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5028A -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5028A
CN108635028A CN201810328386.7A CN201810328386A CN108635028A CN 108635028 A CN108635028 A CN 108635028A CN 201810328386 A CN201810328386 A CN 201810328386A CN 108635028 A CN108635028 A CN 108635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d hole
mandibular
nail
hol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83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5028B (zh
Inventor
宗兆文
秦昊
杨磊
刘道城
陈思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Original Assignee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3283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50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5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5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5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50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0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for external osteosynthesis, e.g. distractors, contrac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呈半环状的连杆、凤尾夹和T形工具,连杆后端向上倾斜,连杆后端内侧面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外端面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槽状盲孔,固定板于槽状盲孔底部设有槽状通孔,固定板外侧面于两个槽状盲孔之间设有卡台,外钉下端面于第一缺口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缺口,竖杆下端与第一矩形盲孔相匹配,竖杆下端面设有与矩形凸台相匹配的第三矩形盲孔。其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下颌骨外固定支架结构缺陷导致的不便于气道管理、固定骨钉必须借助电钻或者手摇钻协助旋入骨质导致的不利于携带、把伤员的舌头用钢丝绳或手术线缝合在伤员的衣服上操作麻烦的问题。

Description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平时,口腔颌面部创伤约占全身创伤的10%~20%,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造成的人体骨骼的创伤普遍存在,其中人体颌面骨骨折的患者呈上升趋势,临床上颌骨骨折的治疗通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主要表现在先将骨骼外围组织切开然后采用骨钉或其他装置在骨组织内进行内固定来治疗颌面骨骨折,该术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创伤面感染、颌骨内异物存留、人体对异物的排斥反应、尤其是针对儿童实施内固定术则会影响以后儿童颌骨的发育等。
而在战时、暴恐袭击或地震等自然灾难时,更容易发生严重的颌面部损伤,并伴有下颌骨骨折,并容易致使气道阻塞;同时,战时或爆炸性损伤的软组织损伤严重,一般不允许行内固定。因而此时需要一种简易、适合于卫生员能操作的外固定设备,可快速固定和稳定下颌骨骨折,利于气道管理的固定装置,待伤员送至后方后,再进行下颌骨的确切复位和内固定。
同时,现有固定骨钉仍需要借助电钻或者手摇钻协助旋入骨质,但是电钻和手钻体积较大,重量也比较大,不利于携带,不适于战场环境。
而且,为保证昏迷的伤员呼吸道的顺畅,防止伤员在昏迷中被自己的舌头堵塞呼吸道,在战场上,一般采用把伤员的舌头用钢丝绳或手术线缝合在伤员的衣服上,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用来解决现有的下颌骨外固定支架结构缺陷导致的不便于气道管理、固定骨钉必须借助电钻或者手摇钻协助旋入骨质导致的不利于携带、把伤员的舌头用钢丝绳或手术线缝合在伤员的衣服上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包括呈半环状的连杆、凤尾夹和T形工具,所述连杆后端向上倾斜,所述连杆后端内侧面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端面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槽状盲孔,所述固定板于槽状盲孔底部设有槽状通孔,所述固定板外侧面于两个槽状盲孔之间设有卡台,所述卡台包括第一凸柱和位于第一凸柱外侧的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凸柱的直径尺寸,所述固定板外侧面于其中一个槽状盲孔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杆与固定板之间设有卡座,所述卡座上端面设有与卡台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座外侧面设有与连杆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卡座外侧面于第一凹槽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卡座外侧面上端于位于槽状盲孔左侧的第一螺纹孔对应位置还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内设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卡座外侧面设有弧形压片,所述弧形压片外侧面于第二螺纹孔对应位置设有过孔,所述过孔内设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凤尾夹包括呈倒U形的夹体和位于夹体上下两侧的夹杆,两根所述夹杆与夹体后端铰接,所述夹体包括上片、下片和支撑片,所述上片下端面后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弧形针,所述下片铰接的夹杆上套设有圆环,所述圆环上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前端设有多个圆球,所述连杆前端面一侧设有与圆球相匹配的第三盲孔,所述连杆于第三盲孔下部设有于钢丝绳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槽状通孔内设有固定骨钉,所述固定骨钉包括内钉和外钉,所述内钉下部为圆柱部,所述圆柱部下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圆柱部下端面设有圆锥部,所述圆柱部上端面设有矩形部,所述矩形部上端面设有矩形凸台,所述内钉下端面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贯穿圆柱部、圆锥部直至矩形部下部,所述外钉上端面设有圆形凸台,所述圆形凸台上端面设有第一矩形盲孔,所述外钉于第一矩形盲孔底部设有与矩形部相匹配的第二矩形盲孔,所述外钉于第二矩形盲孔下端面设有与圆柱部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外钉底部呈圆锥状,所述外钉下部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外钉下端面于第一缺口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缺口,所述T形工具包括横杆和竖杆,所述竖杆下端与第一矩形盲孔相匹配,所述竖杆下端面设有与矩形凸台相匹配的第三矩形盲孔。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片下端面、下片上端面均设有海绵垫。这样的结构设计,为舌头与凤尾夹之间提供一个缓冲,避免凤尾夹夹伤舌头。
进一步限定,所述槽状盲孔底部于槽状通孔外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一盲孔,所述外钉于槽状盲孔内套设有定位垫圈,所述定位垫圈靠近固定板一侧侧面设有多个与第一盲孔相匹配的第三凸柱。这样的结构设计,在使用时,通过把第三凸柱卡入第一盲孔内的方式,可对外钉的位置进行定位,防止外钉在槽状盲孔发生滑动。
进一步限定,所述矩形凸台侧壁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内设有球头柱塞,所述竖杆下端的第二盲孔内壁于球体柱塞对应位置设有半球孔。这样的结构设计,当内钉位于外钉内,在把竖杆下端插入第一矩形盲孔内时,球头柱塞的球头部分可卡入半球孔内,这样在把内钉拔出外钉时,可直接通过T形工具带出内钉,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限定,所述外钉上方还设有橡胶盖帽,所述橡胶盖帽下端面设有与第一矩形盲孔相匹配的凸块。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把外钉固定好后,可在外钉上带上橡胶盖帽,对外钉的中空结构进行封堵。
进一步限定,所述内钉的第一外螺纹部分的长度尺寸小于外钉的第二外螺纹部分的长度尺寸。这样的结构设计,对内钉的第一外螺纹部分的长度尺寸进行限定,避免因内钉的第一外螺纹部分长度过长,造成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杆侧壁也设有与圆球相匹配的第三盲孔。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多个第三盲孔与圆球的配合,使伤员的舌头可以被固定在不同的方位,实用性更强。
进一步限定,所述下片上端面于弧形针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盲孔。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把弧形针刺穿伤员舌头后,穿刺在第二盲孔内,对弧形针进行定位,使固定的稳固性更强;同时采用盲孔而不采用通孔,可避免弧形针穿透舌头后,对伤员舌头下的组织造成伤害。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把内钉放入外钉内部,并使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相对应,然后把T形工具的竖杆下端插入第一矩形盲孔,并使球头柱塞卡入半球孔,然后在外钉上套设定位垫圈;
2)、把固定板贴在需要固定的下颌骨后端,选择合适位置,把穿设了定位垫圈的固定骨钉插入槽状通孔内,使第三凸柱卡设在对应的第一盲孔内;
3)、把T形工具朝下颌骨方向压紧,并旋转T形工具,使内钉攻入下颌骨;此时内钉的直径尺寸小于外钉的直径尺寸,相对于外钉直接攻入下颌骨,内钉的攻入,更加省力;
4)、继续旋转T形工具,直至外钉攻入下颌骨;此时,由于下颌骨已经被内钉攻出一个小孔,外钉的攻入,更加省力;
5)、在外钉攻入下颌骨一定距离后,反向旋转T形工具,使内钉从下颌骨中脱出,然后把T形工具向外拔出,通过球头柱塞与半球孔之间的卡设作用,带动内钉从外钉中拔出;
6)、重新把T形工具插入第一矩形盲孔,然后正向旋转T形工具,使外钉继续攻入下颌骨,直至圆形凸台下端面把定位垫圈压紧在槽状盲孔内,然后取下T形工具;
7)、在第一矩形盲孔上盖上橡胶盖帽;
8)、在固定板的另一个槽状通孔内穿入另一根穿设了定位垫圈的固定骨钉,重复步骤3)~步骤7);
9)、把另一块固定板贴在伤员另一侧的下颌骨后端,重复步骤1)~步骤8),直至在所有需要的地方都安装好外钉;
10)、利用卡槽和卡台的配合,把卡座挂设在卡台上;
11)、在阶梯孔内装入第一固定螺栓,并把第一固定螺栓旋入位于槽状盲孔左侧的第一螺纹孔内,完成固定座的与固定板之间的固定;
12)、在卡座上安装弧形压片,然后把连杆穿入在卡座与弧形压片之间,再拧紧第二固定螺栓;
13)、当需要对伤员的舌头进行固定时,打开伤员的嘴,拉出舌头,把凤尾夹前端的两根夹杆捏紧,使凤尾夹前端张开,然后把弧形针插入伤员舌头,放松凤尾夹,拉动钢丝绳,并把对应的圆球卡入第三盲孔内;
14)、当需要对伤员气道进行管理时,拉动钢丝绳,使圆球脱离第三盲孔,再拧松阶梯孔内的第一固定螺栓,使第一固定螺栓脱离位于槽状盲孔左侧的第一螺纹孔,然后把连杆围绕卡台向上旋转,即可让出管理气道的位置,然后再把第一固定螺栓拧入位于槽状盲孔右侧的第一螺纹孔,即可使两块固定板重新得到固定,最后重新把圆球卡入第三盲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通过固定座上的卡槽与固定板上的卡台的配合,并使用第一固定螺钉与每个固定板上的两个第一螺纹孔的配合,使连杆可从伤员下颚位置旋转到面部前方,露出进行气道管理的位置,方便对伤员进行气道管理;通过内钉和外钉组成固定固钉,通过两级攻入的方式把外钉攻入伤员下颌骨,攻入更加省力,可在不借助电钻或者手摇钻的情况下把外钉置入伤员下颌骨,同时,外钉置入完成后,把内钉取出,即可在对下一个伤员重复利用,减轻物质运输压力,而且可避免内钉攻入过深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通过凤尾夹上弧形针对伤员舌头进行穿刺,并通过圆球把钢丝绳固定在连杆上,相对于直接把舌头缝合在衣服上的方法,更加方便,而且也连杆固定在伤员下颌骨上,可随着伤员头部的晃动而同步运动,避免了伤员在移动时,头部发生抖动时,舌头被拉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中固定骨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中内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中外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中外钉带橡胶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中定位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实施例中T形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连杆1、固定板2、槽状盲孔21、槽状通孔22、第一盲孔23、第一凸柱241、第二凸柱242、第一螺纹孔25、卡座3、卡槽31、第一凹槽32、第二螺纹孔33、阶梯孔34、弧形压片4、夹体5、上片501、下片502、支撑片503、夹杆51、弧形针52、第二盲孔53、圆环54、钢丝绳55、圆球56、内钉6、圆柱部61、第一外螺纹610、圆锥部62、矩形部62、矩形凸台63、第一缺口60、外钉7、第二缺口70、圆形凸台71、第一矩形盲孔711、第二矩形盲孔712、第二外螺纹72、橡胶盖帽73、横杆81、竖杆82、第三螺纹孔830、定位垫圈9、第三凸柱9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的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包括呈半环状的连杆1、凤尾夹和T形工具,连杆1后端向上倾斜,连杆1后端内侧面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外端面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槽状盲孔21,固定板2于槽状盲孔21底部设有槽状通孔22,固定板2外侧面于两个槽状盲孔21之间设有卡台,卡台包括第一凸柱241和位于第一凸柱241外侧的第二凸柱242,第二凸柱242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凸柱241的直径尺寸,固定板2外侧面于其中一个槽状盲孔21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25,连杆1与固定板2之间设有卡座3,卡座3上端面设有与卡台相匹配的卡槽31,卡座3外侧面设有与连杆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32,卡座3外侧面于第一凹槽32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33,卡座3外侧面上端于位于槽状盲孔21左侧的第一螺纹孔25对应位置还设有阶梯孔34,阶梯孔34内设有第一固定螺栓,卡座3外侧面设有弧形压片4,弧形压片4外侧面于第二螺纹孔33对应位置设有过孔,过孔内设有第二固定螺栓,凤尾夹包括呈倒U形的夹体5和位于夹体5上下两侧的夹杆51,两根夹杆51与夹体5后端铰接,夹体5包括上片501、下片502和支撑片503,上片501下端面后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弧形针52,下片502铰接的夹杆51上套设有圆环54,圆环54上连接有钢丝绳55,钢丝绳55前端设有多个圆球56,连杆1前端面一侧设有与圆球56相匹配的第三盲孔,连杆1于第三盲孔下部设有于钢丝绳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槽状通孔22内设有固定骨钉,固定骨钉包括内钉6和外钉7,内钉6下部为圆柱部61,圆柱部61下部设有第一外螺纹610,圆柱部61下端面设有圆锥部62,圆柱部61上端面设有矩形部62,矩形部62上端面设有矩形凸台63,内钉6下端面设有第一缺口60,第一缺口60贯穿圆柱部61、圆锥部62直至矩形部62下部,外钉7上端面设有圆形凸台71,圆形凸台71上端面设有第一矩形盲孔711,外钉7于第一矩形盲孔711底部设有与矩形部62相匹配的第二矩形盲孔712,外钉7于第二矩形盲孔712下端面设有与圆柱部61相匹配的通孔,外钉7底部呈圆锥状,外钉7下部设有第二外螺纹72,外钉7下端面于第一缺口60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缺口70,T形工具包括横杆81和竖杆82,竖杆82下端与第一矩形盲孔711相匹配,竖杆82下端面设有与矩形凸台63相匹配的第三矩形盲孔。
优选,上片501下端面、下片502上端面均设有海绵垫。这样的结构设计,为舌头与凤尾夹之间提供一个缓冲,避免凤尾夹夹伤舌头。
优选,槽状盲孔21底部于槽状通孔22外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一盲孔23,外钉7于槽状盲孔21内套设有定位垫圈9,定位垫圈9靠近固定板2一侧侧面设有多个与第一盲孔23相匹配的第三凸柱91。这样的结构设计,在使用时,通过把第三凸柱91卡入第一盲孔23内的方式,可对外钉7的位置进行定位,防止外钉7在槽状盲孔21发生滑动。
优选,矩形凸台63侧壁设有第三螺纹孔830,第三螺纹孔内设有球头柱塞,竖杆82下端的第二盲孔内壁于球体柱塞对应位置设有半球孔。这样的结构设计,当内钉6位于外钉7内,在把竖杆82下端插入第一矩形盲孔711内时,球头柱塞的球头部分可卡入半球孔内,这样在把内钉6拔出外钉7时,可直接通过T形工具带出内钉6,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外钉7上方还设有橡胶盖帽73,橡胶盖帽73下端面设有与第一矩形盲孔711相匹配的凸块。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把外钉7固定好后,可在外钉7上带上橡胶盖帽73,对外钉7的中空结构进行封堵。
优选,内钉6的第一外螺纹610部分的长度尺寸小于外钉7的第二外螺纹72部分的长度尺寸。这样的结构设计,对内钉6的第一外螺纹610部分的长度尺寸进行限定,避免因内钉6的第一外螺纹610部分长度过长,造成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优选,连杆1侧壁也设有与圆球56相匹配的第三盲孔。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多个第三盲孔与圆球56的配合,使伤员的舌头可以被固定在不同的方位,实用性更强。
优选,下片502上端面于弧形针52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盲孔53。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把弧形针52刺穿伤员舌头后,穿刺在第二盲孔53内,对弧形针52进行定位,使固定的稳固性更强;同时采用盲孔而不采用通孔,可避免弧形针52穿透舌头后,对伤员舌头下的组织造成伤害。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把内钉6放入外钉7内部,并使第一缺口60与第二缺口70相对应,然后把T形工具的竖杆82下端插入第一矩形盲孔711,并使球头柱塞卡入半球孔,然后在外钉7上套设定位垫圈9;
2)、把固定板2贴在需要固定的下颌骨后端,选择合适位置,把穿设了定位垫圈9的固定骨钉插入槽状通孔22内,使第三凸柱91卡设在对应的第一盲孔23内;
3)、把T形工具朝下颌骨方向压紧,并旋转T形工具,使内钉6攻入下颌骨;此时内钉6的直径尺寸小于外钉7的直径尺寸,相对于外钉7直接攻入下颌骨,内钉6的攻入,更加省力;
4)、继续旋转T形工具,直至外钉7攻入下颌骨;此时,由于下颌骨已经被内钉6攻出一个小孔,外钉7的攻入,更加省力;
5)、在外钉7攻入下颌骨一定距离后,反向旋转T形工具,使内钉6从下颌骨中脱出,然后把T形工具向外拔出,通过球头柱塞与半球孔之间的卡设作用,带动内钉6从外钉7中拔出;
6)、重新把T形工具插入第一矩形盲孔711,然后正向旋转T形工具,使外钉7继续攻入下颌骨,直至圆形凸台71下端面把定位垫圈9压紧在槽状盲孔21内,然后取下T形工具;
7)、在第一矩形盲孔711上盖上橡胶盖帽73;
8)、在固定板2的另一个槽状通孔22内穿入另一根穿设了定位垫圈9的固定骨钉,重复步骤3)~步骤7);
9)、把另一块固定板2贴在伤员另一侧的下颌骨后端,重复步骤1)~步骤8),直至在所有需要的地方都安装好外钉7;
10)、利用卡槽31和卡台的配合,把卡座3挂设在卡台上;
11)、在阶梯孔34内装入第一固定螺栓,并把第一固定螺栓旋入位于槽状盲孔21左侧的第一螺纹孔25内,完成固定座3的与固定板2之间的固定;
12)、在卡座3上安装弧形压片4,然后把连杆1穿入在卡座3与弧形压片4之间,再拧紧第二固定螺栓;
13)、当需要对伤员的舌头进行固定时,打开伤员的嘴,拉出舌头,把凤尾夹前端的两根夹杆51捏紧,使凤尾夹前端张开,然后把弧形针52插入伤员舌头,放松凤尾夹,拉动钢丝绳55,并把对应的圆球56卡入第三盲孔内;
14)、当需要对伤员气道进行管理时,拉动钢丝绳55,使圆球56脱离第三盲孔,再拧松阶梯孔34内的第一固定螺栓,使第一固定螺栓脱离位于槽状盲孔21左侧的第一螺纹孔25,然后把连杆1围绕卡台向上旋转,即可让出管理气道的位置,然后再把第一固定螺栓拧入位于槽状盲孔21右侧的第一螺纹孔25,即可使两块固定板2重新得到固定,最后重新把圆球56卡入第三盲孔。
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座3上的卡槽31与固定板2上的卡台的配合,并使用第一固定螺钉与每个固定板2上的两个第一螺纹孔25的配合,使连杆1可从伤员下颚位置旋转到面部前方,露出进行气道管理的位置,方便对伤员进行气道管理;通过内钉6和外钉7组成固定固钉,通过两级攻入的方式把外钉7攻入伤员下颌骨,攻入更加省力,可在不借助电钻或者手摇钻的情况下把外钉7置入伤员下颌骨,同时,外钉7置入完成后,把内钉6取出,即可在对下一个伤员重复利用,减轻物质运输压力,而且可避免内钉6攻入过深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通过凤尾夹上弧形针52对伤员舌头进行穿刺,并通过圆球56把钢丝绳55固定在连杆1上,相对于直接把舌头缝合在衣服上的方法,更加方便,而且也连杆1固定在伤员下颌骨上,可随着伤员头部的晃动而同步运动,避免了伤员在移动时,头部发生抖动时,舌头被拉伤的问题。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半环状的连杆(1)、凤尾夹和T形工具,所述连杆(1)后端向上倾斜,所述连杆(1)后端内侧面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外端面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槽状盲孔(21),所述固定板(2)于槽状盲孔(21)底部设有槽状通孔(22),所述固定板(2)外侧面于两个槽状盲孔(21)之间设有卡台,所述卡台包括第一凸柱(241)和位于第一凸柱(241)外侧的第二凸柱(242),所述第二凸柱(242)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凸柱(241)的直径尺寸,所述固定板(2)外侧面于其中一个槽状盲孔(21)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25),所述连杆(1)与固定板(2)之间设有卡座(3),所述卡座(3)上端面设有与卡台相匹配的卡槽(31),所述卡座(3)外侧面设有与连杆(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32),所述卡座(3)外侧面于第一凹槽(32)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33),所述卡座(3)外侧面上端于位于槽状盲孔(21)左侧的第一螺纹孔(25)对应位置还设有阶梯孔(34),所述阶梯孔(34)内设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卡座(3)外侧面设有弧形压片(4),所述弧形压片(4)外侧面于第二螺纹孔(33)对应位置设有过孔,所述过孔内设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凤尾夹包括呈倒U形的夹体(5)和位于夹体(5)上下两侧的夹杆(51),两根所述夹杆(51)与夹体(5)后端铰接,所述夹体(5)包括上片(501)、下片(502)和支撑片(503),所述上片(501)下端面后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弧形针(52),所述下片(502)铰接的夹杆(51)上套设有圆环(54),所述圆环(54)上连接有钢丝绳(55),所述钢丝绳(55)前端设有多个圆球(56),所述连杆(1)前端面一侧设有与圆球(56)相匹配的第三盲孔,所述连杆(1)于第三盲孔下部设有于钢丝绳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槽状通孔(22)内设有固定骨钉,所述固定骨钉包括内钉(6)和外钉(7),所述内钉(6)下部为圆柱部(61),所述圆柱部(61)下部设有第一外螺纹(610),所述圆柱部(61)下端面设有圆锥部(62),所述圆柱部(61)上端面设有矩形部(62),所述矩形部(62)上端面设有矩形凸台(63),所述内钉(6)下端面设有第一缺口(60),所述第一缺口(60)贯穿圆柱部(61)、圆锥部(62)直至矩形部(62)下部,所述外钉(7)上端面设有圆形凸台(71),所述圆形凸台(71)上端面设有第一矩形盲孔(711),所述外钉(7)于第一矩形盲孔(711)底部设有与矩形部(62)相匹配的第二矩形盲孔(712),所述外钉(7)于第二矩形盲孔(712)下端面设有与圆柱部(61)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外钉(7)底部呈圆锥状,所述外钉(7)下部设有第二外螺纹(72),所述外钉(7)下端面于第一缺口(60)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缺口(70),所述T形工具包括横杆(81)和竖杆(82),所述竖杆(82)下端与第一矩形盲孔(711)相匹配,所述竖杆(82)下端面设有与矩形凸台(63)相匹配的第三矩形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501)下端面、下片(502)上端面均设有海绵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状盲孔(21)底部于槽状通孔(22)外侧均匀设有多个第一盲孔(23),所述外钉(7)于槽状盲孔(21)内套设有定位垫圈(9),所述定位垫圈(9)靠近固定板(2)一侧侧面设有多个与第一盲孔(23)相匹配的第三凸柱(9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凸台(63)侧壁设有第三螺纹孔(830),所述第三螺纹孔内设有球头柱塞,所述竖杆(82)下端的第二盲孔内壁于球体柱塞对应位置设有半球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钉(7)上方还设有橡胶盖帽(73),所述橡胶盖帽(73)下端面设有与第一矩形盲孔(711)相匹配的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钉(6)的第一外螺纹(610)部分的长度尺寸小于外钉(7)的第二外螺纹(72)部分的长度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侧壁也设有与圆球(56)相匹配的第三盲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片(502)上端面于弧形针(52)对应位置设有第二盲孔(53)。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把内钉(6)放入外钉(7)内部,并使第一缺口(60)与第二缺口(70)相对应,然后把T形工具的竖杆(82)下端插入第一矩形盲孔(711),并使球头柱塞卡入半球孔,然后在外钉(7)上套设定位垫圈(9);
2)、把固定板(2)贴在需要固定的下颌骨后端,选择合适位置,把穿设了定位垫圈(9)的固定骨钉插入槽状通孔(22)内,使第三凸柱(91)卡设在对应的第一盲孔(23)内;
3)、把T形工具朝下颌骨方向压紧,并旋转T形工具,使内钉(6)攻入下颌骨;
4)、继续旋转T形工具,直至外钉(7)攻入下颌骨;
5)、在外钉(7)攻入下颌骨一定距离后,反向旋转T形工具,使内钉(6)从下颌骨中脱出,然后把T形工具向外拔出,通过球头柱塞与半球孔之间的卡设作用,带动内钉(6)从外钉(7)中拔出;
6)、重新把T形工具插入第一矩形盲孔(711),然后正向旋转T形工具,使外钉(7)继续攻入下颌骨,直至圆形凸台(71)下端面把定位垫圈(9)压紧在槽状盲孔(21)内,然后取下T形工具;
7)、在第一矩形盲孔(711)上盖上橡胶盖帽(73);
8)、在固定板(2)的另一个槽状通孔(22)内穿入另一根穿设了定位垫圈(9)的固定骨钉,重复步骤3)~步骤7);
9)、把另一块固定板(2)贴在伤员另一侧的下颌骨后端,重复步骤1)~步骤8),直至在所有需要的地方都安装好外钉(7);
10)、利用卡槽(31)和卡台的配合,把卡座(3)挂设在卡台上;
11)、在阶梯孔(34)内装入第一固定螺栓,并把第一固定螺栓旋入位于槽状盲孔(21)左侧的第一螺纹孔(25)内,完成固定座(3)的与固定板(2)之间的固定;
12)、在卡座(3)上安装弧形压片(4),然后把连杆(1)穿入在卡座(3)与弧形压片(4)之间,再拧紧第二固定螺栓;
13)、当需要对伤员的舌头进行固定时,打开伤员的嘴,拉出舌头,把凤尾夹前端的两根夹杆(51)捏紧,使凤尾夹前端张开,然后把弧形针(52)插入伤员舌头,放松凤尾夹,拉动钢丝绳(55),并把对应的圆球(56)卡入第三盲孔内;
14)、当需要对伤员气道进行管理时,拉动钢丝绳(55),使圆球(56)脱离第三盲孔,再拧松阶梯孔(34)内的第一固定螺栓,使第一固定螺栓脱离位于槽状盲孔(21)左侧的第一螺纹孔(25),然后把连杆(1)围绕卡台向上旋转,即可让出管理气道的位置,然后再把第一固定螺栓拧入位于槽状盲孔(21)右侧的第一螺纹孔(25),即可使两块固定板(2)重新得到固定,最后重新把圆球(56)卡入第三盲孔。
CN201810328386.7A 2018-04-13 2018-04-13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 Active CN108635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8386.7A CN108635028B (zh) 2018-04-13 2018-04-13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8386.7A CN108635028B (zh) 2018-04-13 2018-04-13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5028A true CN108635028A (zh) 2018-10-12
CN108635028B CN108635028B (zh) 2023-06-20

Family

ID=63746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8386.7A Active CN108635028B (zh) 2018-04-13 2018-04-13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3502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3581A (zh) * 2019-07-09 2019-11-01 缙云县平民大药房药品零售有限公司 一种下颌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及其固定方法
CN111493958A (zh) * 2020-04-30 2020-08-07 福建骏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夹式皮钉组
CN111493957A (zh) * 2020-04-30 2020-08-07 福建骏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式钉合器
WO2022151606A1 (zh) * 2021-01-12 2022-07-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多角度固定、长度可调的战时简易单边外固定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7604A (en) * 1988-04-20 1990-04-17 Small Irwin A Compression stapl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on of same
CN2146964Y (zh) * 1992-12-31 1993-11-24 武汉军工总医院 分体可调式下颌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US5558622A (en) * 1994-09-02 1996-09-24 Greenberg Surgical Technologies, Llc Mandibular border retractor and method for fixating a fractured mandible
CN103767818A (zh) * 2014-02-25 2014-05-07 孙杜斌 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
CN105342702A (zh) * 2015-12-17 2016-02-24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下颌骨固定导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7604A (en) * 1988-04-20 1990-04-17 Small Irwin A Compression stapl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on of same
CN2146964Y (zh) * 1992-12-31 1993-11-24 武汉军工总医院 分体可调式下颌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US5558622A (en) * 1994-09-02 1996-09-24 Greenberg Surgical Technologies, Llc Mandibular border retractor and method for fixating a fractured mandible
CN103767818A (zh) * 2014-02-25 2014-05-07 孙杜斌 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
CN105342702A (zh) * 2015-12-17 2016-02-24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3d打印的个性化下颌骨固定导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3581A (zh) * 2019-07-09 2019-11-01 缙云县平民大药房药品零售有限公司 一种下颌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及其固定方法
CN111493958A (zh) * 2020-04-30 2020-08-07 福建骏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夹式皮钉组
CN111493957A (zh) * 2020-04-30 2020-08-07 福建骏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式钉合器
WO2022151606A1 (zh) * 2021-01-12 2022-07-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多角度固定、长度可调的战时简易单边外固定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5028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5028A (zh)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05342658B (zh) 一次性肛肠切割吻合器
CN102670267A (zh) 一种腔镜缝合打结机
CN202776530U (zh) 一种对抗扳手
CN112603496A (zh) 一种方便更换穿刺头的可视穿刺器
CN206482649U (zh) 一种骨折复位固定钳
CN210843316U (zh) 一种带血管切割装置的双头钛夹钳
CN204049805U (zh) 枪式复位钳
CN207341803U (zh) 一种骨科手术后接骨钉取出装置
CN206560500U (zh) 一种新型泪点扩张装置
CN110226963A (zh) 一种闭合复位骨折时使用的组合式复位钳
CN105055007A (zh) 一种后路脊柱固定装置
CN213189914U (zh) 一种骨科用防松脱咬骨钳
CN213156337U (zh) 战时或野外环境下下颌骨临时外固定支架
CN208988993U (zh) 一种手术拉钩
CN212166163U (zh) 一种上消化道多用途鼻胃肠管
CN202604925U (zh) 一种腔镜缝合打结机
CN209422204U (zh) 一种约束带
CN209474781U (zh) 一种骨科导向复位钳
CN208492269U (zh) 脊柱连接棒体内延长器
CN209789897U (zh) 一种儿科腹腔镜下标本取出装置
CN208710044U (zh) 脊柱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用上钉装置
CN2375257Y (zh) 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
CN202409016U (zh) 荷包缝合器的保险罩
CN207804361U (zh) 骨折撑开复位固定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0

Address after: Chongqing city Shapingba street 400038 gaotanyan No. 30

Applicant after: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Chongqing city Shapingba street 400038 gaotanyan No. 30

Applicant befor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Applicant before: Zong Zhaowe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