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4280B - 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4280B
CN108644280B CN201810714360.6A CN201810714360A CN108644280B CN 108644280 B CN108644280 B CN 108644280B CN 201810714360 A CN201810714360 A CN 201810714360A CN 108644280 B CN108644280 B CN 108644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fastening plate
guide rod
vibration isolation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143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44280A (zh
Inventor
章婷
李湦
韩铭
刘记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8107143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42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4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4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44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4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属于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包括限位座、第一紧固板、球轴承、限位导向杆、弹性支撑组件、盖板、第一套筒、第二紧固板、隔振面板。第一紧固板设置在限位座的正上方;球轴承设置在限位座的顶部的中部;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呈半球形;弹性支撑组件,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组件和限位座连接;盖板和第一紧固板具有限位距离;第一套筒的轴向两端开口;第二紧固板和盖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套筒的轴向两端,以形成一个密封腔;隔振面板包括碳纤维承力层和隔振夹层,从而达到在不会改变减隔振装置的限位刚度时,能保证减隔振装置适应不同工况,提高可靠性及工作效率,并实现对限位导向杆的保护功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舰船上的减振降噪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舰船上的动力设备基本都采用了减隔振技术,有单层隔振、双层隔振及大型的浮筏减振,有效降低动力设备的振动传递到支撑平台上或船体结构上,提高舰船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同时也能提高舰船的声隐蔽性,加强舰船的作战能力。
舰船在海浪下或者机动状态的摇摆冲击下,由于动力设备加装了减隔振装置后,动力设备将有大幅的位移,为保证动力设备之间不要因为出现大位移导致碰撞,或者大位移导致与之连接的管路出现应力集中以致破坏,往往会在减隔振装置上增加限位保护器,使减隔振装置上的动力设备移位控制在安全阈值内。减隔振装置上增加限位保护器应用广泛,效果也明显。同时,由于减隔振所受冲击力过大时,常使对舰船造成较大的振动。
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减隔振装置的减隔振效果差,无法有效阻隔振动传递至舰船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隔振效果差,无法有效阻隔振动传递至舰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限位座;第一紧固板,所述第一紧固板设置在所述限位座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紧固板和所述限位座的顶部具有限位距离,所述第一紧固板朝向所述限位座的侧面设置有球形槽;球轴承,所述球轴承设置在所述限位座的顶部的中部;限位导向杆,所述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呈半球形,所述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可被动地与所述球形槽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球轴承;弹性支撑组件,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和所述限位座连接;盖板,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一紧固板具有所述限位距离;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两端开口;第二紧固板,所述第二紧固板和所述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两端,以形成一个密封腔;隔振面板,所述隔振面板包括碳纤维承力层和隔振夹层,所述碳纤维承力层和所述隔振夹层连接,所述碳纤维承力层和所述第二紧固板连接;且所述碳纤维承力层由碳纤维干丝按照0°/±45°/90°的铺层顺序组成,位于所述隔振面板表面的所述碳纤维承力层设计有防滑印,所述碳纤维承力层位于所述第二紧固板和所述隔振夹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安装翻边,所述球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球轴承设置在所述安装翻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保护器还包括导液柱,所述导液柱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同轴穿过所述导液柱,且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紧固在所述导液柱上;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和第二弹性支撑单元,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弹性件,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盖板的底部和所述导液柱的顶端,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弹性件,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导液柱的底端和所述第二紧固板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单元还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块分别设置在用于和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的所述盖板的底部和所述导液柱的顶端上;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单元还包括第二紧固板,所述第二紧固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紧固板分别设置在用于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的所述导液柱的底端和所述第二紧固板的顶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柱的顶部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导向杆的中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嵌设在所述限位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限位保护器还包括位移传感器以及励磁线圈,其中,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一紧固板的一侧上,所述励磁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液柱的外周面上,且所述励磁线圈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具有空隙。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柱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导液孔,一个以上的所述导液孔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导液柱的中心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保护器还包括两个橡胶圈,两个所述橡胶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液柱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上。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第一紧固板用于和减隔振装置连接,由于第一紧固板和限位座的顶部具有限位距离,舰船在海浪下或者机动状态的摇摆冲击下,安装有减隔振装置的动力设备会向限位座的方向发生晃动;由于第一紧固板朝向限位座的侧面设置有球形槽,并且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呈半球形,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可被动地与球形槽滑动配合,当动力设备会向限位座的方向发生晃动时,第一紧固板会与限位导向杆的一端接触,限位导向杆的一端会在球形槽内滑动;由于球轴承设置在限位座的顶部的中部,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球轴承,限位导向杆会在球轴承中自由转动及轴向滑动,以适应安装有减隔振装置的动力设备的晃动;由于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组件和限位座连接,以防止限位导向杆从球轴承中脱离,以限制限位导向杆的移动。同时,由于将隔振面板中碳纤维承力层和第二紧固板连接,碳纤维承力层和隔振夹层连接。使得隔振面板设置在第二紧固板和舰船的船体之间,通过在碳纤维层板中间夹入PMI泡沫隔振夹层后,可以利用PMI泡沫的缓冲性和中空效果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可根据第二紧固板的大小来进行设计,根据隔振要求对隔振夹层的层数进行增减,在振动噪声强烈时加厚隔振面板的整体设计厚度,增加隔振夹层的层数,更好的进行减振降噪。碳纤维承力层可以通过复合材料内部的界面缺陷产生的阻尼和隔振夹层材料的中空构造,来吸收掉振动能量达到隔振吸声隔声。从而达到了提高减隔振装置的减隔振效果,能够有效阻隔振动传递至舰船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的挡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的隔振面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的阻抗机构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紧固板,2—防护圈,3—盖板,4—第一限位块,5—第一弹性件,6—密封塞,7—螺母,8—螺栓,9—第二紧固板,10—磁流变液,11—橡胶圈,12—励磁线圈,13—导液柱,14—第一套筒,15—球轴承,16—限位导向杆,17—位移传感器,18—球形槽,19—第一通孔,20—安装翻边,21—第二弹性件,22—第二限位块,23—限位孔,24—限位件,25—导液孔,26—挡板,27—限位杆,28—第二套筒,29—推杆,30—活动块,31—压缩弹簧,32—限位套,33—限位环,34—弹性基座,35—碳纤维承力层,36—隔振夹层,37—活动面板,38—活动腹板,39—可调节肘板,40—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1—固定支撑肘板,42—固定腹板,43—螺栓,44—槽道,4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第一紧固板1用于和减隔振装置连接,由于第一紧固板1和限位座的顶部具有限位距离,舰船在海浪下或者机动状态的摇摆冲击下,安装有减隔振装置的动力设备会向限位座的方向发生晃动;由于第一紧固板1朝向限位座的侧面设置有球形槽,并且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呈半球形,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可被动地与球形槽滑动配合,当动力设备会向限位座的方向发生晃动时,第一紧固板1会与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接触,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会在球形槽内滑动;由于球轴承设置在限位座的顶部的中部,限位导向杆16的另一端穿过球轴承,限位导向杆会在球轴承中自由转动及轴向滑动,以适应安装有减隔振装置的动力设备的晃动;由于限位导向杆16的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组件和限位座连接,以防止限位导向杆从球轴承中脱离,以限制限位导向杆16的移动。同时,由于将隔振面板中碳纤维承力层35和第二紧固板连接,碳纤维承力层35和隔振夹层36连接。使得隔振面板设置在第二紧固板和舰船的船体之间,通过在碳纤维层板中间夹入PMI泡沫隔振夹层36后,可以利用PMI泡沫的缓冲性和中空效果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可根据第二紧固板的大小来进行设计,根据隔振要求对隔振夹层36的层数进行增减,在振动噪声强烈时加厚隔振面板的整体设计厚度,增加隔振夹层36的层数,更好的进行减振降噪。碳纤维承力层35可以通过复合材料内部的界面缺陷产生的阻尼和隔振夹层36材料的中空构造,来吸收掉振动能量达到隔振吸声隔声。从而达到了提高减隔振装置的减隔振效果,能够有效阻隔振动传递至舰船的技术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所述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紧固板1、限位座、限位导向杆16、球轴承15、弹性支撑组件、挡板26、隔振面板和阻抗机构。现分别对第一紧固板1、限位座、限位导向杆16、球轴承15、弹性支撑组件、挡板26和隔振面板进行以下详细说明:
对于第一紧固板1和限位座而言:
第一紧固板设置在所述限位座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紧固板和所述限位座的顶部具有限位距离,所述第一紧固板朝向所述限位座的侧面设置有球形槽。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紧固板1设置在限位座的正上方,第一紧固板用于和减隔振装置连接,第一紧固板1和限位座的顶部具有限位距离,舰船在海浪下或者机动状态的摇摆冲击下,安装有减隔振装置的动力设备会向限位座的方向发生晃动。由于第一紧固板和限位座的顶部具有限位距离,并可以限制限位导向杆的移动,因此,是一种非接触式限位导线器,基本上不会改变减隔振装置的限位刚度,保证减隔振装置的性能,其且能自适应性调节,以适应不同工况,可靠性及工作效率高。当然,第一紧固板1也可以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减隔振装置进行连接。同时,盖板3和第二紧固板9均可以和第一紧固板1平行设置,也可以和第一紧固板1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适应安装空间要求为准。
对于限位导向杆16而言:
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呈现为半球形,所述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可被动地与所述球形槽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球轴承。
具体而言,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紧固板1朝向限位座的侧面设置有球形槽18,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呈半球形,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可被动地与球形槽18滑动配合,当动力设备会向限位座的方向发生晃动时,第一紧固板会与限位导向杆的一端接触,限位导向杆的一端会在球形槽内滑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导向杆16的另一端通过下述弹性支撑组件和限位座连接,这样可以防止限位导向杆从球轴承中脱离,以限制限位导向杆的移动。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导液柱13,导液柱13同轴设置在第一套筒14内,限位导向杆16的另一端同轴穿过导液柱13,并且限位导向杆16的另一端通过螺母7紧固在导液柱13上。
对于球轴承15而言:
球轴承设置在所述限位座的顶部的中部。
具体而言,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球轴承15设置在限位座的顶部的中部,限位导向杆16的另一端穿过球轴承15,限位导向杆16的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组件和限位座连接,在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在球形槽内滑动的同时,限位导向杆会在球轴承中自由转动及轴向滑动,以适应安装有减隔振装置的动力设备的晃动。
限位保护器还可以包括防护圈2,该防护圈2的轴向两端分别和第一紧固板1的周面以及盖板3的周面连接,防护圈2主要是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到球轴承中,起到保护球轴承清洁的作用,另外,防护圈2还需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第一紧固板1的位移变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球形槽18设置在第一紧固板1朝向限位座的侧面的中部,而该侧面的两侧,可以设置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实现和减隔振装置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限位座可以包括盖板3、第一套筒14以及第二紧固板9,其中,第一套筒14的轴向两端开口,盖板3和第二紧固板9分别设置在第一套筒14的轴向两端,以形成一个密封腔,而第一紧固板1和盖板3即具有限位距离。第一套筒14的轴向两端可以均设置有多个螺栓孔,通过连接螺栓8实现第一套筒14的轴向两端和盖板3、第二紧固板9的连接,且由于是通过螺栓连接,因此,可以方便限位座的拆卸,方便维修。盖板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9,第一通孔19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安装翻边20,球轴承15安装在第一通孔19内,且球轴承15设置在安装翻边20上,以实现球轴承15的安装。
对于弹性支撑组件而言:
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和所述限位座连接。
具体而言,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支撑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和第二弹性支撑单元,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弹性件5,一个以上的第一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盖板3的底部和导液柱13的顶端,第二弹性支撑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弹性件21,一个以上的第二弹性件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导液柱13的底端和第二紧固板9的顶部。
弹性支撑组件不仅可以防止限位导向杆16的移动,还可以随同限位导向杆16摆动,并复位,以进一步保证减隔振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和第二弹性件21均可以为弹簧,其绕导液柱13的中心轴等角度间隔设置,以保证受力均衡。第一弹性支撑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块4,第一限位块4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限位块4分别设置在用于和第一弹性件5连接的盖板3的底部和导液柱13的顶端上,以实现第一弹性件5的安装。
请继续参见图1,盖板3的底部和导液柱13的顶端在连接第一弹性件5处可以设置有一个安装槽,第一限位块4固定嵌设在该安装槽中,以实现第一限位块4的安装。当然,第一限位块4也可以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盖板3的底部和导液柱13的顶端在连接第一弹性件5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相应地,结合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支撑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二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限位块22分别设置在用于和第二弹性件21连接的导液柱13的底端和第二紧固板9的顶部上,以实现第二弹性件21的安装。导液柱13的底端和第二紧固板9的顶部在连接第二弹性件21处可以设置有一个安装槽,第二限位块22固定嵌设在该安装槽中,以实现第二限位块22的安装。
当然,第二限位块22也可以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导液柱13的底端和第二紧固板9的顶部在连接第二弹性件21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液柱13的顶部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23,限位导向杆16的中部设置有限位件24,限位件24嵌设在限位孔23中,这样可以限制限位导向杆16从导液柱13中脱离。密封腔内可以填充有磁流变液10;限位保护器还可以包括位移传感器17以及励磁线圈12,其中,位移传感器17设置在盖板3朝向第一紧固板1的一侧上,励磁线圈12固定设置在导液柱13的外周面上,且励磁线圈12和第一套筒14之间具有空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位移传感器17可以识别第一紧固板1和盖板3之间的位移变化,进而调节励磁线圈12的电流,从而是磁流变液10在不同的控制电流下产出不同的磁化效果,形成不同的高强度剪切屈服应力,即不同的阻尼力大小,实现阻尼力自适应调节功能,降低摇摆冲击应力,实现对减隔振装置在摇摆冲击下的限位保护功能。
请继续参见图1,导液柱13的外周面的中部可以设置有一个和励磁线圈12的外形相一致的凹槽,励磁线圈12嵌设在凹槽中。第一套筒14的侧壁可以设置有一个沿第一套筒的径向贯通的通线孔,该通线孔内设置了有一个密封塞6,以避免磁流变液10流出,同时,密封塞6被一个连接导线穿过,该连接导线进入到密封腔内,并和励磁线圈12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励磁线圈的电流调节为外部的调节装置,通过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的位移信号作为输入,并输出一定的电流给励磁线圈,来实现励磁磁场的大小,从而控制磁流变液的磁化效果。导液柱13可以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导液孔25,一个以上的导液孔25的中心轴平行于导液柱13的中心轴设置。这样可以增加磁流变液的流通面积,同时磁流变液在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下让磁流变液导液磁化形成均匀的阻尼力,利用受力平衡。
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保护器还可以包括两个橡胶圈11,两个橡胶圈11分别设置在导液柱13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上,橡胶圈11主要是为了当球轴承15在倾斜状态下,防止导液柱13与第一套筒14发生硬性碰撞,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减隔振装置为现有技术,主要是为了适应动力设备的冲击,以保证动力设备的安全性。
对于挡板26而言:
挡板26垂直设置在第二紧固板的上端面,所述挡板26的外壁开设有竖直向的第一滑槽,所述挡板的外壁开设有横向的卡槽,并且第一滑槽与卡槽连通,所述挡板的侧壁安装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固定连接压缩弹簧,所述卡槽的内腔插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并与压缩弹簧连接,所述限位杆延伸至限位导向杆的下方,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推杆,所述推杆插入第一滑槽的内腔并与活动块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中安装有与活动块滑动连接的楔形块。
请参见2,连接压缩弹簧31,所述卡槽的内腔插接限位杆27,所述限位杆27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套筒28的内腔并与压缩弹簧31连接,所述限位杆27延伸至限位导向杆16的下方,所述限位导向杆16的外壁固定连接推杆29,所述推杆29插入第一滑槽的内腔并与活动块30连接,所述限位杆27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中安装有与活动块30滑动连接的楔形块。
请继续参见2,挡板26垂直设置在第二紧固板的上端面,即挡板26可以位于磁流变液中,第二紧固板9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杆27。挡板26的外壁开设有竖直向的第一滑槽,挡板26的外壁开设有横向的卡槽,并且第一滑槽与卡槽连通,挡板26的侧壁安装有第二套筒28,第二套筒28的内腔固定连接压缩弹簧31,卡槽的内腔插接限位杆27,限位杆27的一端插入第二套筒28的内腔并与压缩弹簧31连接,限位杆27延伸至限位导向杆16的下方(即限位杆27靠近第二紧固板的一端),限位导向杆16的外壁固定连接推杆29,推杆29插入第一滑槽的内腔并与活动块30连接,限位杆27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中安装有与活动块30滑动连接的楔形块。
限位杆27为长方体形杆件,并且限位杆27与卡槽的内壁贴合,挡板26远离第二套筒28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套32,限位杆27的外壁设有限位环33,并且限位环33位于限位套32的内腔,设置限位套32和限位环33,能够防止限位杆27弹出套筒28中,对限位杆27起到限位作用,第二套筒28上设有安装环,安装环上穿插有紧固螺栓,第二套筒28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在挡板26上,活动块30为楔形,并且其表面粘接耐磨垫板,第二套筒28采用紧固螺栓与挡板26连接,使得第二套筒28能够方便的进行拆装。从而达到当限位导向杆16受到极大的冲击力移时,限位杆27在压缩弹簧31弹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对限位导向杆16的限位作用,防止限位导向杆16出现非正常下滑而损伤装置的底部的技术效果。同时,在限位导向杆16的正下方,位于第二紧固板的上端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弹性基座34,弹性基座34可以是指弹簧、弹性塑料体,若限位导向杆16接触到弹性基座34时,可以通过弹性基座34的弹性形变来吸收限位导向杆16的机械能,继而进一步的提高对限位导向杆16的安全防护,从而达到限位导向杆16避免损伤装置的底部,提高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对于隔振面板而言:
隔振面板包括碳纤维承力层35和隔振夹层36,所述碳纤维承力层35和所述隔振夹层36连接,所述碳纤维承力层35和所述第二紧固板连接;并且所述碳纤维承力层35由碳纤维干丝按照0°/±45°/90°的铺层顺序组成,位于所述隔振面板表面的所述碳纤维承力层35设计有防滑印,所述碳纤维承力层35位于所述第二紧固板和所述隔振夹层36之间。
具体而言,请参见图3,隔振面板可以位于第二紧固板的下方,隔振面板的作用是可以连接第二紧固板和船体,使得第二紧固板通过隔振面板固定在船体上。碳纤维承力层35为铺敷好碳纤维干丝后流入环氧树脂加温加压固化得到;隔振夹层36由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板用铣床按尺寸要求铣出备用。隔振面板表面的碳纤维承力层35设计的防滑印具有预防第二紧固板在隔振面板上滑动的技术效果。
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安装和使用隔振面板,下面对隔振面板的安装和制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准备碳纤维干丝、环氧树脂及铣床铣出的PMI泡沫板;
第二步,将碳纤维干丝按照0°/±45°/90°的铺层顺序进行铺层铺敷到预先做好的模具上,铺敷过程中在干丝中预埋入铣好的PMI。
第三步,闭合模具并加温,在模具树脂流入口中注入树脂,并控制温度和压力,升温80℃保温4小时,125℃保温3小时进行固化;
第四步,固化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常温,脱模完成地板制作。
制作完成的舰艇用隔振面板,在保持了同等的强度下质量较现有的同类隔振面板减轻了65%,隔声效果较现有的同类钢制隔振面板增加了8dB,较铝制隔振面板提高了15dB。从而达到了提高减隔振装置的减隔振效果,能够有效阻隔振动传递至舰船的技术效果。
对于阻抗机构而言:
阻抗机构包括由垂直连接的固定腹板42和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均匀设置在固定腹板42和公共安装面板之间的固定支撑肘板41组成的基座结构主体,在相邻两个固定支撑肘板41之间的固定腹板42上以及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上分别设置有方向一槽道44,两个相互垂直的槽道44中设置有可调节肘板39,所述固定腹板42外端面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腹板38,所述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面板37;且所述活动面板37和所述第二紧固板固定连接。
请参见图4,所述固定腹板42外端面设置有可拆卸的活动腹板38可以是指:固定腹板42上与活动腹板38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45且二者通过螺栓43连接。两个相互垂直的槽道44中设置有可调节肘板39可以是指:两个相互垂直的槽道44上分别设置有一列安装孔,可调节肘板通过螺栓43与任意对应的安装孔与两个相互垂直的槽道44连接。
阻抗机构的可以由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固定腹板42、固定支撑肘板41构成基座结构主体,由活动面板、活动腹板38、可调节肘板39通过螺栓43连接,与基座结构主体构成阻抗可变基座结构。在两相邻固定支撑肘板41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可调节肘板39的槽道44,槽道44设置于面板和腹板(两相邻固定肘板之间)的中心位置,且槽道44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可调节肘板39的安装孔。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和活动面板37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用于设备安装及两者间连接的安装孔。而腹板和活动腹板38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用于两者间连接的安装孔。可调节肘板39通过内角螺栓43实现与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及腹板的固定连接。活动面板37和活动腹板38通过内角螺栓43实现与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和腹板的固定连接。从而达到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阻抗调节灵活、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承受设备的动静载荷、传递结构与设备间相互作用载荷的同时,能够灵活有效地阻抑设备传递下来的振动,提高舰船的声隐身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的技术效果。另外,可通过将活动面板37和所述第二紧固板固定连接,使得第二紧固板和公共安装面板可拆卸连接;或者,将上述隔振面板放置在活动面板37和所述第二紧固板之间,即隔振面板中的碳纤维承力层35和第二紧固板连接,隔振面板中的隔振夹层36和活动面板37连接,继而减弱传递到活动面板37的振动。
为满足典型机电设备实船阻抗环境要求,可以通过改变基座面板板厚、腹板板厚及肘板间距等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船用阻抗可变基座结构可通过下述一种、两种或三种方式来实现阻抗的改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第一种实施方式,改变面板板厚;通过安装孔将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和活动面板37进行螺栓43连接,其中活动面板371的板厚可以根据安装设备的型号及尺寸进行调节。活动面板37安装后基座结构如图4所示。
第二种实施方式,改变腹板板厚;通过安装孔将活动腹板38和腹板进行螺栓43连接,其中活动腹板38的板厚可以根据安装设备的型号及尺寸进行调节。活动腹板38安装后基座结构如图4所示。
第三种实施方式,改变肘板间距;将可调节肘板39安装于两相邻固定肘板之间的槽道44内,并通过安装孔将可调节肘板39与公共安装面板和腹板进行螺栓43连接。
在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由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腹板、固定支撑肘板41构成基座结构主体,由活动面板37、活动腹板38、可调节肘板39通过螺栓43连接,与基座结构主体构成阻抗可变基座结构。在两相邻固定肘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可调节肘板39的槽道44,槽道44设置于面板和腹板(两相邻固定肘板之间)的中心位置,且槽道44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可调节肘板39的安装孔。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和活动面板37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用于设备安装及两者间连接的安装孔。而腹板和活动腹板38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用于两者间连接的安装孔。活动面板37和活动腹板38通过内角螺栓43,实现与设备公共安装面板40和腹板的固定连接。从而达到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阻抗调节灵活、应用范围广,使基座结构在承受设备的动静载荷、传递结构与设备间相互作用载荷的同时,限制和阻抑设备传递下来的振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第一紧固板1用于和减隔振装置连接,由于第一紧固板1和限位座的顶部具有限位距离,舰船在海浪下或者机动状态的摇摆冲击下,安装有减隔振装置的动力设备会向限位座的方向发生晃动;由于第一紧固板1朝向限位座的侧面设置有球形槽,并且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呈半球形,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可被动地与球形槽滑动配合,当动力设备会向限位座的方向发生晃动时,第一紧固板1会与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接触,限位导向杆16的一端会在球形槽内滑动;由于球轴承设置在限位座的顶部的中部,限位导向杆16的另一端穿过球轴承,限位导向杆会在球轴承中自由转动及轴向滑动,以适应安装有减隔振装置的动力设备的晃动;由于限位导向杆16的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组件和限位座连接,以防止限位导向杆从球轴承中脱离,以限制限位导向杆16的移动。同时,由于将隔振面板中碳纤维承力层35和第二紧固板连接,碳纤维承力层35和隔振夹层36连接。使得隔振面板设置在第二紧固板和舰船的船体之间,通过在碳纤维层板中间夹入PMI泡沫隔振夹层36后,可以利用PMI泡沫的缓冲性和中空效果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可根据第二紧固板的大小来进行设计,根据隔振要求对隔振夹层36的层数进行增减,在振动噪声强烈时加厚隔振面板的整体设计厚度,增加隔振夹层36的层数,更好的进行减振降噪。碳纤维承力层35可以通过复合材料内部的界面缺陷产生的阻尼和隔振夹层36材料的中空构造,来吸收掉振动能量达到隔振吸声隔声。从而达到了提高减隔振装置的减隔振效果,能够有效阻隔振动传递至舰船的技术效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限位座;
第一紧固板,所述第一紧固板设置在所述限位座的正上方,所述第一紧固板和所述限位座的顶部具有限位距离,所述第一紧固板朝向所述限位座的侧面设置有球形槽;所述第一紧固板用于和减隔振装置连接;
球轴承,所述球轴承设置在所述限位座的顶部的中部;
限位导向杆,所述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呈半球形,所述限位导向杆的一端可被动地与所述球形槽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球轴承;
弹性支撑组件,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和所述限位座连接;
盖板,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一紧固板具有所述限位距离;
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两端开口;
第二紧固板,所述第二紧固板和所述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两端,以形成一个密封腔;
隔振面板,所述隔振面板包括碳纤维承力层和隔振夹层,所述碳纤维承力层和所述隔振夹层连接,所述碳纤维承力层和所述第二紧固板连接;且所述碳纤维承力层由碳纤维干丝按照0°/±45°/90°的铺层顺序组成,位于所述隔振面板表面的所述碳纤维承力层设计有防滑印,所述碳纤维承力层位于所述第二紧固板和所述隔振夹层之间;
导液柱,所述导液柱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同轴穿过所述导液柱,且所述限位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紧固在所述导液柱上;
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和第二弹性支撑单元,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弹性件,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盖板的底部和所述导液柱的顶端,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弹性件,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导液柱的底端和所述第二紧固板的顶部;
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装置还包括位移传感器以及励磁线圈,其中,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一紧固板的一侧上,所述励磁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液柱的外周面上,且所述励磁线圈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装置还包括两个橡胶圈,两个所述橡胶圈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液柱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安装翻边,所述球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球轴承设置在所述安装翻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单元还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块分别设置在用于和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的所述盖板的底部和所述导液柱的顶端上;
所述第二弹性支撑单元还包括第二紧固板,所述第二紧固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紧固板分别设置在用于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的所述导液柱的底端和所述第二紧固板的顶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柱的顶部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导向杆的中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嵌设在所述限位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柱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导液孔,一个以上的所述导液孔的中心轴平行于所述导液柱的中心轴设置。
CN201810714360.6A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Active CN1086442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4360.6A CN108644280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4360.6A CN108644280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4280A CN108644280A (zh) 2018-10-12
CN108644280B true CN108644280B (zh) 2023-06-27

Family

ID=63750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4360.6A Active CN108644280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42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8581B (zh) * 2019-07-26 2022-04-12 李宝玉 高填方膨胀土地基现场模拟降雨测试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05805A (en) * 1966-10-14 1970-09-16 Optische Werke Steinheil Gmb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ock-absorbing mounting assemblies
JPH03122569A (ja) * 1989-10-04 1991-05-24 Seiyoo Denshi Kk 衝撃力検出センサー
CN201513514U (zh) * 2009-10-30 2010-06-23 南京理工大学 双缸磁流变冲击缓冲器
KR101162687B1 (ko) * 2011-11-29 2012-07-05 (주)알티에스 면진장치
CN104832591A (zh) * 2015-05-25 2015-08-12 江苏欣捷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刚度阻尼减振器
CN105221652A (zh) * 2015-10-14 2016-01-06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碟簧的浮动式光电经纬仪限位机构
CN105715733A (zh) * 2014-12-03 2016-06-29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起落架磁流变缓冲器
CN206068078U (zh) * 2016-06-27 2017-04-05 铱格斯曼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舰船用碳纤维夹层复合材料隔振地板
CN107269759A (zh) * 2017-07-13 2017-10-2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隔振的可变刚度隔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30654B1 (fr) * 2008-04-29 2013-02-08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Interface haptique a effort de freinage augment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05805A (en) * 1966-10-14 1970-09-16 Optische Werke Steinheil Gmb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ock-absorbing mounting assemblies
JPH03122569A (ja) * 1989-10-04 1991-05-24 Seiyoo Denshi Kk 衝撃力検出センサー
CN201513514U (zh) * 2009-10-30 2010-06-23 南京理工大学 双缸磁流变冲击缓冲器
KR101162687B1 (ko) * 2011-11-29 2012-07-05 (주)알티에스 면진장치
CN105715733A (zh) * 2014-12-03 2016-06-29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起落架磁流变缓冲器
CN104832591A (zh) * 2015-05-25 2015-08-12 江苏欣捷诺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刚度阻尼减振器
CN105221652A (zh) * 2015-10-14 2016-01-06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碟簧的浮动式光电经纬仪限位机构
CN206068078U (zh) * 2016-06-27 2017-04-05 铱格斯曼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舰船用碳纤维夹层复合材料隔振地板
CN107269759A (zh) * 2017-07-13 2017-10-2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隔振的可变刚度隔振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弹性限位器对双层隔振装置抗冲击性能影响分析;马炳杰;沈建平;王志刚;;噪声与振动控制(第06期);第72-7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4280A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9149B (zh) 一种用于限位的阻抗装置
US20080308980A1 (en) Hydraulically prestressed elastomer spring element and the use thereof in wind turbine bearings
CN203046868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软垫及包括该发动机悬置软垫的汽车
CN108468737B (zh) 一种燃气轮机装置复合弹性与阻尼抗冲击减振器
CN109654300A (zh) 船舶管路系统的弹性支撑隔振装置
CN108644280B (zh) 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CN108622363B (zh) 一种用于限位的防护装置
CN106904371B (zh) 一种内镜主机部件减震箱
CN103711990A (zh) 用于管路隔振抗冲的金属橡胶-碟簧全金属三向复合支座
CN111442056A (zh) 一种船舶电气设备减震装置
CN2926306Y (zh) 斜拉索减振用新型粘滞剪切型阻尼器
CN202416161U (zh) 一种桥墩防船撞装置
CN202381614U (zh) 三向限位型钢丝绳隔振器
WO2022148178A1 (zh) 一种新型井状建筑用阻尼装置
CN106122599A (zh) 一种减振船舶管路管夹与支撑架组件
CN108547899B (zh) 限位保护器
CN207636101U (zh) 一种声学传感器防水装置
CN208719226U (zh) 一种用于限位的缓冲装置
CN208774988U (zh) 一种用于限位的防护装置
CN106894370A (zh) 一种形状自适应的浮式桥墩防撞装置
CN201177026Y (zh) 低频隔振抗震台架
CN105040852A (zh) 预应力黏弹性阻尼器
CN107504273B (zh) 一种高温管道防护装置
CN115593551A (zh) 一种滑行艇局部柔性底结构
CN208882093U (zh) 一种用于限位的阻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