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7403A - 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7403A
CN108647403A CN201810359970.9A CN201810359970A CN108647403A CN 108647403 A CN108647403 A CN 108647403A CN 201810359970 A CN201810359970 A CN 201810359970A CN 108647403 A CN108647403 A CN 108647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opy
pipe
bearing capacity
pipe canopy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99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伟
秦晓亮
张毅驰
张涛
俞灵光
余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599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74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7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7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管棚力学模型求解‑将管棚简化为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对管棚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对管棚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本发明对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管棚承载能力计算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隧道工程领域,为管棚支护设计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有利于提高管棚支护设计效率和安全性,应用效果良好,计算精确度高,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管棚支护稳定验算。
背景技术
管棚支护是将一组钢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侧已钻好的钻孔打入地层,并与钢拱架组合形成强大的棚架预支护加固体系,用以支撑来自于管棚上部围岩荷载,并通过注浆孔加压向地层中注浆,以加固软弱破碎地层,提高围岩自稳能力。为了确保隧道安全进洞施工,管棚承载能力计算尤其重要,目前主要把管棚简化成锚杆支护计算隧道边坡稳定,该方法是从整体方面计算边坡稳定,未细化考虑管棚承载能力大小,因此需寻求一种针对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该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目前管棚承载能力计算不准确的问题,达到更准确地分析隧道稳定性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管棚力学模型求解;
②将管棚简化为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③对管棚承载能力进行计算;
④根据步骤③的结果,对管棚承载能力进行分析。
所述步骤①分为以下步骤:
(1.1)获取管棚力学模型中钢拱架固定的初始位置;
(1.2)将钢拱架移至岩石倾斜破坏段的末端;
(1.3)以管棚力学模型为分析对象,获取相邻钢拱架间距、掌子面至紧邻钢拱架间距、围岩内摩擦角和掌子面至围岩倾斜破坏点距离的参数。
(1.4)根据步骤(1.3)中获取的参数,计算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管棚的围岩压力和管棚的自重。
所述步骤(1.4)中,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L=L1+a+L2
其中,L为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L1为相邻钢拱架间距,a为掌子面至紧邻钢拱架间距,为围岩内摩擦角,L2为掌子面至围岩倾斜破坏点距离。
所述步骤②分为以下步骤:
(2.1)将管棚不利受力段简化为两端简支约束;
(2.2)将管棚中的钢管简化为沿水泥砂浆周边、连续性纵向钢筋;
(2.3)将管棚简化为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所述步骤③分为以下步骤:
(3.1)以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为分析对象,获取水泥砂浆轴心的抗压强度、结构系数、钢管的钢材抗拉强度、管棚的圆形截面面积、钢管截面面积、管棚的圆形截面半径、钢管的圆行半径和对应于受压区水泥砂浆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的参数;
(3.2)根据步骤(3.1)中获取的参数,计算管棚承载能力和纵向受拉钢管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截面面积的比值。
所述步骤(3.2)中,管棚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为管棚所承受的最大弯矩,M允许为管棚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弯矩,γd为结构系数,fc为水泥砂浆轴心抗压强度,fy为钢管的钢材抗拉强度,A为管棚的圆形截面面积,As为钢管截面面积,r为管棚的圆形截面半径,rs为钢管圆形半径,α为对应于受压区水泥砂浆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αt为纵向受拉钢管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截面面积的比值。
所述步骤(3.2)中,纵向受拉钢管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截面面积的比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αt=1.25-2α;
其中,α为对应于受压区水泥砂浆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αt为纵向受拉钢管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截面面积的比值,当α≥0.625时,取αt=0。
所述步骤④中,将步骤(3.1)中的M与M允许进行对比,当 M<M允许,管棚处于稳定状态,管棚及钢拱架正常,隧道未发生破坏;当M>M允许,管棚处于不稳定状态,管棚及钢拱架不正常,隧道发生破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对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管棚承载能力计算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隧道工程领域,为管棚支护设计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有利于提高管棚支护设计效率和安全性,应用效果良好,计算精确度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管棚力学模型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结构图;
图中:1-钢管,2-水泥砂浆,3-围岩,4-钢拱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管棚力学模型求解;
②将管棚简化为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③对管棚承载能力进行计算;
④根据步骤③的结果,对管棚承载能力进行分析。
所述步骤①分为以下步骤:
(1.1)获取管棚力学模型中钢拱架4固定的初始位置;
(1.2)将钢拱架4移至岩石倾斜破坏段的末端;
(1.3)以管棚力学模型为分析对象,获取相邻钢拱架4间距、掌子面至紧邻钢拱架4间距、围岩3内摩擦角和掌子面至围岩3倾斜破坏点距离的参数。
(1.4)根据步骤(1.3)中获取的参数,计算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管棚的围岩3压力和管棚的自重(通过常规物理计算可得)。
所述步骤(1.4)中,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L=L1+a+L2
其中,L为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L1为相邻钢拱架4间距,a为掌子面至紧邻钢拱架4间距,为围岩3内摩擦角,L2为掌子面至围岩3 倾斜破坏点距离。
所述步骤②分为以下步骤:
(2.1)将管棚不利受力段简化为两端简支约束;
(2.2)将管棚中的钢管1简化为沿水泥砂浆2周边、连续性纵向钢筋;
(2.3)将管棚简化为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所述步骤③分为以下步骤:
(3.1)以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为分析对象,获取水泥砂浆2轴心的抗压强度、结构系数、钢管1的钢材抗拉强度、管棚的圆形截面面积、钢管1截面面积、管棚的圆形截面半径、钢管1的圆行半径和对应于受压区水泥砂浆2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的参数;
(3.2)根据步骤(3.1)中获取的参数,计算管棚承载能力和纵向受拉钢管1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1截面面积的比值。
所述步骤(3.2)中,管棚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为管棚所承受的最大弯矩,M允许为管棚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弯矩,γd为结构系数,fc为水泥砂浆2轴心抗压强度,fy为钢管1 的钢材抗拉强度,A为管棚的圆形截面面积,As为钢管1截面面积,r 为管棚的圆形截面半径,rs为钢管1圆形半径,α为对应于受压区水泥砂浆2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αt为纵向受拉钢管1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1截面面积的比值。
所述步骤(3.2)中,纵向受拉钢管1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1 截面面积的比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αt=1.25-2α;
其中,α为对应于受压区水泥砂浆2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αt为纵向受拉钢管1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1截面面积的比值,当α≥0.625时,取αt=0。
所述步骤④中,将步骤(3.1)中的M与M允许进行对比,当 M<M允许,管棚处于稳定状态,管棚及钢拱架4正常,隧道未发生破坏;当M>M允许,管棚处于不稳定状态,管棚及钢拱架4不正常,隧道发生破坏。
实施例
如上所述,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计算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L,根据隧道开挖施工技术要求,设置台阶高度h=2.0m,相邻钢拱架4间距L1=0.5m,掌子面至紧邻钢拱架4(未架立)间距a=0.5m,围岩3内摩擦角经计算L=2.2m,如图1所示;
2.对管棚不利受力段进行简化,简化为两端简支约束,然后计算管棚所承受围岩3压力及自重;经计算管棚中点最大弯矩为 20.16KN·m,根据《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8.1.2 第3条规定:当隧道采用光面爆破、掘进机开挖等可减轻围岩3损伤破坏的施工方法时,围岩3松散压力的计算值可适当折减。取折减系数为0.85,所以管棚所承受的最大弯矩M=20.16×0.85=17.1KN·m;
3.本例隧道管棚参数:钢管1选用DN108×8,材料选用Q345b,钢管1的屈服强度[σs]=345/1.111=310MPa,钢管1内注M30水泥砂浆2,砂浆抗压强度fc=14.3N/mm2
4.将管棚的钢管1简化为沿水泥砂浆2周边、连续性纵向钢筋,管棚计算中的参数为:A=13266.5mm2(取钻孔直径130mm), r=130/2=65mm;rs=(108-8)/2=50mm,α=0.383,αt=0.484, As=1674.667mm2,所以,经计算得管棚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弯矩 M允许=18.0gKN·m,如图2所示;
5.根据管棚所承受的最大弯矩M=17.1KN·m小于其极限承载能力M允许=18.09KN·m,所以管棚处于稳定状态,由此可得管棚及钢拱架4正常起作用,隧道未发生破坏。
综上所述,本发明应用效果良好,计算精确度高,实用性强,为隧道管棚设计、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提供了计算模型与方法,对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管棚承载能力计算准确性和隧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laims (8)

1.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管棚力学模型求解;
②将管棚简化为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③对管棚承载能力进行计算;
④根据步骤③的结果,对管棚承载能力进行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①分为以下步骤:
(1.1)获取管棚力学模型中钢拱架固定的初始位置;
(1.2)将钢拱架移至岩石倾斜破坏段的末端;
(1.3)以管棚力学模型为分析对象,获取相邻钢拱架间距、掌子面至紧邻钢拱架间距、围岩内摩擦角和掌子面至围岩倾斜破坏点距离的参数;
(1.4)根据步骤(1.3)中获取的参数,计算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管棚的围岩压力和管棚的自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L=L1+a+L2
其中,L为管棚不利受力段长度,L1为相邻钢拱架间距,a为掌子面至紧邻钢拱架间距,为围岩3内摩擦角,L2为掌子面至围岩倾斜破坏点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分为以下步骤:
(2.1)将管棚不利受力段简化为两端简支约束;
(2.2)将管棚中的钢管简化为沿水泥砂浆周边、连续性纵向钢筋;
(2.3)将管棚简化为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③分为以下步骤:
(3.1)以管棚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为分析对象,获取水泥砂浆轴心的抗压强度、结构系数、钢管的钢材抗拉强度、管棚的圆形截面面积、钢管截面面积、管棚的圆形截面半径、钢管的圆行半径和对应于受压区水泥砂浆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的参数;
(3.2)根据步骤(3.1)中获取的参数,计算管棚承载能力和纵向受拉钢管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截面面积的比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管棚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为管棚所承受的最大弯矩,M允许为管棚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弯矩,γd为结构系数,fc为水泥砂浆轴心抗压强度,fy为钢管的钢材抗拉强度,A为管棚的圆形截面面积,As为钢管截面面积,r为管棚的圆形截面半径,rs为钢管圆形半径,α为对应于受压区水泥砂浆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αt为纵向受拉钢管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截面面积的比值。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纵向受拉钢管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截面面积的比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αt=1.25-2α;
其中,α为对应于受压区水泥砂浆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π的比值,αt为纵向受拉钢管截面面积与全面全部钢管截面面积的比值,当α≥0.625时,取αt=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④中,将步骤(3.1)中的M与M允许进行对比,当M<M允许,管棚处于稳定状态,管棚及钢拱架正常,隧道未发生破坏;当M>M允许,管棚处于不稳定状态,管棚及钢拱架不正常,隧道发生破坏。
CN201810359970.9A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 Pending CN1086474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9970.9A CN108647403A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9970.9A CN108647403A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7403A true CN108647403A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6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9970.9A Pending CN108647403A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74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673A (zh) * 2019-03-13 2019-06-14 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导洞开挖工艺中棚架试验方法
CN113107540A (zh) * 2021-05-11 2021-07-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管棚支护最优加固粘聚力计算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915A (zh) * 2016-08-25 2017-01-25 石河子大学 一种纤维布加固重度损伤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CN107526873A (zh) * 2017-07-27 2017-12-29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浅埋隧道围岩坍塌模式识别及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US20180010316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Powe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Yield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early releasing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n weak counter-inclined slop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10316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Powe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Yield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early releasing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n weak counter-inclined slope
CN106354915A (zh) * 2016-08-25 2017-01-25 石河子大学 一种纤维布加固重度损伤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CN107526873A (zh) * 2017-07-27 2017-12-29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浅埋隧道围岩坍塌模式识别及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新建: ""基于变基床系数下双参数模型的管棚力学机理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 *
向渊: ""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框架桥管棚-顶进设计分析"", 《江西建材》 *
周智勇等: ""浅埋暗挖隧道管棚支护机理力学分析"", 《科技导报》 *
朱光情: ""软弱围岩隧道管棚预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 *
李喆: ""管棚预支护对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Ⅱ辑》 *
李志伟等: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洞进洞方案设计与施工"", 《四川水利》 *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编著: "《DB13(J)133-201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30 April 2012,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673A (zh) * 2019-03-13 2019-06-14 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导洞开挖工艺中棚架试验方法
CN113107540A (zh) * 2021-05-11 2021-07-13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管棚支护最优加固粘聚力计算方法
CN113107540B (zh) * 2021-05-11 2022-07-01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管棚支护最优加固粘聚力计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07960A1 (zh) 一种基于裂隙演化的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确定方法
CN103195453B (zh) 一种基于巷道承载结构的锚杆支护参数确定方法
CN108131145B (zh) 一种超大跨度隧道开挖支护的施工方法
CN113094778B (zh) 高地应力互层软岩隧道破坏机理及施工控制研究方法
CN108647403A (zh) 一种用于隧道管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
JP2023516230A (ja) 採掘坑道母岩の監視及び支保方法
CN106407553A (zh) 一种基于弱面剪切支护理论的巷帮支护设计方法
CN106815445A (zh) 一种浅埋煤层区段煤柱载荷计算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CN111369156A (zh) 一种超大跨洞室岩石隧道开挖围岩局部稳定性评价方法
CN108681620A (zh) 一种静扰动加卸载的刀柱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方法
CN108119147B (zh) 一种软岩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方法
CN206530341U (zh)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及其地下洞室
CN112906110A (zh) 一种高地应力互层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分析方法
CN111075479B (zh) 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
CN109098216B (zh) 圆形截面围护桩局部破除后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Peng et al. Study on safety control of large-section roadway with high stress and broken surrounding rock
CN110318756A (zh) 一种浅埋薄基岩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的计算方法
CN115653609A (zh) 变截面软岩隧道施工方法
CN113790083B (zh) 一种煤矿软岩巷道底板返修治理方法
Su et al. Research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roadway under multiple excavations and mining
Zhou et al.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incli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 piles on an inclined soft foundation
CN112560149B (zh) 一种竖向裂隙发育围岩隧道超前管棚变形的计算方法
CN111985021B (zh) 一种盾构开挖面的遍布节理流固耦合的安全度分析方法
CN103941282A (zh) 一种深埋大断面隧道下台阶开挖岩爆风险区判别方法
CN113653506A (zh) 一种高应力软岩隧道底板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