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3041A - 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3041A
CN108643041A CN201810415961.7A CN201810415961A CN108643041A CN 108643041 A CN108643041 A CN 108643041A CN 201810415961 A CN201810415961 A CN 201810415961A CN 108643041 A CN108643041 A CN 108643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girder
concrete
reinforcing ba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159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杭振园
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8104159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30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3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3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2Grating or flooring for bridges; Fastening railway sleepers or tracks to bridges
    • E01D19/125Grating or flooring for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00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 E01D2/02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of the I-girder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 E01D2101/26Concrete reinforc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30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包括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若干横向连接钢板、若干槽钢组合连接件、底部横向钢筋、弯起负钢筋、中部箍筋和底部纵向钢筋、上部横向钢筋、上部纵向钢筋、混凝土层一和混泥土层二,所述若干横向连接钢板通过焊接分别设置于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之间,所述槽钢组合连接件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在钢主梁的上翼缘,在钢主梁上设置预制板A部分;所述上部横向钢筋和上部纵向钢筋通过绑扎工序设有现浇板B部分。上述结构可以大幅减少桥梁上部结构的替换时间,缩短工期;减轻桥梁上部结构的质量;混凝土桥面板可以有效缓减纯钢桥梁的疲劳问题,无须大面积的防腐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 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和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砂石料等资源,中小跨径混凝土结构桥梁经济性好,在桥梁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中小桥座数占总桥梁数90%以上。建设好中小跨径桥梁是公路桥梁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公路交通的基本突破点。根据浙江省交通科研院的调研,浙江省境内的中小跨径桥梁每4座中就有1座是存在不同程度病害的桥梁。如何在少影响交通的情况下维修、加固和更换这些有严重病害的桥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为降低工程造价,更为缩短工程,避免交通拥堵时间长的现象,在桥梁维修、改建中,应尽量利用原有下部结构。然而,现存病害桥梁在设计阶段大都按照旧规范设计,其原有的桥墩的设计值往往不符合新规范要求,故采用原有的桥梁结构形式是不可行的。钢结构具有强度高、延性好、结构轻、抗震性能好、工厂化生产程度高、质量易控制、工期短、便于无支架施工和保畅通、环保与污染少、易修复、可回收重复利用等许多优点。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近年的钢材产量与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钢材产量由1990年的6635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10.67亿吨,达到全球产量的1/2,钢材的市场价格也已大幅下降。然而,小跨径纯钢桥往往会出现疲劳问题,钢桥面板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出现疲劳裂纹,钢桥面板在自然条件和车辆荷载应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腐蚀现象,会大幅削减钢桥面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所述中小跨径混凝土结构桥梁上部结构替换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该结构大部分在原有桥梁拆除时或之前在工厂进行预制,可以大幅减少桥梁上部结构的替换时间,缩短工期,大幅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减轻桥梁上部结构的质量,使原有桥墩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混凝土桥面板可以有效缓减纯钢桥梁的疲劳问题,无须大面积的防腐工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包括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若干横向连接钢板、若干槽钢组合连接件、底部横向钢筋、弯起负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二、弯起负钢筋三、中部箍筋一、中部箍筋二、中部箍筋三和底部纵向钢筋、上部横向钢筋、上部纵向钢筋、混凝土层一和混泥土层二,所述若干横向连接钢板通过焊接分别设置于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之间,所述槽钢组合连接件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在钢主梁的上翼缘,在钢主梁上设置底部横向钢筋、弯起负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二、弯起负钢筋三、中部箍筋一、中部箍筋二、中部箍筋三和底部纵向钢筋,再进行混凝土层一的浇筑工作,得到预制板A部分,所述底部横向钢筋、弯起负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二、弯起负钢筋三、中部箍筋一、中部箍筋二、中部箍筋三和底部纵向钢筋设置于预制板A部分的内部;所述上部横向钢筋和上部纵向钢筋通过绑扎工序与预制板A部分相连接,再现场进行混凝土层二的浇筑工作,得到现浇板B部分,所述上部横向钢筋、上部纵向钢筋设置于现浇板B部分的内部。
优先的,所述槽钢组合连接件由一个较大槽钢和一个较小槽钢背对焊接而成,较大槽钢的高度与较小槽钢的高度差为100~150mm。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500~4000mm。
进一步地,所述较大槽钢的高度大于预制板部分的厚度,且小于预制板部分和现浇板部分的厚度和,较小槽钢的高度小于预制板部分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板A部分和现浇板B部分厚度相等,其厚度为150~250mm,且两者采用相同的混凝土型号。
进一步地,所述钢主梁为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简支叠合梁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且钢主梁长度与桥梁跨度相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连接钢板与钢主梁采用相同的桥梁用钢材料,且横向连接钢板的板厚小于钢主梁的腹板厚度,横向连接钢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结构跨度的1/3,且大于结构跨度的1/6。横向连接钢板的宽度小于钢主梁腹板的高度。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加工厂,先进行钢主梁的选材,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主梁的制作;
第二步:在加工厂,根据桥梁的跨度对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进行排列,间距一般在1500mm~4000mm,钢主梁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进行除油和除锈处理;
第三步:通过焊接工艺将若干横向连接钢板分别设置与钢主梁之间,横向连接钢板之间间距宜不小于横向连接钢板的长度;
第三步:采用焊接工艺将槽钢组合连接件分别焊接与钢主梁的上翼缘上,各排槽钢组合连接件间的间距为150~400mm之间;
第四步,钢主梁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喷砂处理,钢砂或刚玉作为磨料,在0.6-0.7MPa压力下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Sa2.5级;
第五步:在钢主梁上为预制部分板A支模,设置底部横向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二、弯起负钢筋三、中部箍筋、中部箍筋二、中部箍筋三和底部纵向钢筋,再进行混凝土层一的浇筑工作,上述钢筋的排列应符合规范的构造要求;
第六步:待混凝土层一达到容许施工强度时,在预制板部分A上进行上部横向钢筋和上部纵向钢筋的绑扎工作和模板的支护工作,形成工厂预制结构,上述钢筋的排列应符合规范的构造要求;
第七步:拆模,对工厂预制结构的钢材部分进行防腐涂装;
第八步:将工厂预制的结构运往现场,进行预制结构的现场拼装和调整;
第九步:进行混凝土层二的浇筑工作,其中混凝土采用特殊的快速混凝土,其7天龄期的强度可以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的90%以上,混凝土层二和混凝土层一的强度设计值应一致,两者的基本材料相同,但两者的添加剂不同,形成现浇板部分B,待混凝土达到容许通车强度时拆模,进行桥面处理;
第十步:限行通车,其中大吨位车辆暂时禁止同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在用于替换现有病害中小跨径桥梁时,大量的预制工作刻在拆除病害桥梁时或之前就可以完成,其现场工期一般在15-20天左右,大大缩短了常规替换工作的工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本发明的横向连接钢板设置与钢主梁之间,为结构提供必要的横向刚度,防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出现扭转现象。
3、本发明中的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较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自重轻,故在不改变桥梁上部结构高度的基础上,仍可沿用原有桥墩以及其基础,可以大大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4、本发明中的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较纯钢结构桥梁,混凝土桥面板可以有效缓减纯钢桥梁的疲劳问题,无须大面积的防腐工作,并且可以减少大量的焊接工作,避免了由于焊接引起的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疲劳性能、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横向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钢主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预制阶段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现浇阶段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1.钢主梁一;12.钢主梁二;13.钢主梁三;21.横向连接钢板一;22.横向连接钢板二;23.横向连接钢板三;24.横向连接钢板四;25.横向连接钢板五;26.横向连接钢板六;31.槽钢组合连接件;32.槽钢组合连接件;33.槽钢组合连接件;4.底部横向钢筋;51.弯起负钢筋一;52.弯起负钢筋二;53.弯起负钢筋三;71中部箍筋一;72中部箍筋二;73中部箍筋三;8.底部纵向钢筋;9.上部横向钢筋;10.上部纵向钢筋;14、预制部分混凝土;15、现浇部分混凝土;A.预制板部分;B.现浇板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图6,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本实施例含有三个钢梁,分别为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在实际工程中,钢主梁可以设置为多根,间距一般在1500mm~4000mm)。通过焊接工艺将横向连接钢板一21、横向连接钢板二22和横向连接钢板三23、连接钢板四24、横向连接钢板五25和横向连接钢板六26分别设置与钢主梁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之间(在实际工程中,横向连接钢板有多个,本发明图中设置有六个,横向连接钢板之间间距宜不小于横向连接钢板的长度,切宜不少于3个)。通过焊接工艺在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上分别设置槽钢组合连接件31、槽钢组合连接件32和槽钢组合连接件33。单个槽钢连接件主要由一个较大槽钢和一个较小槽钢背对焊接而成,
较大槽钢的高度较较小槽钢的高度宜高100~150mm;槽钢组合连接件31、槽钢组合连接件32和槽钢组合连接件33的数目以及间隔应根据相关计算确定,各排槽钢组合连接件31、槽钢组合连接件32和槽钢组合连接件33间的间距不宜大于500mm,也不宜小于150mm。在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上设置底部横向钢筋4、弯起负钢筋一51、弯起负钢筋二52、弯起负钢筋三53、中部箍筋71、中部箍筋二72、中部箍筋三73和底部纵向钢筋8,在进行浇筑模板的设置工序和混凝土14的浇筑工作。上部横向钢筋9和上部纵向钢筋10通过绑扎工序与底部横向钢筋4、弯起负钢筋一51、弯起负钢筋二52、弯起负钢筋三53、中部箍筋71、中部箍筋二72、中部箍筋三73相连接,形成预制结构。再在现场进行混凝土15的浇筑工作。
实施例2: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加工厂,先进行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的选材,优先选用市场上常用的型钢,如市场上无复合要求的的型钢,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的制作;
第二步:在加工厂,根据桥梁的跨度对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根据桥梁的宽度确定钢主梁的数量)进行排列,间距一般在1500mm~4000mm,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应进行除油和除锈处理;
第三步:通过焊接工艺将横向连接钢板一21、横向连接钢板二22和横向连接钢板三23、连接钢板四24、横向连接钢板五25和横向连接钢板六26分别设置与钢主梁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之间(在实际工程中,横向连接钢板有多个,本发明图中设置有六个,横向连接钢板之间间距宜不小于横向连接钢板的长度,切宜不少于3个)。
第三步:采用焊接工艺将槽钢组合连接件31、槽钢组合连接件32和槽钢组合连接件33分别焊接与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上翼缘上,各排槽钢组合连接件31、槽钢组合连接件32和槽钢组合连接件33间的间距不宜大于500mm,也不宜小于150mm;
第四步,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喷砂处理,钢砂(洛氏硬度>62)或刚玉作为磨料,在0.6-0.7MPa压力下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Sa2.5级;
第五步:在钢主梁11、钢主梁12和钢主梁13上为预制部分板A支模,设置底部横向钢筋4、弯起负钢筋一51、弯起负钢筋二52、弯起负钢筋三53、中部箍筋71、中部箍筋二72、中部箍筋三73和底部纵向钢筋8,再进行混凝土14的浇筑工作,上述钢筋的排列应符合规范的构造要求;
第六步:待混凝土14达到容许施工强度时,在预制板部分A上进行上部横向钢筋9和上部纵向钢筋10的绑扎工作和模板的支护工作,形成工厂预制结构,上述钢筋的排列应符合规范的构造要求;
第七步:拆模,对工厂预制结构的钢材部分进行防腐涂装;
第八步:将工厂预制的结构运往现场,进行预制结构的现场拼装和调整;
第九步:进行混凝土15的浇筑工作(混凝土采用特殊的快速混凝土,其7天龄期的强度可以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的90%以上,混凝土15和混凝土14的强度设计值应一致,两者的基本材料相同,但两者的添加剂不同),形成现浇板部分B,待混凝土达到容许通车强度时拆模,进行桥面处理。
第十步:限行通车(大吨位车辆暂时禁止同行)。

Claims (8)

1.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若干横向连接钢板、若干槽钢组合连接件、底部横向钢筋、弯起负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二、弯起负钢筋三、中部箍筋一、中部箍筋二、中部箍筋三和底部纵向钢筋、上部横向钢筋、上部纵向钢筋、混凝土层一和混泥土层二,所述若干横向连接钢板通过焊接分别设置于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之间,所述槽钢组合连接件通过焊接工艺焊接在钢主梁的上翼缘,在钢主梁上设置底部横向钢筋、弯起负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二、弯起负钢筋三、中部箍筋一、中部箍筋二、中部箍筋三和底部纵向钢筋,再进行混凝土层一的浇筑工作,得到预制板A部分,所述底部横向钢筋、弯起负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二、弯起负钢筋三、中部箍筋一、中部箍筋二、中部箍筋三和底部纵向钢筋设置于预制板A部分的内部;所述上部横向钢筋和上部纵向钢筋通过绑扎工序与预制板A部分相连接,再现场进行混凝土层二的浇筑工作,得到现浇板B部分,所述上部横向钢筋、上部纵向钢筋设置于现浇板B部分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泥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组合连接件由一个较大槽钢和一个较小槽钢背对焊接而成,较大槽钢的高度与较小槽钢的高度差为100~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500~4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大槽钢的高度大于预制板部分的厚度,且小于预制板部分和现浇板部分的厚度和,较小槽钢的高度小于预制板部分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A部分和现浇板B部分厚度相等,其厚度为150~250mm,且两者采用相同的混凝土型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主梁为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简支叠合梁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且钢主梁长度与桥梁跨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钢板与钢主梁采用相同的桥梁用钢材料,且横向连接钢板的板厚小于钢主梁的腹板厚度,横向连接钢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结构跨度的1/3,且大于结构跨度的1/6。横向连接钢板的宽度小于钢主梁腹板的高度。
8.一种权利要求1-7所述的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加工厂,先进行钢主梁的选材,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主梁的制作;
第二步:在加工厂,根据桥梁的跨度对纵向并排设置的工字形结构的钢主梁进行排列,间距一般在1500~4000mm,钢主梁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进行除油和除锈处理;
第三步:通过焊接工艺将若干横向连接钢板分别设置与钢主梁之间,横向连接钢板之间间距宜不小于横向连接钢板的长度;
第三步:采用焊接工艺将槽钢组合连接件分别焊接与钢主梁的上翼缘上,各排槽钢组合连接件间的间距为150~400mm之间;
第四步,钢主梁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喷砂处理,钢砂或刚玉作为磨料,在0.6-0.7MPa压力下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Sa2.5级;
第五步:在钢主梁上为预制部分板A支模,设置底部横向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一、弯起负钢筋二、弯起负钢筋三、中部箍筋、中部箍筋二、中部箍筋三和底部纵向钢筋,再进行混凝土层一的浇筑工作,上述钢筋的排列应符合规范的构造要求;
第六步:待混凝土层一达到容许施工强度时,在预制板部分A上进行上部横向钢筋和上部纵向钢筋的绑扎工作和模板的支护工作,形成工厂预制结构,上述钢筋的排列应符合规范的构造要求;
第七步:拆模,对工厂预制结构的钢材部分进行防腐涂装;
第八步:将工厂预制的结构运往现场,进行预制结构的现场拼装和调整;
第九步:进行混凝土层二的浇筑工作,其中混凝土采用特殊的快速混凝土,其7天龄期的强度可以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的90%以上,混凝土层二和混凝土层一的强度设计值应一致,两者的基本材料相同,但两者的添加剂不同,形成现浇板部分B,待混凝土达到容许通车强度时拆模,进行桥面处理;
第十步:限行通车,其中大吨位车辆暂时禁止同行。
CN201810415961.7A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Pending CN108643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15961.7A CN108643041A (zh)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15961.7A CN108643041A (zh)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3041A true CN108643041A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15961.7A Pending CN108643041A (zh) 2018-05-03 2018-05-03 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30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8223A (zh) * 2018-11-16 2019-04-19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带有螺栓连接杆件的分片预制工艺
CN111576228A (zh) * 2020-05-26 2020-08-25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更具整体性能的钢-混组合梁桥结构的拼装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1287A (ja) * 2006-11-13 2008-05-29 Fuji Ps Corp 鋼コンクリート複合桁および鋼コンクリート複合桁の施工方法
CN105887648A (zh) * 2016-04-21 2016-08-24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采用分层开孔板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CN106120532A (zh) * 2016-07-26 2016-11-16 宁波金蛟龙重工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钢‑砼组合梁桥上部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CN106245511A (zh) * 2016-08-31 2016-12-21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545110A (zh) * 2016-11-04 2017-03-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易于装配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
CN106638302A (zh) * 2016-11-28 2017-05-10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及施工方法
CN107326813A (zh) * 2017-08-24 2017-11-07 安徽昌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工字钢与贝雷片连接的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1287A (ja) * 2006-11-13 2008-05-29 Fuji Ps Corp 鋼コンクリート複合桁および鋼コンクリート複合桁の施工方法
CN105887648A (zh) * 2016-04-21 2016-08-24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采用分层开孔板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CN106120532A (zh) * 2016-07-26 2016-11-16 宁波金蛟龙重工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钢‑砼组合梁桥上部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CN106245511A (zh) * 2016-08-31 2016-12-21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545110A (zh) * 2016-11-04 2017-03-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易于装配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
CN106638302A (zh) * 2016-11-28 2017-05-10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及施工方法
CN107326813A (zh) * 2017-08-24 2017-11-07 安徽昌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工字钢与贝雷片连接的连接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廷银: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设计与实例》", 重庆大学出版社, pages: 246 - 24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8223A (zh) * 2018-11-16 2019-04-19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带有螺栓连接杆件的分片预制工艺
CN111576228A (zh) * 2020-05-26 2020-08-25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更具整体性能的钢-混组合梁桥结构的拼装方法
CN111576228B (zh) * 2020-05-26 2021-07-13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更具整体性能的钢-混组合梁桥结构的拼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7049B (zh) 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
CN105839510B (zh) 一种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821079B (zh) 一种组合箱梁跨海大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45511B (zh)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35355B (zh) 一种桥梁结构分离式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法
CN101613997B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加宽方法
CN108978434B (zh) 一种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桥的无支架工业化施工方法
CN101424075A (zh) 混凝土箱梁桥拓宽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185755U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
CN101748682A (zh) 采用波形钢腹板的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20532A (zh)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钢‑砼组合梁桥上部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CN109610314A (zh) 预制装配桥面板湿接缝构造及拼装方法
CN207878254U (zh) 一种装配式轻型组合梁简支变结构连续构造
CN105887648B (zh) 一种采用分层开孔板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CN109403201A (zh) 一种新旧桥梁拼接缝新型结构体系及实现方法
CN110331664B (zh) 钢-混凝土混合连续箱梁桥面板接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51399A (zh) 一种单箱多室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03200656U (zh) 轻型波形钢-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CN108643041A (zh) 一种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CN212153072U (zh) 一种uhpc波纹钢腹板工字组合连续梁
CN208933811U (zh) 一种无支架施工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箱梁桥
CN110004816A (zh)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uhpc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7620254B (zh) 主跨跨中区域采用钢-轻质混凝土的混合组合梁桥
CN209584837U (zh) 采用分层槽钢连接件的钢-混凝土部分预制叠合梁结构
CN108004932A (zh) 利用梁下运梁方式施工钢混组合梁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