控减速器三合一结构
CN209687602U (zh) 一种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
CN203594507U (zh) 一种发电、动力双输出机组
CN208931567U (zh) 一种骑士摩托车电动系统
CN112366770B (zh) 一种双风机充电器
CN210469026U (zh) 一种一体式精密减速伺服电机
CN218616278U (zh) 一种车载密封式充电机
CN201708641U (zh) 车轮磁力发电机装置
CN210534614U (zh) 一种双轴跟踪式光伏发电装置
CN201136442Y (zh) 循环式节能环保电动车的动力装置
CN215673424U (zh) 一种盘车齿轮箱装置
CN214753268U (zh) 一种变压器箱体结构
CN101764461B (zh) 混合动力汽车带拨叉机构的驱动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05

Address after: 442000 No. 36 Wuyamen Street, Zhuxi County,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ang Zhen

Address before: 210037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59 Longpan Road, Xuanwu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ang Li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101, 234 Baoshi Road, Qish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Fanfan Industrial Inves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42000 No. 36 Wuyamen Street, Zhuxi County,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ang Zhe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