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4040B -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4040B
CN108644040B CN201810356634.9A CN201810356634A CN108644040B CN 108644040 B CN108644040 B CN 108644040B CN 201810356634 A CN201810356634 A CN 201810356634A CN 108644040 B CN108644040 B CN 1086440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ake air
temperature
heat transf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66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44040A (zh
Inventor
高勇飞
胡攀
张书恩
贾学宏
秦学海
蒋恩杰
李连豹
韦虹
李双清
李军
王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566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40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4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4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44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4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1/00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31/20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fo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1/00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31/20Apparatus for thermally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for cooling
    • F02M31/205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其中,该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输送至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温度与预设温度阈值;根据进气温度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冷却液由电池冷却单元输送的。因此,当需要降低进气温度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发生热传递,从而有效地降低进气温度。当进气温度满足期望温度值时,无需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总体而言,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发动机进气温度。

Description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油耗以及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投身于混合动力车型的开发,为此提升混合动力发动机效率成了目前主机厂的主要开发方向,而在众多影响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因素中进气温度的变化会对发动机油耗以及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进气温度过高(例如>45℃)则会导致,发动机点火角推迟,燃烧变差,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其能够有效地控制进气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输送至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温度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
根据所述进气温度与所述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所述冷却液由电池冷却单元输送的。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进气温度与所述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包括:
判断所述进气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目标预设温度阈值;
若小于,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未进行热传递;
若大于,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
可选地,所述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包括:
在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时,获取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所述中间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所述中间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包括:
判断所述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是否大于所述中间预设温度阈值;
若小于,继续维持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
若大于,提高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可选地,所述电池冷却单元包括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用于抽取所述冷却液;
所述提高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包括:
提高所述电子水泵抽取所述冷却液的速率。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包括:
电池冷却单元,用于提供冷却液;
混合单元,用于接收进气,并提供所述进气与所述冷却液进行热传递的区域,以及将未经过热传递或经过热传递的进气输送至发动机进气系统;
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进气的进气温度;以及,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冷却单元、所述混合单元及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
可选地,所述电池冷却单元包括:
电池冷却器,用于提供所述冷却液;
电池包;以及,
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分别与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电池包连通,且所述电子水泵还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子水泵用于抽取所述冷却液。
可选地,所述混合单元包括:
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电池冷却单元的出液口;
空气冷却器,包括进液口与进气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进气口用于接收所述进气。
可选地,所述混合单元还包括压气机,所述压气机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获取输送至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温度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根据进气温度与所述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冷却液由电池冷却单元输送的。因此,当需要降低进气温度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发生热传递,从而有效地降低进气温度。当进气温度满足期望温度值时,无需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总体而言,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发动机进气温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池冷却单元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控制单元的原理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步骤42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步骤423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步骤4232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100包括:电池冷却单元11、混合单元12、温度检测单元13及控制单元14。
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100适用于多种类型汽车,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等等。
电池冷却单元11用于提供冷却液。
混合单元12用于接收进气,并提供进气与冷却液进行热传递的区域,以及将未经过热传递或经过热传递的进气输送至发动机进气系统15。
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进气系统15包括节气门151与进气歧管152。节气门151用于接收进气,如前所述,此处的进气可以为未经过热传递或经过热传递的进气。进气歧管152用于接收节气门151输送的进气,并将进气输送至各个进气道。
温度检测单元13用于检测进气的进气温度,温度检测单元13可以为温度检测探头或温度传感器等等。
控制单元14分别与电池冷却单元11、混合单元12及温度检测单元13连接。控制单元14作为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100的控制核心,能够根据预设控制逻辑,控制电池冷却单元11、混合单元12及温度检测单元13,完成特定功能。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获取输送至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温度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并根据进气温度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冷却液由电池冷却单元11输送的。
目标预设温度阈值由用户根据产品特性自行设置,进气温度为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时,发动机工作效率更高。其中,目标预设温度阈值可以为一个点的温度值,亦可以为一段范围的温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降低进气温度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发生热传递,从而有效地降低进气温度。当进气温度满足期望温度值时,无需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总体而言,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发动机进气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根据进气温度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的过程中,首先,判断进气温度是否大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其次,若小于,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未进行热传递。再次,若大于,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
在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的过程中,实时性对发动机高效率工作非常重要,于是,发动机对进气温度是否能够快速达到期望值也是非常迫切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的过程中,在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时,控制单元14获取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根据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其中,预设时间为用户根据产品特性自行选择,例如,预设时间为自开始热传递时为起始时间点,经过60秒后对应的时间点。再例如,目标预设温度阈值为25摄氏度,进气温度为40摄氏度,中间预设温度阈值为30摄氏度,自开始热传递后,并经过60秒后,当前进气温度由40摄氏度降到35摄氏度或28摄氏度等等,于是,控制单元14便可以根据当前进气温度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灵活地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根据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的过程中,控制单元14判断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是否大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若小于,继续维持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若大于,提高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承接上述例子,经过60秒后,当当前进气温度由40摄氏度降到35摄氏度时,由于当前进气温度35摄氏度大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为30摄氏度,说明热传递效率还满足不了发动机对期望进气温度的实时性要求,于是,控制单元14提高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当当前进气温度由40摄氏度降到28摄氏度时,由于当前进气温度28摄氏度小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为30摄氏度,说明热传递效率满足发动机对期望进气温度的实时性要求,于是,控制单元14继续维持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
因此,采用上述方式能够为发动机迅速提供期望进气温度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电池冷却单元11包括:电池冷却器111、电池包112及电子水泵113。
电池冷却器111用于提供冷却液。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冷却器111设置于空调系统16内,电池冷却器111内部有两个空腔,分别充满制冷剂与冷却液。
电子水泵113分别与电池冷却器111和电池包112连通,电子水泵113还与控制单元14连接。电子水泵113在控制单元14的控制下,从电池冷却器111中抽取冷却液,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提高所述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电子水泵抽取冷却液的速率,以提高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请再参阅图2,混合单元12包括:电磁阀121与空气冷却器122。
电磁阀121设置于电池冷却单元111的出液口。例如,电磁阀121设置于电子水泵113与电池包112之间的通道上。
空气冷却器122包括进液口与进气口,进液口与电磁阀121连接,进气口用于接收进气。并且,空气冷却器122的出油侧还设置有温度检测单元13。
在空气冷却器122内,高温度的进气与低温度的冷却液发生热传递,进气的进气温度从而得以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供进气效率,请再参阅图2,混合单元12还包括压气机123,压气机123设置于进气口处。压气机123能够快速地将外部的空气压进空气冷却器122内。
上述各个实施例所示的控制单元14可以集成于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内,其可以为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单片机、ARM(Acorn RISC Machine)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还有,控制器还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控制单元14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或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14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4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42;其中,图3中以一个处理器141为例。处理器141和存储器14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其中,存储器14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4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4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41能够用于执行上述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的控制逻辑。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请参阅图4,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400包括:
步骤41、获取输送至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温度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
步骤42、根据进气温度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冷却液由电池冷却单元输送的。
因此,当需要降低进气温度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发生热传递,从而有效地降低进气温度。当进气温度满足期望温度值时,无需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总体而言,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发动机进气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步骤42包括:
步骤421、判断进气温度是否大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
步骤422、若小于,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未进行热传递;
步骤423、若大于,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步骤423包括:
步骤4231、在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时,获取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
步骤4232、根据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步骤4232包括:
步骤42321、判断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是否大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
步骤42322、若小于,继续维持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
步骤42323、若大于,提高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冷却单元包括电子水泵,电子水泵用于抽取冷却液。因此,在提高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时,可以提高电子水泵抽取冷却液的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可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中执行,使得其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发动机进气方法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的功能可以在合适类型具有运算能力的处理器的电子设备中执行,例如:单片机、数字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等等。
各个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功能是以指令的形式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当要执行下述各个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功能时,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访问存储器,调取并执行对应的指令,以实现下述各个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功能。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实施例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步骤。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实施例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步骤的功能。
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例如,执行下述实施例描述的图4至图7所示的各个步骤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汽车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例如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
因此,当需要降低进气温度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发生热传递,从而有效地降低进气温度。当进气温度满足期望温度值时,无需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总体而言,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发动机进气温度。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输送至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温度与目标预设温度阈值;
根据所述进气温度与所述目标预设温度阈值,控制由电池冷却单元输送的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若小于,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未进行热传递,若大于,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
所述控制冷却液与进气之间的热传递,包括:
在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时,获取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中间预设温度阈值;
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所述中间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与所述中间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包括:
判断所述预设时间对应的进气温度是否大于所述中间预设温度阈值;
若小于,继续维持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进行热传递;
若大于,提高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单元包括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用于抽取所述冷却液;
所述提高所述冷却液与所述进气之间的热传递速率,包括:
提高所述电子水泵抽取所述冷却液的速率。
4.一种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冷却单元,用于提供冷却液;
混合单元,用于接收进气,并提供所述进气与所述冷却液进行热传递的区域,以及将未经过热传递或经过热传递的进气输送至发动机进气系统;
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进气的进气温度;以及,
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池冷却单元、所述混合单元及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单元包括:
电池冷却器,用于提供所述冷却液;
电池包;以及,
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分别与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电池包连通,且所述电子水泵还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子水泵用于抽取所述冷却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元包括:
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电池冷却单元的出液口;
空气冷却器,包括进液口与进气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电磁阀连接,所述进气口用于接收所述进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单元还包括压气机,所述压气机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处。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
CN201810356634.9A 2018-04-19 2018-04-19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1086440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6634.9A CN108644040B (zh) 2018-04-19 2018-04-19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6634.9A CN108644040B (zh) 2018-04-19 2018-04-19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4040A CN108644040A (zh) 2018-10-12
CN108644040B true CN108644040B (zh) 2020-05-19

Family

ID=63747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6634.9A Active CN108644040B (zh) 2018-04-19 2018-04-19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404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3705A (zh) * 2012-08-01 2013-02-27 北京丰凯换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合型中冷器
US9394858B2 (en) * 2013-03-11 2016-07-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harge air cooling control for boosted engines to actively maintain targeted intake manifold air temperature
CN106704015B (zh) * 2015-08-19 2019-12-2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进气温度管理控制器、系统和方法
CN106762088B (zh) * 2016-11-16 2019-05-1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和中冷器冷却的车用冷却系统及其方法
CN106968777B (zh) * 2017-02-22 2023-03-10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中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05587B (zh) * 2017-10-30 2019-09-17 义乌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4040A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57744B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cooler
US9188053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coolant pump
CN110630364B (zh) 一种尿素解冻方法及装置
CN102650250B (zh) 多级燃料回流系统
CN103867283A (zh) 柴油机智能热管理系统
CN104005832A (zh) 柴油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CN204283588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
JP6287417B2 (ja) 車両の温度推定装置
CN109162799A (zh) 一种智能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32062B (zh) 格栅结冰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239061A1 (en) Heater energization control device
CN104033230A (zh) 控制配备有启-停系统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CN105156249A (zh) 一种控制冷却水加热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冷却水加热器
CN202493330U (zh) 一种车载冷却系统
CN203879607U (zh) 柴油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CN203809097U (zh) 柴油机智能热管理系统
CN108644040B (zh)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发动机进气温控系统及汽车
CN105508019A (zh) 一种电子水泵控制方法
JP2008184996A (ja) 冷却制御装置
JP5381675B2 (ja) 排気駆動式過給機の冷却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205154364U (zh) 发动机的热稳定系统
CN204941656U (zh) 一种scr系统喷射装置
CN107946698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汽车
CN20480493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2245872B (zh) 制冷剂的受热量估计方法以及控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