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1950A -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1950A
CN108631950A CN201710179901.5A CN201710179901A CN108631950A CN 108631950 A CN108631950 A CN 108631950A CN 201710179901 A CN201710179901 A CN 201710179901A CN 108631950 A CN108631950 A CN 108631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bg
equipment
feedback information
time quantum
information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99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1950B (zh
Inventor
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7101799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50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EP18771451.4A priority patent/EP3605908B1/en
Priority to CN201880019313.8A priority patent/CN110431783B/zh
Priority to JP2019552054A priority patent/JP7008721B2/ja
Priority to BR112019019785A priority patent/BR112019019785A2/pt
Priority to ES18771451T priority patent/ES2929934T3/es
Priority to CA3057390A priority patent/CA3057390C/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78715 priority patent/WO20181714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50A/zh
Priority to US16/579,441 priority patent/US11303396B2/en
Priority to US17/715,291 priority patent/US2022023179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1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1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04L1/1851Time-out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tim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04L1/1883Time-out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tim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是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CBG的时间单元,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CBG;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Description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减小编译码的复杂度,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被划分为多个编码块(code block,CB),每个CB都具有独立的校验功能,此外,每个TB也具有独立的校验功能,当一个TB中的每个CB都校验成功后,接收设备还需要对该TB进行校验,以便于及时发现虚警(即,某些CB解码错误却通过校验的情况),减小重传的时延。
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提出了支持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ultrareliable&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业务的要求,在URLLC场景中,一般要求无线空口的传输时延在1ms以内且达到99.999%的传输可靠性,并且对数据传输的时延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为了满足URLLC场景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发送设备会优先发送优先级较高的数据,例如,对已经开始传输的TB进行打孔(即,覆盖已经生成的数据),或者同时发送优先级较高的数据和已经生成的TB,从而这些TB中部分CB或者全部CB极有可能解码失败,发送端需要重传解码失败的CB。
因此,如何确定TB中解码失败的CB以提高重传效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以及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可以确定TB中解码失败的CB并提高重传效率。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所述多个CBG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第一CBG和第二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CBG为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CBG为未解码成功的CBG;
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是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CBG的时间单元,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CBG;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
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否定应答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四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四时间单元之间未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接收端在未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却收到要求反馈第一传输进程的征集信息时,可以反馈多个NACK,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错误,以及避免了接收端由于漏检了第一传输进程的控制信道却上报ACK而导致的物理层数据包的丢失。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
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多个CBG分别进行解码;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否定应答NACK,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用于指示所述多个CBG校验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
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多个CBG,其中,所述多个CBG包括第一CBG和第二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CBG为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CBG为解码失败的CBG;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CBG,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CBG;
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四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四时间单元之间未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接收端在未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却收到要求反馈第一传输进程的征集信息时,可以反馈多个NACK,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错误,以及避免了接收端由于漏检了第一传输进程的控制信道却上报ACK而导致的物理层数据包的丢失。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所述多个CBG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六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CBG,所述多个CBG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内不发送的第一CBG,所述第一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二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失败的CBG,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之后;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七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七时间单元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后;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确定是否重传所述第一TB。
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否定应答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TB,所述第二TB包括至少一个CBG,所述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和所述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八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七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八时间单元之间未向所述第二设备调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接收端在未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却收到要求反馈第一传输进程的征集信息时,可以反馈多个NACK,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错误,以及避免了接收端由于漏检了第一传输进程的控制信道却上报ACK而导致的物理层数据包的丢失。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
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反馈信息集合,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否定应答NACK;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确定所述多个CBG校验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
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能够使得发送TB的设备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CBG;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六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CBG,其中,所述第二CBG属于所述多个CBG,所述第二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失败的CBG,所述多个CBG还包括第一CBG,所述第一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内不发送所述第一CBG;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七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七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肯定应答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TB,所述第二TB包括至少一个CBG,所述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和所述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八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七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八时间单元之间未向所述第二设备调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接收端在未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却收到要求反馈第一传输进程的征集信息时,可以反馈多个NACK,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错误,以及避免了接收端由于漏检了第一传输进程的控制信道却上报ACK而导致的物理层数据包的丢失。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面所涉及方法中第二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收发器用于支持该设备与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置资源的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面所涉及方法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收发器用于支持该设备与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终端设备的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或收发器、处理器运行时,使得第二设备执行上述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终端设备的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或收发器、处理器运行时,使得第一设备执行上述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二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编码块组的划分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可能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可能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可能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可能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一种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100包括接入网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接入网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当终端设备120发送数据时,无线通信模块可对信息进行编码以用于传输,具体地,无线通信模块可获取要通过信道发送至接入网设备110的一定数目的数据比特,这些数据比特例如是处理模块生成的、从其它设备接收的或者在存储模块中保存的数据比特。这些数据比特可包含在一个或多个传输块(也可称为信息块或数据块)中,传输块可被分段以产生多个编码块。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称为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
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 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还可以是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B),上述基站仅是举例说明,接入网设备还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类型的设备。
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例如,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的数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在介绍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前,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概念做简要介绍。
在本申请中,一个TB可以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CBG,每个CBG包括至少一个CB。例如,一个TB被划分成的CBG的数量,可以根据该TB的比特数多少来确定,也可以根据该TB所占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的多少来确定,还可以通过高层信令直接配置。
TB中的CB可以按照预定的映射规则映射到时频资源上,例如,该预定的映射规则为:按照CB索引且按照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依次映射;或者该预定的映射规则为:把要映射的频域划分为多个子频域,然后在每个子频域内分别进行映射。
基于上述映射规则,一个TB被划分成CBG的划分方式可以为基于该TB所映射到的时频资源来划分,比如时间维度、频率维度或时频两维划分方式,此种方式下,被划分成的多个CBG中可能会存在相同的某个CB,也可能不存在相同的CB,被划分成的多个CBG中是否存在相同的CB取决于上述最终的资源映射结果;
TB中的CB还可以通过其它规则(比如划分方式与TB映射到的时频资源无关,且与传输块的比特数量有关)或信令通知将CB划分为多个CBG,此种方式下,被划分成的多个CBG中一般不存在相同的CB。
本申请对TB的划分方式不做限定,下面举出两个例子,该两个例子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TB的划分方式的限定。
TB的划分方式1:
第一TB包括4个CB,分别为CB1、CB2、CB3和CB4,可以根据上述其它规则或者高层信令的指示将该第一TB划分为2个CBG,即CBG1和CBG2,其中,CBG1包括CB1和CB2,CBG2包括CB3和CB4;
第一TB包括8个CB,分别为CB1、CB2、CB3、CB4、CB5、CB6、CB7和CB8,可以根据上述映射规则或者高层信令的指示将第一TB划分为2个CBG,即CBG1和CBG2,其中,CBG1包括CB1、CB2、CB3和CB4,CBG2包括CB5、CB6、CB7和CB8;
第一TB包括8个CB,分别为CB1、CB2、CB3、CB4、CB5、CB6、CB7和CB8,可以根据上述映射规则或者高层信令的指示将该第一TB划分为4个CBG,即CBG1、CBG2、CBG3和CBG4,其中,CBG1包括CB1和CB2,CBG2包括CB3和CB4,CBG3包括CB5和CB6,CBG4包括CB7和CB8。
TB的划分方式2: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TB的划分方式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TB由42个CB组成,按照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映射到12个时域符号上,并按照时域符号的维度将第一TB划分为12个CBG,由于单个时域符号对应的频域资源有限,部分CB未能全部映射至同一个时域符号上,例如,CBG1包括CB1至CB4,CBG2包括CB4至CB7,CB4为CBG1和CBG2的公共CB。
当通信系统中传输的TB划分为多个CBG时,接收端可以根据每个CBG的解码状态向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当少量CBG解码失败时,发送端仅需重传解码失败的CBG,无需重传整个TB,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的效率。
发送端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TB传输成功后,可以向接收端发送新的TB。例如,基站可以通过调度信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号字段和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字段指示当前传输的数据是初传还是重传。终端设备先后接收到两个调度信息后,如果该两个调度信息携带的HARQ进程号字段相同,且该两个调度信息携带的NDI字段状态不同,则终端设备可确定后一个调度信息调度的HARQ进程对应的是新数据的传输;如果该两个调度信息携带的HARQ进程号字段相同,且该两个调度信息携带的NDI字段状态相同,则终端设备可确定后一个调度信息调度的HARQ进程对应的是旧数据的重传。当重传的数据是TB的部分CBG时,可以通过在调度信息中加入新的指示字段指示部分重传,也可以通过复用调度信息中现有的字段进行字段的重新解读,例如,重新解读调度信息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coding scheme,MCS)字段。上述方法仅是举例说明,本申请不限于此。
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CBG后进行解码,其中,解码成功是指接收端获取CBG包括的全部有效信息比特并且校验成功,本申请对CBG的校验方法不做限定,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CBG可以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进行校验,或者通过CBG相对应的预设校验矩阵来校验。解码失败是指UE未获取CBG包括的全部有效信息比特,或者UE获取了CBG包括的全部有效信息比特但是该CBG校验失败。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个TB来说,即使该TB的每一个CBG都解码成功,也不能认为该TB解码成功,因此,在TB包括的每一个CBG都解码成功后,还需要对TB进行校验,当该TB整体校验成功后(比如通过TB CRC进行校验),才能确定该TB解码成功,。
接收端对接收到的CBG进行解码处理后需要向发送端反馈各个CBG的解码状态,接收端可以通过肯定应答(acknowledge,ACK)反馈CBG解码成功的状态或TB解码成功的状态,接收端还可以通过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反馈CBG解码失败或TB解码失败的状态。每个CBG反馈信息可以为一个比特,接收端在一个时间单元内发送的全部反馈信息(即,反馈信息集合)的码本大小与接收到的CBG的数量相关,但是并不意味着反馈信息集合的码本大小就等于接收到的CBG的数量,反馈信息集合的码本还可以包括TB是否通过校验的信息和/或表征距离该TB可以被正确解码的冗余信息等。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方法300包括:
S310,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CBG,所述多个CBG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第一CBG和第二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CBG为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CBG为未解码成功的CBG。
S320,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是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CBG的时间单元,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CBG。
S330,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
方法300中,第二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当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第一设备为接入网设备,当第一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时,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为方便理解,以下,以第一设备是基站、第二设备是UE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第一TB为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的任意一个TB,第一TB可以按照预定义的规则划分为多个CBG,每个CBG包括至少一个CB。基站向UE发送的第一TB可以在一个时间单元内完成发送,也可以在多个时间单元内完成发送,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相应地,UE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第一CBG和第二CBG可以是第一TB包括的全部CBG,也可以是第一TB包括的部分CBG。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一个时间单元的长度可以任意设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1个时间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帧。
或者,1个时间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slot)或微时隙(mini-slot)。
或者,1个时间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域符号。
或者,1个时间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
TTI)或短传输时间间隔(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TTI)。
或者,1个时间单元的长度为1毫秒(ms)。
或者,1个时间单元的长度小于1ms。
此外,本申请对于第一TB的传输方式和传输第一TB使用的资源均不做限定。例如,第一TB可以通过基于调度(grant-based)的方式传输,也可以通过免调度(grant-free)的方式传输,传输第一TB使用的频谱资源可以是授权频谱,也可以是非授权频谱或者其它共享频谱。
当UE在第一时间单元接收到第一TB包括的CBG后,UE对第一TB包括的CBG进行解码,第一CBG为解码成功的CBG,第二CBG为解码失败的CBG。应理解,第一CBG可以是一个CBG,也可以是多个CBG,第二CBG可以是一个CBG,也可以是多个CBG。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CBG的解码状态;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CBG的解码状态。
此外,在URLLC场景中,基站可能无需等待UE的反馈连续传输K次CBG,则第一时间单元应被理解为UE接收到该K次传输所用的时间单元。
例如,当K=3时,UE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CBG为基站三次传输的CBG,则第一CBG可以指UE将基站三次传输的CBG进行合并解码后确定的解码成功的CBG,第二CBG可以指UE将基站三次传输的CBG进行合并解码后确定的解码失败的CBG。
针对第一CBG和第二CBG,UE可以仅反馈一次解码状态,也可以反馈多次解码状态。
基站收到UE针对第一CBG和第二CBG发送的反馈信息后,确定重传第二CBG以及不再重传第一CBG,UE在第二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第二CBG后对第二CBG进行解码,随后生成第二反馈信息,并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基站发送包括该第二反馈信息的第一反馈信息集合。
当UE在第二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第二CBG仍然解码失败时,第二反馈信息为NACK,为了保证基站能够识别虚警,即,为了保证基站能够识别该第二反馈信息是指示第二CBG解码失败还是指示第一TB校验失败,UE需要同时指示第一CBG在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即,第一反馈信息集合需要同时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中,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两种情况:ACK和NACK。其中,
当第二CBG在第二时间单元至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第一TB在第二时间单元至第三时间单元之间校验成功时,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为解码成功,即,第一反馈信息为ACK;
当第二CBG在第二时间单元至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第一TB在第二时间单元至第三时间单元之间校验失败时,说明第一CBG在第二时间单元之前的解码成功的状态实际是不正确的或者第二CBG在第二时间单元至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的状态实际是不正确的或者两者实际都是不正确的,即此时第一CBG和第二CBG中至少一个出现了解码校验虚警,第一CBG在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应为解码失败,即,第一反馈信息为NACK;
当第二CBG在第二时间单元至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时,UE不会对第一TB进行校验或者由于第二CBG的解码失败会导致第一TB的校验基本上是无法通过的,UE暂且认为第一CBG在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为解码成功,即,第一反馈信息为ACK。
例如,当第一反馈信息为ACK且第二反馈信息为NACK时,基站确定第二CBG解码失败,基站可以在第三时间单元之后仅重传第二CBG,无需重传整个第一TB,从而提高了重传效率。
又例如,当第一反馈信息为ACK且第二反馈信息为ACK时,基站确定第二CBG解码成功且第一TB解码成功。
再例如,当第一反馈信息为NACK且第二反馈信息为NACK时,基站确定第一TB校验失败,基站可以在第三时间单元之后重传第一TB。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UE或者基站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UE或基站实现时一定要有该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上述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本申请不限于此。
例如,当基站未接收到UE在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发送的反馈信息时,基站可能会重传第一CBG(简称为“重传第一CBG”),当UE在第二时间单元前接收到该重传第一CBG时,UE可以直接确定第一CBG的解码状态为ACK,此时,第一反馈信息仍然用于反馈第一CBG在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
此外,本申请对UE发送第一反馈信息集合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可以是UE主动发送的,也可以是UE根据基站发送的触发信息(例如,征集信息)发送的。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例如,第一CBG包括3个CBG。当没有出现虚警时,第一反馈信息为3个ACK;当出现虚警时,第一反馈信息可以为1个NACK和2个ACK。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例如,第一CBG包括3个CBG。当没有出现虚警时,第一反馈信息为3个ACK;当出现虚警时,第一反馈信息可以为3个NACK。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方法300还包括:
S340,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S350,所述第二设备在第四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四时间单元之间未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当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属于第一TB的多个CBG一一对应的ACK时,说明该多个CBG分别解码成功且第一TB校验成功。随后,基站可以向UE发送新的TB,新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和/或第二传输进程,第二传输进程与第一传输进程不同。随后,基站向UE征集第一传输进程和第二传输进程的反馈信息。
由于UE可能没有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TB(例如,基站没有调度第一传输进程,或者基站调度了第一传输进程但UE没有接收到调度信息),因此,当基站向UE发送征集信息征集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时,UE会误认为基站征集第一TB的反馈信息,并向基站发送ACK,实际上,UE并未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新TB,从而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引发后续的高层重传,降低了重传效率。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UE在发送了不包括NACK的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后,当UE接收到征集信息时,如果UE接收到了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则根据解码状态进行反馈;如果UE没有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则反馈与第一TB对应的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该多个NACK属于第二反馈信息集合,第二反馈信息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一传输进程的进程号。
因此,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接收端在未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却收到要求反馈第一传输进程的征集信息时,可以反馈多个NACK,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错误,以及避免了接收端由于漏检了第一传输进程的控制信道却上报ACK而导致的物理层数据包的丢失。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方法400包括:
S410,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CBG。
S420,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多个CBG分别进行解码。
S430,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用于指示所述多个CBG校验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
方法400中,第一设备例如是基站,第二设备例如是UE。
S410中,所述多个CBG可以是UE在一个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CBG,也可以是UE在多个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CBG,本申请对该多个CBG的传输方式不做限定。该多个CBG解码结果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情况1:该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且第一TB校验成功,UE发送与该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
情况2:该多个CBG部分校验成功部分校验失败,UE发送相应的ACK和NACK。
情况3:该多个CBG全部校验失败,UE发送一个NACK。
情况4:该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但是第一TB校验失败(即,虚警),UE发送与该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
S430中,第三反馈信息集合还可以包括其它信息。此外,第二设备可以自动发送第三信息集合,也可以根据第一设备发送的触发信息发送第三信息集合。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方法400还包括:
S440,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多个CBG,其中,所述多个CBG包括第一CBG和第二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CBG为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CBG为解码失败的CBG。
S450,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CBG,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CBG。
S460,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
S470,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
当第三信息集合包括与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时,基站可以根据该第三信息集合重传第一TB。具体的过程可以参考方法300中的过程,方法400中的UE可以与方法300中的UE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方法400还包括:
S480,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S490,所述第二设备在第四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四时间单元之间未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因此,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接收端在未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却收到要求反馈第一传输进程的征集信息时,可以反馈多个NACK,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错误,以及避免了接收端由于漏检了第一传输进程的控制信道却上报ACK而导致的物理层数据包的丢失。
上文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500包括:
S510,第一设备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TB,该第一TB包括多个CBG,该多个CBG包括该第一设备在第六时间单元内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CBG,该多个CBG还包括该第一设备在该第六时间单元内不发送的第一CBG,该第一CBG为该第一设备根据在该第五时间单元至该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该第二设备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二CBG为该第一设备根据在该第五时间单元至该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该第二设备解码失败的CBG,该第六时间单元在该第五时间单元之后。
S520,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七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七时间单元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后。
S530,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确定是否重传所述第一TB。
方法500中,第一设备例如是基站,第二设备例如是UE。
基站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向UE发送第一TB,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当第一TB在一个TTI内发送时,第五时间单元等于一个TTI的时间长度,当第一TB在多个TTI内发送时,第五时间单元等于多个TTI的时间长度,作为另一个可选地示例,基站可以连续发送K次第一TB,此时,第五时间单元应被理解为K次发送所用的时间。本申请对基站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TB的方式不做限定。
基站在第五时间单元至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第一TB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该反馈信息确定第一TB中部分CBG(即,第一CBG)解码成功,部分CBG(即,第二CBG)解码失败。
基站在第六时间单元内向UE发送第二CBG,并且不再发送第一CBG。
随后,基站在第七时间单元内接收到UE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集合,该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以及第二反馈信息,方法500中的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可以与方法300中的第一反馈信息集合相同,方法500中的基站也可以与方法300中的基站相同,为了简洁,在次不再赘述。
从而,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例如,第一CBG包括3个CBG。当没有出现虚警时,第一反馈信息为3个ACK;当出现虚警时,第一反馈信息可以为1个NACK和2个ACK。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方法500还包括:
S540,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TB,所述第二TB包括至少一个CBG,所述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
S550,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S560,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八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七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八时间单元之间未向所述第二设备调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当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属于第一TB的多个CBG一一对应的ACK时,说明该多个CBG分别解码成功且第一TB校验成功。随后,基站可以向UE发送新的TB,新TB例如为第二TB,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第二传输进程与第一传输进程不同。随后,基站向UE征集反馈信息。
基站征集反馈信息时可能会征集全部传输进程的反馈信息,由于基站没有调度第一传输进程,因此,基站会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多个NACK,且该多个NACK与第一TB所包括的多个CBG是一一对应的。具体过程可参考S330和S340对应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接收端在未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却收到要求反馈第一传输进程的征集信息时,可以反馈多个NACK,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错误,以及避免了接收端由于漏检了第一传输进程的控制信道却上报ACK而导致的物理层数据包的丢失。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600包括:
S610,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CBG。
S620,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反馈信息集合,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
S630,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确定所述多个CBG校验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
方法600中,第一设备例如是基站,第二设备例如是UE。
S620中,该多个CBG解码结果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情况1:该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且第一TB校验成功,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该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
情况2:该多个CBG部分校验成功部分校验失败,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相应的ACK和NACK。
情况3:该多个CBG全部校验失败,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一个NACK。
情况4:该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但是第一TB校验失败(即,虚警),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该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
S630中,第三反馈信息集合还可以包括其它信息。此外,第二设备可以自动发送第三信息集合,也可以根据第一设备发送的触发信息发送第三信息集合。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能够使得发送TB的设备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方法600还包括:
S640,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CBG。
S650,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六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CBG,其中,所述第二CBG属于所述多个CBG,所述第二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失败的CBG,所述多个CBG还包括第一CBG,所述第一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内不发送所述第一CBG。
S660,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七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七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
当第三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时,基站可以根据该第三信息集合重传第一TB。具体的过程可以参考方法300中的过程,方法600中的基站可以与方法300中的基站相同,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从而,传输TB的设备可以识别出虚警和非虚警,能够提高重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方法600还包括:
S670,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TB,所述第二TB包括至少一个CBG,所述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
S680,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S690,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八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七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八时间单元之间未向所述第二设备调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当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属于第一TB的多个CBG一一对应的ACK时,说明该多个CBG分别解码成功且第一TB校验成功。随后,基站可以向UE发送新的TB,新TB例如为第二TB,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第二传输进程与第一传输进程不同。随后,基站向UE征集反馈信息。
基站征集反馈信息时可能会征集全部传输进程的反馈信息,由于基站没有调度第一传输进程,因此,基站会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多个NACK,且该多个NACK与第一TB所包括的多个CBG是一一对应的。具体过程可参考S330和S340对应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接收端在未接收到与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却收到要求反馈第一传输进程的征集信息时,可以反馈多个NACK,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错误,以及避免了接收端由于漏检了第一传输进程的控制信道却上报ACK而导致的物理层数据包的丢失。
上文详细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示例。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等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700包括:处理单元702和通信单元703。处理单元702用于对终端设备7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7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700执行S320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703用于支持终端设备700与其它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701,用于存储终端设备7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7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7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存储单元701可以是存储器。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700,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当处理单元7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70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7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
参阅图8所示,该终端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2、收发器803、存储器801。其中,收发器803、处理器802以及存储器801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互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加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800,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900包括:处理单元902和通信单元903。处理单元902用于对终端设备9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9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900执行S420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903用于支持终端设备900与其它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终端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901,用于存储终端设备9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9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9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存储单元901可以是存储器。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900,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当处理单元9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90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9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0所示的终端设备。
参阅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2、收发器1003、存储器1001。其中,收发器1003、处理器1002以及存储器1001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互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加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1000,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接入网设备1100包括:处理单元1102和通信单元1103。处理单元1102用于对接入网设备1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102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1100执行S53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103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1100与其它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执行S510等步骤。接入网设备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101,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11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11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11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存储单元1101可以是存储器。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接入网设备1100,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当处理单元11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110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11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图12所示的接入网设备。
参阅图12所示,该接入网设备1200包括:处理器1202、收发器1203、存储器1201。其中,收发器1203、处理器1202以及存储器1201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互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加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接入网设备1200,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接入网设备1300包括:处理单元1302和通信单元1303。处理单元1302用于对接入网设备13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302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1300执行S630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303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1300与其它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执行S610等步骤。接入网设备1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301,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13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13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1303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等。存储单元1301可以是存储器。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接入网设备1300,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当处理单元13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130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130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图14所示的接入网设备。
参阅图14所示,该接入网设备1400包括:处理器1402、收发器1403、存储器1401。其中,收发器1403、处理器1402以及存储器1401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互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加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接入网设备1400,能够使得传输TB的设备识别出虚警与非虚警,从而提高了重传的效率。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4)

1.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所述多个CBG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第一CBG和第二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CBG为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CBG为未解码成功的CBG;
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是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CBG的时间单元,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CBG;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否定应答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四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四时间单元之间未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6.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
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多个CBG分别进行解码;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否定应答NACK,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用于指示所述多个CBG校验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多个CBG,其中,所述多个CBG包括第一CBG和第二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CBG为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CBG为解码失败的CBG;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CBG,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CBG;
所述第二设备生成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第二设备在第四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四时间单元之间未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12.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所述多个CBG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六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CBG,所述多个CBG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内不发送的第一CBG,所述第一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二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失败的CBG,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之后;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七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七时间单元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否定应答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TB,所述第二TB包括至少一个CBG,所述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和所述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八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七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八时间单元之间未向所述第二设备调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17.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
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反馈信息集合,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否定应答NACK;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确定所述多个CBG校验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CBG;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六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CBG,其中,所述第二CBG属于所述多个CBG,所述第二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失败的CBG,所述多个CBG还包括第一CBG,所述第一CBG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内不发送所述第一CBG;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七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七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22.根据权利要求18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肯定应答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TB,所述第二TB包括至少一个CBG,所述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和所述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第一设备在第八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七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八时间单元之间未向所述第二设备调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23.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通信单元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所述多个CBG包括所述通信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第一CBG和第二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CBG为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CBG为未解码成功的CBG;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时间单元是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CBG的时间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CBG;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否定应答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27.根据权利要求23或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四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三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四时间单元之间未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28.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通信单元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的所述多个CBG分别进行解码;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的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否定应答NACK,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用于指示所述多个CBG校验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多个CBG,其中,所述多个CBG包括第一CBG和第二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CBG为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CBG为解码失败的CBG;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CBG,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CBG;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生成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三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33.根据权利要求29或3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设备上报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四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三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四时间单元之间未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34.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通信单元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所述多个CBG包括所述通信单元在第六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CBG,所述多个CBG还包括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内不发送的第一CBG,所述第一CBG为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成功的CBG,所述第二CBG为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失败的CBG,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之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七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后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七时间单元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后。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否定应答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肯定应答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38.根据权利要求34或3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TB,所述第二TB包括至少一个CBG,所述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和所述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八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七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八时间单元之间未向所述第二设备调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39.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通信单元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传输块TB,所述第一TB包括多个编码块组CBG;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三反馈信息集合,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否定应答NACK;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三反馈信息集合确定所述多个CBG校验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五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多个CBG;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六时间单元内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CBG,其中,所述第二CBG属于所述多个CBG,所述第二CBG为所述处理单元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失败的CBG,所述多个CBG还包括第一CBG,所述第一CBG为所述处理单元根据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接收到的反馈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设备解码成功的CBG,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内不发送所述第一CBG;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七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CBG在所述第五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六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六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七时间单元之间的解码状态。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个NACK,其中,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一TB校验失败且所述多个CBG分别校验成功。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NACK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CBG一一对应的ACK,其中,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失败,或者,所述第二CBG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至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之间解码成功且所述第一TB校验成功。
44.根据权利要求40或4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肯定应答ACK,所述第一TB对应第一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TB,所述第二TB包括至少一个CBG,所述第二TB对应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征集信息,所述征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上报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对应的CBG的反馈信息,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进程包括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和所述第二传输进程;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第八时间单元内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第二反馈信息集合包括与所述多个CBG一一对应的多个NACK,所述通信单元在所述第七时间单元至所述第八时间单元之间未向所述第二设备调度与所述第一传输进程对应的CBG。
CN201710179901.5A 2017-03-23 2017-03-23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8631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9901.5A CN108631950B (zh) 2017-03-23 2017-03-23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8/078715 WO2018171455A1 (zh) 2017-03-23 2018-03-12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2019552054A JP7008721B2 (ja) 2017-03-23 2018-03-12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BR112019019785A BR112019019785A2 (pt) 2017-03-23 2018-03-12 método e dispositivo de envio de informações de retorno, recebimento de informações de retorn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de computador
ES18771451T ES2929934T3 (es) 2017-03-23 2018-03-12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enviar información de retroalimentación
CA3057390A CA3057390C (en) 2017-03-23 2018-03-12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EP18771451.4A EP3605908B1 (en) 2017-03-23 2018-03-12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201880019313.8A CN110431783B (zh) 2017-03-23 2018-03-12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6/579,441 US11303396B2 (en) 2017-03-23 2019-09-23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7/715,291 US20220231794A1 (en) 2017-03-23 2022-04-07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9901.5A CN108631950B (zh) 2017-03-23 2017-03-23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1950A true CN108631950A (zh) 2018-10-09
CN108631950B CN108631950B (zh) 2023-11-07

Family

ID=635850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9901.5A Active CN108631950B (zh) 2017-03-23 2017-03-23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201880019313.8A Active CN110431783B (zh) 2017-03-23 2018-03-12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9313.8A Active CN110431783B (zh) 2017-03-23 2018-03-12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303396B2 (zh)
EP (1) EP3605908B1 (zh)
JP (1) JP7008721B2 (zh)
CN (2) CN108631950B (zh)
BR (1) BR112019019785A2 (zh)
CA (1) CA3057390C (zh)
ES (1) ES2929934T3 (zh)
WO (1) WO201817145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9040A (zh) * 2019-03-05 2019-04-30 深圳大学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重传机制的urllc系统的资源优化方法
CN113039806A (zh) * 2018-10-31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可靠地接收控制消息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US11848783B2 (en) 2017-05-03 2023-12-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eedback performance of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 when impacted by low latency traffic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1950B (zh) * 2017-03-23 2023-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1038630B2 (en) * 2017-04-01 2021-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performed by a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transport block for error correction
US11171748B2 (en) * 2017-05-05 2021-11-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dicating resources for transmitting modulation symbols
US11975743B2 (en) * 2018-08-10 2024-05-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082675A1 (zh) * 2020-10-22 2022-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065520A0 (fi) * 2006-08-17 2006-08-17 Nokia Corp Nopea datapakettien siirtomenetelmä
CN101685986A (zh) * 2009-05-21 2010-03-31 复旦大学 使用超级电容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CN102255712A (zh) * 2011-07-18 2011-11-23 东南大学 长期演进系统混合自动要求重传过程软量存储分配方法
CN102571266A (zh) * 2011-01-04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01519A (zh) * 2008-03-17 2014-01-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分层小区结构中的基于小区质量的小区选择方法
CN104301077A (zh) * 2013-07-16 2015-01-2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CN104412693A (zh) * 2012-07-12 2015-03-11 阿尔卡特朗讯 公共信道获取
CN105024781A (zh) * 2014-04-30 2015-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15733A (zh) * 2014-09-24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160226643A1 (en) * 2015-02-03 2016-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cluster level harq
GB201700108D0 (en) * 2017-01-05 2017-02-22 Tcl Communication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ownlink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URLLC and eMBB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0431783B (zh) * 2017-03-23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304B (zh) * 2007-01-09 2013-02-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harq ack/nack的设备和方法
US8386878B2 (en) 2007-07-12 2013-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mpute CRC for multiple code blocks
US20090313516A1 (en) 2008-06-16 2009-1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Enhanc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CN101615986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1667900B (zh) * 2008-09-02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
JP2010147755A (ja) 2008-12-18 2010-07-01 Sharp Corp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0109521A1 (ja) * 2009-03-25 2010-09-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US8942166B2 (en) * 2010-02-12 2015-01-2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ntention based uplink channel
CN103095432A (zh) * 2011-11-07 2013-05-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JP6598764B2 (ja) * 2013-04-09 2019-10-3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状態情報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US10541780B2 (en) 2015-03-15 2020-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level error correction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leve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 to mitigate bursty puncturing and interference in a multi-layer protocol wireless system
US10091117B2 (en) * 2015-07-24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rate matching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s
US10348466B2 (en) * 2015-11-03 201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port block segmentation and signaling
JP6644912B2 (ja) * 2016-05-13 2020-02-1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短レイテンシ高速再送信トリガ
WO2018053854A1 (en) * 2016-09-26 2018-03-29 Nokia Technologies Oy Error detection and channel coding of transport blocks
KR102561715B1 (ko) * 2016-11-24 2023-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8289011B (zh) * 2017-01-07 202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102355817B1 (ko) * 2017-01-17 2022-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영속적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347311B (zh) * 2017-01-25 202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EP4135236B1 (en) * 2017-03-08 2023-10-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54625B2 (en) * 2017-03-10 2019-10-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mploying outer codes with non-equal length codeblocks field
US10555210B2 (en) * 2017-03-15 2020-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oup indicator for code block group based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6949941B2 (ja) * 2017-04-05 2021-10-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14866204B (zh) * 2017-05-05 2024-04-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JP2019004362A (ja) * 2017-06-16 2019-0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644842B2 (en) * 2017-09-06 2020-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code block group level and transport block level transmission and new data indications
CN107645369A (zh) * 2017-09-08 2018-01-3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反馈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0117A1 (en) * 2006-08-17 2008-02-21 Nokia Corporation High-speed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scheme
FI20065520A0 (fi) * 2006-08-17 2006-08-17 Nokia Corp Nopea datapakettien siirtomenetelmä
CN103501519A (zh) * 2008-03-17 2014-01-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分层小区结构中的基于小区质量的小区选择方法
CN101685986A (zh) * 2009-05-21 2010-03-31 复旦大学 使用超级电容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CN102571266A (zh) * 2011-01-04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块循环冗余校验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55712A (zh) * 2011-07-18 2011-11-23 东南大学 长期演进系统混合自动要求重传过程软量存储分配方法
CN104412693A (zh) * 2012-07-12 2015-03-11 阿尔卡特朗讯 公共信道获取
CN104301077A (zh) * 2013-07-16 2015-01-2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CN105024781A (zh) * 2014-04-30 2015-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15733A (zh) * 2014-09-24 2016-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160226643A1 (en) * 2015-02-03 2016-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cluster level harq
GB201700108D0 (en) * 2017-01-05 2017-02-22 Tcl Communication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ownlink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URLLC and eMBB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0431783B (zh) * 2017-03-23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N.LANEMAN ET AL: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Efficient Protocols and Outage behavior" *
POTEVIO: "R1-1700455 \"Discussion on URLLC transmission aspects\"" *
严奇犇: "3GPP LTE链路自适应技术及其在协作通信中的应用"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48783B2 (en) 2017-05-03 2023-12-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eedback performance of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 when impacted by low latency traffic
CN113039806A (zh) * 2018-10-31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可靠地接收控制消息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13039806B (zh) * 2018-10-31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可靠地接收控制消息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CN109699040A (zh) * 2019-03-05 2019-04-30 深圳大学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重传机制的urllc系统的资源优化方法
CN109699040B (zh) * 2019-03-05 2020-03-03 深圳大学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重传机制的urllc系统的资源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21401A1 (en) 2020-01-16
EP3605908A4 (en) 2021-01-20
JP7008721B2 (ja) 2022-01-25
ES2929934T3 (es) 2022-12-05
CA3057390A1 (en) 2018-09-27
CN110431783A (zh) 2019-11-08
CN108631950B (zh) 2023-11-07
EP3605908B1 (en) 2022-09-28
US20220231794A1 (en) 2022-07-21
WO2018171455A1 (zh) 2018-09-27
CN110431783B (zh) 2020-11-10
CA3057390C (en) 2023-03-21
JP2020515175A (ja) 2020-05-21
EP3605908A1 (en) 2020-02-05
US11303396B2 (en) 2022-04-12
BR112019019785A2 (pt)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1950A (zh)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8886437B (zh) 下行数据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以及装置
EP3550752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feedback
US20090217119A1 (en) Method, system and relay station for realiz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CN102017508A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先占确认
US110710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WO2012041101A1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WO2020164570A1 (z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10115295A1 (zh)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WO2018201829A1 (zh)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CN106899390A (zh) 基于harq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80029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29173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ack/nack捆绑
CN108347311A (zh)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8028622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节点
WO2013166883A1 (zh) 传输或接收上行sps业务数据的方法和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0519011A (zh) 一种基于索引标识的码块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US8924806B2 (en) User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control
WO2017024528A1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接入设备
CN108347312A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CN108809533B (zh) 发送编码块组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1751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233146A1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18028695A1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8137584A1 (zh) 用于反馈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