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9444A - 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9444A
CN108629444A CN201810293116.7A CN201810293116A CN108629444A CN 108629444 A CN108629444 A CN 108629444A CN 201810293116 A CN201810293116 A CN 201810293116A CN 108629444 A CN108629444 A CN 108629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local heating
shortcoming
heating system
surp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31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9444B (zh
Inventor
李淼
付南南
王占海
吕青
邓晓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931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294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29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9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9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94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各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并根据所述负荷状态将各局部供热系统区分为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建立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确定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对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进行能源传输和调度。本发明中分布式供热系统控制方法中不需要集控中心,供热微网可独立运行,也可动态接入系统运行,系统规模发生变化时易于维护。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互联网运行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居民供热系统是中国北方城市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之一。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供热系统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在部分城市中,供热系统由分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数个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区域供热系统组成。然而,这些区域供热系统彼此间相互独立运行,负荷过剩的系统无法合理的将过剩的负荷传输给负荷欠缺系统,也就是无法实现多个区域供热系统之间的合理热能调度,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计算各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并根据所述负荷状态将各局部供热系统区分为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
步骤S2,建立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确定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
步骤S3,对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进行能源传输和调度。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公式判断所述步骤S1中各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
Q0=Q-(Qmax,出力+Q+Q),
当Q0<0时,所述局部供热系统在当前控制周期内为所述负荷过剩系统;
当Q0>0时,所述局部供热系统在当前控制周期内为所述负荷欠缺系统;
其中,
Q0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
Q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储能负荷;
Qmax,出力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主动调节型热源的最大出力负荷;
Q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新能源出力负荷;
Q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预测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建立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包括以下步骤:
(1)在n个局部供热系统中,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其中,i∈[1,2,...n],j∈[1,2,...n],i≠j;
(2)所述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其它局部供热系统发送第j编码信息,所述第j编码信息包括:
标志所述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负荷过剩的第j识别码、所述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的系统编号Kj、以及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
(3)对于所述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向其它局部供热系统发送第i编码信息,所述第i编码信息至少包括:
标志所述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负荷欠缺的第i识别码、所述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系统编号Ki、以及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
进一步地,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以负荷差量的绝对值的大小进行排序,或者,
根据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还包括计算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函数。
进一步地,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函数的计算包括: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总费用=所述负荷欠缺系统当前生产负荷所产生的费用+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向所述负荷欠缺系统提供的负荷的费用+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向所述负荷欠缺系统输送负荷产生的费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还包括建立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包括:总需求负荷平衡、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待补充负荷小于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当前的最大补助负荷以及管路比摩阻小于管路经济比摩阻。
进一步地,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需满足:
所述负荷欠缺系统需要的待补充负荷等于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向所述负荷欠缺系统提供的补充负荷;
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向所述负荷欠缺系统提供的补充负荷与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当前的负荷差量的差值小于等于零;
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连接管道的输送压降小于管道经济比摩阻。
进一步地,还包括计算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连接管路上的输送流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包括分别建立物理连接和通信连接的多个局部供热系统,每个所述局部供热系统包括:
负荷判断模块,用于预测并判断每个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
通讯模块,用于向其他局部供热系统传输数据信息;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管道间的输送压降和输送流量;
数据管理模块,用于获取优化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建立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待补充负荷的成本函数、建立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以及计算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连接管路的输送流量;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进行能源传输和调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发明基于多智能体控制和能源互联思想提出的分布式供热系统,通过建立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形成分布式供热微网系统,解决各系统间能源传输与调度问题;
(2)本发明中分布式供热系统控制方法中不需要集控中心,供热微网可独立运行,也可动态接入系统运行,运行灵活,系统规模发生变化时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的通讯网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的通讯网络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的局部欠热系统的对外物理连接拓扑图;
图7是本发明的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的局部过热系统的对外物理连接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计算各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并根据负荷状态将各局部供热系统区分为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
具体地,可通过以下公式判断各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
Q0=Q-(Qmax,出力+Q+Q),
其中,
Q0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
Q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局部供热系统的储能负荷;
Qmax,出力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局部供热系统的主动调节型热源的最大出力负荷,其中,主动调节型热源包括:热电联产机组,调峰锅炉机组等可以进行自主控制的机组类型;
Q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局部供热系统的新能源出力负荷,其中,新能源热源包括:太阳能供热机组,工业余热供热机组,生物质能供热机组等受天气、燃料或其他条件限制的机组;
Q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局部供热系统的预测负荷。
当Q0<0时,表明局部供热系统在当前控制周期内为负荷过剩系统,负荷过剩系统可用于向其它局部供热系统补充热能量,负荷过剩系统能够向其它局部供热系统补充的最大补助负荷为Qmax,助
当Q0>0时,表明局部供热系统在当前控制周期内为负荷欠缺系统,负荷欠缺系统需要待补充负荷Q
步骤S2,建立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确定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1)假设包括n个局部供热系统,对于第i(i∈[1,2,...n])个局部供热系统,该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在当前控制周期内为负荷欠缺系统,对于第j(j∈[1,2,...n])个局部供热系统,该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为负荷过剩系统;其中,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i≠j;
(2)对于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其它局部供热系统发送第j编码信息,第j编码信息至少包括:
标志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负荷过剩的第j识别码、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的系统编号Kj、以及当前控制周期内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
(3)对于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向其它局部供热系统发送第i编码信息,第i编码信息至少包括:
标志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负荷欠缺的第i识别码、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系统编号Ki、以及当前控制周期内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
具体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负荷欠缺系统接收数据,并进行数据解析,提取相关参数。所有负荷欠缺系统接收并保存负荷过剩系统的数据信息。同时,根据系统编号Kj-Ki,获取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之间的关联属性数据;确定两系统间的连接管径规格dij、管长lji;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函数fsji(Q);fsji(Q)代表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传输负荷为Q时所产生的费用;确认是否存在物理管路输送通道。筛选数据,进行数据解析,确定优化顺序。
(4)所有负荷欠缺系统接收并保存负荷过剩系统数据信息,按能源需求或其他优先级确定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以负荷差量(欠缺负荷总和)的绝对值大小进行排序,则包括以下步骤:
假设负荷欠缺系统为v个,基于负荷需求,根据欠缺负荷的程度进行如下排序,优化顺序可设定为op1...opi....opv,
其中,
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欠缺负荷的程度最大的第1个局部供热系统的欠缺负荷总和即负荷差量;
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欠缺负荷总和即负荷差量;
状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欠缺负荷的程度最小的第v个局部供热系统的欠缺负荷总和即负荷差量;
op1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优化排序为第1位;
opi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优化排序为第i位;
opv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优化排序为第v位。
进一步地,也可以根据负荷欠缺系统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例如,在多城市供热系统联网内,负荷欠缺系统包括北京(欠缺负荷的绝对值为Q北京)、廊坊(欠缺负荷的绝对值为Q廊坊)和燕郊(欠缺负荷的绝对值为Q燕郊),负荷过剩系统包括青岛和太原,其中,Q北京<Q廊坊<Q燕郊。在确定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时可以人为地按照不同城市的重要程度确定优化顺序为北京-燕郊-廊坊,然后根据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总费用按从低到高,例如优先选择青岛(已足够提供供热量的条件下)向北京进行热量供给。北京的需求满足后,同理按优化费用对燕郊进行热量供给。
如果按照上述的以负荷差量的绝对值大小进行排序,则确定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为燕郊-廊坊-北京。
步骤S2还可以包括步骤S2.1,计算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函数,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总费用=当前生产负荷所产生的费用+负荷剩余系统向负荷欠缺系统提供的负荷的费用+负荷剩余系统向负荷欠缺系统输送负荷产生的费用。
可通过以下公式建立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函数:
其中
Fi表示为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成本总费用;
fi(Q)表示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生产负荷Q时所需要的生产费用;
fsji(Q)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提供负荷为Q时的供热成本函数;
Qji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提供的供热负荷,Qji为优化变量;
Pji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输送能源产生的费用;
m表示可以向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提供能源的负荷过剩系统的数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各负荷欠缺系统与负荷过剩系统的结构已经确定,有管道即可进行能量输送,没有直接相连的管道通过其他连接管道间接输送,未考虑重新修建管道带来的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之间存在能源输送关系,但在物理上两者可能并未直接相连,需要通过相连系统的管路向负荷欠缺系统的局部系统输运能源。
步骤S2.2,建立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
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包括:总需求负荷平衡、负荷欠缺系统的待补充负荷小于负荷过剩系统当前的最大补助负荷以及管路比摩阻小于管路经济比摩阻。
具体地,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需满足:
(1)负荷欠缺系统需要的待补充负荷等于负荷过剩系统向负荷欠缺系统提供的补充负荷;
(2)负荷过剩系统向负荷欠缺系统提供的补充负荷与负荷过剩系统当前的负荷差量的差值小于等于零;
(3)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的连接管道的输送压降小于管道经济比摩阻。
通过以下公式建立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
其中,
Δpji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连接管道的输送压降;
Gji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连接管道的输送流量;
λji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连接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
C表示输送热水比热容;
表示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需要的待补充负荷;
ΔPSt表示管道经济比摩阻;
dij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连接管的管径;
lji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连接管的管长;
表示供水温度;
表示回水温度;
表示在为前s-1个局部供热系统补助能源后的剩余负荷,
第一次优化时,
第二次优化时,以此类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对负荷欠缺系统i进行能量补给时,首先要满足约束条件(1),当满足约束条件(1)时进一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a)有至少一个或多个负荷过剩系统同时也满足约束条件(2),当有多个负荷过剩系统同时满足约束条件(2)时,可根据负荷欠缺系统i的成本函数计算出当该多个负荷过剩系统的每个向该负荷欠缺系统i补给能量时负荷欠缺系统i的成本总费用,然后,由具有最低成本总费用的负荷欠缺系统i所对应的负荷过剩系统向负荷欠缺系统i进行能量补给。
(b)有多个负荷过剩系统分别不满足约束条件(2),此时,可由几个或全部该多个负荷过剩系统共同向负荷欠缺系统i进行能量补给,根据负荷欠缺系统i的成本函数来确定由哪几个负荷过剩系统向负荷欠缺系统i进行能量补给。
还进一步包括步骤S2.3,进行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间连接管路上阀门与水泵调节:
计算负荷过剩系统与连接管路的输送流量,
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间连接管路的输送流量,其中,
其中,
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其它局部供热系统补充的补助负荷;
y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其它局部供热系统之间的连接管路的数量;
βp表示连接管路p上的输送系数;
Gjp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连接管路p上的输送流量值;
Gp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连接管路p上的输送流量;
Qjp表示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第p个连接管路输送的负荷。
例如,假设负荷欠缺系统i连接了3条管路,需要由其他负荷过剩系统输送Q’负荷的能量,则y=3,对应各条管路输送的负荷为Qi1、Qi2、Qi3,假如第1、2、3条管路的输送系数β1=0.3,β2=0.2,β3=0.5,则可以计算各条管路上的输送流量Gi1、Gi2和Gi3
步骤S3,对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之间进行能源传输和调度。
如图6和7所示的实施例中,根据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与其它局部供热系统之间的y条连接管路上的流量要求,设定流量作为阀门的控制参数,实现各局部供热系统间的流量调节,满足各局部供热系统间的流量输送。
然后,在下一控制周期内,重复以上步骤。其中,依据局部供热系统与系统规模设定控制周期。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多智能体控制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解决多系统间的供热系统协同控制与能源调度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多智能体供热系统,可表现为基于互联管网构建起的跨区域供热系统,也可包括从城市外围接入工业余热等清洁能源,或跨城市的联合供热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包括分别建立物理连接和通信连接的多个局部供热系统,如图2所示,每个局部供热系统包括:
负荷判断模块,用于预测并判断每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
通讯模块,用于向其他局部供热系统传输数据信息;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管道间的输送压降和输送流量;
数据管理模块,用于获取优化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建立负荷欠缺系统的待补充负荷的成本函数、建立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以及计算负荷过剩系统与连接管路的输送流量;
调节模块,用于在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之间进行能源传输和调度。
具体来讲,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供热系统是由多个局部供热系统,以及连接各局部供热系统的管道、阀门与水泵等组成。也就是说各局部供热系统间通过供回水管道构成物理结构上的连接,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水泵或阀门设备,用于调节系统间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并且该管道上设置有与水泵、阀门设备串联的流量测量设备与压差测量设备,这些管道及设备具有数据管理模块、调节模块与通讯模块,可与局部供热系统进行信息传递。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各局部供热系统包含独立的热源、热用户、热力站、调节设备(阀门、水泵)以及储能设备。其中的热源包含热电联厂、工业过程余热锅炉、生活垃圾锅炉、太阳能等各种形式热源,可采用单一热源也可采用多种热源组合。热用户包括间接换热式热力站、热水直供住宅小区、公共建筑等多种形式。某些局部供热系统还具有储热装置,用于平抑或补充新能源供热的不稳定。特别地,某些局部供热系统只包含储热单元,用于支持各局域网间能量流动。
各局部供热系统间建立通信连接,以传达各自产热量与耗热量信息,各局部供热系统基于相互之间的产热与耗热信息,调整自身的产热量与耗热量,并进行局域网间与网内阀门、水泵的控制,从而实现供热系统整体协同运行。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布式供热系统各局部系统互相间建立通讯连接的完整通讯拓扑如图4所示。对于多智能体控制来说,每一个智能体并不需要了解其他所有智能体的信息,只需要部分智能体信息即可实现整体的协同控制。将局部供热系统分为欠热与过热系统两类。欠热系统接收部分过热系统状态并进行局部能量调度,过热系统发送自身状态,并接收与之相通讯的欠热系统调度量以修改自身状态(如图5所示)。
本发明的局部供热系统内部具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可对负荷进行预测,对热源以及储热进行优化调度。特别地,对于规模较小的热网,采用简单的反馈控制,对于较大规模的热网可以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在分布式供热系统中,对于满足自给自足的供热微网可以独立运行,也可动态接入系统中,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规则参与系统调控,协调其他供需不平衡的局部供热系统。
本发明的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规则可以采用供需一致性规则,局部供热系统间互相传递自身供需状态。局部供热系统在接受到其他局部网的供需状态,结合自身的供需状态以及供热参数,调整自身供热状态,选择向系统传递还是接受一定热能。通过设定的一致性规则,实现系统供需平衡以及优化调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及方法,以局部供热系统为主体,结合多智能体控制与能源互联思想,实现多区域供热系统的热能协同调度问题。本发明将每个区域供热系统作为一个热力智能体,其中可能包含热源、热力站、热用户、调节单元(阀门、水泵)及储能单元等,具有相对独立的内部运行机制,可独立运行。而多个供热区域之间具有互联管路,并按需进行热能交换,实现多个供热区域的协同互补运行。本发明中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与单一集中供热系统相比,没有跨区域的统一集控中心,本发明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思想,通过多个区域供热系统间的相互通讯以及供需一致性运行规则,实现分布式供热系统内各区域供热系统间合理热能调度,从而实现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的协同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计算各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并根据所述负荷状态将各局部供热系统区分为负荷过剩系统与负荷欠缺系统;
步骤S2,建立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确定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
步骤S3,对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进行能源传输和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判断所述步骤S1中各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
Q0=Q-(Qmax,出力+Q+Q),
当Q0<0时,所述局部供热系统在当前控制周期内为所述负荷过剩系统;
当Q0>0时,所述局部供热系统在当前控制周期内为所述负荷欠缺系统;
其中,
Q0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
Q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储能负荷;
Qmax,出力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主动调节型热源的最大出力负荷;
Q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新能源出力负荷;
Q表示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预测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建立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包括以下步骤:
(1)在n个局部供热系统中,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其中,i∈[1,2,...n],j∈[1,2,...n],i≠j;
(2)所述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向其它局部供热系统发送第j编码信息,所述第j编码信息包括:
标志所述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负荷过剩的第j识别码、所述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的系统编号Kj、以及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第j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
(3)对于所述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向其它局部供热系统发送第i编码信息,所述第i编码信息至少包括:
标志所述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负荷欠缺的第i识别码、所述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系统编号Ki、以及当前控制周期内所述第i个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差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以负荷差量的绝对值的大小进行排序,或者,
根据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计算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函数的计算包括: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成本总费用=所述负荷欠缺系统当前生产负荷所产生的费用+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向所述负荷欠缺系统提供的负荷的费用+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向所述负荷欠缺系统输送负荷产生的费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建立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包括:总需求负荷平衡、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待补充负荷小于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当前的最大补助负荷以及管路比摩阻小于管路经济比摩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需满足:
所述负荷欠缺系统需要的待补充负荷等于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向所述负荷欠缺系统提供的补充负荷;
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向所述负荷欠缺系统提供的补充负荷与所述负荷过剩系统当前的负荷差量的差值小于等于零;
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连接管道的输送压降小于管道经济比摩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连接管路上的输送流量。
10.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建立物理连接和通信连接的多个局部供热系统,每个所述局部供热系统包括:
负荷判断模块,用于预测并判断每个所述局部供热系统的负荷状态;
通讯模块,用于向其他局部供热系统传输数据信息;
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管道间的输送压降和输送流量;
数据管理模块,用于获取优化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优化顺序、建立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待补充负荷的成本函数、建立所述负荷欠缺系统的约束条件、以及计算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连接管路的输送流量;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负荷过剩系统与所述负荷欠缺系统之间进行能源传输和调度。
CN201810293116.7A 2018-04-03 2018-04-03 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629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3116.7A CN108629444B (zh) 2018-04-03 2018-04-03 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3116.7A CN108629444B (zh) 2018-04-03 2018-04-03 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9444A true CN108629444A (zh) 2018-10-09
CN108629444B CN108629444B (zh) 2022-03-15

Family

ID=63704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3116.7A Active CN108629444B (zh) 2018-04-03 2018-04-03 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2944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6714A (zh) * 2018-11-14 2019-03-08 国网冀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能源互联网冷热电传递能量传递比摩阻确定方法
CN109886584A (zh) * 2019-02-27 2019-06-14 安徽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体的热网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0334877A (zh) * 2019-07-10 2019-10-1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优化集中供暖热力管道比摩阻的方法
CN113487207A (zh) * 2021-07-16 2021-10-08 重庆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最优用户集群的多能源社区中的多目标能源管理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9575A (zh) * 2012-09-10 2012-12-19 陈戈 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及方法
US20160118796A1 (en) * 2012-07-31 2016-04-28 Caterva Gmbh Method for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Distributed Storage Devices in an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System Having Distributed Generators and Loads
CN106447122A (zh) * 2016-10-12 2017-02-2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区域型能源互联网及其一体化优化规划方法
CN107147146A (zh) * 2017-06-15 2017-09-08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联合多微网的分布式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18796A1 (en) * 2012-07-31 2016-04-28 Caterva Gmbh Method for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Distributed Storage Devices in an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System Having Distributed Generators and Loads
CN102829575A (zh) * 2012-09-10 2012-12-19 陈戈 多源区域型冷热电联供能源网系统及方法
CN106447122A (zh) * 2016-10-12 2017-02-2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区域型能源互联网及其一体化优化规划方法
CN107147146A (zh) * 2017-06-15 2017-09-08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联合多微网的分布式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RDMAN MM: "distributed agent-based state estimation for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 *
孔朝阳: "基于多智能体层次协同的微网自适应控制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孙秋野: "能源互联网动态协调优化控制体系构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张少苹: "多Agent系统研究综述", 《负载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
汪卫东: "《热力发电厂》", 15 July 2012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6714A (zh) * 2018-11-14 2019-03-08 国网冀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能源互联网冷热电传递能量传递比摩阻确定方法
CN109886584A (zh) * 2019-02-27 2019-06-14 安徽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体的热网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886584B (zh) * 2019-02-27 2022-09-02 安徽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体的热网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0334877A (zh) * 2019-07-10 2019-10-1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优化集中供暖热力管道比摩阻的方法
CN113487207A (zh) * 2021-07-16 2021-10-08 重庆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最优用户集群的多能源社区中的多目标能源管理系统
CN113487207B (zh) * 2021-07-16 2022-06-28 重庆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最优用户集群的多能源社区中的多目标能源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9444B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9444A (zh) 基于多智能体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多区域供热方法及系统
CN107329444B (zh) 一种综合能源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858759A (zh) 一种工业园区综合能源平衡调度方法
CN104378812B (zh) 农田自组织网络可再生能源节点差异化拓扑控制方法
CN209672454U (zh) 一种智能集中供热节能管理系统
CN108565898B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集散式微电网群能量调度方法
CN105071410A (zh) 基于虚拟发电厂的配电网无功功率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8388959A (zh) 一种基于一致性算法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方法
CN109268929A (zh) 一种供热系统节能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02508466A (zh) 建筑供热计量收费与节能监控物联网系统
CN110048415A (zh) 一种适用于并网型微电网的实时分布式经济调度方法
CN102566529B (zh) 跨区域能源调度系统与方法
CN104791902A (zh) Emc管网智能控制系统
CN111442322A (zh) 一种供热管网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106524277B (zh) 一种多能源形式冬季供热的区域供能系统
CN103138293A (zh) 火电厂厂级负荷优化分配方法及系统
CN209978135U (zh) 一种供热系统
CN109886584A (zh) 一种基于智能体的热网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980640A (zh) 基于多智能体协同优化的配网线变关系识别方法
CN114336775A (zh) 一种包含分布式能源接入的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520798A (zh) 可供不同供热温度需求的闭合式循环供热系统
CN103344007B (zh) 一种阀控超声波热量表的节能控制模式
CN112700040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能源互联网调度系统
CN102280882B (zh) 一种采用复合协调关口的省地协调电压控制方法
CN107357988A (zh) 基于iec61850的分布式光伏集群动态建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